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與制圖
A. GIS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就GIS本身來說,大多數功能較全的GIS一般均具備四種類型的基本功能,它們分別是: 數據採集與編輯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個地理資料庫,所以建立GIS的第一步是將地面的實體圖形數據和描述它的屬性數據輸入到數據中,即數據採集.為了消除數據採集的錯誤,需要對圖形及文本數據進行編輯和修改. 屬性數據編輯與分析 屬性數據比較規范,適應於表格表示,所以許多地理信息系統都採用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管理. 通常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都為用戶提供了一套功能很強的數據編輯和資料庫查詢語言,即SQL,系統設計人員可據此建立友好的用戶見界面,以方便用戶對屬性數據的輸入、編輯與查詢. 除文件管理功能外, 屬性資料庫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戶定義各類地物的屬性數據結構. 由於GIS中各類地物的屬性不同, 描述他們的屬性項及值域亦不同, 所以系統應提供用戶自定義數據結構的功能,系統還應提供修改結構的功能,以及提供拷貝結構、刪除結構、合並結構等功能. 制圖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個地理資料庫。建立GIS首先是將地面上的實體圖形數據和描述它的屬性數據輸出到資料庫中並能編制用戶所需要的各種圖件。因為大多數用戶目前最關心的是制圖。從測繪角度來看,GIS是一個功能極強的數字化制圖系統。然而計算機制圖需要涉及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各種繪圖儀的和攜介面軟體和繪圖指令不盡相同,所以GIS中計算機繪圖的功能軟體並不簡單,ARC/INFO的制圖軟體包具有上百條命令,它需要設置繪圖儀的種類,繪圖比例尺,確定繪圖原點和繪圖大小等. 一個功能強的制圖軟體包還具有地圖綜合,分色排版的功能. 根據GIS的數據結構及繪圖儀的類型,用戶可獲得矢量地圖或柵格地圖. 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為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圖, 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消首分層輸出各種專題地圖,如行政區劃圖、土壤利用圖、道路交通圖、等高線圖等等. 還可以通過空間分析得到一些特殊的地學分析用圖,如坡度圖、坡向圖剖面圖等等. 空間資料庫管理功能 地理對象通過數據採集與編輯後拿棚數,形成龐大的地理數據集。對此需要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GIS一般都裝配有地理資料庫,其功效類似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編目,分類存放,以便於管理人員或讀者快速查找所需的圖書。其基本功能包括:1.資料庫定義 2.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 3.資料庫操作 4.通訊功能 空間分析功能 通過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得出決策結論,是GIS的出發點和歸宿。在GIS中這屬於專業性,高層次的功能。與制圖和資料庫組織不同,空間分析很少能夠規范化,這是一個復雜的處理過程,需要懂得如何應用GIS目標之間的內在空間聯系並結合各自的數學模型和理論來制定規劃和決策。由於它的復雜性,目前的GIS在這方面的功能總的來說是比較低下的。典型的空間分析有: 拓撲空間查詢 空間目標之間的拓撲關系有兩類,一種是幾何元素的節點、弧段和面塊之間的關聯關系,用以描述和表達幾何要素間的拓撲數據結構,另一種是GIS中地物之間的空間拓撲關系,這種關系可以通過關聯關系和位置關系隱含表達,用戶需通過特殊的方法進行查詢.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是根據資料庫的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的緩沖區多邊形,它是地理信息系統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間分析功能之一. 疊置分析 將同一地區,同一比例尺的兩組或更多的多邊形要素的數據文件進行疊置,根據兩組多邊形邊界的交點來建立具有多重屬性的多邊形或進行多邊形范圍的屬性特徵的統計分析. 空間集合分析 空間集合分析是按照兩個邏輯子集給定的條件進行邏輯交運算、邏輯並運算、邏輯差運算。 地學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除有以上基本功能外,還提供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應用分析模塊,如網路分析模塊,它能夠用來進行最佳路徑分析,以及追蹤某一污染源流經的排水管道等等.土地適應性分析可以用來評價和分析各種開發活動包括農業應用、城市建設、農作物布局、道路選線等用地,優選出最佳方案,為土地規劃提供參考意見.發展預測分析可以根據GIS中存儲的豐富信息,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預測某一事物如人口、資源、環境、糧食產量等,及今後的可能發展趨勢,並給出評價和估計,以調節控制計劃或行動.另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還可以進行最佳位址的選擇,新修公路的最佳路線選擇,輔助決策分析和地學模擬分析等等. 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數字高程模型有三種主要的形式,包括格網DEM、不規則三角網(TIN),以及由兩者混合組成的DEM。格網DEM數據簡單,便於管理,但因格網高程是原始采樣點的派生值,內插過程將損失高程精度,僅適合於中小比例尺DEM的構建。TIN直接利用原始高程取樣點重建表面,它能充分利用地貌特徵點、線,較好地表達復雜的地形,但TIN存儲量大,不便於大規模規范管理,並難以與GIS的圖形矢量數據或柵格數據以及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應用。所以一般的GIS都提供了兩種數字高程模型的軟體包,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地形分析:包括等高線分析,透視圖分析,坡度坡向分析,斷面圖分析及地形表面面積和挖填方體積計算。最佳路徑分析,追蹤污染源流分析,農業布局合理性分析,城市布局合理性分析,道路選線分析等。
B. 對制圖資料庫進行快速聯動更新時,需要進行哪些操作
操作如下。
1、導出4.0.23當前資料庫數據,進行備份。
2、安裝4.1或5.1進行備份數據導入。
3、具體操作,linux中升級MySQL應採取的步驟:1.、進行升級前你應先備份當前的MySQL安裝。2.、下載最新linux版MySQL。備攜3.、升級MySQL前,燃明必須停止伺服器。如果伺服器安裝為服務,必須在命令提示符下在命令行中用命令停止皮滾告服務
C. 在VB怎樣用Teechart使用資料庫里的數據制圖(折線圖)
。衫吵。你這問題。。滾灶。。折線圖可以用vB6做,也可或備侍以用css做,也可以用vB生成html,網頁可以載入ocx
D. 資料庫建設
(一)數據准備
1.數據收集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數據包含影像數據和矢量數據兩種格式,影像數據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與SPOT融合影像、TM與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強分類處理後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區;矢量數據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線影像、1∶25萬地形圖、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現以新疆瓦石峽地區、內蒙古阿龍山地區為例,具體情況如下:
(1)瓦石峽地區
TM衛星影像
SAR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航磁解譯地質圖
地質圖
遙感解譯影像單元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阿龍山地區
TM衛星影像
SPOT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地質圖
航磁解譯地質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數據預處理
1)影像數據處理,主要針對原始影像數據
(1)將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線(.JPG)數據格式轉換為ERDAS的.IMG格式。
(2)對轉換後的IMG文件進行投影轉換。投影系採用6度分帶的橫軸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參數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橢球(spheroid)體採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橢球,參數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標系採用大地坐標,度量單位為米,這樣可以在GIS系統中方便的量算特徵的長度和面積。
(3)圖像坐標糾正
參照地形圖選擇同名點,對影像數據進行坐標精校正。同名點的選擇不少於12個。
2)矢量數據處理
工作主要針對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
(1)數據分層
根據圖面特徵信息內容和制圖要求,每幅矢量圖按特徵類型劃分為點、線、面(區)三個圖層。劃分的依據是遙感地質解譯圖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地質調查圖件,它表現的內容主要是:從影像圖中判讀出的地層、岩石影像單元及構造界線,但各種地質特徵的單位、時代、分類、度量、結構、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體,因此在屬性定義上比較一致,對一個圖件不需要產生基於同一特徵類型的專題圖層,因此按矢量特徵類型劃分較為合理、簡便。
(2)圖件掃描矢量化
將地質、影像單元等圖件掃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層要求,將每個圖件數字化為點、線、面三個圖層文件。處理的圖件和產生的矢量圖層文件見表3-1至3-7。
表3-1 矢量圖層表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方法和技術
c.面特徵:由於影像單元圖的面特徵描述有其特殊之處,有時遵照地層、岩石的分類方法國家標准,但絕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顏色、紋理等劃分和稱謂,因此進行分類編碼十分困難,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以上編碼方法是在每種特徵類型組合最大值和預留一定的擴充餘地的基礎上編制的,編碼方案參照國標:GB958—89區域地質圖圖例(1∶5萬)
(6)屬性定義
說明:由於地質代號的組成方式極為復雜,使用了上下角標、希臘字元、拉丁字母等,而這些字元和格式在純文本的屬性欄位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確表達的,因此在錄入時對地質代號進行了一些簡化。
例如:Pt2xh簡化為Pt2xh
簡化為An1—3
(二)建立資料庫
GIS空間資料庫有兩種存儲形式:一是基於文件索引的傳統空間資料庫管理體系;二是採用商用關系資料庫的解決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種結構是對應用的集成,而數據是鬆散的,雖不利於數據的集中管理,但對不同系統平台之間共享數據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別是數據較少的小型應用系統。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可取之處是方案簡單,工作量小,不需要資料庫方面的專業知識。第二種結構既是應用的集成,也是數據的集成,並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數據和安全管理優勢,但它需要專用的空間數據引擎,對其他軟體使用數據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必須進行數據的導入導出和格式轉換,並且要求使用者對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經驗。
由於本集成系統採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軟體,它們之間只能達到文件方式的數據共享,雖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這種關系資料庫管理模式,實現真正的空間數據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數據管理能力,但為了滿足兩個軟體之間數據的交互處理,本系統採用文件索引形式的資料庫。在數據完備的基礎上,建庫工作需以下兩個步驟:
(1)首先創建基於項目的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目錄樹工作區,把所有數據文件分類保存在這個工作區中,工作區框架以瓦石峽幅數據為例(圖3-5)。
(2)然後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個 MAP DOCUMENT(以下簡稱為文檔),添加所有數據文件到文檔中。文檔中每個數據文件都被稱為一個 LAYER(以下簡稱為層),每個矢量層可以有它自己的環境,文檔可以保存環境的變化。使用者只需打開這個文檔即可調用項目所有的數據文件,並且恢復到上一次工作時的狀態。
圖3-5 數據分層結構圖
在MAP DOCUMENT這種集成的數據環境下,使用者可以採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參照影像圖層進行矢量化的解譯工作,對已形成的圖件直接進行圖形和屬性編輯,進行輔助解譯的空間分析,對各種圖件進行疊加比較,使用文字標簽或屬性欄位標注特徵,按照分類符號化特徵,製作專題圖,列印輸出圖件報表等,實現一系列與遙感解譯有關的功能和操作。
由於ARC/INFO提供的地質圖式圖例和符號不能滿足我國的地質成圖要求,因此制圖軟體採用地質行業較為通用的MAPGIS。通過ARCTOOLS工具將最終的解譯成果矢量地質圖轉換為ARC/INFO的標准交換格式E00,提交給MAPGIS形成繪圖文件,出版印刷。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流程見「成果圖件製作方法研究」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