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譯後的病毒長啥樣

編譯後的病毒長啥樣

發布時間: 2023-04-12 19:57:51

① 計算機病毒可分為哪四類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1)按入侵的途徑分:可分為源碼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統型病毒;外殼型病毒。

①源碼型病毒(少見):是指那些用高級語言編寫的,在編譯之前能插入到源程序中的計算機病毒。

②入侵型病毒(編寫較難) :將自己插入到感染的目標程序中,使病毒程序與目標程序成為一體。

③操作系統型病毒(多見):是指使病毒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統的工作,將正常的引導程序搬到其它扇區,而使自身占據磁碟引導扇區。常用的有「小球」、「大麻」等病毒。

④外殼型病毒:將病毒程序隱藏在主程序的首尾。這種病毒最多。

(2)按破壞的程度分:可分為良性病毒和惡性病毒。

①良性病毒:只對系統的正常工作進行干擾,但不破壞磁碟數據和文件。

②惡性病毒:刪除和破壞磁碟數據和文件內容,使系統處於癱瘓狀態。

(3)按攻擊的機型分:可分為攻擊微機的病毒;攻擊小型機的病毒;攻擊工作站的病毒;攻擊大型機的病毒。

(4)按攻擊的系統分:可分為攻擊DOS系統的病毒;攻擊Windows系統的病毒;攻擊UNIX系統的病毒;攻擊OS/2系統的病毒。其中大多數是攻擊DOS系統的病毒,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是攻擊Windows系統的病毒。

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開發期→傳染期→潛伏期→發作期→發現期→消化期→消亡期。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自我繁殖、互相傳染以及激活再生等生物病毒特徵。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它們能夠快速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

(1)編譯後的病毒長啥樣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樣進行繁殖,當正常程序運行時,它也進行運行自身復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徵是判斷某段程序為計算機病毒的首要條件。

計算機中毒後,可能會導致正常的程序無法運行,把計算機內的文件刪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破壞引導扇區及BIOS,硬體環境破壞。

病毒依附存儲介質軟盤、硬碟等構成傳染源。病毒傳染的媒介由工作的環境來定。病毒激活是將病毒放在內存, 並設置觸發條件,觸發的條件是多樣化的, 可以是時鍾,系統的日期,用戶標識符,也可以是系統一次通信等。條件成熟病毒就開始自我復制到傳染對象中,進行各種破壞活動等。

病毒的傳染是病毒性能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傳染環節中,病毒復制一個自身副本到傳染對象中去。

② 幾句C++代碼,作業練習,編譯後360居然報病毒,太奇葩了啊

您好


1,腳本程序是很容易被報毒的。


2,建議您不妨到騰訊電腦管家官網下載一個電腦管家。


3,電腦管家擁有管家第二代智能鷹眼反病毒引擎,採用新一代機器學習技術,誤報率非常低的。


4,而且電腦管家還通過了VB100測試,誤殺率和漏報率都非常低,所以使用電腦管家殺毒,查殺結果才是真實可信的。

如果還有其他疑問和問題,歡迎再次來電腦管家企業平台進行提問,我們將盡全力為您解答疑難

③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及識別方法

從第一個病毒出世以來,究竟世界上有多少種病毒,說法不一。無論多少種,病毒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據國外統
計,計算機病毒以10種/周的速度遞增,另據我國公安部統計,國內以4 -6種/月的速度遞增。不過,孫悟空再厲害,也
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病毒再多,也逃不出下列種類。病毒分類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它們。
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及特性,計算機病毒的分類方法有許多種。因此,同一種病毒可能有多種不同的分法。

1.按照計算機病毒攻擊的系統分類
(1)攻擊DOS系統的病毒。這類病毒出現最早、最多,變種也最多,目前我國出現的計算機病毒基本上都是這類病
毒,此類病毒占病毒總數的99%。
(2)攻擊Windows系統的病毒。由於Windows的圖形用戶界面(GUI)和多任務操作系統深受用戶的歡迎, Windows
正逐漸取代DOS,從而成為病毒攻擊的主要對象。目前發現的首例破壞計算機硬體的CIH病毒就是一個Windows95/98病毒。
(3)攻擊UNIX系統的病毒。當前,UNIX系統應用非常廣泛,並且許多大型的操作系統均採用 UNIX作為其主要的操
作系統,所以UNIX病毒的出現,對人類的信息處理也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4)攻擊OS/2系統的病毒。世界上已經發現第一個攻擊OS/2系統的病毒,它雖然簡單,但也是一個不祥之兆。

2.按照病毒的攻擊機型分類
(1)攻擊微型計算機的病毒。這是世界上傳染最為廣泛的一種病毒。
(2)攻擊小型機的計算機病毒。小型機的應用范圍是極為廣泛的,它既可以作為網路的一個節點機, 也可以作為
小的計算機網路的主機。起初,人們認為計算機病毒只有在微型計算機上才能發生而小型機則不會受到病毒的侵擾,但
自1988年11月份Internet網路受到worm程序的攻擊後,使得人們認識到小型機也同樣不能免遭計算機病毒的攻擊。
(3)攻擊工作站的計算機病毒。近幾年,計算機工作站有了較大的進展,並且應用范圍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所以
我們不難想像,攻擊計算機工作站的病毒的出現也是對信息系統的一大威脅。

3.按照計算機病毒的鏈結方式分類
由於計算機病毒本身必須有一個攻擊對象以實現對計算機系統的攻擊,計算機病毒所攻擊的對象是計算機系統可執
行的部分。
(1)源碼型病毒
該病毒攻擊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該病毒在高級語言所編寫的程序編譯前插入到原程序中,經編譯成為合法程序的
一部分。
(2)嵌入型病毒
這種病毒是將自身嵌入到現有程序中,把計算機病毒的主體程序與其攻擊的對象以插入的方式鏈接。這種計算機病
毒是難以編寫的)一旦侵入程序體後也較難消除。如果同時採用多態性病毒技術、超級病毒技術和隱蔽性病毒技術,將
給當前的反病毒技術帶來嚴峻的挑戰。
(3)外殼型病毒
外殼型病毒將其自身包圍在主程序的四周,對原來的程序不作修改。這種病毒最為常見,易於編寫,也易於發現,
一般測試文件的大小即可知。
(4)操作系統型病毒
這種病毒用它自己的程序意圖加入或取代部分操作系統進行工作,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可以導致整個系統的癱瘓。
圓點病毒和大麻病毒就是典型的操作系統型病毒。
這種病毒在運行時,用自己的邏輯部分取代操作系統的合法程序模塊,根據病毒自身的特點和被替代的操作系統中
合法程序模塊在操作系統中運行的地位與作用以及病毒取代操作系統的取代方式等,對操作系統進行破壞。

4。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情況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情況可分兩類:
(1)良性計算機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不包含有立即對計算機系統產生直接破壞作用的代碼。這類病毒為了表現其存在,只是不停地進行
擴散,從一台計算機傳染到另一台,並不破壞計算機內的數據。有些人對這類計算機病毒的傳染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
惡作劇,沒什麼關系。其實良性、惡性都是相對而言的。良性病毒取得系統控制權後,會導致整個系統運行效率降低,
系統可用內存總數減少,使某些應用程序不能運行。它還與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爭搶CPU的控制權, 時時導致整個系統
死鎖,給正常操作帶來麻煩。有時系統內還會出現幾種病毒交叉感染的現象,一個文件不停地反復被幾種病毒所感染。
例如原來只有10KB的文件變成約90KB,就是被幾種病毒反復感染了數十次。這不僅消耗掉大量寶貴的磁碟存儲空間,而
且整個計算機系統也由於多種病毒寄生於其中而無法正常工作。因此也不能輕視所謂良性病毒對計算機系統造成的損害。
(2)惡性計算機病毒
惡性病毒就是指在其代碼中包含有損傷和破壞計算機系統的操作,在其傳染或發作時會對系統產生直接的破壞作用。
這類病毒是很多的,如米開朗基羅病毒。當米氏病毒發作時,硬碟的前17個扇區將被徹底破壞,使整個硬碟上的數據無
法被恢復,造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有的病毒還會對硬碟做格式化等破壞。這些操作代碼都是刻意編寫進病毒的,這
是其本性之一。因此這類惡性病毒是很危險的,應當注意防範。所幸防病毒系統可以通過監控系統內的這類異常動作識
別出計算機病毒的存在與否,或至少發出警報提醒用戶注意。

5.按照計算機病毒的寄生部位或傳染對象分類
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的本質屬性,根據寄生部位或傳染對象分類,也即根據計算機病毒傳染方式進行分類,有以下
幾種:
(1)磁碟引導區傳染的計算機病毒
磁碟引導區傳染的病毒主要是用病毒的全部或部分邏輯取代正常的引導記錄,而將正常的引導記錄隱藏在磁碟的其
他地方。由於引導區是磁碟能正常使用的先決條件,因此,這種病毒在運行的一開始(如系統啟動)就能獲得控制權,
其傳染性較大。由於在磁碟的引導區內存儲著需要使用的重要信息,如果對磁碟上被移走的正常引導記錄不進行保護,
則在運行過程中就會導致引導記錄的破壞。引導區傳染的計算機病毒較多,例如,「大麻」和「小球」病毒就是這類病
毒。
(2)操作系統傳染的計算機病毒
操作系統是一個計算機系統得以運行的支持環境,它包括。COM、。EXE等許多可執行程序及程序模塊。操作系統傳
染的計算機病毒就是利用操作系統中所提供的一些程序及程序模塊寄生並傳染的。通常,這類病毒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
分,只要計算機開始工作,病毒就處在隨時被觸發的狀態。而操作系統的開放性和不絕對完善性給這類病毒出現的可能
性與傳染性提供了方便。操作系統傳染的病毒目前已廣泛存在,「黑色星期五」即為此類病毒。
(3)可執行程序傳染的計算機病毒
可執行程序傳染的病毒通常寄生在可執行程序中,一旦程序被執行,病毒也就被激活,病毒程序首先被執行,並將
自身駐留內存,然後設置觸發條件,進行傳染。
對於以上三種病毒的分類,實際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引導扇區型傳染的計算機病毒;另一類是可執行文件
型傳染的計算機病毒。

6.按照計算機病毒激活的時間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激活的時間可分為定時的和隨機的。
定時病毒僅在某一特定時間才發作,而隨機病毒一般不是由時鍾來激活的。

7.按照傳播媒介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媒介來分類,可分為單機病毒和網路病毒。
(1)單機病毒
單機病毒的載體是磁碟,常見的是病毒從軟盤傳人硬碟,感染系統,然後再傳染其他軟盤,軟盤又傳染其他系統。
(2)網路病毒
網路病毒的傳播媒介不再是移動式載體,而是網路通道,這種病毒的傳染能力更強,破壞力更大。

8.按照寄生方式和傳染途徑分類
人們習慣將計算機病毒按寄生方式和傳染途徑來分類。計算機病毒按其寄生方式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引導型病毒,
二是文件型病毒;它們再按其傳染途徑又可分為駐留內存型和不駐留內存型,駐留內存型按其駐留內存方式又可細分。

混合型病毒集引導型和文件型病毒特性於一體。
引導型病毒會去改寫(即一般所說的「感染」)磁碟上的引導扇區(BOOT SECTOR)的內容, 軟盤或硬碟都有可能
感染病毒。再不然就是改寫硬碟上的分區表(FAT)。如果用已感染病毒的軟盤來啟動的話,則會感染硬碟。
引導型病毒是一種在ROM BIOS之後,系統引導時出現的病毒,它先於操作系統,依託的環境是BIOS中斷服務程序。
引導型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統的引導模塊放在某個固定的位置,並且控制權的轉交方式是以物理地址為依據,而不是以操
作系統引導區的內容為依據,因而病毒占據該物理位置即可獲得控制權,而將真正的引導區內容搬家轉移或替換,待病
毒程序被執行後,將控制權交給真正的引導區內容,使得這個帶病毒的系統看似正常運轉,而病毒己隱藏在系統中伺機
傳染、發作。
有的病毒會潛伏一段時間, 等到它所設置的日期時才發作。 有的則會在發作時在屏幕上顯示一些帶有「宣示」或
「警告」意味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外是叫您不要非法拷貝軟體,不然就是顯示特定的圖形,再不然就是放一段音樂給您
聽……。病毒發作後,不是摧毀分區表,導致無法啟動,就是直接FORMAT硬碟。也有一部分引導型病毒的「手段」沒有
那麼狠,不會破壞硬碟數據,只是搞些「聲光效果」讓您虛驚一場。
引導型病毒幾乎清一色都會常駐在內存中,差別只在於內存中的位置。(所謂「常駐」,是指應用程序把要執行的
部分在內存中駐留一份。這樣就可不必在每次要執行它的時候都到硬碟中搜尋,以提高效率)。
引導型病毒按其寄生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兩類,即MBR(主引導區)病毒, BR(引導區)病毒。 MBR病毒也稱
為分區病毒,將病毒寄生在硬碟分區主引導程序所佔據的硬碟0頭0柱面第1個扇區中。典型的病毒有大麻(Stoned)、2
708等。 BR病毒是將病毒寄生在硬碟邏輯0扇區或軟盤邏輯0扇區(即0面0道第1個扇區)。典型的病毒有Brain、 小球
病毒等。
顧名思義,文件型病毒主要以感染文件擴展名為 .COM、.EXE和,OVL等可執行程序為主。它的安裝必須藉助於病毒
的載體程序,即要運行病毒的載體程序,方能把文件型病毒引人內存。已感染病毒的文件執行速度會減緩,甚至完全無
法執行。有些文件遭感染後,一執行就會遭到刪除。大多數的文件型病毒都會把它們自己的程序碼復制到其宿主的開頭
或結尾處。這會造成已感染病毒文件的長度變長,但用戶不一定能用DIR命令列出其感染病毒前的長度。 也有部分病毒
是直接改寫「受害文件」的程序碼,因此感染病毒後文件的長度仍然維持不變。
感染病毒的文件被執行後,病毒通常會趁機再對下一個文件進行感染。有的高明一點的病毒,會在每次進行感染的
時候,針對其新宿主的狀況而編寫新的病毒碼,然後才進行感染,因此,這種病毒沒有固定的病毒碼—以掃描病毒碼的
方式來檢測病毒的查毒軟體,遇上這種病毒可就一點用都沒有了。但反病毒軟體隨著病毒技術的發展而發展,針對這種
病毒現在也有了有效手段。
大多數文件型病毒都是常駐在內存中的。
文件型病毒分為源碼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和外殼型病毒。源碼型病毒是用高級語言編寫的,若不進行匯編、鏈接則
無法傳染擴散。嵌入型病毒是嵌入在程序的中間,它只能針對某個具體程序,如dBASE病毒。 這兩類病毒受環境限制尚
不多見。目前流行的文件型病毒幾乎都是外殼型病毒,這類病毒寄生在宿主程序的前面或後面,並修改程序的第一個執
行指令,使病毒先於宿主程序執行,這樣隨著宿主程序的使用而傳染擴散。
文件外殼型病毒按其駐留內存方式可分為高端駐留型、常規駐留型、內存控制鏈駐留型、設備程序補丁駐留型和不
駐留內存型。
混合型病毒綜合系統型和文件型病毒的特性,它的「性情」也就比系統型和文件型病毒更為「兇殘」。此種病毒透
過這兩種方式來感染,更增加了病毒的傳染性以及存活率。不管以哪種方式傳染,只要中毒就會經開機或執行程序而感
染其他的磁碟或文件,此種病毒也是最難殺滅的。
引導型病毒相對文件型病毒來講,破壞性較大,但為數較少,直到90年代中期,文件型病毒還是最流行的病毒。但
近幾年情形有所變化,宏病毒後來居上,據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協會統計,這位「後起之秀」已佔目前全部病毒數量的
80%以上。另外,宏病毒還可衍生出各種變形變種病毒,這種「父生子子生孫」的傳播方式實在讓許多系統防不勝防,
這也使宏病毒成為威脅計算機系統的「第一殺手」。
隨著微軟公司Word字處理軟體的廣泛使用和計算機網路尤其是Internet的推廣普及,病毒家族又出現一種新成員,
這就是宏病毒。宏病毒是一種寄存於文檔或模板的宏中的計算機病毒。一旦打開這樣的文檔,宏病毒就會被激活,轉移
到計算機上,並駐留在Normal模板上。從此以後,所有自動保存的文檔都會「感染」上這種宏病毒,而且如果其他用戶
打開了感染病毒的文檔,宏病毒又會轉移到他的計算機上。

熱點內容
年輕人運行內存為什麼比安卓好 發布:2025-07-15 08:52:03 瀏覽:513
怎麼配置組策略 發布:2025-07-15 08:52:02 瀏覽:245
pythonjson格式 發布:2025-07-15 08:42:54 瀏覽:675
醫院葯房要什麼配置 發布:2025-07-15 08:29:55 瀏覽:664
編程說明書 發布:2025-07-15 08:16:39 瀏覽:759
android請求超時 發布:2025-07-15 07:56:57 瀏覽:529
修改linux的主機名 發布:2025-07-15 07:52:46 瀏覽:906
天龍八部自動挖礦腳本怎麼寫 發布:2025-07-15 07:42:01 瀏覽:648
本地編譯器怎麼運行 發布:2025-07-15 07:42:00 瀏覽:995
加密狗會壞嗎 發布:2025-07-15 07:38:32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