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的交叉編譯
發布時間: 2025-07-03 22:00:45
❶ 單片機的開發也屬於交叉編譯吧
交叉編譯
由於計算機的指令集與ARM上的指令集不一樣。所以當程序能正常在PC上執行時,不一定能正常地在ARM上執行。
一般交叉編譯的過程是這樣的:PC調試的程序
=====>
調試可用,通過交叉編譯器將代碼指令轉換成對應的ARM平台代碼指令
====>
移植到ARM平台上使用。
而單片機的過程也有些像。你像這類高深的問題不會出現在單片機上。其實你要明白什麼是編譯。
編譯就是將
高級的語言轉換成機器能識別的語言。這個過程就叫編譯。
單片機的C語言在平台上能運行,是因為有模擬軟體。而經過編譯之後,就變成單片機能執行的代碼了。
而ARM不一樣。PC中linux下,程序也能執行,但不是模擬。他是真正的運行。但你移植到ARM平台就不一定能執行,需要轉化代碼的指令。這個轉換過程你可以當成是交叉編譯。
其實說白了吧。沒多大區別,就是轉換成他們能執行的代碼就對了。但只是單片機不這樣叫。因為單片機的代碼是沒辦法直接在PC上跑的。只能通過模擬軟體跑。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❷ 交叉編譯器的舉例
交叉編譯
1、在Windows PC上,利用ADS(ARM開發環境),使用armcc編譯器,則可編譯出針對ARM CPU的可執行代碼。
2、在Linux PC上,利用arm-linux-gcc編譯器,可編譯出針對Linux ARM平台的可執行代碼。
3、在Windows PC上,利用cygwin環境,運行arm-elf-gcc編譯器,可編譯出針對ARM CPU的可執行代碼。
4、在Windows系統上,利用Keil Uvison工具,開發出運行在89C51單片機上的程序。
5、在Windows系統上,利用CodeWarrior IDE工具,開發出運行在Freescale XS128單片機上的程序。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