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重新編譯命令
在Linux下面,如果要編譯一個C語言源程序,我們要使用gcc編譯器。
先將源文件編譯成目標文件:gcc - c hello.c
生成hello.o文件,再將目標文件編譯成可執行文件:gcc -o hello hello.o
如: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printf("Hello Linux ");
}
(1)linux重新編譯命令擴展閱讀:
在使用GCC編譯器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出一系列必要的調用參數和文件名稱。GCC編譯器的調用參數大約有100多個,這里只介紹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參數。具體可參考GCC Manual。
GCC最基本的用法是∶gcc [options] [filenames]
其中options就是編譯器所需要的參數,filenames給出相關的文件名稱。
網路_gcc
⑵ 關於重新編譯Linux內核的問題
問題1,下載最新內核只需要有網路,能上網就行。你在哪個系統下載都可以。但是編譯需要在Linux裡面編譯,這樣方便。
問題2,編譯的過程很簡單,配置,然後就是make,再然後就是安裝。
但是,我想說的是,計算機的各種外網設備的驅動也是需要配置安裝的。更換內核後所有其他的東西都需要相應的更新。工程量浩大。
⑶ 怎麼重新編譯linux伺服器內核
make config首先配置內核,生成內核配置文件,如果是伺服器上的,建議使用編輯好的內核配置文件,自己在伺服器上配置比較麻煩;
make再根據生成的配置文件進行編譯;
找到新的內核就可以使用
⑷ linux上面,已經用gmake命令編好了一個工程,現在又修改了,怎麼快速編譯
你編譯時是不是加了什麼參數,默認的編譯就是只編譯更改過的文件,這是gmake本身的作用:管理工程,按照時間戳進行文件編譯。
-B 和 --always-make這兩個參數就是全部重新編譯。
⑸ linux編譯安裝命令
Linux編譯安裝相關命令,下面以Linux安裝Mysql工具為例進行說明,代碼如下:
1、測試環境在Linux MySQL下進行,版本系統為CentOS5,以下為相關軟體:
mysql-5.1.30
memcached-1.2.6
libevent-1.4.7-stable
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0.8
libmemcached-0.26
2、編譯安裝Linux MySQL
[root@localhost~]#tarxzfmysql-5.1.30.tar_001.gz
[root@localhost~]#cdmysql-5.1.30
[root@localhost~]#./configure--prefix=/usr/local/mysql51
[root@localhost~]#make
[root@localhost~]#makeinstall
[root@localhost~]#./scripts/mysql_install_db--user=mysql--skip-name-resolve
[root@localhost~]#/usr/local/mysql51/bin/mysqld_safe
#連接符&這是放入後台,&&是前一個正確執行,才會執行後一個
#Linux編譯安裝流程./configure&&make&&makeinstall(默認目錄安裝)
#./configure--prefix=/usr/local/pcre&&make&&makeinstall(指定安裝目錄)
⑹ linux中編輯文件命令
Linux自帶有兩個文本編輯器:vi和nano。
使用nano編輯文件:
nano 文件名
點擊Ctrl-X可以退出編輯,選擇是否保存對文件的改動。
使用vi編輯文件:
vi 文件名
vi有兩個模式:一個是編輯模式一個是命令模式。點擊i可以從命令模式進入編輯模式,在點擊esc鍵可以重新進入命令模式。我們一般進入編輯模式,來進行添加,修改,刪除。但是當我們刪除和修改的內容過多的時候,我們使用命令行模式,進行修改,這樣方便,快捷,而命令行中,最常用到的是x,dd,u,p這四個命令:x:刪除當前字元;dd:刪除當前行;u:恢復前一步操作;p:復制之前刪除的行。
⑺ linux終端下如何進行C語言編譯
1、首先在linux下判斷是否安裝gcc編譯器,直接執行:gcc -v,判斷是否安裝gcc。
⑻ 「linux」怎麼編譯c的源程序的「gcc」編譯命令是什麼
格式 gcc [option] [sourcefilename]
介紹一些常用的選項:最簡單的是:gcc hello.c
默認的情況下將生成a.out的可執行性文件,你只需要在終端上輸入./a.out就可以看到執行的結果.
如果你想指定生成目標文件的名字那麼你可以加上 -o選項,命令如下:
gcc -o hello hello.c
命令如下:
gcc -c hello hello.c
⑼ 如何重新編譯linux內核
因為一般電腦安裝的系統都是Windows,而整個編譯過程都需要在Linux環境下實現,所以最好是在虛擬機里安裝Linux系統來完成這一過程。我使用的虛擬機是VMware-workstation-full-v7.1.4。
然後,我們需要下載一個較高版本的Linux系統的鏡像文件,安裝在虛擬機上,作為編譯環境。我使用的是ubuntu-11.04-desktop-i386。之所以選擇較高版本,是因為它的界面比較方便用戶操作。
然後下載一個Linux內核源代碼文件,將它保存到虛擬機上新安裝的系統中去。並解壓到/usr/src目錄。我使用的是linux-2.6.36,下載低版本的原因是,小巧輕便,易於編譯。
解壓命令如下: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
修改/usr/src/linux-2.6.36/kernel/sys.c文件,在文件末尾增加一個系統調用函數。自行編寫一個簡單的程序即可,只為測試用。
修改/usr/src/linux-2.6.36/arch/x86/kernel/syscall_table_32.S,為新添加的程序配置系統調用號。
在/usr/src/linux-2.6.36/arch/x86/include/asm/unistd_32.h中配置系統調用表。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內核編譯與安裝:
首先配置編譯信息,使其生成適合當前機器的Makefile,輸入make oldconf ig。
接著還要輸入make menuconfig,在字元界面下進行必要的細微的修改。
然後要經過四步編譯過程(直接輸入命令即可):
(1)make bzImage
將內核編譯為壓縮映像,存儲在源碼根目錄下的「System.map」文件中。
(2)make moles
編譯各個模塊。
(3)sudo make moles_install
安裝模塊
(4)sudo make install
安裝內核
第(2)(3)步等待時間較長,可能需要數個小時,請耐心等待。
無報錯的話重啟進入GRUB界面,就可以看到新編譯的內核了。
按回車鍵進入我們編譯的目標內核中,用關鍵詞搜索查看新增加的系統調用「my call」是否已在內核中:
編寫測試程序,調用新添加的系統調用:
測試成功,說明系統調用添加成功,進而說明內核編譯成功!
以上的辦法你可以試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