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粘度演算法
① 是不是機油越好,粘稠度越低為什麼
並不是,因為選機油是要根據駕駛的車輛來選擇。
如果你駕駛的車輛只是平常在市區裡面行駛或者去田野里兜兜風,那你可以選擇粘度較低的機油;如果你駕駛的車輛經常在外跑或者是拉比較重的東西,那麼就需要選擇粘度較高的機油。
三、如何選擇合適的機油
使用粘度越低的機油,發動機越省力,不僅省力,汽車開起來也很平順。現在很多汽車廠家推薦使用低粘度機油,但是粘度越低則表示機油的油膜更薄,流動性更好,但是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它的保護性就會比高粘度機油的保護性更差。如果是開著重型貨車,就需要使用高粘度的機油,如果使用低粘度的機油會導致動力不足,發動機磨損增加。所以在選擇機油時,要根據自身的車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機油。
② 朝柴發動機冬季加5w30和10w30哪個好
530的更好。
一、低溫流動性不同
1、5W-30機油:5W-30機油的低溫流動性比10W-30機油好,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好。
2、10W-30機油:10W-30機油的低溫流動性比5W-30機油差,在冷啟動時對發動機的保護能力差。
二、潤滑效果不同
1、5W-30機油:5W-30機油運動粘度比10W-30機油高,潤滑效果比10W-30機油好。
2、10W-30機油:10W-30機油運動粘度比5W-30機油低,潤滑效果比5W-30機油差。
③ 5w-30表示機油的什麼指標 是多少
1.「5W」代表耐外部低溫-30°C;
2.W後面的數字30代表機油在100℃時的運動粘度,數值越高說明粘度越高。
(3)機油粘度演算法擴展閱讀
1.機油,即發動機潤滑油,英文名稱:Engine oil。密度約為0.91×10³(kg/m³)能對發動機起到潤滑減磨、輔助冷卻降溫、密封防漏、防銹防蝕、減震緩沖等作用。被譽為汽車的「血液」。機油由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網路
機油
④ 機油是5w一30好還是10w一40好
5w-30和10w-40是兩個最常見的機油粘度,5w-30和10w-40機油最大區別在於機油粘度指標不一樣,不存在誰更好的說法,機油粘度是不能體現出機油性能的。
5W-30的機油粘度低溫流動性要比10w-40的更好,5w的機油可以應對-30度以上的低溫環境,10w只能應對-25度以上的低溫環境。30和40代表的是機油高溫運動粘度,
30的機油高溫運動粘度在11左右,40的機油都在14左右也就是說40的機油粘度要比30的大,40的機油的高溫抗剪切能力也比30的高。所以機油粘度只是代表機油的物理特性,和潤滑性能沒有必然聯系。
機油性能的高低取決於機油基礎油和添加劑的配方,這才是機油性能高低的重點。我們現在使用的機油有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三大類,從基礎油來說礦物油是性能最差的,因為礦物油是使用石油提煉過程中比較差的原料加工的,所以礦物油在低溫流動性,清潔性,潤滑性,靜音性,抗氧化能力方面都不如全合成基礎油,唯一的優勢就是價格便宜。 全合成機油使用的是石油中的天然氣,軟蠟,烯類,優質礦物油等比較好的原料,通過合成技術加工製造得到的,全合成基礎油在各個方面性能都要比礦物油好多了,不過價格也更貴。 半合成機油是採用礦物油和全合成機油按照一定比例勾兌的,半合成機油性能和價格介於礦物油和全合成機油之間,是兩種機油之間過度產品。所以機油的性能好不好主要看機油的類型,而不是機油粘度。比如5w-30的機油粘度同時有全合成,半合成,礦物油三大類,你能說這三種類型5w-30的機油都是一樣的嗎? 機油粘度主要是根據你所在地區氣溫和發動機的設計需要來選擇的,氣溫就看前面的5W或10W,發動機就看後面的20/30/40,這樣就不會選錯機油粘度了,你要記住合適才是最重要的。
先拋出我的結論,5w-30好。
很多回答都解釋了機油標號的意思和對應的發動機特性。我這里就不在贅述。下面來說說為什麼5w-30比10w-40好。
圖中可以看到,機油是潤滑活塞密封環以下的機械部件,接著說機油。
1:5w比10w低溫啟動時潤滑性能好,對發動機的保護就越到位。
2:30標號在高溫工況下穩定性差於40標號。30標號對比40標號更稀,對發動機部件運動時產生的內阻也更小。
現在的大部分發動機精密度都很高,稀的機油完全可以滿足 汽車 在行駛中的工況。稀的機油因為內阻小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就是油耗的降低,第二個是發動機運轉聲音變小,第三動力響應速度快。
我們可以從電商平台上看到,同品牌同級別5w-30的價格也是高於10w-40的。
最後機油有好壞,但是好機油不一定是適合你的車型。按用戶手冊的要求使用 汽車 廠家推薦的標號是最保險的做法。
發動機油被稱為 汽車 的血液。在廣大車主的印象中,它恐怕是接觸最多的車用潤滑油了,畢竟更換里程/時間間隔相對較短,而且更換機油機濾也是最基本的保養項目。可是如果逮住一個車主問他:「您用什麼級別的潤滑油?選擇的依據是什麼?」估計十有八九說不出個所以然。機油應該怎麼選?是5w一30好還是10w一40好?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潤滑油的粘度標號是什麼意思。
在以上這幾張圖片中,我們看到的5W-30、0W-40、10W-40就是機油的標號。字母"W"代表的是英文單詞「Winter」,它前面的數字代表的是該油品適用的最低溫度(自然氣候環境下),數字越小,代表油品在低溫下的粘度更低、流動性更好。
具體的演算法就是用這個數字減去35,比如5-35=-30,那麼這款潤滑油適用的最低溫度就是零下30℃。在東北這樣的高緯度極寒地區,基本要用到0W或者5W開頭的機油,而在溫暖的華南,只要20W或者25W的標號就可以滿足需要。車主可以根據自己所在地的氣溫進行選擇,既可以一年四季都使用同一個標號,也可以分別針對寒暑兩季使用不同的標號。
而W後面的數字,代表的是油品在100℃時的粘度,數字越大粘度越高,也就是越稠。一般來說,新車應該使用粘度較低的油品,這是因為新車的發動機各個部件咬合地比較緊密,接觸部件之間的縫隙較小,粘度低的油品更容易進入這些縫隙當中,從而起到潤滑的作用。
隨著 汽車 使用年頭的增加,零部件的磨損程度越來越高,之間的縫隙也會變得更大,這時候就要選擇粘度更高的油品,起到彌合縫隙的作用,讓發動機工況更加穩定。
潤滑油的粘度並無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區別。如果選擇了不適合的機油,同樣會對我們的發動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當然,粘度只是評判油品的指標之一,再選擇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價格、油品等級、合成油/半合成油/礦物油之間的區別,這樣給發動機最好的保護。所以5w一30適用的最低溫度更低,粘稠度也更低,10w-40適用最低溫度稍高,粘稠度更高,溫度要看您用車的環境,粘稠度的選擇一定要與發動機的要求相匹配。
機油標號中,字母W前的數字代表機油在低溫環境下的流動性,也可以簡單的理解成機油的抗低溫能力;W前的數字越小,那麼就越耐低溫,所以這就是鄙人先前所說的,機油標號無好壞之說,而重點在於適不適用;正如上圖所示的那樣,5W開頭的機油可以承受-30度左右的低溫,當溫度低於這個溫度時,機油的流動性就會變的很低,車子在打火的時候或許會很費勁;5w與10w的差異主要就體現在機油耐低溫的能力,在咱們國內只有東北、西北等地冬季會出現零下幾十度的情況,所以在南方等用車環境,冬季也不會太冷,所以也就基本上用不到0W、5W開頭的機油了,使用10W開頭的機油即可,如果在北方則可以使用5W開頭的機油,極北地區的冬季推薦用0W開頭的機油更穩妥!
機油標號中字母W後的數字代表在100攝氏度下的運動粘度,W後的數字越大,在100攝氏度下的運動粘度越高,簡單點說也就是耐高溫性越好;眾所周知無論何種機油、多麼高端的機油,它的運動粘度都是隨著溫度的上升而逐漸降低(變稀),所以如何讓高溫下的機油粘度不低於發動機工作時所需求的粘度就是選擇標號的意義;從廣義的角度上看,如果是德系發動機、或長時間劇烈駕駛,會讓發動機處於一個溫度較高的工作狀態,那麼此時100攝氏度下粘度更高的XW-40機油的運動粘度就會更大,粘度大在運動部件表面所形成的油膜就會更厚,抗剪切能力就越強,所以W後的數字選擇30、40主要看您是什麼車系、什麼樣的駕駛方式;如果是日系車、平時駕駛風格又比較溫和,那麼用XW-30的機油即可;如果是德系車或者經常劇烈駕駛、跑賽道,那麼就用XW-40的機油更合適!
鄙人就結合自己的選擇方式給各位朋友簡單的說說;鄙人家住東北,所以機油標號W前的數字只有0、5可選,也就是會選擇以0W、5W開頭的機油;而目前常開的兩輛車一輛是德系的2.0T、一輛是日系的3.7L,德系車不必多說什麼,雖然近年來德系車機油粘度也在降低,但鄙人的車子有點歲數大了,所以為了防止燒機油鄙人一直用XW-40機油;而那輛日系車由於鄙人經常劇烈駕駛,所以也一直在用XW-40的機油,所以這樣一來,機油標號也就選擇出來了,0W-40與5W-40;但實際上最近這些年鄙人一直在用0W-40,當然這是鄙人的習慣,實際上沈陽的冬季用5W開頭的足以!
這就是關於5W-30與10W-40機油的差異,實際上不存在誰好、誰壞,還是那句話機油標號不影響機油的好壞,重點就在於是否能合理的使用,使用的合理就是好、不合理就是壞,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給一輛在南方運行的日系小車添加0W-40機油就是不合理、同樣給一輛在黑龍江運行的德系車添加10W-20的機油同樣是不合理,這么一說您就明白了吧?選擇機油要分別看車子所處的環境溫度、以及發動機運行時的工作溫度,把這兩點都搞定就能正確選擇機油標號了!
機油,分為很多種類和標號。對於很多車主來說,看到這個標號都是一臉懵逼,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車輛的機油。而我們又都知道機油對於車輛是相當重要的,只有選擇對了適合自己車輛的機油,才能更好發揮車輛性能保護發動機。
機油的大類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礦物質機油、半合成和全合成機油。這三者的區別和好壞還是很明顯的,全合成最好,礦物油最弱。如果車輛是帶T的發動機,建議要使用全合成機油,順滑性流動性會更好。自吸式的可以使用半合成的機油,當然,如果願意添加全合成的也是最好了。
機油除了分大類,還有各種標號。機油的標號代表的是抗凍能力和高溫環境下的粘稠度。所以機油標號的選擇一是看冬季的最低環境溫度,溫度越低,第一個數字就選擇越小的。5W的防凍溫度是零下30度,10W是零下25度。從這個方面說,5W要比10W低溫工作能力更強,如果是在較冷的北方,那就選擇5W或是0W,南方地區10W或5W都可以。然後就是後面這個30和40的選擇了。數字越高,代表機油在發動機工作時粘稠度越高。那麼是不是粘稠度越高就對發動機越好呢?其實並不一定的,這個還是要看不同發動機的具體需求的,車主在選擇是可以詢問一下服務顧問。其實30和40粘稠度的差異也不是很大,一般普通車輛30已經可以滿足需求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所以我們知道了,機油的選擇是要與具體使用環境和發動機的需求相結合起來的,不能單純判定說哪個標號的更好。雖然抗凍能力和粘稠度高一些的機油價格更貴,但只是因為生產工藝要求更高,並不意味著機油的好壞,只有選擇最適合發動機需求的粘稠度,才是最好的機油。
這兩種油,單從粘度指標來說,各有千秋,難分伯仲!發動機油分為復式粘度和單級粘度,這兩種油均為復式粘度,試分析如下:
首先,從低溫啟動機來說,5W的低溫啟動最低溫是零下30度,10W的最低溫度是零下25度,從這點說,5W的低溫啟動性優於10W。
其次,30號油的高溫粘度低於40號油,而高溫粘度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有合適於否。
綜和以上分析,可得出5W-30號油,低溫啟動性優於10W-40號油,而高溫粘度低於10W-40號,兩者各有千秋,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
機油又被稱之為潤滑油,它主要的作用有潤滑,清洗,散熱,防腐,蜜封等,它是發動機的血液,如果它的質量不達標或者使用標號不合適就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發揮,嚴重者還會損傷發動機,所以選擇潤滑油時一定要結合車輛使用條件進行選擇。
那麼我們常說的潤滑油5W——30和10W——40有何不同呢?它們之間唯一的區別就是粘稠度不同,5W——30相對於10W——40粘稠度會稀一些,低溫流動性會更好,它比較適合冬季使用,而10W——40相對來說高溫潤滑性能更好,更能抗高溫,不易揮發,它比較適合夏季使用。
除了以上的不同以外,這兩種潤滑油因為粘稠度的差異影響了其密封性,通常情況下新車比較適合使用5W——30,這是因為新車的密封性相對來說比較好,加上5W——30潤滑油粘稠度稀的特性,更能發揮出發動機性能。細心的車友會發現新車如果加入粘稠度稠的潤滑油發動機會有一種非常費勁的表現,這主要就是發動機的運轉阻力增加了,所以才會有如此的表現。
而10W——40剛好比較適合使用年限較久一些的車輛,它的密封性可以幫助發動機提升一些動力表現,也能幫助發動機降低噪音,所以它比較適合使用年限久一些的車輛。
通過以上的介紹可以看到,這兩種潤滑油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同品牌,同系列潤滑油它們的差異只是粘稠度不同,根據這一特性選擇時就可以根據車況,當地氣溫進行選擇。
5w-30和10w-40是兩個最常見的機油粘度,5w-30和10w-40機油最大區別在於機油粘度指標不一樣,不存在誰更好的說法,機油粘度是不能體現出機油性能的。
5和10帶表機油低溫流動性,現在是冬季如果你在男方,10w也夠用,如果在東北10w的不行,一般最冷的地方比如黑龍江一定是0w,當然低溫性越好機油越貴。30和40代表機油粘度,數字越小粘度越低。一般帶渦輪的用40的多一點。自然吸氣的30的多一點,現在很多日系新車已經推行20粘度。
那肯定5的油好,但是不是最好的機油就適合你的車!舉個例子,西瓜好吃吧,但是就不適合糖尿病人!
比如麵包車10的油就比5的油有勁,但是高檔車一般都是5的油,很少見過它們加10的油,我的修理廠換油是看發動機的,比如,鍋輪增壓的發動機,必須用5的油
⑤ 潤滑油的粘度指數是什麼
粘度指數表示一切流體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流體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粘度對溫度越不敏感。根據粘度指數不同,可將潤滑油分為三級:35-80為中粘度指數潤滑油;80-110為高粘度指數潤滑油;110以上為特高級粘度指數潤滑油。粘度指數處於100-170的機油,為高檔次多級潤滑油,它具有粘溫曲線變化平緩性和良好的粘溫性。在較低溫度時,這些粘度指數改進劑中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分子在油中的溶解度小,分子蜷曲成緊密的小團,因而油的粘度增加很小;而在高溫時,它在油中的溶解度增大,蜷曲狀的線形分子膨脹伸長,從而使粘度增長較大,彌補了基礎油由於溫度升高而下降的粘度。所以說粘度指數越高,粘度隨溫度變化越小。
粘度指數須用計算式算出,粘度指數低於100者與高於100者演算法不同。ASTMD2270的方法分為二部份,一為A法,二為B法。A法實際上就是ASTMD567舊法,利用計演算法測定粘度指數。B法則專供計算粘度指數超過100的油料的用。粘度指數介於0至100的間者,採用本法。其計算公式為:粘度指數VI=[(L-U)/(L-H)]*100。H﹦粘度指數為100的已知油料,在100℉(或40℃)的粘度,但其在210℉的粘度應與未知油料在210℉(或100℃)的粘度相同。因其粘度指數甚高,故以H(High)字母表的。L﹦粘度指數為0的已知油料,在100℉(或40℃)的粘度。但其在210℉(或100℃)的粘度應與未知油料在210℉(或100℃)的粘度相同。因其粘度指數甚低,故以L(Low)字母表的。U﹦未知粘度指數的原料,在100℉(或40℃)的粘度。
⑥ 2又5/7×3/8+5/8×5/7的簡便演算法是什麼
2又5/7ⅹ3/8+5/8ⅹ5/7
=(2+5/7)ⅹ3/8+5/8x5/7
=2x3/8+5/7x3/8+5/8x5/7
=3/4+5/7x(3/8+5/8)
=3/4+5/7x1
=21/28+20/28
=41/28
=1又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