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物理

linux物理

發布時間: 2022-12-30 03:28:04

linux查看物理內存

linux怎麼查看物理內存呢,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1、打開linux系統,在linux的桌面的空白處右擊。

2、在彈出的下拉選項里,點擊打開終端。

3、在終端窗口中輸入dmidecode-tmemory|grepsize命令,回車後即可查看的物理內存。

以上就是的分享,希望能幫助的大家。
本文章基於ThinkpadE15品牌、centos7系統撰寫的。

② linux 物理cpu、cpu核數、邏輯cpu

在linux系統中,提供了 proc系統 顯示系統的軟硬體信息,可以使用命令 cat /proc/cpuinfo 來查看

1. 查看物理CPU(機器的主板上實際插入插槽的 CPU )個數
cat /proc/cpuinfo| grep "physical id"| sort| uniq| wc -l

2. 查看每個物理CPU中core的個數(即核數(單塊 CPU 上面能處理數據的晶元組的數量,如雙核、四核等 (cpu cores 核心)))
cat /proc/cpuinfo| grep "cpu cores"| uniq

3. 查看邏輯CPU(決定了伺服器並行(同時)處理任務的能力)的個數
cat /proc/cpuinfo| grep "processor"| wc -l

③ linux中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

vmstat是Virtual Meomory Statistics(虛擬內存統計)的縮寫,可對操作系統的虛擬內存、進程、CPU活動進行監控。他是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統計,不足之處是無法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vmstat 工具提供了一種低開銷的系統性能觀察方式。因為 vmstat 本身就是低開銷工具,在非常高負荷的伺服器上,你需要查看並監控系統的健康情況,在控制窗口還是能夠使用vmstat 輸出結果。在學習vmstat命令前,我們先了解一下Linux系統中關於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相關信息。

物理內存和虛擬內存區別:

我們知道,直接從物理內存讀寫數據要比從硬碟讀寫數據要快的多,因此,我們希望所有數據的讀取和寫入都在內存完成,而內存是有限的,這樣就引出了物理內存與虛擬內存的概念。

物理內存就是系統硬體提供的內存大小,是真正的內存,相對於物理內存,在linux下還有一個虛擬內存的概念,虛擬內存就是為了滿足物理內存的不足而提出的策略,它是利用磁碟空間虛擬出的一塊邏輯內存,用作虛擬內存的磁碟空間被稱為交換空間(Swap Space)。

作為物理內存的擴展,linux會在物理內存不足時,使用交換分區的虛擬內存,更詳細的說,就是內核會將暫時不用的內存塊信息寫到交換空間,這樣以來,物理內存得到了釋放,這塊內存就可以用於其它目的,當需要用到原始的內容時,這些信息會被重新從交換空間讀入物理內存。

linux的內存管理採取的是分頁存取機制,為了保證物理內存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內核會在適當的時候將物理內存中不經常使用的數據塊自動交換到虛擬內存中,而將經常使用的信息保留到物理內存。

要深入了解linux內存運行機制,需要知道下面提到的幾個方面:

首先,Linux系統會不時的進行頁面交換操作,以保持盡可能多的空閑物理內存,即使並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內存,Linux也會交換出暫時不用的內存頁面。這可以避免等待交換所需的時間。

其次,linux進行頁面交換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頁面在不用時都交換到虛擬內存,linux內核根據」最近最經常使用「演算法,僅僅將一些不經常使用的頁面文件交換到虛擬內存,有時我們會看到這么一個現象:linux物理內存還有很多,但是交換空間也使用了很多。其實,這並不奇怪,例如,一個佔用很大內存的進程運行時,需要耗費很多內存資源,此時就會有一些不常用頁面文件被交換到虛擬內存中,但後來這個佔用很多內存資源的進程結束並釋放了很多內存時,剛才被交換出去的頁面文件並不會自動的交換進物理內存,除非有這個必要,那麼此刻系統物理內存就會空閑很多,同時交換空間也在被使用,就出現了剛才所說的現象了。關於這點,不用擔心什麼,只要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可以了。

最後,交換空間的頁面在使用時會首先被交換到物理內存,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物理內存來容納這些頁面,它們又會被馬上交換出去,如此以來,虛擬內存中可能沒有足夠空間來存儲這些交換頁面,最終會導致linux出現假死機、服務異常等問題,linux雖然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自行恢復,但是恢復後的系統已經基本不可用了。

因此,合理規劃和設計linux內存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虛擬內存原理:

在系統中運行的每個進程都需要使用到內存,但不是每個進程都需要每時每刻使用系統分配的內存空間。當系統運行所需內存超過實際的物理內存,內核會釋放某些進程所佔用但未使用的部分或所有物理內存,將這部分資料存儲在磁碟上直到進程下一次調用,並將釋放出的內存提供給有需要的進程使用。

在Linux內存管理中,主要是通過「調頁Paging」和「交換Swapping」來完成上述的內存調度。調頁演算法是將內存中最近不常使用的頁面換到磁碟上,把活動頁面保留在內存中供進程使用。交換技術是將整個進程,而不是部分頁面,全部交換到磁碟上。

分頁(Page)寫入磁碟的過程被稱作Page-Out,分頁(Page)從磁碟重新回到內存的過程被稱作Page-In。當內核需要一個分頁時,但發現此分頁不在物理內存中(因為已經被Page-Out了),此時就發生了分頁錯誤(Page Fault)。

當系統內核發現可運行內存變少時,就會通過Page-Out來釋放一部分物理內存。經管Page-Out不是經常發生,但是如果Page-out頻繁不斷的發生,直到當內核管理分頁的時間超過運行程式的時間時,系統效能會急劇下降。這時的系統已經運行非常慢或進入暫停狀態,這種狀態亦被稱作thrashing(顛簸)。

總結:物理內存就是硬體提供的真實的內存,比如我們電腦內存不夠了,就會加一個內存條
虛擬內存就是從磁碟上虛擬出來的一塊邏輯內存,用做虛擬內存的磁碟空間被稱為交換空間(Swap Space
經常使用的文件會優先放在物理內存,不經常使用的文件會放到虛擬內存裡面。

④ linux查看物理地址命令

1、 ip -a 、 cat /sys/class/net/ens39/address 其中 HWaddr欄位就是MAC地址,這是最常用的方式.

2、cat /proc/net/arp 查看連接到本機的遠端IP的MAC地址

⑤ 【Linux命令】磁碟管理(邏輯卷與物理卷)

Linux和Windows都採用了MBR的磁碟管理方法,也就是先對一個硬碟進行分區,在對這個一般光碟進行格式化的方法;他們的區別是: Linux系統,是先進行磁碟分區,如果需要使用該分區,將其掛載到對應目錄即可;而Windows則是自動將所有分區掛載好 傳統的磁碟管理的缺點:不方便進行分區擴充、容易導致文件系統崩潰、不適用於作為生產環境的伺服器、拷貝分區的時候要求強制卸載磁碟分區,分區轉移時耗費的時間長;

LVM磁碟管理技術 是Linux環境下對磁碟管理的一種技術,是通過一個建立在硬碟和分區之上的邏輯層來提高磁碟分區的靈活性

物理卷(PV):就是真正的物理硬碟或物理分區
卷組(VG):是將多個物理硬碟整合到一起形成的邏輯卷組;也可以視作一塊邏輯硬碟
邏輯卷(LV):卷組是一塊邏輯硬碟,邏輯硬碟必須分區之後才能使用;邏輯卷可以視作是卷組的邏輯分區
物理擴展(PE):物理擴展是用來保存數據的最小單元

系統首先把物理硬碟合並為卷組;再通過卷組分區;將卷組(邏輯硬碟)分成邏輯分區(邏輯卷)進行使用;

把物理硬碟分成分區,也可以使用一整塊的物理硬碟;把物理硬碟分區建立為物理卷(PV)也可以把整塊物理硬碟都建立為物理卷;把剛剛劃分的物理卷合為卷組(VG)卷組就已經可以動態的調整大小了,最後把卷組劃分成邏輯卷,其中邏輯卷也是可以隨時劃分大小的

pvcreate命令在系統中一般用於創建物理卷;
語法結構

在使用這個命令的時候不要對存放Linux系統的盤符進行進行使用;我們在創建物理卷的時候都是對邏輯分區進行創建的;擴展分區(Extend)不能進行創建物理卷

pvdisplay 命令用於查看當前的分區情況
語法格式以及常用參數:

查看我們剛剛創建的物理卷

pvremove命令常用於刪除對應的物理卷
語法結構:

刪除我們剛剛創建的物理卷

vgcreate 命令的作用是將一個或多個物理卷整合成一個卷組;在創建卷組之前我們需要保證系統中有足夠的除系統存放卷本身的物理卷(使用pvscan查看)需要注意的是,存放Linux的系統物理卷不能被劃分到自定義卷組中、 常用參數:-s:設定PE(最小物理存儲單元)的大小、-l:最大邏輯卷數量、-p:允許存在的最大物理卷數量
語法結構:

將我們剛剛創建物理卷添加到卷組之中

vgdisplay 這個命令可以用來查看我們創建的卷組; 常見的參數 -s 卷組信息以短格式輸出 ;vgdisplay可以查看對應卷組的簡簡訊息,所以相對於pvdisplay用處又大了那麼一點
語法格式:

查看剛剛創建的卷組和某一個卷組的信息

同樣:vgscan 命令也可以查看當前卷組使用情況的簡簡訊息

vgremove 命令的作用是刪除指定的卷組
語法結構:

刪除我們剛剛創建的卷組

注意:當刪除含有邏輯卷的卷組的時候系統會提示是否刪除對應卷組和對應邏輯卷,只有在兩個都輸入:y之後系統才會刪除對應的卷組

lvcreate 命令作用是在一個指定的卷組中創建一塊邏輯卷,前提是要求有指定的卷組; 常用參數:-L:規定創建的邏輯卷大小(直接寫大小就可以)、-l:通過PE劃分邏輯卷的大小(後面接的數字是PE的個數)
語法結構:

在指定的卷組里創建邏輯卷

lvdisplay 命令可用於查看邏輯卷的詳細信息,也可以用來查看指定邏輯卷的詳細信息 參數:-m:查看對應邏輯卷的掛載信息
語法結構:

檢查指定的邏輯卷,並查看指定邏輯卷的掛載信息:

管理邏輯卷大小的常用命令是lvextend 命令和 lvrece 命令分別表示邏輯卷大小的擴充和減少, 其中lvextend命令表示邏輯卷大小擴充,常用參數 -L(指的是擴充的具體大小)、-l(指的是擴充的LE塊數量);lvextend命令表示邏輯卷大小的減小,常用參數-L(指的是減小的具體大小)、-l(指的是減小的LE塊數量)
語法結構:

對我們指定的兩個邏輯卷分別進行容量的增加和減少,並掛載對應的邏輯卷

⑥ linux文件系統採用哪種物理結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一、順序結構

優點:

1、支持順序存取和隨機存取。

2、順序存取速度快。

3、所需的磁碟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最少。

缺點:

1、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若干物理塊以滿足文件增長的部分需要。

2、不利於文件插入和刪除。

二、鏈式結構

優點:

1、提高了磁碟空間利用率,不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物理塊。

2、有利於文件插入和刪除。

3、有利於文件動態擴充。

缺點:

1、存取速度慢,不適於隨機存取。

2、當物理塊間的連接指針出錯時,數據丟失。

3、更多的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

4、鏈接指針佔用一定的空間,降低了空間利用率。

三、索引結構

優點:

1、不需要為每個文件預留物理塊。

2、既能順序存取,又能隨機存取。

3、滿足了文件動態增長、插入刪除的要求。

缺點:

1、較多的尋道次數和尋道時間。

2、索引表本身帶來了系統開銷。如:內外存空間,存取時間等。

拓展資料:

文件存取方法:

順序存取:順序存取是按照文件的邏輯地址順序存取。

固定長記錄的順序存取是十分簡單的。讀操作總是讀出上一次讀出的文件的下一個記錄,同時,自動讓文件記錄讀指針推進,以指向下一次要讀出的記錄位置。如果文件是可讀可寫的。再設置一個文件記錄指針,它總指向下一次要寫入記錄的存放位置,執行寫操作時,將一個記錄寫到文件 末端。允許對這種文件進行前跳或後退N(整數)個記錄的操作。順序存取主要用於磁帶文件,但也適用於磁碟上的順序文件。

可變長記錄的順序文件,每個記錄的長度信息存放於記錄前面一個單元中,它的存取操作分兩步進行。讀出時,根據讀指針值先讀出存放記錄長度的單元 。然後,得到當前記錄長後再把當前記錄一起寫到指針指向的記錄位置,同時,調整寫指針值 。

由於順序文件是順序存取的,可採用成組和分解操作來加速文件的輸入輸出。


直接存取(隨機存取法):

很多應用場合要求以任意次序直接讀寫某個記錄。例如,航空訂票系統,把特定航班的所有信息用航班號作標識,存放在某物理塊中,用戶預訂某航班時,需要直接將該航班的信息取出。直接存取方法便適合於這類應用,它通常用於磁碟文件。

為了實現直接存取,一個文件可以看作由順序編號的物理塊組成的,這些塊常常劃成等長,作為定位和存取的一個最小單位,如一塊為1024位元組、4096位元組,視系統和應用而定。於是用戶可以請求讀塊22、然後,寫塊48,再讀塊9等等。直接存取文件對讀或寫塊的次序沒有限制。用戶提供給操作系統的是相對塊號,它是相對於文件開始位置的一個位移量,而絕對塊號則由系統換算得到。


索引存取:

第三種類型的存取是基於索引文件的索引存取方法。由於文件中的記錄不按它在文件中的位置,而按它的記錄鍵來編址,所以,用戶提供給操作系統記錄鍵後就可查找到所需記錄。通常記錄按記錄鍵的某種順序存放,例如,按代表健的字母先後次序來排序。對於這種文件,除可採用按鍵存取外,也可以採用順序存取或直接存取的方法。信息塊的地址都可以通過查找記錄鍵而換算出。實際的系統中,大都採用多級索引,以加速記錄查找過程。

⑦ 物理伺服器安裝linux centos7 全步驟教程

准備階段

我使用的是一台Reg Model E18s 物理伺服器,以及一個金士頓32GU盤,Rufus工具以及iso文件也附上:

「rufus-3.16p.exe」https://www.aliyundrive.com/s/TP7MvZ8ABdz

1、製作U盤啟動階段

需要在U盤安裝啟動程序(我使用的是rufus工具)

在windows打開rufus工具,插入U盤,rufus會自動識別U盤(或者手動選擇)

此處我使用的是centos7鏡像,若是要安裝ubuntu、win鏡像,步驟一樣的哈,點擊「開始」,彈出檢測到ISOHybrid鏡像,選擇「是」

啟動盤將會格式化U盤,(注意:把重要資料記得備份)

點擊「確認」後,會直接開始製作啟動盤,需等待10分鍾左右

完成後界面

2、格式化磁碟並分配RAID 10 陣列

按開機鍵,下圖是物理伺服器開機界面

當屏幕出現 Press <Ctrl><R>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字樣,按Ctrl+R 進入Bios界面

當前物理伺服器若有系統建議格式化磁碟重新分配RAID,在鍵盤按向上鍵到第一行

按F2 ,選擇Clear Config ,回車,選擇YES

回車後,格式化界面如下:

按向上鍵到第一行,再F2選擇 Create New VD,回車

進入到以下界面,選擇RAID Level。 選擇那種陣列根據自己業務需求來,我是使用RAID-10,空格鍵把4個磁碟選上,點擊ok

回到mgmt進行初始化,選擇當前磁碟,按F2

選擇Initialization,Fast Init。進行初始化

選擇yes 回車

按esc 退出,選擇C。物理伺服器會要求重啟如下。

此處需把啟動盤(u盤)插上後,按住Control+Alt+Delete 重啟

重啟過程需要按F11進入設置頁面,如下:

若出現Strike the F1 key to continue, F2 to run the system setup program 提示

按F1 繼續

稍微等下後,將會進入設置界面,選擇BIOS Boot Menu 回車

選擇 Hard drive C:,選擇 U盤啟動,如下

3、安裝linux centos7

u盤啟動後,將會進入到這個界面,選擇install Centos7即可,如下

等待10分鍾左右,將會進入圖形化界面按照,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配置。

等下10分鍾,重啟

最後重啟進入到命令行界面,即安裝完成。輸入root賬號名,已經安裝過程中設置的密碼進行登錄即可。

恭喜順利安裝完畢,開始linux之旅。

⑧ Linux上的物理網卡與虛擬網路設備

通過 ip link add 可以創建多種類型的虛擬網路設備,在 man ip link 中可以得知有以下類型的device:

Virtual Ethernet Port Aggregator。它是HP在虛擬化支持領域對抗Cisco的VN-Tag的技術。

解決了虛擬機之間網路通信的問題,特別是位於同一個宿主機內的虛擬機之間的網路通信問題。

VN-Tag在標準的協議頭中增加了一個全新的欄位,VEPA則是通過修改網卡驅動和交換機,通過發夾彎技術回注報文。

TUN是Linux系統里的虛擬網路設備,它的原理和使用在 Kernel Doc 和 Wiki 做了比較清楚的說明。

TUN設備模擬網路層設備(network layer),處理三層報文,IP報文等,用於將報文注入到網路協議棧。

應用程序(app)可以從物理網卡上讀寫報文,經過處理後通過TUN回送,或者從TUN讀取報文處理後經物理網卡送出。

創建:

創建之後,使用 ip addr 就會看見一個名為」tun-default」的虛擬網卡

可以對tun-default設置IP:

使用open/write等文件操作函數從fd中進行讀取操作,就是在收取報文,向fd中寫入數據,就是在發送報文。

TAP是Linux系統里的虛擬網路設備,它的原理和使用在 Kernel Doc 和 Wiki 做了比較清楚的說明。

不同於TUN的是,TAP設備模擬鏈路層設備(link layer),處理二層報文,乙太網幀等。

TAP設備的創建過程和TUN類似,在ioctl設置的時候,將類型設置為IFF_TAP即可。

TAP設備與TUN設備的區別在於:

有時我們可能需要一塊物理網卡綁定多個 IP 以及多個 MAC 地址,雖然綁定多個 IP 很容易,但是這些 IP 會共享物理網卡的 MAC 地址,可能無法滿足我們的設計需求,所以有了 MACVLAN 設備,其工作方式如下:

MACVLAN 會根據收到包的目的 MAC 地址判斷這個包需要交給哪個虛擬網卡。單獨使用 MACVLAN 好像毫無意義,但是配合之前介紹的 network namespace 使用,我們可以構建這樣的網路:

採摘

創建一個基於eth0的名為macv1的macvlan網卡:

macvlan支持三種模式,bridge、vepa、private,在創建的時候設置「mode XXX」:

bridge模式,macvlan網卡和物理網卡直接可以互通,類似於接入到同一個bridge。

vepa模式下,兩個macvlan網卡直接不能直接通信,必須通過外部的支持「發夾彎」交換機才能通信。

private模式下,macvlan發出的廣播包(arp等)被丟棄,即使接入了支持「發夾彎」的交換機也不能發現其它macvlan網卡,除非手動設置mac。

MACVTAP 是對 MACVLAN的改進,把 MACVLAN 與 TAP 設備的特點綜合一下,使用 MACVLAN 的方式收發數據包,但是收到的包不交給 network stack 處理,而是生成一個 /dev/tapX 文件,交給這個文件:

由於 MACVLAN 是工作在 MAC 層的,所以 MACVTAP 也只能工作在 MAC 層,不會有 MACVTUN 這樣的設備。

ipvlan和macvlan的區別在於它在ip層進行流量分離而不是基於mac地址,同屬於一塊宿主乙太網卡的所有ipvlan虛擬網卡的mac地址都是一樣的。

[圖片上傳失敗...(image-d98b6f-1597455459947)]

veth設備是成對創建的:

創建之後,執行 ip link 就可以看到新創建的veth設備:

注意veth設備前面的ID, 58: 和 59: ,一對veth設備的ID是相差1的,並且系統內全局唯一。可以通過ID找到一個veth設備的對端。

veth設備理解

Intermediate Functional Block device,連接 ifb 中做了很詳細的介紹。

熱點內容
會編程好處 發布:2025-05-10 14:58:49 瀏覽:477
編程的過程 發布:2025-05-10 14:58:38 瀏覽:340
怎麼退出伺服器開機硬體監控 發布:2025-05-10 14:53:37 瀏覽:231
長虹安卓電視關閉網路在哪裡 發布:2025-05-10 14:37:04 瀏覽:142
ubuntuhttp伺服器的搭建 發布:2025-05-10 14:33:06 瀏覽:37
微信找回密碼申訴要多少時間 發布:2025-05-10 14:14:05 瀏覽:435
大眾寶來速騰選哪個配置 發布:2025-05-10 14:10:53 瀏覽:128
數字機頂盒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5-05-10 14:10:06 瀏覽:334
取消訪問網路需要密碼 發布:2025-05-10 13:44:20 瀏覽:64
shell編程運行 發布:2025-05-10 13:37:54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