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資料庫復刻

資料庫復刻

發布時間: 2023-05-14 19:23:31

⑴ 我想做一個為公司計件的資料庫 這個用access 能實現嗎如果能的話 應該怎麼做!

當然是可以做的。但是說到要怎麼做,就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完整的
簡單來說就是建表 ,建立需求的查詢,建立窗體(同時寫事件)

⑵ 控制位移載入制度特點

作為產品設計師,我們設計的功能都會面臨用戶的使用;在用戶使用的過程中會因為使用時長的延長和上次文件等情況,從而產生大量的文件數據,這些文件數據的堆積會讓整個資料庫越發的臃腫,從而造成用戶體驗上的不流暢。
一、狹義和廣義上的載入
狹義上的載入是由用戶體驗和交互動效組成
為什麼我會說是狹義上的,因為問起載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頁面上的載入,那種思考用戶體驗和頁面動態的載入,並且我們還會脫口而出:
我們要讓用戶在等待的過程中也有很好用戶的體驗,讓用戶在等待的時候可以感知到我們正在努力載入的情況,這能減緩用戶的焦慮;同時,我們還要順便把載入做的更加有趣,吸引用戶注意力,讓用戶沉浸其中,讓用戶享受等待時刻。
不是說這些內容說的不對,而是因為這些話從UI、UE、UXD等設計師口中說出,我覺得十分正常且合理。因為他們在進行思考,思考如何中感官上提升用戶對我們產品的正向感官;但如果這話從產品經理的口中說出來,那我感覺會感到十分驚艷,因為這比較的忘本逐末了。
上面一長串的回答,是我們大部分人的想法,「狹隘」的從體驗上出發去思考問題,想通過卓越的體驗來緩解用戶焦慮,從而降低跳失率,避免用戶的正鏈大量流失。沒有思考和挖掘周圍更多的外在因素,糅合在一起評估思考,所以我說是狹義上的載入。
作為產品設計師,以後是產品經理我們,我們的核心能力應該在於有深度的思考和評估優劣後的決策;我們要從錯綜復雜的問題中抽離問題,通過衡量多方面因素進行評估,再決策出適合當前環境的最優解方案,哪怕這個方案看起來是又瓜又蠢,但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之一。
而廣義上的載入,是除了用戶體驗,交互特效外還有數據、系統耗時組成。
前者我們上面說,載入主要形式體現在動效上。但這里需要補充的是,後者數據上的載入才是真正載入問題的核心。要知道系統載入一條數據和十條數據所花費的時間在我舉塵孫們看來是相似的,這樣低量的數據幾乎可以在0.01秒內就能運算出來。
但是要知道系統數據一般是上萬級別的,讀寫一百萬條數據的時候,我們就能明顯感知到花費的時間大大的增加,這個感知時間增加也就形成了載入。
在理解載入的時候,我們還需要了解數據上的載入屬於後端載入,頁面上的顯示內容的載入就屬於前端的載入了;因為每次讀寫都需要進行時間等到系統反饋,每次頁面內容的顯現,都是內容的緩存,點擊的反饋組合一起的結果,這些都是需要耗時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是廣義上的載入。
二、常見的載入
因載入刷新實現原理相同,只是文字描述的定義不同,這里我們暫時當成一體看待,如果要區分,也可以認為第一次裝載內容時叫載入,對已裝載的內容進行再次裝載我們叫刷新即可。
1. 全屏
這種載入方式在手機APP中十分常見,但是在PC網頁端不常見(甚至是不用做)。

常見平台:移動端
優點:完整性好,在對完整性有特殊要求的閱讀類等應用中,使用全屏載入可以很好的保障用戶閱讀內容的完整性。
缺點:在弱網(流量信號弱)、伺服器異常(伺服器響應時間過長)等情況下,會長時間處於載入狀態。如果未做瀏覽緩存功能,會讓用戶像傻子一樣等著。
2. 拉拽(觸發式)
移動端:

PC端:

優點:比較符合用戶的交互習慣,不管是上拉還是下拉,都屬於用戶正常的操作行為。能夠增加產品的趣味性和「溫度」。
缺點:當用戶操作行為幅度不夠大的時候,不容易觸發當前載入機制。特別是在部分中老年人使用的時候,常常無法正常喚起載入。
當然除了滑動行為觸發的載入,還有就是用戶主動點擊按鈕載入的方式,我將他們統稱為觸發式載入。因為不管是滑動還是點擊都屬於用戶的交互而作出的觸發,因此將他們歸於一類。
3. 骨架
移動端:

PC端:

優點:銜接用戶感官,和真實內容布局相似提升體驗
缺點:研發調試成本高,有可能出現做了效果,但是從來都沒有觸發過。
骨架屏載入常用和自動載入、懶載入以及預載入幾個配合使用。這也照常其實很兄做多人很難區分他們三個的區別,所以簡單的提及一下。
骨架載入:正式在載入前,等待後端反饋介面,本地無最新緩存內容後觸發,配合自動載入、懶載入使用。
自動載入:監控用戶操作行為進行觸發。如:滑動、點擊等
懶載入:通過介面或代碼延遲載入某些內容或符合固定行為進行載入。如:對內容介面拆分處理,根據優先反饋數據進行展示。
4. 自動載入

優點:在網路暢通情況下,讓用戶對內容的載入無任何感官。抖音、快手的利器之一。
缺點:對部分低流量用戶不太友好,畢竟後台要偷跑流量。
在設計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明確自動載入邊界,是載入後續多少內容。內容是全量標題、圖片、視頻一起全部載入完成,還是低量只是載入標題和骨屏結合懶載入進行顯示。
5. 懶載入(分步驟、漸進載入)

優點:在網路暢通情況下,讓用戶對大內容都載入有一定的連貫性,適合feel模式(瀑布式)。
缺點:只要技術不拉垮就沒問題,如果拉垮,內容會顯示不全。
再次申明我理解他們是從技術角度進行名詞區分的,如有失誤請諒解。
6. 預載入

這里可能會讓你感覺和上面幾個載入相似沒有什麼區別,那是因為他們主要區別在於技術實施上。
這種預載入可以是在載入外部內容列表的時候就已經將所有列表的文字內容進行緩存了。就是在無網路情況下點擊進入文章也能正常閱讀文字,在閱讀文字的時候進行圖片、視頻的載入(自動載入和懶載入都說的同,只是代碼邏輯不通而已)。
優點:對文字內容產品支撐較好,因為文字對流量、存儲要求較低,後台偷跑流量很少,幾乎可不記。
7. 多態(非同步載入)
這種比較靈活,可以因為需要載入過長,所以強行以為了驗證你的賬戶安全進行驗證,之後在你輸入驗證碼的時間內進行載入。同理還讓你玩游戲等待等。
上面這些內容簡單的列舉了我們常見的載入樣式,接下來我們便深入一丟丟講解下技術上的載入,以便從產品角度解決技術的上問題。
三、後端的載入
我們可以把負責業務能力開發,並將業務數據存儲到資料庫的開發人員統稱為後端開發(研發)。同時數據在展示到頁面之前,都需要通過後端技術手段先從數據提取出數據再通過設計好的邏輯運算得到結果,最後將結果反饋給前端用於頁面呈現,便形成了系統。所以後端是我們認知載入的第一步。

後端開發在寫代碼的時候一定會遵循開發模式進行開發,因為開發工作本就是多人配合的工作,只有大家按照約定成俗的設計規范進行開發,才能相互維護和迭代。雖然也有不遵循的開發,但與我們無關,我們了解一下即可。
後端的開發模式會按照各自負責的模塊進行拆分,分成業務、工具、資料庫、對象和服務等模塊。代碼們根據各自職能做到各司其職,好似流水線工人流水作業。因此,這樣能夠避免出現代碼冗餘出現代碼雜亂和耦合,也能有效減少資源浪費和維護困難等問題。

想知道載入時間是多少,只需要計算數據在伺服器中花費時間之和就行,這便是所謂的載入時間了。同時,我們還需要分成兩部分來進行認知。一個是系統耗時,另一個是資料庫耗時。
後端系統耗時主要是由於數據要在不同模塊之間扭轉所耗費的時間組成,這類耗時可以說是十分少,但也會出現系統耗時過長的時候,但只要我們確定了問題,很快就能對這部分代碼進行優化從而恢復到最佳效果。
但是還有一種無法優化代碼的情況,那就是產品邏輯上的問題造成的系統耗時增加,這種是優化代碼都無法縮短縮短耗時的,因為修改了就無法實現業務邏輯。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在設計產品功能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 預讀緩存、非同步處理
在不必要環節使用非同步處理作為主選方式,所謂的實時反饋也不一定需要實時處理。例如在設計含有首頁信息的產品,我們可以先讓用戶查閱緩存的內容,這個緩存內容可以是前端緩存(緩存到用戶客戶端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後端緩存內容(實現預緩存好的內容)。
因為是瀏覽緩存內容,所有用戶幾乎是感觸不到載入耗時,就算是從後端讀取的緩存內容,這個載入時間也會很短暫,比直接讀取實時數據快捷幾倍。
同時,我們在當用戶瀏覽的時候,我們這是就可以進行前後端的預載入等待用戶的再次載入行為(等待介面的觸發的時候,後端已開始進行相關內容的預載入)。
常見載入場景:預載入、自動載入、懶載入
常見應用場景:電商產品、內容產品
2. 冷熱數據切換
冷熱數據分別是指冷數據和熱數據,冷數據代指固定數據,不會發生變化,不會被其他服務使用的數據。熱數據代指短期內大量被讀寫查詢的數據。
在做產品時會遇見一些奇怪的需求,比如強制需要查看實時數據(老闆、投資人需求無法拒絕)。在面對這種需求的時候我們會遇見很多問題。
比如,線上數據在實時讀寫,每秒有大量的數據在寫入,這時提取數據會增加資料庫負載,有可能造成資料庫負載過高影響用戶使用(直接資料庫「爆炸」)。
所以我們在設計功能時,要盡可能對實時數據少用,如果無法避免必須大量使用,那麼協調研發復刻資料庫作熱數據向冷數據轉化使用。設計固定周期如30分鍾、1小時,每到固定時間同步一次,將線上實時資料庫或指定數據同步至我們復刻的冷資料庫中以便正常使用。
這個問題也可以用非同步的方式出了,比如要使用的時候必須先發起查詢請求,之後等待一定的時間,在等待時間結束後才給結果。
但這種方式實效性比較差,遇見強制要求實時查詢的需求,那麼還是冷熱數據切換比較滿足需求(研發:再急也必須等我把數據撈出來啊,不然你來),又或者通過新技術去獲取。
常見載入場景:拉拽載入(觸發式載入)
常見應用場景:ERP、B端產品
3. 避免動態計算數據
我們要知道後端服務是給用戶提供基礎服務能力的,但這種服務能力只是包含少量的計算服務,而非專門作為計算而衍生出的計算服務。
所以我們要盡可能減少數據的計算,避免所展示的內容是需要通過繁重的計算而產生。需要注意的是推薦策略或推薦系統其實也算額外的計算服務,使用他們勢必造成耗時增加,但這種耗時增加屬於可控范圍,同時優勢大於劣勢,所以不必過於排斥。
如果結果卻是需要計算處理,可以通過建立產品矩陣,通過另一條產品線(單獨部署一套服務給他用戶)進行處理,又或者將未處理數據進行導出,讓他人工處理。
還有就是通過熱冷數據轉化後,定時在固定周期內用閑置時間內的服務進行計算(比如每天凌晨人少的時候進行非同步計算),計算後再存儲至冷資料庫中,以便直接使用。
常見載入場景:骨架載入
常見應用場景:數據可視化、數據類產品功能
從產品角度來說,能夠從產品角度去優化後端載入的暫時我就了解上面幾種,下面我們接著說從產品角度如何去優化前端的載入。
四、前端的載入
前端的載入耗時更多是技術上的耗時,以產品角度調整功能設計其實比較難以進行優化,,每當你看頁面載入半天不顯示結果的時候去問前端研發。前端常說:
「你去找後端,這是後端的問題。你看我這介面已經請求了,是後端數據沒反過來,所以一直卡在載入…..「
不要以為這是前端開騙你,但確實是事實。因為大部分情況下前端載入時間過長都是因為後端問題造成。所以和研發好好溝通定位問題即可。雖然問題大部分是後端問題,但我們簡單的了解下前端可優化載入速度還是有好處的。
前端主要核心在於效果呈現和用戶交互兩個方面。效果呈現主要是說前端要通過代碼和框架將內容將數據內容可視化成用戶可以理解的畫面,而用戶交互則是將用戶在可視化頁面上的接觸行為轉化成數據交互。
1. 資源整合復用(雪碧圖)
頁面上會有很多icon小圖標和圖片組成,其實單獨一個一個載入這些圖片是十分麻煩的,先不說請求多,其次還會因為載入順序的問題,出現部分icon圖標提前顯示,一部分icon圖標不顯示。
這時可以使用資源整合復用的方式,將很小的icon圖標或小圖,合並成一張大圖,再通過相關技術去識別所需求的小圖能極大的縮減時間。
常見應用場景:移動端app、小程序

2. 分頁預載入
還有我們場景的預載入,懶載入和自動載入等技術,這都屬於前端技術。在數據內容較多時採用分頁、自動載入等形式在用戶瀏覽等間隙進行載入後續內容,等內容載入完成後放置本地緩存,用戶點擊下一頁或滑動時可立即看到頁面內容。
常見應用場景:瀏覽場景下
3. 前後端配合:資源最小化利用
原理很簡單,協調前後端進行約束,在需要載入圖片的地方將高質量圖片轉化成低質量圖片進行展示(原圖1MB,在展示的時候展示20KB低質量版),在需要展示原圖時再暫時原圖。
還有就是約束視頻內容的緩存是在載入頁面的時候進行緩存還是在用戶點擊播放的時候進緩存。這也會影響頁面內容的載入。
五、總結
文章就在這里,其實對於載入技術上還有很多可以說的東西。比如:耗時最嚴重地方其實是數據SQL(資料庫操作語言)查詢方面,要對SQL、索引、表結構進行優化才能減少耗時等。
但我們畢竟不是研發,而且這文章是從產品角度去思考的,大家簡單的了解下就行不用去研究那麼多。另外,我不想過多的從技術角度去講解,畢竟我也不太會技術哈哈。
這篇文章的意義在於,我想告訴大家不要一說到載入,只能想到什麼載入樣式、用戶體驗的。我們要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里會載入,這個載入耗時會是多久,能不能優化,能優化該找前端還是後端。
不能優化那麼該如何協調其他人從用戶體驗上去改變用戶對我們產品的感官等。畢竟做產品經理容易做

⑶ 資料庫入門請問,學習資料庫怎麼入門

資料庫就是存儲數據的倉庫,如果你對資料庫還不太了解的話可以從SQL開始學起,可以找一個樹懶學堂這樣的教程網站跟著學習,同時也要記得經常練習,才能加深對資料庫的理解。

熱點內容
豌豆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5-15 08:34:56 瀏覽:711
linux下php編譯安裝 發布:2025-05-15 08:30:37 瀏覽:592
c語言八進制十六進制 發布:2025-05-15 08:22:17 瀏覽:282
華為安卓如何更新鴻蒙 發布:2025-05-15 08:18:52 瀏覽:373
工商密碼器是什麼 發布:2025-05-15 08:18:50 瀏覽:751
c語言自考 發布:2025-05-15 07:52:42 瀏覽:501
壓縮的玉 發布:2025-05-15 07:51:22 瀏覽:790
android的控制項 發布:2025-05-15 07:50:36 瀏覽:553
南崗法院伺服器ip地址 發布:2025-05-15 07:46:02 瀏覽:288
實況如何退出賬號安卓 發布:2025-05-15 07:45:56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