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android50源碼分析

android50源碼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8-30 10:06:37

『壹』 android源碼里有哪些比較好的演算法或框架推薦

Android中對於圖形界面以及多媒體的相關操作比較容易實現。而且對於大多數
手機
用戶來說,他們主要也就是根據這些方面的功能來對系統那個進行修改。我們可以通過本文介紹的Android多媒體框架的源碼解讀,來具體分析一下這方面的基本知識。
Android多媒體框架的代碼在以下目錄中:external/opencore/。這個目錄是Android多媒體框架的根目錄,其中包含的子目錄如下所示:
* android:這裡面是一個上層的庫,它基於PVPlayer和PVAuthor的SDK實現了一個為Android使用的Player和Author。
* baselibs:包含數據結構和線程安全等內容的底層庫
* codecs_v2:這是一個內容較多的庫,主要包含編解碼的實現,以及一個OpenMAX的實現
* engines:包含PVPlayer和PVAuthor引擎的實現
* extern_libs_v2:包含了khronos的OpenMAX的頭文件
* fileformats:文件格式的據具體解析(parser)類
* nodes:編解碼和文件解析的各個node類。
* oscl:操作系統兼容庫
* pvmi: 輸入輸出控制的抽象介面
* protocols:主要是與網路相關的RTSP、RTP、HTTP等協議的相關內容
* pvcommon:pvcommon庫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沒有源文件。
* pvplayer:pvplayer庫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沒有源文件。
* pvauthor:pvauthor庫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沒有源文件。
* tools_v2:編譯工具以及一些可注冊的模塊。
Splitter的定義與初始化
以wav的splitter為例,在fileformats目錄下有解析wav文件格式的pvwavfileparser.cpp文件,在nodes目錄下有pvmf_wavffparser_factory.cpp,pvmf_wavffparser_node.h, pvmf_wavffparser_port.h等文件。
我們由底往上看,vwavfileparser.cpp中的PV_Wav_Parser類有InitWavParser(),GetPCMData(),RetrieveFileInfo()等解析wav格式的成員函數,此類應該就是最終的解析類。我們搜索PV_Wav_Parser類被用到的地方可知,在PVMFWAVFFParserNode類中有PV_Wav_Parser的一個指針成員變數。
再搜索可知,PVMFWAVFFParserNode類是通過PVMFWAVFFParserNodeFactory的CreatePVMFWAVFFParserNode()成員函數生成的。而CreatePVMFWAVFFParserNode()函數是在PVPlayerNodeRegistry::PVPlayerNodeRegistry()類構造函數中通過PVPlayerNodeInfo類被注冊到Oscl_Vector<PVPlayerNodeInfo, OsclMemAllocator> 的vector中,在這個構造函數中,AMR,mp3等node也是同樣被注冊的。
由上可知,Android多媒體框架中對splitter的管理也是與ffmpeg等類似,都是在框架的初始化時注冊的,只不過Opencore注冊的是每個splitter的factory函數。
綜述一下splitter的定義與初始化過程:
每個splitter都在fileformats目錄下有個對應的子目錄,其下有各自的解析類。
每個splitter都在nodes目錄下有關對應的子目錄,其下有各自的統一介面的node類和node factory類。
播放引擎PVPlayerEngine類中有PVPlayerNodeRegistry iPlayerNodeRegistry成員變數。
在PVPlayerNodeRegistry的構造函數中,將 AMR, AAC, MP3等splitter的輸入與輸出類型標示和node factory類中的create node與release delete介面通過PVPlayerNodeInfo類push到Oscl_Vector<PVPlayerNodeInfo, OsclMemAllocator> iType成員變數中。
當前Splitter的匹配過程
PVMFStatus PVPlayerNodeRegistry::QueryRegistry(PVMFFormatType& aInputType, PVMFFormatType& aOutputType, Oscl_Vector<PVUuid, OsclMemAllocator>& aUuids)函數的功能是根據輸入類型和輸出類型,在已注冊的node vector中尋找是否有匹配的node,有的話傳回其唯一識別標識PVUuid。
從QueryRegistry這個函數至底向上搜索可得到,在android中splitter的匹配過程如下: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cpp之中定義了一個JNINativeMethod(java本地調用方法)類型的數組gMethods,供java代碼中調用MultiPlayer類的setDataSource成員函數時找到對應的c++函數
1.{"setDataSource", "(Ljava/lang/String;)V", (void *)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_setDataSource},
2.static void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_setDataSource
(JNIEnv *env, jobject thiz, jstring path)
此函數中先得到當前的MediaPlayer實例,然後調用其setDataSource函數,傳入路徑
3.status_t MediaPlayer::setDataSource(const char *url)
此函數通過調getMediaPlayerService()先得到當前的MediaPlayerService, const sp<IMediaPlayerService>& service(getMediaPlayerService());
然後新建一個IMediaPlayer變數, sp<IMediaPlayer> player(service->create(getpid(), this, fd, offset, length));
在sp<IMediaPlayer> MediaPlayerService::create(pid_t pid, const sp<IMediaPlayerClient>& client, const char* url)中
調status_t MediaPlayerService::Client::setDataSource(const char *url)函數,Client是MediaPlayerService的一個內部類。
在MediaPlayerService::Client::setDataSource中,調sp<MediaPlayerBase> MediaPlayerService::Client::createPlayer(player_type playerType)
生成一個繼承自MediaPlayerBase的PVPlayer實例。

『貳』 怎樣評價羅升陽的android系統源代碼分析

我幹了3年Android sdk開發,覺得到了瓶勁沒法更進一步,於是花了一年多點時間,大概摸到點門徑。根據前輩的經驗,Android底層完全入門需要兩年。 先說下我的入門過程: 第零步,下載源碼,我下的4.2的,框架層源碼10G,內核2G多,ctags給框架層建的標簽文件都有600M,當時讓我有點震撼,用的vim+ctags+cscope來閱讀,還算不錯,架構挺清晰的。 第一步,我找到了一本好書《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 第一卷》它講了Android框架層的啟動,初始化,服務框架初始化,Binder,消息循環,PackageManager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據作者說後面會出講UI子系統的第二卷,拭目以待。其實這本書看了幾十頁我就發現需要第二步的知識,否則看不下去,於是跳去第二步。 第二步,學習linux系統編程,在看《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的時候我發現,框架層的Native部分,全是Linux編程。為了掌握這部分知識,我花了4個月學習了《Linux系統編程手冊》(TLPI)這本1000多頁的書,我以前是搞WIndows文件系統這塊的,所以C語言還比較熟,TLPI的習題很有意思,量也比較大,堅持下來還是收獲很多。 第三步,花了4個月學習了一些Linux內核的知識,看了LKD,PLKA看了一半多。越學越沒底,覺得不懂得越來越多,不過這個也正常,只有靠慢慢磨,估計以後要不斷的磨這塊。 第四步,回頭看Android源碼,這次一口氣看完了《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 第一卷》,終於對框架層有了譜。同時真的數次把我看暈,前面看Linux內核源碼都沒這么暈,不斷在Java層和Native層之間跳有點磨腦漿。其中我又覺得Java的基礎沒有打太牢,回去補了一個月的《Core Java》第八版。但是這書沒有涉及UI子系統,於是又看了《Android內核剖析》 第五步,《Android內核剖析》(這本書實際上是講框架層的,作者也是個搞嵌入式的,所以他在寫框架層的時候文筆不太好,很羅嗦,不過還是有很多看點,到他後來寫做ROM,玩開發板時估計是說到了他的本行,一下子遛起來了看得出還是挺有水平的,這本書知識有點舊畢竟講的是2.3很多代碼已經過時,但是作者很多點子很有參考價值)這本書講UI子系統和按鍵/觸摸消息處理系統還是很有分量的,尤其13章View繪制那裡,結合源碼研究很有收獲。而後面他講編譯框架和ROM相關的東西都是挺寶貴的資料。 第六步,為了再補一下其他諸如電源管理模塊等子系統的知識看了,《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個人認為這個系列看起來有點不太舒服,不過作為補充印證還是比較有價值。 第七步,《Android系統源代碼情景分析》,羅升陽的源碼分析大作,比《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分析得更細致,但缺點是涉及到模塊比較少,選用的源碼也比《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更舊一點。看完書後需要去研究作者的博客,東西挺多的,一定讓你滿意。 第八步,買塊開發板自己玩。這步我還沒走到,原因是我覺得我還差點准備知識。可能要再幾個月,到時准備入塊6410或者樹莓派。 最後,由於我11年以前都是搞Windows這塊的,所以對Linux知識不是很了解,不得已看了這么些書,如果是一直做Linux的人,很多步驟估計可以省掉了。直接上源碼才是正道。 我本身做著移動GIS開發的工作,學框架層全是因為興趣,但招聘平台Android框架層開發人員還是蠻有競爭力的有不少定製ROM,智能電視的工作都處於人才難求狀態,畢竟有一定的門檻,現在各種ios培訓,讓奔著錢干開發的人紛紛湧入,而ios只能幹sdk開發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一堆新手老手,菜鳥大牛全擠在SDK開發這塊,我覺得不太妙。 反觀Android這邊,雖然入門菜鳥沒有搞ios來錢,但是可持續性很好,從sdk-》框架》驅動》內核這樣幹下去。干著干著發現自己漸漸變成了Linux開發者/嵌入式開發者的人也不少,新人,老手,菜鳥大牛各居其位,層次性很好。 轉載

『叄』 關於Android 平台開發相關的有哪些推薦書籍

推薦十本Android開發暢銷書籍:
1. 《Android基礎教程》本書是一部關於 android開發的基礎教程,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討論android。書中還結合數獨游戲等實例更加形象生動地講解了 android開發的基本流程,且每章最後都有一個 「快速閱讀指南 」,更加方便了讀者的閱讀。. 本書內容完整豐富,具有較強的通用性,讀者都能通過本書快速學習 android開發,提高相關技能。
2. 《Android應用開發揭秘》(累計印刷6次,內容已更新至Android 2.2,版權輸出至台灣)這是一本參考手冊,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幾乎無可挑剔,可作為廣大Android開發者的案頭必備書;這是一部權威指南,基礎知識部分翔實而豐富,高級知識部分深入且飽含最佳實踐,能從本質上提升開發者對Android的理解和開發水平。尤為值得一提的是,Android 2.0中新增了大量激動人心的新特性,不僅支持多點觸摸設備、軟鍵盤,而且還支持多賬戶在線管理、藍牙……作為國內第一本基於Android 2.0的著作,本書可謂極具前瞻性,第一時間將這些新特性完美地呈現給了廣大讀者。
3. 《Google Android SDK開發範例大全》(09年度暢銷榜NO.10)(台灣天瓏書局09年超級暢銷書)本書以android手機應用程序開發為主題,通過130多個範例全面且深度地整合了手機、網路及服務等多個開發領域,為讀者提高程序設計功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全書共分10章,主要以範例集的方式來講述android的知識點,詳細介紹了開發android的人機交互界面、android常用的開發控制項、使用android手機收發簡訊等通信服務、開發android手機的自動服務功能和娛樂多媒體功能以及整合android與aoogle強大的網路服務等內容,隨書光碟中包括了所有範例的程序代碼。
4. 《Google Android SDK開發範例大全(第2版)》 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以android手機應用程序開發(採用android sdk 2.1)為主題,通過160多個範例全面且深度地整合了手機、網路及服務等多個開發領域,為讀者提高程序設計功力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全書共分10章,主要以範例集的方式來講述android的知識點,詳細介紹了開發android的人機交互界面、android常用的開發控制項、使用android手機收發簡訊等通信服務、開發android手機的自動服務功能和娛樂多媒體功能以及整合android與aoogle強大的網路服務等內容。隨書光碟中包括了所有範例的程序代碼。本書講述由淺入深,由android的基礎知識到實際開發應用,結構清晰、語言簡潔,非常適合android的初學者和android的進階程序開發者閱讀參考。
5. 《Android/OPhone開發完全講義》(此書版權已經輸出到台灣)‍推薦這本書有兩個原因:一是移動開發的廣闊前景,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發者投入其中。相比iPhone而言,Android平台的開放性以及國內市場的廣闊性,使得它更有代表性;二是作者李寧,他寫作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備,以及對技術的孜孜追求,使得這本書在Android開發的實戰方面很具代表性。也希望讀者朋友和我一樣能從這本書中獲益。
6. 《Android系統原理及開發要點詳解》 本書全面介紹開放的行動電話平台android系統,包括android系統中的linux驅動、本地框架、java框架和java應用4個層次。本書內容以知識性內容為綱,重點關注開發要點,各個部分內容注重相互照應,按照清晰的思路向讀者介紹整個android系統的原理和開發方法。本書按照android系統的框架和各個子系統的主線,重點介紹開發android應用程序和構建硬體抽象層。其內容涵蓋了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和android系統移植構建手機系統兩大方面。本書既適合從事android各個層次開發的工程師閱讀,也適合通用嵌入式linux系統的學習者使用。
7. 《深入淺出Google Android》(示例生動豐富,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本書是國內最早的android開發團隊的集體智慧結晶,真正完全基於android最新的sdk 1.5,內容詳實,示例生動豐富,包含大量示例代碼,可操作性強。它不僅涵蓋了android平台從基礎概念到高級應用的所有主題,而且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幾種常見的android項目,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特別是在本書的第10、11章重點介紹了android sdk 1.5引入的最為重要的三個特性,即桌面部件、實時文件夾、虛擬鍵盤與輸入法應用的開發方法。.. 通過本書,讀者可以迅速掌握android平台來構建應用程序,成為android開發高手,躋身新技術的弄潮兒。
8. 《Google Android開發入門與實戰》(09年度暢銷榜TOP50)(附贈400分鍾高清教學視頻,涵蓋5大商業案例完整源代碼)本書內容上涵蓋了用android開發的大部分場景,從android基礎介紹、環境搭建、sdk介紹、market使用,到應用剖析、組件介紹、實例演示等方面。從技術實現上,講解了5個android平台下的完整綜合實例及源代碼分析,分別是rss閱讀器、基於google map的個人gps、豆瓣網(web 2.0)客戶端、在線音樂播放器、手機信息查看助手。本書注重對實際動手能力的指導,在遵循技術研發知識體系的嚴密性同時,在容易產生錯誤、不易理解的環節配以了翔實的開發情景截圖,並將重要的知識點和開發技巧以「小實驗」、「小提醒」、「小知識」、「注意」等的活潑形式呈現給讀者。在程序實例的講解方面,主要將實例安插在android開發的精髓知識章節,這為初學者學習與實踐結合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本書配套有400多分鍾的全程開發視頻光碟,指導讀者快速、無障礙地學通android實戰開發技術。
9. 《精通Android游戲開發》(將本地PC游戲輕松移植到Android的秘技) 本書討論如何將pc 上的3d 游戲移植到android 平台。作者從必備的技能和軟體工具入手,逐步介紹如何從頭構建純java 游戲,如何混合使用opengl 3d 圖形和jni,並以真實的pc游戲wolfenstein 3d和doom為例,介紹如何融合java 的優雅設計和c 的強大功能,使混合游戲達到最佳性能。本書適合熟悉android 平台的開發人員閱讀。
10. 《人人都玩開心網:Ext JS+Android+SSH整合開發Web與移動SNS》 本書的主旨為,以開心網為例實現web版和android版的sns應用。本書分為四篇,前三篇主要實現了web版的開心網系統。其中重點介紹了ext js技術,包括ext js的核心組件、對話框、表單組件、布局、數據校驗、表格、菜單、樹組件等技術。本書的最後一篇實現了android版的開心網,並介紹了與android版開心網相關的技術,包括button、textview、edittext、imageview、gridview等android組件。本書適於以下幾類人群:了解傳統的web應用程序的開發,希望使用ext js開發web程序的開發人員;了解基本的ext js程序的開發方法,想增加實踐經驗的開發人員;對ext js感興趣,想進一步提高ext js開發技能的讀者;對android感興趣,想從事android開發的讀者;想開發基於android客戶端的c/s程序,但對開發流程不了解的讀者。

『肆』 做jni開發android系統源碼怎麼分析

Android中JNI是編譯so庫的源代碼,編譯成功後會生成SO庫,android中最終是使用SO庫的。
1.android的NDK開發需要在linux下進行: 因為需要把C/C++編寫的代碼生成能在arm上運行的.so文件,這就需要用到交叉編譯環境,而交叉編譯需要在linux系統下才能完成。
2.安裝android-ndk開發包,這個開發包可以在google android 官網下載: 通過這個開發包的工具才能將android jni 的C/C++的代碼編譯成庫
3.android應用程序開發環境: 包括eclipse、java、 android sdk、 adt等。

『伍』 從源碼中淺析Android中怎麼利用attrs和styles定義控制項

1.attrs.xml:
我們知道Android的源碼中有attrs.xml這個文件,這個文件實際上定義了所有的控制項的屬性,就是我們在布局文件中設置的各類屬性
你可以找到attrs.xml這個文件,打開它,全選,右鍵->Show In->OutLine。可以看到整個文件的解構

我們大概可以看出裡面是Android中的各種屬性的聲明,比如textStyle這個屬性是這樣定義的:
Java代碼
<!-- Default text typeface style. -->
<attr name="textStyle">
<flag name="normal" value="0" />
<flag name="bold" value="1" />
<flag name="italic" value="2" />
</attr>
那麼現在你知道,我們在寫android:textStyle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normal,bold和italic這3個東西了吧,就是定義在這個地方。
再看看textColor:
Java代碼
<!-- Color of text (usually same as colorForeground). -->
<attr name="textColor" format="reference|color" />
format的意思是說:這個textColor可以以兩種方式設置,要麼是關聯一個值,要麼是直接設置一個顏色的RGB值,這個不難理解,因為我們可以平時也這樣做過。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在布局文件中所使用的各類控制項的屬性都定義在這裡面,那麼這個文件,除了定義這些屬性外還定義了各種具體的組件,比如TextView,Button,SeekBar等所具有的各種特有的屬性
比如SeekBar:

Java代碼
<declare-styleable name="SeekBar">
<!-- Draws the thumb on a seekbar. -->
<attr name="thumb" format="reference" />
<!-- An offset for the thumb that allows it to extend out of the range of the track. -->
<attr name="thumbOffset" format="dimension" />
</declare-styleable>
也許你會問SeekBar的background,等屬性怎麼沒有看到?這是因為Android中幾乎所有的組件都是從View中繼承下來的,SeekBar自然也不例外,而background這個屬性幾乎每個控制項都有,因此被定義到了View中,你可以在declare-styleable:View中找到它。

總結下,也就是說attrs.xml這個文件定義了布局文件中的各種屬性attr:***,以及每種控制項特有的屬性declare-styleable:***

2.styles.xml:
剛才的attrs.xml定義的是組件的屬性,現在要說的style則是針對這些屬性所設置的值,一些默認的值。

這個是SeekBar的樣式,我們可以看到,這裡面設置了一個SeekBar的默認的樣式,即為attrs.xml文件中的各種屬性設置初始值
Java代碼
<style name="Widget.SeekBar">
<item name="android:indeterminateOnly">false</item>
<item name="android:progressDrawable">@android:drawable/progress_horizontal</item>
<item name="android:indeterminateDrawable">@android:drawable/progress_horizontal</item>
<item name="android:minHeight">20dip</item>
<item name="android:maxHeight">20dip</item>
<item name="android:thumb">@android:drawable/seek_thumb</item>
<item name="android:thumbOffset">8dip</item>
<item name="android:focusable">true</item>
</style>
這個是Button的樣式:
Java代碼
<style name="Widget.Button">
<item name="android:background">@android:drawable/btn_default</item>
<item name="android:focusable">true</item>
<item name="android:clickable">true</item>
<item name="android:textAppearance">?android:attr/textAppearanceSmallInverse</item>
<item name="android:textColor">@android:color/primary_text_light</item>
<item name="android:gravity">center_vertical|center_horizontal</item>
</style>

有了屬性和值,但是這些東西是如何關聯到一起的呢?它們如何被android的framework層所識別呢?

3.組件的源碼
我們看下TextView的源碼:
Java代碼
public TextView(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null);
}//這個構造器用來給用戶調用,比如new TextView(this);

public Text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
this(context, attrs, com.android.internal.R.attr.textViewStyle);
}

public Text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int defStyle) {
super(context, attrs, defStyle);//為用戶自定義的TextView設置默認的style
mText = "";

//設置畫筆
mTextPaint = new TextPaint(Paint.ANTI_ALIAS_FLAG);
mTextPaint.density = getResources().getDisplayMetrics().density;
mTextPaint.setCompatibilityScaling(
getResources().getCompatibilityInfo().applicationScale);

mHighlightPaint = new Paint(Paint.ANTI_ALIAS_FLAG);
mHighlightPaint.setCompatibilityScaling(
getResources().getCompatibilityInfo().applicationScale);

mMovement = getDefaultMovementMethod();
mTransformation = null;

//attrs中包含了這個TextView控制項在布局文件中定義的屬性,比如android:background,android:layout_width等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中包含了TextView中的針對attrs中的屬性的默認的值
//也就是說這個地方能夠將布局文件中設置的屬性獲取出來,保存到一個TypeArray中,為這個控制項初始化各個屬性
TypedArray a =
context.obtainStyledAttributes(
attrs,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 defStyle, 0);

int textColorHighlight = 0;
ColorStateList textColor = null;
ColorStateList textColorHint = null;
ColorStateList textColorLink = null;
int textSize = 15;
int typefaceIndex = -1;
int styleIndex = -1;

/*
* Look the appearance up without checking first if it exists because
* almost every TextView has one and it greatly simplifies the logic
* to be able to parse the appearance first and then let specific tags
* for this View override it.
*/
TypedArray appearance = null;
//TextView_textAppearance不太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是為了設置TextView的一些默認的屬性?
int ap = a.getResourceId(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textAppearance, -1);
if (ap != -1) {
appearance = context.obtainStyledAttributes(ap,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
TextAppearance);
}
if (appearance != null) {
int n = appearance.getIndexCount();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attr = appearance.getIndex(i);

switch (attr) {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ColorHighlight:
textColorHighlight = appearance.getColor(attr, textColorHighlight);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Color:
textColor = appearance.getColorStateList(attr);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ColorHint:
textColorHint = appearance.getColorStateList(attr);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ColorLink:
textColorLink = appearance.getColorStateList(attr);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Size:
textSize = appearance.getDimensionPixelSize(attr, textSize);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ypeface:
typefaceIndex = appearance.getInt(attr, -1);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Appearance_textStyle:
styleIndex = appearance.getInt(attr, -1);
break;
}
}

appearance.recycle();
}
//各類屬性
boolean editable = getDefaultEditable();
CharSequence inputMethod = null;
int numeric = 0;
CharSequence digits = null;
boolean phone = false;
boolean autotext = false;
int autocap = -1;
int buffertype = 0;
boolean selectallonfocus = false;
Drawable drawableLeft = null, drawableTop = null, drawableRight = null,
drawableBottom = null;
int drawablePadding = 0;
int ellipsize = -1;
boolean singleLine = false;
int maxlength = -1;
CharSequence text = "";
CharSequence hint = null;
int shadowcolor = 0;
float dx = 0, dy = 0, r = 0;
boolean password = false;
int inputType = EditorInfo.TYPE_NULL;

int n = a.getIndexCount();
for (int i = 0; i < n; i++) {
int attr = a.getIndex(i);
//通過switch語句將用戶設置的,以及默認的屬性讀取出來並初始化
switch (attr) {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editable:
editable = a.getBoolean(attr, editable);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inputMethod:
inputMethod = a.getText(attr);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numeric:
numeric = a.getInt(attr, numeric);
break;

//更多的case語句...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textSize:
textSize = a.getDimensionPixelSize(attr, textSize);//設置當前用戶所設置的字體大小
break;

case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_typeface:
typefaceIndex = a.getInt(attr, typefaceIndex);
break;
//更多的case語句...
}

通過上面的代碼大概可以知道,每個組件基本都有3個構造器,其中只傳遞一個Context上下文的那個構造器一般用來在java代碼中實例化使用。
比如你可以
Java代碼
TextView tv = new TextView(context);
來實例化一個組件。

最終調用的是第3個構造器
Java代碼
public Text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int defStyle)

在這個構造器中為你設置了默認的屬性attrs和值styles。關鍵不在這里,而是後面通過使用下面的代碼
Java代碼
TypedArray a =
context.obtainStyledAttributes(
attrs, com.android.internal.R.styleable.TextView, defStyle, 0);
來將屬性和值獲取出來,放到一個TypeArray中,然後再利用一個switch語句將裡面的值取出來。再利用這些值來初始化各個屬性。這個View最終利用這些屬性將這個控制項繪制出來。
如果你在布局文件中定義的一個View的話,那麼你定義的值,會被傳遞給構造器中的attrs和styles。也是利用同樣的方式來獲取出你定義的值,並根據你定義的值來繪制你想要的控制項。
再比如其實Button和EditText都是繼承自TextView。看上去兩個控制項似乎差異很大,其實不然。Button的源碼其實相比TextView變化的只是style而已:

『陸』 有研究android系統源碼的博客嗎

我幹了3年Android sdk開發,覺得到了瓶勁沒法更進一步,於是花了一年多點時間,大概摸到點門徑。根據前輩的經驗,Android底層完全入門需要兩年。

先說下我的入門過程:
第零步,下載源碼,我下的4.2的,框架層源碼10G,內核2G多,ctags給框架層建的標簽文件都有600M,當時讓我有點震撼,用的vim+ctags+cscope來閱讀,還算不錯,架構挺清晰的。

第一步,我找到了一本好書《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 第一卷》它講了Android框架層的啟動,初始化,服務框架初始化,Binder,消息循環,PackageManager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據作者說後面會出講UI子系統的第二卷,拭目以待。其實這本書看了幾十頁我就發現需要第二步的知識,否則看不下去,於是跳去第二步。

第二步,學習Linux系統編程,在看《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的時候我發現,框架層的Native部分,全是Linux編程。為了掌握這部分知識,我花了4個月學習了《Linux系統編程手冊》(TLPI)這本1000多頁的書,我以前是搞WIndows文件系統這塊的,所以C語言還比較熟,TLPI的習題很有意思,量也比較大,堅持下來還是收獲很多。

第三步,花了4個月學習了一些Linux內核的知識,看了LKD,PLKA看了一半多。越學越沒底,覺得不懂得越來越多,不過這個也正常,只有靠慢慢磨,估計以後要不斷的磨這塊。

第四步,回頭看Android源碼,這次一口氣看完了《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 第一卷》,終於對框架層有了譜。同時真的數次把我看暈,前面看Linux內核源碼都沒這么暈,不斷在Java層和Native層之間跳有點磨腦漿。其中我又覺得Java的基礎沒有打太牢,回去補了一個月的《Core Java》第八版。但是這書沒有涉及UI子系統,於是又看了《Android內核剖析》

第五步,《Android內核剖析》(這本書實際上是講框架層的,作者也是個搞嵌入式的,所以他在寫框架層的時候文筆不太好,很羅嗦,不過還是有很多看點,到他後來寫做ROM,玩開發板時估計是說到了他的本行,一下子遛起來了看得出還是挺有水平的,這本書知識有點舊畢竟講的是2.3很多代碼已經過時,但是作者很多點子很有參考價值)這本書講UI子系統和按鍵/觸摸消息處理系統還是很有分量的,尤其13章View繪制那裡,結合源碼研究很有收獲。而後面他講編譯框架和ROM相關的東西都是挺寶貴的資料。

第六步,為了再補一下其他諸如電源管理模塊等子系統的知識看了,《深入理解android》系列,個人認為這個系列看起來有點不太舒服,不過作為補充印證還是比較有價值。

第七步,《Android系統源代碼情景分析》,羅升陽的源碼分析大作,比《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分析得更細致,但缺點是涉及到模塊比較少,選用的源碼也比《Android的設計與實現》更舊一點。看完書後需要去研究作者的博客,東西挺多的,一定讓你滿意。

第八步,買塊開發板自己玩。這步我還沒走到,原因是我覺得我還差點准備知識。可能要再幾個月,到時准備入塊6410或者樹莓派。

最後,由於我11年以前都是搞Windows這塊的,所以對Linux知識不是很了解,不得已看了這么些書,如果是一直做Linux的人,很多步驟估計可以省掉了。直接上源碼才是正道。

我本身做著移動GIS開發的工作,學框架層全是因為興趣,但招聘平台Android框架層開發人員還是蠻有競爭力的有不少定製ROM,智能電視的工作都處於人才難求狀態,畢竟有一定的門檻,現在各種ios培訓,讓奔著錢干開發的人紛紛湧入,而ios只能幹sdk開發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一堆新手老手,菜鳥大牛全擠在SDK開發這塊,我覺得不太妙。 反觀Android這邊,雖然入門菜鳥沒有搞ios來錢,但是可持續性很好,從sdk-》框架》驅動》內核這樣幹下去。干著干著發現自己漸漸變成了Linux開發者/嵌入式開發者的人也不少,新人,老手,菜鳥大牛各居其位,層次性很好。
轉載

『柒』 大牛們是怎麼閱讀 Android 系統源碼的

由於工作需要大量修改framework代碼, 在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源碼上花費了不少功夫, Application端和Services端都看和改了不少.
如果只是想看看一些常用類的實現, 在Android包管理器里把源碼下載下來, 隨便一個IDE配好Source Code的path看就行.
但如果想深入的了解Android系統, 那麼可以看下我的一些簡單的總結.

知識
Java
Java是AOSP的主要語言之一. 沒得說, 必需熟練掌握.
熟練的Android App開發
Linux
Android基於Linux的, 並且AOSP的推薦編譯環境是Ubuntu 12.04. 所以熟練的使用並了解Linux這個系統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想了解偏底層的代碼, 那麼必需了解基本的Linux環境下的程序開發. 如果再深入到驅動層, 那麼Kernel相關的知識也要具備.
Make
AOSP使用Make系統進行編譯. 了解基本的Makefile編寫會讓你更清晰了解AOSP這個龐大的項目是如何構建起來的.
Git
AOSP使用git+repo進行源碼管理. 這應該是程序員必備技能吧.
C++
Android系統的一些性能敏感模塊及第三方庫是用C++實現的, 比如: Input系統, Chromium項目(WebView的底層實現).

硬體
流暢的國際網路
AOSP代碼下載需要你擁有一個流暢的國際網路. 如果在下載代碼這一步就失去耐心的話, 那你肯定沒有耐心去看那亂糟糟的AOSP代碼. 另外, 好程序員應該都會需要一個流暢的Google.
一台運行Ubuntu 12.04的PC.
如果只是閱讀源碼而不做太多修改的話, 其實不需要太高的配置.
一台Nexus設備
AOSP項目默認只支持Nexus系列設備. 沒有也沒關系, 你依然可以讀代碼. 但如果你想在大牛之路走的更遠, 還是改改代碼, 然後刷機調試看看吧.
高品質USB線
要刷機時線壞了, 沒有更窩心的事兒了.
軟體
Ubuntu 12.04
官方推薦, 沒得選.
Oracle Java 1.6
注意不要用OpenJDK. 這是個坑, 官方文檔雖然有寫, 但還是單獨提一下.
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oftware-properties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webupd8team/java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oracle-java6-installer
sudo apt-get install oracle-java6-set-default

Eclipse
估計會有不少人吐槽, 為什麼要用這個老古董. 其實原因很簡單, 合適. 剛開始搞AOSP時, 為了找到效率最優的工具, 我嘗試過Eclipse, IntelliJ IDEA, Vim+Ctags, Sublime Text+Ctags. 最終結果還是Eclipse. 主要優點有:
有語法分析 (快速准確的類, 方法跳轉).
支持C++ (IntelliJ的C++支持做的太慢了).
嵌入了DDMS, View Hierarchy等調試工具.
為了提高效率, 花5分鍾背下常用快捷鍵非常非常值得.
調整好你的classpath, 不要導入無用的代碼. 因為AOSP項目代碼實在是太多了. 當你還不需要看C++代碼時, 不要為項目添加C++支持, 建索引過程會讓你崩潰.
Intellij IDEA
開發App必備. 當你要調試系統的某個功能是, 常常需要迅速寫出一個調試用App, 這個時候老舊的Eclipse就不好用了. Itellij IDEA的xml自動補全非常給力.
巨人的肩膀

這個一定要先讀. 項目介紹, 代碼下載, 環境搭建, 刷機方法, Eclipse配置都在這里. 這是一切的基礎.

這個其實是給App開發者看的. 但是裡面也有不少關於系統機制的介紹, 值得細讀.

此老羅非彼老羅. 羅升陽老師的博客非常有營養, 基本可以作為指引你開始閱讀AOSP源碼的教程. 你可以按照博客的時間順序一篇篇挑需要的看.但這個系列的博客有些問題:
早期的博客是基於舊版本的Android;
大量的代碼流程追蹤. 讀文章時你一定要清楚你在看的東西在整個系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鄧凡平老師也是為Android大牛, 博客同樣很有營養. 但是不像羅升陽老師的那麼系統. 更多的是一些技術點的深入探討.

Android官方Issue列表. 我在開發過程中發現過一些奇怪的bug, 最後發現這里基本都有記錄. 當然你可以提一些新的, 有沒有人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定要能流暢的使用這個工具. 大量的相關知識是沒有人系統的總結的, 你需要自己搞定.
其它
代碼組織
AOSP的編譯單元不是和git項目一一對應的, 而是和Android.mk文件一一對應的. 善用mmm命令進行模塊編譯將節省你大量的時間.
Binder
這是Android最基礎的進程間通訊. 在Application和System services之間大量使用. 你不僅要知道AIDL如何使用, 也要知道如何手寫Binder介面. 這對你理解Android的Application和System services如何交互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Binder如何實現的倒不必著急看.
HAL
除非你對硬體特別感興趣或者想去方案公司上班, 否則別花太多時間在這一層.
CyanogenMod
這是一個基於AOSP的第三方Rom. 從這個項目的wiki里你能學到很多AOSP官方沒有告訴你的東西. 比如如何支持Nexus以外的設備.
DIA
這是一個Linux下畫UML的工具, 能夠幫你梳理看過的代碼.
XDA

這里有最新資訊和最有趣的論壇.
想到了再補充.

『捌』 求《Android源碼分析實錄李忠良》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Android源碼分析實錄李忠良》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1F5-Rb1wcS4XRPz_SJjrQ

?pwd=rt83 提取碼: rt83
簡介:Android源碼分析實錄李忠良pdf全書共分為15章,分別講述了分析JNI層、Android內存系統分析、Andmid虛擬機系統詳解、IPC通信機制詳解等,幫助讀者能一步一步了解Android系統核心源碼核心知識。

『玖』 Android是什麼語言編寫看懂源碼.它的開源代碼是什麼語言系統源碼來說

簡單來說 android 是以 linux kernel 內核為基礎的操作系統,你可以看看 linux kernel 是用什麼語言的就可以了。

『拾』 關於ANDROID自帶的聯系人CONTACTS源碼的分析,求助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s Mole

|——/packages/apps/Contacts/src/com/android/contacts
| |——ContactsListActivity.java
| |——ContactsManagementActivity.java
| |——DialtactsActivity.java
| |——ExportVCardActivity.java
| |——GroupsManagementActivity.java
| |——ImportVCardActivity.java
| |——ViewContactActivity.java
| |
| |——model
| | |——ContactsSource.java
| | |——EntityDelta.java
| | |——FallbackSource.java
| | |——Sources.java
| |
| |——ui
| | |——EditContactActiviry.java
| |
| |——widget
| | |——BaseContactEditorView.java
| | |——ContactEditorView.java
| | |——GenericEditorView.java
| | |——KindSectionView.java
| | |——PhotoEditorView.java
| | |——ReadOnlyContactEditorView.java
| |
| |——util
| |——Constants.java
| |——EmptyService.java
|
|——/packages/apps/Contacts/res
| |——drawable
| |——drawable-finger
| |——drawable-hdpi
| |——drawable-hdpi-finger
| |——drawable-mdpi
| |——drawable-mdpi-finger
| |——layout
| |——menu
| |——values
| |——values-zh-rCN
| |——AndroidManifest.xml
|
|——/packages/providers/ContactsProviders/src/com/android/providers/contacts
| |——ContactsDatabaseHelper.java
| |——ContactsProvider.java
| |——ContactsProvider2.java
| |——SQLiteContentProvider.java
|
|——The database address and name
|——data/data/com.android.providers.contacts/databases/contacts2.db

熱點內容
優酷怎麼給視頻加密 發布:2025-05-14 19:31:34 瀏覽:633
夢三國2副本腳本 發布:2025-05-14 19:29:58 瀏覽:859
phpxmlhttp 發布:2025-05-14 19:29:58 瀏覽:432
Pua腳本 發布:2025-05-14 19:24:56 瀏覽:448
蘋果像素低為什麼比安卓好 發布:2025-05-14 19:13:23 瀏覽:460
安卓機微信怎麼設置紅包提醒 發布:2025-05-14 19:00:15 瀏覽:271
androidsystem許可權設置 發布:2025-05-14 18:56:02 瀏覽:970
mq腳本 發布:2025-05-14 18:45:37 瀏覽:25
仙境傳說ro解壓失敗 發布:2025-05-14 18:45:01 瀏覽:868
betweenand的用法sql 發布:2025-05-14 18:39:25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