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軟體 » 編程zuji

編程zuji

發布時間: 2022-02-17 12:14:58

❶ 在張家口學編程好就業嗎

只要你學好了就好就業的,如果沒有學習好,那麼在就業這塊就比較的難。同在的話,學習技術就要去大的學校學習,像餐飲的發展也是比較不錯的。
長久以來,川菜在烹飪上以選料精細、烹飪嚴格、品種豐富的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崇,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川菜的足跡已經遍及各地,並早已走向海外,成為外國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佳餚。川菜目前是涉及人口多、經營門店多的菜系.

❷ 想學編程,需要擁有什麼樣的條件

以下摘自《程序員的十層樓》
自西方文藝復興以來,中國在自然科學方面落後西方很多,軟體領域也不例外。當然現在中國的許多程序員們對此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中國的程序員水平遠落後於西方,有些則認為中國的程序員個人能力並不比西方的程序員差,只是整個軟體產業落後而已。那麼,到底中國的程序員水平比西方程序員水平差,還是中國有許多優秀的程序員達到或超過了西方程序員同等水平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知道程序員 有多少種技術層級,每個層級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水平,然後再比較中國和西方在各個技術層級的人數,就可以知道到底有沒有差距,差距有多大。
當然,對於如何劃分程序員的技術層級,不同公司或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劃分標准,下面的劃分僅代表個人的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砸板磚予以糾正。
第1層 菜鳥第1層樓屬於地板層,邁進這層樓的門檻是很低的。基本上懂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了解計算機專業的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一門基本的編程語言如C/C++,或者Java,或者JavaScript,...,均可入門邁進這層。
在這層上,中國有著絕對的優勢,除了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的眾多人數外,還有大量的通信、自動化、數學等相關專業的人士進入這一行,此外還有眾多的其他專業轉行的人士,人數絕對比西方多出甚多。並且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我們這層人員的平均智商比西方肯定高。
沒有多少人願意一輩子做菜鳥,因為做"菜鳥"的滋味實在是不咋的,整天被老大們吆喝著去裝裝機器,搭建一下測試環境,或者對照著別人寫好的測試用例 做一些黑盒測試,好一點的可以被安排去寫一點測試代碼。當然如果運氣"好"的話,碰到了國內的一些作坊式的公司,也有機會去寫一些正式的代碼。
所以,菜鳥們總是在努力學習,希望爬更高的一層樓去。
第2層 大蝦從第1層爬到第2層相對容易一些,以C/C++程序員為例,只要熟練掌握C/C++編程語言,掌握C標准庫和常用的各種數據結構演算法,掌握STL的 基本實現和使用方法,掌握多線程編程基礎知識,掌握一種開發環境,再對各種操作系統的API都去使用一下,搞網路編程的當然對socket編程要好好掌握 一下,然後再學習一些面向對象的設計知識和設計模式等,學習一些測試、軟體工程和質量控制的基本知識,大部分人經過2~3年的努力,都可以爬到第2層,晉 升為"大蝦"。
中國的"大蝦"數量和"菜鳥"數量估計不會少多少,所以這層上仍然遠領先於西方。
大蝦們通常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只能實現一些簡單的功能,做不了大的東西,有時候還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給卡住,所以他們對那些大牛級的人物通 常是非常崇拜的,國外的如Robert C. Martin、Linus Torvalds,國內的如求伯君、王志東等通常是他們崇拜的對象。其中的有些人希望有一天也能達到這些大牛級人物的水平,所以他們繼續往樓上爬去。
第3層 牛人由於"大蝦"們經常被一些疑難問題給卡住,所以有了"大蝦"們只好繼續學習,他們需要將原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熟練掌握,比如以熟練掌握C++編程語 言為例,除了學一些基礎性的C++書籍如《C++ Primer》,《Effective C++》,《Think in C++》,《Exception C++》等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C++編譯器的原理和實現機制,了解操作系統中的內部機制如內存管理、進程和線程的管理機制,了解處理器的基礎知識和 代碼優化的方法,此外還需要更深入地學習更多的數據結構與演算法,掌握更深入的測試和調試知識以及質量管理和控制方法,對各種設計方法有更好的理解等。
學習上面說的這些知識不是一揮而就的,不看個三五十本書並掌握它是做不到的。以數據結構演算法來說,至少要看個5~10本這方面的著作;以軟體設計來 說,光懂結構化設計、面向對象設計和一些設計模式是不夠的,還要了解軟體架構設計、交互設計、面向方面的設計、面向使用的設計、面向數據結構演算法的設計、 情感化設計等,否則是很難進到這個樓層的。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知識外,大蝦們還需要去學習各種經驗和技巧。當然這點難不倒他們,現在出版的書籍眾多,網路上的技術文章更是不勝數,然後再去各種 專業論壇里泡一泡,把這些書籍和文章中的各種經驗、技能、技巧掌握下來,再去學習一些知名的開源項目如Apache或Linux操作系統的源代碼實現等。 此時對付一般的疑難問題通常都不在話下,菜鳥和大蝦們會覺得你很"牛",你也就爬到了第3層,晉升為"牛人"了。
看了上面所講的要求,可能有些大蝦要暈過去了,成為牛人要學這么多東西啊!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其實要求一點也不高,這么點東西都掌握不了的話,怎麼能讓別人覺得你"牛"呢?

需要提一下的是,進入多核時代後,從第2層爬到第3層增加了一道多核編程的門檻。當然要邁過這道門檻並不難,已經有很多前輩高人邁進了這道門檻,只要循著他們的足跡前進就可以了。想邁進這道門檻者不妨去學習一下TBB開源項目的源代碼(鏈接:http://www.threadingbuildingblocks.org/),然後上Intel的博客(http://softwareblogs-zho.intel.com/)和多核論壇(http://forum.csdn.net/Intel/IntelMulti-core/)去看看相關文章,再買上幾本相關的書籍學習一下。

在國內, 一旦成為"牛人",通常可以到許多知名的公司里去,運氣好者可以掛上一個架構師的頭銜,甚至掛上一個"首席架構師"或者"首席xx學家"的頭銜也不足為 奇。有不少爬到這層的人就以為到了樓頂了,可以眼睛往天上看了,開始目空一切起來,以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了,什麼都懂了,經常在網路上亂砸板磚是這個群體 的最好寫照。由此也看出,國內的牛人數量仍然眾多,遠多於西方的牛人數量,在這層上仍然是領先的。
也有不少謙虛的"牛人",知道自己現在還不到半桶水階段。他們深知爬樓的游戲就像猴子上樹一樣,往下看是笑臉,往上看是屁股。為了多看笑臉,少看屁股,他們並沒有在此停步不前,而是繼續尋找到更上一層的樓梯,以便繼續往上爬。
第4層 大牛從第3層爬到第4層可不像上面說過的那幾層一樣容易,要成為大牛的話,你必須要能做牛人們做不了的事情,解決牛人們解決不了問題。比如牛人們通常都 不懂寫操作系統,不會寫編譯器,不懂得TCP/IP協議的底層實現,如果你有能力將其中的任何一個實現得象模象樣的話,那麼你就從牛人升級為"大牛"了。
當然,由於各個專業領域的差別,這里舉操作系統、編譯器、TCP/IP協議只是作為例子,並不代表成為"大牛"一定需要掌握這些知識,以時下熱門的 多核編程來說,如果你能比牛人們更深入地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原理,能更加自如的運用,並有能力去實現一個象開源項目TBB庫一樣的東西,也可以成為"大 牛",又或者你能寫出一個類似Apache一樣的伺服器,或者寫出一個資料庫,都可以成為"大牛"。
要成為"大牛"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付出比牛人們多得多的努力,一般來說,至少要看過200~400本左右的專業書籍並好好掌握它,除此之外,還得經常關注網路和期刊雜志上的各種最新信息。
當"牛人"晉升為"大牛",讓"牛人們"發現有比他們更牛的人時,對"牛人"們的心靈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由於牛人們的數量龐大,並且牛人對大蝦和 菜鳥階層有言傳身教的影響,所以大牛們通常能獲得非常高的社會知名度,幾乎可以用"引無數菜鳥、大蝦、牛人競折腰"來形容,看看前面提過的Linus Torvalds等大牛,應該知道此言不虛。
雖然成為"大牛"的條件看起來似乎很高似的,但是這層樓並不是很難爬的一層,只要通過一定的努力,素質不是很差,還是有許多"牛人"可以爬到這一層的。由此可知,"大牛"這個樓層的人數其實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少,例如比爾·蓋茨之類的人好像也是屬於這一層的。
由於"大牛"這層的人數不少,所以也很難統計除到底是中國的"大牛"數量多還是西方的大牛數量多?我估計應該是個旗鼓相當的數量,或者中國的"大牛"們會更多一些。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很多人會以為我在這里說瞎話,Linus Torvalds寫出了著名的Linux操作系統,我國並沒有人寫出過類似的東西啊,我國的"大牛"怎麼能和西方的比呢?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Linus Torvalds只是寫出了一個"象模象樣"的操作系統雛形,Linux後來真正發展成聞名全球的開源操作系統期間,完全是因為許多支持開源的商業公司如 IBM等,派出了許多比Linus Torvalds更高樓層的幕後英雄在裡面把它開發出來的。
可能有些菜鳥認為Linus Torvalds是程序員中的上帝,不妨說個小故事:
Linus,Richard Stallman和Don Knuth(高德納)一同參加一個會議。
Linus 說:"上帝說我創造了世界上最優秀的操作系統。"
Richard Stallman自然不甘示弱地說:"上帝說我創造了世界上最好用的編譯器。"
Don Knuth一臉疑惑的說:"等等,等等,我什麼時候說過這些話?"
由此可以看出,Linus Torvalds的技術水平並不像想像中那麼高,只是"牛人"和"大蝦"覺得"大牛"比他們更牛吧了。在我國,有一些當時還處於"大蝦"層的人物,也能寫 出介紹如何寫操作系統的書,並且書寫得非常出色,而且寫出了一個有那麼一點點象模象樣的操作系統來。我想中國的"大牛"們是不會比西方差的,之所以沒有人 寫出類似的商業產品來,完全是社會環境的原因,並不是技術能力達不到的原因。
"大牛"們之所以成為大牛,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把"牛人"給蓋了下去,並不是他們自己覺得如何牛。也許有很多菜鳥、大蝦甚至牛人覺得"大牛"這層已經 到頂了,但大多數"大牛"估計應該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知道自己現在還沒有爬到半山腰,也就勉強能算個半桶水的水平,其中有些爬到這層沒有累趴下,仍然能 量充沛,並且又有志者,還是會繼續往更上一層樓爬的。
看到這里,也許有些菜鳥、大蝦、牛人想不明白了,還有比"大牛"們更高的樓層,那會是什麼樣的樓層?下面就來看看第5層樓的奧妙。
第5層 專家當大牛們真正動手做一個操作系統或者類似的其他軟體時,他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基本功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以內存管理為例,如果直接抄襲Linux或者其 他開源操作系統的內存管理演算法,會被人看不起的,如果自動動手實現一個內存管理演算法,他會發現現在有關內存管理方法的演算法數量眾多,自己並沒有全部學過和 實踐過,不知道到底該用那種內存管理演算法。
看到這里,可能有些人已經明白第5層樓的奧妙了,那就是需要做基礎研究,當然在計算機里,最重要的就是"計算"二字,程序員要做基礎研究,主要的內容就是研究非數值"計算"。
非數值計算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領域,不僅時下熱門的"多核計算"與"雲計算"屬於非數值計算范疇,就是軟體需求、設計、測試、調試、評估、質量控 制、軟體工程等本質上也屬於非數值計算的范疇,甚至晶元硬體設計也同樣牽涉到非數值計算。如果你還沒有真正領悟"計算"二字的含義,那麼你就沒有機會進到 這層樓來。
可能有人仍然沒有明白為什麼比爾·蓋茨被劃在了大牛層,沒有進到這層來。雖然比爾·蓋茨大學未畢業,學歷不夠,但是家有藏書2萬余冊,進入軟體這個 行業比絕大部分人都早,撇開他的商業才能不談,即使只看他的技術水平,也可以算得上是學富五車,頂上幾個普通的計算機軟體博士之和是沒有問題的,比起 Linus Torvalds之類的"大牛"們應該技高一籌才對,怎麼還進不了這層樓呢?
非常遺憾的是,從Windows操作系統的實現來看,其對計算的理解是很膚淺的,如果把Google對計算方面的理解比做大學生,比爾·蓋茨只能算做一個初中生,所以比爾·蓋茨永遠只能做個大牛人,成不了"專家"。
看到這里,也許國內的大牛們要高興起來了,原來比爾·蓋茨也只和我等在同一個層次,只要再升一層就可以超越比爾·蓋茨了。不過爬到這層可沒有從"牛 人"升為"大牛"那麼簡單,人家比爾·蓋茨都家有2萬多冊書,讓你看個500~1000本以上的專業書籍並掌握好它應該要求不高吧。當然,這並不是主要的 條件,更重要的是,需要到專業的學術站點去學習了,到ACM,IEEE,Elsevier,SpringerLink,SIAM等地方去下載論文應該成為 你的定期功課,使用Google搜索引擎中的學術搜索更是應該成為你的日常必修課。此外,你還得經常關注是否有與你研究相關的開源項目冒出來,例如當聽到 有TBB這樣針對多核的開源項目時,你應該第一時間到Google里輸入"TBB"搜索一下,將其源代碼下載下來好好研究一番,這樣也許你的一隻腳已經快 邁進了這層樓的門檻。
當你象我上面說的那樣去做了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會有某天,你發現,在很多小的領域里,你已經學不到什麼新東西了,所有最新出來的研究成果你幾 乎都知道。此時你會發現你比在做"牛人"和"大牛"時的水平不知高出了多少,但是你一點也"牛"不起來,因為你學的知識和思想都是別人提出來的,你自己並 沒有多少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分享給別人,所以你還得繼續往樓上爬才行。
我不知道國內的"專家"到底有多少,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那些專門蒙大家的"磚家"也算上的話,我們的磚家比西方的要多得多。
第6層 學者
當"專家"們想繼續往上一層樓爬時,他們幾乎一眼就可以看到樓梯的入口,不過令他們吃驚的是,樓梯入口處豎了一道高高的門檻,上面寫著"創新"二字。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爬到第5層樓時已經體能消耗過度,無力翻過這道門檻。
有少數體能充足者,可以輕易翻越這道門檻,但是並不意味著體力消耗過度者就無法翻越,因為你只是暫時還沒有掌握恢復體能的方法而已,當掌握了恢復體能的方法,將體能恢復後,你就可以輕易地翻越這道門檻了。
怎麼才能將體能恢復呢?我們的老祖宗"孔子"早就教導過我們"溫故而知新",在英文里,研究的單詞是"research",其前綴"re" 和"search"分別是什麼意思不用我解釋吧。或許有些人覺得"溫故而知新"和"research"有些抽象,不好理解,我再給打個簡單的比方,比如你 在爬一座高山,爬了半天,中途體力不支,怎麼恢復體力呢?自然是休息一下,重新進食一些食物,體力很快就可以得到恢復。
由此可知,對體能消耗過度者,休息+重新進食通常是恢復體能的最佳選擇。可惜的是,國內的老闆們並不懂得這點,他們的公司里不僅連正常國家規定的休 息時間都不給足,有些公司甚至有員工"過勞死"出現。所以國內能翻越"創新"這道門檻的人是"少之又少",和西方比起來估計是數量級的差別。
再說說重新進食的問題,這個重新進食是有講究的,需要進食一些基礎性易消化的簡單食物,不能進食山珍海味級的復雜食物,否則很難快速吸收。以查找為 例,並不是去天天盯著那些復雜的查找結構和演算法進行研究,你需要做的是將二分查找、哈希查找、普通二叉樹查找等基礎性的知識好好地復習幾遍。
以哈希查找為例,首先你需要去將各種沖突解決方法如鏈式結構、二次哈希等編寫一遍,再試試不同種類的哈希函數,然後還需要試試在硬碟中如何實現哈希 查找,並考慮數據從硬碟讀到內存後,如何組織硬碟中的數據才能快速地在內存中構建出哈希表來,...,這樣你可能需要將一個哈希表寫上十幾個不同的版本, 並比較各個版本的性能、功能方面的區別和適用范圍。
總之,對任何一種簡單的東西,你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需求,以需求來驅動研究。最後你將各種最基礎性的查找結構和演算法都瞭然於胸後,或許某天你再看其他更復雜的查找演算法,或者你在散步時,腦袋裡靈光一現,突然間就發現了更好的方法,也就從專家晉升為"學者"了。
學者所做的事情,通常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小的優化和改進,例如別人發明了鏈式基數排序的方法,你第1個發現使用一定的方法,可以用數組替代鏈表進行基數排序,性能還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由於學者需要的只是一些小的優化改進,因此中國還是有一定數量的學者。不過和國外的數量比起來,估計少了一個數量級而已。
也許有人會覺得現在中國許多公司申請專利的數量達到甚至超過西方發達國家了,我們的學者數量應該不會比他們少多少。因此,有必要把專利和這里說的創新的區別解釋一下。
所謂專利者,只要是以前沒有的,新的東西,都可以申請專利;甚至是以前有的東西,你把他用到了一個新的領域的產品里去,也可以申請專利。比如你在房 子里造一個水泥柱子,只要以前沒有人就這件事申請專利,那麼你就可以申請專利,並且下次你把水泥柱子挪一個位置,又可以申請一個新的專利;或者你在一個櫃 子上打上幾個孔,下次又把孔的位置改一改,...,均可申請專利。
這層樓里所說的創新,是指學術層面的創新,是基礎研究方面的創新,和專利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難度也是完全不同的。你即使申請了一萬個象那種打孔一類的專利,加起來也夠不到這層樓里的一個創新。
當你爬到第6層樓時,你也許會有一種突破極限的快感,因為你終於把那道高高的寫著"創新"二字的門檻給翻過去了,實現了"0"的突破。這時,你也許 有一種"獨上高樓,慾望盡天涯路"的感覺,但是很快你會發現看到的都是比較近的路,遠處的路根本看不清楚。如果你還有足夠的體力的話,你會想爬到更高一層 的樓層去。
第7層 大師
從第6層樓爬到第7層樓,並沒有多少捷徑可走,主要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能量。你如果能象Hoare一樣設計出一個快速排序的演算法;或者象Eugene W. Myers一樣設計出了一個用編輯圖的最短路徑模型來解決diff問題的演算法;或者象M.J.D. Powell一樣提出了一個能夠處理非線性規劃問題的SQP方法;或者你發現基於比較的排序演算法,它的復雜度下界為O(NLogN);或者你發現用棧可以 將遞歸的演算法變成非遞歸的;或者你設計出一個紅黑樹或者AVL樹之類的查找結構;或者你設計出一個象C++或Java一樣的語言;或者你發明了 UML;...,你就爬到了第7層,晉升為"大師"了。
上面舉的這些例子中,其中有些人站的樓層比這層高,這里只是為了形象說明而舉例他們的某個成就。從上面列出的一些大師的貢獻可以看出,成為大師必須 要有較大的貢獻。首先解決問題必須是比較重要的,其次你要比前輩們在某方面有一個較大的提高,或者你解決的是一個全新的以前沒有解決過的問題;最重要的 是,主要的思路和方法必須是你自己提供的,不再是在別人的思路基礎上進行的優化和改進。
看了上面這些要求,如果能量不夠的話,你也許會覺得有些困難,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大師"的。中國軟體業里能稱得上是"大師"的人,用屈指可數來形容,估計是綽綽有餘。值得一提得是,國外的"大師"就象我們的"大牛"一樣滿天飛的多。
我把我猜測本國有可能進到這層樓的大師列一下,以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漢王的"手寫識別"技術由於是完全保密的,不知道它裡面用了什麼思想,原創思 想占的比重有多少,因此不知道該把它劃到這層樓還是更高一層樓去。原山東大學王小雲教授破解DES和MD5演算法時,用到的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原創的,如 果是的話也可進到這層樓來。
陳景潤雖然沒有徹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但他在解決問題時所用的方法是創新的,因此也可以進到這層樓來。當然,如果能徹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那麼可以算到更高的樓層去。
求伯君和王志東等大牛們,他們在做WPS和表格處理之類的軟體時,不知是否有較大的原創演算法在裡面,如果有的話就算我錯把他們劃到了大牛層。由於所 學有限,不知道國內還有那些人能夠得上"大師"的級別,或許有少量做研究的教授、院士們,可以達到這個級別,有知道的不妨回個帖子晾一晾。
鑒於"大師"這個稱號的光環效應,相信有不少人夢想著成為"大師"。或許你看了前面舉的一些大師的例子,你會覺得要成為大師非常困難。不妨說一下,現在有一條通往"大師"之路的捷徑打開了,那就是多核計算領域,有大量的處女地等待大家去挖掘。
以前在單核時代開發的各種演算法,現在都需要改寫成並行的。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圖像處理、數值計算、操作系統、編譯器、測試調試等各個領域,都存在大量的機會,可以讓你進到這層樓來,甚至有可能讓你進到更高一層樓去。
第8層 科學家

科學家向來都是一個神聖的稱號,因此我把他放在了「大師」之上。要成為科學家,你的貢獻必須超越大師,不妨隨便舉一些例子。

如果你象Dijkstra一樣設計了ALGOL語言,提出了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結構:順序、選擇、循環,那麼你可以爬到第8層樓來。順便說一下,即使拋開這個成果,Dijkstra憑他的PV操作和信號量概念的提出,同樣可以進到這層樓。

如果你象Don Knuth一樣,是數據結構與演算法這門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你也可以進到這層樓來。當然,數據結構和演算法這門學科不是某個人開創的,是許多大師和科學家集體開創的。

如果你象巴科斯一樣發明了Fortran語言,並提出了巴科斯範式,對高級程序語言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你也可以進到這層樓來。

或者你象Ken Thompson、Dennis Ritchie一樣發明了Unix操作系統和功能強大、高效、靈活、表達力強的c語言,對操作系統理論和高級編程語言均作出重大貢獻,那麼你也可以進到這層樓來。

或者你有Frederick P. Brooks一樣機會,可以去領導開發IBM的大型計算機System/360和OS/360操作系統,並在失敗後反思總結,寫出《人月神話》,對軟體工程作出里程碑式的貢獻,你也可以進到這層來。

或者你提出了面向對象設計的基本思想,或者你設計了互聯網的TCP/IP協議,或者你象Steven A.Cook一樣奠定NP完全性的理論基礎,或者你象Frances Allen一樣專注於並行計算來實現編譯技術,在編譯優化理論和技術取得基礎性的成就,…,均可進入這層。

當然,如果你發明了C++語言或者Java語言,你進不到這層來,因為你用到的主要思想都是這層樓中的科學家提出的,你自己並沒有沒有多少原創思想在裡面。

看了上面列出的科學家的成就,你會發現,要成為「科學家」,通常要開創一門分支學科,或者是這個分支學科的奠基者,或者在某個分支學科里作出里程碑式的重大貢獻。如果做不到這些的話,那麼你能象Andrew C. Yao(姚期智)一樣在對計算理論的多個方向如偽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復雜度等各個方向上作出重要貢獻,成為集大成者,也可以進入這層樓。

成為「科學家」後,如果你有幸象Dijkstra一樣,出現在一個非常重視科學的國度。當你去世時,你家鄉滿城的人都會自動地去為你送葬。不過如果不幸生錯地方的話,能不挨「板磚」估計就算萬幸了。

從上面隨便舉的一些例子中,你可能能猜到,西方科學家的數量是非常多的,於是你會想中國應該也有少量的科學家吧?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一個不幸的結果,中國本土產生的科學家的數量為0。目前在國內,軟體領域的唯一的科學家就是上面提過的姚期智,還是國外請回來的,並不是本土產生的。

可能你不同意我說的本土科學家數量為0的結論,因為你經常看到有許多公司里都有所謂「首席XX科學家」的頭銜。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的「首席XX科學家」都是遠遠夠不到這層樓的級別的,有些人的水平估計也就是一個「牛人」或「大牛」的級別,好一點的最多也就一個「學者」的級別。尤其是那些被稱作「首席經X學家」的,基本上可以把稱號改為「首席坑大家」。

雖然我國沒有人能爬到這層樓上來,但是西方國家仍然有許多人爬到了比這層更高的樓上。如果要問我們比西方落後多少?那麼可以簡單地回答為:「落後了三層樓」。下面就來看看我們做夢都沒有到過的更高一層樓的秘密。

第9層 大科學家

進入這層樓的門檻通常需要一些運氣,比如某天有個蘋果砸到你頭上時,你碰巧發現了萬有引力,那麼你可以進到這層樓來。當然,萬有引力幾百年前就被人發現了,如果你現在到處嚷嚷著說你發現了萬有引力,恐怕馬上會有人打110,然後警察會把你送到不正常人類的聚集地去。因此,這里舉萬有引力的例子,只是說你要有類似的成就才能進到這層樓來。

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開創 了經典物理運動力學這門學科,如果你也能開創一門大的學科,那麼你就從科學家晉升為「大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創建了相對論,從一個小職員變成了大科學 家。當然大科學家可遠不止這兩人,數學界里比物理學界更是多得多,如歐幾里得創建了平面幾何,笛卡爾開創解析幾何,還有歐拉、高斯、萊布尼茨等數不清的人 物,跟計算相關的大科學家則有圖靈等人。

從上面列出的一些大科學家 可以發現,他們的成就不僅是開創了一個大的學科,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成就上升到了「公理」的層面。發現公理通常是需要一點運氣的,如果你的運氣不夠好的話, 另外還有一個笨辦法也可以進到這層樓來,那就是成為集大成者。例如馮·諾伊曼,對數學的所有分支都非常了解,許多領域都有較大的貢獻,即使撇開他對計算機 的開創貢獻,成為大科學家照樣綽綽有餘。

當然,程序員們最關心的是 自己有沒有機會變成大科學家。既然計算機這門大學科的開創性成果早就被馮·諾伊曼、圖靈等人摘走了,那麼程序員們是不是沒有機會變成大科學家了呢?我們的 古人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現在在計算機這門學科下面誕生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大的分支,所以你還是有足夠的機會進到這層樓的。

如果你能夠徹底解決自然語言理解(機器翻譯)這門學科中的核心問題, 或者你在人工智慧或者機器視覺(圖像識別)方面有突破性的發現,那麼你同樣可以輕易地晉升為「大科學家」。這樣當某天你老了去世時,或許那天國人已經覺醒,你也能享受到如Dijkstra一樣的待遇,有滿城甚至全國的人去為你送葬。

❸ 用c語言編程,實現一下功能。是數據結構的實踐,做點參考~~~

編譯平台WinTC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dos.h>
#define N 20/*迷宮的大小,可改變*/
int oldmap[N][N];/*遞歸用的數組,用全局變數節約時間*/
int yes=0;/*yes是判斷是否找到路的標志,1找到,0沒找到*/
int way[100][2],wayn=0;/*way數組是顯示路線用的,wayn是統計走了幾個格子*/
void Init(void);/*圖形初始化*/
void Close(void);/*圖形關閉*/
void DrawPeople(int *x,int *y,int n);/*畫人工探索物圖*/
void PeopleFind(int (*x)[N]);/*人工探索*/
void WayCopy(int (*x)[N],int (*y)[N]);/*為了8個方向的遞歸,把舊迷宮圖拷貝給新數組*/
int FindWay(int (*x)[N],int i,int j);/*自動探索函數*/
void MapRand(int (*x)[N]);/*隨機生成迷宮函數*/
void PrMap(int (*x)[N]);/*輸出迷宮圖函數*/
void Result(void);/*輸出結果處理*/
void Find(void);/*成功處理*/
void NotFind(void);/*失敗處理*/
void main(void)/*主函數*/
{
int map[N][N]; /*迷宮數組*/
char ch;
clrscr();
printf("\n Please select hand(1) else auto\n");/*選擇探索方式*/
scanf("%c",&ch);
Init(); /*初始化*/
MapRand(map);/*生成迷宮*/
PrMap(map);/*顯示迷宮圖*/
if(ch=='1')
PeopleFind(map);/*人工探索*/
else
FindWay(map,1,1);/*系統自動從下標1,1的地方開始探索*/
Result();/*輸出結果*/
Close();
}
void Init(void)/*圖形初始化*/
{
int gd=DETECT,gm;
initgraph(&gd,&gm,"c:\\tc");
}
void DrawPeople(int *x,int *y,int n)/*畫人工控制圖*/
{/*如果將以下兩句注釋掉,則顯示人工走過的路徑,*/
setfillstyle(SOLID_FILL,WHITE); /*設置白色實體填充樣式*/
bar(100+(*y)*15-6,50+(*x)*15-6,100+(*y)*15+6,50+(*x)*15+6);
/*恢復原通路*/
switch(n)/*判斷x,y的變化,8個方向的變化*/
{
case 1: (*x)--;break; /*上*/
case 2: (*x)--;(*y)++;break ;/*右上*/
case 3: (*y)++;break; /*右*/
case 4: (*x)++;(*y)++;break; /*右下*/
case 5: (*x)++;break; /*下*/
case 6: (*x)++;(*y)--;break; /*左下*/
case 7: (*y)--;break; /*左*/
case 8: (*x)--;(*y)--;break; /*左上*/
}
setfillstyle(SOLID_FILL,RED);/*新位置顯示探索物*/
bar(100+(*y)*15-6,50+(*x)*15-6,100+(*y)*15+6,50+(*x)*15+6);
}
void PeopleFind(int (*map)[N])/*人工手動查找*/
{
int x,y;
char c=0;/*接收按鍵的變數*/
x=y=1;/*人工查找的初始位置*/
setcolor(11);
line(500,200,550,200);
outtextxy(570,197,"d");
line(500,200,450,200);
outtextxy(430,197,"a");
line(500,200,500,150);
outtextxy(497,130,"w");
line(500,200,500,250);
outtextxy(497,270,"x");
line(500,200,450,150);
outtextxy(445,130,"q");
line(500,200,550,150);
outtextxy(550,130,"e");
line(500,200,450,250);
outtextxy(445,270,"z");
line(500,200,550,250);
outtextxy(550,270,"c");/*以上是畫8個方向的控制介紹*/
setcolor(YELLOW);
outtextxy(420,290,"Press 'Enter' to end");/*壓回車鍵結束*/
setfillstyle(SOLID_FILL,RED);
bar(100+y*15-6,50+x*15-6,100+y*15+6,50+x*15+6);/*入口位置顯示*/
while(c!=13)/*如果按下的不是回車鍵*/
{
c=getch();/*接收字元後開始各個方向的探索*/
if(c=='w'&&map[x-1][y]!=1)
DrawPeople(&x,&y,1);/*上*/
else
if(c=='e'&&map[x-1][y+1]!=1)
DrawPeople(&x,&y,2);/*右上*/
else
if(c=='d'&&map[x][y+1]!=1)
DrawPeople(&x,&y,3);/*右*/
else
if(c=='c'&&map[x+1][y+1]!=1)
DrawPeople(&x,&y,4);/*右下*/
else
if(c=='x'&&map[x+1][y]!=1)
DrawPeople(&x,&y,5);/*下*/
else
if(c=='z'&&map[x+1][y-1]!=1)
DrawPeople(&x,&y,6); /*左下*/
else
if(c=='a'&&map[x][y-1]!=1)
DrawPeople(&x,&y,7); /*左*/
else if(c=='q'&&map[x-1][y-1]!=1)
DrawPeople(&x,&y,8); /*左上*/
}
setfillstyle(SOLID_FILL,WHITE); /*消去紅色探索物,恢復原迷宮圖*/
bar(100+y*15-6,50+x*15-6,100+y*15+6,50+x*15+6);
if(x==N-2&&y==N-2)/*人工控制找成功的話*/
yes=1; /*如果成功標志為1*/
}
void WayCopy(int (*oldmap)[N],int (*map)[N])/*拷貝迷宮數組 */
{
int i,j;
for(i=0;i<N;i++)
for(j=0;j<N;j++)
oldmap[i][j]=map[i][j];
}
int FindWay(int (*map)[N],int i,int j)/*遞歸找路*/
{
if(i==N-2&&j==N-2)/*走到出口*/
{
yes=1;/*標志為1,表示成功*/
return;
}
map[i][j]=1;/*走過的地方變為1*/
WayCopy(oldmap,map); /*拷貝迷宮圖*/
if(oldmap[i+1][j+1]==0&&!yes)/*判斷右下方是否可走*/
{
FindWay(oldmap,i+1,j+1);
if(yes)/*如果到達出口了,再把值賦給顯示路線的way數組,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具體路線是從最後開始保存*/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1][j]==0&&!yes)/*判斷下方是否可以走,如果標志yes已經是1也不用找下去了*/
{
FindWay(oldmap,i+1,j);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j+1]==0&&!yes)/*判斷右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j+1);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1][j]==0&&!yes)/*判斷上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1,j);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1][j+1]==0&&!yes)/*判斷右上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1,j+1);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1][j-1]==0&&!yes)/*判斷左下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1,j-1);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j-1]==0&&!yes)/*判斷左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j-1);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WayCopy(oldmap,map);
if(oldmap[i-1][j-1]==0&&!yes)/*判斷左上方是否可以走*/
{
FindWay(oldmap,i-1,j-1);
if(yes)
{
way[wayn][0]=i;
way[wayn++][1]=j;
return;
}
}
return;
}
void MapRand(int (*map)[N])/*開始的隨機迷宮圖*/
{
int i,j;
cleardevice();/*清屏*/
randomize(); /*隨機數發生器*/
for(i=0;i<N;i++)
{
for(j=0;j<N;j++)
{
if(i==0||i==N-1||j==0||j==N-1)/*最外面一圈為牆壁*/
map[i][j]=1;
else
if(i==1&&j==1||i==N-2&&j==N-2)/*出發點與終點表示為可走的*/
map[i][j]=0;
else
map[i][j]=random(2);/*其它的隨機生成0或1*/
}
}
}
void PrMap(int (*map)[N])/*輸出迷宮圖*/
{
int i,j;
for(i=0;i<N;i++)
for(j=0;j<N;j++)
if(map[i][j]==0)
{
setfillstyle(SOLID_FILL,WHITE);/*白色為可走的路*/
bar(100+j*15-6,50+i*15-6,100+j*15+6,50+i*15+6);
}
else
{
setfillstyle(SOLID_FILL,BLUE);/*藍色為牆壁*/
bar(100+j*15-6,50+i*15-6,100+j*15+6,50+i*15+6);
}
}
void Find(void)/*找到通路*/
{
int i;
setfillstyle(SOLID_FILL,RED);/*紅色輸出走的具體路線*/
wayn--;
for(i=wayn;i>=0;i--)
{
bar(100+way[i][1]*15-6,50+way[i][0]*15-6,100+
way[i][1]*15+6,50+way[i][0]*15+6);
sleep(1);/*控制顯示時間*/
}
bar(100+(N-2)*15-6,50+(N-2)*15-6,100+
(N-2)*15+6,50+(N-2)*15+6); /*在目標點標紅色*/
setcolor(GREEN);
settextstyle(0,0,2);/*設置字體大小*/
outtextxy(130,400,"Find a way!");
}
void NotFind(void)/*沒找到通路*/
{
setcolor(GREEN);
settextstyle(0,0,2);/*設置字體大小*/
outtextxy(130,400,"Not find a way!");
}
void Result(void)/*結果處理*/
{
if(yes)/*如果找到*/
Find();
else/*沒找到路*/
NotFind();
getch();
}
void Close(void)/*圖形關閉*/
{
closegraph();
}

❹ 面向方面編程的比較

為了說明更實用的使用 AOP 的方法,我們將創建一個應用程序,從名為 ContactService.Service 的 Web 服務接收 people對象的集合。在 .NET 開發中使用 Web 服務的最常見方法是調用返回 XML 的 Web 服務,該服務通過框架自動反序列化為一個對象。這些對象僅包含數據而不包含任何行為。在 .NET Framework 2.0 中,通過使用 partial 關鍵字並創建行為,能夠對這些自動代碼生成的對象添加功能。但是在一些 Web 服務或代理對象之間重用某個特定行為時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如前所述,多數情況下,共享的公共行為將包含在一個抽象類中,其他所有類從該類繼承。但是,我們不能使 Web 服務對象繼承功能。藉此良機,通過這個問題說明 AOP 功能如何強大。
我們的應用程序用於顯示聯系人信息。最初它的用途是顯示信息,但是需要添加某些行為。為了查看代碼示例,我們需要創建一個稱為 TheAgileDeveloper.ContactService 的虛擬目錄。該目錄必須指向 TheAgileDeveloper.ContactService 項目在本地計算機上的位置。
注 通過 http://localhost/TheAgileDeveloper.ContactService 可以訪問此項目,這一點很重要。
圖 1. 應用程序屏幕快照。
應用程序有一個視圖,它是一個名為 MainForm 的 WinForm,用於顯示左側 ListView 中 Web 服務返回的聯系人對象。選定一個聯系人時,名字、姓氏和 Web 頁將顯示在右側的文本框中。載入 MainForm 時,它調用 ServiceManager 類來獲取聯系人信息。下列 ServiceManager 類乍看起來似乎沒有添加任何值,只不過在窗體和 Web 服務之間添加了另一層。但是,它的價值就在於提供了一個在 Web 服務中添加新功能的位置,而不用重復代碼。另一個優點是,它將 Web 服務的「足跡」抽象出來,並從整個應用程序中移除出去。
Public Class ServiceManager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AllContacts()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Dim service As ContactService.Service = New ContactService.Service
Dim contacts()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 service.GetAllContacts
Return contacts
End Function
Public Shared Sub SaveContact(ByVal contact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Dim service As ContactService.Service = New ContactService.Service
service.SaveContact(contact)
End Sub
End Class
請查看 TheAgileDeveloper.Client 項目中的 Reference.vb 文件。它是在導入 ContactService 的 Web 引用時通過 wsdl.exe 創建的。它從 WSDL 自動生成以下 Contact 類。
'<remarks/>
<System.Xml.Serialization.XmlTypeAttribute(_
[Namespace]:=http://。。。。。/TheAgileDeveloper.ContactService/Service1 _ )> _
Public Class Contact
'<remarks/>
Public Id As Integer
'<remarks/>
Public FirstName As String
'<remarks/>
Public LastName As String
'<remarks/>
Public WebSite As String
End Class
注意,Contact對象只處理數據,而且我們不想以任何方式編輯該代碼,因為 wsdl.exe 會為我們自動生成,所以下一次生成時更改將丟失。我想引入行為,這樣就能夠通過調用名為 Save 的方法保存對象,這很容易通過一個混入 來完成。混入 是多繼承的翻版,只是它有局限性,例如只能混入介面實現。我們使用的 Encase 框架包含一個 Encaser 類,它負責接收並包裝一個對象。包裝對象的行為實際上意味著創建新的對象,在本例中就是新的 Contact 對象,它包含配置的混入和切點。
為了創建允許在 Contact對象上調用 Save 方法的混入,需要指定一個介面,我稱之為 ISavable。實際混入對象的就是 ISavable 介面。我們需要在另一個稱為 ContactSave 的新類中實現該介面。
Public Interface ISaveable
Sub Save()
End Interface
Public Class ContactSave
Implements ISavable
Public Contact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Public Sub Save() Implements ISavable.Save
ServiceManager.SaveContact(Me.Contact)
End Sub
End Class
在我們的應用程序中,混入 Contact對象中 ContactSave 實現的適當位置是 ServiceManager。我們能夠混入這個行為,但是不更改任何客戶端代碼(即,MainForm),因為應用混入後,結合 Contact 和 ContactSave 的新 Contact對象仍然保持為最初的 Contact 類型。以下代碼是經過更改的 ServiceManager 的 GetAllContacts 方法,它處理混入行為。
Public Shared Function GetAllContacts()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Dim service As ContactService.Service = New ContactService.Service
Dim contacts() As ContactService.Contact = service.GetAllContacts
'//Wrap each contact object
For i As Integer = 0 To contacts.Length-1
'//Create a new instance of the
'//encaser responsible for wrapping our object
Dim encaser As encaser = New encaser
'//Add mixin instance of ContactSave
Dim saver As ContactSave = New ContactSave
encaser.AddMixin(saver)
'//Creates a new object with
'//Contact and ContactSave implementations
Dim wrappedObject As Object = encaser.Wrap(contacts(i))
'//Assign our new wrapped contact object
'//to the previous contact object
contacts(i) = DirectCast(wrappedObject, _
ContactService.Contact)
'//Notice the wrapped object is still the same type
'//Assign the new wrapped Contact object to
'//target field of the ContactSave mixed in
saver.Target = contacts(i)
Next
Return contacts
End Function

❺ 什麼叫做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如果能夠找到捷徑唯一的辦法就是借用別人的經驗來解決我所碰到的這些問題;但我的身邊都沒有這樣的一位師傅能夠指導我,我也就只能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我現在用的解決辦法就是「碰到看不懂的,不理解不明白的問題,停下來想一下,按照前後章節的聯系,來嘗試著努力分析這些編程語句的含義、用法,多看幾遍,嘗試著寫寫」,一定要把這些問題給弄明白,不要做一個糊糊塗塗的程序員。這就是我所謂的「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以前經常用這個成語來指導自己,但是真正的這個成語的深層含義,一直都沒有弄明白,這段時間在學習編程語言的時候碰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難,差不多有2個月了吧,對於這門語言的認識還是寥寥,總結了這兩個月以及以前的很多學習方法,發現了自己在碰到問題不理解的時候,就跳過去,從來不去努力的嘗試理解,爭取弄明白,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去學習,所以學的東西沒有多久就不明白,更不用說應用了;這個短句,最關鍵的還是最後的兩個字「腳印」,讓那些不明白的,有難度的東西成為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就是為了能夠留下這些腳印,能夠在自己以後走過的每段路上都能夠看到經歷的變化,印象深刻。現在我不打算趕所謂的「學習進度」,我就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把這些知識點一絲不苟的弄明白,學會,學會應用;同時在英語學習上面也不那樣潦潦草草的過,學一個單詞是一個單詞,不要再做糊塗蟲,看似很努力,結果沒有任何的收獲;每天能夠記住幾個就記住幾個。要將學會的記住的,拿出來應用一下。現在才真正地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這句話有所認識,認識的還不算晚;當碰到困難的時候,就停下來努力的嘗試分析,尋找辦法解決。

❻ 有哪個地圖可以隨意標記並且可以保存的

想要在地圖上隨意進行標記並且可以保存的,推薦您使用「地圖慧」。地圖慧為用戶提供了交互映射工具。用戶可以在不需要專業知識和編程經驗的情況下,快速將excel表格數據轉換成地圖。

它可以免費標記多個點,它也可以將標點符號劃分為區域,可根據業務需要自由繪制,也可按行政區劃分;它還可以在地圖上顯示區域數據,可以清楚地看到區域數據,為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如下圖所示

(6)編程zuji擴展閱讀

地圖慧提供2大類(統計地圖、業務地圖)免費地圖模板供用戶選擇,既有常見的分段填色、等級符號、柱狀/餅狀、腳印地圖等統計地圖,又有基於點、線、面形式的標記地圖、線路地圖、區劃管理等業務地圖。

同時,支持用戶將製作的地圖快速分享至各種社交平台,或將動態地圖嵌入自己的網站及PPT/Word中。

❼ 探尋計算機發展史上的名人足跡

1、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麥席森·圖靈

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圖靈還是一名出色的密碼專家,1931年圖靈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後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修博士學位,二戰爆發後回到劍橋幫助盟軍破解德國納粹著名的密碼系統Enigma,為盟軍在二戰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自由軟體的精神領袖:理查德·斯托曼

是GNU項目和自由軟體基金會的創始人。作為一個著名的黑客,他的主要成就包括Emacs及後來的GNU Emacs,GNU C 編譯器及GDB 調試器。他編寫的GNU通用公共許可證(GNU GPL)是世上最廣為採用的自由軟體許可證,為left觀念開拓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他最大的影響是為自由軟體運動豎立道德、政治及法律框架。他被許多人譽為當今自由軟體的鬥士、偉大的理想主義者,但同時也有人批評他過於固執、觀點落伍。

3、王安:計算機磁記錄發明人

王安博士是美籍華人,於1920年在上海市出生,至交通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後,由政府選派赴美至哈佛大學深造,獲得應用物理博士學位。28歲時發明了磁記錄/磁圈記憶(CoreMemory),開計算機大容量存儲之先河。首創文字處理系統(WPS),製造出第一台中文電腦,在美國紀念「自由女神」100周年儀式上,王安被評選為全美最傑出的12位移民之一。1988年,美國發明家紀念館也將王安列為繼愛迪生等人之後的第69位偉大發明家。

4、計算機語言之母格蕾絲·霍波

格蕾絲·霍波190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一個中產家庭。1952年,她事先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編譯程序A-O,1959年,她領導的一個工作委員會,成功地研製出第一個商用編程語言COBOL。

1971年,為了紀念現代數字計算機誕生25周年,美國計算機學會特別設立了「格蕾絲霍波獎」,頒發給當年最優秀的30歲以下的青年計算機工作者。因此,「霍波獎"正是全球電腦界少年英雄」的標志。

5、電子計算機之父一馮.諾依曼

美籍匈牙利裔學者約翰馮諾依曼(JohnVnNeumann,1903-1957)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1945年6月,馮:諾依曼與戈德斯坦等人,聯名發表了一篇長達101頁紙報告即計算機史上著名的"101頁報告」,這份報告奠定了現代電腦體系結構堅實的根基。馮諾依曼巧妙地想出「存儲程序」的辦法,並明確提出計算機必須採用二進制數制,馮諾依曼為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❽ 跪求英語翻譯!!!

設立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市的AEMK公司是一家多用途、高速機器人系統的創新供應商。該公司的成立是為了將長達五年的滑鐵盧大學有關超高速機器人研究的科研成果商業化。公司總裁、身為滑鐵盧大學教授的阿米爾卡捷普說:「公司致力於打造最具性價比的機器人,即產品具有簡單集成和低維護成本的特性,並配以卓越的客戶服務。」
相對於傳統的取放式機器人,AEMK公司的機器人採用拉電纜代替剛性連接以降低運動慣性和機械設備的成本。這也意味著只需要很少的維護就可以確保高重復性。由於該產品的高成本效益,AEMK的機器人被用於勞動密集型的作業,諸如食品和包裝行業或自動化倉庫,這些行業具有高資本成本障礙來納用自動化設備。

台達波特(DELTABOT):以個人電腦為平台的取放式機器人
這些三軸及四軸型號的超高速機器人被命名為台達波特。他們每分鍾有能力完成超過120次的取放,並被證明在高速組裝、自動檢測及包裝應用上十分高效。台達波特利用被動電纜控制末端效應器的運動。這樣的設計使得該機器人的工作區可以很容易的適應任何應用的需要。另外,外觀上的直線設計使得台達波特完美的適用於具有嚴格衛生規范的食品行業。台達波特的個人電腦平台配備可伸縮規模的表現更使其具有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控制水平的能力,該型號同時裝備有內嵌CX1010電腦的倍福控制平台,TWINCAT PLC自動化軟體,EtherCAT I/O終端及AX5000伺服驅動器. 卡捷普說:「在選擇採用CX1010作為台達波特的控制中心時,其超高的性價比是使我們做出該決定的關鍵原因。我們想為控制器尋找一個最小的器件,並同時達到最大的程序設計靈活性。」他又補充:「台達波特的基本構造以CX1010為代表,但我們也可以採用CX1020或CX1030來輕松的提高產品性能,這是一個綜合前景里可做的選擇。」

以嵌入式電腦代替兩個電腦控制器
之前的台達波特控制器都是基於個人電腦的, 但是功能不如此強大,也不如此靈活。倍福的嵌入式電腦取代了原來使用兩台電腦的構架,即一台電腦作為實時機器人控制器,另一台電腦生成機器人的路徑,運行人機界面並與視覺系統或其他所需的程序相連接。卡捷普說:「前一代系統的最大缺點就是其交流方面的不可靠、同時運行多個程序的困難性和低掃描時間。」

❾ 自學編程好還是專業老師指導的好

這個看個人能力了,如果你沒有基礎最好還是先學學再說吧有些東西不是你想學就能學的了的,還要有一定的機緣的,有些人學可能很感興趣,越是復雜自己越感興趣,甚至覺得有趣。
但是有些人可剛了解就感覺難,自己理解不了其中的邏輯性,基本入門都很難,就容易放棄自己的初衷,堅持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個人覺得前期入門你可以先自學一段時間,一段時間如果你理解不透了,而且還想繼續,個人建議你還是找個輔導班速成,可能有個老師一點你,你可能就懂了,但是自己去理解可能就比較費勁了。
為了節省時間,加速入門,個人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個人還是建議你報班,你入門之後,提升學習能力,以後需要在不斷實踐中過得東西才可以。
以後也就知道如何學習了。後面提高就主要依靠自己的自學能力了。正所謂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了。
沒必要說單獨找老師指導,除非你有那樣的條件,否則個人建議還是報個人多的班,相對更合理一些。

❿ C語言的經典編程例子


程序員》推薦C++ 圖書三人談

主持人:熊節(透明),《程序員》雜志編輯,C-View成員
嘉 賓:孟岩(夢魘),聯想公司掌上設備事業部應用開發處任職,C-View成員。與侯捷先生合譯《C++ Standard Library》一書
金尹(惡魔),上海天宇公司CTO,在《程序員》連載有「自由與繁榮的國度」系列文章

透明:「學C++用哪本書入門」,這是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但是哪一本書是最好的入門書?似乎很難找到答案。《C++ Primer》太厚,《Effective C++》對讀者要求比較高,《Essential C++》又常常被批評為「太淺」。
其實說穿了:no silver bullet。想從一本書學會C++,那是不可能的。有朋友問我如何學C++,我會建議他先去找本數據結構書,把裡面的習題全部用C++做一遍,然後再去看《Effective C++》。myan經常說「要在學習初期養成好習慣」,我對此頗不以為然。
個人認為,《Essential C++》適合作教材,《C++ Primer》適合作參考書,《Effective C++》適合作課外讀物。

惡魔:很後悔當初買了《C++ Primer》。因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它的功能效用基本是和《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重合。當然對於入門來說,它還是很不錯的。但是《C++ Primer》太厚,一來導致看書極其不方便,二來系統學習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對於目前這個越來越快餐化的時代來說,的確有很多不適合的地方,不過可以作為初學者的參考書。現在我以一塊K3 CPU的代價把它借給了別人,希望我那位同事能夠從中得到一些益處。
如果已經具備了C基礎,我建議看國內的書,例如錢能的《 C++大學教程(第二版) 》。(如果沒有C的基礎還是看譚浩強的C語言)。這本書對C講得還算比較清晰,有很多習題值得一做,特別是最後的struct和union兩個部分。其中的一些演算法比較拖沓和繁瑣(比如樹和鏈表的遍歷演算法),讀者可以嘗試修改這些例子,作為最後對C語言的一些總結測試。

夢魘: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四五年前的情形。今天對於C++有一點認識的人,多半是從那幾年就開始學C++了。那時根本沒有品牌觀念。從書店裡找一本C++書,如果看著還算明白,就買下來。我記得那時候宛延闓、張國鋒、麥中凡教授的書都受到很高的贊譽。我個人最早的一本C++書是Greg Perry的一本書,今天想起來,其實是一本打著C++旗號的C語言教程。對我作用最大的一本書是國防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書名記不得了,作者叫斯蒂芬·布萊哈。
透明:還記得以前曾批評過一本C++書,是北航出的,整本書就沒有出現過class關鍵字。那本書,說穿了其實只是介紹了C語言和iostream庫的用法,根本不能算C++。而當時我常常推薦的一本書是電子科技大學張松梅老師的C++教程。那本書,直到今天來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唯一的缺憾就是由於年代久遠,許多東西已經過時了。而對於一本技術書籍來說,「過時」是最不可接受的。
總體來說,那時使用C++的人真是在「盲人摸象」。不過這也有好處,就是對C++的很多細節能搞清楚,以後看到經典好書時比較容易理解;當然壞處就是概念不清,甚至都不知道C++和Visual C++、Borland C++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夢魘:整個90年代,其實大部分人對於C++的認識都似是而非。一開始是等同於Borland C++,後來是等同於Visual C++和MFC。所以一般來說,打著BC和VC旗號的書賣得很好,人們覺得這就是C++。而我比較幸運,布萊哈的那本書雖然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談不上高超,但基本路子是對的。可能是因為原書是給UNIX程序員的培訓教材,所以沒有讓我一開始就形成「C++ == VC++」的認識。
其實一直到1996年,我們那裡搞計算機的都是唯Borland C++馬首是瞻的,到了VC 4.0出來,一下子格局全變了。1997年VC5推出之後,書店裡MFC書鋪天蓋地,學MFC的人,頭抬得都比別人高一些。不過現在看來,那時候大部分的MFC書都是三流貨色。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認為,那一批程序員中間有不少被誤導了。根本原因就是相對的封閉。

透明:我覺得一本書的價值有兩方面:第一,教給你實用的技術;第二,促使你去思考。對於一本介紹VC(或者說MFC)使用方法的書,我根本不希望它能促使我有什麼思考,所以我就一定要求它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完美無瑕。我剛開始用VC的時候,買的第一本書就是潘愛民老師翻譯的《VC技術內幕》(第四版),沒有受到那些「三流貨色」的誤導,應該說是很幸運的。

夢魘:199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開始出版「計算機科學叢書」,其中的《Thinking in C++》第一版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實我一直不認為這本書很出色,雖然拿過一次大獎。然而我們都得承認,這本書在C++書籍領域里第一次建立了品牌觀念,很多初學者開始知道,不是隨便買哪一本都一樣的。再往後就是2000年的《 深入淺出MFC(第二版) 》第二版,以及侯先生在《程序員》上發表的那一篇《C++/OOP大系》,加上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品牌觀念深入人心,C++書籍市場終於開始逐漸與世界同步。
回想往事,我的感覺是,那個需要戰戰兢兢選擇入門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今天的C++初學者,大可以放心地買口碑好、自己讀起來思路順暢的書,入門不再是太大的問題。還有一些程序員已經學了幾年C++,但看到今天出版的一些新書,感覺比較陌生,這也不是什麼問題。侯先生經常說「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所謂「走彎路」,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具體的推薦表,就不好一概而論了。總之在我的印象里,《Essential C++》、《C++ Primer》、錢能教授的C++教程,都不錯。甚至有人一上來就看Bjarne Stroustrup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只要他喜歡,也沒什麼不可以。

透明:我同意你的觀點。不管怎麼說,編程是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問。要想對C++對象模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辦法就是寫一串程序去看結果;要想學會OOP,也只能從項目中學。對於初學者,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不停地寫程序,寫真正有用的程序,寫到有問題的時候就去查書,於是自然就會知道哪本書好哪本書不好。不過我們的教育制度能不能讓大學里的學生們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我表示懷疑。
以我的經驗,學C++有兩個門檻:入門和使用。完全看不懂C++,這是一個門檻,但是只要有一本合適的入門書,很快就能跨過。要想真正用上C++,卻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對於學生來說,接觸到的東西多是「玩具」,很難有實戰的機會。所以經常看見有人問「C++到底能做什麼」,這是C++學習中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我們都是做了相當長時間的C++程序之後才看到一些真正經典的書,也正是因為走了相當長的彎路之後才知道這些書的經典之所在。所謂彎路,我想也是一種必須的積累。就算一開始就看《Essential C++》和《C++ Primer》,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恐怕還是難有所得。

惡魔:有兩句十分有道理的話,一是我大學的C語言老師說的「寫程序不如說是抄程序」,另一句是一網友說的「好的設計來自借鑒,天才的設計來自剽竊」。對於我這個理性批判主義者來說,這兩句話的確不太適合。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對於初學者來說,剽竊大師的作品是通向成功的最快捷徑。
我個人認為,對於C++的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確定自己專業領域內主要使用的特性的方向。因為C++的特性如此眾多,初學者想貪多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C++的編程範式基本可以分為ADT+PP、GP和OO三個方向。對於ADT+PP範式來說,初學者的主要問題不是學習C++,而是學習C的使用。對於這樣的初學者,國內的幾本書還是寫得比較清楚,符合中國人的習慣,比如譚浩強的《C語言教程》、錢能的《C++語言大學教程》。這兩本書我首推第一本,因為這一本我潛心研究了一年,這本書當中很多程序是可以剽竊的,而且可以對這些程序進行加工和提升。比如結構這一章中,它所給出的用struct來實現鏈表、二叉樹的演算法是相當蹩腳的。學習ADT+PP的初學者將這本書揣摩透以後可以嘗試修改這兩個程序。另外這本書的第二版稍微涉及了一些關於「類」的內容。學習ADT+PP的初學者,可以不被OO中的一些專有特性擾亂自己的思路,對於類層次扁平、無繼承、無多態的程序編寫是有很大好處的。

透明:你好象比較推崇國內教授寫的書。現在社會上有種不好的風氣:一捧就捧上天,一貶就貶下地。就好象對待譚教授的書,前幾年是奉為經典,這幾年又有很多人使勁批評。學C++更是有點「崇洋媚外」,總是覺得初學就應該看《Essential C++》。我看這種觀點也是片面的。

惡魔:當然《Essential C++》也值得看看。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沒有譚浩強的《C語言教程》來得好。主要原因是:第一,C++的所有特性都點到了,但是不深,看了以後會三心二意沒有方向;第二,可以抄襲借鑒的例子太少。《C語言教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問題,比如猴子吃桃、漢諾塔等等,這些例子對於剛剛涉及C/C++語言編程的人來說是學習編程很好的例子。《Essential C++》只能是前兩本書看透以後,作為學習C++特性的一個過渡性的書籍。讓讀者真正領略到什麼是C++的編程、和C編程的不同點在哪裡。

透明: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初學者往往喜歡問「哪本書比較好」,這讓我很是不解。這有點像一個剛學打籃球的人問「王治郅和科比誰比較厲害」。當然科比更厲害一些。但如果你是想學打籃球,這兩個人都非常非常有資格教你,你跟誰學都能學得很強——關鍵不是在於你選哪個老師,而是在於你自己用多少功夫去學。

透明:回到原來話題。學會了C++的語法,能看懂C++代碼之後,必須有些書來指導進階(或者叫指點迷津)。我覺得《設計模式》很好,能夠讓讀者看到一些精妙的用法。不過正如我經常說的,模式帶來的麻煩和好處一樣多,甚至麻煩還要更多。而且,C++本身的問題使得在C++中使用GoF模式愈加麻煩。

夢魘:《Design Patterns》這本書絕對是不可以沒有的,而且中英文版都不可少。最初我看中文版,說實話看不懂,但是也不覺得人家翻譯得不好,所以就想,大概是原文就很難懂,加上自己水平有限。於是總是想著再找幾本patterns的書來看。後來找到幾本書,口碑還不錯,不過水平高下,一比就出來了,還是那本《Design Patterns》最經典,最耐看。英文版出來之後,兩個版本對照看,明白多了。現在覺得,其實就設計模式來講,把這本看明白了就很不錯了,不用再花費很多心思找其他的書。我現在的包里始終夾著這本書,隨身攜帶,有備無患。
至於說設計模式的副作用,和可能帶來的弊端,我的體會也挺多。不過是這樣,我們想一想,究竟什麼情況下設計模式可以用得很好呢?一種是有經驗豐富的人引導,比如要是Robert Martin帶隊,你在某個地方用錯了設計模式,他就會指出來,說這里不對,將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弊端。對於他來說,豐富的實踐經驗足以支持他進行「預測型」設計。但是大部分人沒這個能力,因此我們只好走第二條路和第三條路,就是「試探型」設計和「重構型」設計。遇到一個問題,你覺得用某種模式挺合適的,就大膽地用了,成功是積累經驗,發現不好,出了問題了,只好改回來,那也是積累教訓。這叫做「試探型」。至於重構,應該算是最有組織、成功率最高的工程化方法。先把問題「quick and dirty」地解決了,所有的暗礁都暴露出來,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合適的模式優化設計。現在XP和UP都高度重視refactory,UP在Elaboration和Construction階段都鼓勵抽出專門的iterations進行重構。所以說如果組織快速的軟體開發,當然比較傾向於這條路——打成功率嘛。

透明:講到重構,我順便說說《Refactoring》這本書的影響。從工程本身的角度來說,你所謂的「重構型設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中國的開發者(也包括我在內)往往比較沖動,比較容易相信銀彈的存在。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在Java中嘗試過了重構的方法之後,又拿到C++中去嘗試。結果發現,在Java中速度非常快的重構過程,到C++中就被減慢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C++和Java的約束條件不同。拿著Java中成功的案例直接套C++,不失敗才怪。
所以,我必須說:《Refactoring》這本書很有價值。但對於C++程序員來說,它的價值是讓你思考,思考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如果一個C++程序員沒有打算遷移到Java,那麼我必須告訴他:《Refactoring》這本書不是讓你照著它用的,甚至不是讓你去相信它的。對於C++程序員,《Refactoring》全書可以放心相信的只有第13章,其他的部分,都必須非常謹慎地對待。

夢魘:我還要就「試探型」的方法多說兩句,我覺得對於個人發展來講,「試探」也是必不可少的,撞牆不可怕,高水平的人不都是撞出來的嗎?你失敗了一次,就知道這個模式有什麼潛在的問題,下次再用,就會多看幾步,像下棋似的。撞的多了,路數就出來了。
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有這個感覺:用錯了模式,吃了虧,再回過頭去翻翻《Design Patterns》,看到人家早就指出來這個問題,不過就是那麼幾句話,原來看上去乾巴巴的,現在覺得句句都講到心坎上,GoF的形象馬上就高大起來,還帶著光環,感覺是既興奮又懊悔。

透明:現在回頭來看,我更欣賞myan推薦給我的《Designing Object-Oriented C++ Applications Using Booch Method》。這本書能夠幫助C++程序員理清思路培養習慣,可惜國內沒有引進。相比後來商業味濃厚的UML系列書籍,我覺得這本書對於面向對象的闡釋精闢獨到,至今未有能出其右者。

夢魘:剛才我們兩人都說到Robert Martin,他可是我的榜樣。那本1995年的《Designing Object Oriented C++ Application》,我覺得是每一個C++軟體工程師都應該反復研讀的書。可惜不僅國內沒有引進,在國外的名氣也不大。如果你覺得面向對象的那些道理你好像都明白,可就是一遇到實際問題就使不上勁,那這本書就是你的最佳導師。
提到理清思路,還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就是Andrew Koenig的《Ruminations On C++》。每個人都應該問自己,我學了這么多年的C++,究竟什麼是C++最基本的設計理念?遇到問題我第一個直覺是什麼?第一個試探型的解決方案應該具有那些特點?如果你不能給出明確的答案,就應該認真地去讀這本書,讀完了你就有了「主心骨」。

透明:插一句話,談談「推薦書」的問題。入門書基本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以推薦的意義也不大。而入門後的發展方向,每個人不同,這個時候就需要「高人」的指點。舉個例子:我學C++的時候,myan還不認識我,所以也沒有給我推薦書,我還是學過來了,所以即使你當時向我推薦了《Essential C++》或者《C++ Primer》,我也不會太感謝你;但在我認真研究OO的時候,你推薦Robert Martin那本書給我,對我幫助就特別大,而且我從別的地方也很難找到類似的推薦,所以我就很感謝你。
一個程序員,必須有framework的意識,要學會用framework,還要主動去分析framework(在這方面,《Design Patterns》能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真正高質量、成氣候的framework的書恐怕也就只有針對MFC的。從這個角度來說,MFC縱有千般不是,C++程序員都非常有必要先去用它、熟悉它、研究它,甚至藉助《深入淺出MFC》這樣的書來剖析它。不然,很難有framework的意識和感覺。
當然,另一個framework也很好,那就是STL。不管用不用MFC、STL,對這兩個東西的掌握和理解都是極有幫助的。最近我又在看《深入淺出MFC》,雖然已經不用MFC編程了,但幫助是一定有的。

夢魘:MFC和STL方面,我還是比較推崇侯先生的兩本書《深入淺出MFC》和《STL源碼解析》。
《深入淺出MFC》這本書,名氣自然是大得不得了,不過也有不少人批評。其實書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批評當然是少不了的,不過有的時候我看到有人評論這本書,把它跟Inside VC相比,真的是牛頭不對馬嘴。
你剛才其實說得很對,程序員應該有一點framework意識。而這本《深入淺出MFC》與其說是在講MFC編程,不如說通篇是在拿MFC為例分析Application Framework的架構和脈絡。所以無論你對於MFC本身是什麼態度,這本書對每一個C++程序員都有很大的益處。

透明:是的。《VC技術內幕》會告訴你「DYNAMIC_CREATE這個宏怎麼用」,《深入淺出MFC》則告訴你「DYNAMIC_CREATE這個宏是怎麼實現的」。所以,如果你只需要在VC下寫一些小應用程序,《深入淺出MFC》的價值並不太大;但是,如果你需要設計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東西(不一定是framework),MFC的設計思想就會有所幫助。

夢魘:另外,我覺得對於MFC也應該有一個公允的評價。過去是吹捧得天上有地下無,書店裡鋪天蓋地都是MFC的書,搞得大家只知有MFC,不知有C++,甚至直到現在還有人問:「我是學MFC呢,還是學C++?VC++是不是比C++更高級的語言?」MFC成了一尊神像,阻礙了人們的視線。所以得把它從神壇上拉下來。這就是過去一兩年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批評MFC的一個目的。可是現在大家視野開闊了,.NET也出來了,MFC不再是神像了,少數人就開始以貶損MFC為樂了。我覺得這種態度是不對的。
什麼叫好的框架?我覺得在十幾年的時間能夠象MFC這樣保持穩定並且不斷進步的框架就是好的框架。可能我們在一些具體的設計問題上有不同看法,覺得「這個地方這么設計不是更漂亮嗎?」很多時候是的,但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MFC成熟穩定、有十幾年的成功經驗,這是最了不起的東西。
另外一點,MFC中間包括著學習Win32 API編程的最佳資料。這是除了其framework方面之外的另一個亮點。我現在使用Win32 API開發,但是經常參考MFC的源代碼,收獲很大。

透明:STL方面,我對於剖析它的源代碼興趣並不大,畢竟裡面源代碼多是演算法問題。所以,《STL源碼剖析》我也只是隨便翻翻就束之高閣了。我覺得這本書用來做計算機系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教材不錯,不知道有沒有老師樂意這樣做。
對於STL,我的態度一向都是「應用至上」。不過,我一直認為SGI STL本身就是一本精彩的書,一本數據結構和演算法的經典參考書,同時也是泛型技術的參考書。想知道一個演算法是如何實現的,看看STL源代碼就行;想知道如何使用type traits,STL源代碼裡面也有例子。看別人寫的書,總覺得隔著一層紗,有點撓不到癢處的感覺。SGI STL的代碼寫得非常漂亮,一個C++程序員如果不看看這本書,實在是可惜。

夢魘:至於STL,除了《STL源碼解析》之外,我舉賢不避親,強烈推薦侯先生與我合譯的那本《The C++ Standard Library》。這本書質量之高是無需懷疑的。我現在手邊常備此書,隨時查閱,對我幫助很大。

透明:C++和Java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沒有一個專門的公司來管它,最大的弱點也是它沒有一個專門的公司來管它。Java程序員在學會簡單的語法之後,立刻進入SUN提供的framework,一邊用這個現成的framework做實際開發,一邊在開發過程中繼續學習Java一些幽深的特性。而這個時候,C++程序員恐怕還在問「VC和BCB哪個好」呢。這無疑是浪費時間。

夢魘:剛才你說Java和C++的優劣,這個話題已經成了我們這個年代永不消失的聲波了。我也不想再談這個。不過有一點我得說清楚:現在我們很多用C++的人吃了不少苦頭,探過脖子去看看Java,覺得它真是太可愛了,這種印象是不準確的。另外,Java也不簡單,而且會越來越龐大復雜。在很多場合,Java還不具有競爭力。至於將來如何,我看有些Java愛好者也過分樂觀了,似乎計算機科學界幾十年解決不了的問題都可以借著Java的東風解決掉,恐怕沒那麼容易。

透明:那當然。我再次強調:No Silver Bullet。讀書很重要,但古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還是把「行路」放在「讀書」前面。尤其對於技術書籍,如果它不能幫我解決問題、不能給我帶來非常實際的利益,那麼我是不會去讀它的。惡魔說得對,我們這個社會很快餐,我們這個行業尤其很快餐,我們也只能努力適應它。

熱點內容
javatoolsfor 發布:2024-03-29 18:17:55 瀏覽:899
linuxi2c驅動 發布:2024-03-29 18:09:56 瀏覽:671
junit源碼下載 發布:2024-03-29 18:00:10 瀏覽:525
本田雅閣壓縮機不工作 發布:2024-03-29 17:59:13 瀏覽:600
溯源碼可以偽造嗎 發布:2024-03-29 17:54:45 瀏覽:56
北京編程傳 發布:2024-03-29 17:54:44 瀏覽:435
編程畫曲線 發布:2024-03-29 17:48:59 瀏覽:59
簡單存儲服務s3 發布:2024-03-29 17:48:46 瀏覽:336
安卓手機的usb功能在哪裡設置 發布:2024-03-29 17:46:27 瀏覽:758
配置文件ini如何寫 發布:2024-03-29 17:31:05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