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語腳本
1. 金莎到底是不是上海人啊,他會不會講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啊
莎莎是上海人,當然會講上海話啦~~
2. 老外問我為什麼上海滑稽戲演員越來越少了,如何回答容易明白
時代環境的變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語言載體。上海人面臨的「滬語危機」對上海滑稽戲、獨角戲帶來巨大沖擊。地方戲曲曲藝脫離不了地方方言,這是水和魚一般的關系。這些年,上海獨角戲也曾上過央視、登過春晚,甚至參加過一些綜藝選秀節目,但是一旦放棄滬語進行表演,效果就怎麼也出不來。有調查顯示,在上海初、高中生中,家庭交流使用普通話的比例遠高於上海話。面對「基本能聽懂但不太會說」的上海青少年,滑稽戲、獨角戲的影響力自然呈下降之勢。
其次是傳播介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傳播模式。上海獨角戲最早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的,多少年來開著收音機聽相聲、獨角戲成為上海人的一種習慣。放學回家邊吃晚飯邊聽廣播,這是許多70後、80後童年時代的生活常態。有趣的是,《開無線電》還成為了上海獨角戲的經典之作。然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廣播、電視所造成的挑戰前所未有,高度依賴廣播、電視的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所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再次是腳本內容。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噱頭」不噱。與相聲的「抖包袱」相似,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拋出笑料叫作「出噱頭」。然而,當下網路時代的傳播速度大大提升,短短幾小時,一個新聞熱點就能引發眾多網民自創的笑話段子。例如,本屆里約奧運會就讓人領教了「高手在民間」的搞笑功力。這樣的傳播速度是傳統滑稽戲、獨角戲腳本生產方式所難以匹敵的。在沒有網路傳播的時代,「噱頭」的製造不僅靠編劇、演員本身,甚至還可以從古代的一些笑話集子中挖掘素材,比如《笑林廣記》中的許多笑話,都被運用到獨角戲表演中成為出彩的「噱頭」。在當今網路社會中,這種情況恐怕不會再發生。今年3月,84歲的滑稽戲老編劇周藝凱在一場藝術研討會上就發出感慨:「再不趕上形勢怎麼辦?連普通的老百姓都比你專業搞滑稽的人要『滑稽』。」
3. 上海滑稽戲為何流行不起來
相比上世紀的鼎盛時期,當下的上海滑稽戲、獨角戲面臨著觀眾文化需求日趨多元、演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其發展確實進入到了一個歷史低谷期。優秀作品少、大型演出少、冒尖演員少已經成為上海滑稽界不得不承認的事實。近些年,姚慕雙、周柏春、楊華生、綠楊等大師及多位「雙字輩」藝術家相繼離去,更讓許多熱愛滑稽戲、獨角戲藝術的觀眾感到痛心憂慮。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河流大浪淘沙。事實上,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當下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要再現當年滑稽界的精彩輝煌談何容易?
時代環境的變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語言載體。上海人面臨的「滬語危機」對上海滑稽戲、獨角戲帶來巨大沖擊。地方戲曲曲藝脫離不了地方方言,這是水和魚一般的關系。這些年,上海獨角戲也曾上過央視、登過春晚,甚至參加過一些綜藝選秀節目,但是一旦放棄滬語進行表演,效果就怎麼也出不來。有調查顯示,在上海初、高中生中,家庭交流使用普通話的比例遠高於上海話。面對「基本能聽懂但不太會說」的上海青少年,滑稽戲、獨角戲的影響力自然呈下降之勢。
其次是傳播介質。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徹底改變了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傳播模式。上海獨角戲最早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傳播的,多少年來開著收音機聽相聲、獨角戲成為上海人的一種習慣。放學回家邊吃晚飯邊聽廣播,這是許多70後、80後童年時代的生活常態。有趣的是,《開無線電》還成為了上海獨角戲的經典之作。然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廣播、電視所造成的挑戰前所未有,高度依賴廣播、電視的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所受到的影響可想而知。
再次是腳本內容。上海滑稽戲、獨角戲的「噱頭」不噱。與相聲的「抖包袱」相似,上海滑稽戲、獨角戲拋出笑料叫作「出噱頭」。然而,當下網路時代的傳播速度大大提升,短短幾小時,一個新聞熱點就能引發眾多網民自創的笑話段子。例如,本屆里約奧運會就讓人領教了「高手在民間」的搞笑功力。這樣的傳播速度是傳統滑稽戲、獨角戲腳本生產方式所難以匹敵的。在沒有網路傳播的時代,「噱頭」的製造不僅靠編劇、演員本身,甚至還可以從古代的一些笑話集子中挖掘素材,比如《笑林廣記》中的許多笑話,都被運用到獨角戲表演中成為出彩的「噱頭」。在當今網路社會中,這種情況恐怕不會再發生。今年3月,84歲的滑稽戲老編劇周藝凱在一場藝術研討會上就發出感慨:「再不趕上形勢怎麼辦?連普通的老百姓都比你專業搞滑稽的人要『滑稽』。」
最後是團隊
4. 胡歌主演的神話里呂素是誰扮演的
是金莎、 金莎、 綽號:小朋友(僅限海蝶師兄們)、海蝶小公主、無色素女孩、笨蛋教主、歌壇玉女、一根筋小姐等 曾就讀過的學校:星海音樂學院、新加坡東亞商學院、新加坡海蝶森林演藝培訓學校 曾就讀過的專業:幼師、藝術 語言能力:滬語(上海話)、粵語、國語、英語 專長:唱歌、演戲、作詞、作曲、烹飪、吉他 口頭禪:不帶這樣的! 助理:捲毛 歌迷稱謂:莎拉、素粉 寵物:生煎饅頭(雄性,紅貴賓犬,徵婚中) 簽約公司:海蝶國際(Ocean Butterflies International) 個人專輯: 《空氣》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金選》(台灣版) 《換季》 《這種愛》(單曲) 《雪絨花》(單曲) 《我還記得你的微笑》(單曲) 《星月神話》(單曲)(電視劇《神話》插曲) 《最近好嗎》(單曲) 《天邊的眷戀》(游戲西遊天下主題曲) 興趣:上網、唱k、美食、旅行、看睡前讀物、逗「生煎饅頭」 喜歡的食物:芝士蛋糕、巧克力、咖喱雞飯、冰淇淋、布丁、生魚片 喜歡的水果:草莓、芒果 喜歡的顏色:粉紅色、藍、蘋果綠、雪白 喜歡的打扮:休閑 喜歡嘗試的造型 :獨具一格 與眾不同 喜歡的休閑方式:旅遊 喜歡做的事:與莎迷互動 喜歡的組合:Standfast 喜歡的女歌手:陳綺貞、陳潔儀、Chara、Donna Lewis、Shania Twain 喜歡的男歌手:林俊傑、陶喆、阿信、Robbie Willams 、張震岳、林宇中 石雪峰 喜歡的女演員:舒淇、楊紫瓊、Anne Hathaway 喜歡的男演員:金來沅、劉青雲、Nicolas Cage、胡歌 喜歡的電影:重慶森林、37度2、somewhere in time 喜歡的作家:Agatha Christie、張小嫻、韓寒 最重視的人:家人 莎拉(歌迷) 最喜歡的花:粉百合 最喜歡的季節:初夏 喜歡收集的物品:水晶、洋娃娃 喜歡的卡通:Hello Kitty、Peko&Poko、麥兜、Dalki 喜歡的國家:馬來西亞、義大利、新加坡 最難忘的經歷:簽約海蝶音樂(OBM)、拍《走向前》MV(阿杜) 最開心的事:大家一起旅行、嘗試寫歌 最討厭的事:生病 最討厭的人:心胸狹窄 自私 小氣 的人 最大的遺憾:自己的臉不夠尖 最感激的人:在低谷時又鼓勵又鞭策的蘇致遠 最欣賞自己的部分:一直很執著,很有自己的想法 聽過的歌中最喜歡的一句歌詞:也曾想過躲進別人溫暖的懷中,可是這么一來就一點意義也沒 金莎 有 自己的歌中最喜歡哪五首:《星月神話》、《空氣》、《被風吹過的夏天》、《我還記得你的微笑》、《迷戀》 期待和誰在音樂上合作:陳綺貞、阿信 最想演的角色:落跑小新娘 喜歡異性的類型:陽光、寬容、溫柔、善良,工作起來很認真但也不會忘記安排旅行,能欣賞我的缺點,喜歡小孩者優先. 眼神壞壞的、笑起來很陽光、最重要要孝順 最期待的愛情生活:和他去海邊度假,在沙灘上放煙火,一起彈吉他 打死都不吃的食物:蘿卜 最想去度假的地方:希臘 最喜歡的地方:上海(家鄉) 不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做家務,吃巧克力,抱生煎饅頭 圈中好友:林俊傑 李智楠 劉恩佑 胡靈 SARA BY2 阿杜 林宇中. 王菲菲 官嘉麗 張翰. 馬天宇 張信哲 魏晨 解昕怡 張傑 胡歌 黃淑惠 韓寒 張婧 霍建華 喜歡男生的類型:不要太浮誇、長得比較活潑、不用太照顧Kym(因為莎莎很會照顧人哦)、也要接受莎莎是歌手總是飛來飛去......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 東四環慈雲寺橋 遠洋國際中心A座3層 郵編100025 小惠(收)轉金莎 從藝經歷 金莎最初是上海電視台海選出來的一批美少女主持人之一。當時在上海的戲劇頻道中的《燦爛星河》節目組內擔任外景主持,曾經采訪過秦沛,曾江等來上海的港台藝人。 2002年出演《十八歲的天空》中的藍菲琳而出名。 2003年為海蝶音樂拍攝新加坡歌手阿杜的MV《走向前》,並在其間被海蝶音樂中國大陸公司總裁畢曉世賞識而後進軍歌壇,成為海蝶音樂在中國內地簽約的第一位歌手,並使用真名金莎作為歌手藝名。海蝶音樂製作人覺得她的嗓音甜美,氣質清純,隨即將她送到新加坡海蝶音樂森林學校特訓。 2005年3月,大師兄阿杜在成為2005年新加坡旅遊大使之後,即力邀金莎共同為新加坡旅遊廣告代言。金莎在《非常新加坡》的系列TVC中擔任女主角。 2005年4月23日,發布第一張個人專輯《空氣》,半年內銷量輕松突破20萬 張,成為新人人氣歌手。當中歌曲《被風吹過的夏天》尤為走紅,它是林俊傑創作的第一首男女對唱歌曲,創作靈感來自於金莎在三亞拍攝廣告的一段感情邂逅。 2005年5月,參加阿杜的亞洲巡演的首站北京《非常阿杜》演唱會,與林俊傑一起任嘉賓並現場演唱。 2006年5月28日發布第二張個人專輯《不可思議》。 2007年3月9日,海蝶音樂將金莎從中國大陸推向台灣市場,推出精選輯《不可思議精選》,當中集合了之前發售的兩張專輯中部分曲目。 2007年5月30日,在中國大陸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換季》。 2008年,向劇戲方面發展,先後參與《幸福的眼淚》《大城市小浪漫》兩部偶像劇,分別擔任女主角。 2009年,回到歌壇,在情人節發行單曲《這種愛》。 2009年出演《神話》中呂素一角,演技更加得到肯定。同時因創作並演唱其中插曲《星月神話》而再次走紅。 2010年2月4日發行單曲《最近好嗎》,再度掀起金莎熱。 作為廣告模特,金莎曾經為肯德基系列、奶糖、膠卷、餅乾、綠茶、酸酸乳、和路雪可愛多做過廣告代言。最初的兩個MV——《剎那間》、《第三滴眼淚》剛剛錄完,海蝶中國總裁畢曉世就拿出了兩首單曲的廣告腳本,送到廣告商手上。結果分別被手機廠家Nokia和金飾商行看中。 2010年金莎參加湖南衛視主辦的《一呼百應》,並且挑戰成功,獲得了4038以上名觀眾到場觀看.(挑戰人數為:4000人) 所獲獎項 ◆音樂類: 2002年《東方新人》選秀比賽三甲(獲獎曲目《橙色呼吸》) 《空氣》專輯: 第六屆百事音樂風雲榜最佳新人《空氣》 Channe [V]第十二屆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最佳新人 東南勁爆音樂榜最佳新人 東南勁爆榜內地十大金曲獎 年第十三屆東方風雲榜最佳新人 七彩音樂排行榜最佳新人 七彩音樂排行榜內地十大金曲 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最佳新人 第五屆中國金唱片獎內地十大金曲獎 MUSIC RADIOTOP排行榜十大金曲(被風吹過的夏天) 雪碧原創音樂流行榜新鮮榜內地金曲獎 《不可思議》專輯 馬來西亞「娛協獎」唯一一位入圍此獎項的內地藝人 第7屆音樂風雲榜最佳編曲:呂聖斐 金莎《不可思議》 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二十首最受歡迎金曲獎 《換季》專輯 香港新城國語新勢力歌手大獎 香港新城國語新城國語力歌曲(《復活》) 北京流行音樂典禮年度金曲 (《大小姐》) IN樂榜口碑音樂大獎「流行口碑·最IN內地女歌手」 IN樂榜口碑音樂大獎「流行口碑·最IN濃情對唱」(《發現愛》) ◆公益 「希望的領航——遠離憂郁·愛心活動」擔任愛心大使 「2008公益中國年度·愛心大使」 中國紅十字基金「紅十字愛眼活動」受聘為「愛眼天使」 貴州都市廣播SimulRadio愛心大使 2009年佛山「彩鈴五周年」演唱會 2009年成龍「龍子心—大愛唐山行」群星愛心演唱會 2009年上海《美麗俏佳人》「聖誕點燈儀式」 2009年「我的音樂我做主」合肥動感地帶群星演唱會 2010年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我們一起過年》(林宥嘉、劉力揚、魏晨、金莎) 2010年參加湖南衛視《一呼百應》挑戰四千人.最後成功 影視作品 演出電視劇 2001年《一家之主》飾 馮莉(客串)合作演員:姜武 2002年《十八歲的天空》飾 藍菲琳 (女三號) 2003年《幸福家庭》飾 陳龍的秘書(客串) 2003年《粉紅女郎》飾 玩弄王浩的女明星(客串) 2004年《命運呼叫轉移》飾 米泓(賀歲劇,客串) 金莎《神話》 2008年《 幸福的眼淚 》飾 何童瑤(女一號) 2008年《 大城市小浪漫 》飾 孟小萱(女一號) 2009年《 神話 》飾 呂素(女四號)合作演員:胡歌 白冰 陳紫函 2010年《唐琅探案》飾 齊美倫(女二號)合作演員:霍建華、曾黎 張萌 霍思燕 2010年《香格里拉》飾 和梅(女二號)合作演員:胡歌、王力可 演出電影 2010年《造型師》合作演員:黃渤 羽·泉 愛戴 黃曉明 任達華等百位明星 2010年《財神到》和李智楠以「情侶檔」客串 2007年首次獻聲電影動畫片為《東海戰》配音 / 7月1日新加坡上映 主持節目 《燦爛星河》節目主持人
5. 找星月神話演唱者資料、和歌詞
金莎作詞作曲。金莎詳細資料: http://ke..com/view/13770.html?wtp=tt歌詞:的一生最美好的場景
就是遇見你
在人海茫茫中靜靜凝望著你
陌生又熟悉
盡管呼吸著同一天空的氣息
卻無法擁抱到你
如果轉換了時空身份和姓名
但願認得你眼睛
千年之後的你會在哪裡
身邊有怎樣風景
我們的故事並不算美麗
卻如此難以忘記
如果當初勇敢的在一起
會不會不同結局
你會不會也有千言萬語
埋在沉默的夢里
6. 網上有好多新詞哦,我好多都不知道
yy:在漢語詞彙中即「意淫」,這個語匯是由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創造的,歷來被人誤讀誤解。後來有的人寫文章,把它當成一個絕對貶義的詞彙。現在意淫一詞出現在mop等各類網站,指不切實際地胡思亂想。yy小說則是通常用來實現在現實中沒法實現的事情,是想法天真、內容龐大、故事情節嚴重不符合事實邏輯的作品,概稱為yy。
OTZ:失意體前屈,,是一種源自於日本的網路象形文字(或心情圖示),這個形狀好象是一個 Orz
人被事情擊垮跪在地上的樣子,是用來形容被事情打敗或者很郁悶的。原本指的是網路上流行的表情符號:○| ̄|_ 它看起來像是一個人跪倒在地上,低著頭,一副「天啊,你為何這樣對我」的動作,雖然簡單卻很傳神。在初期,並沒有人對這個符號起個名字,「失意體前屈」這個名字也是後來才出現的。
js:JS台灣實力派創作型兄妹組合,Justin 和Sophia。同時也是一種計算機腳本語言Javascript的縮寫。
bs:鄙視,扁死
神馬:「什麼」的諧音
7. 誰有金莎的全部資料啊
姓名:金莎 英文名:kym 曾用藝名:藍菲林 曾用英文名:cream 性別:女 出生日期:1983 年3月14日 星座:雙魚座 籍貫:中國-上海 血型:A型 身高:166CM 體重:46kg 掌握的語言:中文、英語 專長:唱歌、演戲 簽約公司:海蝶國際(Ocean Butterflies International) 個人專輯:《空氣》、《不可思議》、《不可思議金選》、《換季》 興趣:上網、唱k、美食、旅行、看睡前讀物 喜歡的食物:芝士蛋糕、巧克力、咖喱雞飯、冰淇淋、布丁、生魚片 喜歡的水果:草莓、芒果 喜歡的顏色:粉紅、藍、蘋果綠 喜歡的組合:Standfast 喜歡的女歌手:陳綺貞、陳潔儀、Chara、Donna Lewis、Shania Twain 喜歡的男歌手:陶喆、阿信、Robbin Williams 喜歡的女演員:舒淇、楊紫瓊、Anna Hathaway 喜歡的男演員:金來沅、劉青雲、Nicolas Cage 喜歡的電影:重慶森林、37度2、somewhere in time 喜歡的作家:Agatha Christie、張小嫻 最重視的人:家人 最喜歡的花:粉百合 最喜歡的季節:初夏 喜歡收集的物品:水晶、洋娃娃 喜歡的卡通:Hello Kitty、Peko&Poko、麥兜、Dalki 喜歡的國家:馬來西亞、義大利 最難忘的經歷:拍《走向前》MV(阿杜)、簽約海蝶音樂(OBM) 最開心的事:大家一起旅行、嘗試寫歌 最討厭的事:生病 最大的遺憾:自己的臉不夠尖 最欣賞自己的部分:一直很執著,很有自己的想法 聽過的歌中最愛的一句歌詞:也曾想過躲進別人溫暖的懷中,可是這么一來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自己的歌中最喜歡哪三首:《笨蛋》、《被風吹過的夏天》、《不可思議》 期待和誰在音樂上合作:陳綺貞、阿信 最想演的角色:落跑小新娘 喜歡異性的類型:陽光、寬容、溫柔、善良,工作起來很認真但也不會忘記安排旅行,能欣賞我的缺點喜歡小孩者優先 最期待的愛情生活:和他去海邊度假,在沙灘上放煙火,一起彈吉他 打死都不吃的食物:蘿卜 最想去度假的地方:希臘 不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做家務、吃巧克力 掌握的語言: 中文、英語 喜歡的食物: 芝士蛋糕、巧克力、咖喱雞飯、生魚片 喜歡的顏色: 粉紅色、藍、蘋果綠 喜歡的組合: Standfast 喜歡的女歌手: 陳潔儀、Chara、Donna Lewis、Shania Twain 喜歡的男歌手: 陶喆、Robbin Williams 喜歡的女演員: 舒淇、Anna Hathaway 喜歡的男演員: 金來沅、劉青雲、Nicolas Cage 喜歡的電影: 重慶森林、37度2、 somewhere in time 喜歡的作家: Agatha Christie 、張小嫻 最難忘的經驗: 拍《走向前》MV 簽約海蝶音樂 最開心的事: 大家一起旅行 嘗試寫歌 最討厭的事: 生病 專長: 唱歌、演戲 最喜歡的卡通人物: Hello Kitty 、 Peko&Poko 嗜好: 上網、唱k、 美食 、看睡前讀物 金莎大事記 -2002年,出演《十八歲的天空》電視劇 -2003年,出演阿杜《走向前》MV女主角 -2003年,簽約海蝶音樂 -2003年,到新加坡海蝶音樂森林受訓 -2005年3月,與阿杜一起拍新加坡旅遊局《非常新加坡》廣告 -2005年5月,參加阿杜的亞洲巡演的首站北京非常阿杜演唱會,與俊傑一起任嘉賓並現場演唱。 廣告經歷 -肯德基系列廣告 -蒙牛酸酸乳 -格力高餅干 -大白兔奶糖 -白蘭氏雞精 -康師傅綠茶 -富士膠卷 -非常新加坡 -周大福CTF2 -諾基亞手機 影視經歷 -出演《十八歲的天空》電視劇中角色藍菲琳 -客串《粉紅女郎》電視劇 音樂專輯 -《空氣》 強調: 2002年拍攝《十八歲的天空》 2003年簽約海蝶音樂 真名(現在使用的名字):金莎 曾用藝名:藍菲琳 她是簽了海蝶以後才改回金莎的,也就是說2003年以後開始叫金莎 所以2002年《十八歲的天空》演員表中使用的名字是「藍菲琳」
8. 汪遠的相關報道
愛情公寓4收視率爆表 網路第一神劇誕生過程
作為一部堪稱偶像級的系列情景喜劇,《愛情公寓》前三季屢破網台播放量、收視記錄,更積累了大量的「死忠」粉絲,《愛情公寓4》的開播可謂萬眾期待,驚人的播放量數字證實了該劇的人氣。《愛情公寓4》正式上線後的24小時內,兩集總播放量就超過了1億次,全系列單日播放量破1.5億,超過5000萬用戶觀看,搶占流量超全國總帶寬的4%,超過一半的用戶使用移動端觀看,全國每10台智能手機中就有1台通過愛奇藝與PPS雙平台觀看「愛4」,網友不禁驚呼「網路第一神劇誕生」。
除了台詞得到網友熱烈回應外,主演們全新炫目神秘的造型也獲得了網友的追捧。在預告片中,單唐悠悠一人,就有古裝武士和古裝美女兩款全新造型出現,胡一菲變女超人,曾小賢化身蝙蝠俠,呂子喬則惡搞魂斗羅,喚起許多觀眾兒時的回憶。最引人遐想的則屬一個戴京劇臉譜的神秘黑衣人,很多網友表示「張偉、關谷,傻傻分不清楚。」
自《愛情公寓4》開拍以來,有關「大牌客串」的各種曝料就一直沒有停過,林志玲、周傑倫、林丹等先後被傳加盟,但均未得到官方確認。如今,「雙核」版預告中胡歌、何炅、杜海濤、武藝的亮相終於讓首波客串陣容曝光。預告片中,胡歌疑似成為插足「悠關戀」的第三者,「色誘」唐悠悠。此外,人氣「快男」武藝也以一身學生打扮出現在片花中,造型清新且純情,而何炅的角色則令許多人摸不著頭腦,有網友猜測他可能在劇中本色出演一名老師。導演韋正直言,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愛4」都將是《愛情公寓》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部。編劇汪遠則透露,「愛4」的劇情較前三季都有升級,「寫《愛4》的時候,我自己的笑點變得比以前更高了,所以以前看得上的笑點,現在看不上了。」
備受關注之餘,《愛情公寓》系列也總是伴隨著爭議。在前三季播出時,曾有網友指出劇情和熱門美劇頗為相似,疑似抄襲。對此汪遠回應:「我的確會受一些美劇的影響,但《愛情公寓》永遠不可能替代美劇,美劇也不可能替代《愛情公寓》,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好自己。」
《愛情公寓4》年初拍攝結束後,女主角婁藝瀟在微博貼出自己目睹愛情公寓拆除時悵然若失的照片,隨後陳赫、鄧家佳、王傳君、孫藝洲、李金銘也紛紛發出離別感慨。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認為《愛情公寓》已經完結的時候,汪遠忽然又改口稱「愛5未必不可能」,他狡黠地說:「我從來沒說過一定沒有(下一部)。只是希望大家現在先把關注點放在『愛4』上。」
汪遠 韋正 記錄「80後說不完的事」
韋正和汪遠在工作室。他們手中拿著的都是《愛情公寓》道具的衍生產品。 《愛情公寓3》在各大衛視結束了第一輪播映。從2009年第一季開播,到2011年第二季大熱,再到2012年第三季收官不久,這部常被媒體拿來與美劇《老友記》相提並論的系列片,讓「80後」總編劇汪遠、總導演韋正逐漸為人所熟知,甚至時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都說,三十而立。2012年,1982年出生的韋正和1983年出生的汪遠,一邊極力宣稱「還是20來歲的青年」,一邊坦然承認「自我感覺早已立了業」。這兩個地道的上海大男孩,在合作前已憑著自身努力獲過不少藝術獎項,合作後推出的影視作品在同齡人中叫好又叫座——無論是學生時代便得到導演王家衛褒揚的「處女作」《我的太陽》,還是畢業「下海」後首次嘗試即獲廣電總局放映許可證的《逆轉流星》,亦或是在年輕人中極富盛名的《愛情公寓》系列。他們因為《愛情公寓》為人知曉,卻至今不願給它下定義。他們是「代表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的忠實擁躉,亦不忘「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帶著「想玩兒就一起」的口號,將公司從08年的6個人發展到12年的近30人,其中不少是他們的同學。他們喜歡顛覆傳統,卻會關照記者「文章里一定寫上:感謝家人」。這項事業,他們稱之為「玩」,而且玩起來還很認真。
「藝不壓身」與「影三代」成黃金搭檔
記者:「拍處女作《我的太陽》給你們最大的啟示是什麼?」汪遠:「要敢於向社會索取支持和幫助,堅信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韋正:「感染身邊的人,再改變外部的人。聚合更多人的力量,才能完成更大的夢想。」眼前的韋正絡腮胡沒剃凈,衣著隨意,不修邊幅,愛穿一雙翠綠的洞洞鞋,即使給學生做講座也拖著,和身旁飄出優雅男士香水味、潮T配休閑西裝甚至連鞋子都能用「低調的華麗」來形容的汪遠風格迥異,但,他們都是文藝青年。1999年,韋正以話劇藝術特長生身份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學習。2000年他轉繫到媒體與設計學院,盡管要降級一年,但他鐵了心要做視頻創作。「導演四件寶:表演、鏡頭、音樂和技術。」韋正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韋正出生於教師世家,上兩代都是理工醫科老師,但父母從未間斷過對他藝術修養的培養。因為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學話劇,自1992年拿到CCTV全國相聲小品大賽銅獎起一直「領獎領到手發軟」的他,知道許多表演的門道;因為學過畫畫,他對色彩、明暗、畫框內位置安排等鏡頭處理頗有心得;因為從小練鋼琴直至通過十級,他對音響效果、背景音樂、歌曲的編排、選擇甚為敏感;因為本科念的是電影電視專業,他對影視技術並不陌生。「父母曾教導我『藝不壓身』,現在特別感激他們。」如果說韋正是「主動」接近藝術,那麼汪遠則是「被熏陶」。汪遠的外祖父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父親也在上影集團工作,可謂是個標準的「影三代」。較之大多數人,汪遠打小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國內外一流的影視作品,「我初一的時候就看《老友記》,那時有多少人知道這部美劇?」時至今日,他還記得《愛情公寓》第一季剛推出,當看到有媒體將其稱為「中國版《老友記》」時,他和韋正都有些吃驚,「要這么打比方,我們真比不了」。2001年,從小學習朗誦和表演的汪遠,同樣以話劇藝術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有趣的是,他並沒有選擇影視專業,而是念了經濟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汪遠與韋正的第一次合作,是2002年在交大話劇團一起合演沙葉新的作品《尊嚴》,當時「台柱」韋正飾演主角,新人汪遠還只是個跑龍套的。2003年,韋正大四,想拍個校園DV,找了包括汪遠在內的幾個同學問「要不要一起玩兒」,花了8個雙休日加五一長假7天,總共23天就把《我的太陽》拍完了。汪遠清楚地記得,2004年12月2日,這部風格類似《愛情公寓》的「處女作」在交大公映,已經畢業的韋正沒有來,閔行校區菁菁堂座無虛席,笑聲不斷。後來,《我的太陽》獲索尼DV盛典最佳導演獎,「是導演王家衛給導演韋正頒的獎」。再後來,教育部讓他們帶著《我的太陽》去全國八所高校巡迴放映。「《我的太陽》創作意圖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喜劇形式表現大學生活的美好,以各種有共鳴的故事紀念青春年華。」韋正直言,這部片子如今看來很粗糙,但有意義的是,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啼笑皆非卻讓他們迅速成長,也正是通過03年的這次合作促成了這對「黃金搭檔」。問及拍《我的太陽》哪出戲印象最深,兩人不約而同地表示,當屬某晚拍男女主角在自助銀行遭遇停電的橋段。「拍了3分鍾,銀行喇叭里就有人喊話,再過2分鍾,就見門外警燈閃爍一片,110都來了!」韋正說,他們為了拍出停電的效果,用布把銀行里的燈全蓋住,引得攝像頭那邊的銀行工作人員一陣緊張,而且他倆天真地以為銀行在學校里就歸學校管。「當晚10點多打電話給學校團委書記,好一頓解釋才把我們『解救』出來,第二天我們還去分管支行找行長說明情況」。說完,兩人大笑起來,「剛開始拍戲不懂的地方多著呢,盡管現在被我們麻煩過的人多了,但遭我們添亂的基本沒有了」。汪遠在《我的太陽》戲里是個台詞不超過5句的小角色,戲外卻是「管大家吃飯的」製片人,「其實當時連製片人是干什麼的都不知道」。對於「自掏腰包」的第一部作品,學經管的汪遠表現得相當「精明」:開機總選下午,為的是「避免」給大家買午飯;拍早晨的戲,上食堂買70個包子配2大桶飲用水當早餐,「打發」了30來號人;找康師傅綠茶做贊助,這款飲料便成了劇組唯一的「標配」用水;讓話劇團老師參演片中角色,再請他找來上海大學讀影視表演的學生飾演重要角色;托姐姐、求哥哥,「一分不出」搞定了辦公室、豪宅、飯館等特殊用景……「雖然這部片子沒賺錢,但我覺得至少達到了自我實現的目標。」汪遠說,「正是從《我的太陽》開始,我自認為『立業』了。也是從這部片子開始,在影視創作方面,我第一次感覺父親對我有了信任與期待。」
「下海弄潮」,首部片子就獲「龍標」
記者:「一路走來,你們覺得自己幸運嗎?」汪遠:「總體算吧,至少我們走到今天了。」韋正:「得看怎麼定義『幸運』,只能說麻煩都不『致命』。」2003年暑假,即將大四的韋正去了還在籌備中的上海東方電影頻道總編室實習。2004年7月,韋正畢業留用,進電視台工作。在一個還沒開台的頻道總編室工作,韋正「什麼都做」,參加過談判、采購過片子、看過節目錄制,甚至因為一場電影首映式選擇了沒有寄包櫃的場地,他還給500多個記者看過包。在韋正看來,這段不長的工作經歷很重要,讓他知道了「電視是怎麼回事」,見識了電視運作的各種形態。同年12月在一個罕見的大雪天,他辭了職。2005年,離開了東方電影頻道,韋正投身美國派拉維國際傳媒公司《智慧財富》節目做編導,同年6月任該節目中國區總導演兼製片人。這是個現場直播互動電視秀,365天每天超過10小時的工作強度、直播期間出現的各類問題,讓他的現場管理能力、危機處理反應得到極大的提升。「當我可以帶團隊獨當一面時,我覺得自己『立業』了。」韋正說,「這份工作留下的『後遺症』,是我變得特別容易急,所有問題都必須當場解決。」韋正在事業上如魚得水時,大四的汪遠還在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實習。由於積累了一些人脈,2005年6月畢業後,他與一位長輩開了家名為「高格文化傳播」的公司,做明星演唱會。他們做的第一場演唱會是2005年9月作為藝術節活動之一的五月天「當我們混在上海」演唱會,第二場是2006年8月王力宏「蓋世英雄」上海演唱會,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是2007年4月張學友「好久不見」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海站。盡管第一場「沒虧錢」,第二、第三場都盈利了,也讓汪遠賺到了「第一桶金」,但他還是決定收手。在「與其賭別人,不如賭自己」的信念下,和朋友拆夥後的汪遠2006年12月將公司改名為「高格影視製作公司」,拉老拍檔韋正入伙。其實在《我的太陽》後兩人的合作並未中斷,韋正即使因為工作疲於奔命,汪遠的畢業作品他依然「兩肋插刀」。於是,新公司成立後,他們斥資200萬在2007年5月1日推出了《我的太陽》的姊妹篇《逆轉流星》。校園風的《逆轉流星》繼續走輕松幽默又不乏積極向上的路線,韋正記得,2007年8月19日這部影片在交大公映,恰逢16級台風「韋帕」過境上海,菁菁堂1800個座位硬是擠了2000多個人。「和以往作品不同,這是我們第一部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龍標』,也就是放映許可證的影片。」說完,汪遠聳了聳肩,「但相同的是,由於創作團隊和演員都不知名,片子本身也不夠商業化,最後沒有電影院肯放映。」幸運的是,當汪遠帶著這部影片參加2007年第15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時,拿到了最佳喜劇片創作獎,「當時一起PK的還有《投名狀》、《長江七號》這樣的大片」。更幸運的是,通過那次電影節,橙天娛樂決定買下《逆轉流星》的版權,沒讓他們蝕了本。2008年,考慮到上海500強企業、4A廣告公司資源特別豐富,汪遠和韋正決定在公司定位上加一條「廣告製作」。汪遠分析,他們擅長做劇情片,就以影視製作工作室的形式接廣告,提供從撰寫腳本到拍攝再到後期出片的「一條龍服務」。「一年能拍30多條,1萬到幾百萬元的廣告都做過。」汪遠告訴記者,「結果『看上去很美』,過程只有自己知道,那時跟人談10次,大概只有1次能談成。」
記錄美好,留下一代人的思辨
記者:「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定義《愛情公寓》的片種類型?」汪遠:「我們不願意被定義,這片子也無法被定義。」韋正:「所謂『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能定義說明做得還不夠新。」在廣告拍得風生水起時,一家台灣交友網站找到他們,表示願出100萬拍廣告,再砸1000萬做宣傳。「這么花錢太浪費!」韋正當即表示,不如把錢全給他們幫網站做電視劇,「宣傳效果一定超乎預計」。但在當時,無論是網站,還是韋正和汪遠,「誰都沒玩過電視劇」。最後,這家名為「愛情公寓」的網站終於接受了拍電視劇的方案,也由此催生了汪遠和韋正最重要的作品——《愛情公寓》系列。投資方最初只願給他們60萬試拍兩集,按《愛情公寓》里經典台詞的說法,真是「錢不夠、演員未定、劇本暫無」。創作劇本時,汪遠還是選擇了喜劇風格,他說自己深受周星馳電影的影響,「想塑造一群沒個性但有特點的小人物」。片名雖叫《愛情公寓》,但劇情卻不完全圍繞愛情展開,而是「講年輕人都會經歷的故事」。汪遠在敘事上採用多線並進的方式,試圖打破中國情景喜劇固有的單線式模式,「寫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哪個角色能活下去」。汪遠3天寫完兩集後,韋正開始了「痛苦」的選角。來面試的有以前一起拍過廣告的,有朋友和朋友介紹的,有藝術院校的學生,總共100多個人。「好多人大熱天乘公交車來,他們不認識我們,我們也不知道他們。」試拍片出爐,為了檢驗「笑果」,汪遠和韋正找來100多個白領和大學生當「小白鼠」。多數「小白鼠」是陌生人,韋正說,這是為了看清片子的反響,「不認識的人會說實話」。所幸結果不錯,90分鍾里「小白鼠」笑了200次。如果問汪遠和韋正,《愛情公寓》到底是個什麼劇?他們仍給不出確切答案。「青春、勵志、偶像?但我們也有槍戰、武打、恐怖、古裝,第三季還嘗試了游戲和電影……」在《愛情公寓》三季作品外,他們還做了《愛情公寓》「滬語版」,做了主題T恤、CD、道具復製品等衍生產品,「所以《愛情公寓》不是一個概念可以定義的」。「有沒有人從沒看過《愛情公寓》卻整天看關於它的微博?」這是前陣《愛情公寓3》熱播時網上流行的一條經典段子。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讓汪遠和韋正都大吃一驚,直呼「我們沒這么營銷和炒作過」。熱議免不了爭議,《愛情公寓》收獲好評的同時,也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罵聲最高」的,一是「笑點」越來越少,二是段子越抄越多。對於第一點,汪遠覺得可能是觀眾對第三季期待太高,「總想著我要笑,反而笑不出來了」。另外,汪遠感到隨著時間的流逝,製作團隊在成長,演員在成長,片中的人物也在成長,故而展現出來的沒心沒肺少了,思考人生多了,讓人「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了」。關於第二點,汪遠坦言「笑點」除了原創外,確有不少網路段子,「互聯網像海灘,笑話像貝殼,《愛情公寓》做的就是把貝殼收起來,打磨後串成項鏈送給大家」。早在做《我的太陽》時,汪遠就喜歡在交大BBS的joke(笑話)版找靈感,「分享,是最基本的『互聯網精神』。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看到好玩的,就想讓更多人看到,一起笑」。汪遠說,爭議讓他感覺《愛情公寓》似乎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但無論怎樣,我們還是會帶著初衷做下去,描述一群可愛又努力的同齡人,記錄這一代人經歷過的美好,留下我們的思辨與成長」。
每個年齡層都有自己的故事
記者:「除了《愛情公寓》,你們想過做其他的嗎?」韋正:「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愛情公寓》里不斷做嘗試。」汪遠:「飯得一口一口吃,我們的終極夢想是做電影。」即使合作多年,應著那些「不必要的堅持」,汪遠和韋正時常爭執。為了保證出片質量,韋正永遠是汪遠的第一個「小白鼠」。汪遠常常寫一段就讓韋正看看,「韋正是總導演,他要是不喜歡就不拍,或者最後給剪了」。韋正說,每每此時就要進行一番「拉鋸戰」,「我說刪3句,他說刪2句;我說不好笑,他說我有點問題……就這樣不停討價還價」。汪遠確實很愛惜自己的「孩子」,而且有些戀舊。比如,從《我的太陽》到《逆轉流星》再到《愛情公寓》系列,男主人公總有叫「陸展博」或「阿博」的,女主人公總有一個「馨兒」。比如,問起他如果做《愛情公寓》電影版要刪戲份該怎麼辦,他會痛苦狀抱頭半天說「好難」。當然兩個人也有相同的堅持。比如拋開當下最紅的諜戰劇、戰爭片,不碰永不過時的古裝劇,而是沉浸於「沒有婆媳、孽債和第三者」的《愛情公寓》。汪遠說,中國的變化太大,每個年齡層都有自己的故事,他是80後,就寫「80後說不完的事兒」。他承認這部承載著「互聯網精神」的片子,充斥著當下年輕人「不吐槽會死綜合征」、「樂於自嘲」的心態,年長的觀眾確實較難爭取,因為「有些『梗』不玩網路的就真不知道」。再比如,他們一直在《愛情公寓》中加各種類型片做「調料」。韋正說,這是在輸出他們的價值觀,「做什麼像什麼」:恐怖橋段可以嚇死人,感人橋段可以哭死人,搞笑橋段可以樂死人……「看到『決戰紫禁之巔』,會有人明白我們的野心是做電影。」汪遠說,「我們一直在做沒做過的東西,但大家看到的,都是我們提前很多時間准備的。」采訪最後,汪遠告訴記者,「汪」、「遠」兩個字去掉偏旁拼一起,就是他們的核心精神——玩。「但得玩得有意義,玩得認真!」韋正在一旁笑著補充。在他們身後,是深夜11點還燈光通明的工作室,和一群仍在忙碌的年輕人。
韋正:「魔鬼式拍攝」
韋正:「你看這剪輯室有什麼特別之處?」記者:「沒有掛鍾?」韋正:「也沒有窗戶,讓人不知黑夜與白天。」沒有人會否認,韋正是個「工作狂」。作為總導演,《愛情公寓》每場拍攝韋正都在。「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韋正一臉壞笑,「這意味著,劇組里所有演員都崩潰過。」據說,幾乎所有演員都投訴過韋正「泯滅人性」:為了保證拍攝質量,每天早晨7點開機不算,有演員賴床,他還讓人去撬房門!韋正的拍攝流程可謂「魔鬼式」:演員先得把台詞說下來,而後一遍遍加細節處理,再換N種表演方式,之後換機位再來。「別人1天拍兩集,我們3天才拍一集,翻了別人整整6倍的時間。」最「可怕」的是拍《愛情公寓3》中的「決戰紫禁之巔」,這個融古裝、武打、科幻、游戲CG場面僅長6分鍾的片段,竟花了4天拍了200多個鏡頭,耗費7個月才製作完成。離開片場,後期進機房剪輯,韋正依舊「盡顯魔鬼本色」:先把所有素材導進電腦里,帶著剪輯組把各種細節處理、各色表演方式、各類機位挨個兒看一遍,「不是說拍的最後那條一定是最好的,有些細節處理當時覺得有必要,後期看又覺得做作,那就用前面朴實的那條」。並不是精挑細選出當下認為最好的片段剪在一起就完事兒,第二天做新素材以前,韋正必做的是把前一天剪的再看一遍,「昨天看那是當事人心態,放不下這個、捨不得那個,今天看就成了旁觀者,客觀中立,要改要刪都爽氣」。
如此打磨,一季20集的片子往往要剪上大半年。在這期間,韋正戲稱自己「把家都搬到了剪輯室」,盡管他的家距離工作室僅500米之遙。牙刷、毛巾、肥皂、換洗衣物、洗腳盆等等生活用品,加上3台高配置的電腦,以及整日幫著機箱散熱的電風扇,把不足6平方米的剪輯室塞得滿滿當當,「所有要用的都在我伸手可及的范圍內」。在韋正看來,這個難分晝夜、終日盤旋著電腦轟鳴聲的逼仄空間有一種魔力,剪起片來特別心靜。
汪遠:「離開東八區」
記者:「你是從小熱愛寫作嗎?」汪遠:「不是,即使到現在也不算很喜歡。」記者:「你覺得自己當編劇有什麼優勢?」汪遠:「我只是天生不懼怕寫字。」在一間15平方左右的房間里,沒有人聲的時候,鍵盤就噼噼啪啪地合唱,塗滿各色筆跡的稿紙雜亂攤滿一桌,伴著未吃盡的盒飯,地上散落著幾只夾腳拖鞋,似乎很難在地上覓到腳的蹤影,它們不是被蜷在座椅上,就是被擱在檯面上,這是汪遠和他《愛情公寓》編劇團隊的辦公之所。「這段我們要押ou韻,什麼吼啊手啊……」一名編劇環顧四周說道。「『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娛樂基本靠手』那不是趙本山小品嘛,得換兩個字。」汪遠搖搖頭。「『看這里,看這里,看這里』這句話……」另一名編劇還沒說完,就被汪遠搶了白:「這句不能用,《愛情公寓3》第一集就用過了!」汪遠的記性很好,比如回憶過往能精確到月份甚至日期,比如討論台詞能具體到集數。汪遠說,那是因為每句台詞都是他的「孩子」——他生產出它,與編劇團隊不斷優化它,看著它在市場上紅火或遭冷遇,「也有台詞在後期被剪了」。這幾年《愛情公寓》的編劇模式不斷調整,從最初試拍階段的汪遠獨寫,發展到如今的6人團隊。創作過程通常是汪遠和韋正先商量著寫出故事梗概,接著汪遠創作分集劇本,編劇團隊合力加笑點後讓導演組提意見,而後再修改。團隊合作使得討論、斃稿成了家常便飯,外加考慮笑點的「新鮮度」,汪遠說,「炮製」一集「翻來覆去至少改要10來遍」。在這里,人多力量大不假,慢工出細活更真,「當年我3天寫兩集,現在7天都未必能寫出一集」。因為創作,汪遠調侃自己「早離開了東八區」:13點起床,到公司處理業務,18點吃第一頓飯,20點回家陪太太,23點太太睡下後他開始寫劇本,凌晨4點吃第二頓飯,一直寫到太太起床了和她聊會兒天,8點她上班後他去睡覺。半夜12點到上午6點真是最佳工作時間,這時『東八區』的人們基本都睡了,沒有電話、沒有簡訊、沒有網路轟炸。」
9. 要弦子和金沙的詳細資料
全名:張 弦子 弦子 出生日期:1986年4月22日 身高:1.70米 星座:金牛座 血型:O 型 生肖:虎 喜歡的顏色:黃;黑 喜歡的事情:購物;打耳洞 最喜歡的歌手:Ashlee Simpson、Avril Lavigne 曾經就讀學校:廣西藝術學院中專部0054舞蹈,廣東星海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1986年4月22日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之後全家移居廣東省茂名市居住至今。由於父親是音樂指揮家,從而熱愛上音樂,小小年紀的弦子總是跟著父親播放的音樂手舞足蹈,充分展現其對音樂的喜愛與熱情。編輯本段從業經歷 1996年 組織排演 表演唱《好爸爸壞爸爸》在茂石化普教處第二屆藝術節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1997年 參加廣東省合唱比賽獲三等獎 1998年 廣東少兒「明日之星」藝術夏令營獲最佳選手獎。 1999年 獲茂名市「未來之星」歌唱 青少年組金獎。 2001年 獲廣西藝術學院文化藝術節聲樂比賽三等獎。 2003年 組成「微笑布丁」美少女演唱組獲廣西電視台節目獎。 廣西藝術學院附中第五屆陽光杯卡拉OK賽第二名。 2004年 廣西藝術學院「藝苑杯」亞軍。 演唱網路歌曲《醉清風》。 自我原創《對豬彈琴》、《很想你》、《戀愛晴天》、《愛人》、《旅途愉快》、《男朋友》等廣受好評。 前往北京現代音樂學院就讀音樂製作班,經介紹認識知名製作人陳子鴻,引領弦子走進音樂的世界。 2005年 簽約喜歡音樂,與潘瑋柏合唱一曲「不得不愛」。其清新脫俗的歌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2006年 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弦子》。 2007年 迪克牛仔專輯中與迪克牛仔合唱《老爹》。 2007年 第14屆東方風雲榜獲得「東方新人」銀獎。 2008年 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不愛最大》。 兩岸三地合資電影演出。 2010年 推出第三張個人專輯《天真》。編輯本段個人作品音樂 《醉清風》 自醉清風起,弦子的聲音一直回盪在人們的心中。 弦子 那如天籟的聲音,一直陪伴著我們,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晚。 而今天,她又背著吉他,在秋天出發。從西藏天邊唱到沿海地帶, 這是一段前往夢想的長途旅行, 即將展開的音樂之旅…… 《西藏天邊》 輕搖滾的自在女聲,想像西藏的自由藍天 西藏天邊的藍叫做「自由藍」 沒有邊際不帶憂郁的那種藍 是我嚮往的自在…… 在弦子清新可麗的外表下,其實有著不太受拘束的靈魂與個性,《西藏天邊》的歌詞活脫就是描寫弦子的性格與生活。略帶民族風的前奏響起,輕搖滾的吉他進入,弦子用歌聲帶我們走進對自由自在的嚮往,感受"西藏天邊"的遼闊無邊。為了能更充分地展現歌曲中以吉他為主樂器所營造的灑脫,已有鋼琴底子的弦子特意拜師學藝,狠狠地將吉他的彈奏功力納為己有,這就是對音樂充滿熱情與執著的弦子會做的事情。 《不得不愛》 2006女聲驚艷版,韓國FREE STYLE原創 RAP相挺 《不得不愛》MV截圖 就是這樣的感覺 我對音樂的熱愛 不得不愛 永遠喜歡 有時候能為某件事固執 也是一種幸福 再沒有像弦子這樣的幸運兒了!因為喜歡音樂,努力追求夢想,她得以有機會能跟潘瑋柏合唱這首紅遍大街小巷的《不得不愛》,當初參與演唱時,只有初試啼聲的青澀與靦腆,根本沒有想到隨之而來的竟是如此熱烈的回響,面對大家的期待,弦子只有更努力要求自己,必須做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站在舞台上,絕不能讓大家失望。如今終於要正式踏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步了,弦子的歌聲也讓「不得不愛」的韓國原創作者FREE STYLE驚艷不已,除了親自重新編曲之外,也在歌曲中擔任RAP的演出,中韓跨國合作,更讓2006《不得不愛》生色不少。 《風箏》 才子李偲菘真情創作,秋天迎來愛情的寂寞 航道是飛機的線,故鄉是旅人的線 月亮是太陽的線,河流是大海的線 其實,風箏斷了線 依然有著 看不見的思念…… 淡淡的離愁,弦子輕輕地唱著,清柔的歌聲帶我們走進風箏遠離的那一刻。在MV知名導演林錦和的掌鏡下,弦子展現了跟《西藏天邊》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表演,對於個性單純的弦子來說,表演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導演林錦和循循善誘、緩緩引導下,弦子第一次領略到原來拍攝MV是如此有趣且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放風箏的時候,當靠自己的努力讓風箏在天空翱翔之時,那時的感受就好像自己的歌聲也獲得了大家的肯定,飄揚在蔚藍的天空中。綽號:小朋友(僅限海蝶師兄們)、海蝶小公主、無色素女孩、笨蛋教主、歌壇玉女、一根筋小姐等 曾就讀過的學校: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新加坡東亞商學院、新加坡海蝶森林演藝培訓學校 曾就讀過的專業:幼師、藝術 語言能力:滬語(上海話)、粵語、國語、英語 金莎 專長:唱歌、演戲、作詞、作曲、烹飪、吉他 口頭禪:不帶這樣的! 助理:捲毛 歌迷稱謂:莎拉、素粉 寵物:生煎饅頭(雄性,紅貴賓犬,徵婚中) 簽約公司:海蝶國際(Ocean Butterflies International) 個人專輯: 《空氣》 《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金選》(台灣版) 《換季》 《這種愛》(單曲) 《雪絨花》(單曲) 《我還記得你的微笑》(單曲) 《星月神話》(單曲)(電視劇《神話》插曲) 《最近好嗎》(單曲) 《天邊的眷戀》(網游西遊天下主題曲) 興趣:上網、唱k、美食、旅行、看睡前讀物、逗「生煎饅頭」 喜歡的食物:芝士蛋糕、巧克力、咖喱雞飯、冰淇淋、布丁、生魚片 喜歡的水果:草莓、芒果 喜歡的顏色:粉紅色、藍、蘋果綠、雪白 喜歡的打扮:休閑 喜歡嘗試的造型 :獨具一格 與眾不同 喜歡的休閑方式:旅遊 金莎 喜歡做的事:與莎迷互動 喜歡的組合:Standfast 喜歡的女歌手:陳綺貞、陳潔儀、Chara、Donna Lewis、Shania Twain 喜歡的男歌手:林俊傑、陶喆、阿信、Robbie Willams 、張震岳、林宇中 石雪峰 喜歡的女演員:舒淇、楊紫瓊、Anne Hathaway 喜歡的男演員:金來沅、劉青雲、Nicolas Cage、胡歌 喜歡的電影:重慶森林、37度2、somewhere in time 喜歡的作家:Agatha Christie、張小嫻、韓寒 最重視的人:家人 莎拉(歌迷) 最喜歡的花:粉百合 最喜歡的季節:初夏 喜歡收集的物品:水晶、洋娃娃 喜歡的卡通:Hello Kitty、Peko&Poko、麥兜、Dalki 喜歡的國家:馬來西亞、義大利、新加坡 最難忘的經歷:簽約海蝶音樂(OBM)、拍《走向前》MV(阿杜) 最開心的事:大家一起旅行、嘗試寫歌 最討厭的事:生病 最討厭的人:心胸狹窄 自私 小氣 的人 最大的遺憾:自己的臉不夠尖 最欣賞自己的部分:一直很執著,很有自己的想法 聽過的歌中最喜歡的一句歌詞:也曾想過躲進別人溫暖的懷中,可是這么一來就一點意義也沒 金莎 有 自己的歌中最喜歡哪五首:《星月神話》、《空氣》、《被風吹過的夏天》、《我還記得你的微笑》、《迷戀》 期待和誰在音樂上合作:陳綺貞、阿信 最想演的角色:落跑小新娘 喜歡異性的類型:陽光、寬容、溫柔、善良工作起來很認真,但也不會忘記安排旅行,能欣賞我的缺點、喜歡小孩者優先、眼神壞壞的、笑起來很陽光、最重要要孝順 最期待的愛情生活:和他去海邊度假、在沙灘上放煙火、一起彈吉他 打死都不吃的食物:蘿卜 最想去度假的地方:希臘 最喜歡的地方:上海(家鄉) 不開心的時候會做什麼:做家務、吃巧克力、抱生煎饅頭 圈中好友:林俊傑 李智楠 劉恩佑 胡靈 SARA BY2 阿杜 林宇中. 王菲菲 官嘉麗 張翰. 馬天宇 張信哲 魏晨 解昕怡 張傑 胡歌 黃淑惠 韓寒 張婧 霍建華 許嵩 白冰 張萌 張世 喜歡男生的類型:不要太浮誇、長得比較活潑、不用太照顧Kym(因為莎莎很會照顧人哦)、也要接受莎莎是歌手總是飛來飛去......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 東四環慈雲寺橋 遠洋國際中心A座3層 郵編100025 曉憓(收)轉金莎編輯本段演藝經歷 金莎最初是上海電視台海選出來的一批美少女主持人之一。當時在上海的戲劇頻道中的《燦爛星河》節目組內擔任外景主持,曾經采訪過秦沛,曾江等來上海的港台藝人。 2002年出演《十八歲的天空》中的藍菲琳而出名。 2003年為海蝶音樂拍攝新加坡歌手阿杜的MV《走向前》,並在其間被海蝶音樂中國大陸公司總裁畢曉世賞識而後進軍歌壇,成為海蝶音樂在中國內地簽約的第一位歌手,並使用真名金莎作為歌手藝名。海蝶音樂製作人覺得她的嗓音甜美,氣質清純,隨即將她送到新加坡海蝶音樂森林學校特訓。 2005年3月,大師兄阿杜在成為2005年新加坡旅遊大使之後,即力邀金莎共同為新加坡旅遊廣告代言。金莎在《非常新加坡》的系列TVC中擔任女主角。 2005年4月23日,發布第一張個人專輯《空氣》,半年內銷量輕松突破20萬 張,成為新人人氣歌手。當中歌曲《被風吹過的夏天》尤為走紅,它是林俊傑創作的第一首男女對唱歌曲,創作靈感來自於金莎在三亞拍攝廣告的一段感情邂逅。 2005年5月,參加阿杜的亞洲巡演的首站北京《非常阿杜》演唱會,與林俊傑一起任嘉賓並現場演唱。 2006年5月28日發布第二張個人專輯《不可思議》。 2007年3月9日,海蝶音樂將金莎從中國大陸推向台灣市場,推出精選輯《不可思議精選》,當中集合了之前發售的兩張專輯中部分曲目。 2007年5月30日,在中國大陸發行第三張個人專輯《換季》。 2008年,向戲劇方面發展,先後參與《幸福的眼淚》《大城市小浪漫》兩部偶像劇,分別擔任女主角。 2009年,回到歌壇,在情人節發行單曲《這種愛》。 2009年出演《神話》中呂素一角,演技更加得到肯定。同時因自創並演唱其中插曲《星月神話》而再次走紅。 2010年2月4日發行單曲《最近好嗎》,再度掀起金莎熱。 作為廣告模特,金莎曾經為肯德基系列、奶糖、膠卷、餅乾、綠茶、酸酸乳、和路雪可愛多做過廣告代言。最初的兩個MV——《剎那間》、《第三滴眼淚》剛剛錄完,海蝶中國總裁畢曉世就拿出了兩首單曲的廣告腳本,送到廣告商手上。結果分別被手機廠家Nokia和金飾商行看中。 2010年金莎參加湖南衛視主辦的《一呼百應》,並且挑戰成功,獲得了4038以上名觀眾到場觀看.(挑戰人數為: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