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廓編程
㈠ 用ug深度加工輪廓編程怎樣把缺口處的刀規連接成一條刀規
使用下面方法可以讓缺口處的抬刀消失,連接成一條
1、輪廓銑主頁面上有個合並距離,你可以修改為比如20,30,等等,當然要是缺口太大就沒法
2、在卻削參數裡面設置 在邊上延伸
通過修改上面的這兩個參數可以讓刀路更優化
㈡ ug8.0可變軸曲面輪廓怎麼編程
選擇可變輪廓銑加工方法,選好幾何體,設置好刀具,驅動方法里選擇「曲面」驅動,設置好投影矢量和刀軸參數,並把其它的刀軌參數設置好,點生成刀路就OK了。

㈢ 簡述G52指令在相同輪廓編程中的應用方法 局部坐標系G52的設定
1、G52 X__ Y__設定局部坐標系。X__ Y__是局部坐標系原點在工件坐標系中的坐標值,必須是G90絕對值,G91不可取。是G52後面的程序的X0 Y0 點,即新坐標系原點,此後面的G90絕對值中的坐標指令向局部坐標G52 X0 Y0 Z0 取消局部坐標系用下圖說明G52與G54的關系:O′在G54X35Y30處
2、G52局部坐標系其實就是工件坐標系往X Y 軸平移,並不改變工件坐標系(G54~G59)的原點位置。G52 是非模態指令,斷電後無記憶,手動回參考點或者指令回參考點,局部坐標系偏置都會被清除。如果重復執行程序,會造成工件坐標系發生偏移的情況,所以,在程序結束後,返回參考點,或者在程序開頭或結尾加上指令回參考點的程序段。
㈣ 數控ai輪廓控制怎麼編程
數控ai輪廓控制編程
開AI繪圖軟體並新建一操作步驟如下個畫板;
2/4
使用【橢圓工具】繪制一個重疊的組合圖案;
3/4
全選所有圖案,點擊【路徑查找器】中的【輪廓】圖標;
4/4
回到畫板主頁,即可發現原圖案的填充色和描邊色均消
㈤ 銑輪廓編程時怎樣利用刀補使精粗加工可以共用一個程序
(1)刀具半徑補償的目的
在銑床上進行輪廓加工時,因為銑刀具有一定的半徑,所以刀具 中心(刀心)軌跡和工件輪廓不重合。若數控裝置不具備刀具半徑自動補償功能,則只能按刀心軌跡進行編程(圖(1-11)中點劃線),其數值計算有時相當復雜,尤其當刀具磨損、重磨、換新刀等導致刀具直徑變化時,必須重新計算刀心軌跡,修改程序,這樣既繁瑣,又不易保證加工精度。當數控系統具備刀具半徑補償功能時,編程只需按工件輪廓線進行(圖(4-10)中粗實線),數控系統會自動計算刀心軌跡坐標,使刀具偏離工件輪廓一個半徑值,即進行半徑補償。
㈥ 數控技術 程編人員根據哪些條件決定採用輪廓編程或是採用刀心軌跡編程
編程人員應根據加工的零件輪廓形狀和刀具的形狀、大小,刀尖圓角決定採用輪廓編程或是刀心軌跡編程。
㈦ 數控車G41/G42怎麼用(求高手指導)
在使用數控車G41/G42的過程,務必注意和落實以下幾點:
一、正確使用刀具半徑的補償指令:
建立補償的程序段,必須是在補償平面內不為零的直線移動;
建立補償的程序段,一般應在切入工件之前完成;
撤銷補償的程序段,一般應在切出工件之後完成;
刀具半徑補償量的改變,是在補償撤銷的狀態下重新設定刀具半徑補償量;
G40與G41/G42必須成對使用;
在刀補進行階段避免刀具作Z軸運動。
對於採用刀尖圓弧半徑補償的加工程序,在加工前要把刀尖半徑補償的有關數據輸入到刀補存儲器中,以便執行加工程序時,數控系統對刀尖圓弧半徑所引起的誤差自動進行補償。刀尖圓弧半徑補償是通過G41、G42、G40代碼及T代碼指定的刀尖圓弧半徑補償值來加入或取消。其程序段格式為:
其中:G40為取消刀尖圓弧半徑補償;G41為建立刀具圓弧半徑左補償;G42為建立刀具圓弧半徑右補償。

(7)輪廓編程擴展閱讀:
數控車床編程時可以將車刀刀尖看作一個點,按照工件的實際輪廓編制加工程序。但實際上,為保證刀尖有足夠的強度和提高刀具壽命,車刀的刀尖均為半徑不大的圓弧。
一般粗加工所使用的車刀的刀尖圓弧半徑R為0.8 mm或1.2 mm;精加工所使用車刀的圓弧半徑R為0.4 mm或0.2 mm。切削加工時,刀具切削點在刀尖圓弧上變動。
在切削內孔、外圓及端面時,刀尖圓弧不影響加工尺寸和形狀,但在切削錐面和圓弧時,會造成過切或欠切現象。
因此,當使用車刀來切削加工錐面和圓弧時,必須將假設的刀尖的路徑作適當的修正,使之切削加工出來的工件能獲得正確尺寸,這種修正方法稱為刀尖圓弧半徑補償。
㈧ 編程人員根據哪些條件決定採用輪廓編程或是採用刀心軌跡編程
編制數控車床加工程序時,理論上是將車刀刀尖看成一個點,如圖1a所示的P點就是理論刀尖。但為了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降低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通常將刀尖磨成半徑不大的圓弧(一般圓弧半徑R是0.4—1.6之間),如圖1b所示X向和Z向的交點P稱為假想刀尖,該點是編程時確定加工軌跡的點,數控系統控制該點的運動軌跡。然而實際切削時起作用的切削刃是圓弧的切點A、B,它們是實際切削加工時形成工件表面的點。很顯然假想刀尖點P與實際切削點A、B是不同點,所以如果在數控加工或數控編程時不對刀尖圓角半徑進行補償,僅按照工件輪廓進行編制的程序來加工,勢必會產生加工誤差。
(a) (b)
圖1 圓頭刀假想刀尖
二、假想刀尖的軌跡分析與偏置值計算
用圓頭車刀進行車削加工時,實際切削點A和B分別決定了X向和 Z向的加工尺寸。如圖2所示,車削圓柱面或端面(它們的母線與坐標軸Z或X平行)時,P點的軌跡與工件輪廓線重合;車削錐面或圓弧面(它們的母線與坐標軸Z或X不平行)時,P點的軌跡與工件輪廓線不重合,因此下面就車削錐面和圓弧面進行討論:
圖2 刀尖圓弧半徑的影響
1、加工圓錐面的誤差分析與偏置值計算
如圖3a所示,假想刀尖P點沿工件輪廓CD移動,如果按照輪廓線CD編程,用圓角車刀進行實際切削,必然產生CDD1C1的殘留誤差。因此,實際加工時,圓頭車刀的實際切削點要移至輪廓線CD,沿CD移動,如圖3b所示,這樣才能消除殘留高度。這時假想刀尖的軌跡C2D2與輪廓線CD在X向相差ΔX,Z向相差ΔZ。設刀具的半徑為r,可以求出:
圖3 圓頭車刀加工圓錐面
2、加工圓弧面的誤差分析與偏置值計算
圓頭車刀加工圓弧面和加工圓錐面基本相似。如圖4是加工1/4凸凹圓弧,CD為工件輪廓線,O點為圓心,半徑為R,刀具與圓弧輪廓起點、終點的切削點分別為C和D,對應假想刀尖為C1和D1。對圖4a所示凸圓弧加工情況,圓弧C1D1為假想刀尖軌跡,O1點為圓心,半徑為(R+r);對圖4b所示凹圓弧加工情況,圓弧C2D2為假想刀尖軌跡,其圓心是O2點,半徑為(R-r)。如果按假想刀尖軌跡編程,則要以圖中所示的圓弧C1D1或C2D2(虛線)有關參數進行程序編制。
圖4 圓頭車刀加工90°凸凹圓弧
三、刀尖圓角半徑補償方法
現代數控系統一般都有刀具圓角半徑補償器,具有刀尖圓弧半徑補償功能(即G41左補償和G42右補償功能),對於這類數控車床,編程員可直接根據零件輪廓形狀進行編程,編程時可假設刀具圓角半徑為零,在數控加工前必須在數控機床上的相應刀具補償號輸入刀具圓弧半徑值,加工過程中,數控系統根據加工程序和刀具圓弧半徑自動計算假想刀尖軌跡,進行刀具圓角半徑補償,完成零件的加工。刀具半徑變化時,不需修改加工程序,只需修改相應刀號補償號刀具圓弧半徑值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具有G41、G42功能的數控系統,除了輸入刀頭圓角半徑外,還應輸入假想刀尖相對於圓頭刀中心的位置,這是由於內、外圓車刀或左、右偏刀的刀尖位置不同。
當數控車床的數控系統具有刀具長度補償器時,直接根據零件輪廓形狀進行編程,加工前在機床的刀具長度補償器輸入上述的ΔX和ΔZ的值,在加工時調用相應刀具的補償號即可。
對於有些不具備補償功能經濟型數控系統的車床可直接按照假想刀尖的軌跡進行編程,即在編程時給出假想刀尖的軌跡,如圖3b和圖4所示的虛線軌跡進行編程。如果採用手工編程計算相當復雜,通常可利用計算機繪圖軟體(如AutoCAD、CAXA電子圖版等)先畫出工件輪廓,再根據刀尖圓角半徑大小繪制相應假想刀尖軌跡,通過軟體查出有關點的坐標來進行編程;對於較復雜的工件也可以利用計算機輔助編程(CAM),如用CAXA數控車軟體進行編程時,刀尖半徑補償有兩種方式:編程時考慮半徑補償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㈨ 在編制零件輪廓銑削加工程序時,為了編程的方便,可以使用什麼指令按實際輪廓編
在編制零件輪廓銑削加工程序時,為了編程的方便,可以使用補償指令按實際輪廓編。
補償指令是必須的,這是因為R值不固定的緣故。當圓弧圓心角小於°時,R為正值,當圓弧圓心角大於°時,R為負值。整圓編程時不可以使用R,只能用編程的兩個軸的合成進給速度。數控銑床刀具補償類型刀具半徑補償: 補償刀具半徑對工件輪廓尺寸的影響。

數控編程
數控加工程序編制方法有手工(人工)編程和自動編程之分。手工編程,程序的全部內容是由人工按數控系統所規定的指令格式編寫的。自動編程即計算機編程,可分為以語言和繪畫為基礎的自動編程方法。但是,無論是採用何種自動編程方法,都需要有相應配套的硬體和軟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