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有向圖最短路徑演算法

有向圖最短路徑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5-28 14:37:59

❶ ArcGIS Engine10.2中的最短路徑演算法是什麼演算法有相關C#代碼嗎

最短路徑演算法——Dijkstra演算法,又稱為單源最短路徑,所謂單源是在一個有向圖中,從一個頂點出發,求該頂點至所有可到達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要順利實現演算法,要求理解Dijstra的演算法,同時還要理解圖的一些基本概念,圖由節點和邊構成,將節點和邊看成對象,每個對象有自己的特有屬性,如在GIS中,一個節點必須都有ID,橫坐標,縱坐標等基本屬性,邊有起點節點,終點節點,長度等屬性,而最短路徑分析,就是根據邊的長度(權值)進行分析的。

❷ 求有向圖兩個頂點間的最短路徑的方法,用簡單語言或舉例描述。

在交通網路中,常常會提出許多這樣的問題:兩地之間是否有路相通?在有多條通路的情況下,哪一條最近?哪一條花費最少等。交通網路可以用帶權圖表示,圖中頂點表示域鎮,邊表示兩城之間的道路,邊上權值可表示兩城鎮間的距離,交通費用或途中所需的時間等。
以上提出的問題就是帶權圖中求最短路徑的問題,即求兩個頂點間長度最短的路徑。
最短路徑問題的提法很多。在這里僅討論單源最短路徑問題:即已知有向圖(帶權),我們希望找出從某個源點S∈V到G中其餘各頂點的最短路徑。
例如:下圖(有向圖G14),假定以v1為源點,則其它各頂點的最短路徑如下表所示:

圖 G14

從有向圖可看出,頂點v1到v4的路徑有3條:(v1,v2,v4),(v1,v4),(v1,v3,v2,v4 ),其路徑長度分別為:15,20和10。因此v1到v4的最短路徑為(v1,v3,v2,v4 )。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路徑上的開始點稱為源點,路徑的最後一個頂點為終點。
那麼,如何求得給定有向圖的單源最短路徑呢?迪傑斯特拉(Dijkstra)提出按路徑長度遞增產生諸頂點的最短路徑演算法,稱之為迪傑斯特拉演算法。
迪傑斯特拉演算法求最短路徑的實現思想是:設有向圖G=(V,E),其中,V={1,2,…,n},cost是表示G的鄰接矩陣,cost[i][j] 表示有向邊<i,j>的權。若不存在有向邊<i,j>,則cost[i][j]的權為無窮大(這里取值為32767)。設S是一個集合,其中的每個元素表示一個頂點,從源點到這些頂點的最短距離已經求出。設頂點v1為源點,集合S的初態只包含頂點v1。數組dist記錄從源點到其他各頂點當前的最短距離,其初值為dist[i]=cost[v1][i],i=2,…,n。從S之外的頂點集合V-S 中選出一個頂點w,使dist[w]的值最小。於是從源點到達w只通過S 中的頂點,把w加入集合S中調整dist中記錄的從源點到V-S中每個頂點v的距離:從原來的dist[v] 和dist[w]+cost[w][v]中選擇較小的值作為新的dist[v]。重復上述過程,直到S中包含V中其餘頂點的最短路徑。
最終結果是:S記錄了從源點到該頂點存在最短路徑的頂點集合,數組dist記錄了從源點到 V中其餘各頂點之間的最短路徑,path是最短路徑的路徑數組,其中path[i] 表示從源點到頂點i之間的最短路徑的前驅頂點。

❸ 求如下有向圖的關鍵路徑以及任意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

用CPM演算法求有向圖的關鍵路徑和用Dijkstra演算法求有向圖的最短路徑的C語言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AX 20

#define INF 32767 // 此處修改最大值

#define nLENGTH(a) (sizeof(a)/sizeof(a[0]))

#define eLENGTH(a) (sizeof(a)/sizeof(char))/(sizeof(a[0])/sizeof(char))

typedef struct _graph{

char vexs[MAX]; // 頂點集合

int vexnum; // 頂點數

int edgnum; // 邊數

int matrix[MAX][MAX]; // 鄰接矩陣

}Graph, *PGraph;

// 邊的結構體

typedef struct _EdgeData{

char start; // 邊的起點

char end; // 邊的終點

int weight; // 邊的權重

}EData;

//指向節點的位置

int point_node(PGraph g,char c){

for(int i=0;i<g->vexnum;i++){

if(g->vexs[i]==c){

return i;

}

}

return -1;

}

PGraph create_graph(int b[][3],char a[],int n,int e){

char c1,c2; //邊的2個頂點

PGraph g; //矩陣

g=(PGraph)malloc(sizeof(Graph));

//memset()第一個參數 是地址,第二個參數是開辟空間的初始值,第三個參數是開辟空間的大小

memset(g, 0, sizeof(Graph));

printf("頂點個數: ");//頂點數

g->vexnum=n;

printf("%d ",g->vexnum);

printf("邊個數: ");//邊數

g->edgnum=e;

printf("%d ",g->edgnum);

//初始化頂點

for(int j=0;j<g->vexnum;j++){

g->vexs[j]=a[j];

}

for(int i=0;i<g->edgnum;i++){

int p1,p2;

c1=char(b[i][0]);

c2=char(b[i][1]);

p1=point_node(g, c1);

p2=point_node(g, c2);

if (p1==-1 || p2==-1){

printf("input error: invalid edge! ");

free(g);

continue;

}

g->matrix[p1][p2]=b[i][2];

}

for(int i=0;i<g->vexnum;i++){

for(int j=0;j<g->vexnum;j++){

if(g->matrix[i][j]==0)

g->matrix[i][j]=INF;

}

}

return g;

}

//關鍵路徑的最短時間

//關鍵路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

void CPM_road(PGraph g){

int i,j;

int a[MAX]={0},b[MAX]={-10};

int max=0;//最長路徑

for( i=0;i<g->vexnum;i++){//列數遍歷

for( j=0;j<g->vexnum;j++){//行數遍歷

//如果g->matrix[j][i]大於0,說明此頂點有前頂點,由前邊的遍歷可知,前頂點的最長路徑a[j],

//加上g->matrix[j][i]的路徑就是當前a[i]的路徑

if(g->matrix[j][i]!=INF && g->matrix[j][i]+a[j]>max){

max=g->matrix[j][i]+a[j];

a[i]=max;

}

}

max=0;

}

//顯示最長路徑

printf("第一個頂點到每一個頂點的最長路徑:");

printf(" ");

for(i=0;i<g->vexnum;i++){

printf("V%d ",i+1);

}

printf(" ");

for(i=0;i<g->vexnum;i++){

printf("%d ",a[i]);

}

printf(" ");

printf("最後一個頂點到每個頂點的最長路徑:");

for( i=g->vexnum-1;i>=0;i--){ //列數遍歷

for( j=g->vexnum-1;j>=0;j--){ //行數遍歷

//如果g->matrix[j][i]大於0,說明此頂點有前頂點,由前邊的遍歷可知,前頂點的最長路徑a[j],

//加上g->matrix[j][i]的路徑就是當前a[i]的路徑

if(g->matrix[i][j]!=INF && g->matrix[i][j]+b[j]>max){

max=g->matrix[i][j]+b[j];

b[i]=max;

}

}

max=0;

}

//顯示最長路徑

printf(" ");

for(i=0;i<g->vexnum;i++){

printf("V%d ",i+1);

}

printf(" ");

for(i=0;i<g->vexnum;i++){

printf("%d ",b[i]);

}

printf(" ");

printf("關鍵路徑: ");

for(i=0;i<g->vexnum;i++){

if(a[i]==a[g->vexnum-1]-b[i]){

printf("V%c ",g->vexs[i]);

}

}

printf(" ");

}

void print_shortest_path(PGraph g,int* distance,int* path,int* used,int start,int end){

// 輸出最短距離並列印最短路徑

int i = 0, pre, inverse_path[g->vexnum];

char s1[3],s2[3];

sprintf(s1, "V%d", (start+1));

sprintf(s2, "V%d", (end+1));

printf("從%s頂點到%s頂點的最短距離: %d ", s1, s2, distance[end]);

inverse_path[i] = end;

pre = path[end];

if(pre == -1){

printf("沒有通路! ");

}else{

while(pre != start){

inverse_path[++i] = pre;

pre = path[pre];

}

inverse_path[++i] = start;

printf("從%s頂點到%s頂點的最短路徑: ", s1, s2);

for(; i > 0; i--){

sprintf(s1, "V%d", (inverse_path[i]+1));

printf("%s -> ", s1);

}

sprintf(s1, "V%d", (inverse_path[i]+1));

printf("%s ", s1);

}

return;

}

void shortest_path(PGraph g,int start, int end){ // 基於Dijkstra演算法的最短路徑函數

int distance[g->vexnum]; // 用於存放起始點到其餘各點的最短距離

int path[g->vexnum]; // 用於存放起始點到其餘各點最短路徑的前一個頂點

int used[g->vexnum] = { 0 }; // 用於標記該頂點是否已經找到最短路徑

int i, j, min_node, min_dis, pass_flag = 0;

for(i = 0; i < g->vexnum; i++){

distance[i] = g->matrix[start][i]; // 初始化距離數組

if(g->matrix[start][i] < INF){

path[i] = start; // 初始化路徑數組

}else{

path[i] = -1;

}

}

used[start] = 1;

path[start] = start;

for(i = 0; i < g->vexnum; i++){

min_dis = INF;

for(j = 0; j < g->vexnum; j++){

if(used[j] == 0 && distance[j] < min_dis){

min_node = j;

min_dis = distance[j];

pass_flag++; // 標記是否存在通路

}

}

if(pass_flag != 0){

used[min_node] = 1;

for(j = 0; j < g->vexnum; j++){

if(used[j] == 0){

if(g->matrix[min_node][j] < INF && distance[min_node] + g->matrix[min_node][j] < distance[j]){

distance[j] = distance[min_node] + g->matrix[min_node][j];

path[j] = min_node;

}

}

}

}

}

print_shortest_path(g,distance, path, used, start, end);

return;

}

int main(){

int i,j;

PGraph gp;

char a[]={'1', '2', '3', '4', '5', '6', '7'};

int b[][3]={{'1', '2',3},

{'1', '3',2},

{'1', '4',6},

{'2', '4',2},

{'2', '5',4},

{'3', '4',1},

{'3', '6',3},

{'4', '5',1},

{'5', '7',3},

{'6', '7',4}};

int n=nLENGTH(a);

int e=eLENGTH(b);

gp=create_graph(b,a,n,e);

//列印鄰接矩陣

printf("鄰接矩陣: ");

for (i = 0; i < gp->vexnum; i++){

for (j = 0; j < gp->vexnum; j++)

printf("%d ", gp->matrix[j][i]);

printf(" ");

}

CPM_road(gp);

printf(" ");

for(i=0;i<gp->vexnum;i++){

for(j=0;j<gp->vexnum;j++){

if(i!=j)

shortest_path(gp,i, j);

}

}

return 0;

}


運行結果

❹ 數學最短路徑問題最方便的解法是什麼

用於解決最短路徑問題的演算法被稱做「最短路徑演算法」 ,有時被簡稱作「路徑演算法」 。最常用 的路徑演算法有: Dijkstra 演算法、 A*演算法、 SPFA 演算法、 Bellman-Ford 演算法和 Floyd-Warshall 演算法, 本文主要介紹其中的三種。 最短路徑問題是圖論研究中的一個經典演算法問題,旨在尋找圖(由結點和路徑組成的)中兩 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 演算法具體的形式包括: 確定起點的最短路徑問題:即已知起始結點,求最短路徑的問題。 確定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與確定起點的問題相反,該問題是已知終結結點,求最短路徑的 問題。 在無向圖中該問題與確定起點的問題完全等同, 在有向圖中該問題等同於把所有路徑 方向反轉的確定起點的問題。 確定起點終點的最短路徑問題:即已知起點和終點,求兩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 全局最短路徑問題:求圖中所有的最短路徑。 Floyd 求多源、無負權邊的最短路。用矩陣記錄圖。時效性較差,時間復雜度 O(V^3)。 Floyd-Warshall 演算法(Floyd-Warshall algorithm)是解決任意兩點間的最短路徑的一種演算法, 可以正確處理有向圖或負權的最短路徑問題。 Floyd-Warshall 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為 O(N^3),空間復雜度為 O(N^2)。 Floyd-Warshall 的原理是動態規劃: 設 Di,j,k 為從 i 到 j 的只以(1..k)集合中的節點為中間節點的最短路徑的長度。 若最短路徑經過點 k,則 Di,j,k = Di,k,k-1 + Dk,j,k-1; 若最短路徑不經過點 k,則 Di,j,k = Di,j,k-1。 因此,Di,j,k = min(Di,k,k-1 + Dk,j,k-1 , Di,j,k-1)。 在實際演算法中,為了節約空間,可以直接在原來空間上進行迭代,這樣空間可降至二維。 Floyd-Warshall 演算法的描述如下: 1.for k ← 1 to n do 2.for i ← 1 to n do 3.for j ← 1 to n do 4.if (Di,k + Dk,j<Di,j) then 5.Di,j ← Di,k + Dk,j; 其中 Di,j 表示由點 i 到點 j 的代價,當 Di,j 為∞表示兩點之間沒有任何連接。 Dijkstra 求單源、無負權的最短路。時效性較好,時間復雜度為 O(V*V+E) 。 源點可達的話,O(V*lgV+E*lgV)=>O(E*lgV) 。 當是稀疏圖的情況時,此時 E=V*V/lgV,所以演算法的時間復雜度可為 O(V^2) 。若是斐波那 契堆作優先隊列的話,演算法時間復雜度,則為 O(V*lgV + E) 。 Bellman-Ford 求單源最短路,可以判斷有無負權迴路(若有,則不存在最短路) ,時效性較好,時間復雜 度 O(VE) 。 Bellman-Ford 演算法是求解單源最短路徑問題的一種演算法。 單源點的最短路徑問題是指:給定一個加權有向圖 G 和源點 s,對於圖 G 中的任意一點 v, 求從 s 到 v 的最短路徑。 與 Dijkstra 演算法不同的是,在 Bellman-Ford 演算法中,邊的權值可以為負數。設想從我們可以 從圖中找到一個環路(即從 v 出發,經過若干個點之後又回到 v)且這個環路中所有邊的權 值之和為負。那麼通過這個環路,環路中任意兩點的最短路徑就可以無窮小下去。如果不處 理這個負環路,程序就會永遠運行下去。而 Bellman-Ford 演算法具有分辨這種負環路的能力。 SPFA是 Bellman-Ford 的隊列優化,時效性相對好,時間復雜度 O(kE)(k<<V) 。 。 與 Bellman-ford 演算法類似, SPFA 演算法採用一系列的鬆弛操作以得到從某一個節點出發到達圖 中其它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所不同的是,SPFA 演算法通過維護一個隊列,使得一個節點的 當前最短路徑被更新之後沒有必要立刻去更新其他的節點, 從而大大減少了重復的操作次數。 SPFA 演算法可以用於存在負數邊權的圖,這與 dijkstra 演算法是不同的。 與 Dijkstra 演算法與 Bellman-ford 演算法都不同,SPFA 的演算法時間效率是不穩定的,即它對於不 同的圖所需要的時間有很大的差別。 在最好情形下,每一個節點都只入隊一次,則演算法實際上變為廣度優先遍歷,其時間復雜度 僅為 O(E)。另一方面,存在這樣的例子,使得每一個節點都被入隊(V-1)次,此時演算法退化為 Bellman-ford 演算法,其時間復雜度為 O(VE)。 SPFA 演算法在負邊權圖上可以完全取代 Bellman-ford 演算法, 另外在稀疏圖中也表現良好。 但是 在非負邊權圖中,為了避免最壞情況的出現,通常使用效率更加穩定的 Dijkstra 演算法,以及 它的使用堆優化的版本。通常的 SPFA 演算法在一類網格圖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

❺ dijkstra演算法是什麼

Dijkstra演算法是由荷蘭計算機科學家狄克斯特拉(Dijkstra)於1959年提出的,因此又叫狄克斯特拉演算法。是從一個頂點到其餘各頂點的最短路徑演算法,解決的是有向圖中最短路徑問題。

其基本原理是:每次新擴展一個距離最短的點,更新與其相鄰的點的距離。當所有邊權都為正時,由於不會存在一個距離更短的沒擴展過的點,所以這個點的距離永遠不會再被改變,因而保證了演算法的正確性。

不過根據這個原理,用Dijkstra求最短路的圖不能有負權邊,因為擴展到負權邊的時候會產生更短的距離,有可能就破壞了已經更新的點距離不會改變的性質。

舉例來說,如果圖中的頂點表示城市,而邊上的權重表示著城市間開車行經的距離。Dijkstra演算法可以用來找到兩個城市之間的最短路徑。

Dijkstra演算法的輸入包含了一個有權重的有向圖G,以及G中的一個來源頂點S。我們以V表示G中所有頂點的集合。每一個圖中的邊,都是兩個頂點所形成的有序元素對。(u,v)表示從頂點u到v有路徑相連。我們以E所有邊的集合,而邊的權重則由權重函數w: E→[0,∞]定義。

因此,w(u,v)就是從頂點u到頂點v的非負花費值(cost)。邊的花費可以想像成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任兩點間路徑的花費值,就是該路徑上所有邊的花費值總和。

已知有V中有頂點s及t,Dijkstra演算法可以找到s到t的最低花費路徑(i.e.最短路徑)。這個演算法也可以在一個圖中,找到從一個頂點s到任何其他頂點的最短路徑。

❻ 求有向圖最短路徑演算法(權重可為負)

單元最短路徑:
1.如果沒有負權環的稀疏圖,可以用SPFA,時間復雜度O(KM)
M是邊數,K是平均入隊列的次數
2.如果沒有負權環的稠密圖,建議用Dijkstra O(N^2),用二叉堆可優化到
O(NlogN),斐波那契堆編程復雜度太高,不易於實現
3.如果有負權環,可以嘗試floyd,O(n^3)

任兩點最短路徑:floyd較好實現,基於重標號johnson也不錯(稀疏圖效率高)
具體程序可以上網查

❼ 有向圖求頂點出入度和最短路徑Dijksatra演算法。運行的出入度和求最短距離都有問題,請問出錯在哪裡

錯在2處,一個圖的初始化上,邊的初始值應該是無窮INF

G.edges[i][j]=0;改成G.edges[i][j]=INF;

另外一個是函數outG顯示鄰接矩陣里,如果是INF則顯示∞

❽ 用java怎麼用迪傑斯特拉算有向圖有權值的最短路徑

Dijkstra(迪傑斯特拉)演算法是典型的最短路徑路由演算法,用於計算一個節點到其他所有節點的最短路徑。主要特點是以起始點為中心向外層層擴展,直到擴展到終點為止。

Dijkstra一般的表述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用永久和臨時標號方式,一種是用OPEN, CLOSE表方式
用OPEN,CLOSE表的方式,其採用的是貪心法的演算法策略,大概過程如下:
1.聲明兩個集合,open和close,open用於存儲未遍歷的節點,close用來存儲已遍歷的節點
2.初始階段,將初始節點放入close,其他所有節點放入open
3.以初始節點為中心向外一層層遍歷,獲取離指定節點最近的子節點放入close並從新計算路徑,直至close包含所有子節點

代碼實例如下:
Node對象用於封裝節點信息,包括名字和子節點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Nod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Map<Node,Integer> child=new HashMap<Node,Integer>();
public Node(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Map<Node, Integer> getChild() {
return child;
}
public void setChild(Map<Node, Integer> child) {
this.child = child;
}
}

MapBuilder用於初始化數據源,返回圖的起始節點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MapBuilder {
public Node build(Set<Node> open, Set<Node> close){
Node nodeA=new Node("A");
Node nodeB=new Node("B");
Node nodeC=new Node("C");
Node nodeD=new Node("D");
Node nodeE=new Node("E");
Node nodeF=new Node("F");
Node nodeG=new Node("G");
Node nodeH=new Node("H");
nodeA.getChild().put(nodeB, 1);
nodeA.getChild().put(nodeC, 1);
nodeA.getChild().put(nodeD, 4);
nodeA.getChild().put(nodeG, 5);
nodeA.getChild().put(nodeF, 2);
nodeB.getChild().put(nodeA, 1);
nodeB.getChild().put(nodeF, 2);
nodeB.getChild().put(nodeH, 4);
nodeC.getChild().put(nodeA, 1);
nodeC.getChild().put(nodeG, 3);
nodeD.getChild().put(nodeA, 4);
nodeD.getChild().put(nodeE, 1);
nodeE.getChild().put(nodeD, 1);
nodeE.getChild().put(nodeF, 1);
nodeF.getChild().put(nodeE, 1);
nodeF.getChild().put(nodeB, 2);
nodeF.getChild().put(nodeA, 2);
nodeG.getChild().put(nodeC, 3);
nodeG.getChild().put(nodeA, 5);
nodeG.getChild().put(nodeH, 1);
nodeH.getChild().put(nodeB, 4);
nodeH.getChild().put(nodeG, 1);
open.add(nodeB);
open.add(nodeC);
open.add(nodeD);
open.add(nodeE);
open.add(nodeF);
open.add(nodeG);
open.add(nodeH);
close.add(nodeA);
return nodeA;
}
}
圖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Dijkstra對象用於計算起始節點到所有其他節點的最短路徑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Dijkstra {
Set<Node> open=new HashSet<Node>();
Set<Node> close=new HashSet<Node>();
Map<String,Integer> path=new HashMap<String,Integer>();//封裝路徑距離
Map<String,String> pathInfo=new HashMap<String,String>();//封裝路徑信息
public Node init(){
//初始路徑,因沒有A->E這條路徑,所以path(E)設置為Integer.MAX_VALUE
path.put("B", 1);
pathInfo.put("B", "A->B");
path.put("C", 1);
pathInfo.put("C", "A->C");
path.put("D", 4);
pathInfo.put("D", "A->D");
path.put("E", Integer.MAX_VALUE);
pathInfo.put("E", "A");
path.put("F", 2);
pathInfo.put("F", "A->F");
path.put("G", 5);
pathInfo.put("G", "A->G");
path.put("H", Integer.MAX_VALUE);
pathInfo.put("H", "A");
//將初始節點放入close,其他節點放入open
Node start=new MapBuilder().build(open,close);
return start;
}
public void computePath(Node start){
Node nearest=getShortestPath(start);//取距離start節點最近的子節點,放入close
if(nearest==null){
return;
}
close.add(nearest);
open.remove(nearest);
Map<Node,Integer> childs=nearest.getChild();
for(Node child:childs.keySet()){
if(open.contains(child)){//如果子節點在open中
Integer newCompute=path.get(nearest.getName())+childs.get(child);
if(path.get(child.getName())>newCompute){//之前設置的距離大於新計算出來的距離
path.put(child.getName(), newCompute);
pathInfo.put(child.getName(), pathInfo.get(nearest.getName())+"->"+child.getName());
}
}
}
computePath(start);//重復執行自己,確保所有子節點被遍歷
computePath(nearest);//向外一層層遞歸,直至所有頂點被遍歷
}
public void printPathInfo(){
Set<Map.Entry<String, String>> pathInfos=pathInfo.entrySet();
for(Map.Entry<String, String> pathInfo:pathInfos){
System.out.println(pathInfo.getKey()+":"+pathInfo.getValue());
}
}
/**
* 獲取與node最近的子節點
*/
private Node getShortestPath(Node node){
Node res=null;
int minDis=Integer.MAX_VALUE;
Map<Node,Integer> childs=node.getChild();
for(Node child:childs.keySet()){
if(open.contains(child)){
int distance=childs.get(child);
if(distance<minDis){
minDis=distance;
res=child;
}
}
}
return res;
}
}

Main用於測試Dijkstra對象
[java] view plain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ijkstra test=new Dijkstra();
Node start=test.init();
test.computePath(start);
test.printPathInfo();
}
}

❾ 權圖中求最短路徑都有哪些演算法

帶權圖也分有向和無向兩種,基本的演算法可以看看書咯。
帶權的無向圖的最短路徑又叫最小生成樹,Prim演算法和Kruskal演算法;
帶權的有向圖的最短路徑演算法有迪傑斯特拉演算法和佛洛依德演算法;

❿ matlab有向圖指定兩點間最短路徑演算法,最好可以轉換為距離矩陣更好

function preorder($root)
configure:3438: $? = 0
configure:3427: gcc -v >&5
Using built-in specs.
Target: i686-apple-darwin11
Configured with: /private/var/tmp/llvmgcc42/llvmgcc42-2336.11~182/src/configure --disable-checking --enable-werror --prefix=/Applications/Xcode.app/Contents/Developer/usr/llvm-gcc-4.2 --mandir=/share/man --enable-languages

熱點內容
伺服器屏蔽了別人的ip 發布:2024-05-18 19:10:09 瀏覽:618
怎麼獲取ins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4-05-18 19:10:03 瀏覽:29
仙方一般是什麼配置 發布:2024-05-18 18:53:43 瀏覽:158
黑莓安卓手機主題下載到哪裡 發布:2024-05-18 18:47:18 瀏覽:56
湯靖軒編程 發布:2024-05-18 18:46:04 瀏覽:532
腳本故事梗 發布:2024-05-18 18:29:02 瀏覽:822
安卓和csharp哪個發展好 發布:2024-05-18 18:09:30 瀏覽:527
換編程題庫 發布:2024-05-18 18:00:58 瀏覽:562
如何使用伺服器ip直連網站 發布:2024-05-18 18:00:49 瀏覽:432
三星n7100哪個安卓版本好用 發布:2024-05-18 17:55:41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