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指標演算法
㈠ 配煤的公式是什麼
煉焦配煤比的最新計算公式,按照YB9069-96《煉焦工藝設計技術規定》中的規定,搗固焦爐煉焦對配合煤的質量要求如下:
水分(Mt)10%~12%,粘結指數G=55~65。
設定配煤比時應知道各單種煤煤質、庫存和來煤、焦爐生產日用煤量、焦炭質量及用戶要求等情況來確定實際的配煤方案。
焦炭質量取決於煉焦煤中的活性組分、惰性組分含量及煉焦操作條件。單種煤的變質程度決定其活性組分的質量,鏡質組平均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單種煤的變質程度的最佳指標。
(1)煤的指標演算法擴展閱讀:
共炭化研究為採用低變質程度弱粘結煤煉焦時選用合適的粘結劑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加入有機渣油﹑塑料類﹑橡膠類﹑瀝青等與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並且為解決當前世界的環境污染問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很多焦化廠都有自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鏡質組平均隨機反射率、反射率直方圖及鏡惰比三個參數作為煤岩學配煤參數。
根據互換性配煤原理,當配煤有較強粘結性時,加入一定量焦粉或無煙煤有利於焦炭質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瘦煤煉焦,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樣煤質情況下不添加粘結劑,要保證焦炭質量,焦粉的細度至關重要。
㈡ 煤的熱值計算公式
煤的熱值計算分高位和低位,計算公式如下:
1、煤的高位發熱量計算公式為:
Qgr,ad=Qb,ad-95Sb,ad-aQb,ad
式中:
Qgr——分析煤樣的高位發熱量,J/g
Qb,ad——分析煤樣的彈筒發熱量,J/g
Sb,ad——由彈筒洗液測得的煤的硫含量,%
95——煤中每1%(0.01g)硫的校正值,J/g
a——硝酸校正系數
2、煤的低位發熱量計算公式為:
Qnet,ad=Qgr,ad-0.206Had-0.023Mad
式中:
Qnet,ad——分析煤樣的低位發熱量,J/g
Qgr,ad——分析煤樣的高位發熱量,J/g
Had——分析煤樣氫含量,%
Mad——分析煤樣水分,%
(2)煤的指標演算法擴展閱讀:
煤的高位發熱量,即煤在空氣中大氣壓條件下燃燒後所產生的熱量。實際上是由實驗室中測得的煤的彈筒發熱量減去硫酸和硝酸生成熱後得到的熱量。
煤的彈筒發熱量是在恆容(彈筒內煤樣燃燒室容積不變)條件下測得的,所以又叫恆容彈筒發熱量。由恆容彈筒發熱量折算出來的高位發熱量又稱為恆容高位發熱量。
而煤在空氣中大氣壓下燃燒的條件是恆壓的(大氣壓不變),其高位發熱量是恆壓高位發熱量。恆容高位發熱量和恆壓高位發熱量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
一般恆容高位發熱量比恆壓高位發熱量低8.4~20.9J/g,實際中當要求精度不高時,一般不予校正。煤炭發熱量作為煤炭質量分析的重要指標,因此做好煤炭指標中發熱量的測定結果的准確性分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㈢ 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
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分別有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碳含量、全硫、發熱量、膠質層最大厚度、粘結指數、煤灰熔融性溫度、哈氏可磨指數、吉氏流動度、坩堝膨脹序數。
煤炭質量的基本指標
煤的水分分為兩種,一是內在水分,是由植物變成煤時所含的水分,二是外在水分,是在開采、運輸等過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水分總和,一般來講,煤的變質程度越大,內在水分越低,褐煤、長焰煤內在水分普遍較高,貧煤、無煙煤內在水分較低。
煤在徹底燃燒後所剩下的殘渣稱為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內在灰分,外在灰分是來自頂板和夾研中的岩石碎塊,內在灰分是煤本身所含的無機物。
㈣ 煤炭指標是什麼
煤炭五大常用指標:
第一個指標:水分。
煤中水分分為內在水分、外在水分、結晶水和分解水。
第二個指標:灰分
指煤在燃燒的後留下的殘渣。不是煤中礦物質總和,而是這些礦物質在化學和分解後的殘余物。灰分高,說明煤中可燃成份較低。發熱量就低。同時在精煤煉焦中,灰分高低決定焦炭的灰分。
第三指標:揮發份(全稱為揮發份產率)V
指煤中有機物和部分礦物質加熱分解後的產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還有部分是熱解產物,所以稱揮發份產率。
第四個指標:固定碳
不同於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據水分、灰分和揮發份計算出來的。
第五個指標: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機硫、無機硫。1%以下才可用於燃料。部分地區要求在0.6和0.8以下,現在常說的環保煤、綠色能源均指硫份較低的煤。
㈤ 煤炭指標計算公式
煤質好壞主要的指標是灰分,發熱量、硫分、全水,灰分和全水是越低了越好,發熱量是越高了越好,硫分是環保要求小於1%。這些指標是煤炭貿易結算的依據。
㈥ 煤炭資源量計算指標
煤炭資源量的估算指標見附錄E。煤炭資源貧缺地區的資源量估算指標,由有關省、直轄市、自治區煤炭工業主管部門規定,但這部分資源量在有關統計表中應單列,並加以說明。儲量、基礎儲量估算指標由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