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公歷轉換農歷的演算法

公歷轉換農歷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2-12-28 06:21:50

① 農歷與公歷怎麼算的比如一月份農歷怎麼算有公式嗎

公歷和農歷之間是不能換算的,二者採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沒有特殊關系可以查詢,只能分別計算。

陽歷即太陽歷,也就是公歷,它是國際通用的。我國自民國元年起採用陽歷,為與我國舊有之歷相對稱,陽歷又稱「新歷」。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為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妙。平年只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

陽歷每年分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規定7月以前,單月為大月,雙月為小月;8月以後,雙月為大月,而單月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時48分46秒,只至四年約滿一天,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這一年叫閏年,所以閏年的2月有29天。

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歷法,就是所謂陰陽台歷。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也叫農歷或陰歷)就是這種陰陽合歷。

它跟陰歷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歷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1)公歷轉換農歷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陽歷閏年的確定

一般來說,用4去除陽歷的年份,能除盡的就是閏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閏年。但是,因為陽歷一年的確切天數應該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時48分46妙,四年一共多出23小時15分4秒。

如果每四年一閏加一天的話,又多了44分56少,四百年差不多就會多加出3天來,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訂了一條補充規定:每逢陽歷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閏年。但公元2000元又是閏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② 公歷和農歷是如何換算的

首先,進行公歷農歷換算必須將天干、地支編號記住: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申(2)、酉(3)、戌(4)、亥(5)。

如要將公歷農歷換算即將公歷換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所對應的。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余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如:公元2004年是干支紀年的什麼年?這里教你一個較簡單的換算方法。

進行公歷農歷換算首先要先記准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再記住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分別是哪年,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之後就可以以此為藉助點來計算。如:1911年是辛亥年,問你2009年公歷農歷換算後是干支紀年的什麼年?換算步驟如下:(1)先2009-1911=98,再98÷10=9餘8,用這個余數8定天干。(也就是假如沒有餘數那2008年的天干就和1911年的天干是一樣的即是「辛」假如余數是1,那2009年的天干就是在1911年天干「辛」的後面一個字,即是「壬」。以此類推之。)也就是2009年的天干是「辛」後第8個字即「己」。0用98÷12=8餘2,用這個余數2定地支。(方法同上)也就是2009年的地支是「亥」後第二個字即「丑」。把天乾和地支合在一起即2009年的干支紀年是己丑年。

③ 新歷怎麼換算成農歷

網路上有很多日期換算工具,可以把新歷日期換算成農歷日期,反之亦然.

例如: 把公歷 2006年06月06日 換算成農歷日期就是:二零零六(狗)年五月十一 .操作方法如下圖所示:

④ 將公歷轉換成農歷的換算公式公式是什麼

A2輸入西歷日期

農歷公式:="農歷"&TEXT(A2,"[$-130000]m月d日")

或A2自訂格式為----[$-130000]農歷m月d日

農歷閏月月份會加1,如潤7月會顯示8月,8月順延為9月….,12月順延為13月。

以上適用於Excel2007版以上

⑤ 公歷農歷怎麼換算

我有一法:

先認識一下「天干序數」和「地支序數」:

天 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由甲子年推算公歷年

公式:(天干序數 - 地支序數)÷2×10 + 3 + 天干序數
上述得數再加任意一個60的倍數即可

例1:求丁丑年為公歷何年。
解:天干「丁」的序數是4,地支「丑」的序數是2,代入上述公式:
(4-2)÷2×10 + 3 + 4 = 17
答:公元後第一個丁丑年為公元17年,17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丁丑年(……公元77年、 137年、……1817年、1877年、1937年、1997年、2057年……)。

註:如果天干序數比地支序數小,則公式中的兩個天干序數要先加10。

例2:求甲午年的公歷年份。
解:天干「甲」序數為1,地支「午」序數為7。天干「甲」的序數小於地支「午」的序 數,故天干序數1要先加10:
(1+10-7)÷2×10 + 3 +(1+10)= 34
答:公元後第一個甲午年為公元34年,34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甲午年(……公元94年、 154年、……1834年、1894年、1954年、2014年、2074年)。

二、由公歷年推算干支年

公式:
取(公歷年數-3)的個位數作天乾的序數(個位數是0時看作10)
取(公歷年數-3)÷12 的余數作地支的序數(余數是0時看作12)
用兩個序數所對應的天乾和地支相配

例1:求2005年的甲子
2005-3 = 2002 ,取個位數2作天干序數,即「乙」
(2005-3)÷ 12 = 166 餘10,取余數10作地支序數,即「酉」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乙酉」
答:2005年是乙酉年。

例2:求1983年的甲子
1983-3 = 1980 ,個位數是 0 ,看作10 ,10是天干「癸」的序數。
(1983-3)÷ 12 = 165 余數是 0 ,看作12 ,12是地支「亥」的序數。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癸亥」
答:1983年為癸亥年。

⑥ 公歷農歷轉換公式

農歷轉換成公歷的計算公式? 因為公歷(現在用的是格里歷,以前還曾用儒列歷)和中國農歷都不是嚴格按一個公式計算得到的,所以兩個歷法沒有直接的公式。
試圖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不利用許多像萬年歷一樣的數據(盡管可以簡化),就達到公農歷轉換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能見到的所有公農歷轉換的軟體,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歷法數據。
這些數據之中,最重要的是農歷的每月天數。因為農歷是陰陽歷,陰歷部分(按月相編的部分)決定月日,陽歷部分(按太陽高度編的部分)就是節氣。節氣基本上是與公歷直接對應的,可以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與地球公轉的關系相對復雜,一般都需要天文觀測數據授時,所以農歷每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沒有簡單的公式。
至於公歷和農歷的置閏,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並不困難。
如果只是天文數據,其實都還是可以算的――因為天文周期十分穩定,我們只要嚴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還有更為麻煩的一點,就是公歷和農歷這些歷法,並不是完全嚴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實際周期進行的,還有許多人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羅馬皇帝幾次修改2、8等月份長短,以及儒列歷中因計算不準確而人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國農歷也有因為古代天文觀測不準確造成的 *** 頒布的歷法與天象不吻合的(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觀測的精度)。所以這兩部歷法都是與一個時期社會有關的東西,也就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了。

求農歷與公歷的轉換公式!!! 再說你要轉換也不用在excel裡面用啊。 word有個日歷模板,可以同時出現陽歷和陰歷 EXCEL本身沒有這個功能,但是通過VBA可以轉,但是也很麻煩,其實生日

excel如何農歷轉換陽歷公式 比如今天是2010年9月2日,用以下公式就可以得出農歷七月二十四:
雖然在遇到閏月時,顯示結果有點差強人意,如下圖中,2010年2月9日的農歷應是十二月二十六,但因為那年有個閏五月,就無辜多出來一個月了。不過總比編代碼要快捷多了吧,而且閏月也不是天天有。
假如把公式改成:=MID(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MOD(TEXT(A2,[$-130000]e)-4,10)+1,1)&MID(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MOD(TEXT(A2,[$-130000]e)-4,12)+1,1)&年&TEXT(A2,[$-130000][DBNum1]m月)&TEXT(A2,IF(--TEXT(A2,[$-130000]d)=10,初十,IF(--TEXT(A2,[$-130000]d)>10,[$-130000][DBNum1]d,初[$-130000][DBNum1]d))),那就更像農歷表示法了,不過因為農歷每年開始日期都不一樣,所以函數很難達到十分精確的結果,只能是將就著用。

公歷農歷轉換 回歷、公歷、農歷的換算
(128 × 365+31)日÷ 128年= 365.2421875日/年
可見共置閏精度遠高於現代的公歷。
2.換算中一日誤差之訂正
《歷法叢談》以回歷1387年為例,求算合公歷之年月日。
解1:1387 × 0.970224+621.5774=1967.278088年
0.278088年 × 365.2422日=101.569日公歷累計日數為101.57日可視為4月11日或4月12日。究竟是哪一日,當依兩歷在公歷4月11日或12日間所具有同一的星期序數以訂正。
依回歷歲首星期序數計算公式:
[(138-1)×131+164] ÷30=6057,餘20
6057÷7=865,余 2
故回歷1387年元旦為星期2。(表)

按公歷自1583年元旦(星期六)至1967年4月11日,共歷:
1967-1583=384年,在這384年中依格列高利歷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加一閏日的規則共歷93個閏日,又1967年元旦後一日起至4月11日又需加 100日,則
(384 × 365+93+100+6)÷ 7=140359+7=2001,余 2餘2即星期2,故回歷1387年元旦在公歷1967年4月11日。
因公歷計算星期日數採用數據較多,計算時難免有所遺漏,現引人公歷日期與星期推算表阿),供參考。
應用此表查找公元1967年4月11日星期序數步驟如下:
先在本表年份表前二位數字欄目中,查到19二字所在的位置;
再在年份表後二位數字欄目中查到67二字所在位置,自19二字處平行右移,67二字處垂直下移,二者在英文大寫字母欄目中相交於字母G處;
再自月份表欄目中查到4月,自4月所在位置平行左移,查到G在4月欄目所在位置;
自日期欄目查到11日所在位置,自此位置平行右移,使與4月份欄目G在星期表相交處知為星期二,結果與回歷計算所得相同。故知回歷 1387年元旦確為公歷1967年4月11日,而不是12日。
在換算中所得公歷日數常多於31日,甚至常在200―300日或更多,需要將此數化為該年的月日時,可用下列兩表。
表3 公歷月份及其累計日數

三 公歷換算為回歷
將回歷換算為公歷的算式移項,整理,即可得到公歷換算為國歷的算式
(公歷紀年一621.5691)÷0.9702=回歷年月日(儒略歷)……………………………………………(5)
(公歷紀年一621.5774)÷0.970224=回歷年月日(格氏歷)…………………………………………(6)
無論回歷換算為公歷或相反,大體都有一日之差,以星期序數訂正時,回歷換算為公歷,以回歷的星期序數為准;相反,以公歷的星期序數為准。
四 國歷或公歷換算為中國農歷
1.回歷換算為農歷
僅管中國農歷各年在年內月數日數都不是一個相對的穩定值,給回歷與公歷換算為農歷上帶來較多的困難,但仍然可以換算。中國農歷為陰陽合歷,在月份上與回歷同屬太陰歷,惟回歷每月以見新月為一月之始,其日約遲於農歷合朔(初一日)1―2日乃至3日,因此只要查清二者在月份上關系,便可將回歷換算為中國農歷。馬以愚先生稱:「......>>

跪求農歷編寫規則或者農歷公歷轉換公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nsigned int LunarCalendarDay;
unsigned int LunarCalendarTable[199] =
{
0x04AE53,0x0A5748,0x5526BD,0x0D2650,0x0D9544,0x46AAB9,0x056A4D,0x09AD42,0x24AEB6,0x04AE4A,/*1901-1910*/
0x6A4DBE,0x0A4D52,0x0D2546,0x5D52BA,0x0B544E,0x0D6A43,0x296D37,0x095B4B,0x749BC1,0x049754,/*1911-1920*/
0x0A4B48,0x5B25BC,0x06A550,0x06D445,0x4ADAB8,0x02B64D,0x095742,0x2497B7,0x04974A,0x664B3E,/*1921-1930*/
0x0D4A51,0x0EA546,0x56D4BA,0x05AD4E,0x02B644,0x393738,0x092E4B,0x7C96BF,0x0C9553,0x0D4A48,/*1931-1940*/
0x6DA53B,0x0B554F,0x056A45,0x4AADB9,0x025D4D,0x092D42,0x2C95B6,0x0A954A,0x7B4ABD,0x06CA51,/*1941-1950*/
0x0B5546,0x555ABB,0x04DA4E,0x0A5B43,0x352BB8,0x052B4C,0x8A953F,0x0E9552,0x06AA48,0x6AD53C,/*1951-1960*/
0x0AB54F,0x04B645,0x4A5739,0x0A574D,0x052642,0x3E9335,0x0D9549,0x75AABE,0x056A51,0x096D46,/*1961-1970*/
0x54AEBB,0x04AD4F,0x0A4D43,0x4D26B7,0x0D254B,0x8D52BF,0x0B5452,0x0B6A47,0x696D3C,0x095B50,/*1971-1980*/
0x049B45,0x4A4BB9,0x0A4B4D,0xAB25C2,0x06A554,0x06D449,0x6ADA3D,0x0AB651,0x093746,0x5497BB,/*1981-1990*/
0x04974F,0x064B44,0x36A537,0x0EA54A,0x86B2BF,0x05AC53,0x0AB647,0x5936BC,0x092E50,0x0C9645,/*1991-2000*/
0x4D4AB8,0x0D4A4C,0x0DA541,0x25AAB6,0x056A49,0x7AADBD,0x025D52,0x092D47,0x5C95BA,0x0A954E,/*2001-2010*/
0x0B4A43,0x4B5537,0x0AD54A,0x955ABF,......>>

公歷和農歷是如何換算的? 每月初一叫做朔,最後一日叫做晦。農歷十五或十六或十七叫做望,望的後一天叫做既望 所以每年春節的大年三十並不在同一天。農歷的基礎是「回歸年」和「朔望月」。「回歸年」是太陽接連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即365.2422日(365日5小時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連兩次朔(新月)或兩次望(滿月)相隔的時間,即29.5306日(29日12小時44分3秒)。
由於12個「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歸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過10日,把相差累積起來便成為閏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時代,中國歷法便採用十九年七個閏月的安排
但中國的農歷和 *** 的農歷以及韓國的農歷計算方法不一樣,一般要相差一二天。
陰歷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 九日(大月為三十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歷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歷日期換算成陰歷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歷》,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歷幾日?翻開萬年歷6月10日是陰歷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歷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歷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歷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 Excel 怎樣用純函數公式計算公歷農歷轉換 公歷農歷轉換太復雜了,在Excel 用純函數公式計算是做不到的。

農歷和公歷是怎麼轉換的?(怎麼算的?) 你是要口算還是要用筆算?
告訴你,這樣子算不靠譜的,根本算不出來,涉及到的轉換不是簡單的幾個公式能得出,相反,它的轉換相當復雜。
如果有興趣編寫程序的,我可以提供轉換函數庫,調用一個函數就可以實現農歷與公歷的互轉了。
目前我已經完美地實現了轉換,如果需要,我可以提供。

Excel裡面農歷轉公歷的函數公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單元格輸入公式:=TEXT(A1,[$-130000]yyyy年m月&IF(LEN(--TEXT(A1,[$-130000]dd))=1,初,)&d),下拉完成公歷轉農歷。
能幫到你的話希望能採納一下,謝謝

⑦ 公歷和農歷換算

農歷轉換成公歷的計算公式? 因為公歷(現在用的是格里歷,以前還曾用儒列歷)和中國農歷都不是嚴格按一個公式計算得到的,所以兩個歷法沒有直接的公式。
試圖用一個簡單的公式,而不利用許多像萬年歷一樣的數據(盡管可以簡化),就達到公農歷轉換的目的,這是不可能的。我們能見到的所有公農歷轉換的軟體,都存有多少不等的一些年份的歷法數據。
這些數據之中,最重要的是農歷的每月天數。因為農歷是陰陽歷,陰歷部分(按月相編的部分)決定月日,陽歷部分(按太陽高度編的部分)就是節氣。節氣基本上是與公歷直接對應的,可以較容易的推算;但月相周期與地球公轉的關系相對復雜,一般都需要天文觀測數據授時,所以農歷每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沒有簡單的公式。
至於公歷和農歷的置閏,倒都有一定的方式推算,並不困難。
如果只是天文數據,其實都還是可以算的――因為天文周期十分穩定,我們只要嚴格地按天文周期推算就可以了。可是還有更為麻煩的一點,就是公歷和農歷這些歷法,並不是完全嚴格地按照天文上的實際周期進行的,還有許多人為的因素。最著名的就是羅馬皇帝幾次修改2、8等月份長短,以及儒列歷中因計算不準確而人為地去掉了十天等事。中國農歷也有因為古代天文觀測不準確造成的 *** 頒布的歷法與天象不吻合的(我們不能苛求古人觀測的精度)。所以這兩部歷法都是與一個時期社會有關的東西,也就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了。

農歷轉換公歷對照表 是公歷1945年4月29日 星期日

公歷和農歷之間如何轉換 公歷,它是國際通用的。陽歷 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 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只計365天這個 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 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 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四年的二月 里,這一年叫做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 9天。陰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 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 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 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歷一年只有354天左 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此使得 四季的變化在陰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 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折 衷的歷,就是所謂陰陽合歷。現在我國還 在使用的夏歷(也有人叫它農歷或陰歷),就 是這種陰陽合歷。它跟陰歷一樣,也以月 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 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 ,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 相接近,來調整四季。夏歷約每過二、三 年多一個閏月。「陰歷」又名「太陰歷」,系以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再配合地球繞 日一周之時數為一年,實際上等於陰陽合 歷,我國在民國元年前採用此歷,為與現 行之歷相對稱,故名之曰「舊歷」。一般人以 為陰歷適合於農家,而名之日「農歷」。

公歷農歷轉換 回歷、公歷、農歷的換算
(128 × 365+31)日÷ 128年= 365.2421875日/年
可見共置閏精度遠高於現代的公歷。
2.換算中一日誤差之訂正
《歷法叢談》以回歷1387年為例,求算合公歷之年月日。
解1:1387 × 0.970224+621.5774=1967.278088年
0.278088年 × 365.2422日=101.569日公歷累計日數為101.57日可視為4月11日或4月12日。究竟是哪一日,當依兩歷在公歷4月11日或12日間所具有同一的星期序數以訂正。
依回歷歲首星期序數計算公式:
[(138-1)×131+164] ÷30=6057,餘20
6057÷7=865,余 2
故回歷1387年元旦為星期2。(表)

按公歷自1583年元旦(星期六)至1967年4月11日,共歷:
1967-1583=384年,在這384年中依格列高利歷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加一閏日的規則共歷93個閏日,又1967年元旦後一日起至4月11日又需加 100日,則
(384 × 365+93+100+6)÷ 7=140359+7=2001,余 2餘2即星期2,故回歷1387年元旦在公歷1967年4月11日。
因公歷計算星期日數採用數據較多,計算時難免有所遺漏,現引人公歷日期與星期推算表阿),供參考。
應用此表查找公元1967年4月11日星期序數步驟如下:
先在本表年份表前二位數字欄目中,查到19二字所在的位置;
再在年份表後二位數字欄目中查到67二字所在位置,自19二字處平行右移,67二字處垂直下移,二者在英文大寫字母欄目中相交於字母G處;
再自月份表欄目中查到4月,自4月所在位置平行左移,查到G在4月欄目所在位置;
自日期欄目查到11日所在位置,自此位置平行右移,使與4月份欄目G在星期表相交處知為星期二,結果與回歷計算所得相同。故知回歷 1387年元旦確為公歷1967年4月11日,而不是12日。
在換算中所得公歷日數常多於31日,甚至常在200―300日或更多,需要將此數化為該年的月日時,可用下列兩表。
表3 公歷月份及其累計日數

三 公歷換算為回歷
將回歷換算為公歷的算式移項,整理,即可得到公歷換算為國歷的算式
(公歷紀年一621.5691)÷0.9702=回歷年月日(儒略歷)……………………………………………(5)
(公歷紀年一621.5774)÷0.970224=回歷年月日(格氏歷)…………………………………………(6)
無論回歷換算為公歷或相反,大體都有一日之差,以星期序數訂正時,回歷換算為公歷,以回歷的星期序數為准;相反,以公歷的星期序數為准。
四 國歷或公歷換算為中國農歷
1.回歷換算為農歷
僅管中國農歷各年在年內月數日數都不是一個相對的穩定值,給回歷與公歷換算為農歷上帶來較多的困難,但仍然可以換算。中國農歷為陰陽合歷,在月份上與回歷同屬太陰歷,惟回歷每月以見新月為一月之始,其日約遲於農歷合朔(初一日)1―2日乃至3日,因此只要查清二者在月份上關系,便可將回歷換算為中國農歷。馬以愚先生稱:「......>>

怎樣用公歷年換算出農歷天乾地支 我國古代是用天乾地支來紀年的,現代社會已很少使用。一來現今社會已經離不開國際化,沿用老的歷法已經不現實;二來天乾地支在民間多用於算命測字,帶用濃重的迷信色彩,實在與科技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不會拋棄她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事件、詩詞、字畫等中,又出現大量天乾地支紀年法,對他的了解、熟悉還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 一.天乾地支之由來 天乾地支簡稱為「干支」 天乾地支相當於樹乾和樹葉。它們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體。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互聯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聯叫做「地支」,合起來就是「天乾地支」。 天干有十個字, 總稱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個字, 總稱為「十二地支」。 天乾地支原始意義,有這樣有趣的說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沖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丑)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天乾地支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劉恕在《通鑒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大撓作甲子雖是傳說,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等來看,干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 起先,我們祖先僅是用天干來記日,因為每月天數是以日進位的;用地支來記月,因為一年十位個月,正好用十位地支來相配。可是隨之不久,人們感到單用天干記日,每個月里仍然會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起來的辦法來記日期,如《尚書。顧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擇。甲子,王乃洮頌水,相被冕服,憑玉幾」的記載,意思是說,四月初,王的身體很不舒服。甲子這一天,王才沐發洗臉,太僕為王穿上禮服,王依在玉幾上坐著。後來,干支記日的辦法就被漸漸引進了記年,記月和記時了。 六十花甲子 中國農歷採取天乾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乾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把「天干」中的一個字擺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這樣就構成一對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就可以得到: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

農歷新歷怎樣換算 國歷換算為公歷
1.換算公式的導出
公歷每年365.242 199074075 日 (簡化為365.2422日),而回歷每年為354.367074375日(簡化為354.36707日),所以回歷一年只相當354.36707/365.2422=0.970223或0.970224個公歷年。又回歷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於當時歷法在推算上的誤差,致當時的7月16日,按現代的公歷應改為7月19日,自公元某年元旦至該年7月19日已達200日.相200/365.2422=0.5476公歷年;又因到回歷二年元旦才達到0.970224個公歷年,故自回歷紀年元旦換算為公歷的算式即為:
(回歷紀年一1)× 0.970224+622.5476年
=所求公歷年月日……………………………………………………………………………(1)
或 回歷紀年 × 0.970224+621.5774年
=所求公歷年月日……………………………………………………………………………(2)
式中621.5774來自622.5476-0.970224。
如所求某一歷史事實不在回歷元旦時,可將事實經過本年的總日數化為回歷年,加人回歷紀年總數中即可。
然而上列公歷一年的總日數,實際上是一回歸年的實測數,因現用公歷每年的日數實為365.2425日,它與一回歸年的日數只能是基本相符,到公元四千多年後會再出現一日之差。
實際上在明萬曆十年九月十八日,回歷990年9月16日,公元1582年10月4日前(包括4日)的公歷稱儒略歷,儒略歷每年365.25日,它每年與一回歸年的差值遠大於格列高利歷即現代的公歷,大約歷128年就需多閏去一日,至萬曆十年已經多閏出十日了。因此,對於儒略歷時期的回、公兩歷換算,不能仍採用(l)、(2)兩式,而需依儒略歷的年實際日數將上列二式略加修正即可,結果如下:
(回歷紀年一l)× 0.9702+622.5393
= 所求公歷年月日……………………………………………………………………………(3)
回歷紀年 × 0.9702+621.5691
= 所求公歷年月日…………………………………………………………………………(4)
式中0.9702為354.36707/365.25所得結果,而0.5393則系公歷某年元旦至其7月16日的總日數197被365.25日除之所得,622.5393-0.9702= 621.5691。
現將兩種算式自回歷第52年起,每隔百年所算得的公歷年月日列人下表:
國歷換算為公歷
自表列計算結果得知,歷法不同不能用同一算式,否則誤差大大。萬曆十年前即已發現儒略歷的春分所在日期與實測結果相差較大,至萬曆十年已差十日,因此格列高利第十三就決心修改儒略歷,改革內容有兩點,其一,將公歷1582年10月4日之後一日原應為10月5日而改為10月15日,而星期序數不變,即該年10月4日為星期四,10月15日理應為星期一,實為星期五;其二,儒略歷每四年有一個閏年,四百年有百閏,格列高利歷仍保持儒歷四年一閏的傳統,但每四百年僅安排九十七個閏年,四百年中逢百年不閏,到第四百年加一個閏年[6]。儒歷與格歷的歲實分別為:
儒歷(365 ×300+366 ×00)÷ 400年=365.25日/年
格歷(365 × 303+366×97)÷ 400年=365.2425日/年而《明史・歷志》所載的 *** 宮分歷(太陽歷),一百二十八年閏三十一......>>

求農歷與公歷的轉換公式!!! 再說你要轉換也不用在excel裡面用啊。 word有個日歷模板,可以同時出現陽歷和陰歷 EXCEL本身沒有這個功能,但是通過VBA可以轉,但是也很麻煩,其實生日

日期里的農歷公歷陰歷陽歷怎麼換算? 網路一下 太復雜了 自己研究

⑧ 公歷和農歷是如何進行換算的

農歷的月是以月球圍繞地球轉動的周期計算的29-30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是12個月,一年約360天。若干年後再根據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周期加閏月進行修正。
陽歷的年更精確些,一年為365天,每4年再加1天(2月改為29天),但月是人為分割的和星球的旋轉沒有對應關系。

⑨ 請問知道陽歷怎麼計算陰歷

陽歷日期推算陰歷日期的方法:陰歷日期是以月亮的圓缺為計月單位,其以逢朔為初一,以月望為十五(大月為十六日),以月晦為二十九日(大月為三十 日)。然而目前記時通常用陽歷日期表達,如欲將陽歷日期換算成陰歷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其一是查《新編萬年歷》,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陰歷幾日? 翻開萬年歷6月10日是陰歷十一,則逆推6月8日是陰歷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陰歷日期:
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4Q+R
則:陰歷日期=14Q+10.6(R+1)+年內日期序數-29.5n
(注: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陰歷日期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則:5月7日的陰歷日期為:
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29.5n
然後用29.5去除204.2得商數6......27.2,6即是n值,余數27即是陰歷二十七日。

⑩ 農歷和公歷如何換算

每到舊歷年行將結束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辭舊迎新。這個時候總會特別關注農歷年和公歷年如何換算的問題。

我查了一下網路,有一個公式,就是公元年數先減去3,然後再除以10,它的余數就是天乾的次序。同樣減去3以後,再除以12,它的余數就是地支的次序。

舉個例子。1988年是農歷的什麼年?先把1988-3。得數是1985。再用1985÷10,它的余數是5。這是天乾的次序。十個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第5個就是戊。1985÷12。它的余數也是5。這個5是地支的順序。十二地支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第5個就是辰。所得到了天乾地支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戊辰年,也是龍年。

我接著又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公元紀年要減去3以後,再除以10或者12呢?原來農歷的甲子年,是六十甲子的第1年,換算成公歷是1804年,或者1924年,1984年。甲子年是公歷哪一年呢?公歷的紀年必須被60整除,然後再加上4,最後的公歷年份就相當於農歷的甲子年。而反過來推算,公歷年換算成農歷年就是減去3,因為甲子年本身是第1年。如果計算起來怕麻煩,那麼也可以查看對照表。

熱點內容
am27系列存儲器 發布:2025-05-10 19:45:48 瀏覽:668
android支持的視頻格式 發布:2025-05-10 19:45:09 瀏覽:494
模擬器安卓版哪個好用電腦玩 發布:2025-05-10 19:41:00 瀏覽:16
浪潮伺服器配置bmc管理ip 發布:2025-05-10 19:26:31 瀏覽:469
兒童編程編 發布:2025-05-10 19:05:46 瀏覽:384
自己在電腦上怎麼搭建伺服器 發布:2025-05-10 19:05:11 瀏覽:426
沖鋒車裡面配置了什麼 發布:2025-05-10 18:55:31 瀏覽:430
c語言typedef的用法 發布:2025-05-10 18:51:35 瀏覽:893
同城網站源碼 發布:2025-05-10 18:47:36 瀏覽:643
怎麼查網易我的世界伺服器ip 發布:2025-05-10 18:46:19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