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台根伺服器ip地址
Ⅰ 根伺服器13個的分布
品牌型號:Redmibook Pro 15系統:Windows 10
美國VeriSign公司2台;網路管理組織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1台;歐洲網路管理組織RIPE-NCC(Resource IP Europe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1台;美國PSINet公司1台;美國ISI(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1台;美國ISC(Internet Software Consortium)1台;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1台;美國太空總署(NASA)1台;美國國局核如防部1台;美國陸軍研究所1台;挪威NORDUnet1台;日本WIDE(Widely Integrat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研究計劃1台。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最早是IPV4。在與現有IPv4根伺服器體系架構充分兼容基礎上,「雪人計劃」於2016年在全球16個國家完成25台IPv6根伺服器架設,事實上形成氏搜了13台原桐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為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打下堅實基礎。中國部署了其中的4台,由1台主根伺服器和3台輔根伺服器組成,打破了中國過去沒有根伺服器的困境。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介紹:到2025年我國IPv6網路規模、用戶規模、流量規模將位居世界第一位,網路、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聯網平滑演進升級。
Ⅱ 如果那13台根DNS伺服器全部壞了,我直接輸入IP能上網嗎
1、直接輸ip地址可以直接上網
2、國內早就有自己的備用DNS伺服器了。而且現在的DNS伺服器不單純是西方國家控制了。你說的情況只有在發生世界大戰的情況下才會出現
Ⅲ 根域名伺服器可以查詢到距離某個區的域名信息嗎
全世界域名的最高管理機構,是一個叫做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的組織升謹。它的總部在美國加州。
它原來是美國商務部下面的一個非盈利機構,所以有人說,美國政府控制了全世界的域名,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2016年,美國政府宣布,ICANN 不再隸屬於商務部,成為一個自我管理的獨立機構。但是可想而知,美國政府依然對它有絕對影響。
ICANN 負責管理全世界域名系統的運作。它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規定頂級域名(top level domain,簡寫為 TLD)。
二、TLD
所謂頂級域名(TLD),就是最高層級的域名。簡單說,就是網址的最後一個部分。比如,網址www.example.com的頂級域名就是.com。
ICANN 就負責規定,哪些字元串可以當作頂級域名。截至2015年7月,頂級域名共有1058個。
它們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一般性頂級域名(gTLD),比如.com、.net、.e、.org、.xxx等等,共有700多個。另一類是國別頂級域名(ccTLD),代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比如.cn(中國)、.io(英屬印度洋領地)、.cc( 科科斯群島)、.tv(吐瓦魯)等,共有300多個。
三、頂級域名託管商
ICANN 自己不會去管理這些頂級域名,因為根本管不過來。想想看,頂級域名有1000多個,每個頂級域名下面都有許多批發商,如果每個都要管,就太麻煩了。
ICANN 的政策是,每個頂級域名都找一個託管商,該域名的所有事項都由託管商負責。ICANN 只與託管商聯系,這樣管理起來就容易多了。舉例來說,.cn域名的託管商就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它決定了.cn域名的各種政策。
目前,世界最大的頂級域名託管商是美國的 Verisign 公司。
四、Verisign
Verisign 是一家商業公司,總部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它託管了.com、.net 、.name、.gov這四個一般性頂級域名,以及.cc和.tv這兩個國別頂級域名。另外,.e和.jobs的後台管理工作,也外包給了它。
它對.com和.net的獨家壟斷是歷史形成的。最早的時候, Network Solutions 公司接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委託,管理頂級域名。2000年,Verisign 收購了這家公司,繼承了域名業務。2003年,Verisign 賣掉了域名注冊業務,只保留頂級域名管理。也就是說,它只做域名批發,不做域名零售了。
2010年,Verisign 又把網站安全和加密證書業務賣給了 Symantec 公司。後者又在2017年把這項業務賣給了 DigiCert。
五、ICANN 與 Verisign 打官司
按理說,Verisign 是 ICANN 最大的託管商,兩家的關系應該很好才對。事實卻是它們的關系很差,甚至還打過官司。
原因在於,ICANN 是政府支持的非盈利機構,不以盈利為目標,而 Verisign 是一家商業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每年必須交大量的託管費給前者。兩家的矛盾就源於此。
2003年,Verisign 推出了一項新業務 Site Finder,用戶訪問沒有注冊過的.com或.net域名,都吵閉基會被導向 Verisign 的網站。這意味著,它事實上擁有了所有沒有注冊過的.com和.net域名。 幾天之內,Verisign 就擠入了全世界的前10大網站。
ICANN 要求 Verisign 立刻停止該業務,否則將終止域名託管合同。Verisign 屈服了,停止了這項業務,但是接著就把 ICANN 告上了法庭,要求法庭厘請兩者之間的合同,ICANN 到底有沒有權力干涉它的業務。
2006年底,它們達成了庭外和解。ICANN 同意延長 Verisign 的頂級域名託管合同,並且同意 Verisign 向消費者收取的單個域名注冊費的上限,從6美元提高到了7.85美元。這個費用標准,一直態肢沿用到了今天,你去注冊一個.com或.net域名,所交的錢有0.18美元是 ICANN 收取的管理費,7.85美元是 Verisign 收取的託管費,其餘的錢就是域名零售商的費用。
如果一個.com或.net域名售價10美元,ICANN 和 Verisign 合計拿走8.03美元。
後來,Verisign 的頂級域名託管合同又延長過兩次,當前合同要到2024年才會到期。
表面上看,ICANN 讓 Verisign 獲得了巨額壟斷利潤。(曾經有公司提出,只要讓它來託管.com域名,單個域名的託管費,可以降低到每年1美元。)但是實際上,ICANN 通過另一種方式在發揮市場的力量,那就是它不斷提高頂級域名的數量和品種。如果你覺得.com域名太貴,你完全可以申請其他的頂級域名,有 1000多個頂級域名任你選擇。
六、根域名
由於 ICANN 管理著所有的頂級域名,所以它是最高一級的域名節點,被稱為根域名(root domain)。在有些場合,www.example.com被寫成www.example.com.,即最後還會多出一個點。這個點就是根域名。
理論上,所有域名查詢都必須先查詢根域名,因為只有根域名才能告訴你,某個頂級域名由哪台伺服器管理。事實上也確實如此,ICANN 維護著一張列表,裡面記載著頂級域名和對應的託管商。
比如,我要訪問www.example.com,就必須先詢問 ICANN 的根域名列表,它會告訴我.com域名由 Verisign 託管,我必須去找 Verisign,它會告訴我example.com伺服器在哪裡。
再比如,我要訪問abc.xyz,也必須先去詢問根域名列表,它會告訴我.xyz域名由 CentralNic 公司託管。根域名列表還記載,.google由谷歌公司託管,.apple由蘋果公司託管等等。
由於根域名列表很少變化,大多數 DNS 服務商都會提供它的緩存,所以根域名的查詢事實上不是那麼頻繁。
七、DNS 根區
根域名列表的正式名稱是 DNS 根區(DNS root zone),ICANN 官網可以查看這個根區文件。
該文件保存所有頂級域名的託管信息,所以非常大,超過2MB。
舉例來說,頂級域名.com可以查到13個域名伺服器。
com. 172800 IN NS a.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b.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c.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d.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e.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f.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g.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h.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i.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j.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k.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l.gtld-servers.net.
com. 172800 IN NS m.gtld-servers.net.
也就是說,.com域名的解析結果,可以到這個13個伺服器的任一台查詢。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這些伺服器本身也是使用域名(比如a.gtld-servers.net.)標識,那麼還得去查詢它們指向的伺服器,這樣很容易造成循環查詢。
因此,DNS 根區還會同時提供這些伺服器的 IP 地址(IPv4 和 IPv6)。
a.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 192.5.6.30
a.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AAA 2001:503:a83e:0:0:0:2:30
b.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 192.33.14.30
b.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AAA 2001:503:231d:0:0:0:2:30
c.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 192.26.92.30
c.gtld-servers.net. 172800 IN AAAA 2001:503:83eb:0:0:0:0:30
... ...
八、根域名伺服器
保存 DNS 根區文件的伺服器,就叫做 DNS 根域名伺服器(root name server)。
由於早期的 DNS 查詢結果是一個512位元組的 UDP 數據包。這個包最多可以容納13個伺服器的地址,因此就規定全世界有13個根域名伺服器,編號從a.root-servers.net一直到m.root-servers.net。
這13台根域名伺服器由12個組織獨立運營。其中,Verisign 公司管理兩台根域名伺服器:A 和 J。每家公司為了保證根域名伺服器的可用性,會部署多個節點,比如單單 Verisign 一家公司就部署了104台根域名伺服器(2016年1月數據)。
所以,根域名伺服器其實不止13台。據統計,截止2016年1月,全世界共有 517 台根域名伺服器。你可以在 http://root-servers.org 這個網站查到所有根域名伺服器的信息。
根域名伺服器雖然有域名,但是最少必須知道一台的 IP 地址,否則就會陷入循環查詢。一般來說,本機都保存一份根域名伺服器的 IP 地址的緩存,叫做 name.cache 文件。
A.ROOT-SERVERS.NET. 3600000 A 198.41.0.4
A.ROOT-SERVERS.NET. 3600000 AAAA 2001:503:ba3e :: 2:30
B.ROOT-SERVERS.NET. 3600000 A 199.9.14.201
B.ROOT-SERVERS.NET. 3600000 AAAA 2001:500:200 :: b
C.ROOT-SERVERS.NET. 3600000 A 192.33.4.12
C.ROOT-SERVERS.NET. 3600000 AAAA 2001:500:2 :: c
... ...
這個文件記錄了13台根域名伺服器的 IP 地址。
九、參考鏈接
What actually happens when you buy a domain name?, by Taimur
ICANN, by Wikipedia
Verisign, by Wikipedia
DNS root zone, by Wikipedia
Root Name Server, by Wikipedia
choose
精選推薦
廣告
Ⅳ 全世界根伺服器分布情況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這13台根域名伺服器
你腦子壞了吧,還普及知識,
自己搜索一下,以前有根伺服器放在國內的,但是後來互聯網管理機構撤走了。國內的政策自己應該知道,連一個谷歌的網站都不能訪問的,誰願意把網路管理放在你這里,天天封這個網站封那個網站,那要伺服器干什麼
Ⅳ 世界上有多少根伺服器我國有木有根伺服器
全球共有13台根域名伺服器。這13台根域名伺服器中名字分別為「A」至「M」,其中10台設置在美國,另外各有一台設置於英國、瑞典和日本。中國沒有。
名稱 管理單位及設置地點 IP地址
A INTERNIC.NET(美國,弗吉尼亞州) 198.41.0.4
B 美國信息科學研究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128.9.0.107
C PSINet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 192.33.4.12
D 馬里姿頃凱蘭大學(美國馬里蘭州) 128.8.10.90
E 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192.203.230.10
F 網際網路軟體聯盟(美國加利弗尼亞州) 192.5.5.241
G 美國國防部網路信息中心(美國弗吉尼亞州) 192.112.36.4
H 美國乎衫陸軍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州) 128.63.2.53
I Autonomica公司(瑞典,跡喚斯德哥爾摩) 192.36.148.17
J VeriSign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 192.58.128.30
K RIPE NCC(英國,倫敦) 193.0.14.129
L IANA(美國,弗吉尼亞州) 198.32.64.12
M WIDE Project(日本,東京) 202.12.27.33
Ⅵ 全球13個DNS根(rootDNS)伺服器信息是什麼
全球13個DNS根(rootDNS)服仿山務器信息
A.root-servers.net198.41.0.4美國
B.root-servers.net192.228.79.201美國(另支持IPv6)
C.root-servers.net192.33.4.12法國
D.root-servers.net128.8.10.90美國
E.root-servers.net192.203.230.10美國
F.root-servers.net192.5.5.241美國(另支持IPv6)
G.root-servers.net192.112.36.4美國
H.root-servers.net128.63.2.53美國(另支持IPv6)
I.root-servers.net192.36.148.17瑞典
J.root-servers.net192.58.128.30美國
K.root-servers.net193.0.14.129英國(另支如大薯持IPv6)
L.root-servers.net198.32.64.12美國
M.root-servers.net202.12.27.33日本(另支渣者持IPv6)
Ⅶ 為什麼是13個全球域名系統根伺服器 ipv6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只有13台。1個為 根伺服器架構 主根伺服器,放置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放置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所有根伺服器均由美國政府授權的互聯網域名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根伺服器、域名體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這13台根伺服器可以指揮Firefox或InternetExplorer這樣的Web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程序控制互聯網通信。由於根伺服器中有經美國政府批準的260個左右的互聯網後綴(如.com、.net等)和一些國家的指定符(如法國的.fr、挪威的.no等),自成立以來,美國政府每年花費近50多億美元用於根伺服器的維護和運行,承擔了世界上最繁重的網路任務和最巨大的網路風險。因此可以實事求是地說:沒有美國,互聯網將是死灰一片。世界對美國互聯網的依賴性非常大,當然這也主要是由其技術的先進性和管理的科學性所決定的。所謂依賴性,從國際互聯網的工作機理來體現的,就在於「根伺服器」的問題。從理論上說,任何形式的標准域名要想被實現解析,按照技術流程,都必須經過全球「層級式」域名解析體系的工作,才能完成。 「層級式」域名解析體系第一層就是根伺服器,負責管理世界各國的域名信息,在根伺服器下面是頂級域名伺服器,即相關國家域名管理機構的資料庫,如中國的CNNIC,然後是在下一級的域名資料庫和ISP的緩存伺服器。一個域名必須首先經過根資料庫的解析後,才能轉到頂級域名伺服器進行解析。 編輯本段只有13台的原因這要從DNS協議(域名解析協議)說起。DNS協議使用了埠上的UDP和TCP協議,UDP通常用於查詢和響應,TCP用於主伺服器和從伺服器之間的傳送。由於在所有UDP查詢和響應中能保證正常工作的最大長度是512位元組,512位元組限制了根伺服器的數量和名字。 要讓所有的根伺服器數據能包含在一個512位元組的UDP包中,根伺服器只能限制在13個,而且每個伺服器要使用字母表中的單個字母命名,這也是根伺服器是從A~M命名的原因。 編輯本段分布地點下表是這些機器的管理單位、設置地點及最新的IP地址: 字母 IPv4地址 IPv6地址 自治系統編號(AS-number) 舊名稱 運作單位 設置地點 #數量(全球性/地區性) 軟體 A 198 VeriSign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6/0 BIND B 192 Cogent Communications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6/0 BIND D 128 互聯網系統協會 (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2/47 BIND G 192 瑞典奧托諾米嘉公司(Autonomica)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36 BIND J 192.58.128.30 (2002年11月起生效,舊IP地址為198.41.0.10) 2001:503:c27::2:30 AS26415 VeriSign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63/7 BIND K 193.0.14.129 2001:7fd::1 AS25152 荷蘭RIPE NCC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5/13 NSD L 199.7.83.42 (2007年11月起生效,舊IP地址為198.32.64.12) 2001:500:3::42 AS20144 ICANN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37/1 NSD M 202.12.27.33 2001:dc3::35 AS7500 日本WIDE Project 以任播技術分散設置於多處 5/1 BIND
Ⅷ 全世界的十台根DNS伺服器的IP地址分別是哪幾個
全世界一共有13台根DNS伺服器,不是10台。 A VeriSign, Inc.VeriSign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IPv4: 198.41.0.4 IPv6: 2001:503:BA3E::2:30 B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美國信息科學研究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IPv4: 192.228.79.201 IPv6: 2001:478:65:: C Cogent Communications(美國,弗吉尼亞州)IPv4:192.33.4.12 D University of Maryland馬里蘭大學(美國馬里蘭州)IPv4:128.8.10.9 E NASA Ames Research Center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美國加利弗尼亞州)IPv4: 192.203.230.10 F Internet Systems Consortium, Inc.網際網路 軟體 聯盟(美國加利弗尼亞州)IPv4: 192.5.5.241 IPv6: 2001:500:2f::f G U.S. DOD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美國國防部 網路 信息中心(美國弗吉尼亞州)IPv4: 192.112.36.4 H U.S. Army Research Lab美國陸軍研究所(美國馬里蘭州)IPv4: 128.63.2.53 IPv6: 2001:500:1::803f:235 I Autonomica公司(瑞典,斯德哥爾摩)IPv4: 192.36.148.17 J VeriSign公司(美國,弗吉尼亞州)IPv4: 192.58.128.30 IPv6: 2001:503:C27::2:30 K RIPE NCC(英國,倫敦)IPv4: 193.0.14.129IPv6: 2001:7fd::1 L ICANN IPv4: 199.7.83.42 IPv6: 2001:500:3::42 M WIDE Project(日本,東京)IPv4: 202.12.27.33 IPv6: 2001:dc3::35
Ⅸ 全球僅有13台根伺服器,美國就獨佔10台,如果關停有何影響
全球互聯網共有13台根伺服器,其中有10台在美國。從理論上分析,只要通過根伺服器屏蔽某個域名,就能讓使用該域名的地區,與互聯網切斷關系。這讓不少人開始擔心,如果美國在根伺服器上動手腳,切斷服務,豈不是會讓我們斷網嗎?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痴人說夢,美國還真的這樣做過。2004年,利比亞因為頂級域名的管理許可權與美國意見不合,就吃過這樣的虧。利比亞的頂級域名是「.ly」,美國直接停止了該域名的解析服務,導致利比亞斷網。
不難看出,無論是鏡像伺服器,還是新一代的IPv6根伺服器,都從技術上,為全球互聯網的正常運行,提供了更多保障。全球互聯網看似很脆弱,實則早已有了多層保護措施,切斷根伺服器,對全球網路服務的影響,也變得十分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技術和新措施的應用,都需要建立在過硬的科技實力上。技術領先,才能不受制於人,始終是一條硬道理。
Ⅹ 為什麼只有13台dns根伺服器
為什麼只有13台dns根伺服器
最後,讓我們了解下全球DNS根伺服器為什麼只有13台。
DNS協議的最初定義要從20世紀80年代未期開始算起,它使用了埠上的UDP和TCP協議。
UDP通常用於查詢和響應,TCP用於主伺服器和從伺服器之間的區傳送.遺憾的是,在所有UDP實現中能保證正常工作的最大包長是512位元組,對於在每個包中必須含有數字簽名的一些DNS新特性(例如,DNSSEC)來說實在是太小了。
512位元組的限制還影響了根伺服器的數量和名字。
要讓所有的根伺服器數據能包含在一個512位元組的UDP包中,根伺服器只能限制在13個,而每個伺服器要使用字母表中的單個字母命名。
乙太網數據的長度必須在46-1500位元組之間,這是由乙太網的物理特性決定的。
事實上,這個1500位元組就是網路層IP數據包的長度限制,理論上,IP數據包最大長度是65535位元組。
這是由IP首部16比特總長度所限制的,去除20位元組IP首部和8個位元組UDP首部,UDP數據包中數據最大長度為65507位元組。
在Internet數據傳輸中,UDP數據長度控制在576位元組(Internet標准MTU值),而在許多UDP應用程序設計中數據包被限製成512位元組或更小。這樣可以防止數據包的丟失。
許多解析器首先發送一條UDP查詢,如果它們接收到一條被截斷的響應,則會用TCP重新發送該查詢。
這個過程繞過了512位元組的限制,但是效率不高。您或許認為DNS應該避開UDP,總是使用TCP,但是TCP連接的開銷大得多。
一次UDP名字伺服器交換可以短到兩個包:一個查詢包、一個響應包。一次TCP交換則至少包含7個包:三次握手初始化TCP會話、一個查詢包、一個響應包以及最後一次握手來關閉連接。
總結:
DNS協議使用了埠上的UDP和TCP協議,由於TCP開銷太大(一次UDP數據交互可以短到兩個包,而TCP要7個包,三次握手),而UDP最大數據包長是512個位元組。512個位元組要存根伺服器信息,也只能存13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