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art與方舟編譯器
㈠ 鴻蒙系統和安卓的區別是什麼
- 01
鴻蒙系統和安卓的區別:安卓與鴻蒙手機操作系統基本都是基於linux開發的,但兩者的構架是不同的;鴻蒙操作系統是微內核設計;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使用范圍不同。
鴻蒙系統和安卓的區別:
1、安卓與鴻蒙手機操作系統基本都是基於Linux開發的,但兩者的構架是不同的:
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的宏內核設計:宏內核包含了操作系統絕大多數的功能和模塊,而且這些功能和模塊都具有最高的許可權,只要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這也是安卓系統容易崩潰的原因。好處就是系統開發難度低。(而現在,華為新研發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Android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很容易學習。但它有一個缺點:不能與系統底層直接進行通信活動,必須通過虛擬機來運行。說直接點就是虛擬機相當於傳遞者:首先Android應用程序安裝在虛擬機上,然後從虛擬機傳輸到機器的底部,如果虛擬機出了問題話的那系統就是卡住。而且鴻蒙系統中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
2、鴻蒙操作系統是微內核設計:
微內核僅包括了操作系統必要的功能模塊(任務管理、內存分配等)處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許可權,其他模塊不具有最高許可權,也就是說其他模塊出現問題,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行是沒有阻礙的。微內核的開發難度很大,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很高。根據目前華為公布的一些資料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鴻蒙系統是用C、C++語言編寫即直接使用機器語言編寫app,取消安卓系統的ART虛擬機,直接編譯為二進制機器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中轉,執行速度快;但這樣的操作也有一些缺點就是必須要有大量的靜態方案且內存空間要求更高。
3、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使用范圍不同:
安卓系統適用於手機,而鴻蒙系統對設備兼容性更強,同時支持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電腦、電視等智能家居設備,形成一個無縫的、統一的操作系統,並且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適應當下的5G和物聯網時代。
安卓系統經過多年發展,軟體生態非常完善,鴻蒙系統目前來說還談不上生態。華為推出鴻蒙操作系統並不困難,相對於推出操作系統而言,更難的是如何聚攏開發者為這款操作系統持續開發各類優質應用,讓這款操作系統得以具備真正價值,繼而發展壯大,在系統開發商、硬體廠商、開發者與用戶之間形成良性正循環。要讓開發者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應用,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激勵,利益引導,依靠情懷等是無法解決也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華為推出鴻蒙系統之後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㈡ 華為鴻蒙系統有什麼特點
鴻蒙OS的設計初衷是為滿足全場景智慧體驗的高標準的連接要求,為此華為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1.分布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鴻蒙OS的「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匯流排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台,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2.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鴻蒙 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順序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順序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
3.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鴻蒙OS採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
鴻蒙OS將微內核技術應用於可信執行環境(TEE),通過形式化方法,重塑可信安全。形式化方法是利用數學方法,從源頭驗證系統正確,無漏洞的有效手段。傳統驗證方法如功能驗證,模擬攻擊等只能在選擇的有限場景進行驗證,而形式化方法可通過數據模型驗證所有軟體運行路徑。 鴻蒙OS首次將形式化方法用於終端TEE,顯著提升安全等級。同時由於鴻蒙OS微內核的代碼量只有Linux宏內核的千分之一,其受攻擊幾率也大幅降低。
4.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鴻蒙OS憑借多終端開發IDE,多語言統一編譯,分布式架構Kit提供屏幕布局控制項以及交互的自動適配,支持控制項拖拽,面向預覽的可視化編程,從而使開發者可以基於同一工程高效構建多端自動運行App,實現真正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在跨設備之間實現共享生態。華為方舟編譯器是首個取代Android虛擬機模式的靜態編譯器,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中一次性將高級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此外,方舟編譯器未來將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可大幅提高開發效率。
開發者計劃及生態建設
此外,華為還公布了鴻蒙內核及OS的演進路標,將在今年首發的智慧屏產品中率先使用鴻蒙 OS 1.0。未來三年,除完善相關技術外,鴻蒙OS會逐步應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車機等更多智能設備中。
鴻蒙OS發展的關鍵在於生態,生態的關鍵在於應用和開發者。為快速推動鴻蒙OS的生態發展,鴻蒙OS將向全球開發者開源,並推動成立開源基金會,建立開源社區,與開發者一起共同推動鴻蒙的發展,並通過討論對產業或技術發展提出建議。
目前,中國已經具備健全的應用生態和龐大的用戶基礎,未來華為將依託中國、面向全球打造鴻蒙OS生態,通過聚焦新的價值,開放在通信、照相、全場景、AI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與各界生態夥伴共同打造出面向消費者體驗更佳的應用和服務,為產業注入新活力,共創全場景智慧化新體驗與新生態。在超前的技術特性和戰略布局下,鴻蒙OS不僅能為消費者帶來萬物互聯的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極致體驗,也能讓設備商在5G+AI+IOT爆發的全場景智慧化時代搶佔先機,讓開發者以最少投入覆蓋最多用戶,快速實現全場景業務創新。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我們相信鴻蒙OS的推出會極大地提升產業的活力和生態的豐富性,希望鴻蒙OS的推出能夠為全場景時代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我們歡迎全球開發者積極支持鴻蒙OS生態建設,共同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化生活體驗」。畢馬威報告:區塊鏈有望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投資者關注,尤其是在小額融資領域
據中證網報道,畢馬威9日發布半年度《金融科技脈搏》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上半年的金融科技投資活動相對淡靜,部分原因是中國支付行業受惠於過去兩年的投資增長和巨額交易,發展成熟度已顯著提高。但金融科技業中多個較欠成熟的領域目前仍在快速成長,包括小額融資和消費金融。區塊鏈有望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投資者關注,尤其是在小額融資領域。
㈢ 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區別
華為鴻蒙已經發布快一年了,但是經常還有小夥伴說,鴻蒙不就是安卓系統套個殼么?類似小米的米UI和華為自有的EMUI。
我們不可否認鴻蒙2.0系統跟安卓的界面確實很相似,但就因此判定鴻蒙系統是安卓換皮了嗎?
都知道鴻蒙系統跟安卓一樣,採用的是AOSP 開源代碼,而安卓自身超過80%的代碼都來自於開源項目,誰也不能說誰在換皮吧?
長期以來,谷歌Android和蘋果iOS系統占據了全球移動端操作系統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除了蘋果的IOS以外,其他手機基本使用的就是安卓系統,當然,鴻蒙推出以後就三分天下啦。
對於很多用戶來說,鴻蒙 系統的推出是國產手機發展的一大步,因為除了蘋果手機,其它手機品牌用的全都是基於安卓的底層框架,只有UI是自己設計的,這對手機大廠來說是有很多限制的。
鴻蒙與安卓一樣,基於Linux內核研發鴻蒙操作系統,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能夠最大程度地兼容,初衷是對標安卓系統,補齊華為缺失的生態,不是超越、顛覆安卓,而是與安卓長期並存,由於兼容,兩者的生態具有高度相似性。
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 分布式 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體互助、資源共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鴻蒙OS是一款基於微內核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
微內核
華為鴻蒙系統與安卓在系統架構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其中 安卓是基於宏內核而鴻蒙則是基於微內核開發的 。
在宏內核模式的架構中,它把很多的東西都集成進內核裡面了,使得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內核與各個進程的聯系非常緊密。雖然在這種架構下,系統運行的效率較高,但是卻存在致命的Bug。在運行過程中,開發進程一旦發生故障將會導致整個操作系統出現問題,甚至直接掛掉,所以它的穩定性差。
在微內核模式的架構中,操作系統提供的是最核心、最必要、最精簡的功能。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所有的進程都擁有 自己的獨立地址空間,彼此之間互不幹擾,由內核進行最基本的調度和內存管理。如果某個進程出現錯誤時,只需要相應地修正某個錯誤就行了,極大程度地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
安卓系統架構
Android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很容易學習。但它有一個缺點:不能與系統底層直接進行通信活動,必須通過虛擬機來運行。說直接點就是虛擬機相當於傳遞者:首先Android應用程序安裝在虛擬機上,然後從虛擬機傳輸到機器的底部,如果虛擬機出了問題話的那系統就是卡住。
Android系統架構分為四層架構,從高到低分別是應用層,應用框架層,系統運行層和Linux內核層。
鴻蒙系統架構
鴻蒙操作系統是微內核設計:微內核僅包括了操作系統必要的功能模塊(任務管理、內存分配等)處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許可權,其他模塊不具有最高許可權,也就是說其他模塊出現問題,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行是沒有阻礙的。微內核的開發難度很大,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很高。
根據目前華為公布的一些資料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鴻蒙系統是用C、C++語言編寫即直接使用機器語言編寫app,取消安卓系統的ART虛擬機,直接編譯為二進制機器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中轉,執行速度快;但這樣的操作也有一些缺點就是必須要有大量的靜態方案且內存空間要求更高。
鴻蒙系統架構也分為4層分別為:應用層,程序框架層,基礎服務層和微內核層。
架構上的主要區別
一、谷歌的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開發,但底層對Linux進行大量優化。
二、安卓系統程序員寫APP使用的是JAVA高級語言,打包成APK到安卓系統。方舟編譯器,則是讓APK打包之前,統一把指令換成安卓系統能讀懂的機器語言,省去了"翻譯"這個過程。
三、安卓的主要開發語言是基於java,而在鴻蒙系統上可以使用java和js。
應用層面
安卓系統
安卓系統適用於手機,雖然當前有好多設備都是基於安卓開發的,例如車載屏幕等。但實際上都是針對於安卓手機應用的簡單擴展。
鴻蒙系統
華為帶來全場景 1+8+N 智慧生活,鴻蒙系統 2.0 帶來統一控制中心。將會涵蓋五大場景,包括智慧出行、智能家居、運動 健康 、智慧辦公以及影音 娛樂 。這里提的「1」 指的是手機,手機是未來智慧生活的入口,因此顯得額外重要。「8「指的是平板、PC、穿戴、HD、AI音箱、耳機、VR、車機。「N」指的是泛IOT設備。
在應用上,鴻蒙系統顯然更強大,並且兼容所有安卓系統的應用。
在安全等級上,鴻蒙採用更高級別的隱私保護功能,開啟了多設備的協同認證,全面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缺陷與不足
在適配性上,因為鴻蒙系統目前來看只能在華為的手機上使用,但是安卓系統可以在目前所有的安卓手機上使用。
在生態系統上,安卓系統 經過多年發展,軟體生態非常完善 ,整體生態系統也變得逐漸的成熟起來,在功能性與實用性上已做得相當出色;而鴻蒙還處在新生階段,有發展的潛力。
綜合來看,說鴻蒙系統是「安卓換殼」是完全不對的,「換芯」應該比較准確。
㈣ 萬物皆可Turbovivo Z5x的首發的ART++Turbo到底有多強
前不久,vivo推出新一代准旗艦手機vivo Z5x,除了5000mAh的大電池和極點全面屏以外,以外,這一次在vivo Z5x上還加入了vivo近期推出的針對編譯系統的優化技術——ART++編譯增強技術,這項技術將作為全新的ART++Turbo加入Multi-Turbo家族。
ART++Turbo編譯增強技術,是vivo推出的針對安卓端開發者的技術痛點,與華為的方舟編譯器類似,都是從系統框架層優化資源調用模式,大幅度增強編譯系統的執行效率。據vivo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vivo ART++Turbo編譯增強技術可以大幅提升性能和APP的響應速度,其中冷啟動速度相比優化前平均提升19%,比行業平均水平提升30%,熱啟動速度較優化前平均提升5%,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22%,從中也可以看出vivo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深厚功底。
除了全新的ART++Turbo編譯增強技術以外,還有旗艦級的系統優化技術vivo Multi-Turbo,包括Center Turbo,AI Turbo,Net Turbo,Cooling Turbo,Game Turbo。從 游戲 、散熱、AI、 游戲 及底層中央核心資源等多維度對體驗進行了全方位優化,達到系統化的提升和加速。讓我們在日常 實用 甚至玩吃雞王者的時候,也能流暢不卡頓。
此次vivo Z5x在配置上有驍龍710,5000mAh大電池+雙引擎閃充,除此之外還有極點全面屏,視野也更加廣闊,加上全新加入的ART++Turbo編譯增強技術,vivo Z5x確實對得起「性能實力派」這個名號,對比其他千元手機,vivo Z5x在性能方面是非常有優勢的。而作為vivo的准旗艦系列機型,卻用上了旗艦級的優化技術,這不僅僅是vivo技術的體現,更是vivo對Z系列的重視以及用戶體驗的用心洞察。
其實在很早的時候vivo就開始聯合網易、騰訊等 游戲 廠商推出相關的優化技術,隨後又在vivo X23上首發Dual-turbo技術,到現在Multi-Turbo優化技術,可以看到vivo多年來不斷貼近用戶的痛點需求做出技術創新,為用戶帶來更極致的使用體驗。
如今智能手機行業頭部企業的創新正在減速,產品同質化嚴重,眾多手機廠商也清楚,技術實力或將成為目前最核心的突破點,而vivo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把軟硬體結合發揮到極致,無疑會在這個大環境下,取得巨大的競爭優勢。
㈤ 華為發布的方舟編譯器到底對安卓軟體生態會有多大影響
方舟編譯器是華為專門為軟體廠商開發的一款編譯器,能夠有效解決安卓程序「邊解釋邊執行」的低效率問題。華為方舟編譯器採用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運行程序,架構進一步得到優化,性能也有明顯提升。相較與此前流暢度,通過華為方舟編譯器編譯後的程序系統,操作流暢度提升24%,系統響應速度提升44%,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
㈥ 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
這幾天我的4台手機都升級到了鴻蒙。Mate X2、Mate 40 Pro、Mate 40 Pro+、P40 Pro。使用起來,其實我覺得和之前沒什麼明顯變化。偶爾看到微博上有人說流暢了,反正我沒感覺。流暢了嗎?那之前是卡了嗎?
這幾天也自然不免俗在微博上炫耀一下我用了鴻蒙。然後奇怪的事兒發生了。在我的評論區,總有兩種聲音說鴻蒙就是安卓或者鴻蒙就不是安卓。
然後我也就奇怪了。幸好,攝影筆記的兩個合夥人都是開發大牛,我不懂,我可以問專業的。於是昨天傍晚到現在,村支書和班長一直在給我解釋。我腦袋裡塞了好多東西。最終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加上村支書給我做的一張圖,我來盡量簡單但未必非常嚴謹地讓大家明白,
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
計算機語言是0和1,人類是很難看懂的。所以我們需要人類能夠和計算機溝通的語言。於是有了匯編語言和Unix操作系統,後來有了C語言就是C語言和Unix操作系統。可以說目前一切操作系統源於Unix,一切語言源於C語言。
但是為什麼我們不直接用這個呢?因為不好用啊。
所以Unix這個操作系統主要分化出了三個操作系統。
第一個就是微軟的,從DOS到Windows,是借鑒了Unix的「樹」的思想。一脈相承下來。從不圖形化的MS DOS到圖像化的Windows。
第二個就是蘋果,雖然幾經起落變革,但是基本上都可以看做是Unix的變種。在Unix的系統上創造了很多。
第三個就是今天的主角——Linux。這個是一個叫Linus的小夥子覺得Unix不好用從而寫出來的。而且一開始就是完全開放。於是經過成千上萬工程師大家一起添磚加瓦,終於變成了一個強大的操作系統。
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如果把這三者看成國家的話。微軟就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樹」的思想,文件就像一草一木一人一屋,都要在國家登記造冊。所以總是動不動就要整個國家重啟。
蘋果和Linux則像邦聯制國家。比如春秋大家都認為自己是中國文化,都供奉共主周天子,但是一個諸侯國人家自己管自己。所以就有一種即插即用的感覺。用什麼程序,拖進來用就行了。
自然是後兩者更加好使和先進,所以主流伺服器什麼的,大家都喜歡用Linux作為操作系統。
接下來就講講Linux這一支。因為是完全開源的,所以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就開始了魔改。於是就有了紅帽、紅旗、烏班圖三個較為常見的Linux系統。
咱們可以把這三個系統看成是Linux的兒子,三個人分別著重繼承了性格、體能、樣貌,或者有眼睛像的,有鼻子像的,有嘴巴像的。都是親兒子。
而安卓呢?因為是更加強調移動與生態,所以魔改比較大,看起來就不像Linux了,就好像Linux找個了外國媳婦,生了個混血兒。真的是不像,但是還是親兒子。
所以你看,原來Windows也搞過移動版,算上安卓和iOS,基本上一開始從系統本源Unix分支開始就在不同道路上,就是不同的操作系統。
那麼鴻蒙也是基於Linux是不是就不可能和安卓獨立,也成為獨立的操作系統呢?
還真不是。
大家還記得有個叫塞班的操作系統嗎?這個也是基於Linux的手機操作系統。但是塞班可以說與安卓是互為獨立的兩個操作系統。
所以如果鴻蒙也成為一個全新獨立的操作系統,就算是基於Linux的也是沒問題的。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鴻蒙算是全新獨立了么?
安卓的主要構成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就是AOSP,就是安卓的核心。另一個就是GMS就是谷歌服務。
咱們先說說GMS谷歌服務吧,就是之前安卓系統禁止華為用的那套東西。其實往簡單了說,GMS就是基於安卓系統的,嵌入了谷歌自己的一套體系。比如你可以用谷歌地圖啊,可以用谷歌應用市場啊,比如一個賬號就可以登錄谷歌的各種網站應用啊——比如油管,等。
那麼大家在國內用谷歌地圖么?我用的是高德。大家用谷歌市場么?更常用的是華為市場或者vivo市場——因為我自己用這倆牌子的手機。至於賬號,谷歌的那些網站不用梯子也上不了。國內的網站基本都是微信或者支付寶一鍵登錄,或者手機號注冊。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國人來說,GMS咱們沒怎麼用過。華為的則是用HMS替代,GMS的G表示谷歌,HMS的H表示華為。
其實各個國產手機廠商在國內推出的手機,基本都是自己一套服務體系。GMS不用也就不用了。
關鍵是AOSP——安卓核心。這個是安卓系統的根本。
我們看鴻蒙,現在鴻蒙的組成可以看成依然存在的AOSP、HSM、萬物互聯分布式、全場景這4個部分。
HSM我剛才說過了,這個沒什麼,其實各國產廠商基本都有。鴻蒙目前極力說的萬物互聯分布式和全場景是什麼意思呢?
萬物互聯分布式可以這么理解。原來啊,你不同種類的設備,比如手機、平板、手錶、電腦……乃至冰箱、電飯煲,每個都是不同的安卓系統。就好像一種設備一個國家,互相溝通誰都聽不懂。如果大家都用鴻蒙了。好了,機器貓拿出了翻譯魔芋凍!大家互相都能聽懂了。溝通就暢快多了。
而全場景呢?則是大家都基於鴻蒙系統,一個軟體的開發可以更容易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設備。降低了開發難度和開發周期。
這三個就是目前鴻蒙與安卓不同的。而萬物互聯分布式和全場景則是鴻蒙比安卓更加先進的。
但是,我們聚焦在手機操作系統上。安卓的根本AOSP是目前鴻蒙依然沒有擺脫的。這個關鍵點才是很多質疑鴻蒙是不是還是安卓的原因。
我們看到目前鴻蒙四大組成,AOSP只佔了1/4,但是實際上AOSP可以佔到真正開發量卻是巨大的。如果鴻蒙不擺脫AOSP,從最嚴格的考量來說,在手機側就依然不能稱之為這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
為什麼鴻蒙手機系統不擺脫AOSP呢?
其實我覺得可能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技術方面的。要完全擺脫AOSP,還需要不斷有人來添磚加瓦,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搞定的,一切都要華為自己搞定。也許2年,也許5年,也許更長。需要華為有更開放的態度,以及更多手機大廠以及技術大牛來共同打造。就像打造安卓一樣。
第二就是市場方面的考慮。如果完全不要AOSP,可能所有的安卓App已經無法在已經升級了鴻蒙的手機上使用了。就算各個App提供者立刻馬上開始做鴻蒙App,時間也是問題。既然使用AOSP可以讓大家沒什麼不適就升級了鴻蒙,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華為使用AOSP人家谷歌讓么?當然了,AOSP是完全開源的,不僅僅是谷歌一家的。華為這么多年也沒少為AOSP做貢獻,甚至可以說很多。既然是公共領土,大家都能用,隨便用用自然是沒問題。不但法理上沒問題,道德上也沒問題。
其中AOSP中負責運行安卓程序的環境——ART,也被華為替換成了方舟編譯器。讓手機能直接聽懂「高級語言」,能夠覆蓋更多語言,多種晶元,覆蓋更廣的場景。也是鴻蒙的要求。
可以說AOSP雖然是安卓的,但是裡面有一些是華為貢獻的,也掏空了一部分。步步蠶食。那麼具體什麼時候能徹底替換呢?
這就是需要時間的。不僅僅是研發時間,也是整個生態建立的時間。
目前對於很多非手機產品,如果之前就不需要AOSP的,現在可以完全使用鴻蒙,最底層架構可以完全是鴻蒙,或者華為的LiteOS。這可以說就是完完全全全新獨立的系統。
這些可以是1+8+N中的8或者N。
但是作為這些8和N的中心——1,手機系統,依然需要擺脫AOSP才能稱之為全新獨立的系統。
能不能成,真的只有時間給我們答案。
各個國產手機廠商大抵都有自己的OS,但是都是基於安卓魔改的。您可以看成是一個人去整容。整得更加好看。整得深度一點可能還得換點器官。
但是再怎麼整,你還是這個人。再怎麼魔改,你還是安卓。
而鴻蒙,不但有整容,不但有器官移植,而且還加了一些新東西,比如給這個人加了翅膀。但最重要的,鴻蒙現在正在改基因——逐步替換掉AOSP。
一個人如果基因完全改變了,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了。一個操作系統如果擺脫了之前的基因,那麼這個時候就是一個全新的「大」操作系統了。
雖然我認為目前鴻蒙還沒有做到完全全新的操作系統,與安卓依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起碼在建立新秩序的路上了。
如果我們把塞班等等基於Linux開發的操作系統看成是第一代移動操作系統。那麼安卓可以看做二代的。
而鴻蒙,如果未來真的成功了,則是領先於安卓的第三代。
所以一旦鴻蒙成功了,它並非是一個和安卓平起平坐的兄弟(認為安卓是鴻蒙爸爸的更是沒理解這件事兒的)。鴻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如果安卓是一個人的話,鴻蒙可以看成是一個X戰警了。甚至我們就應該將鴻蒙2.0看成X戰警的幼崽。
國外的廠家們也不會放棄三代操作系統之爭,去創造自己的X戰警。
華為鴻蒙已經遠遠走在了其它品牌的前面。所以非要說華為鴻蒙就是套殼,真的是理解太淺。說鴻蒙完全不需要安卓,也是太熱血無腦。
鴻蒙就是要不傷筋動骨,要潤物細無聲地建立起凌駕於安卓的第三代系統。
我希望鴻蒙能夠成功,因為那畢竟是咱們自己的。就像中國忍辱這么多年,有了自己的5G技術。希望未來的鴻蒙,也成為世界領先的獨立操作系統。
P.S. 我自己用了好多天的鴻蒙了。因為沒有多設備協同,而且Mate X2本來就很流暢。所以現在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進步。不過絕對沒有一點點哪怕一絲一毫的退步。這就足夠讓我們換鴻蒙了啊。這是只多不少的升級啊。
感謝從昨天傍晚就一直在幫我捋這個邏輯的村支書和班長。對於我來說,我對操作系統一無所知,他們先給我講明白——雖然我沒有完全明白。然後我盡量給大家講明白。
㈦ 鴻蒙系統當時在編譯的時候用的是什麼編程語言
根據華為公布的方舟編譯器資料 可以推測鴻蒙系統是用C、C++語言編寫

如何看待華為鴻蒙系統的開發?
可以預見的鴻蒙系統。
1、除華為外其他國產手機公司不會安裝或重視。由於google禁售的是華為,對於小米等其他國產手機公司不禁售,因此小米等其他國產公司不會安裝鴻蒙系統,即便出於公共形象的壓力而安裝,也不會真正重視,最多就是做個樣子。
反正,內斗內行吧——除非華為讓渡鴻蒙系統的控制權!
2、鴻蒙系統即便能夠兼容安卓應用,在過了新鮮期之後,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度是關鍵。如果像阿里OS一樣可以遠程刪除用戶的app,就直接死翹翹吧。
保持軟體開發商的利益和用戶體驗度的平衡,是鴻蒙系統能否生存的關鍵。開發商沒有得到利益,不會開發鴻蒙系統的app;用戶體驗度差,用戶就不會用鴻蒙系統。
㈧ 鴻蒙系統和安卓有什麼不同哪個好
一、什麼是鴻蒙系統
華為鴻蒙系統(英文:huaweiHarmonyOS,HongmengOS)。在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操作系統鴻蒙OS。
鴻蒙OS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移動辦公、運動 健康 、社交通信、媒體 娛樂 等)分布式操作系統,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於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其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OS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現已適配智慧屏,未來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腦、智能 汽車 、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
鴻蒙OS 2020年9月10日,華為鴻蒙系統升級至華為鴻蒙系統2.0版本。這個月16日華為將舉行鴻蒙2.0系統手機開發者beta活動(上一篇文章有詳細介紹,想了解的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查閱)
愛生活:見證 歷史 時刻:華為鴻蒙系統來了!
鴻蒙系統和安卓系統哪個好? 二、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區別在哪,是不是也是和安卓一樣基於虛擬機創建的。
1、安卓與鴻蒙手機操作系統基本都是基於Linux開發的,但兩者的構架是不同的:
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的宏內核設計:宏內核包含了操作系統絕大多數的功能和模塊,而且這些功能和模塊都具有最高的許可權,只要一個模塊出錯,整個系統就會崩潰,這也是安卓系統容易崩潰的原因。好處就是系統開發難度低。 (而現在,華為新研發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 Android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很容易學習。但它有一個缺點:不能與系統底層直接進行通信活動,必須通過虛擬機來運行。說直接點就是虛擬機相當於傳遞者:首先Android應用程序安裝在虛擬機上,然後從虛擬機傳輸到機器的底部,如果虛擬機出了問題話的那系統就是卡住。而且鴻蒙系統中的方舟編譯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任何由編譯器編譯的android軟體都可以直接與系統底層進行通信, 鴻蒙系統加編譯器將取代虛擬機 。
鴻蒙操作系統是微內核設計:微內核僅包括了操作系統必要的功能模塊(任務管理、內存分配等)處在核心地位具有最高許可權,其他模塊不具有最高許可權,也就是說其他模塊出現問題,對於整個系統的運行是沒有阻礙的。微內核的開發難度很大,但是系統的穩定性很高。根據目前華為公布的一些資料信息,我們可以推斷出鴻蒙系統是用C、C++語言編寫即直接使用機器語言編寫app,取消安卓系統的ART虛擬機,直接編譯為二進制機器碼,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需要中轉,執行速度快;但這樣的操作也有一些缺點就是必須要有大量的靜態方案且內存空間要求更高。
有報道說鴻蒙系統比谷歌的安卓系統快運行速度快了60%,為什麼會快這么多呢?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谷歌的安卓系統是基於Linux開發,華為的「鴻蒙」系統也是基於Linux開發,並對Linux進行大量優化,此前,華為推出自研EROFS超級文件系統、僅是基於華為方舟編譯器開發的應用,就能夠讓安卓系統性能提升數倍來看,底層整合了EROFS和方舟編譯器的華為鴻蒙系統,自然要比安卓系統快很多
其二:安卓系統程序員寫APP使用的是JAVA高級語言,打包成APK到安卓系統後。由於安卓系統讀不懂JAVA高級語言,必須藉助實時翻譯(JAVA虛擬機)進行理解(轉換成機器語言)。因為多了"翻譯"這個步驟,所以安卓系統的流暢度一直以來都比不過蘋果iOS。而方舟編譯器,則是讓APK打包之前,統一把指令換成安卓系統能讀懂的機器語言,也就是省去了"翻譯"這個步驟,效率自然就更高。
2、鴻蒙系統與安卓系統的使用范圍不同:
第一:安卓系統適用於手機,而鴻蒙系統對設備兼容性更強,同時支持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電腦、電視等智能家居設備,形成一個無縫的、統一的操作系統,並且兼容所有的安卓應用,適應當下的5G和物聯網時代。
3、安卓系統經過多年發展,軟體生態非常完善,鴻蒙系統目前來說還談不上生態。華為推出鴻蒙操作系統並不困難,相對於推出操作系統而言,更難的是如何聚攏開發者為這款操作系統持續開發各類優質應用,讓這款操作系統得以具備真正價值,繼而發展壯大,在系統開發商、硬體廠商、開發者與用戶之間形成良性正循環。要讓開發者為鴻蒙操作系統開發應用,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激勵,利益引導,依靠情懷等是無法解決也是不可持續的,這就是華為推出鴻蒙系統之後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三、鴻蒙系統的安全性怎麼樣,能否一改國內安卓軟體的隱私問題。
上面我們聊到鴻蒙與安卓系統的區別中說到兩個概念:微內核(鴻蒙),宏內核(安卓)。鴻蒙操作系統採用微內核,天然無Root,細粒度許可權控制從源頭提升系統安全。而安卓系統有Root許可權,用戶可以完全掌控經過Root之後的安卓系統。而鴻蒙則沒有Root這一選項。同時據華為終端公司官微消息,鴻蒙基於微內核技術的可信執行環境,通過形式化方法顯著提升了內核安全等級,全面提升全場景終端設備的安全能力。對此余承東曾表示過:微內核可以把每一個單獨加鎖,不可能一個鑰匙攻破所有地方。而外核的相互隔離更加安全也更加高效。從全球最權威的安全機構評測看,現在外面的操作系統只能達到二三級,而我們的系統能達到5和5+最高級別。這是最高級別的安全OS。所以鴻蒙系統的安全性遠高於安卓系統。
寫在最後:
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在美國的授意下逮捕了華為CFO孟晚舟。
2019年5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行政命令,華為被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列入「實體名單」。
2019年5月20日,美國公司谷歌宣布遵守美國禁令暫停支持華為部分業務;
隨後,美國公司英特爾、高通等晶元製造商也宣布停止對華為供貨,德國晶元廠商英飛凌也宣布暫停對華為供貨。
2019年5月23日,英國兩大主流通訊商宣布暫停銷售華為手機。
在這種時候華為能夠拿出自己的操作系統頂住美國的封殺,展現出了超強的實力以及超前的憂患意識。這也使我們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都是值得為華為點贊的。華為目前面對的是機遇也是挑戰!
時代在變化,人類 社會 在進步,更先進的新系統必定取代落後的舊系統!!華為加油!!
來自電子發燒友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