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裝配遺傳演算法

裝配遺傳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09-12 03:57:31

㈠ 工業機器人怎樣按控制方式來分類

1)點位式
許多工業機器人要求能准確地控制末端執行器的工作位置,而路徑卻無關緊要.例如,在印刷電路板上安插元件、點焊、裝配等工作,都屬於點位式控制方式。一般來說,點位式控制比較簡單,但精度不是很理想。
2)軌跡式
在弧焊、噴漆、切割等工作中,要求工業機器人末端執行器按照示教的軌跡和速度進行運動。如果偏離預定的軌跡和速度,就會使產品報廢。軌跡式控制方式類似於控制原理中的跟蹤系統,可稱之為軌跡伺服控制。
3)力(力矩)控制方式
在完成裝配、抓放物體等工作時,除要准確定位之外,還要求使用適度的力或力矩進行工作,這時就要利用力(力矩)伺服方式。這種方式的控制原理與位置伺服控制原理基本相同,只不過輸人量和反饋量不是位置信號,而是力(力矩)信號,因此系統中必須有力(力矩)感測器。有時也利用接近、滑動等感測功能進行自適應式控制。
4)智能控制方式
工業機器人的智能控制是通過感測器獲得周圍環境的知識,並根據自身內部的知識庫做出相應的決策。採用智能控制技術,使工業機器人具有了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及自學習能力。智能控制技術的發展有賴於近年來人工神經網路,基因演算法、遺傳演算法、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更多資料http://robot.big-bit.com/

㈡ 想請問模擬實驗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模擬實驗是利用FLASH技術開發的最富真實感的實驗,可直接在電腦上在線模擬操作。通過自主操作實驗,從而掌握物理和化學知識原理,理解並記憶化學方程式、公式、定律、定理等,從而有效提高理化學習成績。

模擬實驗沒有普通意義上實驗的必備器材,而是在計算機上用模擬軟體模擬現實的效果,用軟體模擬實驗條件是一條可行性非常高的路。事實上,很多模擬實驗軟體早就開發出來了,在很多大學、全國重點高中、初中也已經應用開來。

模擬軟體通過圖形化界面聯系理論條件與實驗過程,同時運用一定的編程達到模擬現實的效果。主要包括物理模擬實驗和化學模擬實驗和生物模擬實驗三種。

模擬實驗應用:

1、50年代和60年代模擬實驗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電力、化工以及其他工業過程式控制制等工程技術領域。

2、在航空工業方面,採用模擬實驗技術使大型客機的設計和研製周期縮短20%。利用飛行模擬器在地面訓練飛行員,不僅節省大量燃料和經費(其經費僅為空中飛行訓練的十分之一),而且不受氣象條件和場地的限制。

3、在飛行模擬器上可以設置一些在空中訓練時無法設置的故障,培養飛行員應付故障的能力。訓練模擬器所特有的安全性也是模擬技術的一個重要優點。在航天工業方面,採用模擬實驗代替實彈試驗可使實彈試驗的次數減少80%。

4、在電力工業方面採用模擬實驗系統對核電站進行調試、維護和排除故障,一年即可收回建造模擬系統的成本。現代模擬技術不僅應用於傳統的工程領域,而且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經濟、生物等領域,如交通控制、城市規劃、資源利用、環境污染防治、生產管理、市場預測、世界經濟的分析和預測、人口控制等。

㈢ 測量系統的基本要求是什麼(精密測試技術試題)

先進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精密測試技術應該適應這種發展。精密測試技術在機械學科中的作用是為汽車燈光示教板服務,擔負起質量技術保證的重任。這就要求首先要以提高產品的質量為出發點,這也是要達到的最重要的目的。其次是精密測試技術要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益。因此,檢測方法要能適應快速發展生產的要求,不能單純為了檢測而檢測,更不能因為檢測的要求而影響生產的效益,從更積極的角度出發,應該是由於精密測試技術的良好服務從而促進電子燃油噴射示教板生產能力的提高。根據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要求以及精密測試技術自身的發展規律,不斷拓展著新的測量原理和測試方法,以及測試信息處理技術,就機械學科而言,預計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發展。 1、 零廢品生產中的測量控制 在製造業中,全車電器實驗台質量保證的理想目標是實行生產的零廢品製造。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精密測試技術的作用和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零部件的加工質量、整機的裝配質量都與加工設備、測試設備以及測試信息的分析處理等有關,因此實現零廢品生產,以精密測試的角度出發,以下問題應予考慮:(1)在加工工件前,事先檢測機床。如何快速准確地對加工設備進行校驗,獲得機床的精度狀況,這對大幅度地減少返工,甚至消除返工是非常有益的。當然這是包括檢測設備的研究開發。(2)生產過程中對工件進行在線測量或對工件進行100%檢測,這就需要研究適合於動態或准動態的測試設備,甚至能集成到加工設備中的特殊普通車床電氣技能實訓考核裝置測試設備,做到實時測試,根據測試結果不斷修改工藝參數,對加工設備進行補充調整或反饋控制。從精度理論方面也相應要研究動態精度理論,包括動態精度的評定等。(3)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測量信息來實現零廢品生產。通過100%在線測量數據的充分利用,從中分析加工和測量過程中誤差分布的動態特性,同時根據加工誤差的動態特性和感測器精度的精度損失特性,以及產品質量要求和公差規定,給出零廢品製造的基本理論模型。充分利用柴油發動機實驗台網路,遺傳演算法等現代數學方法進行准確的加工質量預測,做到質量超前控制。 2、 視覺測試技術 非接觸測試技術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電機與變壓器綜合實驗裝置視覺測試技術。現代視覺理論和技術的發展,不僅在於模擬人眼能完成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完成人眼所不能勝任的工作,所以視覺技術作為當今最新技術,在電子、光學和計算機等技術不斷成熟和完善的基礎上得到迅速發展。視覺測試技術是建立在計算機視覺研究基礎上的一門新興測試技術。與計算機視覺研究的視覺模式識別、視覺理解等內容不同,視覺測試技術重點研究物體的幾何尺寸及物體的位置測量,如轎車電工技術實驗裝置車身三維尺寸的測量、模具等三維面形的快速測量、大型工件同軸度測量、共面性測量等。它可以廣泛應用於在線測量、逆向工程等主動、實時測量過程。視覺測試技術在國外發展很快,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家標准局就預計,檢測任務的90%將由視覺測試系統來完成。美國在80年代就有100多家公司躋身於機械原理示教陳列櫃系統的經營市場,可見視覺測試系統確實很有前途。在1999年10月的北京國際機床博覽會上已見到國外利用視覺檢測技術研製的儀器,如流動式光學三坐標測量機、高速高精度數字化掃描系統、非接觸式透明液壓傳動演示系統光學三坐標測量機等先進儀器。 3 測量方式向多樣化發展 (1)多感測器融合技術在製造現場中的應用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實驗裝置是解決測量過程中測量信息獲取的方法,它可以提高測量信息的准確性。由於多感測器是以不同的方法或從不同的角度獲取信息的,因此可以通過它們之間的信息融合去偽存真,提高電工實驗台測量精度。 (2)積木式、組合式測量方法 白車身三維尺寸測量系統就屬於這類方法,也可以說它是柔性很好的專用坐標測量機,關鍵在於系統的建立。 (3)攜帶型測量儀器 如攜帶型光纖干涉測量儀、攜帶型大量程三維測量系統等,往往用於解決現場大尺寸的測量問題。 (4)生物實驗室設備虛擬儀器是虛擬現實技術在精密測試領域的應用,國內已有深入的研究。一種是將多種數字化的測試儀器虛擬成一台以計算機為硬體支撐的數字式的智能化測試儀器;另一種是研究虛擬製造中的虛擬測量,如虛擬量塊、虛擬坐標測量機等。 (5)智能結構 它屬於結構檢測與故障診斷,是融合智能技術、感測技術、信息技術、仿生技術、材料科學等的一門交叉學科,使監測的概念過渡到在線、動態、主動的實時監測與控制。 4、 測量尺寸繼續向著兩個極端發展 所謂兩個極端就是指相對於現在測量尺寸的大尺寸和小尺寸。電工實訓考核櫃通常尺寸的測量已被廣為注意,也開發了多種多樣的測試方法。近年來,由於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迫切需要,使得很多方面的生產和工程中測試的要求超過了我們所能測試的范圍,如飛機外形的測量、大型機械關鍵部件測量、高層建築電梯導軌的準直測量、油罐車的現場校準等都要求能進行大尺寸測量;微電子技術、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探索物質微觀世界的需求,測量精度的不斷提高,又要求進行微米、納米測試。 (1)大尺寸的測量方法 如工程大地測量方法是指將大地測量的某些原理和方法移植和改進到機械工程測量中,產生新的測量方法,還有其它一些測量大尺寸的方法,如機械制圖教學模型測量系統。 (2)納米測試技術 從生產製造的趨勢看,每十年要求容許誤差降低1/3,因此要求測量具有越來越高的精度,並可溯源到國際標准(ISO)。當然,納米測量也多種多樣,有汽車駕駛模擬器光干涉測量儀、量子干涉儀、電容測微儀、X射線干涉儀、頻率跟蹤式法珀標准量具、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原子力顯微鏡(AFM)、分子測量機M3(molecular measuring machine)等。 5、 實現各種溯源的要求 (1)自標定、自校準 高精度的測量要求高精度的溯源,很多情況下難以找到教學掛圖滿足精度要求的儀器,重要的原因是溯源制約著測量精度的發展,在一些情況下則可利用測量儀器的標定和虛擬測量方法,解決溯源問題。 (2)現場直接標定 越來越多的測量儀器要求現場直接標定,很多還是三維的空間標定,發展現場標定技術和儀器是完成這些標定的關鍵。 (3)動力轉向實驗台納米溯源 納米測試的溯源也是個重要的問題。國外已有美國NIST、德國PTB、日本NRIM研究硅(220)晶體的晶面間距准確尺寸,元素晶格尺寸在恆溫下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以用來建立納米溯源基準。 信息來源: 相關信息 教學設備 教學儀器 實訓設備 透明液壓傳動演示系統 感測器綜合實驗台 PLC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實驗裝置 電力電子實驗台電工實驗台電工技術實驗台 電工電子實驗台心肺復甦模擬人汽車駕駛模擬器CTP版網路優化汽車駕駛模擬器教學設備 實訓設備汽車駕駛模擬器

㈣ 裝配線平衡的相關研究話題

1.通過對國內外關於在裝配線平衡方面的最新理論和應用成果的研究與分析,對減速器裝配線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解決減速器裝配線現在所存在的不平衡問題。
2.回顧裝配線和裝配線平衡的基本概念,針對裝配線不平衡現象產生原因做了詳細分析,對改善步驟、改善原則、改進方向做出明確說明。
3.闡述工業工程法和位置加權法的起源、發展、作用及地位。在工業工程法中分析了國內外工業工程的理論和應用成果,重點介紹動作分析中的模特排時法,通過對該方法的學習與應用,重新定義了減速器裝配線各工序的標准時間。應用位置加權法對各個工序權重做出了合理排布,使用上述兩種方法對裝配線進行平衡,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也為以後的優化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礎。
4.綜述分析遺傳演算法應用於解決優化問題的基本特徵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剖析如何把一般的遺傳演算法用於求解減速器裝配線平衡的具體問題上,通過歸納和總結該演算法,引用了一種獨特的染色體編碼規則、解碼規則;並應用到減速器裝配線平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5.從蟻群演算法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應用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引用一種新的蟻群演算法以適應該裝配線平衡問題,在信息素揮發因子中引入位置加權因子系數,這樣就解決了裝配中的裝配順序約束問題。
6.以平衡後的數據為依託,對本文涉及到的幾種平衡方法進行了橫向與縱向比較,分析了優勢與不足。

㈤ 霍蘭德 生平

約翰·霍蘭德生平簡介
約翰·亨利·霍蘭德(John Henry Holland)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也是著名的麥克阿瑟研究獎獲得者、麥克阿瑟協會及世界經濟論壇的會員、聖達菲研究所指導委員會主席之一。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復雜自適應系統、認知過程的計算機模型等。

約翰·霍蘭德1929年生於印第安娜,在俄亥俄州西部長大。小的時候,約翰就對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他的數學和物理都非常好。高三那一年,在全州的數理考試中,他以僅比第一名低兩分的成績獲得第三名,並贏得了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的全額獎學金。從那時起,他就開始了用計算機來模擬自然界生物進化的探索。「這種研究花了他二十年的時間才取得成果,也讓人們二十多年以後才開始認識到其重要性」霍蘭德的第一個博士學位是計算機科學。他十分著迷於基於程序的人工智慧神經網路(以神經元細胞構成網路,藉以產生記憶和復雜的行為的想法),因為這種方法和他人造生命智能的思路不謀而合。

約翰·霍蘭德成了一名計算機編程方面的專家,IBM請他和一個充滿精英的工程師小組合作,進行公司的第一台計算器『701』的邏輯設計。為了測試『701』,他們給它安裝了一個神經網路系統,並用它來充當實驗室里的小白鼠。「那時候,我們就知道利用這些模擬測試動物的優點。我們可以進入其內部觀察每一個神經元,還可以在相同的初始條件下,通過不同的訓練程序,把事情重新來過。」

就像霍蘭德所看到的,生物和計算科學有著緊密地聯系。機器可以像動物一樣被訓練去適應周圍的環境。自底向上,「從虛擬的隨機狀態開始,把自然特性編寫到程序中。」一本名為「自然選擇的遺傳原理」的書改變了霍蘭德的生活。在這本書中,進化被視為是引擎的自我適應。「進化就像學習適應環境的一種方式。進化是次代疊加的,而不是只發生在某一生命周期里。」霍蘭德認為如果這個原理存在於有機體中,那麼也有可能存在於計算機程序中。這就是他所提出的遺傳演算法。「遺傳演算法是基於達爾文物種選擇理論的問題分析方法。它開始於一定數量的初始點,每一個節點具有隨機生成的特徵,用一些方法來評估哪些節點的成功率高。成功的節點被合並來生成孩子,孩子因而具有雙親的特徵。」這是霍蘭德演算法高明的一步。「遺傳演算法在兩方面取得了突破:一是它利用進化論的思想來提供強有力的方法去進行計算機函數優化,二是它提供了研究進化論的空間和研究自然現象的獨特方法。」

從遺傳演算法發展出霍蘭德的模式定理. 霍蘭德發現可以在單個基因應用菲舍原理. Schema theorem expanded how buiding blocks exerted their powers in GAS and indicated what might be a basis for populationwide retention of genes in natural biology." Schema is used to refer to similarity template used to describe all strings that contained a given building block or set of building blocks. The key principle is proximity. Proximity is power in building blocks.

霍蘭德被邀請作為聖菲學院的外部教師,這個學院沒有全職工作的本部教師。學院就像一個復雜的思想庫。「聖菲學院成立於1984年,是一個私立、非營利、多學科的教育與科研機構,致力於創建一種新的科研社區,探索新興課題。」在這些方面,霍蘭德做出的一些最重要的成就。

主要貢獻
約翰.霍蘭德於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這一理論首先根據勞動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將勞動者劃分為6種基本類型,相應的職業也劃分為6種類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實際型、調研型和藝術型。

霍蘭德的職業選擇理論,實質在於勞動者與職業的相互適應。霍蘭德認為,同一類型的勞動和與職業互相結合,便是達到適應狀態,結果,勞動者找到適宜的職業崗位,其才能與積極性會得以很好發揮。

[編輯]主要著作
《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中的適應》Adaptation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s (1975,1992)(遺傳演算法開山之作)
《隱藏的秩序:適應性是如何產生復雜性的》 Hidden Order: How Adaptation Builds Complexity (1995)
《涌現》Emergence: From Chaos to Order (1998)
[編輯]相關鏈接

㈥ 河北工業大學自動化研究生研究生方向

該學科是河北省重點學科和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主要研究方面16個,涵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五個二級學科。

工程系統與控制
本研究方向是以現代控制理論和控制技術為基礎, 致力於工程系統的研究與高性能控制。在工程系統(如冶金行業中的軋鋼系統,煤炭行業的礦井通風系統,輕工行業的塑料壓延系統,電力系統的勵磁調節與控制系統,兵器工業中的火炮定位系統等)中採用預測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經網路、最優控制等理論實現高性能的控制,開展研究工作。

復雜系統行為與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方向是工程系統與控制的理論基礎,側重控制理論的研究。針對工程系統與控制領域中的復雜的工程系統,研究系統的行為與模型的建立,運用現代控制理論與智能控制理論,結合現代控制技術來解決復雜工程系統中的關鍵控制理論與技術。

計算機控制與工程應用
本研究方向藉助先進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採用控制理論、智能系統理論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

運動控制理論與應用
本研究方向是以電力拖動和電力電子技術技術為基礎,研究運動控制理論,致力於傳動控制,將先進控制理論應用於傳動控制中。

智能檢測與智能系統
以信息理論和人工智慧方法為基礎,利用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材料等學科的成果,研究檢測理論及技術,探索新方法,研究和開發新型檢測系統。

網路化自動控制系統
基於網路環境的自動控制系統是工業領域的重要方向,它符合控制系統向智能化、網路化、分散化發展的趨勢,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中一個重要技術。主要的主攻方向為現場匯流排控制技術和網路互聯系統的控制與通信集成。

智能移動機器人
智能移動機器人主要研究的是機器人的智能體系結構、多感測器機器人系統、裝配機器人、微操作機器人、基於網路的機器人遙操作系統、開放式機器人控制器以及機器人視覺等。

智能假肢及人體康復工程
康復工程是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體康復需求相結合的產物,亦是工程技術與康復醫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興交叉學科,其任務是研究與開發人體功能評估、診斷、恢復、代償以及重殘者護理所需的各種設施。假肢技術是康復工程中發展最早的一個領域,智能假肢是20世紀後10年發展起來的,涉及康復醫學和先進控制技術。

製造業信息化技術
基於知識的創新已經成為製造業信息化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製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有其深刻的國際經濟競爭背景,在關鍵技術的選擇上注重系統集成技術與工藝裝備研究開發並重,通過系統技術、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引入提高製造企業的競爭能力。研究主要包括虛擬製造技術和網路製造技術以及智能化、數字化在先進製造技術和機電產品的應用。

信息處理與信息系統
隨著以信號處理和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科學的發展,信息的獲取、處理及有效利用在通訊、醫學、地震、氣象、航空航天、管理及教育等領域,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方向是資訊理論為基礎, 致力於信息系統的研究。

物流自動化系統理論與技術
其主要研究內容:1)物資調運綜合指揮系統;2)復雜供應鏈系統的決策與管理機制,包括供應鏈系統的動態決策和行為復雜性和基於合作協調機制的庫存決策問題;3)供應鏈系統集成環境,以電子產品碼為紐帶,以Internet環境為基礎,結合各種信息技術,把製造、運輸、包裝、倉儲、銷售等各環節的信息集成起來,實現產品的智能、隨時跟蹤、可視、控制和管理。

模式識別與圖像、語音處理
模式識別與圖像、語音處理是研究用機器代替人去識別、辨識客觀事物的學科;它是近幾十年得到迅速發展而形成的具有系統理論和方法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學科。模式識別與圖像、語音處理主要研究圖象獲取、圖象處理演算法、模式識別與分類方法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統、衛星圖像處理的應用等。

智能分布式系統
分布式控制系統經歷了若干發展階段,從集散控制系統(DCS)、現場匯流排控制系統(FCS)到智能控制-維護-管理集成系統(ICMMS),控制單元日益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日益走向多智能控制單元的協同工作模式。智能分布式系統主要研究多感測器集成與信息融合技術、多感測器智能系統的體系結構、數據融合演算法、智能介面等。

人工智慧與知識工程
主要研究人工智慧的理論、原理與智能系統的實現方法、各種知識表示方法、推理搜索與學習等方面。人工智慧包含神經元網路、模糊控制、專家系統、遺傳演算法等先進的控制理論和方法。

激光和光纖陀螺捷聯技術研究
在慣性導航領域內,將慣性系統中的敏感器——慣性儀表剛性地固連在運載體上,依靠計算機建成數學平台,以取代平台式慣性系統的物理平台,加上相應的硬體和軟體,便構成捷聯式慣性系統。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的是將激光和光纖陀螺應用在捷聯系統中。

㈦ 裝配線平衡的步驟中最多後續任務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8

熱點內容
如何識別電腦的網路配置 發布:2025-05-14 22:38:46 瀏覽:847
pipforpython3 發布:2025-05-14 22:38:34 瀏覽:350
如何把迷你世界的伺服器搞崩 發布:2025-05-14 22:37:15 瀏覽:94
如何讓安卓卡死機 發布:2025-05-14 22:36:27 瀏覽:633
wemall微商城源碼 發布:2025-05-14 22:15:20 瀏覽:804
隆地優選交易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5-05-14 21:53:23 瀏覽:96
強酸強鹼存儲櫃 發布:2025-05-14 21:45:16 瀏覽:565
車輛參數配置包括什麼 發布:2025-05-14 21:31:03 瀏覽:164
怎麼引入安卓項目 發布:2025-05-14 21:26:39 瀏覽:825
游戲輔編程 發布:2025-05-14 21:18:49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