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電腦伺服器
『壹』 英特爾伺服器CPU和英特爾i7CPU有什麼區別
伺服器CPU:主要是商業用途,能夠滿足超大量運算。至少都是四核(四核八線程)起步, 六核、八核,甚至32核(32核64線程)或更多。一般核心越多主頻越低,這 是為了控制溫度,提高持續工作穩定性。這樣一來,並行多線程計算性能很強 大,但單核性能比較弱,其次是價格非常昂貴,普通消費者承受不起。
i7CPU: 主要是家庭娛樂用途,主流基本是四核八線程,主頻普遍比伺服器CPU高,單核 性能更強大,玩游戲更適合。價格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也能接受。
『貳』 英特爾最強的伺服器CPU是哪款
你好!哥們從現實伺服器專賣店中,我們能購買到單個至強伺服器CPU是:Xeon
5620
4C
2.40GHz
12MB
Cache
1066MHz
80w
價格為:5800元,這是我們能買到的最高最強的單個CPU,因為我有做伺服器產品,目前出售的伺服器中配的最高的為至強八核
Xeon
7560,光一個CPU價格要4000美元這樣,這個至強:Xeon
7560也是目前最高最強的至強伺服器處理器型號了,謝謝!
『叄』 intel伺服器問題,我是菜鳥啥也不懂得
沒有人回答啊,說明很麻煩,呵呵。。。
我建議你還是找專業的人事來幫你處理伺服器的問題,不然一不小心,數據就沒了。。
1.你這個是系統文件丟失,可能是意外關機,或者硬碟故障,壞道等,是可以用光碟修復的。
數據不會丟失,這個只是修復系統文件。。高版本也可以用。
2.不知道你的伺服器是做什麼用途的,如果是SQL資料庫類的,就不能隨便重裝系統,會丟失數據的。除非是單純的存儲文件那種,還是放在其他盤的,這種可以重裝系統。
你這個雙硬碟的應該是RAID0的,一般數據伺服器都是這樣的。。至於那幾種類型,你自己網路一下了,我就不復制了。。
3.RAID0其中一個磁碟壞了是沒有關系的,可以正常進系統的,不知道你的伺服器是什麼RAID卡,還是板載集成的,一般都帶有RAID的管理軟體,有一個壞了會報警的,然後你需要替換個新的進去,再次做好RAID,至於怎麼做就說不清楚了,各種牌子型號的操作都不一樣的。
『肆』 開機後英特爾rst伺服器未運行
兩種可能性:1:interl rst服務關閉
2,受到rst攻擊。。。這種可能性不大
解決方法:1, interl (r) rst是快速存儲技術,是win7的新功能.打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務,找到intel 開頭的服務,啟動就ok
2,殺毒,打補丁,安裝防火牆(如果你會用,會找到rst攻擊的來源,然後隔絕掉該ip的數據傳送,就ok!)
『伍』 英特爾伺服器可以干什麼
可以長時間不間斷永不重啟,適合作為伺服器24小時處理上傳下載流量。
『陸』 各種型號的伺服器intel主板上什麼CPU
應該是上至強xeon
這個是英特爾伺服器處理器
應用於中小型伺服器
歷史很長了
出了很多款
介面有很多種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種介面的
英特還有一種伺服器處理器是安騰(italium)不過很少見
使用在比至強更大的伺服器上
還有就是好多小伺服器用的都是桌面電腦的處理器比如core
i7/i5
core
2
extreme/quad/o
『柒』 英特爾伺服器CPU除了至強還有別的嗎
1至強:在英特爾的伺服器主板上,最多達八個Xeon處理器能夠共用100MHz的匯流排而進行多路處理。Xeon設計用於網際網路以及大量的數據處理服務,例如工程、圖像和多媒體等需要快速傳送大量數據的應用。
2.安騰系列處理器.Intel安騰2處理器專為要求苛刻的企業和技術應用而設計。基於Intel安騰2處理器的平台以較低的成本,提供了業界領先的性能,以及比專有RISC技術更廣泛的選擇空間,可幫助企業和機構最大地提高其投資回報。
兩者相比:後者現在基本上不更新產品了,主流就是至強處理器,性能基本上是目前處理器的頂尖水平。
『捌』 英特爾伺服器處理器介紹
Intel 4004
Intel 4040
Intel 8086
Intel 8088
80186
80286
80386
80486
奔騰(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賽揚(Celeron)
奔騰III(Pentium III)
奔騰4 (Pentium 4)
奔騰4極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
賽揚D(Celeron D)
奔騰D(Pentium D)
酷睿 雙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雙核 Intel Core 2 Duo
奔騰雙核 pentium al core
酷睿2 至尊版 Intel Core 2 Extreme
酷睿2 四核 Intel Core 2 Quad
賽揚雙核 Intel Celeron Duo
筆記型電腦用CPU
Pentium III Mobile
Pentium 4 Mobile 區別於機動版Pentium 4
奔騰M(Pentium M)
賽揚M(Celeron M)
酷睿 雙核 (Intel Core Duo)
酷睿2 雙核 (Intel Core 2 Duo)
酷睿 單核(Intel Core Solo)
奔騰雙核 pentium al core
凌動超低功耗處理器(Atom)
賽揚雙核 Intel Celeron Duo
伺服器用CPU
奔騰II至強(Pentium II Xeon)
奔騰III至強(Pentium III Xeon)
至強(Xeon)
安騰(Itanium)
安騰2(Itanium 2)
安騰3(Itanium 3)
微處理器的里程碑1971年:4004微處理器
4004處理器是英特爾的第一款微處理器。這一突破性的重大發明不僅成為Busicom計算器強勁的動力之源,更打開了讓機器設備象個人電腦一樣可嵌入智能的未來之路。
1972年:8008微處理器
8008處理器擁有相當於4004處理器兩倍的處理能力。《無線電電子學》 雜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種採用了8008處理器的設備 Mark-8,它是首批為家用目的而製造的電腦之一——不過按照今天的標准,Mark-8既難於製造組裝,又不容易維護操作。
1974年:8080微處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 Altair 採用了8080處理器作為大腦——據稱 「Altair」 出自電視劇 《星際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業號飛船的目標地之一。電腦愛好者們花395美元就能購買一台 Altair。僅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種電腦就銷售出了好幾萬台,創下歷史上首次個人電腦延期交貨的紀錄
1978年:8086-8088微處理器
英特爾與IBM 新個人電腦部門所進行的一次關鍵交易使8088處理器成為了IBM 新型主打產品IBM PC的大腦。8088的大獲成功使英特爾步入全球企業500強的行列,並被 《財富》 雜志評為「70 年代最成功企業」之一。
1982年:286微處理器
英特爾286最初的名稱為80286,是英特爾第一款能夠運行所有為其前代產品編寫的軟體的處理器。這種強大的軟體兼容性亦成為英特爾微處理器家族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該產品發布後的6年裡,全世界共生產了大約1500萬台採用286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1985年:英特3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擁有275,000個晶體管,是早期4004處理器的100多倍。該處理器是一款32位晶元,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多種程序。
1989年:英特爾486? DX CPU 微處理器
英特爾486? 處理器從真正意義上表明用戶從依靠輸入命令運行電腦的年代進入了只需點擊即可操作的全新時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技術史學家David K. Allison回憶說,「我第一次擁有這樣一台彩色顯示電腦,並如此之快地在桌面進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爾486? 處理器首次增加了一個內置的數學協處理器,將復雜的數學功能從中央處理器中分離出來,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計算速度。
1993年:英特爾奔騰(Pentium)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處理器能夠讓電腦更加輕松地整合 「真實世界」 中的數據(如講話、聲音、筆跡和圖片)。通過漫畫和電視脫口秀節目宣傳的英特爾奔騰處理器,一經推出即迅速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爾高能奔騰(Italium Pentium) 處理器
於1995 年秋季發布的英特爾高能奔騰處理器設計用於支持32位伺服器和工作站應用,以及高速的電腦輔助設計、機械工程和科學計算等。每一枚英特爾高能奔騰處理器在封裝時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強大的英特爾高能奔騰處理器擁有多達550萬個晶體管。不適應市場需要,過早夭折。
1997年:英特爾奔騰II(Pentium II)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II 處理器擁有750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英特爾MMX? 技術,專門設計用於高效處理視頻、音頻和圖形數據。該產品採用了創新的單邊接觸卡盒(S.E.C)封裝,並整合了一枚高速緩存存儲晶元。有了這一晶元,個人電腦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捕捉、編輯並與朋友和家人共享數字圖片;還可以對家庭電影進行編輯和添加文本、音樂或情景過渡;甚至可以使用視頻電話通過標準的電話線向互聯網發送視頻。
1998年:英特爾奔騰II至強(Xeon)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II至強處理器設計用於滿足中高端伺服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爾為特定市場提供專屬處理器產品的戰略,英特爾奔騰II至強處理器所擁有的技術創新專門設計用於工作站和伺服器執行所需的商業應用,如互聯網服務、企業數據存儲、數字內容創作以及電子和機械設計自動化等。基於該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可配置四或八枚處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爾賽揚(Celeron)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面向具體市場開發產品這一戰略的繼續,英特爾賽揚處理器設計用於經濟型的個人電腦市場。該處理器為消費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價比,並為游戲和教育軟體等應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爾奔騰III(Pentium III)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III處理器的70條創新指令——網際網路數據流單指令序列擴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顯增強了處理高級圖像、3D、音頻流、視頻和語音識別等應用所需的性能。該產品設計用於大幅提升互聯網體驗,讓用戶得以瀏覽逼真的網上博物館和商店,並下載高品質的視頻等。該處理器集成了950萬個晶體管,並採用了0.25微米技術。
1999年:英特爾奔騰III至強(Pentium III Xeon)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III至強處理器在英特爾面向工作站和伺服器市場的產品基礎上進行了擴展,提供額外的性能以支持電子商務應用及高端商業計算。該處理器整合了英特爾奔騰III 處理器所擁有的70條 SIMD 指令,使得多媒體和視頻流應用的性能顯著增強。並且英特爾奔騰III至強處理器所擁有的先進的高速緩存技術加速了信息從系統匯流排到處理器的傳輸,使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該處理器設計用於多處理器配置的系統。
2000年:英特爾奔騰4(Pentium 4)處理器
基於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的個人電腦用戶可以創作專業品質的電影;通過互聯網發送像電視一樣的視頻;使用實時視頻語音工具進行交流;實時渲染3D圖形;為 MP3 播放器快速編碼音樂;在與互聯網進行連接的狀態下同時運行多個多媒體應用。該處理器最初推出時就擁有4200萬個晶體管和僅為0.18微米的電路線。 英特爾首款微處理器4004的運行速率為108KHz,而現今的英特爾奔騰4處理器的初速率已經達到了1.5GHz,如果汽車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話,那麼從舊金山開車到紐約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爾至強(Xeon)處理器
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應用目標是那些即將出現的高性能和中端雙路工作站、以及雙路和多路配置的伺服器。該平台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兼具高性能和低價格優勢的全新操作系統和應用選擇。與基於英特爾 奔騰III至強處理器的系統相比,採用英特爾至強處理器的工作站根據應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預計可提升30%到90%左右。該處理器基於英特爾NetBurst? 架構,設計用於為視頻和音頻應用、高級互聯網技術及復雜3D圖形提供所需要的計算動力。
2001年:英特爾安騰(Itanium)處理器
英特爾安騰處理器是英特爾推出的64位處理器家族中的首款產品。該處理器是在基於英特爾簡明並行指令計算(EPIC)設計技術的全新架構之基礎上開發製造的,設計用於高端、企業級伺服器和工作站。該處理器能夠為要求最苛刻的企業和高性能計算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大型資料庫、計算機輔助的機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爾安騰2處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處理器
英特爾安騰2處理器是安騰處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員,同樣是一款企業用處理器。該處理器家族為數據密集程度最高、業務最關鍵和技術要求最高的計算應用提供英特爾 架構的出色性能及規模經濟等優勢。該處理器能為資料庫、計算機輔助工程、網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領先的性能。
英特爾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處理器內含創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執行緒技術。超執行緒技術打造出新等級的高效能桌上型計算機,能同時快速執行多項運算應用, 或針對支持多重執行緒的軟體帶來更高的效能。超執行緒技術讓計算機效能增加25%。除了為桌上型計算機使用者提供超執行緒技術外,英特爾亦達成另一項計算 機里程碑,就是推出運作時脈達3.06GHz的Pentium 4處理器,是首款每秒執行30億個運算周期的商業微處理器,如此優異的性能要歸功於當時業界最先進的0.13微米製程技術,翌年,內建超執行緒技術的 Intel Pentium4處理器時脈達到3.2GHz。
2003年:英特爾 奔騰 M(Pentium M) /賽揚 M (Celeron M)處理器
英特爾奔騰M處理器,英特爾855晶元組家族以及英特爾PRO/無線2100網卡是英特爾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三大組成部分。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專門設計用於攜帶型計算,具有內建的無線區域網能力和突破性的創新移動性能。該處理器支持更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更輕更薄的筆記本電腦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處理器
首顆內含2個處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處理器登場,正式揭開x86處理器多核心時代。(綽號膠水雙核,被別人這樣叫是有原因的,PD由於高頻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這個稱號)
2005年:Intel Core處理器
這是英特爾向酷睿架構邁進的第一步。但是,酷睿處理器並沒有採用酷睿架構,而是介於NetBurst和Core之間(第一個基於Core架構的處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處理器是面向移動平台的,它是英特爾迅馳3的一個模塊,但是後來蘋果轉向英特爾平台後推出的台式機就是採用的酷睿處理器。
酷睿使雙核技術在移動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實現。與後來的酷睿2類似,酷睿仍然有數個版本:Duo雙核版,Solo單核版。其中還有數個低電壓版型號以滿足對節電要求苛刻的用戶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 2 (酷睿2,俗稱「扣肉」)/ 賽揚 Duo 處理器
Core微架構桌面/移動處理器:桌面處理器核心代號Conroe。將命名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號比先前推出之最強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處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電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處理器內含2.91億個晶體管。移動處理器核心代號Merom。是迅馳3.5和迅馳4的處理器模塊。當然這兩種酷睿2有區別,最主要的就是將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伺服器用處理器
英特爾已經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機晶元,作為其雙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組成部分。在伺服器領域,英特爾將在其低電壓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於具有9個四核處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強45nm處理器
先進製程帶來的節能冷靜,HI-K的引進使CPU更加穩定。先進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執行效率,INTEL在處理器方面不斷領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動處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處理器,帶給大家的是難以想像的節能與冷靜
『玖』 intel處理器的伺服器
奔騰II至強(Pentium II Xeon)
奔騰III至強(Pentium III Xeon)奔騰III伺服器(Pentium III Sever)至強(Xeon)安騰(Itanium)安騰2(Itanium 2)安騰3(Itanium 3)
『拾』 Intel 伺服器級別的CPU區別
簡單理解,主頻之前的英文都是核心代號。這個一般不用看。
主頻可以理解為CPU的性能,越高越好。核心,就可以理解為幾個人同時在工作。這個看需求
後面是內存的支持數量,類型等
不懂繼續問,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