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演算法
1. 從一九到九九一共經過多少天
81天。
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中國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後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為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長。當時中國人民為挨過漫長冬季,遂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而當時圍著家眷數九亦被視為逍遙境界。所以,「數九」之俗,意在消磨沉悶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
2020-2021年數九時間表
2020年一九時間:2020年12月21日-2020年12月29日
2020年二九時間: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7日
2021年三九時間:2021年1月8日-2021年1月16日
2021年四九時間:2021年1月17日-2021年1月25日
2021年五九時間:2021年1月26日-2021年2月3日
2021年六九時間:2021年2月4日-2021年2月12日
2021年七九時間:2021年2月13日-2021年2月21日
2021年八九時間:2021年2月22日-2021年3月2日
2021年九九時間:2021年3月3日-2021年3月11日
2. 一九二九三九的口訣是什麼
北方地區流行的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
七九河凍開,八九燕歸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內涵
傳統華夏文化中,九為極數,乃最大、最多、最長久的概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因此中國人認為,過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經已到來。
數九是一種中國傳統記錄時間的方式,從冬至開始每過九天記為一九,共記九九,通常數九的前三九即冬至之後的頭一個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此也有「冷在三九」、「三九寒冬」或者「數九寒冬」的說法。
(2)九九演算法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從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後逢第一個壬日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
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一般「四九」時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間;到了「九九」時,便寒氣盡消,春深日暖了。
「數九」的正確演算法是從冬至後第一個壬日算起,故,「九」在每個年份中具體日期是不固定的,須視冬至後第一個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另有錯誤認為「數九」是從冬至這天算起的,從冬至這天算起那麼每年「九」的具體時間是固定的,每個「九」都固定在冬至後第9天、第18天、第27天…。「數九」從冬至這天算起的演算法是錯誤的。
3. 冬至到九九一共經過了多少天
81天。
我國民間將冬至後的81天劃分為9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為9天,稱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說的數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後的第19天至27天稱為「三九」。
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時段。三九天,比較好計算,每年的冬至節這天,就開始進入「數九」,之後,你只要熟悉了中國傳統的節氣口訣,就知道寒暑時間表了。
這就是:「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豬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鴨子八九雁;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單;九九八十一,耕田老漢田中立。」
2020年12月22日冬至開始數九
2020-2021年數九天時間表
一九是什麼時候:2020年12月22日-2020年12月30日
二九是什麼時候: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08日
三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1月09日-2021年1月17日
四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1月18日-2021年1月26日
五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1月27日-2021年2月04日
六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2月05日-2021年2月13日
七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2月14日-2021年2月22日
八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2月23日-2021年3月02日
九九是什麼時候:2021年3月03日-2021年3月11日
4. 九九歌出處
語出《韓詩外傳》,《韓詩外傳》是一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范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
"庭燎求賢"的故事包含了一個深刻的管理學道理:利用庸人的示範作用,宣傳自己的人才政策,向所有的人才表明自己的真誠態度和堅定決心。
原文:
齊桓公設庭燎,為便人慾造見者,期年而士不至。於是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桓公使對之曰:「九九足以見乎?」鄙人曰:「臣聞君設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賢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猶禮之,況賢於九九者乎?夫泰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也。《詩》曰:「先民有言,詢於芻蕘(ráo)。」博謀也。桓公曰:「善。」乃固禮之。期月,四方之士相導而至矣。
譯文:
齊恆公公布求賢令後,讓人在宮殿面前燃起火炬,淮備隨時接見各地的賢才,整整一年過去,卻沒有一個人前來應聘。這時,有一個自稱精通九九演算法的人,大膽拜見齊恆公,面對侍者嘲諷的口吻,他說:「我用九九演算法這種微小的技術見君王,無非是為了拋磚引玉,賢士們不來齊國,是因為他們認為恆公是賢明的'國君,並非他們所能比擬,如果聽說國君連掌握九九演算法的人都肯接見,那麼他們必定蜂擁而至。」恆公採納了他的建議,不到一個月,各地賢才便雲集齊國都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庭燎求賢
5. 九九乘法表的「九九」是怎麼來的
就是橫著數豎著數,斜著數都是九個數,所以有九九乘法表的說法。
6. 從冬至到九九一共經過多少天
從冬至到九九一共經過八十一天。
「冬九九」又稱「數九」,是我國冬季一種民間節氣,反映了中國冬季氣溫變化的大概情況。「冬九九」一般從冬至那天開始,到驚蟄結束,即陽歷12月22日到次年3月12日前後。冬九九的演算法是從冬至開始計算起的,共分為九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為9天,剛好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冬九九」過後,天氣就暖和起來了。
7. 九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5-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5-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從冬至之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所以2015年冬至是12月22日,那麼從這天算,第八十一天就是3月12日,那麼2016年3月13日就是出九。
根據三九天的演算法(冬至後的第19-27天),2016年三九天是從1月9日開始的。
三九天開始後,河面結冰、江河封流,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俗話說:在家千日易,出門一時難,說的也就是三九天的寒冷天氣了。
2016年三九天從什麼時候開始數
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漢族民間節氣。數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初冬至開始。數九習俗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資料。不過,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2015年12月22日 12:47:55為冬至節氣,這一天開始數一九天至九九天。2016年三九天從2016年1月9日開始數至1月17日結束。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九」:2015年12月22日-2015年12月30日
「二九」: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8日
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2016年1月9日-2016年1月17日
「四九」:2016年1月18日-2016年1月26日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五九」:2016年1月27日-2016年2月4日
「六九」:2016年2月5日-2月13日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七九」:2016年2月14日-2016年2月22日
「八九」:2016年2月23日-3月2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2016年3月3日-12日
「出九」:2016年3月13日
九九天是什麼時候 2017九九天是幾月幾號 2017九九天是
3月3號----3月11號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數九」又稱「冬九九」,俗稱「交九」,是我國北方舊時流行的一種雜節氣。數九寒天,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中國民間的"冬九九"是從哪一天開始的? 「冬九九」又稱「數九」,是我國冬季一種民間節氣,反映了中國冬季氣溫變化的大概情況。「冬九九」一般從冬至那天開始,到驚蟄結束,即陽歷12月22日到次年3月12日前後。每九天算成一段,一直到九九八十一天結束,這時,天氣就快暖和了。
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冬至一到,便進入「數九寒天」。我國民間一般將冬至叫作「數九」,即從冬至開始,每隔9天分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數到81天時便「九盡桃花開」。
「冬九九」是相對於「夏九九」來說的,是人們從冬至日開始向後數九九八十一天。越冬時跟據各地地方特色所編創的反應這八十一天里氣溫及氣象變化的簡單易背的歌詞。
「九九乘法表」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引自「玄武數學網「作者:佚名 九九乘法表的發明 我國九九乘法表起源甚早。至遲於春秋魯桓公時已有九九,成書於春秋戰國間的《管子》, 書中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暢諸子著作如《荀子》 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為科學上的論證來引用了。我國古代的乘法口訣(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它的順序和後世 的口訣相反。口訣的開始兩個字是「九九」,古人就用「九九」作為乘法口訣的簡稱。現代的「九九」乘法口訣,是從一到九每兩數相乘而成,如…… 公元前256年春秋戰國時期+2000年共計2256年的今天,四大運算的口訣全部問世,出現在《中華經算》一書中。 九九乘法口訣表起源於我國,首著《管子》一書;2256年後,填補了加減和除法之空白的又是我國。《中華經算》一書的問世「以順天意」,也提高了中國人在數學領域里的國際地位。
我們通常說的冬天的九九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九九」是指一年中從較冷到最冷又回暖的時間。它是從冬至這天作為一九的開始,即從12月21日或22日開始,依次每隔9天算一九、二九、三九……直到驚蟄前2天或亥天為九九。
有一首較通俗的民謠是這樣的:
一九二九冰上可行走。三九四九掩門叫黃狗。五九六九開門縮頸走。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有些朋友對2015-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並不了解。數九又稱冬九九,是一種漢族民間節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2015-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2015-2016年數九從什麼時候開始
數九從每年陽歷12月下旬初冬至開始,也就是說,2015-2016年數九從2015年12月22日時候開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九」:2015年12月22日-2015年12月30日
「二九」: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8日
三九四九冰上走
「三九」:2016年1月9日-2016年1月17日
「四九」:2016年1月18日-2016年1月26日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五九」:2016年1月27日-2016年2月4日
「六九」:2016年2月5日-2月13日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七九」:2016年2月14日-2016年2月22日
「八九」:2016年2月23日-3月2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九九」:2016年3月2日-12日
「出九」:2016年3月13日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樣99年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紀年法。我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里。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歷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後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後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里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入寒冬九九的由來,從一九至九九從什麼時候算入九了。 九九具體來說就是從「冬至日」起,向後數九個九天。第一個九天叫「一九」…… 最後一個九天稱「九九」,一共81天。每個九天中天氣的冷暖變化不同,古人憑著長期的經驗,通過冬末、初春的物侯現象,讓人們直觀而生動地知道寒暖變化的趨勢。數到第九個九天,冬天走了,春天也就來了。
北方數九節氣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南方數九節氣歌一九二九相見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篳篥;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鷺宿;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衲擔頭擔;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陽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九九乘法表是誰發明的 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乘法口訣,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管子・輕重》雲:「濾戲作造六c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韓詩外傳》雲;「齊桓公設庭宴燎,待人士不至,有以九九見者。」古時的乘法口訣,是自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還是,至「一一如一」止,它的順序與後事相反。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所以稱九九乘法表。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戰國策》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冬天入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冬至開始,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第三個九天叫三九.
8. "九九數"演算法!
1)11...11(2009個)×99...99(2009個)= 11...11(2009個)×(100...00(2009個0)-1)
= 11...11(2009個1)00...00(2009個0) - 11...11(2009個1)
= 11...1(2008個1)088...88(2008個8)9
可以看到總共有2008+1=2009個奇數。
2)66...66(2009個)×33...33(2009個)=22...22(2009個)×99...99(2009個)
= 22..22(2009個2)00..00(2009個0) -22...22(2009個2)
= 22..22(2008個2)177..7(2008個7)8
共有2008+1=2009個偶數
3)55...55(500個)×99...99(500個)=55..55(500個)00..00(500個)-55..55(500個)
=55..5(499個5)44..4(500個)5
共有499+1=500個奇數。
9. 99乘法口訣是什麼時期出現的
乘法口訣(也叫「九九歌」)在我國很早就已產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九九歌就已經廣泛地被人們利用著。在但是的許多著作中,已經引用部分乘法口訣。最初的九九歌是以「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口訣。發掘出的漢朝「竹木簡」以及敦煌發現的古「九九術殘木簡」上都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的。「九九」之名就是取口訣開頭的兩個字。大約公元5~10世紀間,「九九」口訣擴充到「一一如一」。大約在宋朝(公元11、12世紀),九九歌的順序才變成和現代用的一樣,即從「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元朱世傑著《算學啟蒙》一書所載的45句口訣,已是從「一一」到」九九「,並稱為九數法。現在用的乘法口訣有兩種,一種是45句的,通常稱為小九九;還有一種是81句的,通常稱為大九九。書中記載,大九九最早見於清陳傑著的《演算法大成》。
10. 九九乘法口訣是什麼
九九乘法口訣如下: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九九表的特點。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這9個數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換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組積,九九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項積。明代珠算也有採用81組積的九九表。45項的九九表稱為小九九,81項的九九表稱為大九九。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瑪雅乘法表須190項,巴比倫乘法表須1770項,埃及、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乘法表須無窮多項;九九表只需45/81項。
4、朗讀時有節奏,便於記憶全表。
5、九九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從春秋戰國時代就用在籌算中運算,到明代則改良並用在算盤上。九九表也是小學算術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