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軟體用什麼伺服器好
⑴ app後台租哪種伺服器比較好
主要看你APP的規模大小以及訪問量.如果是新做的APP.其實前期可以不用伺服器,用一個普通配置的雲主機足矣,另外APP軟體一般是面向各個地區不同線路的用戶使用的.所以機房的話推薦用BGP多線,這樣能保證各種不同線路用戶的訪問速度.
⑵ 做伺服器是用windows好還是linux好
各有利弊,下面簡單的講述下理由。
linux與windows在伺服器上的應用方面優勢比較。
一:穩定性對比
Linux穩定性更好,Linux更新無需重啟,不會停止Server,這才是真正的Server;
Linux伺服器相對Windows伺服器,宕機機率更低;
Linux系統處理多進程比Windows要好的多;
Linux系統相對win來說「靈敏」;
二:安全性對比
Linux是建立在Unix上,從一開始就是為多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
Linux文件管理一目瞭然,不像Windows那樣隱藏文件;
Linux系統,幾乎沒有用戶或者應用可以訪問內核;
三:伺服器硬體要求
Linux系統「身材苗條」,靈活輕松的配置,以及優秀的拓展性;
相對windows系統來說,win需要頻繁的更多的硬體升級來支持資源需求;
四:版權問題
Linux是開源的系統,在海外伺服器上使用不受版許可權制,輕松獲得高級版本使用權;
windows系統在海外伺服器上使用,需要提供版權租用費用,版本越高租金也越高。
⑶ 企業軟體,用哪個Excel伺服器比較好
我們公司用的就是勤哲的Excel伺服器,能夠高效的管理企業軟體開發,提高工作效率。
⑷ 怎麼選擇好的伺服器
導語: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那麼,我們可以怎麼選擇好的伺服器?
怎麼選擇好的伺服器
你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決定選擇一台什麼樣的伺服器,找到滿足技術需要、業務發展和成本控制之間的最佳平衡點,為了做到這一點,絕對還是需要一點智慧。51IDC將在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易於理解,盡可能全面的建議,並幫助你做出決定。
先不要急於決定需要怎樣的CPU,幾個硬碟,幾個G內存,需要多少兆帶寬這樣的問題,那些是我們最後需要得到的答案。在這之前,先一起梳理幾個問題。在下面,我們列出了一些“多少”或“什麼樣”的問題,拿起你的筆或在Windows記事本里新建一個文件,嘗試根據下面四個問題來評估自己的需求:
1.伺服器運行什麼應用?
2.需要支持多少用戶訪問?
3.需要多大空間來存儲數據?
4.我的業務有多重要?
1:伺服器運行什麼應用?這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這里你要根據伺服器的應用類型,也就是用途,來決定伺服器的性能、容量和可靠性需求。我們按照前端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數據伺服器的常見基礎架構來討論:
1.1Web前端:正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大多數Web前端伺服器(Front-end)對伺服器的要求不大,例如靜態Web伺服器、動態Web伺服器、圖片伺服器等等,因為在現有的技術框架中,我們有很多方案可以解決前端伺服器的性能擴展和可靠性問題,例如LVS、Nginx反向代理、硬體負載均衡(F5,A10,Radware)等。甚至在很多訪問量不高(幾百個用戶同時在線)的應用中,51IDC的經典酷睿伺服器就可以滿足需求。
1.2應用伺服器:由於承擔了計算和功能實現,我們需要為基於Web架構的應用程序伺服器(Application Server)選擇足夠快的伺服器,另外應用程序伺服器可能需要用大量的內存,尤其是基於Windows基礎架構的Ruby,Python,Java伺服器。這一類伺服器至少需要使用單路至強的配置。對於可靠性的問題,如果你的架構中只有一台應用伺服器,那肯定需要這台伺服器足夠可靠,RAID絕對是不能忽視的選項。但如果有兩台或更多的應用伺服器,並設計了負載均衡機制,具有冗餘功能,那我們則不必將每台伺服器武裝到底。
1.3特殊的應用:除了作為Web架構中的應用程序伺服器之外,如果你的伺服器是用來處理流媒體視頻編碼、伺服器虛擬化、媒體伺服器(Asterisk之類),或者作為游戲伺服器(邏輯、地圖、聊天)運行,則同樣對CPU和內存需求比較高,我們至少要考慮單路至強的伺服器。其中伺服器虛擬化對存儲的可靠性的要求都非常高,因為一個籃子里有十幾個雞蛋,籃子一定要足夠牢靠才是。
1.4公共服務:我們指的是郵件伺服器、文件伺服器、DNS伺服器、域控伺服器這類伺服器。通常情況我們會部署兩台DNS伺服器作為互相備份,域控主伺服器也會擁有一台備份伺服器(專用的或非專用的),所以對於可靠性,無需達到苛刻的地步。至於郵件伺服器,至少需要具備足夠的硬體可靠性和容量大小,這主要是為了對郵件數據負責,因為很多用戶沒有保存和歸檔郵件數據的習慣,當他們重裝系統後,總會依賴重新下載伺服器上的數據。至於性能問題,我們認為需要評估用戶數量才能決定。
1.5資料庫:我們最後討論的應用,也是要求最高,最重要的伺服器。無論你使用的是MySQL、SQLServer還是Oralce,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它需要足夠快的CPU,足夠大的內存,足夠穩定可靠的硬體。單路至強CPU/4GB內存/Raid1絕對是入門配置。關於准確的配置我們需要再討論業務需求後才能作決定。
2:伺服器需要支持多少用戶訪問?伺服器肯定是為了提供某種服務,而使用這些服務的用戶同樣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因素,有幾個具體的問題你需要做出評估:有多少注冊用戶?正常情況下有多少用戶會同時在線訪問?每天同時在線訪問的最高峰值大概是多少?這些問題,對我們決定採用什麼樣的CPU,多大的內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51IDC建議你的技術人員和業務部門坐在一起來討論這幾個問題,最後甚至需要按照特定的技術模型和演算法,將這些數字轉化為一些更具體的技術數字,例如並發多少個連接(很多時候,用戶數與連接數不是一個概念)。同時,你還要對未來的用戶增長做一個盡可能准確的預測和規劃,你的伺服器需要支持越來越多的用戶。
3:需要多大空間來存儲數據?我們需要從兩個角度來計算這個問題,一個角度是有哪些類別的數據,包括:操作系統本身佔用的空間、安裝應用程序所需要的空間、應用程序所產生的數據、資料庫、日誌文件、郵件數據等等,如果是Web2.0類的網站,你還要計算每個用戶的存儲空間;另一個角度是從時間軸來考慮,這些數據每天都在增長,你至少要為未來1年(我們建議2~3年)的數據增長做個准確的測算,這可能仍然需要你的軟體開發人員和業務人員一起提供足夠的信息。最後你仍然需要為計算出來的數字結果乘1.5左右的系數,方便維護的時候做各種數據備份和文件轉移操作。
4我的業務有多重要:你需要根據自身的業務領域,來遵循一些要求,我們在下面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幫助你理解這些伺服器對可靠性、數據完整性等方面的要求:
4.1如果你的伺服器用來運行一個WordPress博客,與朋友們分享觀點。那麼我相信,一台酷睿伺服器,1G內存外加一塊160GB的硬碟就足夠了。就算伺服器出現了一點硬體故障,導致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天不能提供訪問,生活會照常繼續,天也不會塌下來。
4.2如果你的伺服器用來作為測試平台,那麼就不會如生產環境那樣,對可靠性有極高的要求,你所需要的可能只是做好例行的數據備份,伺服器宕機後,能有個人在今天把問題解決掉就OK了
4.3如果你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伺服器正在運行電子商務網站平台,那麼請一定要像重視女朋友一樣重視伺服器,當硬體發生故障而導致宕機,你需要對以下危言聳聽的後果做好心理准備:投訴電話被打爆、顧客大量流失、顧客要求退款、市場推廣費用打水漂、員工無事可干,公司運營陷入癱瘓、數據丟失(這是最痛苦最災難的結果,我們經歷了太多這樣的案例,它甚至會導致一個公司就此消亡)在這里,我們其實只需要簡單討論你的業務對伺服器硬體可靠性的要求。換言之,如果你覺得業務不能承擔硬碟損壞帶來的停機或數據丟失風險,那麼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Raid卡,對於冗餘電源問題,道理一樣。(全面解決這個問題,不單考慮單個伺服器的硬體,還需要結合系統架構的規劃設計和運維管理來分析,這部分我們將單獨撰寫文章來討論。)
在完成以上問題後,我們接下來就可以決定這些具體選項:
選擇什麼CPU?
回憶一下上面”伺服器運行什麼應用?“和“需要支持多少用戶訪問?”兩個問題的答案,這將幫助我們來選擇合適的CPU。毫無疑問,CPU的主頻越高,其性能也更高;兩個CPU要比一個CPU來得更爽,至強肯定比酷睿更生猛。但我們究竟需要選擇怎樣的CPU?我們在這里為你提供一些常見情況下的建議:
(1)如果你的業務剛剛起步,預算不是很充足,建議你選擇一款經典酷睿伺服器,畢竟51IDC的E5300伺服器最便宜只需要450塊錢一個月。而且,以後你可以根據業務發展情況,隨時升級到更高配置的伺服器。
(2)如果你需要在一台伺服器同時運行多種應用服務,例如.Net+Exchange+SQLServer,那麼一個單路至強(例如X3330)或新一代酷睿I3/I7(雙核四線程)將是最佳的選擇。雖然從技術角度,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但至少能夠幫你節約一大筆成本。
(3)如果你的伺服器運行SQLServer、MySQL或者Oracle,而且目前有幾百個用戶同時在線,未來還會不斷增長,那麼你至少應該選擇安裝一個E5504(或更高主頻)的至強伺服器。當半年後負載越來越大的時候,可以選擇增加一個CPU。
(4)如果你需要一台游戲伺服器,那麼我們建議你選擇一台單路或雙路的至強伺服器。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雙路CPU需要應用程序的支持,如果應用程序本身沒有對雙路CPU進行代碼優化,就不會帶來性能的顯著提升,而且將造成投資的極大浪費。
需要多大的內存?
同樣,”伺服器運行什麼應用?“和“需要支持多少用戶訪問?”兩個問題的答案,也將幫助我們來選擇合適的內存容量。相比於CPU,我們更認為內存(RAM)是影響性能的最關鍵因素。因為在相當多正在運行的伺服器中,我們發現CPU利用率一般都在10%~30%之間,甚至更低。但我們發現由於內存容量不夠而導致伺服器運行緩慢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伺服器不能分配足夠的內存給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就需要通過緩慢的硬碟介面來交換讀寫數據,這將導致網站慢的令人無法接受。內存大小主要取決於伺服器的用戶數量,當然也和應用軟體對內存的最低需求和內存管理機制有關系,所以,最好由你的程序員或軟體開發商給你最佳的內存配置建議。我們同樣在下面給出了一些常見應用環境下的內存配置建議:
(1)無論是Windows下的`IIS還是Linux下的Apache,一般情況下Web前端伺服器不需要配置特別高的內存,尤其是在集群架構中,1GB-2GB就已足夠。只有當幾千個並發用戶,並運行動態腳本的時候,我們才會考慮使用4GB或更高的內存。
(2)對於運行Tomcat、Resin、WebLogic、Websphere或.Net這樣的應用伺服器,2GB內存應該是基準配置。更准確數字需要根據用戶數量和技術架構來確定。
(3)資料庫伺服器的內存由資料庫實例的數量、表大小、索引、用戶數來決定,一般建議配置4GB以上的內存,我們甚至在很多的客戶案例中使用了24GB到48GB的內存。
(4)諸如Imail、Notes、Exchange這樣的郵件伺服器對內存的要求也並不高,1GB-2GB就可以滿足了。
(5)對於一台文件伺服器,1GB內存可能就足夠了。
(6)還有一些特殊的伺服器,我們需要為之配置盡可能高的內存容量,包括Squid,Varnish這樣的緩存伺服器,和Memcached Server。事實上,上面的數字已經足夠慷慨,由於內存技術的不斷進化和價格不斷降低,我們才得以近乎奢侈的討論4G、8G、16GB這些曾經不可想像的內存容量。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面對的大多數伺服器都是256MB、512MB內存,1GB已經算是高配,而那時同樣也需要滿足大量用戶的訪問。所以,除了花錢購買內存來滿足應用程序的貪婪之外,系統優化和內存管理仍然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需要怎樣的硬碟存儲系統?硬碟存儲系統的選擇和配置是整個伺服器系統里最為復雜的一部分,我們需要考慮硬碟的數量、容量、介面類型、轉速、緩存大小,以及是否需要Raid卡,Raid卡的型號和Raid級別等問題。甚至在一些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應用環境中,我們還需要考慮使用怎樣的外部存儲系統(SAN、NAS或DAS)。
網卡的問題:
如果你的基礎架構是多伺服器環境,而且伺服器之間有大量的數據交換,那麼我們建議你為每台伺服器配置兩個或更多的網卡,一個用來對外提供服務,另一個用來做內部數據交換。如果你對安全的要求特別高,我們甚至可以單獨安裝一個用於系統管理和日常維護的網卡。至於網卡埠的速率問題,這主要取決於你對帶寬流量的評估。大多數情況下,百兆網卡足夠用來對外提供服務,而內部數據交換建議使用千兆網卡。但話說回來,除了經典酷睿伺服器之外,我們現在很難找到百兆介面的伺服器主板了。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如果你選擇51IDC的數據備份服務(Managed Backup Service),則需要一塊單獨的網卡連接到專有的數據備份網路中,進行每天的數據備份,這會帶來幾個好處:不會佔用寶貴的外網帶寬、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提供快速的數據備份速度。我們非常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為伺服器選擇合適的硬體配置,如果你閱讀後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在評論中指出來,我們會及時更新並感謝你的熱情指正。
⑸ 哪些品牌的伺服器比較好用
市場上伺服器的種類、品牌、型號還是挺多的,大眾知道比較多的應該就是英偉達、華為、浪潮、思騰合力等,好不好用就見仁見智了,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對伺服器的感受都是不一樣,這個不好評價。我們公司用的是思騰合力家的伺服器,同樣它也是英偉達的官方授權的經銷商,也擁有自主品牌GPU伺服器。在性價比方面我覺得還是挺不錯的,用到現在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售後服務還挺好的,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第一時間協助解決,還挺好。
⑹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伺服器
適合自己的服務這個每個人的要求都不一樣,這怎麼回答呢?可能適合我的不一定就會適合你,伺服器你還是在網上看好的型號、性能、價格等之後,再去官網或者店鋪做對比比較好。我說說我現在用的伺服器吧,是在思騰合力京東店鋪上購買的,性價比方面我覺得還是挺不錯的,在我預算之內最適合我自己的,不管是伺服器的性能還是質量都不錯,反正用到現在都沒有出現過什麼問題,還挺好。你可以去做個參考對比下。
⑺ 用友軟體選擇什麼伺服器
2U 的機架式伺服器就可以了。多少人用呢?聯想伺服器,dell伺服器,華為伺服器都可以的,軟體都能裝上。
⑻ 什麼是伺服器,哪種比較好。
分類: 電腦/網路
解析:
【主機/終端結構】 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伴隨著主機(Host)和終端(Terminal)這兩個概念的出現而產生的。當時的主機通常指大型機或功能較強的小型機,而終端則是指一種計算機外部設備,現在的終端概念已定位到一種由CRT顯示器、控制器及鍵盤合為一體的設備,它與我們平常指的微型計算機的根本區別是沒有自己的中央處理單元(CPU),當然也沒有自己的內存,其主要功能是將鍵盤輸入的請求數據發往主機(或列印機)並將主機運算的結果顯示出來。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目前對於「終端」一詞又引入了新的含義。對互聯網而言,終端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網路的計算設備,如個人電腦、網路電視、可上網手機、PDA等。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這是網路軟體運行的一種形式。通常,採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系統,有一台或多台伺服器以及大量的客戶機。伺服器配備大容量存儲器並安裝資料庫系統,用於數據的存放和數據檢索;客戶端安裝專用的軟體,負責數據的輸入、運算和輸出。
客戶機和伺服器都是獨立的計算機。當一台連入網路的計算機向其他計算機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如數據、文件的共享等)時,它就被叫做伺服器。而那些用於訪問伺服器資料的計算機則被叫做客戶機。嚴格說來,客戶機/伺服器模型並不是從物理分布的角度來定義,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網路數據訪問的實現方式。採用這種結構的系統目前應用非常廣泛。如賓館、酒店的客房登記、結算系統,超市的POS系統,銀行、郵電的網路系統等。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這種結構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盛行,是目前最流行的網路軟體系統結構,它正逐漸取代客戶機/伺服器結構,成為網路軟體開發商的首選。
隨著網際網路瀏覽器功能越來越強大,在許多場合下,瀏覽器可以取代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客戶端軟體。也就是說,開發商可以遵循一定規則,開發一套運行於伺服器的網路軟體,在客戶端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進行數據的輸入和輸出,而不必為客戶端開發特定的軟體。
當前,瀏覽器/伺服器結構和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已成為計算機應用的主要形式,而伺服器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所以伺服器又被稱為「E時代的基本元素」。
【IA架構伺服器】 通常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伺服器稱為IA(Intel Architec-ture)架構伺服器,由於該架構伺服器採用了開放式體系,並且實現了工業標准化技術和得到國內外大量軟硬體供應商的支持,在大批量生產的基礎上,以其極高的性能價格比而在全球范圍內,尤其在我國得到廣泛的應用。2000年國內IA架構伺服器供應商前三位是惠普、IBM、浪潮。
【IA64架構伺服器】 IA64處理器I-tanium(安騰)是Intel自推出32位微處理器以來,在高性能計算機領域的又一座里程碑。基於IA64處理器架構的伺服器具有64位運算能力、64位定址空間和64位數據通路,突破了傳統IA32架構的許多限制,在數據的處理能力,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觀理性等方面獲得了突破性的提高。我國目前只有浪潮一家推出該架構伺服器超能2000。
⑼ 一般常用的伺服器有哪些品牌各用到哪些地方
伺服器品牌與電腦還是不一樣的。因為一個計算機公司不可能有那麼大精力同時致力於兩個領域的開發。伺服器品牌里,最好是IBM,戴爾,惠普。聽誰說也沒用,自己去看一下。(中關村在線 http://server.zol.com.cn)
⑽ 開發一個APP,選擇什麼樣的伺服器最合適
網路時代中,手機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越來越大,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已經離不開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更加大了這一影響。我們哪個人手機上沒有幾個APP,支付的,聊天的,拍照的,視頻的等等。
APP軟體開發商也非常重視用戶體驗度,畢竟競爭壓力大,除了APP功能,畫面排版外,APP軟體打開速度,是否卡頓等等也是影響用戶體驗度的重要因素。如果APP不穩定,經常卡,連不上伺服器等,用戶會卸載APP的。因為APP軟體伺服器顯得尤為重要,是APP的基礎。那麼壹基比小喻就來教你們怎麼選擇伺服器吧
我們開發一款APP時,首先需要提供的就是數據交換,數據存儲以及數據處理等,這些都是需要伺服器來完成的。一台好的伺服器能承受更高的用戶承載量,提升用戶體驗度。既然伺服器這么重要,我們該怎麼選擇伺服器呢?
1.一定要正規的服務商
很多用戶在選擇時貪小便宜選擇個人渠道,這樣的價格可能會便宜些,但是售後是沒有保障的。一個人無法提供24小時售後支持這是其一。二,個人是什麼客戶都接,安全性低,易受到其他用戶的影響。三,一旦出現問題,個人跑路是很常見的,經常遇到用戶拿著ip來問是不是我們家的ip,因為他聯系不到服務商了,有的甚至到期了沒人通知機器下架的,數據全部丟失,損失是非常大的。
2.伺服器配置
現在伺服器配置都是很好選擇的,剛開始業務量不大選擇一款一般配置的機型就可以,現在伺服器基礎上都支持硬體升級,後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升級硬體配置。一般配置的機器幾百塊就搞定了,如果APP軟體硬體配置需要大的話,幾千上萬的都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選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