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匹配演算法
1. 百度AI指導高考志願填報,其實對話式人工智慧正連接一切
6月23日迎來高考揭榜日,分數出來後報志願成為了最頭疼的事情。俗話說得好,「考得好不如報的好」,考生們又面臨「第二場高考」。
過去高考之後,一些家長往往會帶孩子咨詢所謂的「專家」,花費大量金錢為孩子定製一套志願方案。不過,對於2017年的考生來說,高考志願有了新的選擇——用人工智慧輔助自己填報高考志願。
為什麼人工智慧也能幫你填報志願
過往考生報考志願時往往很盲目,只是根據熱門專業、熱門學校或者自己一知半解的偏好選擇志願,但填報志願往往要根據個人分數、專長、性格、興趣偏好等各方面因素來綜合抉擇,這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
復雜的系統同樣可以條分縷析,最終把它具像化,而最好的手段就是人工智慧。網路上線了「小度高考」,用手機網路搜索「高考」,點擊進入「高考咨詢室」,就能和「小度高考」機器人對話。它將所有影響考生填報志願的因素,如學校往年錄取記錄、錄取名次、學校排名、熱度、招生政策、專業等納入其中,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來推薦靠譜、適配的高校、專業。
在和小度高考對話的過程中,考生可以通過獲取關鍵信息,甚至為綜合歷年高考大數據,為考生提供性格測試、分數分析甚至是院校推薦等一系列的功能。
對於考生來說,通過性格測試以後,綜合自身的興趣專長,可以框定專業范圍,再在這個專業范圍內根據地域、分數等綜合因素不斷縮小選擇范圍,最終確定和自己最匹配的學校、專業。
特別是在選擇學校時,分數剛過投檔線很容易出現被調劑或者「撞車落榜」的情況。人工智慧在通過歷年分數分析各個專業的分數段時很有優勢,能夠讓考生在腦海中形成印象,讓分數能夠和專業分數線盡量匹配。這種方式科學依據更強,相比於過去考生只能考老師建議、家長建議或者是自己主觀猜測來填報志願,人工智慧分析志願專業性更強,而且會讓考生每一分都物有所值。
「對話式」人工智慧正在連接一切
表面上看,小度高考只是網路人工智慧的小產品,其實這正是對話式人工智慧的具體應用。人工智慧正在影響高考,還在連接我們的生活。
這一產品實際上也是目前人工智慧發展潮流的一個縮影。網路總裁陸奇2016年擔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時候,曾經在自己的文章《人工智慧:人與世界之外的第三極》中寫到這樣一段話:我們現在是通過鍵盤和滑鼠與機器展開對話的,這是因為機器還不夠智能,但在未來,很可能是我們和機器直接展開對話。
在陸奇的理念中,對話本身就是一個平台,讓各種知識、信息與服務都運行在「對話」其上,並形成生態環境的基礎平台。人和人工智慧之間的對話,即是解決各種問題的一種路徑和方式。
這個理念當時在微軟Build2016上被稱作為「Conversationsas a Platform」(CaaP),也就是「對話即平台」的人工智慧發展方向。如果說的更淺顯一些,那就是人們能夠通過人和人正常交流的方式,來與機器進行溝通,以此來獲取信息和服務。
網路DuerOS基於網路搜索的信息和服務,支持10大類目的100餘項功能,構建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生態資源和服務,讓用戶通過對話方式獲取信息和服務,已為汽車、冰箱、機器人、電視機頂盒等一系列智能硬體產品賦予了與用戶自然對話的能力。DuerOS也在不斷滲透進入物聯網產業,和合作夥伴開發出DuerOS智慧晶元,正在將人工智慧賦能傳統製造業,完善智能物聯生態。DuerOS甚至還構建起了開放平台,支持更多開發者參與其中,將自家產品連入DuerOS,一方面獲取DuerOS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也反過來豐富DuerOS的服務內容。從目前的趨勢來看,DuerOS之於網路,或許就像Android之於Google。因為在網路看來,顛覆移動、PC操作系統,未來承擔起連接一切重任的很可能就是對話式人工智慧系統。
2003年10月,有「Android之父」之稱的Andy Rubin在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創建了Android Inc。2005年8Google收購Android Inc。轉折點在於2007年7月谷歌組建的一個全球性聯盟組織——開放手機聯盟,Google開放了源代碼,這讓全球看到了Andorid這一開發潛力的潛力股,Andorid也因此繁榮至今。
在移動互聯網長期徘徊缺乏進展,所有人都在盼望下一個平台到來的時候。網路正在通過開放DuerOS的方式,打造下一代連接一切的平台。
2. 高考志願填報怎麼操作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
第一:分數出來以後,找到一分一位表,把位次換算出來。因為高考錄取不是卡分數,而是卡位數,這點很關鍵。
第二:上下浮動20分的區間,比如分數是550分,就找到530-570分這個區間。然後按照這個區間,看往年的招生學校和專業。
這個區間里的學校,可以成為學生的備選志願。畢竟不能只填寫自己的目標院校,要給自己留出一定的選擇區間。
第三:學生和家長,把備選區間里的學校,追個的去分析專業和學校實力。不要怕麻煩,畢竟我們在沒做了解之前,可能有些固步自封,忽略了很多優質的好學校和專業。
第四:根據沖、穩、保的記錄要求進行為此匹配,用排除法的方式進行志願的篩選。找到區間是個大海撈針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精細化,篩選自己最大可能就讀的院校。
第五:最後按照學生的意向,再次調整志願的順序。這個過程要仔細研究的是學校的招生章程和要求,然後填報好保底志願,可以很好地避免被退檔和滑檔的情況發生。
這是高考填報志願的過程,那高考一分的差距就是數以萬計的學生。我們不但要填報好志願,還要學會如何挑選學校,能把學生的分數,最大化的發揮作用。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3. 高考志願怎麼填,專家給你講
鏈接: https://pan..com/s/1K_naEHrPqT3FMhqYE7Isgw
專家講志願:精準分析志原填報,網路網盤高考志願填報754M超清視頻。
4. 【高考】如何填志願沖,平,穩。分別是什麼意思
簡單講,沖就是填個以往錄取線比你今年高考分數持平或稍高一點點的學校,平就是填個以往錄取線比你今年高考分數持平或稍低一點點的學校,穩就是填個以往錄取線比你今年高考分數低至少20分以上的學校,確保穩妥被錄取。
一、 寫在前面
高考志願填報對高考錄取結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不僅關系著考生四年的大學經歷,更與考生未來人生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但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高三學子們,既沒有時間又不知道如何去了解怎樣填報志願,此處我們結合專家意見和填報方法為廣大考生准確分析、科學填報予以解釋說明。
社會上很多人抱怨中國的教育制度,抱怨高考,說一考定終生很不人性。中國有很多制度不好很不公平,但高考卻不失是最公平的制度,至少高考是按照分數來錄取,絕大部分考生憑真本事,不用拼爹。當然,公平不一定合理,一考定終生,我們可以在現有制度下,充分發揮、科學填報。
1、高考志願填報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關鍵起點,是進入職業生涯第一次重要的選擇,是設計未來人生的的起點。從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的角度填報志願,依據考生的興趣、性格以及潛能填報,會對未來職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高考志願填報深刻影響個人長遠職業發展,從生涯教育理論來看,高中正處於學生的生涯探索時期,高考填報志願是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大學和專業的選擇,是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石,要依據自身的興趣目標,合理填報高考志願。這里我們要有長遠眼光,制定符合考生發展的計劃,更接近未來社會需求和職場實際。
3、大學選擇深刻影響個人思維方式和知識視野,在綜合實力強、經濟發達的大學學習,學生更容易開拓思維,增長見識,也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4、大學選擇深刻影響個人思維方式和知識視野,高考志願填報中選擇專業要認真分析考生的思維方式、性格類型和行為特點,為未來擇業打基礎。對考生來講,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學習的專業,並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找到理想的職業,是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目前,高考志願大都是先公布成績、分數線之後再填報,且採用平行志願的方法,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可以利用這些有效的信息,更合理的填報,如果不提前做准備,勢必造成被動,等到填報時匆匆忙忙靠蒙,碰運氣,那可太冒險了,而且也未必能撞上心儀的大學和專業。
二、 收集信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報好志願,首先得搜集高考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
1、政策信息:填報志願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規定,一個是國家的政策,如教育部每年發布的當年招生政策文件。一個是省招辦的,每個省的都有特殊情況,要特別關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錄取批次的劃分、錄取體制和辦法、加分照顧政策、錄取程序、投檔辦法、高考體檢指導意見等等。
2、招生形勢:了解招生形勢,有助於整體把握填報志願的原則和方向,避免主觀臆斷。招生形勢包括當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舉措、新的管理辦法、本地區各科類報考人數、各批次各科類招生計劃數、錄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校有關招生方案、招生計劃和錄取規則等的政策性承諾,了解學校的招生章程對科學填報志願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環境、建築面積、歷史沿革、專業設置情況、學科優勢、師資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數、博士碩士授予權、在校學生人數、獎貸學金的設置情況等等。應盡可能收集並細讀自己想報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線和學校調檔線:戍恆志願通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錄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考生可結合自己成績進行分析。對於考後知分填報志願,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還應准確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了解以上信息,有助於分析預測各招生院校的調檔線和自己高考成績之間的相關性。
5、相關科目成績:相關科目指的是與所報專業知識密切相關的高考科目。相關科目成績優秀,有利於所報專業的錄取,反之,所報專業的錄取機會就會降低。各招生院校在歷年的招生錄取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專業,對高考相關科目成績可能會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也應該注意收集研究此類資料和信息。
6、官方信息源:一是省招辦的官方網站,需要必須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權威性、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看準備報考高校的官方網站,因為它介紹了學校的招生計劃、專業計劃,這是詳細了解該學校一般情況的重要便捷途徑。三是省招辦發的《報考指南》、《招生計劃》、《招生章程》、《錄取分數分布統計》等。省招辦發的《報考指南》,上面關於政策、條件、加分、怎麼錄取等原則性、規則性的東西說得很詳細。
三、 自我定位
全國兩千多所高校,分不同檔次、不同性質,每個學校都看,都搜集,費時費力,也沒有必要。那如何從這么多的學校里找出適合自己的大學呢?首先要自我定位,劃出和自己分數相匹配的大學范圍,這樣有針對性的去搜集,才能少走彎路,節省時間。自我定位要有個依據,不能憑想像,本來是三本的水平,執意填報985、211也不現實。那如何進行自我定位呢?應依據高中階段大型考試成績和名次定位。
1、 各次模擬考試成績加權成績
(1)在各次模擬考試成績有升有降時,採取平均成績這里提醒一下:看成績升降應看在全校排名的升降,因為每次考試的難度是不一樣的,因而不能以絕對成績看是升是降。即:平均成績=(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擬考試成績基本上升或下降時,則採取加權平均成績,即:加權平均成績=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有了這個成績,就可以和往年的高考省批次線做比較,就能確定大概能上什麼檔次的學校了。
2、各次模擬考試成績的加權位次
(1)在各次模擬考試成績有升有降時,則採取平均位次
即:平均位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4
(2)在各次模擬考試成績基本上升或下降時,則採取加權平均位次,即:加權平均位次=第一次x15%+第二次x20%+第三次x30%+第四次x35%,根據上述方法計算出位次,然後看往年本校的上線人數。
根據上述方法預測的成績,按上下浮動20分,在這個范圍的就算正常發揮,如果高考分大於預估的最高分,就算是超常發揮,非常恭喜你!如果高考分低於預估的最低分,就算發揮失常了。
當然最後的高考成績才是你的最終定位,由於個人心裡素質、臨場發揮等原因,每年超長發揮及發揮失常的人都有,但總體來說大多數還是在正常水平范圍的,是可以大概預測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方法,劃出大致的目標學校。
四、 專業測評
關於報志願是重學校還是重專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里建議除非你干什麼都行,沒有討厭的職業,沖進學校,無論哪個專業都能接受,或者是即使專業不理想能考研改換專業,那就可以把學校放在第一位,否則還是先選下專業吧,不建議一味地追求學校忽略專業。
選專業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干自己喜歡的事,是幸福的快樂的。如果有自己特別明確喜歡的專業最好,如果沒有可以採用測量法選出大概的專業范圍。
先選專業還有一個原因是:這種先確定專業范圍,再反查學校,倒著選的方法,可以縮小學校范圍,因為如果先找學校,而這個學校沒有想報的專業,會耽誤時間,下面說說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一種方法:按性格選專業
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性格外向的,愛說、想說、敢說,這種考生適合報政、經、管等所謂的社會學科;一類是性格內向的,不愛說,不想說,不敢說,適合學文、史、哲這些研究性的;一類是動手能力特別強,愛動、好動,這種考生擅長學工科;還有一類邏輯思維能力特別強,建議學理科。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快來戍恆志願通做職業性格測評吧!
第二種方法:按排除法選專業
我國高校現行有12個學科門類,它們是:(1)哲學;(2)經濟學;(3)法學;(4)教育學;(5)文學;(6)歷史學;(7)理學;(8)工學;(9)農學;(10)醫學;(11)管理學;(12)藝術學。
首先確定是學哪一個大類,當選好了大類後,再把大類下的學科列出來,進行選擇。如果不好選,可以採用排除法,把不喜歡的排除。當然,不能不了解而隨意的選取。名專業相關知識需要了解的內容大致包括5個方面:
1、了解專業內涵
每個學科門類下面設有專業大類,專業大類下是各個專業,共四百多個。了解各個專業的內涵,不能僅從專業的字面意思揣測專業,也不能道聽途說。所謂專業的內涵,指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幹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
每個學校對每個專業的培養方向、課程設置、實習要求都有變化。因為每個高校都是面向不同的行業和領域辦學。同樣的是計算機,有的是偏重網路方面,有的是側重商務方面,有的是側重技術的開發,有的是側重市場運作,有的是側重硬體,有的是側重軟體。
因此,要了解專業內涵,不要想當然、望文生義,導致以後後悔、痛苦。了解專業內涵可查閱高校的招生章程,也可以看學校招生網上關於專業的介紹。
2、了解課程設置
根據學習成績和能力定專業,不少專業的主要課程是與高中那些課程關聯很大的。如化學工程與工藝是和化學關聯很大的;土木工程與物理的力學關聯最大;電氣工程與物理的電氣課程關聯最大等等。
3、專業的就業方向
志願填報的專業,是將來職業發展的第一步選擇。大學學習幾年,一般畢業後能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學以致用,是很多人希望的。但如今有不少大學畢業後轉行的現象,有的就是因為對專業了解不夠造成的。所以報前應該詳細了解所報專業以後可從事的工作,就業都在什麼類型的單位等,選擇喜歡的專業,清楚將來的就業方向,可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優勢。
4、專業的就業形勢等情況
專業的就業形勢會怎樣,前景如何?可以先了解所報考院某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質量,這些一般可以從教育部公布的專業就業狀況、社會調查機構的相關數據、專業所在高校的就業情況、專業行業的統計數據、招聘網站的供求情況等幾個方面和途徑去了解。當然熱和冷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可以用回顧法再根據社會需求、政策變化等來前瞻預估。
5、本專業將來有無讀研的必要
現在有的專業本科一般就夠了,但有的專業本科就業很難,需要讀研甚至讀博,如理學的大多數專業,還有生物工程等,需要繼續深造,要不不好就業或就業的單位較差。
五、 職業測評
1、根據興趣、愛好 志向等選專業
可以做職業性格測試,看看以後適合干什麼,要知道自己大學畢業以後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國?還是要先就業?給自己一個清晰的職業定位,別盲目跟風,追求熱門。
2、身體狀況
考生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錄取,考生應參照教育部和衛生部制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和自己的體檢結果填報志願,對因身體條件學校不予錄取的專業,或者考生不宜選報、就讀的專業,要謹慎填報。
3、家庭經濟條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這也是填報志願必須考慮的因素,要了解學校和專業的收費標准。有的專業學習年限時間長,有的專業需要資料、材料等,花費比較多;獨立學院按辦學成本收費,收費比較高,還有中外合辦的學校,收費也高,家境較困難家庭需全面考慮後填報。
六、 選擇學校
有了大致的專業方向及定位後,下一步該選學校了。高考填報志願最重要的是選好目標院校。怎樣快速的選出哪些學校是和自己分數匹配的,有自己要報專業的學校呢?我們可以在戍恆志願通中學校推薦裡面,選擇自己的科類,輸入預估分數線,系統會通過專業的演算法,幫你篩選出大致可能的學校,大大縮小人工查找的范圍。
一、 學校的歷史沿革:學校的歷史沿革就像學校的簡歷,記錄了學校一路走來的歷程。關注學校的歷史沿革,重點要關注學校名稱的變化以及學校發展,有無合並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學校的師資力量和基礎設施情況。
二、 學校地域因素:地域因素也是大家選擇學校時該考慮的。有些考生不能適應異地生活,在填報志願時就要多考慮地域因素。
三、依據學校屬性:考生在選報志願時,要清楚所報院校是重點院校還是一般院校,是部屬院校還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還是專科院校。如教育部指定的「985院校」,「211院校」,「雙一流大學」等等。
四、學校歷史招生數據,學校歷年招生計劃數、實際招生人數、最低分、平均分等。
五、學校的辦學特色,師資力量,校園文化:這是一個學校的辦學實力,是衡量一個學校水平的重要標准。我們可以查看所報大學有多少個院士、博士點、碩士點、國家、省部級實驗室,學科帶頭人。是否設有研究生院,歷年的科研經費等,還可以查學校的總體排名和專業排名。校園文化也非常重要,一所有著優秀的校園文化的院校,能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良好的氛圍,對學生的知識深造、技能培訓、經驗積累有很大幫助。
七、 平行志願
1、平行志願的基本知識
實行平行志願前,採取的是志願優先的投檔、錄取原則,簡稱排序志願。現在實行的平行志願是指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先後順序的院校志願,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根據考生高考成績排序情況和院校志願順序進行投檔,投出的檔案均視為第一志願,由高校擇優錄取。
平行志願對於整體考生是「分數優先按志願,分數相同看科目」;而對於單個考生則是「逐個檢索,一檔一投,能投則投,投後不檢,無投再檢,檢完則完」的投檔原則和操作步驟。
具體說就是分文史類、理工類將考生按排序原則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檢索,然後按志願順序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E志願,如果考生符合A志願院校的投檔條件,則投檔A志願院校,如果達不到A志願院校的投檔條件,則繼續檢索後續的B志願……依此類推。考生檔案一旦投出,不再檢索考生的其他志願,也就是說同批次的幾個志願院校有多個符合條件時,也只有排在前邊的那個學校有效,不管後邊還有幾個符合,也不會再被投檔,所以要將自己最希望上的學校排在前邊。
平行志願是一個批次志願多所學校,但只能一檔一投。如果這個批次沒有被錄取,就只能參加本批次的徵集志願了,徵集志願也沒被錄,就掉檔到下一批次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要注意看所報學校有沒有專業級差。有級差的,要留出級差分數量。下面簡單解釋下專業級差;所謂的專業級差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專業志願考生和非第一專業志願考生時的分數差。
2、平行志願的利弊:
先說平行志願的利: 一是有利於降低考生填報志願的風險 。平行志願下,考生可同時填報幾所平行的高校,志願的選擇空間增大,志願填報的風險降低,能夠減少考生志願填報時的心理壓力。二是有利於妥善處理分數與志願之間的矛盾,較好地解決高分考生落榜問題。平行志願實行的是「分數優先、遵循志願」,投檔時依次檢索考生所填報的幾個平行志願進行投檔,增加考生的投檔機會,較好地解決了高分考生因志願填報不當而落榜問題。三是有利於提高錄取過程中的出檔率,減少部分高校「大小年」或缺檔現象。實行平行志願,大多數院校在一次出檔時,就能夠完成招生計劃,院校的斷檔現象將會大減,有效規避了高校招生「大小年」現象。四是有利於增加招生錄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考生志願滿意率。
平行志願的弊: 一是實行平行志願,易把分數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唯一依據,與推進素質教育,強調對人才培養、評價的綜合性、多元化的要求相悖,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二是造成高層次高校生源的高考分數扁平化,各專業的錄取分相差不大,長遠來說對高校發展及人才培養不利。同時,易造成高校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三是退檔考生仍有落選可能。由於平行志願遵循分數優先,按考生志願順序投檔的原則,且每批(組)院校志願投檔後,不再即時補檔,而且多數高校可能在第一院校志願批(組)投滿檔,因此,按第一院校志願批(組)投檔的考生,如被退檔,即使分數再高,也不能參加第一院校志願批(組)的錄取,只能參加徵集志願的錄取或下一次批次(第二院校志願組)的錄取。四是由於投檔時要反復與招生學校溝通、協調招生計劃、投檔比例,會大幅度增加招生的工程量和時間。此外,如果考生認識不正確,報考的都是自己高考成績達不到錄取分數的院校,也可能落榜。
總之平行志願雖然降低了風險,但也要認真准備,謹慎填報,因不清楚平行志願投檔、錄取規則,高分掉檔,落榜的,每年都不乏其人。
八、 綜合運用
綜合考慮以上搜集的資料信息後,選擇所報學校和專業。在填報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原則考慮:
一、拉開梯度,冷熱搭配,服從調劑,兼顧地域。
「拉開梯度」指的是填報的每批次的學校,學校之間一定要拉開梯度,每個學校的專業也最好拉開梯度。
「冷熱搭配」是指學校裡面的專業既要有熱門,也要有冷門,冷熱一定要搭配。
「服從調劑」,在專業最後一欄有一個是否服從調劑,建議寫上「服從」,以防分數已經夠了學校提檔線,但是夠不著專業的錄取線,最後進得了學校的「大門」卻進不了專業的「小門」,反而被退檔,導致掉檔或落榜。
「兼顧地域」,地域性不一樣的高校,分數也不一樣,整個志願體系有梯度,錄取時風險會大大降低。
二、4個字:沖、穩、保、墊。
在這里我還是提前要強調一下專業的傾向,如果什麼專業都無所謂那倒好報了。那就可以用大家熟知的「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方法來報了。
具體來說就是,可以根據高考成績直接對照預測的學校投檔線再設上10分左右的級差填報就行了,這四個字特別適用於平行志願當中幾個平行學校的關系。五個學校,第一個A學校就可以沖一沖,比如高考分數是620分,就可以報630-640分的學校;B學校可以比A學校稍低一點的,報620-630分的學校;C學校就要穩一穩,620分就要報610-620分的學校;D學校適當可以比C學校的水平降一降,可以報比600-610分的學校;E學校是墊底的,可以降到報個600分以下的學校,以確保有學上。注意的是專業調劑處一定要選服從,還要看看沖的學校是否承諾服從調劑不退檔。
不用非要照搬上面的分差,如果報考水平較高,預測的學校提檔分比較准確,可以分差小些。反之,分差則大些。比如你預測的某學校的提檔線是620分,而實際提檔線是630分,那麼你按「穩」原則報的學校變成了「沖」的學校,如果實際提檔線是610分,那麼這個學校又成了保的學校。極端情況下如果這五所學校的實際提檔分你預測的都不準、都超過了你的高考分數,那麼你就掉檔了。
所以大家還是要多積累預測提檔線的經驗。方法就是根據2016年及以前的數據和2017年的一分一檔表,預測2018年的提檔線,然後再對比實際提檔線看預測的是否准確。只要你的預測誤差不超過正負3分了,說明你的水平差不多了。 按上述方法,這樣就能被這5所里的1個學校錄取。如果錄取不了,說明你學的不到位,填報的方法不科學。
還要插一句,如果不是糾結專業,分數能在排前十的大學,可以先沖學校,這些學校是中國大學中的領頭羊,其地位和聲譽,以後在找工作時就是很好招牌。
但如果不是什麼專業都無所謂的話,就不能照搬這個原則了,「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開始就變成「保一保」了。也就是第一所院校至關重要了。那就不僅是了解學校的投檔線,需要看所報專業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也就是我們的目標是怎麼被第一所院校的喜歡的專業錄取。
具體的步驟是 :
第一、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和考試院發的一分一檔表,查出成績的位次,即全省排名。還有根據各批次的控制線,計算出線差。
第二、找出含有自己喜歡專業的各學校的往年的專業錄取平均分的分差和位次,然後對號入座, 就能找出第一目標院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報考的專業錄取人數較多,比如5個以上,那麼它每年的錄取平均分就比較穩定,可是如果特別少,就一兩個,那麼分數就很容易出現大的起伏,按平均分也把握不大,這時你報考時分數就得留一部分餘量了。
以上步驟雖然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學問很大的。看往年的分差和位次是看幾年?是1年、2年、3年還是更多?一般是3至5年,至少3年。 戍恆志願通會按照篩選的學校及其專業,為你做成表格,便於比較。
戍恆志願通上有:大學分類、專業分類、高校地區分類;估分選大學;還有各高校的網站鏈接,可以很方便快速查到很多有用資料和數據,大家可以參考。當然現在網路、通信這么發達,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獲取資料參考,但最後報時一定要以教育部門的數據為准。還是那句話「七分考,三分報」,我們寒窗12年掙來的辛苦分,怎樣最大化的充分利用,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知識和細節,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結合自家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運用。
填報志願,家長是參謀,要尊重考生的選擇。願家長們做好高參,幫助考生報好志願。最後祝福家長們心想事成!也祝福考生們高考順利,超常發揮,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