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荷的演算法
Ⅰ 比荷的公式是什麼
比荷的公式是:l=e/me。
帶電粒子的電量與其質量之比,是基本粒子的重要數據之 一。測定荷質比是研究帶電粒子和物質結構的重要方法。英國人湯姆遜首先利用磁場測出電子的荷質比。1897年J.J.湯姆孫通過電磁偏轉的方法測量了陰極射線粒子的荷質比,它比電解中的單價氫離子的荷質比約大2000倍,從而發現了比氫原子更小的組成原子的物質單元,定名為電子。
實驗:
1966年丁肇中重做了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實驗,那就是測量電子的半徑。丁肇中得到的實驗結果與理論物理學家推導出的理論相符合,因為早在1948年,理論物理學家根據量子電動力學的理論,得出電子是沒有的體積的結論。
但是到了1964年,實驗物理學家經過實驗得到電子半徑為10^-13厘米實驗結果。隨後,多個物理學家同樣得到電子半徑為10^-13厘米實驗結果,即得出了實驗與理論不相符合的結論。1966年,丁肇中重做這個實驗,證明以前那些科學家做的實驗結果都錯了。
Ⅱ 鈉離子(Na+)的比荷
電量=10e=10×1.6 ×10-19
質量=11×1.6×10-27
比荷=電量/質量=10/11 ×108=0.9x108
Ⅲ 電子的比荷怎麼求
比荷又叫荷質比,是電荷與質量的比值。如果知道這兩個數字,就可以直接求得了。也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把電子以一定速度V入射磁感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電子在裡面做勻速圓周運動,我們測出軌跡圓的半徑R,就可求得荷質比了。
原理:根據洛侖茲力提供向心力,qvB = mv^2/R ,可得:q/m = V/RB
Ⅳ 電子的比荷是什麼
電子的電荷量e與電子的質量m叫做電子的比荷,他也是一個重要的物理量。電子的比荷等於e/m=1.76×10的11次方
Ⅳ 電子的比荷怎麼算
慢速電子荷質比為e/m=(1.758802±0.000005)×10的11次方C/Kg。
當速度達到光速之半時,電子的荷質比將為e/m=1.523165480176071×10的11次方C/Kg。帶電粒子的電量與其質量之比,是基本粒子的重要數據之一。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如金屬導線中的電流。利用電場和磁場,能按照需要控制電子的運動(在固體、真空中),從而製造出各種電子儀器和元件,如各種電子管、電子顯微鏡等。
(5)比荷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實驗過程中,光點不能太亮,以免燒壞熒光屏。
實驗通電前,用專用10芯電纜連接測試儀和示波管。
在改變螺線管勵磁電流方向或磁偏轉電流方向時,應先將電流調到最小後再換向。
改變陽極電壓U2後,光點亮度會改變,這時應重新調節亮度,若調節亮度後加速電壓有變化,再調到現定的電壓值。
勵磁電流輸出中有10A保險絲,磁偏轉電流輸出和輸入有0.75A保險絲用於保護。
Ⅵ 題目告訴了一個粒子的質量數與質子數,那麼該粒子的比荷怎麼算
粒子的電荷量和質量的比值,為比荷。所以就是質子數比質量數啊
Ⅶ 計算He原子核的比荷
He原子核在結構上等同於α粒子,且α粒子通過He-4原子核電離可得,所以He原子核可以認為是α粒子,比荷是指帶電體所帶電量與帶電體質量的比值
Ⅷ 質子,氚核和α粒子的荷質比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質子氚核電荷數均為1(單位是元電荷e=1.6*10^(-19)C),阿爾法粒子的電荷數為2,三者質量數分別為1,3,4(單位是一個質子的質量mp=1.66*10^(-27)kg)。
Ⅸ 質譜儀可通過測量離子飛行時間得到離子的比荷
(1)首先用t1表示比荷
經過U的時候,電場對離子做功滿足動能定理:Uq=0.5mv^2-0,
同時,飛躍AB時間t1,則vt1=L,
聯立上兩式得:q/m=L^2/2Ut1^2
改進方法後,離子在BC中的運行時間為2v/a=2vm/Eq
t1,t2與速度v的關系滿足:t2-t1=2vm/Eq
帶入已知解得:q/m=[L/t2根號下(2U)+2根號下(2u)/Et2]^2
(2)由1可知只要比荷相同,t2都相同,E大小可為任意值
Ⅹ 比荷的公式是什麼
比荷的公式是:l=e/me。帶電體的電荷量和質量的比值,叫做荷質比(specificcharge),又稱比荷,帶電粒子的電荷量和其質量的比值叫荷質比。
帶電粒子在物理學中是指帶有電荷的微粒。它可以是次原子粒子,也可以是離子。一團帶電粒子,或是帶有一定比例帶電粒子的氣體,會被稱為等離子。等離子態是物質的第四態,因為它的性質不同於固體、液體和氣體(等離子是物質在宇宙中最普通的型態)。微粒可以是正電,負電或不帶電(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