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演算法構造
1. 遞歸寫Koch雪花的演算法有哪些
現在繪制3條Koch曲線就構成了Koch雪花。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2/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2/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下一次的迭代同樣要用到這樣的方法,所以我們可以把這些代碼放倒kochCurve函數中。於是kochCurve成了一個遞歸函數。
為了控制遞歸的深度,我們需要給kochCurve添加一個參數n。
void kochCurve(double x0, double y0, double angle, double length, int n)
{
if(n == 0) {
double x1 = x0 + length*cos(angle);
double y1 = y0 + length*sin(angle);
glBegin(GL_LINES);
glVertex2d(x0, y0);
glVertex2d(x1, y1);
glEnd();
}
else {
length /= 3;
n --;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2/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n);
}
}
n是函數遞歸的層數,也是Koch曲線迭代的次數。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0)畫出的是初始的圖形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1)畫出第一次迭代
下面是n = 2, 3, 4, 5的結果。
這里用線段的起點(x0, y0),方向(和正向x軸之間的角度)及長度來描述一條線段。
繪制一條從(-1.0, 0.0)到(1.0, 0.0)的Koch曲線用下面的方法:
double length = 2.0;
double angle = 0.0;
double x0 = -1.0;
double y0 = 0.0;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一條Koch曲線是由4條比例縮寫為整體1/3的Koch曲線組成。
length = 2.0/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2/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x0 += length*cos(angle);
y0 += length*sin(angle);
angle += pi/3;
kochCurve(x0, y0, angle, length);
這樣就畫出了第一次迭代的結果。
理論上說,Koch曲線是由無數無限短的線段組成。繪圖的時候當然不可能畫出無限短的線段。所以我們根據要求,用若干線段組成。
首先,繪制構造Koch曲線的初始圖形,也就是一條直線。
void kochCurve(double x0, double y0, double angle, double length)
{
double x1 = x0 + length*cos(angle);
double y1 = y0 + length*sin(angle);
glBegin(GL_LINES);
glVertex2d(x0, y0);
glVertex2d(x1, y1);
glEnd();
}
2. 顯微鏡下的雪花竟然都是等邊對稱的,為何會有這種神奇的構造
當我們將一片雪花放在顯微鏡下時,我們驚奇地發現所有的雪花都是對稱的六邊形幾何形狀。那為什麼雪花不能有其他的形狀,比如三角形或五邊形呢?為什麼一定要六邊形?這都是巧合還是科學?或者是一些神秘的外星人操縱的結果?那麼地球上的環境真的是外星人設計的嗎?
在此基礎上,雪花的形狀開始發生變化,出現各種美麗的雪花,那麼世界上有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嗎?美國加利福尼亞的物理學教授正在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它是在實驗室里的人造雪中尋找答案,在一個儀器中,教授從無到有地創造出雪花,從潮濕的空氣中,降低溫度,水晶慢慢開始成型,當水晶增加重量會下降,教授用熱管為雪,延遲攝像機記錄了整個過程,隨著溫度的升高,在角落裡形成樹枝,如果溫度進一步下降,新的樹枝就會形成。
3. 雪花演算法與Mysql自增的優缺點
雪花演算法與Mysql自增的優缺點分別是:
雪花演算法優點是:
1、不會重復。
2、有序,不會造成空間浪費和胡亂插入影響性能。
3、生成很快特別是比UUid快得多。
4、相比UUid更小。
缺點是:時間回撥造成錯亂。
Mysql自增的優點是:
1、存儲空間小。
2、插入和查詢性能高。
缺點是:
1、int的范圍可能不夠大。
2、當要做數據遷移的時候,會很麻煩,主鍵容易沖突。
3、id自增,自身的業務增長情況很容易被別人掌握。
4、自增在高並發的情況下性能不好。
生成id的代碼是:
自增和UUid差異的原因是:mysql資料庫一般我們會採用支持事務的Innodb,在Innodb中,採用的是B+數索引。Innodb的存儲結構,是聚簇索引。對於聚簇索引順序主鍵和隨機主鍵的對效率的影響很大。
自增是順序主鍵存儲,查找和插入都很方便(插入會按順序插到前一個的後面),但UUid是無序的,通過計算獲得的hashcode也會是無序的(是按照hashcode選擇存儲位置)。
所以對於他的查找效率很低,而且因為他是無序的,他的插入有可能會插到前面的數據中,會造成很多其他的操作,很影響性能或者很多存儲空間因為沒有順序的存儲而被空缺浪費。
4. 遞歸寫Koch雪花的演算法
這里有一個程序 希望可以幫到你 vb寫的Koch雪花遞歸演算法Const pi = 3.14159 Private Sub Form_Click() ScaleTop = 300 ScaleLeft = -75 ScaleWidth = 400 ScaleHeight = -300 Call fractal(50 + 30, 150, 110 + 30, 254, 1) Call fractal(110 + 30, 254, 170 + 30, 150, 1) Call fractal(170 + 30, 150, 50 + 30, 150, 1) End Sub Sub fractal(ax As Single, ay As Single, bx As Single, by As Single, s As Integer) If (bx - ax) * (bx - ax) + (by - ay) * (by - ay) < s Then Line (ax, ay)-(bx, by) Else Dim cx As Single, cy As Single Dim dx As Single, dy As Single Dim ex As Single, ey As Single Dim l As Single Dim alpha As Single cx = ax + (bx - ax) / 3 cy = ay + (by - ay) / 3 ex = bx - (bx - ax) / 3 ey = by - (by - ay) / 3 Call fractal(ax, ay, cx, cy, s) Call fractal(ex, ey, bx, by, s) l = Sqr((ex - cx) * (ex - cx) + (ey - cy) * (ey - cy)) alpha = Atn((ey - cy) / (ex - cx)) If (alpha >= 0 And (ex - cx) < 0) Or (alpha <= 0 And (ex - cx) < 0) Then alpha = alpha + pi End If dy = cy + Sin(alpha + pi / 3) * l dx = cx + Cos(alpha + pi / 3) * l Call fractal(cx, cy, dx, dy, s) Call fractal(dx, dy, ex, ey, s) End IfEnd Sub 祝你好運俄
5. 求koch雪花曲線java演算法及詳解
額,首先,你先網路下什麼是koch曲線。。。
先別看代碼,看人家的思路。
編程要多自己動手,老是抄別人的,永遠也學不會的。除非你你認為自己是天才,話說,我已經看到過很多天才如此的黯淡下去了。。。
6. 圖像視頻雪花噪點的檢測演算法實現,有大神有代碼的嗎
主要還是像素檢測。閾值指定。
1:對於一個像素獲取其周圍的像素,均值加權之後和現有的像素值進行比較,
2:計算百分比差異,也可以直接用色差。閾值指定可以通過define全局變數指定值,修改define達到修改閾值的效果。
這個閾值肯定是要你自己指定,視情況修改就好了。
或者統計出全像素的色差值和,算出平均之後取差異大的。
7. 雪花成形的原理是什麼
雪花的形成過程,就是晶體結晶過程,當氣溫降低,氣態水過飽和時。
就會在結晶核(如塵埃)上開始結晶。形成雪花
雪花都是六個瓣,對於不同雪花的瓣是形狀是不同的。
為什麼是六個瓣:這是由於水的晶體結構所決定的。
為什麼形狀不同:這是由於結晶核和外部條件差異造成的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結再落下的自然現象,或指落下的雪花。雪是水在固態的一種形式。
雪只會在很冷的溫度及溫帶氣旋的影響下才會出現,因此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下雪的機會較微。以香港為例,現有的紀錄只有1893年1月才下過。有些溫暖地區,如台灣或熱帶非洲的平地不下雪,但該地寒冷的高山會下雪。而某些主題公園會提供人工雪給人玩。
雪花是在雲內由微小的冰晶互撞黏在一起後形成豐富多樣的形狀。沒有兩個雪花是完全相同的,但雪花仍然謹守著最初的冰晶基本的六角形對稱標准結構。透過顯微鏡可以看見雪花錯綜復雜的構造大多都是六角形的,而雪花的中心一定呈現出對稱的六角形,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形狀,是因為它要在平面上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布置,它是結晶學的研究對象之一。
天氣非常寒冷時,冰晶不易黏在一起,雪呈細粉狀的小雪珠。雪珠是雲中溫度低於攝氏零度的許多小雲滴在冰晶上互相碰撞凝結而成,仔細觀察雪珠的形狀,可以看出小雪珠是由許多細白的冰粒聚集而成的。當冷空氣逐漸向前推移,上升氣流減弱,雲中水汽直接在冰晶上凝結成較大的形態,此即我們所見到的雪花。如果溫度接近冰點,則會落下濕雪,形成較大的雪花,特別是無風的時候。大型的星形雪花直徑可達5到7厘米。
但多數的雪花在落下地面的途中融化成雨,只有當地面附近的空氣夠冷,才能讓雪花落到地面成雪。
但我們看見的雪花有更多種的樣子。原因在於雪花在大氣中生成,而大氣狀況復雜多變。因應溫度與濕度的改變而有相對的變化。 雪花可能是自己融化,或與另一片雪花相撞,或是相互擠在一起破壞,每片雪花結晶都是經歷了獨特的方式生成,但也有撞成一團的八角型雪花 像一個銅幣那麼大的雪團可能由一百多片雪花聚成,因為互相碰撞的關系,雪花都已變了形。這樣的雪,如果尚未開始融化,是捏雪球的好材料,不過不能供研究者研究雪花的形狀。
8. jquery飄雪演算法
css:
body{background:#000;}/*弄張背景圖效果更好*/
.snowbg{width:1000px;height:600px;clear:both;margin:0 auto;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
.snow{position:absolute;top:0;color:#fff;}
----------------------------------------------------------------------------------
js:
$(function(){
vard="<divclass='snow'>❅<div>"
setInterval(function(){
varf=$(document).width();//頁寬度
vare=Math.random()*f-100;//位置
varo=0.3+Math.random();//透明度讓下雪效果立體感
varfon=10+Math.random()*30;//大小
varl=e-100+200*Math.random();//消失的位置
vark=2000+5000*Math.random();//下落速度
$(d).clone().appendTo(".snowbg").css({//添加雪花
left:e+"px",
opacity:o,
"font-size":fon,
}).animate({//下落動作
top:"400px",
left:l+"px",
opacity:0.1,
},k,"linear",function(){
$(this).remove()//下落後刪除
});
},200);//定時器
});
-------------
呃,不知道代碼排版好不好。。。復制進來亂了,你自己復制到編輯器里看看吧。。
9. 用matlab做KOCH雪花,每一步都解釋一下意思
給你補充幾個 或許你會感興趣
施工縫指的是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因設計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澆築而在先、後澆築的混凝土之間所形成的接縫。 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後澆築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先澆築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關於施工縫的知識
1、什麼叫施工縫?
施工縫:因施工組織需要而在各施工單元分區間留設的縫。施工縫並不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縫」,它只是因後澆注混凝土超過初凝時間,而與先澆注的混凝土之間存在一個結合面,該結合面就稱之為施工縫。
2、施工縫留設方法?
施工縫的位置應設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和便於施工的部位, 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柱應留水平縫, 梁、板、牆應留垂直縫。
( 1) 施工縫應留置在基礎的頂面、梁或吊車梁牛腿的下面、吊車梁的上面、無梁樓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樓板連成整體的大斷面梁, 施工縫應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處。當板下有梁托時,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對於單向板, 施工縫應留置在平行於板的短邊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樓板, 宜順著次梁方向澆築, 施工縫應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間1/3 的范圍內。
( 5) 牆上的施工縫應留置在門洞口過梁跨中1/3 范圍內, 也可留在縱橫牆的交接處。
( 6) 樓梯上的施工縫應留在踏步板的1/3 處。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縫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豎壁上。
( 8) 雙向受力樓板、大體積混凝土、拱、殼、倉、設備基礎、多層剛架及其他復雜結構, 施工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設。
3、常出現問題的現象
施工縫處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鬆, 新舊混凝土接茬明顯, 沿縫隙處滲漏水等。
4、提出幾點具體處理措施。
1、立縫表面鑿毛法
砼終凝後,擋板拆除,用斬斧或鋼桿將表面鑿毛,清理松動石子,此時砼強度很低,鑿深20~30MM較容易,待二次澆築砼時,提前用壓力水將縫面沖洗干凈,邊澆邊刷素水泥漿一道,以增強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體積較大造成留置縫厚大,表面的浮漿層、泌水層也相應厚,施工縫的處理難度較大;如採取刮除表面的浮漿或二次振搗效果不佳,可採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將級配干凈的碎石撒入浮漿內,重新振搗防止石子集中。這樣會使縫處澆築砼在體積較大處時粗細骨料均勻,水泥漿不會流失且強度不會降低,亦能提高新舊界面的粘結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漿法
當砼體量較小,簡單的方法是鐵抹子將表面的浮漿颳去一層,深度<25MM,並挖壓出條紋狀,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縫的粘結質量,對新舊砼結合有利。
4、二次開發振搗法
掌握好時間,在砼初凝後,終凝前進行二次重振,這樣會對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漿水重新攪拌組合一次,使之更均勻密實,縫的重新振搗實踐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 應符合下列規定:
( 1) 已澆築的混凝土, 其抗壓強度不應小於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應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以及軟弱混凝土層, 並加以充分濕潤和沖洗干凈, 且不得積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澆築前, 水平施工縫宜先鋪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漿一層, 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的砂漿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應細致振搗密實, 以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緊密結合。
( 5) 防水混凝土結構設計, 其鋼筋的布置和牆體厚度均應考慮方便施工, 易於保證施工質量。
( 6) 防水混凝土應連續澆築, 宜少留置施工縫。當需留置施工縫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第一, 底板、頂板不宜留施工縫, 底拱、頂拱不宜留縱向施工縫。第二, 牆體不應留垂直施工縫。水平施工縫不應留在剪力與彎矩最大處或底板與側牆交接處, 應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於300 mm 的牆體上。當牆體有孔洞時, 施工縫距孔洞邊緣不應小於300 mm。拱牆結合的水平施工縫, 宜留在拱( 板) 牆接縫線以下150 mm~300 mm 處, 先拱後牆的施工縫可留在起拱線處, 但必須注意加強防水措施。縫的迎水面採取外貼防水止水帶, 外塗抹防水塗料和砂漿等做法。第三, 承受動力作用的設備基礎不應留置施工縫。
( 7) 高度大於2 m 的牆體, 宜用串筒或振動溜管下料。
後澆帶
定義
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溫度、收縮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板(包括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後澆帶是既可解決沉降差又可減少收縮應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應用較多。
設置後澆帶的位置、距離通過設計計算確定,其寬度考慮施工簡便、避免應力集中,常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設置後澆帶,應考慮止水帶構造;設置後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後澆帶部位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須比原結構提高一級。
作用
1.解決沉降差。高層建築和裙房的結構及基礎設計成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後澆帶把兩部分暫時斷開,待主體結構施工完畢,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後再澆灌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成整體。設計時基礎應考慮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分別進行強度校核。連成整體後的計算應當考慮後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這種做法要求地基土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間內基本完成。同時還可以採取以下調整措施:(1)調壓力差。主樓荷載大,採用整體基礎降低土壓力,並加大埋深,減少附加壓力;低層部分採用較淺的十字交叉梁基礎,增加土壓力,使高低層沉降接近。(2)調時間差。先施工主樓,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穩定,再施工裙房,使後期沉降基本相近。(3)調標高差。經沉降計算,把主樓標高定得稍高,裙房標高定得稍低,預留兩者沉降差,使最後兩者實際標高相一致。
2。.減小溫度收縮影響。新澆混凝土在硬結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結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後的頭1~2個月完成,而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作用則是經常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在結構內部就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就會在構件中出現裂縫。在施工中設後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築物中,每隔30~40米設寬度為700~1000毫米的縫,縫內鋼筋採用搭接或直通加彎做法。留出後澆帶後,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了收縮應力。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大部分用來抵抗溫度應力,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後澆帶保留時間一般不少於一個月,在此期間,收縮變形可完成30%~40%。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但應為正溫度)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
施工後澆帶分為後澆沉降帶、後澆收縮帶和後澆溫度帶,分別用於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這種後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設計時應考慮以—種功能為主,其他功能為輔。施工後澆帶是整個建築物,包括基礎及L:部結構施工中的預留縫(「縫」很寬,故稱為「帶」),待主體結構完成,將後澆帶混凝土補齊後,這種「縫」即不存在,既在整個結構施工中解決了高層主樓與低居裙房的差異沉降,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
通常在設計中,我們是寫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作法如下:後澆帶採用摻膨脹劑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水中養護14天的混凝土限制膨脹率大於等於0.015%.後澆帶中梁、板鋼筋跨內均增加20%,後澆帶應待主體結構完成60天且沉降穩定後再用較相鄰砼強度等級高一級的膨脹砼澆注。
建設工期:
一般指建設項目中構成固定資產的單項工程、單位工程從正式破土動工到按設計文件全部建成到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時間。建設工期同工程造價、工程質量一起被視為建設項目管理的三大目標,作為考核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指標。
建設周期:
指建設總規模與年度建設規模的比值。它反映國家、一個地區或行業完成建設總規模平均需要的時間,同時也反映建設速度與建設過程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的程序。作為考查投資效益的重要指標,可用總投資額與年度投資額表示。即:
建設周期(年)=總投資格/年度投資額
也可用項目總個數與年度竣工項目個數表示,即:建設周期(年)=項目總個數/年建成項目個數。
合理建設工期
是建設項目在正常的建設條件、合理的施工工藝和管理,建設過程中對人力、財務、物務資源合理有效地利用,使項目的投資方和各參建單位均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的工期。合理建設工期受在建項目的資源勘 探、廠址選擇、設備選型與供應、工程質量協作配合、生產准備等階段性工作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
定額工期:
是在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條件下,在一定時間內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發布項目建設所消耗的時間標准。定額工期具有一定的法規性。對具體建設項目的建設工期確定具有指導意義,體現了合理建設工期,反映了一定時期國家、地區或部門不同建設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水平。
合同工期:
是在定額工期的指導下,由工程建設的承發包雙方根據項目建設的具體情況,經招標投標或協商一致後在承包合同書中確認的建設工期。合同工期一經鑒定,對合同雙方都具有強制性約束作用,受到國家經濟合同法的保護和制約。
建設工期定額:
是指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從破土至設計文件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的定額時間。建設工期定額是加強建設工程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定額具有的法規性、普遍性和科學性。法規性系指建設工期定額是考核工程項 目工期的客觀標准和對工期實施宏觀控制的必要手段,建設工期定額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授權有關行業主 管部門制訂、發布。作為確定建設項目工期和工程承發包合同工期的規范性文件,未經主管部門同,任何單位或個人無權修改或解釋,建設工期的執行與監督工作也由發布部門或授權部門進行日常管理。普遍性系指建設工期定額的編制是依據正常的建設條件和施工程序,綜合大多數企業施工技術的管理水平,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科學性系指建設工期定額的制訂、審查等工作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統計、測定和計算等。建設工期定額在建設前期主要作為項目評估、決策、設計時按合理工期組織建設的依據,還可作為編審設計任務書和初步設計文件時確定建設工期的依據。對於編制施工組織設計、進行項目投資包乾和工程招標投標及鑒定合同工期具有指導作用。此外也可作為提前或延誤工期進行獎罰、工程結算、竣工期調價的依據。
工程造價:
系通稱、泛指,在不同場合,含義不同,可以指建設工程造價和建安工程造價,也可以指其他相應含義。
單位造價:
按工程建成後所實現的生產能力或使用功能的數量核算每單位數量的工程造價。如每公里鐵路造價,每千瓦發電能力造價。
靜態投資:
系指編制預期造價時以某一基準年、月的建設要素單位價為依據所計算出的造價時值。包括了因工程量誤差而可能引起的造價增加。不包括以後年月因價格上漲等風險因素而增加的投資,以及因時間遷移而發生的投資利息支出。
動態投資:
指完成了一個建設項目預計所需投資的總和,包括靜態投資、價格上漲等因素而需要的投資以及預計所需的投資利息支出。
工程造價管理:
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方法,在統一目標、各負其責的原則下,為確保建設工程的經濟效益和有關各方面的經濟權益而對建設工程造價及建安工程價格所進行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觀規律的全部業務行為和組織活動。
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
為確保建設工程的投資效益,對工程建設從可行性研究開始經補步設計、擴大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承發包、施工、調試、竣工、投產、決算、後評估等的整個過程,圍繞工程造價所進行的全部業務行為和組 織活動。
工程造價合理計定:
採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和切合實際的計價依據,通過造價的分析比較,促進設計優化,確保建設項目的預期造價核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包括能控制住實際造價在預期價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工程造價有效控制:
在對工程造價進行全過程管理中,從各個環節著手採取措施,合理使用資源,管好造價,保證建設工程在合理確定預期造價的基礎上,實際造價能控制在預期造價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工程造價動態管理:
估、概、預算所採用的計價依據,以及工程造價的計定的控制,是建立在時間變遷上,市場變化基礎上,能適應客觀實際走勢,從而駕駛住工程的實際造價在預期造價的允許誤差范圍內,並確保建安工程價格的公平合理。
勞動定額:
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條件下,為生產一定數量的合格產品或完成一定量的工作所必需的勞動消耗標准。按表達方式不同,勞動定額為分時間定額和產量定額,其關系是: 時間定額 x 產量定額=1
概算指標:
指以某一通用設計的標准預算為基礎,按100平方米等為計量單位的人工、材料和機械消耗數量的標准。概算指標較概算定額更綜合擴大,它是編制初步設計概算的依據。
估算指標:
是在項目建議書可行性和編制設計任務書階段編制投資估算,計算投資需要的使用一種定額。
萬元指標:
是以萬元建築安裝工作量為單位,制定人工、材料和機械消耗量的標准。
其他直接費定額:
是指與建築安裝施工生產的個別產品無關,而為企業生產全部產品所必需,為維護企業的經營管理所必需發生的各項費用開支達到標准。
單位估價表:
它是用表格形式確定定額計量單位建築安裝分項工程直接費用的文件。例如確定生產每10m3鋼筋混凝土或安裝一台某型號銑床設備,所需要的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其它直接費。
投資估算:
它是指整個投資決策過程中,依據現有資料和一定的方法,對建設項目的投資數額進行估計。
設計概算:
它是指在初步設計或擴大設計階段,根據設計要求對工程造價進行概略計算。
施工圖預算:
它是確定建築安裝工程預算造價的文件,這是在施工圖設計完成後,以施工圖為依據,根據預算定額、費用標准,以及地區工人、材料、機械台班的預算價格進行編制的。
工程結算:
指施工企業向發包單位交付竣工工程或點交完工工程取得工程價款收入的結算業務。
竣工決算:
它是反映竣工項目建設成果的文件,是考核其投資效果的依據,是辦理交付、動用、驗收的依據,是竣工驗收報告的重要部分。
建設工程造價:
一般是指進行某項工程建設花費的全部費用,即該建設項目(工程項目)有計劃地進行固定資產再生產和形成最低量流動基金的一次性費用總和。它主要由建築安裝工程費用、設備工器具的購置費、工程建設其它費用組成。
建安工程造價:
在工程建設中,設備工器具購置並不創造價值,但建築安裝工程則是創造價值的生產活動。因此,在項目 投資構成中,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具有相對性。它作為建築安裝工程價值的貨幣表現,亦稱為建安工程造價。
定額: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一定的技術條件和組織條件,規定為完成一定的合格產品(或工作)所需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數量標准。它是經濟管理一種工具,是科學管理的基礎,定額具有科學性、法令性和群眾性。
定額水平:
系指在一定時期(比如修編間隔期)內,定額的勞動力、材料、機械台班消耗量的變化程序。
工日:
一種表示工作時間的計算單位。通常以八小時為一個標准工日,一個職工的一個勞動日,習慣上稱為一個工日,不論職工在一個勞動日內實際工作時間的長短,都按一個工日計算。
山牆
俗稱外橫牆
沿建築物短軸方向布置的牆叫橫牆,橫向外牆一般稱為山牆。古代建築一般都有山牆,它的作用主要是與鄰居的住宅隔開和防火。
山牆有三種形制,一是人字形,比較簡潔實用,修造成本也不高,民間多採用。二是鍋耳形,線條優美,變化大,實際上它是仿照古代的官帽形狀修建的,取意前程遠大,因它的形狀像鐵鍋的耳朵,民間俗稱鑊(鍋)耳牆。鍋耳牆不但大量用在祠堂廟宇的山牆上,一般百姓的住宅也常運用,綿綸會館等建築為典型的鍋耳形山牆。三是波浪形。造型起伏有致,講究對稱,起伏多為三級,實際是鍋耳牆的變形,更像古代的官帽,百姓基本不用。在比較大的建築群中它和人字形山牆、鍋耳形山牆一起出現在群落里,尤顯風姿。
有諺語說「山牆扒門必定傷人」:這是因為我國傳統房子的主梁搭在山牆上的,而山牆常是承重牆,如果在牆上開門會使牆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險。
一些基本數據
一、普通住宅建築混凝土用量和用鋼量:
1、多層砌體住宅:
鋼筋30KG/m2
砼0.3—0.33m3/m2
2、多層框架
鋼筋38—42KG/m2
砼0.33—0.35m3/m2
3、小高層11—12層
鋼筋50—52KG/m2
砼0.35m3/m2
4、高層17—18層
鋼筋54—60KG/m2
砼0.36m3/m2
5、高層30層H=94米
鋼筋65—75KG/m2
砼0.42—0.47m3/m2
6、高層酒店式公寓28層H=90米
鋼筋65—70KG/m2
砼0.38—0.42m3/m2
7、別墅混凝土用量和用鋼量介於多層砌體住宅和高層11—12層之間
以上數據按抗震7度區規則結構設計
二、普通多層住宅樓施工預算經濟指標
1、室外門窗(不包括單元門、防盜門)面積占建築面積0.20—0.24
2、模版面積占建築面積2.2左右
3、室外抹灰面積占建築面積0.4左右
4、室內抹灰面積占建築面積3.8
三、施工功效
1、一個抹灰工一天抹灰在35平米
2、一個磚工一天砌紅磚1000—1800塊
3、一個磚工一天砌空心磚800—1000塊
4、瓷磚15平米
5、刮大白第一遍300平米/天,第二遍180平米/天,第三遍壓光90平米/天
四、基礎數據
1、混凝土重量2500KG/m3
2、鋼筋每延米重量0.00617*d*d
3、干砂子重量1500KG/m3,濕砂重量1700KG/m3
4、石子重量2200KG/m3
5、一立方米紅磚525塊左右(分牆厚)
6、一立方米空心磚175塊左右
7、篩一方干凈砂需1.3方普通砂
圈樑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置封閉的鋼筋砼梁, 以提高房屋空間剛度、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提高磚石砌體的抗剪、抗拉強度,防止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地震或其他較大振動荷載對房屋的破壞。在房屋的基礎上部的連續的鋼筋混凝土梁叫基礎圈樑;而在牆體上部,緊挨樓板的鋼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樑。
因為圈樑是連續圍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樑。
圈樑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頂、樓層、吊車梁頂或基礎頂面標高處,沿砌體牆水平方向設置封閉狀的按構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構件。
按要求圈樑應該在同一水平面上連續、封閉,但當圈樑被門窗洞口(如樓梯間窗口洞)隔斷時,應在洞口上部設置附加圈樑進行搭接補強。附加圈樑的搭接長度不應小於兩梁高差的兩倍,亦不小於1000mm.
圈樑通常設置在基礎牆、檐口和樓板處,其數量和位置與建築物的高度、層數、地基狀況和地震強度有關。
構造柱
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構造柱,主要不是承擔豎向荷載的,而是抗擊剪力,抗震等橫向荷載的.
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處,牆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近年來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置在房屋牆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置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必須設置成封閉狀。
從施工角度講,構造柱要與圈樑地梁、基礎梁整體澆築。與磚牆體要在結構工程有水平拉接筋連接。如果構造柱在建築物、構築物中間位置,要與分布筋做連接。
構造柱的設置原則
1)應根據砌體結構體系
砌體類型結構或構件的受力或穩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構造要求,在牆體中的規定部位設置現澆混凝土構造柱;
2)對於大開間荷載較大或層高較高以及層數大於等於8層的砌體結構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設置構造柱:
(1)牆體的兩端,
(2)較大洞口的兩側,
(3)房屋縱橫牆交界處,
(4)構造柱的間距,當按組合牆考慮構造柱受力時,或考慮構造柱提高牆體的穩定性時,其間距不宜大於4M,其他情況不宜大於牆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關的規范執行,
(5)構造柱應與圈樑有可靠的連接;
3)下列情況宜設構造柱:
(1)受力或穩定性不足的小牆垛,
(2)跨度較大的梁下牆體的厚度受限制時,於梁下設置,
(3)牆體的高厚比較大如自承重牆或風荷載較大時,可在牆的適當部位設置構造柱,以形成帶壁柱的牆體滿足高厚比和承載力的要求,此時構造柱的間距不宜大於4M,構造柱沿高度橫向支點的距離與此同時與構造柱截面寬度之比不宜大於30,構造柱的配筋應滿足水平受力的要求。
構造柱是保證牆體的穩定,和梁有關系。
( 1)為提高多層建築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規范要求應在房屋的砌體內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並與圈樑連接,共同加強建築物的穩定性。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
(2)在多層砌體房屋,底層框架及內框架磚砌體中,它的作用一般為:加強縱牆間的連接,是由於構造柱與其相鄰的縱橫牆以及牙搓相連接並沿牆高每隔500mm 設置2 (6 拉結筋,鋼筋每邊伸入牆內大於100mm。一般施工時先砌磚牆後澆築混凝土柱,這樣能增加橫牆的結合,可以提高砌體的抗剪承載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雖然不高但能明顯約束牆體開裂,限制出現裂縫。構造柱與圈樑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磚砌體分割包圍,當砌體開裂時能迫使裂縫在所包圍的范圍之內,而不至於進一步擴展。砌體雖然出現裂縫,但能限制它的錯位,使其維持承載能力並能抵消振動能量而不易較早倒塌。砌體結構作為垂直承載構件,地震時最怕出現四散錯落倒地,從而使水平樓板和屋蓋墜落,而構造柱則可以阻止或延緩倒塌時間、以減少損失。構造柱與圈樑連接又可以起到類似框架結構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顯。
在砌體結構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樑一起作用形成整體性,增強砌體結構的抗震性能,二是減少、控制牆體的裂縫產生,另外還能增強砌體的強度。
在框架結構中其作用是當填充牆長超過2倍層高或開了比較大的洞口,中間沒有支撐,縱向剛度就弱了,就要設置構造柱加強,防止牆體開裂。
剪力牆
中文詞條名:剪力牆
英文詞條名:shear wall
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的牆體。防止結構剪切破壞。又稱抗風牆或抗震牆、結構牆。分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平面剪力牆用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梁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制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梁、柱同時澆築,整體性好。筒體剪力牆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設備及輔助用房的間隔牆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牆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牆高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編輯本段]剪力牆的類別:
一般按照剪力牆上洞口的大小、多少及排列方式,將剪力牆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整體牆
沒有門窗洞口或只有少量很小的洞口時,可以忽略洞口的存在,這種剪力牆即為整體剪力牆,簡稱整體牆。
當門窗洞口的面積之和不超過剪力牆側面積的15%,且洞口間凈距及孔洞至牆邊的凈距大於洞口長邊尺寸時,即為整體牆。
小開口整體牆
門窗洞口尺寸比整體牆要大一些,此時牆肢中已出現局部彎矩,這種牆稱為小開口整體牆。
10. 如圖是瑞典人科赫(Koch)在1906年構造的能夠描述雪花形狀的科赫雪花圖案.圖形的作法是:從一個正三角形
觀察發現:第二個圖形在第一個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多了它的周長的
1 |
3 |
即為
4 |
3 |
第三個在第二個的基礎上,多了其周長的
1 |
3 |
4 |
3 |
依此類推,則得到的第n個圖形的周長是第一個周長的(
4 |
3 |
即其周長是(
4 |
3 |
故答案為:
4 |
3 |
4 |
3 |
4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