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資料庫
『壹』 暨南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怎麼樣
1、暨大信息工程不錯,畢竟是211重點大學。
2、暨大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堅實的數理、電子與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現代信息理論與技術的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適於在信息工程、光電子與光通信、網路工程、光學工程等領域從事研究、設計、開發與管理工作。
3、暨大信息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工程數學、普通物理、電工與電子技術、電磁場與波、微機系統與介面、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圖象處理與分析、通信原理與技術、程式控制交換技術、激光原理與器件、光纖通信系統與網路、光電子與光通信實驗等。
『貳』 暨南大學的資料庫有哪些
很多啊。。。打開圖書館網頁,就可以看見很多資料庫
『叄』 如何在校外用暨南大學訪問國泰安資料庫
學校購買使用權,校外是不能訪問的。
可以在校內某台電腦架設VPN,你遠程訪問此電腦,通過這台電腦訪問校內資源。
『肆』 暨南大學圖書館為什麼建議在使用資料庫前要先閱讀"詳細描述
會有一些版權說明、使用方法之類的引導,還是了解一下比較好
『伍』 暨南大學是211院校嗎
暨南大學是211大學,但不是985大學,全國共有115所211大學,39所985大學,其中廣東有4所211大學,2所985大學,目前教育部門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學申報,已經統籌為雙一流大學建設。
學校簡介:
暨南大學(Jinan University)簡稱「暨大」,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直屬中央統戰部領導,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廣東省三方共建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平台」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理事單位;是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在廣州、深圳、珠海有五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214.30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76.80萬平方米;有全日制學生46036人。
(5)暨南大學資料庫擴展閱讀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985工程一期建設率先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始實施。
985/211工程的不同
定義不同
985大學即參加「985工程「的大學,即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
211大學即參與「211工程」的大學,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實施時間不同
1999年,「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1995年11月,211工程正式啟動。
涵蓋大學不同
985大學都是211大學,但211大學不一定是985大學。
建設內容不同
「985工程」建設任務為機制創新、隊伍建設、平台建設、條件支撐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等五個方面。
「211工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整體條件、重點學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三大部分。
「雙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的簡稱,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和給予公開警示(含撤銷)的首輪建設學科名單。第二輪建設名單不再區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將探索建立分類發展、分類支持、分類評價建設體系作為重點之一,引導建設高校切實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關領域、方向的創新與實質突破上,創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
『陸』 暨南大學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針對僑校性質和僑生、境外生眾多的特點,重點建設了華僑華人文獻特色館藏,1995年,圖書館成立了「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現有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出版的中外文華僑華人研究學術著作2000 余種,僑報、僑刊鄉訊、社團刊物400餘種,居大陸高校圖書館之首。同時,建設了華僑華人專題網站,開發了 8 個華僑華人專題資料庫,現有數據共83800多條。此外,每月編印一期《僑情簡報》。這些特色資源很好地滿足了僑生、境外生了解其居住國家和地區的實時新聞動態、海外僑情、僑務政策、華文教育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柒』 暨南大學畢業後網上圖書館怎麼進
為滿足全校師生在校園網外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的需求,提供2種電子資源校外訪問方式,歡迎大家積極使用。
1. 網路中心WebVPN
訪問地址:https://webvpn.jnu.e.cn
使用說明:使用統一身份認證賬號和密碼登錄,點擊「圖書館資源」,從各個資料庫入口進行訪問。
2. Shibboleth認證方式訪問部分電子資源
除了通過WebVPN方式外,圖書館在網路中心和資料庫商的大力支持下,依託於教育網統一認證和資源共享基礎設施CARSI,不斷開通基於Shibboleth認證的資料庫校外訪問方式,助力全校師生校外學習、科研!
訪問地址:https://ds.carsi.e.cn/login/index.html
登錄網址後,點擊用戶登錄,搜索暨南大學,輸入JNUID和密碼,即可瀏覽相關資源。
『捌』 暨南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學設有178個研究機構和77個實驗室。設有國家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僑華人)、教育部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和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有國家工程中心1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中心13個、重點實驗室13個。 人文社科基地 部級:華僑華人研究院
省級:企業發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漢語方言研究中心、廣東產業發展與粵港澳台區域合作研究中心、應急管理研究中心、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
市級:廣州市輿情與社會管理重點研究基地 重點實驗室 部級: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病理生理實驗室(三級)、重大工程災害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再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省級:生物材料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生物工程葯物重點實驗室、工程結構故障診斷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水體富養化與赤潮防治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中葯葯效物質基礎及創新葯物研究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與感測技術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水土環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與生物修復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產品包裝與物流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蛋白質研究廣東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分子免疫與抗體工程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工程中心 國家級:基因工程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部級:基因組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熱帶亞熱帶水生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級:廣東省公共網路安全風險評價與預警應急技術研究中心、廣東高校耐磨材料與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耐磨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省耐磨及特種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州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廣東高校網路安全檢測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高校血液凈化技術與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智能建築檢測技術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城市生命線工程結構應急技術研究中心、廣東高校衛星導航晶元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網路安全檢測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聯合實驗室 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神經科學和創新葯物研究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腦功能與健康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大學)、天體測量、動力學與空間科學研究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法國天體力學與歷表計算研究所)、信息技術和分形信號處理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光纖光子學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城市生命線工程結構安全國際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創新葯物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海洋天然產物研究與葯物開發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油脂生物煉制與營養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 研究院 產業經濟研究院、生命與健康工程研究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核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院、華文教育研究院、生物醫葯研究院、韶關研究院、廣東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南方傳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軌道交通研究院 2009—2010學年度,學校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 。2008年至2011年,學校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各2項,總數列廣東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國家級百萬元以上項目40項,其中「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11項,數量為廣東省第一,獲批經費1810 萬元。此外還承擔「973」、「863」項目多項。僅2010年,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9項 。
2009年暨大科研經費首次突破2億元,2010年達到2.69億元,預計今年能夠突破3億元。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9項,經費突破3000萬元,分別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廣東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發表論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錄論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長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間,暨大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4項,比「十五」期間的47項增長了57% 。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學圖書館共有各類印刷型文獻260多萬冊,文獻購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書刊約10萬冊。有中外文資料庫167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93萬多種,電子期刊38000種。
圖書館館藏線裝古籍約1萬種,12萬余冊。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種,5000冊;現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藏書300餘種,近4000冊,內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為國內罕見;原版解放前期刊約500種2000多冊。2009年,圖書館入選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頒布的第二批古籍保護重點單位名錄。
圖書館於1995年成立了「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重點建設華僑華人文獻特色館藏。有大陸、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出版的中外文華僑華人研究學術著作2萬余冊,華僑研究學術期刊、僑報、僑刊鄉訊、社團刊物400餘種。其中廣東省僑刊鄉訊170餘種,約占廣東全省僑刊鄉訊種數的95%。在對華僑華人特色資源進行收藏整理的同時,還建設了華僑華人專題網站,開發了8個華僑華人專題資料庫,數據約16萬條 。 學術刊物 《暨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36年。「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後,被迫停刊,前後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重新刊出,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0-5072,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4-1285/C。
《暨南學報》由暨南大學主辦,《暨南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主要欄目有:《華人華僑研究》、《海外及台港澳華文文學研究》、《中外關系史研究》、《產業經濟研究》、《區域經濟研究》、《國際法》、《民商法》等。學報是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文學、經管、法律類欄目逐漸形成特色 。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是雙月刊,國際標准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0-996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4-1282/N。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為文摘雜志、數學文摘、化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動物學記等收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