課件腳本模板
Ⅰ 怎樣用flash來製作課件,按鈕該如何一步步添加,動作腳本是什麼,具體步驟是什麼
你是不是教師啊?你懂FLASH嗎?不懂得話去網上下載個課件模板吧,基礎的東西太多根本沒法說完。
如果你略懂一點,不會製作按鈕,那麼推薦你用FLASH自帶的按鈕。
調出按鈕方法:【窗口】-【公用庫】-拖拽需要的按鈕到場景即可。
如果你略懂一點,不會製作按鈕,不會動作腳本,那麼你還是去網上下載課件模板吧。
PS: 動作腳本是AS腳本語言。
可以針對【幀】或者【元件】添加相關的【語句】來實現各種【動畫效果】及【交互】。
整體流程是:在【時間軸】上通過插入【空白關鍵幀】後,在【場景】中製作內容,拖拽【按鈕】到【場景】中後,選中該按鈕後按【F9】添加【動作腳本語言】實現【跳轉到某幀】來進行控制課件內容。
Ⅱ 在撰寫錄制微課腳本時哪些行為是正確的
首先,規范的微課腳本一般要包括解說詞、鏡頭類型、畫面要求三部分,其中解說詞決定著視頻總體時長,字數建議在2000字以下;鏡頭則是能夠有效區分對應的解說詞的表現手法;而畫面要求則是標注清楚畫面需要如何展示,一般為何處需要加標注,動畫形式該如何展現等。可能有的老師可能不習慣按照規范樣式寫,而是直接把整個解說詞寫成文章形式,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標注清楚開頭、過度和結尾的內容部分,通過清晰地標注讓拍攝人員可以清晰了解哪些出境內容,在拍攝時可以提前設置好提詞器,能夠使得整個拍攝流程更加順暢快捷。同時對於不同內容所匹配的畫面需求也要在相應內容後面加以說明清楚,方便後期製作人員更好的製作出符合老師所預想的畫面場景。當然,我們最為推薦的還是老師最好能夠按照拍攝團隊所提供的腳本模板去寫,應該這樣最為全面清晰,更有利於老師與拍攝團隊間的理解和交流。
Ⅲ ppt課件製作摘要
ppt課件的製作內容比較豐富,下面從常用的幾個方面講了它的製作過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字的輸入編輯
一. 建立文件的方法
1.從菜單中依次選:新建--設計模板
在窗口中選定其中的一個模板,模板樣式在窗口右邊的預覽區顯示,雙擊該模板或單擊窗口右下角的「確定」按鈕
2.按實際所需選定版式, 版式的有關說明在當前窗口的右下角顯示, 單擊確定.
3. 在右邊的幻燈片視圖中按提示在相應的文本框中輸入文字內容或在左邊的大綱視圖中輸入文字內容, 每輸完一個大綱要點的內容都要按ENTER鍵才能產生一個新的大綱
4. 當前幻燈片若已寫滿,可在「插入」菜單中選「新幻燈片」繼續編輯下一張幻燈片內容或點擊左邊大 綱視圖中的空白大綱,按SHIFT+TAB不斷升級大綱為一張新幻燈片
5. 如要放映幻燈片觀察效果可從「視圖」菜單中選「觀看幻燈片放映」或「幻燈片放映」中選「觀看放 映」`
註:1、若當前幻燈片不需標題,可把標題框刪除,刪除方法為:滑鼠移向標題框的邊緣,待滑鼠指針形狀變為 時,點擊滑鼠左鍵。
2、大綱以大綱項目符號為標志(即每個大綱要點前的■、◆、●等符號),若沒有這些符號,系統不承 認其為一個大綱。大綱級別最多有五級,一般情況下,級別越低,字越小。
★ 幻燈片中輸入文字的另一種方法:採用「插入文本框」方法
1.在屏幕底端的繪圖工具欄中點擊「文本框」工具或從「插入」菜單中選「文本框」,此時滑鼠為+字形
2.在窗口右邊的幻燈片視圖中把滑鼠移至要插入文字的地方,按滑鼠左鍵不放拖動滑鼠產生一個文本框, 在文本框中輸入文字,若文字內容多,需要擴充文本框寬度的,只需拖動文本框四周白色的小控點即可;若要在每一個大綱要點前添加大綱符號,可從「格式」菜單中選「項目符號和編號」,每輸完一個大綱內容都必須按ENTER鍵另起一段輸入下一個大綱內容
二.大綱編輯
1、大綱的升級和降級
大綱最多有五級,升、降級大綱可用如下方法進行:
– TAB 降級 SHIFT+TAB 升級
2、選取文字
– 滑鼠移至大綱項目符號,待滑鼠變為十字箭頭時點擊大綱要點可選擇大綱要點的全部內容, 選擇多個 大綱要點或多張幻燈片內容可按SHIFT+滑鼠左鍵, 不能用下拖滑鼠的方法選擇,若用此法將造成大綱要點的移動.
3、復制大綱內容
選擇大綱要點內容後(滑鼠為+字形狀態下選擇),採用「復制-粘貼」法進行
4、移動大綱要點
方法一:選擇大綱內容後,採用「剪切-粘貼」法進行
方法二:選擇大綱內容後,在滑鼠形狀仍為+字形狀態下直接拖動大綱內容至目的地
5、刪除大綱內容
選擇大綱內容後,按DEL鍵
6、刪除整張幻燈片內容
在左邊窗口的大綱視圖中點擊幻燈片視圖中點擊幻燈片標志選擇整張幻燈片內容,而後按DEL鍵;或直接 從「編輯」菜單中選「刪除幻燈片」
三、格式設計(美化幻燈片)
1、改變字體、字型大小及字體顏色
從「格式」菜單中選「字體」可改變所選文字的字體、字型大小及顏色,但若在「字體」對話框的「效果」中選擇了「浮凸」效果,則改變字體顏色不起作用,設為「浮凸」效果的文字顏色與當前幻燈片的背景色相 同。改變字體、字型大小及字體顏色也可在格式欄中設置,格式欄中的 A 工具用於改變字體顏色,該工具也 可在繪圖工具欄中找到。
註:若對一個文本框中的所有文字採用同樣設置(如全部設為同一種字體、顏色等),則應先選擇文本框(滑鼠移至文本框的邊線,等滑鼠變為+字形時點擊滑鼠,此時游標不在文本框內閃動,選定文本框即把 其內的所有內容都選完)而後再進行格式設置。
2、改變背景
(1) 右擊幻燈片的空白處,選「背景」或從「格式」菜單中選「背景」
(2) 在彈出的對話框底端點擊下拉鍵選擇顏色,若要製作較為精美的背景圖案,則應選「填充效果」,而後選擇「過渡」效果或「紋理」效果
3、改變幻燈片的版式
右擊要改變版式的幻燈片,從彈出的菜單中選「幻燈片版式」或從「格式」菜單中選「幻燈片版式」
4、更改幻燈片的模板
右擊任意一張幻燈片,從彈出的菜單中選「應用設計模板」或從「格式」菜單中選「應用設計模板」,按提示選擇欲選模板。
註:版式只對當前幻燈片起作用, 模板對當前文檔內的所有幻燈片起作用.
5、 改變幻燈片文字的行間距
在右邊的幻燈片視圖中選擇要改變行間距的段落, 從「格式」中選「行距」,點擊「行距」下的增減鍵
三. 幻燈片的放映
1. 放映的方法
(1)在「視圖」中選「幻燈片放映」或從「幻燈片放映」中選「觀看放映」
(2)在狀態欄上一行的屏幕左下角選「幻燈片放映」按鈕(酒杯狀)可從當前幻燈片開始播放.
2. 控制文字顯示的動畫設計
(1) 從「幻燈片放映」中選擇「自定義動畫」.
(2)在「檢查動畫幻燈片對象」處選擇要設置動畫效果的對象,所選的對象可在預覽區內看到;單擊「順 序和時間」標簽,在該標簽下面的窗口中有上下兩個箭頭用於改變所選對象的播放順序;
(3)點擊「效果」標簽, 該標簽下的「動畫和聲音」列框中列出了所有的動畫效果和系統預設的各種聲音,按實際所需選擇動畫效果,若需聲音配合動畫效果,而所需的聲音又不在系統列表中顯示,則應在聲音
選項中選「其它聲音」,而後按目標聲音文件所在路徑查找聲音; 「動畫播放後」可選擇在播放有動畫效果的文字後是把文字隱藏起來(選『播放動畫後隱藏』或『下次單擊隱藏』)還是將其保留在屏幕上(選『不變暗』);在「引入文本」處可改變大綱要點中的文字是整批發送顯示還是按字顯示;「引入文本」 中的「按字」是指一次顯示一串以標點符號或空格結束的字元, 「 按字母」是指文字顯示方式是一個字元一個字元的顯示選擇「按照『第五』層段落分組」可逐級播放大綱。
註:如每張幻燈片都要設置相同的動畫效果, 則應在菜單中選擇「視圖」--「母版」—「幻燈片母板」,
設置幻燈片母板的動畫效果
3. 幻燈片的切換過渡方式
(1)從「幻燈片放映」中選「幻燈片切換」, 在「效果」處按下拉鍵選擇其中一種過渡方式.
(2)如要系統自動放映, 則在「每隔 秒」中輸入自動放映的間隔時間.
插入圖片
一、圖片格式
圖片格式可通過圖片文件的擴展名識別:
.BMP .JPG .GIF .PCX .WMF
擴展名為GIF的圖片文件格式既可能為動畫文件也可能為靜止圖片文件格式
二、插入圖片
在右邊的幻燈片視圖中點擊滑鼠,從「插入」菜單中選「圖片」,「剪貼畫」為系統提供的圖片庫,若圖片來自外部(圖片文件存於其它驅動器或其它文件夾中),則應選「來自文件」,按目標圖片文件路徑查
找文件。
三、圖片的有關操作
1.選擇圖片對象: 滑鼠指針指向目標圖片,待滑鼠指針變為 時,點擊滑鼠,此時圖片周圍出現控點。
註:在POWERPOINT中,選擇對象時,都必須待滑鼠變為才能選擇。
2.改變圖片大小
選擇圖片後,拖動四邊中間的控點可改變圖片的寬度或高度,拖動四個角的控點可成比例的改變圖片的大小。
3.移動圖片:選擇圖片後,滑鼠指針指向所選圖片,在滑鼠指針仍為情況下拖動滑鼠。
4.刪除圖片:選擇圖片後,按DEL鍵。
5.圖片工具欄(菜單中依次選:視圖-工具欄-圖片)
(1)裁剪工具
點擊此工具後,滑鼠拖動圖片邊緣可去除圖片不必要的部分
(2)設置透明色
可把圖片的空白處與背景色融合在一起
6、圖片與文字的層疊關系
主要通過繪圖工具欄中的「繪圖」按鈕進行(選「疊放次序」)
四.獲取圖片的方法
1.掃描儀
2.數碼相機
3.課件素材光碟
4.用圖形處理軟體如WINDOWS的畫圖,PHOTOSHOP等軟體自己製作
5.從屏幕獲取
當所需的圖片出現在屏幕時,按鍵盤上的「PRINT SCREEN」鍵, 圖像即被復制至剪貼板, 啟動圖形處理軟體,從「編輯」菜單中選「粘貼」.或右擊滑鼠選「粘貼」,從工具箱中用選擇工具選擇所需圖片,點擊「 復制」命令後,從「文件」菜單選「新建」,而後在新文件中選「粘貼」即可。
6.用VCD播放軟體截取
如,用豪傑解霸2000的「照相機」按鈕可截取當前播放的畫面圖片並以圖片文件形式保存在磁碟中。
五、繪圖工具欄
1、畫正圓
點擊橢圓工具,而後按SHIFT鍵不放拖動滑鼠
2、往圖形中填充顏色
點擊繪圖工具欄中的
3、改變圖形的線條顏色
選繪圖工具欄中的 ,而後選「其它線條」,或選定圖形對象後從菜單中選:格式—對象
4、把不同的對象組合成一個圖形
選擇圖形包含的把有對象,右擊選「組合」
插入聲音
一、 常用的聲音文件格式
.WAV .MP3 .RM (REALPLAY文件格式)
POWERPOINT默認的聲音文件格式為WAV格式
二、 插入聲音的方法
1.方法一
菜單中選:插入—影片和聲音—文件中的聲音,此種方法將出現一個小嗽叭
2.方法二
右擊自選圖形選「動作設置」,在對話框中依次選:「無動作」,「播放聲音」, 在「播放聲音」處按聲音文件路徑查找聲音
三、聲音素材的獲取(以COOL EDIT 2000為例)
1.錄音
(1) 准備工作
用音頻線把音源的音頻輸出孔(LINE OUT)與電腦音效卡的LINE IN輸入孔聯結起來
(2) 右擊任務欄的小喇叭(音量),選「調整音頻屬性」,再點擊「錄音」按鈕,確信錄音中選了「LINE IN」來接收音頻信號。再設置「音量控制」,檢查「LINE IN」是否為靜音,或為靜音,則清除復選框。
(3) 啟動COOL EDIT,點擊底端的錄音控制按鈕,選擇音頻采樣率(一般選,22K或44K,16BITS,STEREO,采樣率越高,文件占的空間越大),而後播放音源即可開始錄音。
2. 聲音編輯
(1) 選擇一段聲音:採用拖動法
(2) 復制一段聲音到新的文件中:選擇聲音後,EDIT菜單中選「COPY TO NEW」
(3) 移動聲音:剪切—粘貼
(4) 刪除聲音:按DEL鍵
(5) 混合聲道:Transform—Amplitude—Channel mixer—both=right/left
(6)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Transform—Amplitude—Amplifier (boot為提高,CUT為降低
(7) 產生靜音:Generate—silence, 輸入靜音時間
(8) 保存文件:FILE—SAVE/SAVE AS,保存類型一般選Windows PCM或MPEG 3文件類型
六、超級鏈接 (選文字或圖形後,右擊選「超級鏈接」)
文字鏈接
圖形鏈接
課件製作步驟
1、編寫課件腳本,即寫教案,此類教案與傳統教案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用的教具為計算機,要寫明如何設 計每張幻燈片,這張幻燈片面性需要什麼素材(即需要什麼聲音、圖片、文字等),如何使用這張幻燈片於教學中。
2、根據教案腳本收集素材,素材的獲取方法一般有:
1)到軟體市場購買素材光碟
2)網上下載
3)自己動手製作
製作課件的一個難題就是無法找到所需的素材,因而平時應有意識地建立個人的素材庫,並分門別類存放各種素材。(積件思想)
3、根據腳本和收集到的素材製作課件的「粗件」,即大致按照原來設計好的方案把課件內容輸入到幻燈片中,最後再精心設計各張幻燈片(如幻燈片的背景、文字顏色、文字大小等)
4、屏幕設計原則
(1)布局
1)平衡原則
在屏幕上的對象應力求上下左右達到平衡,數據晝不要堆擠在某一處,不要有雜亂無章的感覺
2)經濟原則
提供了足夠的信息即可,去除累贅的文字及圖畫,以最少的數據顯示最多的信息
3)順序原則
不需要先見到的對象就暫不要顯示出來
(2)文字與用語
1)格式
在一個畫面上不要有太多的文字,如文字過多可分頁顯示。除關鍵字與特殊用語加粗或加大處理外,在同一行或同一組的文字應以同一字形來表達
2)信息
提供給學生的信息應簡潔有力,清楚地表示出來,信息內容應用熟悉而簡短的句子。
(3)顏色
1)所有文字以同一顏色來表示,除非是特殊字詞(如標題等關鍵字)
2)活動中的對象與非嘗中的對象顏色應不相同。活動中的顏色鮮明,非活動中的顏色應暗淡。以鈿艷色彩作為活動中的前景,以暗色或淺色作為背景色
3)同一畫面中不要使用太多的顏色,以四五種為限。
4)盡量避免不協調的顏色放在一起,如黃與藍,紅與綠或紅與藍等,除非在作對比效果時例外。
5)以顏色來表示對象屬性,如藍色表示寒冷,綠色表示生態,紅色表示警訊等
Ⅳ 課件的腳本應該怎樣製作
怎麼設計課件腳本?
目前課件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廣大教師對課件並不陌生,但在課件製作過程中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腳本,腳本是製作課件的前提,就像一部影片需要有一個劇本,那麼你想要製作課件,首先就要先有腳本。作為教師的我們,並不要求人人都能做出精美的課件,但至少自己要會設計課件的腳本,通過腳本,能把自己的想法與課件的製作者進行溝通,從而使課件達到你最初的設想。即使你自己製作課件,也能做到綜觀全局,有的放矢,減少重復勞動。所以說,我們可以不會做課件,但決不能不會寫課件腳本,那腳本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呢?怎樣寫腳本呢?寫腳本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現在,我就根據自己的一些體會,以及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實踐,談談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以作拋磚引玉的目的。
一、為什麼要設計腳本,腳本與課件有什麼關系。
要製作出方便、實用、效果好的課件,除了要有較好的製作技術外,關鍵在於創意,即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設計出符合教學規律,能激發學生興趣,能揭示教學重點或難點的課件。而腳本正是創意的體現,是創意的初級表達。編寫腳本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指導製作者去進行課件製作,雖然我們有關於整堂課設計的教案,但教案主要是由學科教師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後順序,將知識內容和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它還不能作為課件製作的直接依據。課件製作者對計算機軟體很精通,但不一定了解各個學科內容和教學設計的具體問題,因而設計者必須交給製作者一套製作腳本,以確保其製作時有據可依。
製作腳本對課件的製作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腳本是溝通課件的構思者和製作者的橋梁,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
二、 怎樣設計腳本?
設計腳本是一個連續的工作,在整個過程中,主要要完成以下幾個步驟。
(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
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
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你的這堂課,你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不管是哪種類型,我們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我們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教師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
一般說來,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
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目前,存在的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形式有:1. 動畫模擬型;2. 圖形變化型;3. 實時控制型;4. 應用題庫型;5. 智能專家型;6. 網上教學型。
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課件運用中,有些教師就因為過多的使用計算機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直觀的教具、實驗的動手操作和其它電教媒體的使用,所以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課件呈現資料時應講究畫面簡潔大方,要給屏幕留出適當的空白,使學生獲得視覺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現資料太多,而使畫面過於擁擠;課件中濫用音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一節好課,一定是恰當地使用幾種媒體或是幾種媒體的合理組合的一節課,所以在課件的組織形式上,就應利用各媒體的特有優勢服務教學,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外部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設計腳本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課件形式的合理運用。
(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
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課件呈現的內容
①具體內容
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
文字信息:標題、文本
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
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
這些是整個課件的主角,我們要進行精心選擇,我們的依據便是你的教學設想,選擇這些內容的時候,我們一定牢記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整堂課的設想,時時想到我需要什麼,學生需要什麼,而不是課件需要什麼。
為了使課件達到我們的設想,我們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
②組織形式
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我們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我們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
(2)課件的操作過程
課件的操作過程是要在課件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具體到課件流程中具體安排,主要有這三方面的內容:
①屏幕的外觀設計
在這個方面主要考慮整個課件的風格以及各個頁面的元素和布局,在設計課件風格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課件的內容,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密切統一。一般來說,我們在設計腳本是只要把握大概的布局就可以了,至於細節上具體要用什麼顏色搭配什麼顏色,要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多次比較才能決定。
②各元素的內部鏈接關系
因為一個課件不可能像流水線一樣是單一方向的(這樣的課件在實際中卻存在多多),因為這樣的課件非常不利於操作,某一環節出錯,就需要從頭開始,顯然,這對於課件操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課件內部的各元素之間進行合理的鏈接。在腳本設計時,我們就應該考慮它們之間的隸屬、鏈接關系,這樣,能夠幫助自己理清思路,利於課件製作者的實際製作和課件程序的維護。
③人機交互機制
如果你對課件製作有一定的了解,那麼我想對這個內容肯定很熟悉。人機交互方式因不同的軟體方式也不同,但一般都有按鈕交互,熱區交互,等待等方式,在設計腳本時,應根據你的實際需要考慮選擇適當的方式。
(四)撰寫課件腳本。
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我們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
三、 設計腳本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個精美的課件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腳本,蹩腳的腳本再高明的製作者製作出來的也只能是劣質的課件。我們在腳本設計時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腳本不是教案。
在我接觸的一些腳本中,很多是教案式的,也就是在他設計的腳本中,所描述的過程就是整堂課的過程,看起來似乎很完整,很具體,其實,這並不利於課件製作者製作課件,因為他需要的不是課的內容與過程,而是課件的具體操作過程。
2、腳本變成簡單的資料堆積。
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在文科中比較常見,在這種類型的腳本中,幾乎全都是課件所需的材料,而關於這些材料的組織以及它們如何出現或哪裡出現卻很少。這種腳本對於課件製作也是沒有多少價值的。
3、多多和課件製作者溝通。
腳本的設計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需要你不斷的和課件製作者溝通,了解製作軟體的優勢和劣勢,並積極聽取製作者的意見(因為製作者有多次製作的經驗,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見解),甚至在課件製作的過程中也應該不斷的優化腳本的質量。
4、盡量熟悉課件製作者所用的軟體
高質量的製作腳本是課件開發成功的保障,它為課件的技術製作提供了依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件製作中我們應該切實重視腳本的作用,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把課件應用與課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Ⅳ 什麼是PPT腳本
一樓說的對,PPT腳本就是幻燈片文件,也可以轉換成swf文件或者視頻文件,主要用於靜態圖的教學展示用,也可以插入動畫等來輔助
Ⅵ 什麼是課件腳本
如果你想要別人給你製作課件,你要提前寫好,你 要什麼效果,在什麼位置要設置暫停,出現什麼字幕等具體要求,這個就是簡單的腳本。
Ⅶ 怎樣寫課件的腳本
目前,課件製作已日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必修課。但在課件製作中,一般教師都會忽略一個關鍵問題——腳本。腳本在課件製作中的作用正如劇本在影視劇拍攝中的作用一樣,好的腳本是優秀課件的基礎。沒有腳本直接製作課件往往會走好多彎路,大量增加重復勞動,浪費課件製作者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打消課件製作的積極性。本文是筆者在課件製作中積累的一些撰寫課件腳本的體會,希望能拋磚引玉。
一、撰寫腳本的步驟
1、選題
首先要了解計劃製作的課題採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調查該課題在採用課堂教學方式或其它較易實現的教學方式時,是否能較好的達到教學目標,要從經費、設備、時間、技術水平和教學效果等方面加以綜合考慮。在初步確定某一課題需要且可以採用課件方式之後,還應調查現有的課件,如果確認沒有合適的現成課件,才可選定該課題。
2、制訂課題計劃
課題計劃包括確定教學目的要求、劃分課時和教學基本單元、選擇教學方法、確定調試方式等。CAI每節課的時間要少於通常的課堂教學。CAI課件調度各教學基本單元的方式一般有程序式、菜單式和混合式三種。所謂程序式是在事先編好的程序控制下,由計算機根據學生在學習時的反應決定有關教學單元之間的連接順序;所謂菜單式是由計算機在屏幕上顯示教學內容的目錄,由學生根據需要加以選擇調用;至於混合式,則是將上述兩種方式混合採用,一般以菜單式為綱,以程序式為目的。
3、繪制畫面
腳本紙的選擇應根據計算機屏幕的顯示格式來選取。課件中的畫面應按比例繪制在腳本紙上。如果在若干頁畫面中都有相同的圖,則可在該圖第一次出現時,對其進行標號,此後以圖號代替。這樣處理不僅可以節省繪制時間,還可方便軟體編程。
4、標注說明
對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畫面,如閃爍、動畫、視頻等,要在腳本上標注簡短的文字說明。每頁腳本都要編制「本頁流程圖」,用以說明本頁的畫面是由哪些畫面組成;在什麼情況下進入什麼畫面;顯示的先後次序和動畫、切換效果等。每頁腳本紙(包括分支),還需編上頁碼。
5、重疊檢查
各頁畫面繪制完成後,應重點檢查連續畫面重疊時是否配合,如練習與答案的顯示位置是否配合等。如不認真進行重疊檢查,很容易出現畫面不配合現象,給編程帶來麻煩。
6、編制順序
在逐頁繪制畫面的過程中,還應根據需要不斷地調整頁碼的順序。全部畫面繪制好後,應將初步排好的順序與每頁的流程圖對照。對照核實後重新編上頁碼。
7、繪制課題流程圖
「本頁流程圖」只是一個局部的片斷。「課題流程圖」是指一課時腳本的整體流程圖。腳本各頁的順序編排好後,要沿著不同的學習路線和分支,按幾種路線再分別檢查,確定無錯誤後,最後繪制好課題流程圖。
二、課件流程
課件的流程可分為導入課程、呈現資料等階段。下面按簡單總結導入課程和呈現資料的腳本撰寫方法和技巧。
(一)導入課程
導入課程是課件流程的第一階段,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
1、封面
腳本的首頁即是它的封面。封面應使學生明確這是一個課程的開始。封面一般應標明課程名稱、作者姓名、版權等內容。在封面中適當地運用圖片、動畫等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於低年級學生。如果是同一系列的腳本,則每一個課題封面的格式要一致。
2、操作說明
課件的操作方法(如課程的流程式控制制、交互方式等),最好能結合各種菜單、按鈕等單獨設立一個文本說明。在腳本相應頁應建立適當的幫助鏈接進入文本說明。分散處理的操作提示應直觀明了。
3、陳述教學目標
一般來說,對於高年級學生可以扼要地陳述教學目標,但對低年級,或對於比較復雜的教學目標,則應以菜單目錄代替。
4、菜單
菜單可使操作者了解課程的綱目,知道教學內容,快速進入學習單元。每一單元結束後,應該能自然返回到菜單入口處,以便快速進入下一學習單元。
根據學生的心理理論,以上幾部分內容可導入課程,使學生進入學習過程的第一階段,傳達學習目標,是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階段。
(二)呈現資料
計算機是以文字、符號、圖形、聲音和動畫等來呈現資料的。學習心理學家指出,人類各種感覺器官的功能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視、聽、嗅、觸、味五官中,視覺和聽覺器官在獲取知識中所起的作用最大,而且同時利用二種知覺比利用單一知覺的學習成效高。因此視聽協同活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這就要求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充分發揮計算機的特點,圖、文、聲、影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呈現資料時應講究畫面簡潔大方,要給屏幕留出適當的空白,使學生獲得視覺的美感,切忌一次性呈現資料太多,而使畫面過於擁擠。
圖形或動畫在增強教學效果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文字說明,而且形象生動,便於理解、加深記憶,尤其是以文字配合圖形時更是如此。而適當運用色彩(例如綠色能使人加速消除神經緊張和大腦疲勞,使頭腦保持清醒),也能提高學習效果。開窗口可突出要顯示的重要內容(「窗口」也稱視窗,是屏幕上設置的特定顯示區域)。安寧靜謐的環境有利於維持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因此,適當地利用低音量音樂也可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此外,在解說圖表時,運用箭號指標也是一種引起學生注意的有效技術。在需要使用色彩時,最好能使用綠色,不要使用太鮮艷的顏色;色彩的用法應與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用法應保持一致。一般來說,所呈現圖形的數量與學生的年齡成反比。
但濫用這些技巧會適得其反。例如,與教學無關的圖形或者在非重點處運用動畫,有可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有時逼真的圖畫反而有礙於學生對特殊部分的了解;紅色會對人產生強烈的刺激,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課件中濫用音樂,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腳本的每一頁畫面上,最好只出現一個教學概念。如果某一教學概念要較多的資料表達,那麼就應將這些資料適當地劃分成若干獨立的小段,一個畫面只出一段。
此外,設計腳本時,切不可認為個個學生都會自發地注意到畫面上的重點內容,欲使學生特別注意畫面的某一部分,需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功能,使該部分不同於別的部分。
每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應盡可能地縮短繪畫和模擬的時間。一般來說,封面圖形呈現時間不超過12秒,內頁圖形呈現時間不超過5秒。
根據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在呈現資料的這一階段,如能充分地考慮以上幾方面,可使學生順利進入學習過程的第二階段,即學習過程的感知和理解階段。
從某種程序講,腳本相當於課件製作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課件製作中我們應該切實重視腳本的作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走好第一步,才能少走彎路、怨枉路,少做重復勞動,節約時間和精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出精品,出成果。
Ⅷ ppt課件腳本的寫法
首先是整個課件主要內容的一個思路展示。 其次腳本,就是思路、線索。
最後包括:課件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教學對象、教學時間、教 學工具、教學過程、所有整個課堂的設計。
注意事項:
不要面面俱到;講求簡、精、順、明;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8)課件腳本模板擴展閱讀:
腳本的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的,分析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題。
眾所周知,要製作一個課件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如果最終的效果不能符合實際教學要求,也就失去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意義,所以課件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的設計思想一定要與教學目的要求一致。
與教學的整體設計一致,為整體教學服務,這樣才能達到輔助的效果。於是這就要求在設計課件腳本之前應深入理解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合理選題。
選題是指選內容,也就是說,堂課選擇那些方面,或哪些要點用課件來表達。課件從內容上分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它是線型的,另一種是點型的,主要表達教師選定的幾點內容。
不管是哪種類型,都應注意,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非用計算機不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有一些問題在黑板上解決更妥當,用計算機模擬現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某一問題用實物演示效果好,就不必在課件中去表達,反而會弄巧成拙,變成傳統教學的翻版。
在腳本的設計中,很多很容易把課件設計成課本上的例題、練習、概念等全都搬到計算機屏幕上,用計算機屏幕代替黑板,這樣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滿堂灌式教學。
一般說來,應該盡可能地將那些既能夠充分發揮計算機功能又能有效完成教學要求、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點、難點性內容作為製作的題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選擇課件形式。
課件形式是指課件對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或者說是課件的主要側重點,隨著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深入開展,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製作。
各種課件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點和不足,選擇那種課件形式,要看本節課的具體需要。
當然,真正一節優秀的課件課,並不只是運用上述某一種形式,而是實現多種形式與傳統教學的組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設計課件內容和操作過程。
課件的流程設計是整個腳本設計過程中的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對課件的具體內容和操作進行研究。
包括界面的元素與布局,頁面的時間長度及切換方式、人機交互方式、色彩的配置、文字信息的呈現、音響效果和解說詞的合成,動畫和視頻的要求以及各個知識節點之間的鏈接關系等等。
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兩方面:
(1)課件呈現的內容。
課件呈現的內容實際上也是我們課堂中要用的東西,主要有:
文字信息:標題、文本。
音頻信息:背景音樂和以及解說詞。
視頻信息:動畫或錄像。
為了使課件達到需要的設想,還要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化,其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對於音頻信息也要仔細考慮,哪個地方該要,哪個地方不要,哪個地方需要背景音樂,哪個地方需要解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同樣的,視頻文件也需要合理的優化。
在設計腳本時,我們還要對課件所要呈現的各種內容進行有機組合、分析,並安排好各個知識點的關系和呈現順序。
一般說來,我們一堂課可分為導課、新課、鞏固三個階段,在課件內容分析時,也可把各個知識點分成這幾部分,並安排在不同的模塊中,一方面提高課件的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於課件製作過程中的修改和鏈接。
當然,對於點型的課件來說,只要安排好各個知識點之間的位置和鏈接就行了。
(四)撰寫課件腳本。
撰寫課件腳本的過程,實際上是把在設計腳本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書面表達出來的過程,這也是課件腳本設計的最終成果的體現。 這個環節貫穿於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保證了腳本的質量,做課件時就會有事半功倍的結果。
Ⅸ 什麼叫多媒體課件腳本
多媒體的課件腳本是課件製作初期將培訓內容細分到每屏需要的展現內容,展現形式及所需要的素材(文字,圖片,配音等)等內容進行策劃編寫,啟興互動多媒體的腳本最終以清楚的文字形式傳達給製作者,製作者通過腳本開始多媒體課件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