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編譯環境安裝
A. 如何在Ubuntu下安裝軟體包
linux系統中,軟體通常以源代碼或者預編譯包的形式提供。(1)軟體源代碼需要編譯為二進制的機器代碼才能夠使用,安裝比較耗時,不過您可以自行調節編譯選項,決定需要的功能或組件,或者針對硬體平台作一些優化。(2)預編譯的軟體包,通常是由軟體的發布者進行編譯,您只要將軟體拷貝到系統中就可以 了。考慮到預編譯軟體包的適用性,預編譯軟體包通常不會針對某種硬體平台優化。它所包含的功能和組件也是通用的組合。
1、deb包的安裝方式
deb是debian系Linux的包管理方式,ubuntu是屬於debian系的Linux發行版,所以默認支持這種軟體安裝方式,當下載到一個deb格式的軟體後,在終端輸入這個命令就能安裝:
sudo dpkg -i *.deb
或者直接雙擊安裝。
2、編譯安裝方式
(小貼士:使用編譯安裝前,需要先建立編譯環境,使用以下命令建立基本的編譯環境: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在linux的世界,有很多軟體只提供了源代碼給你,需要你自己進行編譯安裝,一般開源的軟體都會使用tar.gz壓縮檔來進行發布,當然也有其他的形式。拿到源代碼的壓縮文檔,把它解壓到/tmp目錄下,進入/tmp/軟體目錄,然後執行以下三個命令:
1 ./configure 2 make 3 sudo make install
在第一步./configure時可能會提示說有某某軟體找不到,例如提示「libgnome」這個開發包找不到,那就把libgnome這個關鍵詞 ,然後打開新立得軟體管理器,在裡面搜索libgnome這個關鍵詞,就會找到libgnome相關的項目,把前面有個ubuntu符號的libgnome包(注意:同樣需要安裝dev包,但可以不裝doc包)全部安裝,通過這個方法把./configure過程中缺失的開發包都全部裝上就OK了,第一步能順利通過,第二,三步基本問題不大。
以上就是一般初學ubuntu的朋友必須掌握的編譯安裝的基本方法!
3、apt-get安裝方法
ubuntu世界有許多軟體源,在系統安裝篇已經介紹過如何添加源,apt-get的基本軟體安裝命令是:
sudo apt-get install 軟體名
4、新立得軟體包管理
打開:系統--系統管理--新立得軟體包管理,這個工具其實跟apt一樣,可以搜索,下載,安裝ubuntu源里的軟體,具體安裝方式很簡單,看著界面應該會懂,就不詳細介紹了。
5、二進制包的安裝方式
有不少不開源的商業軟體都會採用這種方式發布Linux軟體,例如google earth,拿到二進制軟體後,把它放到/tmp目錄,在終端下進入安裝目錄,在安裝目錄下執行:
./軟體名
然後按照一步步提示,就能安裝該軟體。例如安裝realplayer播放器:你直接到官網 http://www.real.com/linux 下載 RealPlayer 的安裝包,安裝包是 .bin 格式,用如下命令安裝:
chmod +x RealPlayer11GOLD.bin
./RealPlayer11GOLD.bin
6、rpm包的安裝方式
rpm包是deb包外最常見的一種包管理方式,但ubuntu同樣可以使用rpm的軟體資源。首先我們需要安裝一個rpm轉deb的軟體
sudo apt-get install alien
然後就可以對rpm格式的軟體轉換成deb格式了:
alien -d *.rpm
然後就可以用deb的安裝方式進行軟體安裝。也可以不需轉換而直接對rpm包進行安裝:
alien -i *.rpm
更多的alien使用方法可以用-h參數查看相應說明文檔
B. ubuntu12.04編譯交叉編譯已經安裝,為什麼還不能編譯
1、解壓交叉編譯開發工具包
sudo
tar
xvzf
arm-linux-gcc-4.4.3.tar.gz
-C
/
解壓工具鏈到根目錄,這里的解壓目錄可以任意指定。系統中會增加目錄/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
2、修改環境變數,把交叉編譯器的路徑加入到PATH
採用修改/etc/bash.bashrc文件的方法(還可有別的方法)
①用vim打開文件:
#sudo
vim
/etc/bash.bashrc
②在最後面新建一行加上:
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3、立即使新的環境變數生效,不用重啟電腦:
#source
/etc/bash.bashrc
{
這是上面修改環境變數的另一種方法
①
$sudo
-i
輸入自己的密碼,這是進入超級用戶許可權
②
cd
/root/
vim
.bashrc
③
在最後加上
export
PATH=$PATH:/opt/FriendlyARM/toolschain/4.4.3/bin
(路徑)(注意等號那邊不要有空格)
④
source
~/.bashrc
(立即生效)
(好像只能本終端,注銷一下就永遠都有這個環境變數的)
}
4、檢查是否將路徑加入到PATH
#echo
$PATH
若顯示的內容中有剛剛添加的交叉編譯器所在目錄,則證明編譯環境安裝成功。
5、測試是否安裝成功
指令:#arm-linux-gcc
-v
上面的指令會顯示arm-linux-gcc信息和版本,顯示的內容信息:
此時,證明安裝成功。
6、編譯實驗
寫個HelloWorld程序,測試交叉工具連
寫下下面的HelloWorld程序,保存為hello.c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World!\n」);
return0;
}
執行下面的指令:
#arm-linux-gcc-o
hello
hello.c
要是不報錯說明安裝成功。
C. 如何在UBUNTU虛擬機上編譯EOS完成環境搭建
答:1.安裝源碼編譯環境(配置gcc),在ubuntu安裝完成已經有gcc(gcc是由GNU之父Stallman所開發的linux下的編譯器,全稱為GNU Compiler Collection, 目前可以編譯的語言包括:C, C++, Objective-C, Fortran, java, and Ada.),但是gcc還不能編譯文件...
D. ubuntu系統下怎麼安裝gcc編譯器
你安裝一個名字叫做build-essential的軟體包,就可以一次將編譯器、make工具、所有的編程頭文件、函數庫等東東全部安裝上,其中也包括gcc編譯器,這是非常穩妥的安裝方式,安裝命令是用root用戶身份執行: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E. Ubuntu12下編譯安裝php5.3開發環境
最近項目遇到一個坑爹的事情,一個源碼必須使用PHP5.3,但是現在Ubuntu上自帶的版本是5.4,降級之後會出各種奇怪的問題,最後沒辦法,只能一步步在Ubuntu12.04server上自己編譯PHP5.3,比繁瑣,共享之。
安裝Apache2.2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y
然後安裝Mysql5.5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5.5
-y
接著就是編譯依賴環境: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autoconf
build-essential
-y
相關的lib支持庫: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libxml2
libxml2-dev
libevent-1.4-2
libevent-dev
bzip2
libbz2-dev
libcurl3-gnutls
libcurl4-gnutls-dev
libpng12-0
libpng12-dev
libjpeg62
libjpeg62-dev
libfreetype6
libfreetype6-dev
libmcrypt4
libmcrypt-dev
zlib1g-dev
libtidy-dev
libmysqlclient-dev
-y
安裝: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hp
--with-mcrypt
--with-gettext
--with-mysql
--with-gd
--with-jpeg-dir
--with-png-dir
--with-curl
--with-freetype-dir
--enable-gd-native-ttf
--enable-mbstring
--enable-sockets
--with-pdo-mysql
--enable-fpm
--with-zlib
--enable-zip
--with-bz2
--enable-bcmath
--with-tidy
--with-fpm-user=daemon
--with-fpm-group=daemon
sudo
make
sudo
make
install
然後安裝cli和dev: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php5-cli
php5-dev
最後開啟Apache2支持: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sudo
apt-get
install
libapache2-mod-php5
最後就大功告成了~
以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請您花一點時間將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或者留下評論。我們將會由衷感謝您的支持!
F. ubuntu怎麼安裝gcc編譯器
在Ubuntu下安裝GCC和其他一些Linux系統有點不一樣。
方法一:
該方法超簡單:
sudo apt-get build-depgcc
就上面這條命令就可以搞定
方法二: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還是簡單,一句命令也可以搞定
安裝完了可以執行
gcc--version
的命令來查看版本,輸出如下:
gcc(GCC)4.2.3(Ubuntu4.2.3-2ubuntu7)
Copyright(C)2007FreeSoftwareFoundation,Inc.
G. ubuntu 下怎麼搭建kodi 編譯環境
1. 安裝Ubuntu。
2. 安裝gcc
方法一:
sudo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裝完了可以執行
gcc--version的命令來查看版本,輸出如下:
gcc(GCC)4.2.3(Ubuntu4.2.3-2ubuntu7)
Copyright(C)2007FreeSoftwareFoundation,Inc.
編譯則使用Ubuntu gcc命令。要往下學習首先就得熟悉gcc命令的用法。
Ubuntugcc命令提供了非常多的命令選項,但並不是所有都要熟悉,初學時掌握幾個常用的就可以了,到後面再慢慢學習其它選項,免得因選項太多而打擊了學習的信心。
一. 常用編譯命令選項假設源程序文件名為test.c。
1. 無選項編譯鏈接
用法:#gcc test.c
作用:將test.c預處理、匯編、編譯並鏈接形成可執行文件。這里未指定輸出文件,默認輸出為a.out。
2. 選項 -o
用法:#gcc test.c -otest
作用:將test.c預處理、匯編、編譯並鏈接形成可執行文件test。-o選項用來指定輸出文件的文件名。
3. 選項 -E
用法:#gcc -E test.c -otest.i
作用:將test.c預處理輸出test.i文件。
4. 選項 -S
用法:#gcc -S test.i
作用:將預處理輸出文件test.i匯編成test.s文件。
5. 選項 -c
用法:#gcc -c test.s
作用:將匯編輸出文件test.s編譯輸出test.o文件。
6. 無選項鏈接
用法:#gcc test.o -otest
作用:將編譯輸出文件test.o鏈接成最終可執行文件test。
7. 選項-O
用法:#gcc -O1 test.c -otest
作用:使用編譯優化級別1編譯程序。級別為1~3,級別越大優化效果越好,但編譯時間越長。
二. Ubuntu gcc多源文件的編譯方法
如果有多個源文件,基本上有兩種編譯方法:
[假設有兩個源文件為test.c和testfun.c]
1. 多個文件一起編譯
用法:#gcc testfun.ctest.c -o test
作用:將testfun.c和test.c分別編譯後鏈接成test可執行文件。
2. 分別編譯各個源文件,之後對編譯後輸出的目標文件鏈接。
用法:
#gcc -ctestfun.c //將testfun.c編譯成testfun.o
#gcc -ctest.c //將test.c編譯成test.o
#gcc -otestfun.o test.o -o test //將testfun.o和test.o鏈接成test
以上兩種方法相比較,第一中方法編譯時需要所有文件重新編譯,而第二種方法可以只重新編譯修改的文件,未修改的文件不用重新編譯。
3. 安裝eclipse
a) 安裝配置java(eclipse需要)
Ubuntu 在安裝時,如同大部分Linux 發行版一樣,都會同時安裝 GNU 版本的 Java。這個 Java 的實用程度太低,尤其對於開發人員來說,是沒有太多用處的。在 Ubuntu 下,安裝 SUN Java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第一步:
sudoapt-get install sun-java6-jdk
安裝完畢之後,選擇默認 java: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java
然後配置環境變數:
sudo vim /etc/environment
在其中添加如下兩行:(不同版本應不同,這里是java6)
CLASSPATH=/usr/lib/jvm/java-6-sun/lib
JAVA_HOME=/usr/lib/jvm/java-6-sun保存退出。
b) 安裝 Eclipse
sudo apt-getinstall eclipse-platform
sudo apt-get install eclipse-pde
雖然已經這時新安裝的java 已經成為系統默認的 jvm,但是 Eclipse 並不會用 update-alternative 設置的 jvm 來啟動自身,而使用的是以前的 GNU Java。GNU Java 是 1.4.2 的實現,而且在性能上遠不如 SUN 的實現。為了讓 Eclipse 利用 SUN Java 啟動,我們還需要繼續配置。首先將 SUN Java 完完全全的設置為系統的默認 JDK:
sudo update-java-alternatives -s java-6-sun
然後編輯 JVM 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jvm
將文件中的
/usr/lib/jvm/java-6-sun
這一行填入到配置塊的頂部。由於 Eclipse 會忽略 Ubuntu 的通用 Java 設置(貌似一個 bug),我們需要繼續編輯 Eclipse 的 java_home 文件:
sudo vim /etc/eclipse/java_home
如同上面一樣,將
/usr/lib/jvm/java-6-sun
這一行填入到文件的頂部。
c) 安裝 Eclipse, c/c++插件
1、啟動eclipse,
2、選擇Help->InstallNew Software...,在Work with的框框下復制下面的地址: http://download.eclipse.org/releases/galileo
3、選擇Collaboration->MylynBridge: C/C++ Development,安裝,重啟eclipse。
4、同上述2、3,選擇ProgrammingLanguages->Eclipse C/C++ Development,都選上吧,現在硬碟不貴的。重啟eclipse,試試吧,有tutorial的。
備註:有些版本還需要安裝GTK+庫,使用apt-getinstall libgtk2.0*可得到
4. 安裝g++
方法一: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gcc g++
再裝上函數手冊
sudo apt-get install manpages-dev
方法二: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執行完後,完成了gcc,g++,make的安裝。build-essential 是一整套工具,gcc,libc等等
5. 虛擬機下共享文件
Windows和Linux間有很多文件共享的方式,這里我總結了一下。假設你的Host計算機是Windows,Guest是Linux哈。
1.利用Samba
這是我用得最多的方式
備註:試了一下,比較麻煩
2.在Linux下配置Apahce
在Linux下配置Apahce,然後在Windows下通過www方式把Linux下的文件下載下來。這種方式只能把Linux的文件傳到Windows,不能把Windows的文件傳到Linux.
3.在Linux下配置ftp
用vsftp或者wu-ftp都可以,配置成上傳許可權的,然後Windows和Linux就可以相互共享文件了。
4.Windows下配置WWW服務
用IIS,Apache或者其它的都可以。如果你的Linux只有命令行的話,就用wget命令吧,可以很方便地下載文件。
5.Windows下配置Ftp
用serv-u比較簡單
6.利用Windows的文件共享功能
比如說你的Windows的IP為192.168.0.1,共享了一個叫share的目錄,那麼就可以用下列命令
mount -t smbfs //192.168.0.1/share /mnt -o username=user%passwd
或者smbmount//192.168.0.1/share /mnt -o username=user%passwd(用這個命令要安samba哦)
7.用vmware tools工具
SharedFolders是Vmware4 的一個新功能,更加方便了在Host,Guest操作系統間共享文件。但是使用前要安裝vmwaretools.
點擊setting->vmwaretools install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cd /mnt/cdrom
裡面有一個vmwaretools的tar包,解開執行vmware-tools-install.pl腳本,一路回車,一般沒有問題。
點擊Edit->VirtualMachine Settigns->Option->SharedFolders->Add,選定要共享的文件夾並給這個文件夾命名,下一步。選定「Enable thisshare」,確定以後,vmware會把這個文件夾自動mount到/mnt/hgfs目錄下。
備註:是否成功和ubuntu與vmwaretools的版本有關,需要彼此匹配。
8.直接掛接物理硬碟或者硬碟分區
不過vmware也是支持直接mountHost機器的磁碟,方法是在虛機設置里新建磁碟,類型選「Usephysicaldisk(foradvanced users)」,再選定磁碟和分區就可以。但是這樣的操作可能會引會文件系統的不一致,導致錯誤,不推薦使用。
9.用ISO文件
虛擬機裡面的光碟機可以有物理光碟機和ISO文件兩種,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文件重點製件成ISO文件(用WinIso),然後在Linux中作為CDROM掛接。
6. Samba安裝
Ubuntu下samba的安裝設置
步驟1:Ubuntu下安裝samba
#apt-getinstall samba4
#apt-getinstall smbfs
步驟2:添加linux用戶
#useradser1 //添加用戶名user1
#passwser1 //給用戶名user1添加密碼
#mkdir/home/user1 //建立user1的home目錄,如果不用這個用戶名來登陸linux,此步驟不是必需
#chown-R user1:user1 /home/user1//給user1的home目錄設置好許可權
步驟3:給samba伺服器添加用戶
說明:登陸samba的用戶必須已經是linux中的用戶
#smbpasswd-a user1 //添加並給user1設置samba密碼
步驟4:smb.conf設置
#cd/etc/samba //進入設置目錄
#mv smb.confsmb.conf.bak//做好備份,直接將系統默認配置文件改名
#vimsmb.conf //建立和配置smb.conf文件
[global]
workgrop=x1 //X1為你區域網中的工作組名
serverstring=x2 //x2為你linux主機描述性文字,比如:samba server。
security=user//samba的安全等級,user代表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改成share則不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x3] //方框號中的x3這個名字可以隨便取,只是在win的網上鄰居中顯示的共享文件夾名
path=/home/x4//x4為你要共享的文件夾名,在共享前還要建立這個文件夾,並設好許可權以便訪問,下面會說明。
valisers=user1 //這個x4共享目錄只允許user1這個用戶進入
public=no //no表示除了user1這個用戶,其它用戶在進入samba伺服器後看不見x4這個目錄,如果為yes,雖然能看見x4這個目錄,但除了user1這個用戶能進入這個目錄,其它人進不了。
writable=yes //允許user1在x4目錄中進行讀和寫操作,反之no
//存檔退出
#testparm //檢查一下語法錯誤,比如拼錯
步驟5:建立共享目錄
#mkdir /home/x4
#chown -R user1:user1 /home/x4 //因為是root建立的目錄,其它用戶只有讀的許可權,所還得把許可權改一下。當然也可以簡單的用#chmod 777 /home/x4。還有個問題就是共享里目錄的文件如果有些能訪問有些不能訪問,那肯定也是許可權的問題,進入/home/x4,直接#chmod 777 *來解決。
步驟6:重啟samba服務
#/etc/init.d/samba restart
7. windows客戶端連接到samba伺服器
首先確保你的服務端已經配置好samba並成功啟動服務,方法可參考此文章http://blog.csdn.net/linglongwunv/archive/2010/01/19/5212875.aspx,我們就可以從Windows 客戶端通過Windows網路連接到Samba,這里以 Windows XP 為例,有兩種方法:
1、網上鄰居-->查看工作組計算機-->SambaServer
2、打開運行(windows鍵+R),輸入配置samba伺服器的主機名或者IP(格式:\\192.168.1.98)
3、進入samba可以看到我們配置的共享目錄名,此文章中http://blog.csdn.net/linglongwunv/archive/2010/01/19/5212875.aspx的步驟4配置的為share
4、第一次登錄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此文章中http://blog.csdn.net/linglongwunv/archive/2010/01/19/5212875.aspx的步驟6配置的為username的用戶名,可勾選記住我的密碼,以後在此機器訪問samba伺服器就可以直接登錄了。
8. cvs客戶端設置
ubuntu有兩種cvs客戶端程序:cvs和cvsnt。
我安裝了cvsnt
0. 安裝cvsnt
1. 在~/.bashrc設置CVSROOT變數:
exportCVSROOT=:pserver:[email protected]:/export/home/cvsroot
改了以後,用戶需要重新注冊
2. 創建cvs目錄 mkdir~/cvsroot
3. cdcvsroot
cvs login
xxx(密碼)
4.checkout項目:
cvs co a/b/project/src
5. 常用命令:(斜杠後表示縮寫)
cvs checkout / co
cvs update / up
cvs commit / ci
查看一個文件的提交情況:cvs logfilename
對比兩個版本文件的情況:cvs diff -r version_1 version_2 file_name
6. 獲得一個文件的歷史版本
cvs update -r 1.3 test.c
-r 後,文件成為一個tag,是無法修改的,需重新從根目錄checkout
9. 安裝 vim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10. 安裝vfftp
sudoapt-get install vsftpd
察看是否打開21埠
Sudonetstat –tulnp | grep 21
登陸
ftp localhost
輸入Ubuntu的用戶名、密碼登陸
ls(會顯示home目錄的文件)
運行:
standalone
最普通的方式
Sudoservice vsftpd
H. 如何在Ubuntu下建立交叉編譯環境
1.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libcc1 libg++ make gdb
2.安裝交叉編譯器 ftp://ftp.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下載 cross -3.2.tar.bz2或者懶得去找乾脆
wget ftp://ftp.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cross -3.2.tar.bz2
解壓
sudo tar jxvf /home/zhaifang/cross -3.2.tar.bz2
sudo mv /home/zhaifang/usr/local/arm /usr/local
3.交叉編譯器加入路徑 sudo vi /etc/bash.bashrc後面加入
if [ -d /usr/local/arm ] ; then
PATH=/usr/local/arm/bin:"${PATH}"
fi
4.使環境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5.檢查 echo $PATH 出現/usr/local/arm/bin說明成功了
6.測試 arm-linux-gcc -v
I. 如何在ubuntu中搭建交叉編譯環境toolchain
1.安裝交叉編譯環境 sudo apt-get install gcc g++ libcc1 libg++ make gdb
2.安裝交叉編譯器 f
tp:
//ftp.
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下載 cross -3.2.tar.bz2或者懶得去找乾脆
wget f
tp://ftp.
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 cross -3.2.tar.bz2
解壓
sudo tar jxvf /home/zhaifang/cross -3.2.tar.bz2
sudo mv /home/zhaifang/usr/local/arm /usr/local
3.交叉編譯器加入路徑 sudo vi /etc/bash.bashrc後面加入
if [ -d /usr/local/arm ] ; then
PATH=/usr/local/arm/bin:'${PATH}'
fi
4.使環境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5.檢查 echo $PATH 出現/usr/local/arm/bin說明成功了
6.測試 arm-linux-gcc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