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資料庫
1. 陝西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目前情況是什麼
自2002年陝西省被文化部確定為文化共享工程全國首批試點省份以來,在文化部、國家中心的重視支持、關心幫助下,按照文化部和國家中心的統一部署與建設標准,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下面,就我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情況作以簡要匯報: 一、「十一五」工作回顧 「十一五」期間,中、省共計投入25415.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8650萬元,省財政投入4846.3萬元。工程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網路建設持續推進。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已建成省級分中心1個,市級支中心6個,縣級支中心101個,省、市、縣圖書館已達到全覆蓋,鄉鎮基層服務點1054個,覆蓋率達到60%,村基層服務點27554個,覆蓋率達到100%,街道基層服務點70個,覆蓋率達到14%,社區基層服務點544個,覆蓋率達到35.5%。全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市、縣(區)支中心,鄉、村基層服務點相結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網路框架和服務平台,實現省、市、縣、村服務網點全覆蓋。 (二)數字資源日益豐富。通過幾年的努力,省分中心已整合加工資源約14.8TB。作為服務窗口之一的「陝西文化信息網」,點擊率已達
174.98萬人次。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題資源庫,共20個大類180個資料庫,如《西安事變》、《陝西帝王陵》、《秦聲秦韻》、《陝西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省文史資料》、《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視資料庫》、《陝西民間美術》等資料庫。此外,還重點建設了一批能夠滿足農村群眾需要的講座、戲曲、圖書、電影、專題資源庫,特別是適合農民群眾急需的種植養殖技術等資源。 (三)培訓工作有序開展。省分中心依託省圖書館較強的技術力量、軟硬體和人才隊伍,加強組織各種培訓,開展對市縣支中心主任、鄉鎮基層服務點的設備安裝、維護、操作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市、縣、鄉三級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人員和服務隊伍,培養了一批從事資源建設、技術維護的專業隊伍。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訓基層管理技術人員92534人次。
(四)技術模式不斷創新。省分中心2004年設計研發的VPN專網解決方案,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來效果很好,使省分中心和省圖書館生產、購買、整合的大量數字資源,通過VPN專網傳輸到市、縣支中心,實現了數字資源和技術力量的共享,降低了基層服務成本,提高了整體服務水平和系統保障能力。目前,已建成的107個市、縣(區)支中心都已接入了VPN專網,實現了市、縣支中心共享省圖書館和省分中心的數字資源許可權。 (五)共建機制初步形成。為實現基層網點的進一步共建和擴大資源的共享范圍,加大向農村地區提供優質文化信息資源的力度,2008年,省文化廳與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聯合共建的通知》,明確由農黨負責村級基層點的建設工作,省分中心負責提供視頻資源,在陝西農黨網設置「文化共享工程」專欄,並舉行了共建基層點啟動儀式。截至目前,省分中心已向農黨提供視頻資源800GB。 (六)服務活動豐富多彩。近年來,各市、縣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充分利用共享工程搭建的網路平台,或開展館內陣地服務,或走出館門流動服務,積極主動地為當地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服務,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至「十一五」期未,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各級基層服務網點積極參與全省組織的大型活動20餘次,並結合本地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本地特色服務,累計服務人次達300萬人次。 二、「十二五」工作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將建成為資源優質豐富、技術先進實用、傳播高效互動、服務便捷貼近、管理科學規范、體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數字文化傳播服務體系,實現「時時可看,處處可學,人人可享」。「十二五」期間,中、省共計需投入111738萬元,其中中央轉移支付88590萬元,省財政支付23148萬元。
(一)加強數字資源建設。依託陝西豐富的革命歷史史料和民間藝術資源,建設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庫、陝西民間藝術數據資源庫。重點建設《延安十三年》資料庫,會同寧夏圖書館、甘肅圖書館共建《陝甘寧革命邊區》資料庫。以及建設民間舞蹈、民間樂器、民間民俗、民間戲曲、民歌等數字資源庫。同時,對舞台劇目、音樂、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古籍資料和各類藝術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 (二)完善門戶網站建設。繼續完善陝西文化信息網作為陝西文化門戶網站的平台作用。將其建成「門類齊全、內容系統、載體多樣、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政府網站,為陝西各地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傳播、發布渠道,成為陝西的文化品牌。 (三)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完成已建市、縣級支中心、鄉(鎮)、村基層服務點的設施設備升級,進一步拓展各基層服務點的服務,增加計算機、伺服器等設備,開設免費的公益性電子閱覽室,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能夠享受到基本的網路文化權益。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10個地市級支中心、107個縣級支中心、1750個鄉鎮基層服務點、28000個村基層服務點的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升級、文化共享工程進村入戶推廣以及保障公共電子閱覽室日常運營。 (四)拓展技術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勢,拓展我省VPN專網的網路功能。完善基層監控統計管理平台,加強基層設備維護及工作人員的管理。緊跟我省的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進度,促進VPN專網與電子政務外網緊密結合,完善我省文化共享工程網路系統。結合VPN專網的優勢充分發揮各地存儲性能,實現我省分布式存儲功能。結合3G技術的應用,開發我省的移動設備互動平台,完善優化我省文化共享工程技術傳輸模式。
(五)進一步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實行規范的分級管理,實現由省分中心直管地市級支中心,由地市級支中心直管下轄縣(區)支中心,由縣(區)支中心直管下轄鄉(鎮)、村級基層服務點。
(六)突出特色服務建設。「十二五」期間,省中心將採取多種措施強化基層的服務管理,充分發揮省中心的管理指導作用、基層中心的服務紐帶作用,利用「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視資料庫」、「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播客平台」等定期組織策劃具有本省特色的大型服務活動,全省服務人次不低於300萬人次。
(七)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十二五」期間,培訓內容的重點由原來的技術操作培訓逐漸轉變為管理能力及基層服務的策劃與組織能力的培訓,分期分批對全省文化系統領導幹部和信息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批全省文化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骨幹力量,適應新時期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需要。 三、2011年工作任務 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對於今後五年工作的順利開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年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任務有: (一)網路建設方面。對去年已建成的36個市、縣支中心、372鄉鎮基層服務點進行驗收,完成今年下達的356個鄉鎮基層服務點建設任務。同時,積極爭取省財政的支持,對省分中心設備進行升級改造。
(二)資源建設方面。一是省分中心會同寧夏省分中心、甘肅省分中心啟動《陝甘寧革命邊區》資料庫共建工作。二是做好資源徵集工作。今年計劃徵集各類資源70部,同時,向基層徵集特色資源不少於25部。三是做好資源上繳工作。省分中心在4月底前計劃整理30部符合上繳要求的資源上報國家管理中心。 (三)服務開展方面。在全省分別開展以「服務農民工」、「關愛老年人」為主題的服務活動;面向全省未成人年開展以「公共電子閱覽室帶給我……」為題的有獎徵文活動;舉辦「頌歌獻給黨」—陝西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迎接建黨90周年群眾歌詠活動以及開展「文化共享農村實用人才大培訓」活動試點工作。 (四)人員培訓方面。加強「基層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及「基層電子閱覽室管理軟體」的推廣安裝及培訓工作;邀請共享工程工作開展突出的市、縣、鄉鎮、村級管理人員在全省開展主題為「提高基層管理水平」的遠程培訓,今年計劃開展50期遠程視頻培訓;舉辦陝西省第二屆「共享杯」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知識與技能競賽;定期組織向全省各市、縣支中心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四、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情況 (一)部署動員。去年,我省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九個試點省份之一,按照文化部的試點要求,省文化廳高度重視,立即召集省圖書館、共享工程省分中心研究部署此項工作,一方面將此項工作納入「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另一方面經過各地申報、省文化廳統籌評估、試點查看,確定5個縣、14個鄉鎮、6個社區、3個行政村進行試點。2011年在全省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余華青廳長就此項工作作出專門部署,鄭小明副省長鄭省長也做了重要強調。 (二)制定方案。按照《文化部辦公廳印發<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辦社文發〔2010〕31號),我省積極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在方案里明確工作時間、建設標准、試點時間、范圍、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2011年1月7日,鄭小明副省長在省圖書館親自主持召開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聯席會議,會上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我省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方案。 (三)籌措資金。按照試點任務要求,經過測算我省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共需經費191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105萬元,運行經費86萬元,省文化廳在今年年初已向省財政申報該試點項目經費,近日,省財政廳在對設備配置和經費預算進行審核後將開始設備采購和運行經費下撥工作。 (四)落實責任。為確保各試點地區圓滿完成試點任務,省文化廳在2月25日召開的全省社會文化工作會上與5個試點地區分別簽定了《試點建設責任書》,從建設標准、管理規范、宣傳標識、銘牌製作等方面對試點工作進行了要求。會後,各試點地區積極行動,目前,已經按照所承擔的主要工作和責任做好了建設的有關准備工作。 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是今年我省的一項重要的文化工作,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我們一定按照文化部的有關要求,克服困難,加快推進,使試點工作在我省取得實效,為全國推開此項工作積累經驗和提供借鑒。 五、困難及建議 近年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在文化部以及國家中心的領導下,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成效顯著,但與中央領導、文化部以及國家中心的要求相比還有不足,與兄弟省市的發展相比還有差距,與我省提出的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的目標相比還不相適應。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經費保障方面。「十二五」期間,隨著大規模的基層服務網點逐步建成,資源建設的任務將更加重要,文化部、國家中心在「十二五」規劃中多次明確陝西要做好紅色數字資源和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建設,而且在資源建設總量上有明確的規定,但目前省分中心一直沒有落實資源建設專項經費。「十一五」,文化部、國家中心對陝西的資源建設給予過大力支持,希望文化部、國家中心「十二五」期間能夠繼續對陝西這樣一個革命老區、財力緊張的省加大傾斜的力度,在資源建設上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 (二)人才隊伍方面。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缺乏相應的技術和服務人員一直是制約我省共享工程發展的主要瓶頸,特別是隨著「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實施,這個問題將更加凸顯。去年,文化部出台了《全省基層文化人才培訓意見》,希望國家中心能夠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共享工程基層人員培訓,組織開展示範培訓,編寫培訓教材、建立師資隊伍、按區域設立培訓基地,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共享工程基層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能力。 (三)資源整合方面。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已經整合加工了大量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許多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進學校、進軍營、進工廠、進居民和農戶家,希望文化部、國家中心能夠從國家層面加強與有關部委的溝通,為文化共享工程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進學校、進軍營、進工廠、進居民和農戶家提供平台和通道。
2. 近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五大資料庫建設,指哪些
摘要 第五大國家基礎資料庫:
3. 什麼是四大國家基礎資料庫
「四大基礎資料庫」在國家電子政務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設施。無論在政務領域,還在企業領域,「四大基礎資料庫」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共享需求,四大基礎資料庫的建設不僅能實現數據的共享,同時在建設的過程本身也推進著各業務流程的整合及優化。
四大基礎庫分別是:人口基礎資料庫、法人資料庫、宏觀經濟資料庫,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資料庫,也有的專家稱「四大基礎資料庫」是國家層面四大主資料庫。
1、人口信息資料庫
人口信息庫的主體包括公民身份號碼、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地等基本信息,還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在利用人口基本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其他部門存在共享需求的人口信息。
人口信息資料庫主要來自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衛生局、教育局等,另外我市在綜治辦、市民卡中心、便民服務中心也有部分數據。
2、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
法人單位信息資料庫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市場監督局的企業注冊登記庫和組織機構代碼庫,編辦的事業單位注冊登記、民政局的社會團體登記庫、國稅地稅的稅務資料庫,以及統計局的基本單位普查庫等。
3、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
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資料庫是以電子地圖為基礎,整合道路、行政區劃、建築、植被、地下管線等基礎數據,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用地、園林綠化、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專題數據。
4、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料庫
宏觀經濟基礎信息數據包括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完成情況、金融機構信貸情況、各鎮(區)主要經濟指標等信息,以統計經濟信息為基礎。
(3)陝西資料庫擴展閱讀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已開始積極建設「四大基礎資料庫」,並在「四大基礎資料庫」基礎上建設「數字城市」,有些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已開始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轉型升級,進入「大數據」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李克強總理也提出了「互聯網+」概念,這充分說明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四大基礎資料庫」正是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對電子政務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既能加強政務資源的整合、共享與交換,打破信息孤島,避免重復建設,又能推進政府職能部門業務協同,強化服務意識,通過數據加工和挖掘還能為政府決策提供知識依據和大數據的支持。
4. 陝西省企業信用數據源資料庫,虎贏postman可以免費下載最新全庫嗎
是可以的哦,我也在用虎贏postman,感覺不錯,可以直接下載,強烈推薦。
5. 陝西省中小學教職工管理系統軟體數據上報里的學校資料庫的上報數據怎麼導不出來
每一家的軟體都不太一樣,你還是聯系軟體廠商的技術人員吧
6. 陝西省圖書館有proquest資料庫嗎
在陝西省圖書館的主頁上有一欄「館藏資源」,點擊進入cnki或者萬方資料庫,頁面上有登錄框或者有登錄按鈕(CNKI有登錄框,萬方是登錄按鍵),在CNKI的登錄框中輸入你的圖書卡號,以及密碼,點擊「登錄」,注意,不要點ip登錄。萬方點擊登錄後,同樣按要求輸入卡號以及密碼。之後就可以下載文獻了
7. 陝西數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怎麼樣
陝西數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2017-02-08在陝西省西安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高新區丈八街辦高新一路25號創新大廈S419。
陝西數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10131MA6U1FLD16,企業法人方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陝西數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軟體的開發、銷售、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企業管理咨詢;企業營銷策劃;展覽展示服務(不含涉外商業性美術品展覽);租賃計算機專用設備;租賃影視製作專用設備;計算機系統服務;計算機軟硬體及輔助設備、機電產品、通訊設備(不含地面衛星接受設施)、電子產品的銷售、租賃、開發、安裝、技術咨詢與服務;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須審批項目除外);軟體開發;會議專用設備租賃;嵌入式軟體服務;資料庫開發;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陝西數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8. 陝西省市場監管局兩庫一平台是什麼
摘要 親親,陝西省市場監管局兩庫一平台是一平台」是指搭建政府、企業、人才、人力資源機構的共享互動平台。「兩庫」是「人才現狀資料庫」和「產才需求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