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abi
發布時間: 2025-05-02 17:09:52
❶ 當提及ABI時,我們究竟指的是什麼
系統語言的ABI,全稱為Application Binary Interface,指的是系統編程語言如C、C++、Rust等在不同架構、操作系統、編譯器下生成的二進制文件間互相兼容的規范。不同於API和微處理器架構ISA,ABI作為介面,承載著系統語言在特定硬體、操作系統的執行模型的詳細描述,允許不同編譯產物之間能進行互操作。例如,C ABI需定義調用約定、基本數據類型表示、聚合數據類型內存布局等;C++03 ABI則需額外涵蓋異常機制、RTTI信息存儲、虛表布局、動態綁定機制、重載函數/運算符/模板實例化所需的名字變形等。調用約定作為關鍵組成部分,受到ISA的約束,如x86中的cdecl、stdcall、fastcall、vectorcall、thiscall,amd64中的systemv、msnative、vectorcall,arm32中的aapcs,arm64中的aapcs64,而name mangling、類布局等機制則相對ISA-agnostic。然而,盡管存在通用的標准如Itanium C++ ABI,它被廣泛支持,但不同實現之間的差異意味著跨平台兼容性並不總能得到保證。語言標准可對ABI實現施加約束,但必須確保這些約束不違反零開銷抽象原則,避免對性能造成不利影響。歷史上,C++標准引入了運行時開銷的動態異常處理、額外內存佔用的RTTI,導致了社區的分裂。零開銷異常機制的提出,旨在對異常處理的ABI進行優化,減少性能開銷。簡而言之,ABI是實現不同系統語言版本之間互操作性的關鍵,其設計需兼顧語言標准和硬體架構的需求,同時保持實現的靈活性,以確保高效和兼容性。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