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控沖床的編程方法
⑴ 數控沖床的操作
操作數控沖床,按照以下流程進行:
一、開機檢查:
1、檢查工作檯面無與工作無火物品,鏈條,導軌無異物。檢查裸露機床外的電線無破損。2、檢查空氣系統有無泄漏,系統壓力應保持在5kgf/cm2或0.4mpa,排盡空氣過濾器中的積水。
3、開機後檢查各指示燈是甭正常,有無報警顯示並消除。
4、手動移動夾鉗,檢查X軸Y軸導軌、轉盤沖模有無異物,特別觀察機器死角部分。
5、檢查沖樂、液壓等各部件有無異常響動,液壓油有無滲漏。
6、工作前檢查氣壓數值,達不到規定壓力值( 4.5-5kg/cm< sup >2</sup>)不能開車。
7、開機前打開油水分離器排放閥,放出積油、積水,並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更換油水分離器過濾材料。
8、開機前檢查油霧器油量多少,經常保持充足儲油量
9、使用前檢查各保護裝置,主機空車X?Y軸進行往復運行,運轉正常。軸能正確定位
後,才允許進行沖壓工作
二、操作,生產:
1、數控轉塔沖床凹原點,檢測夾鉗,消除報警使機床進入工作狀態。
2、按生產指令調入程序代碼,進行模擬運行。
3、按程序代碼指示替換合適的模具(據板材厚度選擇合理間隙的下模)。
4、確保送入機床的板料平整,根據板料材質,厚度選擇合理速度進行沖切。工作中監控沖切狀態,確保不撞料,不粘刀。
5、操作者在沖切3mm厚板料或不銹鋼時確保異常時能及時按下急停丌關
6、開機時機床周圍2M內禁止非操作人員靠近,並應設置圍欄和警告提示。
7、在設備使用過程中,各故障指示燈若有一個燈亮時,機器不能工作,須立即排故障,才能重新工作。
8、工作檯面不準放置任何雜物,加工料不得有土垢。
9、每改變一次程序後,必須先進行空車運轉,無故障才允許正式沖活。
10、設備運轉時操作人員不許離開機床,或干其它工作。
11、機床工作中,出現任何情況操作者肢體不許進入機床運動區域,必須先關機再排除。
12、沖切完成調入其他零件的程序代碼進行循環作業。
13、工作完畢,清理廢料並保養機床後關閉電源。
⑵ 數控機床上常用的編程方法有哪些
一、M指令(或輔助功能)
輔助功能是用地址字
M
及二位數字表示的它主要用於機床加工操作時的工藝性指令其特點是靠繼電器的通、斷來實現其控制過程。
二、F
指令(進給功能)
F
指令是表示進給速度,進給速度是用
7
母
F
和其後面的若干數字來表示的
1
)每分鍾進給(
G94)
系統在執行了
G94
指令後再遇到
F
指令時,便認為
F
所指定的進給速度單位為
m
/
m
舊或
in
/
min
,並一直有效,直至系統又執行了含有
G95
的程序段,則
094
被否定,而
G95
發生作用。
2
)每轉進給(G95)
若系統執行了含有
G95
的程序段,則再遇
3lJ
「指令所指定的進給速度單位為
mm
/
r
或
in
/
r
。要取消
G95
狀態,必須重新指定
G94
。註:
G94
、
G95
為模態功能,可相互注銷,
G94
為預設值。
三、T指令(刀具功能)
刀具功能主要用於系統對各種刀具的選擇.它是由地址下和其後的四位數字表示。其中前位為選擇的刀具號,後兩位為選擇的刀具偏置號。每一刀具加工結束後必須取消其刀偏偏置值。即將後兩位數設為00,取消刀具偏置值。例如:O0001:N01
G92
X50
Z50
N02
M06
T0101:(用01號刀加工,刀具偏號為01)
N03
G00
G90
Z40:刀具偏號也可為02,則T指令應為:T0102)
N04
G01
X40230
F100;
N05
G00
X50
Z50
T0100:(取消01號刀偏)N06
M02
註:1、要求在絕對編程指令段中取消刀偏值
2、取消刀偏值時必須同時有X、Z軸方向的位移
四、S
指令(主軸功能)
主軸功能主要是表示主軸旋轉速度
3
加轉/每分鍾它是由
S
和其後的數字組成。例如
S
以刃表示主軸轉速。
⑶ 數控機床上常用的編程方法有哪些
數控機床是由nc系統、
伺服系統
、位置檢測、
強電
部分及機床本體組成,比一般機床要復雜得多,故障的表現形式也就比較復雜。這就相應地要求維修人員多掌握幾種維修方法,遇到不同的故障才能靈活地使用不同的方法,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排除故障,保證機床正常運轉。
(1)診斷法
利用nc系統自帶的診斷功能可以檢查輸入[mt(機床)→nc或pc(
可編程序控制器
)]信號、輸出(nc或pc→mt)信號、pc→nc信號、nc→pc信號及
中間繼電器
的狀態等。利用診斷可迅速確定
故障點
的產生部位,然後集中力量在該部位范圍內找出故障原因。
(2)
觀察法
觀察法在維修數控機床過程中是常用的。有時,有的故障用觀察法可很容易解決。觀察法一是用眼看,觀察電纜外皮有無破損,元器件有無冒煙、燒壞現象,插頭、接線有無脫落,按鈕、開關有無撞壞,指示燈是否完整,元器件表面有無大量塵埃等;二是用手摸,停電檢查時可用手輕輕
搖撥
變壓器的接線是否有松動、燒壞現象,端子和導線之間結合是否緊固,旋轉電動機軸是否過緊,電氣元器件是否發熱及焊接點是否牢固等;三是用耳聽,聽電動機旋轉時有無雜訊和異常聲響,變壓器有無
蜂鳴聲
。加工中機床振動異常及振動聲音過大等應引起注意,這些都會成為故障的因素。
(3)
測量法
測量法是查找數控機床故障的基本方法。當機床發生故障時,利用手中的儀器、儀表(
示波器
、萬用表等)參照
電氣原理圖
和控制系統的
邏輯圖
等資料,沿著發生故障的通道,一步一步地測量,直到找到故障點為止。
用測量法找故障不一定要從起點一直測量到終點,可採用
優選法
進行,並要求維修人員不但要較好地掌握電路圖和邏輯圖,而且要較熟悉地了解電氣元器件的實際位置,才能迅速地排除故障。
(4)代換法
代換法能夠迅速地把故障由大范圍縮小到小范圍,進而縮小到更小的范圍之內。電氣系統越是復雜用該方法越好。
用代換法時有個問題必須注意:在調換電路板之前一定要保證該電路板的損壞不是因為電路板外原因(外部高壓竄人板內,或是板外負載短路等)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要首先排除相應故障後再代換,以免燒壞新更換上的好電路板。
(5)
經驗法
經驗法是對數控機床經常重復性發生的故障,憑借長期積累的經驗,針對故障的表現形式,便立即想到故障可能發生在哪一部位中。
(6)
綜合法
綜合法就是全面掌握以上各方法的技巧,綜合使用、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⑷ 數控車床怎麼編程
操作面板上-按程序-按編輯-然後輸入代碼就可以啦!這是廣數的。
⑸ 怎樣學習數控沖床編程
數控機床是按編制好的程序進行加工,因此數控程序編制的好壞,直接影響加工過程是否能正常進行,加工的零件是否能達到圖紙要求。這就要求編製程序的人員,不僅要掌握數控機床工作原理和程序結構,而且還要掌握各種零件加工工藝性。零件程序編制一般包括如下五個方面:分析零件圖紙、對零件進行工藝分析及處理、對零件進行數學處理、編寫零件加工程序清單,對程序進行調試與修改並最終確定。
1.分析零件圖紙:
任何一個零件無論怎樣加工,首先應對其零件圖進行分析。全面了解被加工零件的幾何形狀、尺寸大小、零件材料及熱處理情況,為工藝處理做好准備。
2.工藝分析與處理:
工藝分析就是編制零件的加工工藝,包括毛坯選擇、工裝夾具選擇、刀具選擇以及熱處理的安排等。對於數控加工還有選擇工件坐標原點、確定加工中的換刀點以及走刀路線的確定等。
a.確定加工方案:首先選擇使用的數控轉塔床和工裝夾具,其次選擇加工刀具以及切削用量。
b.建立工件坐標系:確定工件坐標系與機床坐標系之間的正確關系,給刀具運動軌跡的確定和加工中幾何尺寸的計算做准備,同時應考慮零件形位公差的要求。
c.確定加工中的對刀點和換刀點:數控機床的對刀點、換刀點和加工中的刀具的起點一般為同一點。這一點在選擇上,首先要方面檢測和刀具軌跡的計算,其次要是換刀點與工件有一個安全的距離,卻不允許換刀時刀具與工件發生碰撞,最後還要注意換刀點與工件相距不可太大,造成過大的空行程,應使刀具與工件保持一個安全合理的距離。注意不同的數控機床,其對刀點和換刀點的確定也不盡相同。
d.選擇合理的走刀路線:走刀路線就是整個加工過程中,刀具相對工件的具體運動軌跡,包括快速運動的空行程和根據需要進行的加工過程。選擇時首先應確保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質量的要求,其次應注意盡量減少走刀路線和空行程,提高生產效率,最後應注意使計算簡單、減少程序數目和編程工作量。
e.合理安排輔助功能:加工中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一些輔助項目。如:切削液的啟停、主軸的速度變換、對重要加工尺寸安排停機檢測等。
3.數學處理:
所謂的數學處理,就是根據零件圖紙尺寸、已確定的走刀路線,計算數控編程時所需的數據。主要有各個基本點的計算、列表曲線的擬合、復雜的三維曲線或曲面的坐標運算等方面。
4.編制零件加工程序:
根據確定的走刀路線、計算完成的各個數據和已確定的切削用量,按照CNC系統的加工指令代碼和程序段格式,編寫零件加工程序清單。編寫過程應嚴格遵守編程說明書的規定,編程方法一般有手動編程和計算機輔助編程。單個小型零件可採用手動編程,復雜大型零件應採用計算機輔助編程,以提高編程效率和質量,減輕編程勞動強度。
5.加工程序的調試與最終的確定:
加工程序編制完成後,應將其輸入數控系統軟體的計算機中。可以通過CNC控制菜單輸入,也可以運用DOS中的編輯器進行輸入。輸入完畢後,應對其進行語法檢測、示教演示、模擬加工等,最後進行首件試加工且檢測無誤後,確定最後的加工程序。
⑹ 數控機床編程步驟
數控機床編程步驟
數控機床程序編制又稱數控編程,是指編程者根據零件圖樣和工藝文件的要求。以下是我精心准備的數控機床編程步驟,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1.分析零件圖樣和工藝要求
分析零件圖樣和工藝要求的目的,是為了確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計劃,以及確認與生產組織有關的問題,此步驟的內容包括:
1)確定該零件應安排在哪類或哪台機床上進行加工。
2)採用何種裝夾具或何種裝卡位方法。
3)確定採用何種刀具或採用多少把刀進行加工。
4)確定加工路線,即選擇對刀點、程序起點(又稱加工起點,加工起點常與對刀點重合)、走刀路線、程序終點(程序終點常與程序起點重合)。
5)確定切削深度和寬度、進給速度、主軸轉速等切削參數。
6)確定加工過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卻液、是否需要換刀、何時換刀等。
2.數值計算
根據零件圖樣幾何尺寸,計算零件輪廓數據,或根據零件圖樣和走刀路線,計算刀具中心(或刀尖)運行軌跡數據。數值計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編程所需要的所有相關位置坐標數據。
3.編寫加工程序單
在完成上述兩個步驟之後,即可根據已確定的加工方案(或計劃)及數值計算獲得的數據,按照數控系統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碼格式編寫加工程序等。編程者除應了解所用數控機床及系統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還應具備與機械加工有關的工藝知識,才能編制出正確、實用的'加工程序。
4.製作控制介質,輸入程序信息
程序單完成後,編程者或機床操作者可以通過CNC機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將程序信息鍵入CNC系統程序存儲器中;也可以根據CNC系統輸入、輸出裝置的不同,先將程序單的程序製作成或轉移至某種控制介質上。控制介質大多採用穿孔帶,也可以是磁帶、磁碟等信息載體,利用穿孔帶閱讀機或磁帶機、磁碟驅動器等輸入(輸出)裝置,可將控制介質上的程序信息輸入到CNC系統程序存儲器中。
5.程序檢驗
編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於生產加工前,必須進行程序運行檢查。在某些情況下,還需做零件試加工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程序進行修改和調整,檢查修改再檢查再修改……這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直到獲得完全滿足加工要求的程序為止。
上述編程步驟中的各項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這樣的編程方式稱為「手式編程」。在各機械製造行業中,均有大量僅由直線、圓弧等幾何元素構成的形狀並不復雜的零件需要加工。這些零件的數值計算較為簡單,程序段數不多,程序檢驗也容易實現,因而可採用手工編程方式完成編程工作。由於手工編程不需要特別配置專門的編程設備,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運用,因此在國內外,手工編程仍然是一種運用十分普遍的編程方法。
6.自動編程
在航空、船舶、兵器、汽車、模具等製造業中,經常會有一些具有復雜形面的零件需要加工,有的零件形狀雖不復雜,但加工程序很長。這些零件的數值計算、程序編寫、程序校驗相當復雜繁瑣,工作量很大,採用手工編程是難以完成的。此時,應採用裝有編程系統軟體的計算機或專用編程機琿完成這些零件的編程工作。數控機床的程序編制由計算機完成的過程,稱為自動編程。
在進行自動編程時,程序員所要做的工作是根據圖樣和工藝要求,使用規定的編程語言,編寫零件加工源程序,並將其輸入編程機,編程機自動對輸入的信息進行處理,即可以自動計算刀具中心運動軌跡、自動編輯零件加工程序並自動製作穿孔帶等。由於編程機多帶有顯示器,可自動繪出零件圖形和刀具運動軌跡,程序員可檢查程序是否正確,必要時可及時修改。採用自動編程方式可極大地減少編程者的工作量,大大提高編程效率,而且可以解決用手工編程無法解決的復雜零件的編程難題。
;⑺ 數控沖床怎麼編程的
1、同一工件需模具多次加工時, 要注意工藝編排的編程是否恰當,同一類型加工工藝性質的盡量安排在同一編程程序中加工, 以避免在沖壓加工時工件位移造成同一類工藝特性的孔位置發生偏移和毛刺面不一致。
2.在編程排刀時應遵循: 先小後大,先圓後方,先常用模具後特殊模具的一般原則;同一程序中刀具盡量做到少選,先擇刀具的寬度應大於板厚,選刀盡量往大的方面選,保證切邊總長不小於所選刀具長度的1.5倍。這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和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3、在同一工件編程中有不同類型的成型加工, 應特別注意調整刀具路徑, 做到移動路徑盡量短, 必要時可以不同成型刀具交叉加工。有特殊刀具的工件加工時, 注意相鄰加工兩孔之間的距離, 為避免成型在加工時相互造成損傷, 相鄰成型中心距 ≧ (刀具模套半徑 + 先加工成型半徑)。如A型: 上模直徑為26mm, 下模直徑為25.4mm; B型: 上模直徑為47.8mm, 下模直徑為47.6mm。其中如果先加工成型為向上時以上模套為標准計算, 如果為向下成型時以下模套為標准計算。
4、 網孔加工時, 注意將網孔加工程序放置於沖裁外邊前, 其它一般刀具之後, 避免網孔加工引起板料變形而導致其它孔錯位;同時要採用圖樣沖孔方式且以X方向優先。 另外如有壓線工藝,而壓線周圍有其它沖孔工藝, 應先加工壓線後加工其它孔位, 以避免壓線時擠料而使其他孔變形。外形沖裁時, 應將X方向刀具放置於後面, 而且加工路徑沿Y軸向夾爪靠近 (即靠近夾爪水平邊最後沖)。
5、排刀時注意不要將廢料留落於檯面, 採用全部沖落或留料連接於板料上, 對後者一定要注意留料(微連接); 一般採用留料方式,並加大連接點寬 (一般為0.3mm);全部沖落時注意中間優先於四周沖裁, 避免四周沖完後中間廢料掉落檯面;內孔沖裁時優先考慮全部沖落。內孔留料有時因內孔形狀或排刀限制只有兩個連接點時,注意避免連接點聯機與裁邊平行而使留料形成蹺蹺板, 加工中因蹺蹺板式運動而掉落檯面。其處理方法: 對同一直邊先採用單沖孔方式在某一端沖一刀, 餘下用線沖孔方式沖裁, 然後採用留料方式在線沖孔處留料, 一般為 0.3-0.4mm, 對邊採用反方向處理, 這樣連接點就會產生錯位,防止廢料脫落。
6、內部長方孔或方孔排刀時注意避免單切邊。當用SQ刀排刀時受工藝限制不合理時, 可採用OB刀或RE刀分別對圓角或直角的長方孔先對一對邊沖裁, 再選用合適的SQ刀或RE刀對中間剩餘部分進行沖裁。此時一定要注意先沖邊再沖中間,這樣通過合理的選刀可以減少接點, 並減少對刀具的磨損。
7、下料加工工件一定要注意留料,根據料厚﹑工件大小適當選取, 一般為0.2-0.3mm四個連接點。有特殊刀或有倒角時注意加大留料, 一般為0.3-0.4mm,也可增加連接點。
8、刀具選擇注意所選刀具寬應大於料厚, 連續沖孔的相鄰刀之中心距應大於刀具長度一半。因加工需要對同一直邊分段排刀時, 注意選用同一型號刀具, 避免因刀具上下模間隙的差異而導致裁邊不平出現台階形式。
9、刀具表中固定刀位的刀具盡量不要修改, 必須時才作編修, 對固定刀位刀具需安裝不同角度時, 應就在原刀位上編修, 不必在空刀位重新裝刀。排刀時一定要注意刀模數量, 只有一副的刀模絕不能在同一個程序中, 以不同角度安裝到幾個刀位上。
10、沙拉孔加工時, 碗形刀應緊接於預沖孔之後加工, 以確保同心度。 因碗形刀在加工時會使板料發生擠壓變形, 排刀時注意碗形刀置於其加工監近區其它刀具之前。 加工尺寸較大的圓或圓弧, 無合選刀單沖孔時, 可選用規格較小的方刀蠶食, 注意選用手動調整間距, 設定合適的間距。
11、批量生產整張料排版時(套材加工), 多數取採用零留料共切邊加工。少量生產 (即一種工件排不滿整張板料) 時應優先考慮Y方向排滿。
12、特殊刀具中當有向上成形刀具即下模為凸模時, 其刀位周圍應盡量避免裝其它刀具。 注意異常特殊刀具的使用: 加強筋刀具, 排刀時選用線沖孔指令排刀, 選用手動設定間隙, 將間隙參數設定為一定比例值, 同時因刀具下模為凸模而高出其它刀具下模較多, 致使板料在加工過程中碰撞其而劃傷, 因此將加強筋加工後在最後加工或是單獨列為一個程序加工。選用特殊刀具應注意其加工方向,現有特殊成形刀具中只有抽牙和中心沖才可以上﹑下兩個方向加工;其中沙拉孔﹑凸包﹑壓線可向下加工;加強筋﹑百葉窗、卡槽等只能向上成形。
上面說到的只是在編程和定工藝時一小部份遇到的問題,而且並不是全部和遇到的實際情況一樣,所於大家還要結合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中找出最佳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