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iostat

linuxiostat

發布時間: 2023-01-13 05:03:58

linux中運行iostat,tps的值為什麼會有小數

tps
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 A transfer is an I/O request to the device. Multiple logical requests can b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I/O request to the device. A transfer is of indeterminate size.
多個邏輯請求可以組合成對設備的單個I/O請求。我的理解是:邏輯和設備分開,也就是多個邏輯請求可以對應一個I/O請求,可以存在小數,表示還未達到一個實際的請求。

㈡ 如何用九條命令在一分鍾內檢查Linux伺服器性能

一、uptime命令

這個命令可以快速查看機器的負載情況。在Linux系統中,這些數據表示等待CPU資源的進程和阻塞在不可中斷IO進程(進程狀態為D)的數量。這些數據可以讓我們對系統資源使用有一個宏觀的了解。

命令的輸出分別表示1分鍾、5分鍾、15分鍾的平均負載情況。通過這三個數據,可以了解伺服器負載是在趨於緊張還是趨於緩解。如果1分鍾平均負載很高,而15分鍾平均負載很低,說明伺服器正在命令高負載情況,需要進一步排查CPU資源都消耗在了哪裡。反之,如果15分鍾平均負載很高,1分鍾平均負載較低,則有可能是CPU資源緊張時刻已經過去。

上面例子中的輸出,可以看見最近1分鍾的平均負載非常高,且遠高於最近15分鍾負載,因此我們需要繼續排查當前系統中有什麼進程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可以通過下文將會介紹的vmstat、mpstat等命令進一步排查。

二、dmesg命令

該命令會輸出系統日誌的最後10行。示例中的輸出,可以看見一次內核的oom kill和一次TCP丟包。這些日誌可以幫助排查性能問題。千萬不要忘了這一步。

三、vmstat命令

vmstat(8) 命令,每行會輸出一些系統核心指標,這些指標可以讓我們更詳細的了解系統狀態。後面跟的參數1,表示每秒輸出一次統計信息,表頭提示了每一列的含義,這幾介紹一些和性能調優相關的列:

r:等待在CPU資源的進程數。這個數據比平均負載更加能夠體現CPU負載情況,數據中不包含等待IO的進程。如果這個數值大於機器CPU核數,那麼機器的CPU資源已經飽和。

free:系統可用內存數(以千位元組為單位),如果剩餘內存不足,也會導致系統性能問題。下文介紹到的free命令,可以更詳細的了解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

si,so:交換區寫入和讀取的數量。如果這個數據不為0,說明系統已經在使用交換區(swap),機器物理內存已經不足。

us, sy, id, wa, st:這些都代表了CPU時間的消耗,它們分別表示用戶時間(user)、系統(內核)時間(sys)、空閑時間(idle)、IO等待時間(wait)和被偷走的時間(stolen,一般被其他虛擬機消耗)。

上述這些CPU時間,可以讓我們很快了解CPU是否出於繁忙狀態。一般情況下,如果用戶時間和系統時間相加非常大,CPU出於忙於執行指令。如果IO等待時間很長,那麼系統的瓶頸可能在磁碟IO。

示例命令的輸出可以看見,大量CPU時間消耗在用戶態,也就是用戶應用程序消耗了CPU時間。這不一定是性能問題,需要結合r隊列,一起分析。

四、mpstat命令

該命令可以顯示每個CPU的佔用情況,如果有一個CPU佔用率特別高,那麼有可能是一個單線程應用程序引起的。

五、pidstat命令

pidstat命令輸出進程的CPU佔用率,該命令會持續輸出,並且不會覆蓋之前的數據,可以方便觀察系統動態。如上的輸出,可以看見兩個JAVA進程佔用了將近1600%的CPU時間,既消耗了大約16個CPU核心的運算資源。

六、iostat命令

r/s, w/s, rkB/s, wkB/s:分別表示每秒讀寫次數和每秒讀寫數據量(千位元組)。讀寫量過大,可能會引起性能問題。

await:IO操作的平均等待時間,單位是毫秒。這是應用程序在和磁碟交互時,需要消耗的時間,包括IO等待和實際操作的耗時。如果這個數值過大,可能是硬體設備遇到了瓶頸或者出現故障。

avgqu-sz:向設備發出的請求平均數量。如果這個數值大於1,可能是硬體設備已經飽和(部分前端硬體設備支持並行寫入)。

%util:設備利用率。這個數值表示設備的繁忙程度,經驗值是如果超過60,可能會影響IO性能(可以參照IO操作平均等待時間)。如果到達100%,說明硬體設備已經飽和。

如果顯示的是邏輯設備的數據,那麼設備利用率不代表後端實際的硬體設備已經飽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IO性能不理想,也不一定意味這應用程序性能會不好,可以利用諸如預讀取、寫緩存等策略提升應用性能。

七、free命令

free命令可以查看系統內存的使用情況,-m參數表示按照兆位元組展示。最後兩列分別表示用於IO緩存的內存數,和用於文件系統頁緩存的內存數。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 buffers/cache,看上去緩存佔用了大量內存空間。

這是Linux系統的內存使用策略,盡可能的利用內存,如果應用程序需要內存,這部分內存會立即被回收並分配給應用程序。因此,這部分內存一般也被當成是可用內存。

如果可用內存非常少,系統可能會動用交換區(如果配置了的話),這樣會增加IO開銷(可以在iostat命令中提現),降低系統性能。

八、sar命令

sar命令在這里可以查看網路設備的吞吐率。在排查性能問題時,可以通過網路設備的吞吐量,判斷網路設備是否已經飽和。如示例輸出中,eth0網卡設備,吞吐率大概在22 Mbytes/s,既176 Mbits/sec,沒有達到1Gbit/sec的硬體上限。

sar命令在這里用於查看TCP連接狀態,其中包括:

active/s:每秒本地發起的TCP連接數,既通過connec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passive/s:每秒遠程發起的TCP連接數,即通過accept調用創建的TCP連接;

retrans/s:每秒TCP重傳數量;

TCP連接數可以用來判斷性能問題是否由於建立了過多的連接,進一步可以判斷是主動發起的連接,還是被動接受的連接。TCP重傳可能是因為網路環境惡劣,或者伺服器壓

九、top命令

top命令包含了前面好幾個命令的檢查的內容。比如系統負載情況(uptime)、系統內存使用情況(free)、系統CPU使用情況(vmstat)等。因此通過這個命令,可以相對全面的查看系統負載的來源。同時,top命令支持排序,可以按照不同的列排序,方便查找出諸如內存佔用最多的進程、CPU佔用率最高的進程等。

但是,top命令相對於前面一些命令,輸出是一個瞬間值,如果不持續盯著,可能會錯過一些線索。這時可能需要暫停top命令刷新,來記錄和比對數據。

㈢ linux性能監控iostat怎麼退出這個命令

方法/步驟

iostat -d -k 1 5 命令中參數-d 表示顯示磁碟使用情況,-k 表示顯示block的列以K為單位,1 5 表示 每隔1秒刷新一次,共顯示5次。
查詢結果中主要關注指標有: tps 每秒的傳輸次數,kB_read/s 每秒從設備讀取的數據量,kB_wrtn/s 每秒向設備寫入的數據量。kB_read 和 kB_wrtn 分別表示從設備讀取的數據總量和寫入的數據總量。

iostat -d -x -k 1 5 命令 參數 -x可以統計更多的信息,查詢結果中主要關注指標有:設備使用率 %util ,表示該統計時間內所有的處理IO時間,如果該值接近100%,說明該設備已經接近滿負荷,響應時間 await,表示每個IO處理的平均時間,單位是毫秒,如果該值大於10,說明系統IO處理比較慢了。

3
iostat -c 1 5 命令 參數-c 顯示CPU的狀態信息,查詢結果中主要關注指標有:%iowait ,該參數設置表示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的時間佔比,如果該值過高,表示系統存在IO瓶頸, %idle 表示CPU空閑時間佔比,如果該值小於70%,表示系統壓力比較大,如果持續低於10%,就需要解決CPU資源問題。

㈣ linux的 iostat 找出哪個進程占據了大量IO

iostat實時查看不如iotop,iotop用了直觀反映你的需求
# iotop

㈤ Linux性能監控與調優工具

除了保證程序的正確性以外,在項目開發中往往還關心性能和穩定性。我們往往要對內核、應用程序或整個系統進行性能優化。在性能優化中常用的手段如下:

  1. 使用top、vmstat、iostat、sysctl等常用工具

top命令用於顯示處理器的活動狀況。在預設情況下,顯示佔用CPU最多的任務,並且每隔5s做一次刷新;vmstat命令用於報告關於內核線程、虛擬內存、磁碟、陷阱和CPU活動的統計信息;iostat命令用於分析各個磁碟的傳輸閑忙狀況;netstat是用來檢測網路信息的工具; sar用於收集、報告或者保存系統活動信息,其中,sar用於顯示數據,sar1和sar2用於收集和保存數據

sysctl是一個可用於改變正在運行中的Linux系統的介面。用sysctl 可以讀取幾白個以上的系統變數,如用sysctl—a可讀取所有變數。

sysctl的實現原理是:所有的內核參數在/proc/sys中形成一個樹狀結構,sysctl系統調用的內核函數是sys_sysctl,匹配項目後,最後的讀寫在do_sysctl_strategy中完成。

2.使用高級分析手段,如OProfile、gprof

OProfile可以幫助用戶識別諸如模塊的佔用時間、循環的展開、高速緩存的使用率低、低效的類型轉換和冗餘操作、錯誤預測轉移等問題。它收集有關處理器事件的信息,其中包括TLB的故障、停機、存儲訪問以及緩存命中和未命中的指令的攫取數量。OProfile支持兩種采樣方式:基於事件的采樣(Event Based)和基於時間的采樣(Time Based)。基於事件的采樣是OProfile只記錄特定事件(比如L2緩存未命中)的發生次數,當達到用戶設定的定值時Oprofile就記錄一下(采一個樣)。這種方式需要CPU內部有性能計數器(Performace Counter))。基於時間的采樣是OProfile藉助OS時鍾中斷的機制,在每個時鍾中斷,OProfile都會記錄一次(采一次樣)。引入它的目的在於,提供對沒有性能計數器的CPU的支持,其精度相對於基於事件的采樣要低,因為要藉助OS時鍾中斷的支持,對於禁用中斷的代碼,OProfile不能對其進行分析。

㈥ linux查看磁碟io的幾種方法

linux查看磁碟io的幾種方法

怎樣才能快速的定位到並發高是由於磁碟io開銷大呢?可以通過三種方式:

第一種:用 top 命令 中的cpu 信息觀察

Top可以看到的cpu信息有: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具體的解釋如下:

Tasks: 29 total 進程總數

1 running 正在運行的進程數

28 sleeping 睡眠的進程數

0 stopped 停止的進程數

0 zombie 僵屍進程數

Cpu(s):

0.3% us 用戶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1.0% sy 內核空間佔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順序的進程佔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閑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

0.0% hi

0.0% si

0.0% wa 的百分比可以大致的體現出當前的磁碟io請求是否頻繁。如果 wa的數量比較大,說明等待輸入輸出的的io比較多。

第二種:用vmstat

vmstat 命令報告關於線程、虛擬內存、磁碟、陷阱和 CPU 活動的統計信息。由 vmstat 命令生成的報告可以用於平衡系統負載活動。系統范圍內的這些統計信息(所有的處理器中)都計算出以百分比表示的平均值,或者計算其總和。

輸入命令:

vmstat 2 5

如果發現等待的進程和處在非中斷睡眠狀態的進程數非常多,並且發送到塊設備的塊數和從塊設備接收到的塊數非常大,那就說明磁碟io比較多。

vmstat參數解釋:

Procs

r: 等待運行的進程數 b: 處在非中斷睡眠狀態的進程數 w: 被交換出去的可運行的進程數。此數由 linux 計算得出,但 linux 並不耗盡交換空間

Memory

swpd: 虛擬內存使用情況,單位:KB

free: 空閑的內存,單位KB

buff: 被用來做為緩存的內存數,單位:KB

Swap

si: 從磁碟交換到內存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so: 從內存交換到磁碟的交換頁數量,單位:KB/秒

IO

bi: 發送到塊設備的塊數,單位:塊/秒

bo: 從塊設備接收到的塊數,單位:塊/秒

System

in: 每秒的中斷數,包括時鍾中斷

cs: 每秒的環境(上下文)切換次數

CPU

按 CPU 的總使用百分比來顯示

us: CPU 使用時間

sy: CPU 系統使用時間

id: 閑置時間

准測

更多vmstat使用信息

第二種:用iostat

安裝:

Iostat 是 sysstat 工具集的一個工具,需要安裝。

Centos的安裝方式是:

yum install sysstat

Ubuntu的安裝方式是:

aptitude install sysstat

使用:

iostat -dx 顯示磁碟擴展信息

root@fileapp:~# iostat -dx

r/s 和 w/s 分別是每秒的讀操作和寫操作,而rKB/s 和wKB/s 列以每秒千位元組為單位顯示了讀和寫的數據量

如果這兩對數據值都很高的話說明磁碟io操作是很頻繁。

+++++++++++++++++++++++++++++++++++++

linux wa%過高,iostat查看io狀況

1, 安裝  iostat  

yum install sysstat

之後就可以使用 iostat 命令了,

2,入門使用

iostat -d -k 2

參數 -d 表示,顯示設備(磁碟)使用狀態;-k某些使用block為單位的列強制使用Kilobytes為單位;2表示,數據顯示每隔2秒刷新一次。

tps:該設備每秒的傳輸次數(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傳輸"意思是"一次I/O請求"。多個邏輯請求可能會被合並為"一次I/O請求"。"一次傳輸"請求的大小是未知的。kB_read/s:每秒從設備(drive expressed)讀取的數據量;

kB_wrtn/s:每秒向設備(drive expressed)寫入的數據量;

kB_read:讀取的總數據量;kB_wrtn:寫入的總數量數據量;這些單位都為Kilobytes。

指定監控的設備名稱為sda,該命令的輸出結果和上面命令完全相同。

iostat -d sda 2

默認監控所有的硬碟設備,現在指定只監控sda。 

3, -x 參數

iostat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選項 -x ,該選項將用於顯示和io相關的擴展數據。

iostat -d -x -k 1 10

輸出信息的含義



4, 常見用法

iostat -d -k 1 10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碟讀寫速度單位為KB)

iostat -d -m 2            #查看TPS和吞吐量信息(磁碟讀寫速度單位為MB)

iostat -d -x -k 1 10      #查看設備使用率(%util)、響應時間(await) iostat -c 1 10 #查看cpu狀態

5, 實例分析

iostat -d -k 1 | grep vda

Device:            tps    kB_read/s    kB_wrtn/s    kB_read    kB_wrtn

sda10            60.72        18.95        71.53  395637647 1493241908

sda10          299.02      4266.67      129.41      4352        132

sda10          483.84      4589.90      4117.17      4544      4076

sda10          218.00      3360.00      100.00      3360        100

sda10          546.00      8784.00      124.00      8784        124

sda10          827.00    13232.00      136.00      13232        136

上面看到,磁碟每秒傳輸次數平均約400;每秒磁碟讀取約5MB,寫入約1MB。

iostat -d -x -k 1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1.56  28.31  7.84 31.50  43.65    3.16    21.82    1.58    1.19    0.03    0.80  2.61  10.29

sda          1.98  24.75 419.80  6.93 13465.35  253.47  6732.67  126.73    32.15    2.00    4.70  2.00  85.25

sda          3.06  41.84 444.90 54.08 14204.08 2048.98  7102.04  1024.49    32.57    2.10    4.21  1.85  92.24

可以看到磁碟的平均響應時間<5ms,磁碟使用率>80。磁碟響應正常,但是已經很繁忙了。

可以看到磁碟的平均響應時間<5ms,磁碟使用率>90。磁碟響應正常,但是已經很繁忙了。

await:  每一個IO請求的處理的平均時間(單位是微秒毫秒)。這里可以理解為IO的響應時間,一般地系統IO響應時間應該低於5ms,如果大於10ms就比較大了

svctm    表示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服務時間(以毫秒為單位)。如果svctm的值與await很接近,表示幾乎沒有I/O等待,磁碟性能很好,

如果await的值遠高於svctm的值,則表示I/O隊列等待太長,  系統上運行的應用程序將變慢。

%util: 在統計時間內所有處理IO時間,除以總共統計時間

所以該參數暗示了設備的繁忙程度

。一般地,如果該參數是100%表示設備已經接近滿負荷運行了(當然如果是多磁碟,即使%util是100%,因為磁碟的並發能力,所以磁碟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頸)。

也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同時顯示cpu和磁碟的使用情況

等待時間超過5ms, 磁碟io有問題

㈦ Linux下iostat命令詳解

iostat是I/O statistics(輸入/輸出統計)的縮寫,iostat工具將對系統的磁碟操作活動進行監視。它的特點是匯報磁碟活動統計情況,同時也會匯報出CPU使用情況。iostat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它不能對某個進程進行深入分析,僅對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

# iostat屬於sysstat軟體包。可以直接安裝。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sysstat

語法

iostat (選項) (參數)

選項

-c:僅顯示CPU使用情況;

-d:僅顯示設備利用率;

-k:顯示狀態以千位元組每秒為單位,而不使用塊每秒;

-m:顯示狀態以兆位元組每秒為單位;

-p:僅顯示塊設備和所有被使用的其他分區的狀態;

-t:顯示每個報告產生時的時間;

-V:顯示版號並退出;

-x:顯示擴展狀態。

參數

間隔時間:每次報告的間隔時間(秒);

次數:顯示報告的次數。

實例

顯示所有設備負載情況

[root@localhost ~]# iostat

說明:

cpu屬性值說明:

%user:CPU處在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nice:CPU處在帶NICE值的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system:CPU處在系統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維護另一個虛擬處理器時,虛擬CPU的無意識等待時間百分比。

%idle:CPU空閑時間百分比。

備註:

如果%iowait的值過高,表示硬碟存在I/O瓶頸

如果%idle值高,表示CPU較空閑

如果%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慢時,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內存,應加大內存容量。

如果%idle值持續低於10,表明CPU處理能力相對較低,系統中最需要解決的資源是CPU。

cpu屬性值說明:

tps:該設備每秒的傳輸次數

kB_read/s:每秒從設備(drive expressed)讀取的數據量;

kB_wrtn/s:每秒向設備(drive expressed)寫入的數據量;

kB_read: 讀取的總數據量;

kB_wrtn:寫入的總數量數據量;

定時顯示所有信息

#【每隔2秒刷新顯示,且顯示3次】

[root@localhost ~]# iostat 2 3

顯示指定磁碟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d /dev/sda

顯示tty和Cpu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t

以M為單位顯示所有信息

[root@localhost ~]# iostat -m

查看設備使用率(%util)、響應時間(await)

#【-d 顯示磁碟使用情況,-x 顯示詳細信息】

# d: detail

[root@localhost ~]# iostat -d -x -k 1 1

說明:

r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讀操作數目.即 delta(rmerge)/s

w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寫操作數目.即 delta(wmerge)/s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時間用於 I/O

如果%util接近100%,說明產生的I/O請求太多,I/O系統已經滿負荷,idle小於70% IO壓力就較大了,一般讀取速度有較多的wait。

查看cpu狀態

[root@localhost ~]# iostat -c 1 1

㈧ Linux 查找佔用磁碟IO讀寫很高的進程方法

通過iostat -x 1 10 查看相關磁碟使用信息

相關截圖如下:

1 # 如果沒有 iostat 命令,那麼使用 yum install sysstat 進行安裝
2 # iostat -x 1 10

通過 iotop命令

如果沒有該命令,請通過 yum install iotop 進行安裝。

# iotop -oP 通過這個命令可以看見比較詳細信息,如:進程號,磁碟讀取量,磁碟寫入量,IO百分比,涉及到的命令是什麼「兩個都是 grep 命令造成的IO讀取量大」。Linux 查找佔用磁碟IO讀寫命令 iotop

通過 pidstat 命令

1 # 命令的含義:展示I/O統計,每秒更新一次
2 # pidstat -d 1

㈨ Linux 裡面iostat命令作用是什麼

iostat 可以提供更豐富的IO性能狀態數據

iostat提供幾個用於定製輸出的開關。最有用的有:

-c 只顯示CPU行
-d 顯示設備(磁碟)使用狀態
-k 以千位元組為單位顯示磁碟輸出
-t 在輸出中包括時間戳
-x 在輸出中包括擴展的磁碟指標

r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讀操作數目。
w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寫操作數目。
r/s: 每秒完成的讀 I/O 設備次數。
w/s: 每秒完成的寫 I/O 設備次數。
rsec/s: 每秒讀扇區數。
wsec/s: 每秒寫扇區數。
rkB/s: 每秒讀K位元組數。是 rsect/s 的一半,因為每扇區大小為512位元組。(需要計算)
wkB/s: 每秒寫K位元組數。是 wsect/s 的一半。(需要計算)
avgrq-sz: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數據大小 (扇區)。
avgqu-sz: 平均I/O隊列長度。
await: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等待時間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服務時間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時間用於 I/O 操作。
關於Merge的解釋:當系統調用需要讀取數據的時 候,VFS將請求發到各個FS,如果FS發現不同的讀取請求讀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數據,FS會將這個請求合並Merge
await:每一個IO請求的處理的平均時間(單位是毫秒)。這里可以理解為IO的響應時間,一般地系統IO響應時間應該低於5ms,如果大於10ms就比較大了。
%util:在統計時間內所有處理IO時間,除以總共統計時間。例如,如果統計間隔1秒,該 設備有0.8秒在處理IO,而0.2秒閑置,那麼該設備的%util = 0.8/1 = 80%,所以該參數暗示了設備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該參數是100%表示設備已經接近滿負荷運行了(當然如果是多磁碟,即使%util是100%,因 為磁碟的並發能力,所以磁碟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頸)。

㈩ 如何在suse linux安裝iostat

我們開發環境用的是64位的SUSE 10。
今天同事要用iostat工具,發現沒有安裝sysstat包。於是他從光碟里找到sysstat-6.0.2-16.4.x86_64.rpm包,
然後執行rpm -ivh sysstat-6.0.2-16.4.x86_64.rpm,但死活裝不上,報需要gnuplot。
後來我直接用yast工具來安裝sysstat
YaST -i sysstat
執行以上命令後,安裝完成。
在yast安裝過程中發現其實安裝sysstat之前還需要安裝其他包才能進行安裝,於是把包名記了下來,在另一台機器上用rpm手工安裝
rpm -ivh gd-2.0.32-23.2.x86_64.rpm
rpm -ivh plotutils-2.4.1-591.2.x86_64.rpm
rpm -ivh gnuplot-4.0.0-20.2.x86_64.rpm
rpm -ivh sysstat-6.0.2-16.4.x86_64.rpm
以上命令執行完後,也可以成功安裝sysstat包。
不過還是建議使用yast工具,很好很強大哈~

熱點內容
緩存視頻合並工具最新版 發布:2025-05-16 09:35:03 瀏覽:193
花雨庭伺服器ip地址和埠 發布:2025-05-16 09:34:58 瀏覽:238
同時修改多台伺服器管理地址工具 發布:2025-05-16 09:20:36 瀏覽:421
什麼配置就能玩地平線 發布:2025-05-16 09:13:46 瀏覽:82
python旋轉圖片 發布:2025-05-16 09:13:40 瀏覽:638
少女前線防檢測腳本 發布:2025-05-16 08:59:07 瀏覽:728
編譯器對系統的依賴 發布:2025-05-16 08:37:29 瀏覽:711
javamap數組 發布:2025-05-16 08:37:28 瀏覽:451
移動光貓如何自行修改密碼 發布:2025-05-16 08:20:15 瀏覽:125
作為基線存儲 發布:2025-05-16 08:15:22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