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qtcreator上編譯嗎
⑴ 一文總結QtCreator中MSVC編譯套件
在使用QtCreator進行項目構建時,選擇合適的MSVC編譯套件是關鍵步驟之一。本文將深入探討如何在MSVC環境下正確選擇和配置QtCreator中的編譯套件。
選擇合適的編譯套件涉及多個層面,從Visual Studio的命令行工具的環境配置到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的使用,直至QtCreator如何識別和處理MSVC編譯套件。本文將圍繞這幾個核心點展開闡述。
首先,理解Visual Studio命令行工具的環境變數設置至關重要。MSVC命令行工具依賴於多個環境變數,如PATH、TMP、INCLUDE、LIB和LIBPATH,以及額外的特定環境變數。正確設置這些環境變數能夠確保命令行工具的順利運行。簡單地在Windows環境變數中手動添加,可能會引起混亂和不必要的復雜性。因此,推薦使用命令提示符快捷方式或自定義命令文件來簡化配置過程。
進一步,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作為環境配置的入口,其快捷方式通常位於Windows「開始」菜單的特定版本Visual Studio文件夾中。這一環境配置的快捷方式能夠方便地啟動與特定工具負載相關的命令行環境,例如適用於C++桌面應用構建的負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這些命令行工具時可能需要管理員許可權。遇到許可權問題時,使用「以管理員身份運行」選項來打開命令提示窗口是解決方法之一。
在Visual Studio命令提示符中,配置環境變數的過程通過命令文件,如VsDevCmd.bat,得以實現。對於2019 Visual Studio的安裝,VsDevCmd.bat命令文件通常位於\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22\Tools目錄下。運行這一命令文件能夠設置默認參數,並通過調用VsDevCmd.bat腳本來定製生成環境,滿足不同需求。具體配置可能包括選擇生成體系結構、調整平台設置等。
最後,探討QtCreator如何識別和使用MSVC編譯套件。QtCreator通過Visual Studio的命令文件,如vcvarsall.bat,來實現編譯套件的識別和配置。在設置項目構建時,QtCreator會自動檢測並利用vcvarsall.bat文件來識別合適的編譯套件,根據平台、宿主機和目標平台的匹配來選擇正確的配置。例如,如果項目需要在x86 32位宿主機上生成代碼,以供同樣x86 32位的目標計算機運行,則選擇x86編譯套件將是最佳選擇。不同版本的Visual Studio會提供不同版本的vcvarsall.bat文件,因此在使用時需確保文件的正確性和兼容性。
⑵ 關於QtCreator中三種不同編譯版本 debug、release、profile 的區別
QtCreator中的debug、release、profile三種編譯版本的主要區別如下:
debug模式:
- 用途:專為開發過程設計。
- 文件大小:可執行文件體積大,包含詳細的調試符號。
- 調試便利性:便於調試時查看堆棧和變數值。
- 性能:斷言被全部打開,運行速度較慢,可能有卡頓現象。
- 鏈接庫:鏈接的庫以’d’結尾。
release模式:
- 用途:注重性能和效率,適合打包發布。
- 文件大小:編譯後的文件體積顯著減小,不包含調試符號。
- 調試便利性:調試信息較少,調試難度較大。
- 性能:運行速度較快,若程序卡頓,通常問題出在程序本身。
- 鏈接庫:鏈接的庫不帶’d’結尾。
profile模式:
- 用途:介於debug和release之間,平衡調試便利性和性能。
- 文件大小:文件大小介於debug和release之間,保留部分調試符號。
- 調試便利性:保持一定的調試便利性。
- 性能:通過優化提升了性能,運行速度較快。
- 鏈接庫:不鏈接帶’d’的庫,與release模式相同。
總結:QtCreator中的三種編譯模式各有其特點,debug模式注重調試便利性,release模式注重性能和效率,而profile模式則介於兩者之間,平衡了調試和性能的需求。開發者可以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編譯模式。
⑶ RK3568開發筆記(七):在宿主機ubuntu上搭建Qt交叉編譯開發環境,編譯一個Demo,目標板運行Demo測試
在宿主機Ubuntu上搭建Qt交叉編譯開發環境,編譯一個Demo,並在目標板上運行Demo測試的步驟如下:
安裝Qt開發環境:
- 基於已有的虛擬機環境,在宿主機Ubuntu上安裝Qt5.14.2桌面版,注意此過程需在離線狀態下進行以避免登錄問題。
- 安裝完成後,QtCreator將顯示在界面上,便於後續創建和測試項目。
創建並配置Qt項目:
- 打開QtCreator,新建一個名為testDemo的工程。
- 在testDemo工程中,進行簡單的全屏/正常顯示切換的開發作為Demo功能。
配置交叉編譯環境:
- 下載並解壓官方提供的buildroot的Qt版本編譯包。
- 在QtCreator中配置qmake和交叉編譯器gcc,確保交叉編譯工具鏈正確設置。
- 設置好編譯套件,以便進行跨平台的Qt編譯。
編譯Qt項目:
- 使用配置好的交叉編譯環境編譯testDemo項目。
- 注意,由於Qt庫文件較大,可能會遇到庫文件過大無法完全移植到目標板上的問題。
調整策略並移植:
- 面對庫文件過大的問題,考慮更換一個更合適且已包含所需庫的buildroot系統。
- 重新編譯並生成適合目標板的Qt庫和Demo可執行文件。
- 將編譯後的可執行文件和必要的庫文件傳輸到目標板上。
在目標板上運行Demo:
- 將目標板連接到顯示設備和輸入設備。
- 在目標板上運行傳輸過來的Demo可執行文件。
- 觀察並測試Demo的全屏/正常顯示切換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注意事項: 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資源限制和系統兼容性進行調整。 如果遇到Ubuntu的USB觸摸屏支持問題,可能需要考慮更換buildroot系統或進行額外的配置來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