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a演算法
Ⅰ 人工智慧 A*演算法原理
A 演算法是啟發式演算法重要的一種,主要是用於在兩點之間選擇一個最優路徑,而A 的實現也是通過一個估值函數
上圖中這個熊到樹葉的 曼哈頓距離 就是藍色線所表示的距離,這其中不考慮障礙物,假如上圖每一個方格長度為1,那麼此時的熊的曼哈頓距離就為9.
起點(X1,Y1),終點(X2,Y2),H=|X2-X1|+|Y2-Y1|
我們也可以通過幾何坐標點來算出曼哈頓距離,還是以上圖為例,左下角為(0,0)點,熊的位置為(1,4),樹葉的位置為(7,1),那麼H=|7-1|+|1-4|=9。
還是以上圖為例,比如剛開始熊位置我們會加入到CLOSE列表中,而熊四周它可以移動到的點位我們會加入到OPEN列表中,並對熊四周的8個節點進行F=G+H這樣的估值運算,然後在這8個節點中選中一個F值為最小的節點,然後把再把這個節點從OPEN列表中刪除,加入到Close列表中,從接著在對這個節點的四周8個節點進行一個估值運算,再接著依次運算,這樣說大家可能不是太理解,我會在下邊做詳細解釋。
從起點到終點,我們通過A星演算法來找出最優路徑
我們把每一個方格的長度定義為1,那從起始點到5位置的代價就是1,到3的代價為1.41,定義好了我們接著看上圖,接著運算
第一步我們會把起始點四周的點加入OPEN列表中然後進行一個估值運算,運算結果如上圖,這其中大家看到一個小箭頭都指向了起點,這個箭頭就是指向父節點,而open列表的G值都是根據這個進行計算的,意思就是我從上一個父節點運行到此處時所需要的總代價,如果指向不一樣可能G值就不一樣,上圖中我們經過計算發現1點F值是7.41是最小的,那我們就選中這個點,並把1點從OPEN列表中刪除,加入到CLOSE列表中,但是我們在往下運算的時候發現1點的四周,2點,3點和起始點這三個要怎麼處理,首先起始點已經加入到了CLOSE,他就不需要再進行這種運算,這就是CLOSE列表的作用,而2點和3點我們也可以對他進行運算,2點的運算,我們從1移動到2點的時候,他需要的代價也就是G值會變成2.41,而H值是不會變的F=2.41+7=9.41,這個值我們發現大於原來的的F值,那我們就不能對他進行改變(把父節點指向1,把F值改為9.41,因為我們一直追求的是F值最小化),3點也同理。
在對1點四周進行運算後整個OPEN列表中有兩個點2點和3點的F值都是7.41,此時我們系統就可能隨機選擇一個點然後進行下一步運算,現在我們選中的是3點,然後對3點的四周進行運算,結果是四周的OPEN點位如果把父節點指向3點值時F值都比原來的大,所以不發生改變。我們在看整個OPEN列表中,也就2點的7.41值是最小的,那我們就選中2點接著運算。
我們在上一部運算中選中的是1點,上圖沒有把2點加入OPEN列表,因為有障礙物的阻擋從1點他移動不到2點,所以沒有把2點加入到OPEN列表中,整個OPEN列表中3的F=8是最小的,我們就選中3,我們對3點四周進行運算是我們發現4點經過計算G=1+1=2,F=2+6=8所以此時4點要進行改變,F變為8並把箭頭指向3點(就是把4點的父節點變為3),如下圖
我們就按照這種方法一直進行運算,最後 的運算結果如下圖
而我們通過目標點位根據箭頭(父節點),一步一步向前尋找最後我們發現了一條指向起點的路徑,這個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最優路徑。 如下圖的白色選中區域
但是我們還要注意幾點
最優路徑有2個
這是我對A*演算法的一些理解,有些地方可能有BUG,歡迎大家指出,共同學習。
Ⅱ 整數混合運演算法則
1、加法交換律:在兩個數的加法運算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另一個加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加另一個加數,和不變。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的乘法運算中,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積不變。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後兩個數相乘,積不變。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相加(或相減)再乘另一個數,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兩個加數(減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相減),得數不變。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連減定律:
①一個數連續減兩個數, 等於這個數減後兩個數的和,得數不變;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個數的加減法運算中,交換後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7、連除定律:
①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 等於這個數除以後兩個數的積,得數不變。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個數的乘除法運算中,交換後兩個數的位置,得數不變。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Ⅲ 混合運算簡便運演算法則
加減混合運算簡便方法公式為:
a+b-c。加減混合運算湊成整數來運算是最簡便的方法。加減法混合運算首先算括弧里的,其次是按照先後順序計算。
1、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2、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3、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4、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5、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6、在混合運算中,先算括弧內的數 ,括弧從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後從高級到低級。
Ⅳ A*演算法是怎麼來的,歷史背景是啥,誰提出的A*演算法幫幫忙,謝謝!
1968年,的一篇論文,「P. E. Hart, N. J. Nilsson, and B. Raphael. A formal basis for the heuristic 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cost paths in graphs. IEEE Trans. Syst. Sci. and Cybernetics, SSC-4(2):100-107, 1968」。從此,一種精巧、高效的演算法------A*演算法橫空出世了,並在相關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Ⅳ 排列a的演算法是什麼
計算方法:
(1)排列數公式
排列用符號A(n,m)表示,m≦n。
計算公式是:A(n,m)=n(n-1)(n-2)……(n-m+1)=n!/(n-m)!
此外規定0!=1,n!表示n(n-1)(n-2)…1
例如:6!=6x5x4x3x2x1=720,4!=4x3x2x1=24。
(2)組合數公式
組合用符號C(n,m)表示,m≦n。
公式是:C(n,m)=A(n,m)/m!或C(n,m)=C(n,n-m)。
例如:C(5,2)=A(5,2)/[2!x(5-2)!]=(1x2x3x4x5)/[2x(1x2x3)]=10。
兩個常用的排列基本計數原理及應用:
1、加法原理和分類計數法:
每一類中的每一種方法都可以獨立地完成此任務。兩類不同辦法中的具體方法,互不相同(即分類不重)。完成此任務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屬於某一類(即分類不漏)。
2、乘法原理和分步計數法:
任何一步的一種方法都不能完成此任務,必須且只須連續完成這n步才能完成此任務。各步計數相互獨立。只要有一步中所採取的方法不同,則對應的完成此事的方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