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礦產地資料庫

礦產地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10-24 02:14:27

Ⅰ 周邊國家礦產地質資料庫管理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重要金屬礦產資源數據管理與風險管理的功能需求分析,建立了如圖9.3所示周邊國家金屬礦產資源戰略選區信息管理與風險管理系統的功能結構。

圖9.3 周邊國家金屬礦產資源戰略選區信息管理與風險管理系統功能結構圖

(1)周邊國家礦產資源數據管理

該功能子系統主要用於管理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重要礦產資源資料庫的數據,這些數據包括: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不同尺度的地理、地質、重要礦產、礦業開發等空間數據,重要礦產地等具有空間屬性的屬性數據和用於風險管理和評價的決策數據,以及反映該國政治、經濟、礦業法律法規等的文本信息。根據數據的類型和特徵,採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一類,直接管理的方式。

這類數據包括兩種。

1)含有空間屬性的數據。包括:①點數據:城市、城鎮、機場等;②線數據:河流、水系、公路、鐵路、線性構造帶等;③面數據:國家、湖泊、匯水盆地、地質圖等。

這些數據採用直接管理的辦法。數據獲取以後,將其直接拷貝到本系統的相應目錄的文件夾中。通過本應用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顯示、查詢,以及在其他圖層上進行疊加顯示。

2)純文本數據。包括:周邊國家的政治經濟基礎、國家層次的礦業資源概況與礦業政策等信息。

這些數據在獲取後,經過整理形成Microsoft Word文檔並放到相應的文件夾中;應用本系統對Microsoft Word文檔進行調用,以便用戶獲得相應的信息。

第二類:利用Access管理的屬性數據。這類數據包括3種。

A.採用Access管理屬性數據,通過本應用系統生成空間數據。

為了提高軟體的靈活性和實時性,這些數據的屬性數據放在Access資料庫中進行管理,用戶通過在應用系統軟體上的操作,可以將資料庫中的數據轉換為ArcInfo的Shape格式文件。

這類數據包括:礦床、礦山和礦業公司3類點數據。

B.採用Access管理數據,通過本軟體的運行生成Excel格式的數據文件。

用戶通過本應用軟體的查詢、檢索等功能,來查詢和檢索底層Access資料庫中的數據,最終數據以Excel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現,並可以把數據以Excel格式的文件進行存儲

這類數據包括:各個層次的礦產儲量信息,以及對礦山、礦床和礦業公司進行模糊查詢和屬性數據查詢的結果等。

C.採用Access管理用於風險評價決策的指標數據值。

周邊國家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風險管理相關決策方法研究中,詳細地論述了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相關模型的選取。其中包括面區域風險的評價和點區域風險評價。

周邊國家礦產資源數據管理子系統的主要模塊包括:

1)數據管理與維護。用於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重要礦產資源資料庫、礦業開發資料庫、國家資源信息庫、戰略選區風險評價資料庫、礦產品市場資料庫、開發項目資料庫等資料庫及其數據表的創建、刪除,以及各庫中數據記錄的錄入和更新,同時還可以從其他資料庫(如GIS資料庫)中導入數據。

2)數據檢索與查詢。用於對指定資料庫、數據表中的數據按照用戶設定的條件進行查詢檢索。

數據查詢功能的類型包括:

A.模糊查詢:設定查詢類別,如礦床、礦山和礦業公司等,在查詢欄位中輸入用戶想要查詢的關鍵字或欄位,查詢結果顯示所有包含查詢關鍵字或欄位的記錄。在查詢結果中可以通過定位功能,在地圖中顯示查詢結果的位置。本查詢的主要功能是為用戶提供一種確定因素較少的模糊查詢。

B.屬性查詢:設定查詢類別,如礦床、礦山和礦業公司等,通過下拉列表框中內容的選擇,幫助用戶明確要查詢的內容,最後以圖形方式在地圖中給予顯示。在屬性查詢中,允許用戶通過欄位的選擇進行多條件復合查詢。屬性查詢中的檢索欄位包括查詢類別如礦床所對應的數據表中的主要屬性欄位。

C.空間范圍查詢:空間范圍查詢可以設定圓形、矩形、多邊形和選擇現有圖形等多種方式。對於圓空間查詢,允許用戶設置查詢半徑或者自己在圖上選取;對於矩形、多邊形空間查詢,允許用戶根據需要進行圖形勾畫。對於選擇現有圖形,允許用戶選擇一些面狀圖層(如國家、地質單元等面狀圖形),然後在選定區域內進行查詢檢索。所有的查詢結果,應以Shape圖層或者Excel表格的方式給予存儲。

D.緩沖區查詢:緩沖區查詢可以設定圓形、矩形、多邊形、直線形和選擇現有圖形等多種方式。用戶根據需要選擇一定的區域,然後設置緩沖區半徑,進行緩沖區查詢檢索。緩沖區查詢包括向內查詢、向外查詢和雙向查詢3種緩沖區查詢方式。緩沖區查詢的結果以Shape圖層文件的形式保存。

3)屬性與圖層關聯。用於建立資料庫中的指定數據與一定的圖層之間的關聯,以便在這些圖層中能夠展示所需提供的數據。

4)圖形數據展示。用於展示或供用戶查看所選地圖中指定位置的或區域的資源、投資環境、開發狀況等各類數據信息(圖9.4)。

圖9.4 周邊國家金屬礦產資源戰略選區信息管理與風險管理系統界面

數據查看的方式有兩種。

圖形方式查看:系統主界面顯示亞洲全境或指定國家分布范圍,通過用滑鼠在圖形上點擊,可進入查看窗口,按提示進行數據查看與檢索。

目錄結構方式查看:通過點擊樹形圖層目錄結構逐級引導,查看或檢索所需要的內容。

(2)戰略選區決策分析

該功能子系統主要用於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戰略選區的風險定級與定量評價、重點金屬礦產市場風險評價與預警、重大開發項目風險的綜合評價。基本功能模塊包括以下4種。

1)模型管理。該功能模塊主要是提供給專家用戶對決策分析所需的各種模型進行創建、查找、修改、試算和存儲。系統的模型庫除了具有風險評價所需的灰色和模糊綜合評價相結合的風險評價、基於灰色聚類分析的風險評價、基於VaR的礦產品市場風險評價等模型外,還可以由專家用戶根據決策分析的需要在系統投入使用後自主創建新的模型或對原有的模型進行調整,包括設置模型的基本信息、選擇模型的類型、設置模型的變數與數據源、創建模型的表達式、選擇模型求解演算法等。

2)區域風險評價。主要實現對我國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戰略選區的風險進行評價,首先利用風險評價模型進行風險的定量評價,再將評價的風險值與制定的相應的風險定級標准進行比較,得出評價區域相應的風險定級。在此基礎上,對已經評價的區域按照風險評價值在空間地圖上以3個色系9種顏色進行風險區分和展示。

3)項目風險評價。主要針對周邊國家大型的金屬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進行風險評價或多項目的風險比較。

4)礦產品市場風險評價與預警。主要實現利用基於市場風險價值V aR 模型的對6種主要金屬礦產品的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進行評價,並考慮匯率和利率的變動對價格風險的影響。同時,通過對礦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設定一定的閾值,來實現對市場風險的預警,以防範因礦產品期貨價格、利率和匯率的大幅波動帶來的巨額礦產品進出口虧損。

(3)系統管理

該功能子系統主要實現對周邊國家金屬礦產資源戰略選區信息管理與風險管理系統中基於GIS的地圖、圖層、圖元信息進行維護和操作,基本功能模塊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專題地圖管理。該功能模塊主要用於對專題地圖的保存、刪除、導入,同時實現對圖形數據的清除,對地圖的矯正和旋轉、縮放,以及由數據表生成圖形等功能。

2)圖層管理。該功能模塊主要用於對某專題地圖圖層進行調入、創建、合並與分離等操作,同時實現對圖層的移動、旋轉與縮放,以及對圖層屬性欄位進行創建、更新等功能。

3)系統工具。該模塊的功能包括:對地圖中的子圖、填充圖案、顏色、字體進行設置;改變系統庫;恢復或清理刪除圖元;滑鼠定義地圖范圍;設置閃爍顏色;圖形、圖像的輸出等。

Ⅱ (一)地質調查成果主要類型

1.地學圖件

包括地質圖、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圖像等各類圖件。地質圖是地質調查機構最主要的產品之一。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地質圖的要求不斷提高;同時由於地質科學理論不斷更新,地質調查技術不斷進步,地質圖需要及時更新與換代。

根據用戶的需要,可以利用基礎數據資料生成眾多類型的專題圖件。

2.地學資料庫

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地質調查產品逐步發展為紙介質產品與數字化產品共存,並建立了相應的資料庫,例如,各種比例尺的地質圖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地球化學資料庫、地球物理資料庫、全國地質年代資料庫等是地學信息服務的重要產品,地質工作程度較高的國家往往擁有包括多專業、海量數據的各類資料庫。

3.礦產資源報告

各國地質調查機構都承擔國內外礦產資源分析、預測研究任務,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決策提供依據。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每年都要出版《Minerals Yearboo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等。

4.系列出版物和專題報告

發達國家的地質調查機構一般非常重視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階段性研究成果,及時出版各類專題報告、專著、論文。為了宣傳地學基礎知識,還編寫地學科普讀物。例如,美國地質調查局採用情況通報(Fact Sheets)、公開文件報告(Open-File Reports)、通告(Circulars)、展板(Posters)、論文(Papers)等形式發布成果;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有公開文件(Open Files)、當前研究(Current Research)、通報(Bulletins)、綜合報告(Miscel1aneous Reports)、論文(Papers)、經濟地質報告(Economic Geology Reports)和論文集(Memoirs)等平台提供研究成果;英國有《Earthwise》、《Earthworks》等刊物。

Ⅲ 礦產地空間資料庫系統簡介

礦產地空間資料庫系統以完成礦床屬性庫的瀏覽、查詢、編輯、管理,以及礦床空間分布可視化、數字化圖形處理為基本功能(圖6-4-1,表6-4-1),從而提供礦床成礦特徵、資源區域分布、礦床類型、成礦時空演化及成礦規律等綜合數據資料,並為成礦預測提供綜合信息。包括以下三大功能模塊:

1)系統文件存取、輸入、輸出模塊:系統支持MAPGIS文件格式,具有添加不同圖幅文件的功能;

2)空間數據可視化模塊:系統支持MAPGIS文件格式,具有圖形窗口的放大、縮小、漫遊等常用功能,以及圖形屬性結構、屬性數據、屬性參數編輯等功能;

3)屬性資料庫管理模塊:系統支持SQL語言,能對礦床屬性資料庫進行瀏覽、查詢、編輯、管理,提取礦床分布特徵、成因聯系等信息。

圖6-4-1 礦產地空間資料庫界面

Ⅳ 我國地質信息服務現狀分析及展望

溫雪茹 劉 冰 李銀羅 翟國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摘 要 信息服務已成為 21 世紀各國地質工作的戰略重點。本文對我國地質信息服務體系現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並且對我國將要建立的地質數據集群系統做出了展望,指出應當在實現一站式服務的前提下,實現六個方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整的地質信息資源目錄、豐富的網路在線資源、強大的信息加工處理和分析能力等。

關鍵詞 地質資料 地質信息 信息服務 集群化

1 引言

地質信息是地質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廣大地質工作者在基礎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環境(災害)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和地質科學研究過程中辛勤勞動的結晶,是對地球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演化規律的認識和知識。地質信息是地質工作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是國土資源調查、規劃、管理、保護、合理利用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重要基礎信息資源,對於緩解資源約束、保障經濟發展、推進城鄉建設、開展國土整治、防治地質災害、改善人居環境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

地質資料是地質信息的主體,指在地質工作中所形成的以文字、數據、符號、圖形、圖像、聲音等方式記載的紙介質、存儲介質,以及岩心、標本、樣品、光薄片等相關實物。地質資料是對地質工作過程及成果的記錄,具體包括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圖書期刊、實物地質資料和資料庫等。

地質信息服務是主要以地質數據、信息和知識的提供與傳播、地質信息處理以及提供軟體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信息服務[1]。進入 21 世紀以來,信息服務已成為各國地質工作的戰略重點[2]

目前全國地質資料館、各省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六大地調中心和各省地調院以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地質圖書館等單位構成了中國地質信息服務提供者的主體[3]。2011 年全國部、省兩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的資源總量達 40.3 萬種[4],中國地質圖書館國內外地學文獻資源量為 60 萬卷(冊),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存岩心長度150745米,標本10992塊(數據來源於中國地質圖書館、中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站)。目前我國地質信息服務現狀是傳統與現代並存、以傳統為主的方式;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資源分散、數字化比例小、共享程度低、信息產品深度加工不夠等方面。因而,中國地質調查局於 2010 年 3 月 1 日在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要加強「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就是通過構建共享機制、搭建共享平台,匯集、整理、挖掘地質資料信息產品,延伸產品鏈,提供服務集中度,提高服務規模效益的過程[4],將實現領域內應用層面的互通互聯、資源共享和協同工作。

2 地質信息服務方式

2.1 傳統服務方式

傳統方式表現為借閱人到館藏機構獲取資料的模式。借閱人通過目錄檢索或者卡片檢索,查詢到所需資料後,需要到館藏機構提取紙質資料閱覽或復印或拷貝電子數據。網路目錄檢索和電子閱覽室,在借閱過程中能夠起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模式。在傳統信息服務方式中,信息服務提供者各自開展服務。客戶為解決一個問題,常常需要從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提供者處分別獲得所需服務[5]

2.2 現代服務方式

現代服務方式主要應用 WEBGIS、網格、資料庫等先進技術,使用戶能夠便利地獲取地質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提供服務、信息處理服務、軟體提供服務,以及基於知識的咨詢服務等。它的主要特點是用戶通過運行在互聯網上的系統,即可在任何位置上快速實現對所需信息的查找、瀏覽、評價、獲取和利用,並不需要關心信息的存放位置。

2.2.1 集成的信息產品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十五」初期開始實施我國基礎地學資料庫體系建設計劃。該體系包括基礎地學資料庫和綜合成果資料庫兩大部分,共 30 余個資料庫,主要包括[6]

(1)區域地質圖資料庫

全國 1∶5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20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25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50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250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500 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

(2)區域水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

全國1∶5萬重點城市及經濟開發區水工環綜合地質資料庫,全國1∶20萬數字水文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全國 1∶600 萬水工環地質圖資料庫,全國小比例尺數字水工環空間資料庫,地下水資源動態監測資料庫。

(3)基礎地質數據資料庫

中國地層資料庫,全國 1∶20 萬自然重砂資料庫,全國同位素地質測年資料庫,全國岩石資料庫(試建庫)。

(4)全國礦產地資料庫

原地礦系統礦產地資料庫,全國地質工業行業礦產地資料庫,中國鉻鎳(銅)鈷鉑(族)礦產地資料庫(在建)。

(5)全國鑽孔地質資料庫(試建庫)

(6)全國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資料庫

全國 1∶500 萬航磁資料庫,全國 1∶100 萬航次資料庫,全國區域重力資料庫,全國電勘查資料庫,地質調查地球物理測井資料庫系統(試建庫),全國區域地球化學資料庫,全國資源衛星遙感影像資料庫,全國 1∶25 萬標准圖幅衛星影像資料庫,全國物性資料庫(試建庫)。

(7)海洋地質資料庫

我國 1∶100 萬海洋地質資料庫、我國海洋地球物理數據集。

(8)地質資料資料庫

全國地質資料館館藏資料目錄資料庫,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地質調查成果資料目錄檢索資料庫,地學圖書期刊類文獻標題和摘要的網路資料庫,地質調查與科技信息資料庫。

(9)工作部署與綜合成果資料庫

地質調查專題圖資料庫(全國及大區各專業不同比例尺地質調查工作部署與工作程度數據),全國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地學資料庫元資料庫。

10 余個國家級已建資料庫通過運行維護管理,初步依照國家相關法規開展了社會化服務利用。數據發布方式分為在線和離線兩種。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以中英文兩種語言發布了元數據。據 2003 年 6 月至2005 年 6 月間不完全統計,地調局提供各類數據總量接近 100GB[7]

2.2.2 網路在線信息獲取服務

(1)中國地質圖書館網站(http://www.cgl.org.cn/)提供 10 余個大型地學文獻資料庫的在線瀏覽下載服務,提供館藏圖書的目錄檢索服務,館藏圖書尚沒有提供在線瀏覽服務,尚處於數字化積累階段。

(2)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http://www.ngac.cn/)提供館藏地質資料目錄檢索服務,部分資料的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部分地學資料庫的元數據提供服務。

(3)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站(http://www.gsigrid.cgs.gov.cn/),提供地質數據信息和應用軟體共享服務,主辦方是中國地質調查局,運行由局發展中心承擔,支撐項目為國家「863」計劃課題「資源環境應用網格構建」;

(4)國土資源科學數據共享網站(http://www.geoscience.cn/),提供地質數據信息服務,主辦方是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運行由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承擔,支撐項目為「國土資源科學數據中心建設」。

2.2.3 信息加工分析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路提供了以下應用軟體共享服務:①水質評價服務,面向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水質評價的信息服務和軟體共享服務;②地下水水位預測,利用動態觀測數據,預測指定區域未來水位的變化情況;③網路環境下成礦信息提取與綜合:使用證據權方法完成網路礦產綜合評價過程;④常規計算方法的固體礦產資源評價方法軟體共享服務。

2.2.4 專業軟體提供服務

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研發的數字地質調查系統,是貫穿整個地質礦產資源調查完整全過程的軟體,涵蓋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礦體模擬、品位估計、資源儲量估算、礦山開采系統優化等內容,實現了地質填圖、固體礦產勘查的全數字化過程。該軟體系統由四大子系統構成:數字地質填圖系統、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台、資源儲量估算與礦體三維建模信息系統。

3 存在的不足

我國地質信息服務總體來說,雖然有了一定數量的數據資源,但是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有關服務的政策和機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公開服務的管理辦法,責權利不統一。

3.1 集群化程度低

目前,我國地質信息產品不少,國家投資也比較大,但是一個資料庫一個服務系統,沒有完整的產品目錄,多重注冊情況嚴重,不能滿足用戶的一站式需求。

3.2 網路在線數據量少

目前,我國地質資料數字化比例較低。截至 2011 年底,全國各省(區、市)累計完成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總量 23.9 萬種,數字化比例約 59%,其中全國地質資料館累計完成近 6 萬種地質資料數字化,數字化率 48%[4]。此為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情況。原始地質資料的數字化還未全面啟動。信息資源的擁有量和能夠提供在線服務的信息量也極不匹配,截至2010年,全國地質資料館累計提供網路瀏覽資料14274種,當年館藏總量為 11 萬種[8],提供在線服務的比例為 13%。

因此,造成網路在線數據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質信息的數據積累不足;二是地質資料的保密是一個瓶頸,需積極推進地質圖地理要素非涉密化處理;三是政策機制不健全,公益性不夠。

3.3 地質資料獲取費用高

雖然我國的定價原則已經確定,但到現在也沒有確定的公開的地質信息與信息服務詳細的分類價格,這造成很多數據的服務受到限制,並且各地的收費不一致,有的收費偏高。

4 展望

地質信息服務應當在數據一體化管理和共享平台下,按照統一標准和存儲規范,形成邏輯上統一、物理上分布的國家地質數據集群系統。集群系統應當在實現一站式服務的前提下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完整的地質信息資源目錄。

建立全國范圍內完整的地質資源檢索目錄,一方麵包含地質資料和圖書文獻,另一方麵包含各級館藏機構和地勘科研單位長期以來積累的地質信息資源。在發達國家,USGS、GSC、BGS、GA 等都提供了完整的各類地學信息的目錄查詢檢索系統,幫助用戶快速便捷地檢索到所需信息和數據。

(2)豐富的網路在線資源。

在發達國家,由於在線資源極為豐富,其地質信息網站的訪問也十分活躍。以美國 USGS 為例,2005 年平均每月成功的服務請求達 2400 萬次,經網上傳輸的數據量達 180 多 G。5 年間訪問 USGS 網站的次數約 76260 萬次,是在大約相同的時間內訪問全國地質資料館 CGS 網站次數的 600 倍[3]。在對地質資料信息網路獲取率調查中,加拿大用戶可以通過網路獲取 29%的數據,美國可以獲取 27%,澳大利亞可以獲取 8.5%[5]

我國地質資料解密工作研究,已部署在「十二五」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綜合研究中,為今後地質資料的在線服務提供了基礎。

(3)強大的信息加工、處理和分析能力。

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路在這方面作出了示範。應用網格技術編制軟體對地質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將在某些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網路技術最直觀的優點之一便是超強的計算能力,它能夠把一個集群的計算機連成一個局域型網路,形成一台超級計算機,大大提高計算效率。原先在單一 PC 上運行需要花費幾個月時間完成的計算,在網格中運行一兩天就能夠完成。

(4)應用軟體服務。

提供各種高性能的專業工具軟體服務。

(5)敏感信息的實時發布。

天氣預報、台風、地震波觀測數據的實時發布,以及通過專用系統發布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台風龍卷風等自然災害預警信息。

(6)提供科學咨詢、決策分析、科普宣傳與教育培訓等服務。

5 結語

2009 年,中國地調局開展了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研究,包括「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理論」「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體系建設」「地質資料信息共享與服務平台建設」等 13 個專題的研究工作。國土資源部確定在上海、山東、湖南、湖北、安徽和青海 6 省市進行試點工作[9]。在這些工作部署中,我們看到了我國地質信息服務的光輝前景。

參 考 文 獻

[1] 國土資源部 . 國土資源部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EB]. http://www.gov. cn/gzdt/2009- 09/18/content_1420534. htm,2009.

[2] 姜作勤 . 地質工作信息化的若干問題 [J]. 地質通報,2004,23(9/10):839 ~ 845.

[3] 尚武等 . 中國地質信息服務體系的現狀、差距及對策 [J]. 中國地質,2007 Vol.34,No.4:730 ~ 735.

[4] 國土資源部 2012 年 05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1 年度全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情況 .

[5] 姚華軍等 . 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的研究 [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9/09:4 ~ 7.

[6] 姜作勤,馬智民,楊東來等 . 地質信息服務體系框架研究 [J]. 中國地質,2007,34(1):173 ~ 178.

[7] 中國地質調查局年鑒 . 2003,2004.

[8] 國土資源部 2011 年 4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0 年度全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情況 .

[9] 國土資源部通報第 14 期 . 2009 年度全國地質資料管理情況 .

Ⅳ 礦產地空間資料庫軟體主要功能及實現

本書所建礦產地空間資料庫具以下主要功能(表6-5-1)。

表6-5-1 軟體系統功能及特點一覽表

一、資料庫查詢

(一)資料庫快速瀏覽

用於瀏覽編輯當前層文件所對應的外掛屬性數據(圖6-5-1)。中國銅鎳(鉑族)礦產地空間資料庫軟體目前只有「礦產地.wt」文件有外掛資料庫,所以,如果當前文件不是「礦產地.wt」,則該功能不能使用。

如果當前文件是「礦產地.wt」,則彈出對話框供選擇數據表和其中的欄位。共有41個表可選擇,每個表有5~20個欄位,欄位可以任選,但最好要選上帶「編號」字樣的欄位,因為圖形庫和屬性庫的連接是靠「礦點編號」的對應而實現的,如果不選這個編號欄位,則不能實現圖與表數據的聯動。

當選定了表和欄位並按下「確定」後,彈出一個對話框,其中已列出表中的第一條記錄。利用該對話框下邊的滾動控制項可以在不同記錄間切換。對話框上邊的兩個復選框可以控制是否與圖聯動和是否可編輯,當選擇「只讀」後將不能編輯而只能瀏覽。如果選擇了可編輯,則可以修改記錄數據,並且邊修改邊存儲,刪掉的數據將不能自動恢復。如果選擇了「與圖聯動」,則隨著對話框中記錄的切換,視窗口會自動移到圖的相應實體所在處,而且如果在圖上左鍵單擊一個圖元,數據表也會自動找到相應的屬性記錄並顯示出來,可十分方便地完成目標,達到快速瀏覽的目的(圖6-5-2)。

圖6-5-12 縮略圖

(十三)圖形顯示樹形框

「圖形顯示樹形框」菜單控制控制項的出現或隱藏,在樹狀框上,用戶可以單擊文件前的「開」「關」標志,從而打開文件或關閉文件。也可以按住「Ctrl」鍵同時打開多個文件。

三、圖形操作選項

圖形操作選項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還原顯示

按制圖要求原樣顯示,如線型、圖案等。如果該項不選,則用簡化顯示,任何線型都顯示為線單線,充填圖案不顯示而代之以相近的顏色。這樣顯示速度較快。

(二)快速只讀

用於選擇圖形文件打開的方式。默認為正常打開,可以編輯。如選快速只讀,顯示速度加快,但不能編輯,在屬性瀏覽中也不能「與圖聯動」。

(三)壓縮存檔

如選該項,則當刪除圖元時系統將從物理上徹底刪除該圖元;否則只從邏輯上刪除,還可以利用MAPGIS進行恢復。

除以上功能外,資料庫軟體系統還設計有對窗口的操作等功能,包括新建窗口、平鋪、層疊、放大窗口、縮小窗口、移動窗口、開窗口、復位窗口、更新窗口、上次窗口、清窗口,基本上與MAPGIS軟體圖形編輯窗口操作功能相同,不再詳述。

中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資料庫建設歷經一年多時間,收集了豐富、全面的相關資料,為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系統具有文件存取、輸入、輸出功能;支持MAPGIS文件格式,具有添加不同圖幅文件的可視化功能;以及圖形屬性結構、屬性參數編輯、外掛資料庫等功能;系統支持SQL語言,能對礦床屬性資料庫進行瀏覽、查詢、編輯、保存、列印,提取礦床地質特徵信息,提供進一步的服務與礦床預測。

Ⅵ 河北省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資料庫建設及服務社會的幾點思路

段秀麗1 王慶民2

(1.河北省地質資料館;2.河北省地質調查院)

摘要 本文通過總結河北省武安-沙河鐵煤礦集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項目研究成果,概要介紹了項目各類地學資料庫建設及維護的工作內容,以及應用的標准。項目在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建設及集群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經驗,建立一套技術方法及工作流程。通過對各類資料庫內容及共性的研究,在各類資料數據空間及屬性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工作區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服務平台。通過功能的定製,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查詢、綜合利用、展示等。

項目的建設對河北省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提供了思路。為下一步更好地推進此項工作奠定了基礎。

利用集群化的信息資源提供多元、多層次產業化信息服務,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

關鍵詞 集群化 產業化 資料庫維護 建設 全方位服務 思路

地質資料信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信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省地質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形成了上萬檔成果地質資料以及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但傳統的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方式大都是各單位分散管理,各部門各自為政,地區、行業之間缺乏暢通的數據共享渠道,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服務一般局限於某些特定的對象和行業,服務面窄,服務方式單一,服務內容簡單,服務效率較低,造成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如何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提升服務水平,成為廣大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者面臨的重大挑戰。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就是:打破地域、行業的限制,將孤立、零散的地質信息數據收集到一起,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提高地質資料的信息化數字化程度,把各種相關資料信息分類整合起來,建立信息間的聯系,從信息內部提煉出更有價值的新信息,並放到一個能被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充分利用。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就是:根據各個行業社會各層的需求,主動擴大信息社會服務的范圍,利用集群化的有利信息資源提供多元、多層次產業化信息服務,最大限度發揮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意義重大,是地質工作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內容。下面以河北省武安-沙河鐵煤礦集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項目成果為例,對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資料庫建設及產業化方面進行概括總結,並提出一些思路和看法。

1 全面開展地質資料集群化資料庫建設與維護

1.1 建立基礎地理地質資料庫

基礎地理數據主要包括等高線、地物控制點、地貌分區、行政區、行政界線、居民地、城鎮區域、交通、水系、湖泊與水體等內容,為確保工作區內地物地貌的完整性,基礎地理資料庫的空間范圍覆蓋了整個工作區。基礎地理數據要求各圖層空間位置要精確,以便於數據的綜合利用,數據採用統一的空間數據基礎,坐標系類型為地理坐標系、橢球參數為西安80、坐標單位為「度」,空間數據精度為1:1萬。基礎地理數據來源主要是收集最新現勢數據,通過矢量化、投影變換、誤差校正、掛接屬性等數據處理手段,滿足資料庫建設要求。

基礎地質數據主要包括地層、岩性及岩相、侵入岩、脈岩、斷層、礦產等數據圖層,資料庫建設數據的來源以1:5萬、1:20萬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為主。基礎地質數據類型、空間數據基礎通過投影轉換等與地理數據保持一致。

1.2 建立元數據目錄資料庫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內容主要包括各行業領域、各類地質工作資料成果的基本信息和索引內容,數據項和表格內容以成果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為主,表格中各數據項的內容和結構主要參照《DA/T 23—2000 地質資料檔案著錄細則》中的規定。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數據表的劃分為:資料空間信息表、資料基本信息表、資料內容概要表、代碼信息表。其中資料空間信息表中的數據內容以及各數據項的劃分主要包括:資料標識碼、檔案編號、空間范圍、保管單位等4項內容。資料標識碼是工作區內各類地質資料的唯一標識碼;檔案編號主要是省地質資料館、各單位資料館中現存各檔資料的編號;空間范圍指各檔地質資料工作區范圍,單位為「度」,坐標系為西安80;保管單位指收集到的各類地質資料存放單位名稱。

1.3 建立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是在圖文掃描數字化的基礎之上,按照相關的技術要求對已有的電子文件進行系統整理,建立集存儲、管理、利用於一體的圖文資料庫,提高圖文地質資料綜合利用水平。

工作區圖文數字化資料收集內容,主要是收集有關煤鐵礦區的數字化成果資料,包括礦區地質工作的不同階段、不同性質、不同專業領域的數字化成果資料,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已有數字化成果和前期掃描的數字化成果。另外,還要收集整個工作區范圍內的區域地質、礦產、水文、工程、環境、物探、化探、遙感等有關專業的基礎性地質數字化成果資料。

已有電子資料處理,主要是指文件格式的標准統一和資料的分類。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中文件格式及資料分類標准參照《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國土資發〔2006〕210號)進行處理,圖文掃描的成果資料中文字部分資料需要按照要求轉換成PDF格式,其目錄要與原件中的內容一一對應;圖文地質資料分類依據主要包括資料類別、礦區名稱、工作程度,其中資料類別分為:區調類、礦產勘查類、水工環勘查類、物化遙勘查類、地質科學研究類、技術方法研究類、其他類,區域地質調查類資料工作程度劃分以比例尺為依據,礦產勘查工作程度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等。此外,文件目錄的組織、存貯及命名按照資料庫建設要求進行處理。

涉密資料屏蔽處理,主要是在前期開展的涉密清理工作基礎之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圖件和文字部分進行技術屏蔽,對於不同借閱人設置不同的訪問許可權。圖文資料與涉密清理資料庫掛接整合,主要針對工作區內的涉密資料進行處理,使地質資料管理既能夠滿足利用者的需求,又能夠確保資料的安全。

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主要包括:柵格文件、分類信息表、涉密信息表、涉密屏蔽柵格文件等內容。

1.4 專題資料庫更新維護

河北省現有地學專題資料庫主要包括:礦產地資料庫、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礦業權實地核查資料庫、礦產資源儲量利用現狀調查資料庫、地質鑽孔資料庫、區域化探資料庫、區域物探資料庫、水工環資料庫等。本次工作區涉及的各地學專題資料庫均按技術要求分類進行了數據整理、更新、維護工作。資料庫結構嚴格按照《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參考標准規范目錄》中相關規範文件標准執行。

2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資料庫全方位服務社會幾點思路

2.1 為各級管理部門服務產業化思路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目錄資料庫中每檔地質資料的工作范圍與地理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建立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實現目錄資料庫以空間方式檢索,便於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

礦業權實地核查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礦業權空間分布圖層與基礎地理圖層進行空間疊加,能夠直觀反應礦業權的空間分布,可以通過空間檢索查找相關礦業權屬性信息,能夠實現礦政管理信息化。

礦業權數據與儲量利用現狀調查數據信息整合,礦業權空間分布圖層與儲量核查中礦體、采空區等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可以反映出礦區資源的利用和分布情況,挖掘信息之間的相互聯系,為礦區的管理規劃提供依據。

2.2 為各行業地質工作者服務產業化思路

元數據目錄資料庫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信息整合,資料庫之間通過關鍵欄位建立聯系,實現兩個資料庫之間的相互掛接,實現目錄檢索與資料的借閱利用一體化。

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與元數據目錄資料庫信息整合,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分為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兩部分,通過設置屬性數據表關鍵欄位與目錄資料庫掛接,實現以工作程度內容和空間范圍方式檢索地質資料,拓展地質資料服務的渠道。

鑽孔資料庫與基礎地理數據信息整合,鑽孔資料庫能夠反應各鑽孔的空間分布位置與鑽孔的屬性信息,鑽孔空間分布圖層與地理數據圖層進行空間疊加,實現鑽孔數據信息空間檢索。

鑽孔資料庫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信息整合,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屬性信息關鍵欄位與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中鑽孔柱狀圖文件建立聯系,通過鑽孔位置的空間檢索,可以為資料借閱者提供詳細信息。

2.3 為科研部門服務產業化思路

礦產地資料庫與基礎地理地質數據信息整合,礦產地空間分布圖層與地理數據、地質數據進行空間疊加,可以直觀反應礦產地分布,也可以參考地質數據信息進行綜合研究分析。

水工環數據與區域化探數據信息整合,水文、環境、地質災害數據與區域化探數據中的等值線分布圖、元素異常圖空間疊加,能夠反映出元素含量值分布與水文、環境條件的規律,為進一步研究本地區水文、地質環境提供依據。

2.4 為社會公眾服務產業化思路

充分利用網路工具,尤其是移動網路工具,構建多功能網路服務環境,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操作、通俗易懂的應用服務功能,通過網路空間,提供地質、礦產、環境等方面的開放式應用服務。與地理、氣象、旅遊、農業、環保、水利等專業信息緊密結合,建立可快速定位、查詢一體的地質空間信息服務環境,通過地質與地理結合實時查詢當前或查詢位置的地質礦產信息內容及具體情況;地質環境與氣象信息結合,動態監測預測當地的地質環境影響;地質與旅遊結合,通過通俗的地質知識普及,包括二維、三維地圖展示,普及大眾感興趣的地球地質話題,使地質內容概念在大眾群體中得到傳播;地球化學信息與農業結合,可查詢土壤化學環境及質量狀況,為農業發展提供最新地球化學參考數據;地質礦產、地質環境、水文環境與環保、水利結合,動態展示地域環境、水利環境現狀,以及影響的深層因素,警示社會尊重生態,保護環境的迫切性等。充分利用通俗地質,拓展地質信息服務的大眾化途徑,以生動化、形象化的地質信息成果展示給社會公眾。

3 結語

通過系統功能的定製,充分與地理信息產業結合,通過定位服務和查詢,通俗地反映地域地質結構特點,礦產賦存情況,地球物理化學特性,礦產環境影響因素等系列內容。從而滿足社會各層次、各水平的公眾需求,為社會公眾提供各式特色的地質信息服務,地質信息得以廣泛為公眾接受利用。

Ⅶ 周邊國家礦產地質資料庫建設

9.4.1.1 數據內容與類型

周邊國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資料庫研究范圍,是我國周邊國家及重點地區;研究內容為我國周邊國家及重點地區鐵、錳、銅、鋁、鉛、鋅的礦產地數據和開發利用數據。數據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地理數據,基礎地質數據,礦產地數據和其他數據等。建庫工作中需收集大量國內外資料,范圍涵蓋各國地質礦產勘查和管理部門存儲的各類地質、礦產資料和礦業信息資料。主要通過互聯網、期刊、CD-ROM、國際會議和國際合作等多種渠道獲得。資料庫由屬性數據、圖形數據,以及一些文檔數據所組成。

圖形數據:主要有地質圖、線性構造圖、構造單元、礦產地等。

屬性數據:礦產地數據以及空間圖形數據的屬性信息。

文字資料:主要是指政策法規等一些文字性材料。

9.4.1.2 建庫平台、存儲格式及引用標准

(1)建庫平台

為了實現資源更好的標准化和共享,同時考慮到自主知識產權問題,採用OpenInfo和ACCESS作為建庫與編圖平台。

(2)存儲格式

對6種重要礦產資源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格式進行統一,要求如下:

1)圖形數據:採用點、線、面矢量圖像文件,可以使用OpenInfo的GPH格式(其他格式如ARCINFO的Shapefile格式可以轉入)進行存儲。

2)礦產地的點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對於礦產地空間數據等信息以及其他的屬性數據,採用關系型資料庫格式;在建庫階段,數據採集和輸入採用Microsoft Access2000軟體的MDB格式。

3)對於描述性資料或者文檔材料:主要是指各國的資源概況、政策法規等文字說明性文件,通常採用Word等文件格式來進行存儲。

(3)資料庫圖形坐標約定

資料庫圖形坐標統一採用地理坐標系統,即以地球橢球面上的實際經緯度標定的空間曲面為坐標體系,坐標單位為度或度分秒。

(4)引用標准及參考資料

GB6390—1996,地質圖用色標准。

DZ/T0179—1997,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

GB8566—99,計算機軟體開發規范。

GB8567—88,計算機軟體產品開發文件編制指南。

GB958—99,區域地質圖圖例(1:500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大洲代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SO國家代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SO二級政治區(行政區)代碼。

美國地質調查局礦床成因類型及其代碼(Cox,D.P.,Singer,D.A.et al.,1986)。

Guild礦床規模分類。

國際地層委員會(ICS,2004)。

美國地質調查局MRDS資料庫。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全球礦產地資料庫。

《地質調查元數據內容與結構標准》(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06-01發布,2001-06-01試用)。

《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2.0版),中國地質調查局,2001年。

9.4.1.3 屬性數據的結構

通過對資料庫的內容進行分析,初步對地質、線性構造帶、構造單元、礦產地等的屬性數據結構進行了定義,下面以礦產地為例進行介紹。

礦產地數據(圖層)包括41個數據項(Item)(表9.2)。

表9.2 礦產地數據結構表

續表

數據項定義與填寫說明。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大類中包括ID號、礦床編號、礦床名稱、礦床X 坐標、礦床Y坐標、所處大洲、大洲代碼、所處國家、國家代碼、所在地區、地區代碼和位置12個數據項。

數據項定義或說明:

1)ID號。圖元編號。

2)礦床編號。自動生成。用數字和字元表示。前兩位為大洲代碼,第3和第4位為國家代碼,第5和第6位為二級行政區代碼,最後4位是以行政區為單位的順序號。該數據項在填入後面的大洲、國家和地區名稱後自動生成,不用填寫。

3)中文名稱。礦床中文名稱。

4)外文名稱。礦床英文名稱,或原國家語言名稱。

5)礦床X 坐標。礦床或礦區中心經度坐標。按十進制格式填寫,小數點後保留6位。

6)礦床Y坐標。礦床或礦區中心緯度坐標。按十進制格式填寫,小數點後保留6位。

7)所屬國家。礦床所在的國家名稱。

8)國家代碼。自動生成。

9)所屬地區。礦床所在的地區名稱。

10)地區代碼。自動生成。

11)位置。礦床距最近城鎮方位、距離。

(2)礦種屬性

12)礦種屬性。自動生成。

13)礦種代碼。選擇主要礦種、次要礦種和少量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4)主要礦種。礦床內產出的主要礦產種類。按重要性降低的順序填寫。在填寫主要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5)次要礦種。礦床內產出的次要礦產種類。按重要性降低的順序填寫。填寫次要礦種代碼後自動生成。

16)礦石礦物。包括任何有意義的物質如金屬、礦物和岩石等。以重要性降低的順序排列,並用逗號隔開。

17)礦床規模。選中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礦點礦化點其中之一即可。若規模未知,選中「未知」。

18)規模代碼。自動生成。

19)礦產類型。自動生成。

(3)控礦構造及成因

20)構造背景。礦床所處的大地構造背景,如克拉通、島弧、裂谷等。

21)控礦構造。礦區主要的控礦構造,如斷裂。

22)賦礦岩性。賦礦岩石的正式名稱。

23)圍岩時代。圍岩的地質時代,如侏羅系,從下拉框中選擇;也可填寫絕對年齡。多個絕對年齡之間用分號隔開;如是年齡范圍,其間用「-」連接。

24)圍岩蝕變。主要礦致蝕變類型。

25)成礦時代。礦床形成的地質時代,如侏羅紀,從下拉框中選擇;或填寫絕對年齡。多個絕對年齡之間用分號隔開;如是年齡范圍,其間用「-」連接。

26)成因類型。採用美國地質調查局MRDS礦床成因類型名稱。

礦床成因類型包括9大類,分別為熱液或岩漿流體礦床、氣成礦床、表生礦床、變質礦床、沉積礦床、火成礦床、與水體有關的礦床、大氣成因礦床,成因類型未知。每大類中又有一個或多個亞類。首先選擇大的成因類型,即上述9大類中的一種。接下來依次選擇礦床亞類。從下拉框中選擇即可。

27)類型代碼。自動生成。

28)礦床模型。礦床對應的模型名稱,採用Singer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礦床模型名稱。從下拉框中選擇。

29)模型代碼。自動生成。

30)所屬成礦帶。礦床所屬成礦帶名稱,如環太平洋成礦帶,×××次級成礦帶等。

(4)礦床儲量

31)礦床儲量。前4種礦種的儲量。

32)儲量基礎。前4種礦種的儲量基礎。

33)品位。主要礦種和次要礦種的平均品位,如Cu0.3%,Au3g/t。

34)礦床資源量。前4種礦種的資源量。

(5)礦業開發信息

35)年產礦石量。前4種礦產的年產礦石量。

36)年產金屬量。前4種礦產的年產金屬量。

37)更新時間。數據填寫或修改時間。年代格式,按年-月-日填寫。不接受文本。若為文本信息,如19世紀初,可填寫為1800-0-0。

38)數據修訂人。提供和編輯數據的作者的姓名及單位。引用數據提供數據原出處的姓名及單位;經編輯的數據提供編輯者的姓名及單位。

39)數據錄入人。數據錄入人的姓名及單位。

40)資料來源。源數據出處。

41)參考文獻。編譯數據時參閱的文獻。

9.4.1.4 圖層數據的生成

(1)屬性數據的錄入

屬性數據的錄入統一在Microsoft Access 2000平台上進行,目前已經初步研製了統一的數據錄入界面(圖9.1,圖9.2)。

圖9.1 我國周邊國家重點地區6種礦種礦產地資料庫

圖9.2 礦產地屬性數據錄入界面

(2)矢量數據

資料庫的圖形數據包括面元(含線元)和點元兩大類。面元數據包括地質、構造單元、成礦帶等面型空間數據,點元數據包括礦產地等點型空間數據。

1)面元數據。本次工作中涉及的面元數據有兩類,一類是矩形和不規則多邊形,如工作程度范圍區。由於這些區域通常有一定的地理空間點位控制,因此利用GIS軟體所具有的空間點位生成功能,以及在此基礎上開發的多邊形自動生成軟體,可以保證地質工作范圍空間標定的計算機自動化;另一類是不規則圖形,如地質構造單元區、成礦區帶等,這些區域不易通過標定拐點坐標進行表達,需採用常規數字化或矢量化的方式進行標定。

2)點元數據。點元數據如礦產地可通過空間點位坐標或礦區中心點位坐標,利用GIS軟體中的空間投點功能,實現圖層數據的生成。

(3)空間資料庫的數據格式

1)屬性數據。採用關系型資料庫格式。在建庫階段,數據採集和輸入採用M icrosoft Access2000軟體的MDB格式。

2)圖形數據。採用ARCVIEW矢量數據格式。

3)資料庫圖形坐標約定。資料庫圖形坐標統一採用地理坐標系統,即以地球橢球面上的實際經緯度標定的空間曲面坐標體系,坐標單位為度或度分秒。

Ⅷ 建庫軟體與庫數據內容

一、礦產地空間資料庫建庫軟體

MAPGIS是目前在我國地礦行業應用較廣的工具型GIS軟體,它的二次開發函數庫是以API函數、類的方式提供的。這些函數的實現被封裝於若干動態鏈接庫(DLL)中,因而是獨立於開發工具的。使用VC++6.0 調用這些二次開發函數,就像調用WINDOWS的API函數一樣。除了上述 API 函數外,MAPGIS 還為基於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的開發者提供多個可重用基類,將應用程序所需的常見基本功能作了封裝,使用便利,改動靈活。所以礦產空間資料庫軟體的開發選擇了MAPGIS,通過VC++6.0 的CDatabase類調用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 資料庫管理功能建立資料庫、進行資料庫操作。這些資料庫也可以通過MS ACCESS進行管理。

Microsoft VC++開發平台(特別是它的MFC)提供了方便的編程環境,其中MAP-GIS 5.32的開發函數提供了眾多的32位Windows應用程序介面(API),這些函數可用於圖形數據、文件和工程的管理與操作。礦產空間資料庫軟體的建設主要使用了VC++6.0和MAPGIS的二次開發函數庫。經過實踐,所開發的軟體系統應用效果較好。

二、礦產地資料庫建設依據

根據中國銅鎳(鉑族)硫化物礦床建立資料庫,有其特殊性:針對礦床的研究,要求礦床地質內容全面,圖文並茂。如礦產地基本情況、礦區地質情況、礦床地球化學、礦體特徵、礦產勘查工作都是用戶非常關心的,而對礦區的工程地質條件、選礦試驗、開采技術條件等並不關注。按照中國地質調查局《礦產地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建庫,很難滿足我們的需求。因此,我們綜合《岩石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准》、《同位素資料庫工作指南》、《礦產地資料庫工作指南》、《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建設工作指南》、《地質調查元數據內容標准》中礦床地質建庫規范,按照地質特徵分解成礦體表、岩石結構表、成礦區帶表等41個表格(圖6-2-1),表與表之間以編號相鏈接,既可以單表瀏覽、查詢、列印,又可以多表交叉查詢、列印。

三、數據內容

本書建庫所選用地質數據主要從已有的地質勘查報告、全國各省區鎳銅鉑岩漿硫化物礦床最新統計的儲量平衡表以及相關論文和論著中獲取。主要數據涵蓋了礦床基本情況、成礦背景、礦區地質、礦床特徵、礦體特徵、礦床地球化學、礦產儲量、礦產勘查工作概況、礦床經濟技術評價等9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數據結構涉及41個專用表格。經過全面梳理已有資料,共對全國74處(個)大(超大)、中、小型礦床進行了數據整理和錄入。對礦床規模、成礦時代統計如下(表6-2-1、6-2-2;圖6-2-2,6-2-3)。

圖6-2-3 礦床成礦時代統計直方圖

(一)地質數據主要內容

1)礦產地基本情況:包括礦產地(床)編號、礦種、礦產地名、交通情況、地理坐標、礦床成因類型、共生礦或伴生礦、礦床規模、成礦時代、成礦(區)帶、地質工作程度、開采情況。

2)礦區地質情況:包括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地層、侵入岩、火山岩、變質岩、地質構造特徵。

3)礦床地球化學:包括圍岩蝕變、岩/礦石地球化學、同位素年齡、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等。

4)礦體特徵:包括礦體數、主礦體數、礦體形狀、礦體埋深、礦體走向、礦體傾向、礦體傾角、礦體側伏方向、礦體長度、礦體斜長、礦體厚度、氧化帶深度、礦石自然類型、礦石結構、礦石構造、礦石的礦物組成、礦石品位、礦石品級、伴生有益組分。

5)礦產勘查工作:包括礦床發現時間、發現單位、礦床發現方法、工作期限、調查單位、礦床勘探類型、報告名稱、報告編寫人員、報告提交日期、備注等。

(二)底圖數據

中國銅鎳(鉑族)岩漿硫化物礦床分布圖以國家地質調查局2000年編制的1:500萬中國地質圖為基礎底圖,根據圖元屬性不同劃分出103個圖層文件。不同的圖層文件可以任意疊加,有助於用戶快速提煉自己需要的地質內容,快速顯示,也方便於軟體的管理。

(三)資料來源

完整、齊全而又有效的第一手資料是建立地理信息空間資料庫的前提,也是對地理信息空間數據進行空間分析的基礎。因此,要根據所選圖幅,全面收集有關資料(包括圖形報告、數據、野外原始記錄卡片、記錄本等),以滿足建庫需求。本項目資料收集主要有以下兩類:

1)圖形資料:包括相同比例尺的地理底圖、地形圖、地質圖、礦產圖等。

2)文字資料:主要是有關的地質報告、科研專題報告、相關論文和專著以及有關規范和標准等。

Ⅸ 礦產地資料庫

本次建立的礦產資料庫是以「安徽省礦點(床)資料庫(1993年)」為基礎,結合1993年以來評價區內的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和專題地質科研工作成果,補充增添了新的礦產地數據。涉及的礦種有銅、金、銀、鉛、鋅、鎢和錫共7種,除了銅、金、鎢、錫外,其他多為多金屬礦的形式。安徽東南地區的礦產地規模有中、小型和礦點、礦化點,共計145個(表5-1-2)。

(一)礦產地數據的採集、錄入

「安徽省礦床(點)資料庫(1993年)」是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以DBF格式文件為其操作對象。它包含了全省1991年以前發現的所有固體礦產的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礦床以及礦點數據。根據評價區的范圍和評價預測的目標礦種,對「安徽省礦床(點)資料庫」進行了條件查詢,挑選出滿足需要的所有礦產地數據,構成評價所需的礦產原始數據(包含礦產地位置坐標的DBF文件)。根據近幾年來(截止到2003年)各種地質勘查工作和專題科研工作成果,將新發現的礦產地數據予以補充。現礦產資料庫中含有各類礦床(點)達到145個,其中金礦22個、銅礦55個、鉛鋅礦11個、鎢礦17個、錫礦4個,其他為多金屬礦。

表5-1-2 安徽東南地區銅金多金屬礦產統計一覽表單位:個

礦產地用戶屬性表按《GIS評價中的礦產地資料庫文件格式》進行採集,凡「安徽省礦床(點)資料庫」中沒有的數據項,盡量從相關資料中獲取,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二)礦產地數據的投影

上述形成的礦產地數據由於是關系型的DBF格式,無法直接為GIS評價所用,必須將礦產地投影到前述的地學空間資料庫的坐標系統中去,以構成空間圖形數據。

將DBF文件投影成圖形文件,必須有一個前提:DBF文件中包含有空間位置的X、Y坐標數據項,而且,數據單位必須統一(大地坐標值或經緯度)。相對ArcGIS和MAPGIS應用系統來說,投影方法有所不同。假設X、Y坐標值的域名為「X」、「Y」,下面分別述之。

1.ArcGIS投影方法

在Excel中編輯礦產地DBF文件。採用經緯度單位的X、Y需要將表示度分秒的數值如118°23′45″、31°42′17″(在庫中表示為「1182345」,「314217」)轉換為以度為單位的數值(如118.395833,31.704722)。如果X、Y採用大地坐標值,則要將其轉換為經緯度,並為以十進制度為單位的表示形式。編輯修改後保存為DBASE Ⅳ的DBF文件。

進入ArcGIS的Arc Map模塊,進行坐標點轉換。點擊主菜單「工具(Tools)」下的「添加XY數據(Add XY Data)」項(見圖5-1-1)。在彈出的窗口中分別輸入DBF文件名、坐標欄位名,按「確定」即可生成點圖層文件(圖5-1-2)。

2.MapGIS投影方法

首先將DBF文件轉化為TXT文件。在Excel中將DBF文件轉換成有分隔符(如Tab鍵、空格、逗號等)的純文本文件TXT。注意空間位置坐標值單位的統一,如果採用經緯度,則應將度分秒(DDDMMSS)的格式轉換成十進制度單位或秒單位。

進入MapGIS的「投影變換」模塊,點菜單「投影變換」中的「用戶文件投影轉換」項。在「用戶數據點文件投影轉換」窗口(圖5-1-3)中,首先打開用戶文件(TXT),然後設置用戶文件選項:①指定分隔符:用Tab鍵、空格、逗號等分隔各數據域(圖5-1-4);②選定用戶屬性名稱所在行(一般屬性名稱都在第一行);③確定讀取坐標值位置:X、Y坐標值所在的列數。

輸入用戶投影參數。點「用戶數據點文件投影轉換」窗口中的「用戶投影參數」項,如果TXT文件中X、Y坐標以度為單位,則選擇「大地坐標系」;如X、Y是大地絕對坐標值,則選擇「投影平面直角坐標系」。其他有關參數的選取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圖5-1-1 礦產地DBF文件投影菜單操作示意圖

圖5-1-2 礦產地ArcGIS投影窗口

點擊「用戶數據點文件投影轉換」窗口中的「投影變換」按鈕,輸入點圖形文件名,最後按「確定」即完成操作,如圖5-1-3所示。

圖5-1-3 礦產地MapGIS投影窗口

圖5-1-4 指定分隔符窗口

(三)礦產地的圖示符號

礦產地的符號表達是依據礦產種類和礦產規模來設置的,不同的礦種採用不同的符號,不同的規模以符號的大小來表示,例如大型(含特大型)的符號尺寸為8×8,中型為6×6,小型4×4,依此類推。

(四)屬性數據的掛接

按照《礦產地資料庫文件格式》要求,礦產地圖層共有7個屬性表,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直接與礦產地圖層掛接則需以動態方式,這對於使用該圖層,尤其是了解其屬性時比較困難。因此,將7個屬性表綜合為一個屬性文件,其結構如表5-1-3所示。與礦產地圖層掛接的關鍵欄位為「QJTKC_ID」。

Ⅹ 資料庫建設方面

在全面收集了研究區的地、物、化、遙以及所產出的礦床地質特徵資料的基礎上,完成研究區系統和詳細的工作區研究程度圖,詳細地勾勒了全區總的已經開展的工作狀況。

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關於資料庫和圖庫建設的任務,完成了西南三江中段礦產地質資料庫,該地質資料庫由地質圖資料庫、礦產地資料庫、地理底圖資料庫、物探資料庫(包括重力資料庫和航磁資料庫)、化探資料庫、遙感構造解譯資料庫六大子庫構成。資料庫建設的主要進展包括:①完成研究區457個礦床(點)資料收集(四川272個、西藏185個);②完成了研究區1:2.5萬圖幅-數據點區域化探數據(共2364個數據點)及藏東和川西地區1:20萬區域化探數據36個分幅的資料庫收集和建設,並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必要的數據處理和元素分布背景分析,取得滿意的效果;③建立了西南三江中段重力資料庫和重力場資料庫;④完成 Landsat TM 圖像處理,圖像波段組合採用 TM543(RGB)進行假彩色合成,同時進行必要的和詳細的線、環構造解譯;⑤以MapGIS為基礎平台,採用VB為開發工具實現二次開發,初步完成了一個針對本區各個子庫的管理系統,主要完成各個子庫的統一管理及瀏覽功能;⑥完成三江中段礦產地質資料庫成果文件的詳細分類。

熱點內容
如何下載奧特曼高級化3安卓版 發布:2025-05-14 07:47:31 瀏覽:345
qml文件修改後編譯未生效 發布:2025-05-14 07:31:00 瀏覽:331
內到內演算法 發布:2025-05-14 07:29:11 瀏覽:34
文件夾名字不顯示 發布:2025-05-14 07:27:47 瀏覽:774
oracle的資料庫驅動jar 發布:2025-05-14 07:23:20 瀏覽:556
我的世界電腦版伺服器手機版能進嗎 發布:2025-05-14 07:22:01 瀏覽:679
達內培訓php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07:19:10 瀏覽:27
python位元組轉字元串 發布:2025-05-14 07:06:35 瀏覽:422
subplotpython 發布:2025-05-14 06:53:51 瀏覽:662
豎屏大屏導航工廠密碼一般是多少 發布:2025-05-14 06:49:29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