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雲伺服器 » 虛擬化伺服器ip漂移

虛擬化伺服器ip漂移

發布時間: 2022-04-30 21:37:48

❶ 如何阻止MAC地址漂移

1.IP地址漂移就是雙機的虛擬IP地址,每個雙機軟體都有介紹。 2.是用在雙機備份環境中的。 3.採用地址漂移技術,利用虛擬IP地址來綁定主伺服器,可有效解決不能利用組播的情況下,多台伺服器集群之間的信息交互問題。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❷ 高手:解釋一下「漂移ip」

ip地址漂移的簡單解釋
ip 地址漂移主要用在伺服器雙機熱備上, 例如:
伺服器a : boot 地址: 1.1.1.1 server 地址:2.2.2.1 standy地址:3.3.3.1
伺服器b: boot 地址: 1.1.1.2 server 地址:2.2.2.2 standy地址:3.3.3.2
當伺服器a宕機時 server 地址:2.2.2.1 會漂移到 伺服器的 standby介面上。即此時 服務務器b上有兩個sever地址:2.2.2.2;2.2.2.1

❸ 雙機互備 IP漂移怎麼解釋.不要網上拷貝,我都搜了一天了

雙機熱備的IP漂移需要軟體來實現,是由軟體通過心跳來判斷主伺服器是否正常 監控的內容包括 IP別名 磁碟 服務等;
當軟體判斷你主伺服器出現故障,便將所有監控的資源停止 移動到另一台備機上,這個過程就是漂移;
常見雙機軟體由兩大類一是系統軟體提供的 MSCS RAC REDHAT,其次是第三方雙機 ROSE VCS Autostart等等;
有問題可以再來

❹ 請問什麼是漂移IP;什麼是集群IP

漂移ip就是不是固定在某個區域中的,當使用該ip地址的主機移動時(例如筆記本),若有發往該ip的消息經過原來的路由到達他原來的網路中時,會有代理伺服器將消息轉發給該主機現在的網路。而集群ip就和這個相對,是固定不動的。往往是一個區域網中的絕大部分ip

訪問雙機熱備漂移IP速度慢

你的虛擬IP解析了嗎

❻ 要做kvm的集群 用什麼分布式文件系統

一、 虛擬化集群介紹、設計思路及架構
使用虛擬化集群的目標是克服單機虛擬化的局限性,利用技術手段提高虛擬機可用性,最終達到業務不中斷或者減少中斷時間,確保業務數據更安全的目標。

1. 虛擬化集群介紹
1)什麼是虛擬化集群
虛擬機集群最顯著的特徵是有共享存儲,因為有了共享存儲,虛擬機就可以實現非常快速的在線遷移,並在虛擬化層配置高可用。筆者在生產環境使用的集群有兩種存儲方式,基於商業存儲和基於開源分布式文件系統。
2)虛擬化集群的高可用和基於應用層高可用的區別
高可用是經常用到的運維技術,在系統、網路、資料庫、Web業務等各個應用層面都有使用。高可用技術是指至少有主備兩個節點,當主節點故障的時候,迅速切換到備用節點。為了避免備用節點誤判,有時候還有第三個節點,或者主節點和備用節點共同能訪問到的存儲空間,用於做仲裁判斷。應用層面的高可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般都有浮動IP,當切換發生的時候,IP從主節點漂移到備用節點。應用層面的高可用一般切換時間比較快,從幾毫米到幾秒中,同時應用層面的高可用一般需要專用軟體,比如常用的Keepalived,Heartbeat等。
虛擬化層面的高可用是虛擬機系統層面的高可用,即當一台計算節點故障的時候,在另外一台計算節點上自動將故障節點上的虛擬機啟動起來。注意如果虛擬機上的業務不能做到開機自啟動,即使虛擬機自動啟動了,並不能保證業務層面的自動恢復!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即使虛擬機啟動起來了,當啟動到一半虛擬機的系統卡住了,也不能及時恢復業務!
虛擬化層的高可用一般業務恢復實際是系統重啟的時間,加上業務開機自啟動的時間,通常是分鍾級別。
雖然虛擬化層高可用有業務不能恢復的風險,業務恢復時間也相對比較長,但是虛擬化層高可用有個非常巨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在應用層面配置,大大的拓寬了高可用的適用范圍,使原來在應用層難以使用高可用技術的應用,也能做到高可用,尤其是在某些專用的軟體領域。
其實虛擬機層高可用和應用層面高可用並不矛盾,在虛擬機的系統裡面,也可以配置應用層面的高可用,做這樣的配置的時候,注意主備節點放置到不同宿主機上!
3)虛擬化集群後端存儲的使用
最早的時候,筆者在生產環境使用的集群都是以機櫃為單位的小集群,主要因為筆者一直搭建的是私有雲,在IDC機房裡面機櫃都是要計算費用的,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合理節省成本,筆者私有雲一個設計思想就是能夠按照機櫃,靈活擴展或者伸縮。
後來隨著虛擬化的規模擴大,也進行了一些基於開源分布式文件系統集群的搭建,基於開源分布式文件系統的集群,規模可以更大,擴展性更好,適用於KVM的開源分布式文件系統在第9章、第10章都有詳細的介紹。開源的虛擬化管理平台,本書第11章、第12章、第13章有詳細介紹,所以本章不再介紹開源分布式文件系統及管理平台。
2. 使用虛擬化集群的優勢
虛擬化集群相對於單機虛擬化,有以下幾點優勢:
q 快速的在線遷移(Live Migration),設備、系統維護造成的業務計劃內停機時間減少到零。
q 高可用(HA),一台計算節點故障,上面的虛擬機可以很快在其他計算節點上啟動運行起來,極大縮短計劃外停機時間。
q 動態資源調度,業務負載發生變化引起計算節點壓力分布不均勻時,可手動或者自動平衡物理機負載。也可在整體壓力較低的時間段,將虛擬機集中在部分計算節點上,將不用的計算節點臨時關閉,達到節能的目標。
q 業務快速部署,集群將資源池化,通過和管理平台結合,在集群的容量范圍內,業務部署的速度非常快。
q 數據更安全,後端存儲採用冗餘度更高的商業存儲,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統,數據可靠性可以達到99.99%以上。
q 網路速度、可靠性更高,集群網路採用冗餘架構,網路設備、網路連接都是雙冗餘,網路速度更高,可靠性也更高,單台網路設備、單根網線、單個網卡故障都不會引起網路中斷。
提示:
1)什麼是計劃內停機與計劃外停機
計劃內停機是指可預期可計劃的停機,比如定期的維護,提前通告的維護。計劃外停機是指突發事件引起的停機事件,比如硬體故障,網路DDOS攻擊等。一般計劃內停機因為是提前預知的,會做好預防措施,不會有數據丟失,對業務的損失是比較小的。計劃外停機則因為是突發事件,對業務的損失要大很多。運維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減少計劃外和計劃內停機時間,對虛擬化來說,虛擬化集群能夠做到在線虛擬機遷移,並且是全冗餘設計,需要計劃內硬體和軟體維護的時候,可以做到計劃內停機時間為零。當宿主機發生緊急硬體故障的時候,虛擬機可以很快在其他宿主機上開起來,所以虛擬化集群也能有效降低計劃外停機。
2)在線遷移並不是災備手段
在線遷移實際遷移的是虛擬機的內存,當宿主機發生故障的時候,虛擬機的內存信息已經丟失了,這時候是不能再去做虛擬機的在線遷移的。所以在線遷移解決的是有計劃的維護問題,比如要升級宿主機內存,可以將宿主機上的虛擬機在線遷移到其他宿主機上,內存升級完成後,在將虛擬機在線遷移回來。
3. 集群設計及架構
1)虛擬化集群設計
為保證虛擬機的盡量的在線時間,靈活的擴展,虛擬化集群的設計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q 有共享存儲,虛擬機能夠在線遷移;
q 通過增加計算節點、存儲、網路設備可以橫向擴展;
q 沒有單點故障,計算節點有多個,商業存儲為雙控制器,分布式文件系統鏡像寫多份,網路設備冗餘;
q 性能滿足要求,並且通過增加設備,性能可以擴展
2)虛擬化集群的架構
一套虛擬化集群體系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q 若干計算節點,承載虛擬機的計算、內存、網路資源;
q 管理節點及管理平台,管理虛擬機的鏡像,虛擬機生成、維護、銷毀的生命周期,虛擬機的調度;
q 後端存儲,存儲虛擬機鏡像存放;
q 網路設備。
二、虛擬化集群技術方案
1. 前端計算
虛擬化集群前端計算節點可以使用普通機架式伺服器,也可以使用刀片伺服器。
1)機架式伺服器做為計算節點的優缺點
機架式伺服器做為計算節點的優點是:
q 架構簡單,安裝配置方便;
q 擴展節點數量和升級較為容易;
q 成本有一定的優勢。
缺點是:
q 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多,佔用的機櫃空間也在增大,單機櫃伺服器密度低;
q 網路結構復雜,每台伺服器有公網、私網、存儲網;
q 交換機埠數量多,接線容易出錯。
2)刀片伺服器做為計算節點的優缺點
使用刀片伺服器作為計算節點的優點是:
q 刀片伺服器內置交換機,可以靈活的配置網路;
q 刀片伺服器連線簡單,佔有交換機埠數量少,網路非常簡潔;
q 單位機櫃伺服器密度大;
q 功耗低;
q 刀片伺服器冗餘電源和風扇,冗餘交換模塊,是全冗餘的架構。
使用刀片伺服器的缺點是:
q 成本較高;
q 配置復雜,安裝配置需要專業的知識;
q 往往需要改造機櫃電源,並受限於機櫃最高電流。
另外目前還有一種多節點伺服器,就是在1U或者2U的空間裡面,能夠容納2到4台伺服器,這些伺服器很像是刀片伺服器,共享電源和機框,但是網路介面獨立。多節點伺服器密度介於機架式伺服器和刀片伺服器之間,使用上和機架式伺服器完全一樣。
伺服器的配置選型,根據筆者的經驗,選擇比較高的配置,雖然初期投入高,但是長遠看,因為能夠容納更多的虛擬機,其實是節省成本的。宿主機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往往會發現內存是瓶頸,所以一開始配置的時候,內存盡量配置大一些。具體宿主機如何選型在第15章已經有詳細的介紹,本章就不重復介紹了。
3. 後端存儲技術方案
虛擬化集群的後端存儲可以使用商業存儲和分布式文件系統,商業存儲有三類:NAS、IP SAN、FC SAN。
1)NAS共享存儲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即網路附加存儲,網路上直接掛接的存儲設備,相當於一個網路文件共享伺服器。
測試環境可以用一台普通的主機模擬NAS,只要這台主機有自己的磁碟和文件系統,並且對外提供訪問文件系統的介面。最常見的NAS有Linux下的NFS和windows下的CIFS。
2)IP SAN共享存儲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儲區域網路,主要是基於TCP/IP的網路來實現數據存取,即傳輸介質為IP網路。通過IP網路將計算計算節點和存儲設備連接起來,計算節點通過發送Block I/O的請求到存儲設備,最常見的就是用ISCSI技術,計算節點通過SCSI協議發出讀取數據的請求,並用TCP/IP包封裝SCSI包,就可以再TCP/IP網路中進行傳輸,即SCSI over TCP/IP。
測試環境也可以用普通伺服器模擬ISCSI存儲。
3)FC存儲
FC(Fibre Channel 光纖通道)SAN類似於IP SAN,只是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性能較高,目前使用最廣。計算節點上安裝光纖介面的HBA(Host BusAdapter,提供伺服器內部的I/O通道與存儲系統的I/O通道之間的物理連接)卡,為了冗餘HBA卡一般有兩塊,分別接兩台光纖交換機,存儲一般有兩個控制器,也分別接兩台光纖交換機,達到全容易的目標。FC SAN計算節點直接將I/O請求通過FC網路發送到存儲設備,性能非常高。
4)生產環境如何選擇存儲類型
在實際部署的生產環境中,選擇存儲類型,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q 業務性能及可靠性需求
q 預算
q 運維對技術熟悉程度
一般來說,對性能要求非常高的業務,使用FC SAN存儲,FC SAN存儲也是成本最高的一種方案。如果業務性能需要稍低,可以使用NAS、IP SAN的存儲,NAS、IP SAN的存儲是性價比比較高的方式。如果業務主要是CPU消耗型的,可以考驗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統,本書第9章介紹的DRBD、GlusterFS,第10章介紹的CEPH,工作都很穩定,但是性能相對比較低,很適合CPU消耗型的虛擬機。
關於NFS和ISCSI,業內一直有爭論,NFS配置簡單,但是因為是應用層的協議,有人認為性能低,其實商業存儲做了許多優化,性能也不見得比ISCSI差。如何選擇主要取決於預算、運維的技術習慣、具體的存儲品牌型號,筆者生產環境喜歡使用ISCSI存儲。

❼ 2雙網卡伺服器的ip漂移問題

你這個是B類IP,不是保留的私有地址,難道你這個是你廣域網的IP么?你這個是公司的吧,還有個不明白的地方,你一塊網卡怎麼能有兩個IP呢?你說清楚我才能幫你.

❽ 虛擬化遷移伺服器時,IP設置時提示出錯,求解決

解決方法:
1.開始→執行→cmd
2.輸入: set devmgr_show_nonpresent_devices=12
輸入:set devmgr_show_nonpresent_devices=1
3. 輸入: start devmgmt.msc
4. 點選「查看」→「顯示隱藏設備]
5. 展開「網路適配器」.卸掉

❾ 地址漂移

1.IP地址漂移就是雙機的虛擬IP地址,每個雙機軟體都有介紹。
2.是用在雙機備份環境中的。
3.採用地址漂移技術,利用虛擬IP地址來綁定主伺服器,可有效解決不能利用組播的情況下,多台伺服器集群之間的信息交互問題。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很多行業可以採用。 雙機集群方式廣泛應用於各級航空飛行管制中心,兩台中心伺服器通過網路構成一套高可靠性雙機熱備份系統,同步工作、互為備份,當主機發生故障時,自動切換到備機工作,系統不間斷運行。而地址漂移技術是當其中一台主機有故障時,另一主機接管故障主機的網路IP地址,使網路仍能正常運行。 系統背景:系統採用雙機熱備軟體,具有負載均衡功能,將信息處理、資料庫記錄、進程監控等各項功能在兩台伺服器間進行動態分配,主伺服器主要負責完成信息處理、進程監 控等,備用伺服器完成資料庫的記錄工作。當主伺服器發生故障後,能夠進行檢測並告警,自動將主伺服器上的信息處理和進程監控等應用轉移到備用伺服器上繼續 處理,備用伺服器切換為主伺服器,先前的資料庫記錄應用仍然保留。採用CS結構(Client Server)。雙伺服器主要用來對航管雷達情報進行融合處理,並對飛行管制情報、異類感測器情報進行多元數據融合,響應並顯示控制台的人工干預命令。 存在問題 在 集群的雙伺服器內,當收到航管雷達或其他管制中心通過網路或串口送過來的信息後,會轉入信息處理進程,並將情報送往顯示控制台進行顯示,工作人員通過顯示 控制台來觀察監視空中目標,並對目標進行人工干預。在航空管制中心之間需要相互交換情報,便於情報共享。在管制中心內有兩台伺服器,每個伺服器具有一個IP地址,採用其中一台伺服器IP地址進行通信,如果此伺服器出故障將無法接收信息,這就為中心之間採用哪一個IP地址來交換信息造成選擇困難。 虛擬IP地址 解決多台伺服器集群間信息交互的辦法有三個: 一是採用組播,該方法最簡單。只要將兩台計算機加入一個組播地址,則發送方將目的地址設置為此組播的IP地址即可,航空管制中心的兩台計算機均能夠收到,但在航空管制中心間網路拓撲關系復雜,很多區域網路內禁止採用組播的方式,所以此方法不可行。 二是採用一份情報分別傳遞兩次給兩台雙機伺服器的方式,能夠保證兩台伺服器均能夠收到信息,但是造成帶寬浪費,並加大雙伺服器接收情報時間不一致的可能性,使雙伺服器的信息處理不能同步,如果在情報量大時,信道可能無法承受,此方法不可取。 三是採用地址漂移技術,給管制中心分配一個航空管制中心虛擬IP 地址,航空管制中心之間傳遞情報採用此IP地址,然後由各航空管制中心的主伺服器與此IP地址綁定,負責接收和發送情報。同時在主伺服器啟動一個三通進 程,所謂三通進程是指此進程負責接收信息,然後將收到的信息分別轉發到集群內兩台伺服器,類似於水龍頭的三通,因此稱之為三通進程。主伺服器收到一份情報 後,送往區域網內主伺服器和備伺服器的接收進程。當主機切換為備機時,此伺服器卸載此虛擬IP地址,切換為主機的伺服器載入虛擬IP地址,並啟用三通進程 負責接收和分發情報。虛擬IP地址在主備伺服器之間漂移,也稱之為地址漂移技術,目前很多集群軟體也採用此技術來解決集群內多台計算機只有惟一IP地址的 問題。 技術實現 上述的第三種方法的實現需要以下幾個關鍵技術: 1.當主機載入虛擬IP地址後,必須利用ARP協議包通知路由器,告訴路由器虛擬IP地址在哪台主機上,這樣當路由器收到目的地址為虛擬IP時,會自動將數據包傳遞給主用計算機。 有兩種方式可產生ARP 數據包: 一是通過程序生成ARP數據包,並由鏈路層介面發送給路由器,這需要對網路編程、特別是鏈路層編程有一定經驗的技術人員才可以實現。二是利用ARP命令, 在程序中執行system(「arp」)即可,將本計算機的ARP表發送給區域網內的路由器。值得注意的是: 航空管制中心的IP地址必須一直與主機綁定,需要IP地址的載入與雙機程序相關聯。所以在雙機切換或者主機故障、退出時要在即將成為主機的伺服器上載入虛 擬IP地址。載入IP地址的命令為: ifconfig eth0 alias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卸載IP地址的命令為: ifconfig eth0 -alias 192.168.1.1。 2. 經過實驗表明,主機切換為備機後,曾經載入的虛擬IP 地址不卸載,不會造成網路沖突。經分析,其原因為: 當路由器收到ARP數據包後,將MAC地址和IP地址的配對更新,當路由器接收到情報數據後,會根據ARP表來尋找虛擬IP地址所在計算機的MAC地址, 因此路由器接收到航管情報後自動將報文發送給主計算機,然後由主機的三通進程將情報通過區域網內的組播方式發送給主備計算機的信息接收進程。 3.建立三通進程,負責接收情報,並將接收的情報分發給兩台計算機。需要將三通進程作為系統守侯進程,這樣它隨著操作系統的啟動而自動執行,增強其可靠性。下面對三通進程的實現進行簡單介紹。在Unix操作系統下,首先需要隨著操作系統的啟動而自動啟用三通進程,在/etc/rc2.d目錄下建立腳本文件,如下: #!/bin/sh findproc() { # 查詢進程ID pid=`/usr/bin/ps -e | /usr/bin/grep " $1" | /usr/bin/grep -v "$$" | /usr/bin/grep -v grep | /usr/bin/awk '{ print $1 }'` } case $1 in start) /usr/Tprocess& #啟動三通進程;; stop) #關閉三通進程findproc Tprocess; if [ "$pid" < > "" ]; then /bin/kill -15 $pid Fi ;; *) esac 三通進程的實現步驟為: 首先是要脫離開原有進程組,單獨建立進程組並成為進程組的首進程,建立守護進程; 其次是接收到報文後增加報文頭格式,後續緊跟網路發送方IP地址,然後緊跟為原始數據。其數據格式如表所示: 最後是將組合後的數據報文在區域網內發送給雙伺服器的接收進程。下面介紹三個步驟的實現方法。 步驟1: 脫離開原有進程並建立守護進程。程序如下: pid = fork(); //建立進程if ( pid< 0 ) return ; if ( pid!=0 ) exit(0); //父進程退出setsid (); //建立對話期setpgrp(); //建立進程組,並成為進程組的首進程chdir("/"); //更換工作目錄為根目錄umask(0); 步驟2: 三通進程負責接收遠程航空管制中心的數據。 //建立socket Sid = socket (AF_INET, SOCK_DGRAM, 0); if (sid < 0) { perror(" n IN distribute.c create socket41432:"); exit(1); } //從/etc/services文件中獲得服務名稱,得到服務埠號。 sp = getservbyname ("head", "udp"); if (sp == NULL) { printf(": head not found in /etc/servicesn"); exit(1); } addr.sin_port = sp->s_port; addr.sin_family = AF_INET; 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打開地址重用機制on = 1; setsockopt(sid, SOL_SOCKET,SO_REUSEADDR,&on,sizeof(on) ); //綁定此服務名if ( bind ( sid,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 0 ) { perror ( " n bind addr"); exit(0); } addrLen=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設定目的地址為組播地址local_net.sin_family = AF_INET; local_net.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multicast_ip); sp = getservbyname ("mult_portt", "udp"); if (sp == NULL) { printf(": hjff_port not found in /etc/servicesn"); exit(1); } local_net.sin_port = sp->s_port; //循環等待接收和處理數據for(;;) { memset ( buff,0,2048 ); num = recvfrom ( sid, buff,2048,0, (struct sockaddr *)&srcAddr, &addrLen); if ( num< 0 ) { perror ( "n recvfrom "); continue; } 步驟3: 收到報文後,組織和封裝數據並在區域網內利用組播來將數據轉發給雙伺服器。 鏈接:ARP協議 ARP,全稱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中文名為地址解析協議,它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在本層和硬體介面聯系,同時對上層提供服務。 IP數據包常通過乙太網發送,乙太網設備並不識別32 位IP地址,它們是以48位乙太網地址傳輸乙太網數據包。因此,必須把IP目的地址轉換成乙太網目的地址。在乙太網中,一個主機要和另一個主機進行直接通 信,必須要知道目標主機的MAC地址。但這個目標MAC地址是如何獲得的呢?它就是通過地址解析協議獲得的。ARP協議用於將網路中的IP地址解析為硬體 地址(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

熱點內容
安卓加密的rar軟體 發布:2024-05-04 04:18:30 瀏覽:605
聚會編程題 發布:2024-05-04 04:02:41 瀏覽:404
我的世界伺服器自動掃地 發布:2024-05-04 03:48:41 瀏覽:611
4500能配什麼電腦配置 發布:2024-05-04 03:22:29 瀏覽:591
阿U編程課堂 發布:2024-05-04 03:10:23 瀏覽:618
上傳音樂搜音樂 發布:2024-05-04 03:10:23 瀏覽:600
編譯器工作負載 發布:2024-05-04 03:06:09 瀏覽:422
摩斯編譯 發布:2024-05-04 03:06:00 瀏覽:613
源碼得反碼 發布:2024-05-04 03:05:18 瀏覽:753
手機搜狐怎麼上傳視頻 發布:2024-05-04 02:50:54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