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編譯語法檢查
A. 編譯原理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分析能檢測出什麼錯誤
在程序編譯中,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三個階段分別檢測不同類型的錯誤。
詞法分析階段主要任務是識別和分類輸入代碼中的各個符號,將文本分解成一個個詞法單元。若遇到未知詞或符號,將引發錯誤提示。
語法分析階段依據語法規則識別出代碼中的語句結構,並檢查其在語法結構上的正確性。例如,定義語句或賦值語句的格式是否符合預期。
語義分析階段進行靜態語義審查,確保代碼的含義正確無誤,遵循定義的使用規則。如,變數是否先定義再使用,標識符是否重復定義。
舉例說明,假設程序中包含以下代碼段:
int a;
a = 1 + b;
詞法分析階段會識別出各符號與詞法單元。
語法分析階段檢查賦值語句結構,發現語句「1 + b;」中,「1」與「b」均未定義,導致錯誤。
語義分析階段進一步檢查變數「b」是否已定義,如未定義則提示錯誤。
常見的語義錯誤類型包括類型不兼容、重復定義、控制流錯誤等。
總結而言,編譯器通過這三個階段的分析,有效檢測並報告程序中的各種錯誤,幫助開發者確保代碼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B. 編譯的語法分析
編譯程序的語法分析器以單詞符號作為輸入,分析單詞符號串是否形成符合語法規則的語法單位,如表達式、賦值、循環等,最後看是否構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該語言使用的語法規則分析檢查每條語句是否有正確的邏輯結構,程序是最終的一個語法單位。編譯程序的語法規則可用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刻畫。
語法分析的方法分為兩種: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自上而下就是從文法的開始符號出發,向下推導,推出句子。而自下而上分析法採用的是移進歸約法,基本思想是:用一個寄存符號的先進後出棧,把輸入符號一個一個地移進棧里,當棧頂形成某個產生式的一個候選式時,即把棧頂的這一部分歸約成該產生式的左鄰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