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iso啟動
A. 在linux系統下用dd命令製作ISO鏡像U盤啟動盤
1、首先在 Linux 系統中打開終端,確認 U 盤路徑:
執行完這條命令後會出現若干個盤的信息,其中識別U盤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方式是看容量大小。假設U盤的路徑是 \dev\sdb 。
2、umount U 盤:
3、格式化U盤:
如果U盤是空的可能格式化的過程會比較快,否則可能會比較慢。
4、使用 dd 命令製作系統盤:
該命令一般需要十分鍾左右可以完成。
B. Linux的iso文件怎麼使用
硬碟是Gpt的話,只需准備一個分區裝系統,一個Fat32分區放解壓的Linux iso文件。然後用bootice軟體或bios里設置Fat32分區的efi文件啟動。fat32分區可以是U盤。
硬碟是Mbr的話,可以用grub4dos、EasyBCD硬碟安裝,詳細命令可以網路「系統版本+硬碟安裝」,如「centos7硬碟安裝」。
或者准備個U盤,用工具rufus將linux iso寫入U盤,再設置U盤啟動安裝。
或者用刻錄光碟機將ISO文件刻錄進光碟,設置光碟啟動安裝。
C. Linux怎麼製作可啟動img/iso鏡像文件
img/iso文件是鏡像文件,在Linux系統操作中有時需要製作鏡像文件,那麼製作鏡像文件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下如何下Linux下製作可啟動img/iso文件。
製作鏡像文件有三種方法,cp, cat, dd 和其它專用工具。cp ,cat 和 dd都可以從設備復制文件來創建鏡像。而 dd 命令更為強大,可以通過指定塊大小,塊多少來直接創建鏡像。
IMG 文件:
因為cp, cat 只能從設備來製作鏡像,但又沒有專用工具來做 IMG 文件,故這里用 dd 命令來製作 IMG 文件。
1,製作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count=2880
or
dd if=/dev/zero of=fdimage.img bs=1024 count=1440
2,格式化
mkfs.msdos fdimage.img
3,修改
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mount 後,可直接修改
mount -o loop *.img /mnt
4,可啟動
因為製作可啟動鏡像一定會用到虛擬機,推薦用 Virtualbox,先到網上下個 DOS 啟動盤來引導。用 DOS 的 sys 命令傳遞系統。推薦使用 FreeDOS,屬自由軟體。也可用 dd 命令 來傳遞引導引導信息,並復制啟動啟動時所需文件來做啟動盤。以 FreeDOS 為例,傳遞啟動信息用以下命令,其中下載的啟動盤為 balder10.img 文件
dd if=balder10.img of=fdimage.img bs=512 count=1 conv=notrunc
多系統用 grub4dos,
1),用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2),安裝 grub 到MBR,用 grldr 來引導多系統。當然也可用同上面一樣的辦法用 dd 直接寫入引導信息。
bootlace.com --floppy --chs 0x00
註:才發現用 dd 命令只能從邏輯扇區開始 ,先前我想可否用 dd 來將 grldr.mbr 寫入 u 盤,我用自己的 U 盤試了,結果不能打開了。因為我的 U 盤為 fat16 格式,邏輯扇區開始是OBR,接著是FAT表,結果把 FAT1 表給蓋了,那時還沒有想到還有 FAT2 呢,就格了,現在想起來郁悶啊,好多東西都沒有了。
為什麼軟盤可以呢,因為它就沒有前面的63個扇區,直接從邏輯0扇區開始的。
ISO 文件:
因為文件系統的關系,就不能用 dd 來直接做 ISO 鏡像了(當然,它還是可以從設備製作 ISO 鏡像)。 ISO 文件的製作有專用工具,
1,製作
mkisofs -r -o cdimage.iso /home/XXX/cddir
2,格式化
用mkiso製作的 iso 已有文件系統 iso9660
3,可啟動
無論是引導單系統還是引導多系統都還是用 mkisofs 這個工具,只是載入到光碟的 boot loader 不一樣而已。當然也可以將 DOS 的引導器 (也就是它的引導扇區) 或 windows 的引導器 ( XP 系統的是 ntldr ) 放入讓光碟引導。下面只討論 grub4dos 的使用
1),用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用 DOS 載入 grub.exe 引導多系統
2),將 grub 安裝到光碟 MBR
在製作時可用下面的命令直接生成可啟動鏡像,其中 grldr, menu.lst 要放在 cddir 目錄下,也就是在 cd 根目錄。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eg 0x1000 -o cdimage.iso cddir
mkisofs -R -b grldr -no-emul-boot -boot-load-size 4 -o cdimage.iso cddir
PS,下面給出 dd 命令和 mkisofs 參數說明
dd (convert and files)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dd 的主要選項:
指定數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元結尾乘以相應的數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
of=file
輸出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出。
ibs=bytes
一次讀入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obs=bytes
一次寫 bytes 個位元組(即一個塊大小為 bytes 個位元組)。
bs=bytes
同時設置讀寫塊的大小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轉換 bytes 個位元組,即轉換緩沖區大小。
skip=blocks
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seek=blocks
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 blocks 個塊後再開始復制。(通常只有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count=blocks
D. 網上下載了一個 linux的iso,怎樣才可以從光碟啟動
是的 .
第一步,設置光啟:
所謂光啟逗納鄭,意思就是計算機在啟動的時候首先讀光碟機,這樣的話如果光碟機中有具有光啟功能的光碟就可以趕在硬碟啟動之前讀取出來(比如從光碟安裝系統的時候)。
設置方法:
1.啟動茄歷計算機,並按住DEL鍵不放,直到出現BIOS設置窗口(通常為藍色背景,黃色英文字)。
2.選擇並進入第二項,「BIOS SETUP」(BIOS設置)。在裡面找到包含BOOT文字的項或組,並找到依次排列的「FIRST」「SECEND」「THIRD」三項,分別代表「第一項啟動」「第二項啟動」和「第三項啟動山頌」。這里我們按順序依次設置為「光碟機」「軟碟機」「硬碟」即可。(如在這一頁沒有見到這三項E文,通常BOOT右邊的選項菜單為「SETUP」,這時按回車進入即可看到了)
3.選擇好三種啟動方式後,按F10鍵,出現E文對話框,按「Y」鍵,並回車,計算機自動重啟,證明更改的設置生效了。
E. 如何在linux下運行iso文件
在Linux下,以root身份執行以下命令就可以從/path目錄中讀到xxx.iso這個文件中的內容。
實際使用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修改/path和xxx.iso。
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iso /path
如果想製作ISO文件,把光碟放到光碟機中,然後執行如下的拷貝命令就可以把光碟上的內容拷貝到一個ISO文件中去。實際使用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修改xxx.iso。
cp /dev/cdrom xxx.iso
***************
看來linux你什麼都不懂啊。哥秉承幫人幫到底的原則,為你支支招吧。
1.如果你的光碟機是帶刻錄的,那可以考慮刻張碟。但是linux下刻碟要用到cdrecord指令。想想你也不會,而且這個指令比較麻煩,不是一時半會兒說的清楚的。
2.個人覺得最簡單的方法是買張win7的系統盤,以後系統出了什麼問題也好解決。買電腦了手邊至少得有張系統盤吧?也就3、4塊錢的事。
F. linux iso能不能從光碟啟動盤
步驟一:
製作一個linux系統內核,這個不是我想討論的話題,製作linux內核的文章網路上隨處可以找到,比如我們准備好了一個bzImage
准備一個自己需要使用的文件系統,製作文件系統的過程也不是本文想要討論的,假設我們准備好了一個文件系統COLOR.gz
找到我們需要做引導的工具isolinux,具體說就是isolinux.bin isolinux.cfg,俺是從RH10的iso映像中摳出來的。:)
准備工作結束。
步驟二:
為自己的iso映像建立一個目錄,作為iso的根目錄(也就是光碟的根了),比如myiso/
在枯嘩建立好的目錄下,建立一個isolinux目錄(這個名稱好像是固定的,而其必須有,俺有一次沒有建立這個目錄,結果引導的系統不能正常檢測中斷,不知道為什麼,郁悶了一晚上)
隨後把isolinux.cfg和isolinux.bin放到isolinux目錄下。
在iso的根目錄下,放置光碟所包含的內容,當然要包含bzImage和COLOR.gz了。
剩下的就是你想要放什麼都可以了,呵呵
這時候我們的目錄結構就建立完成了。如下:
myiso
|
|---isolinux
| |
| |---isolinux.bin
| |__isolinux.cfg
|---bzImage
|---COLOR.gz
|---readme
。
步驟三:
配置isolinux.cfg
isolinux.cfg的格式和lilo.conf grub.conf相似:
prompt 1
timeout 100
default myiso
label mysio
kernel /bzImage
append initrd=/COLOR.gz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60000 rw root=/dev/ram
不想等待的話可以去掉prompt和timeout,要不然森埋啟動的時候還要點一下,麻煩。
步驟四:
一切都做好了,下邊我們就可以生成自己的iso映像了。
在linux使用命令mkisofs命令:
mkisofs -o myiso.iso -b isolinux/isolinux.bin -c isolinux/boot.cat -no-emul-boot -boot-load-size 4 -boot-info-table myiso
具體的參數使用大家可以man一下。
以上步驟在linux2.4下驗證成功。
建議:
如果我們的COLOR.gz能夠做得很小,和bzImage一起可以放到軟盤上,我們就可以使用比較常見的syslinux來做引導光碟了.syslinux的使用此敗螞網上很多,大家有用的時候可以看看。
isolinux的使用可以看看:
http://syslinux.zytor.com/iso.php
需要解決更多linux問題,詳情請看 http://www.linuxprobe.com/chapter-00.html
望採納!
G. 如何在Linux中打開iso文件
ISO文件是一種磁碟鏡像文件,Linux系統里打開ISO文件,實際是掛載ISO文件。有兩種方法:
一、手工命令方式,首先確認內核載入了loop模塊:modprobe loop;創建ISO文件掛載點:mkdir /media/iso;掛載ISO文件:mount your-iso-file.iso /media/iso/ -t iso9660 -o loop
二、使用輔助工具掛載ISO文件:Gmount-iso 提供圖形化的界面,用戶只需通過幾次滑鼠點擊就可以在 Linux 中掛載 ISO 映像文件,非常簡單和方便。當然,喜歡命令行的朋友利用 mount 命令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各取所需吧。
Mac OSX系統下打開ISO文件不需要這么麻煩,直接雙擊就打開了。
H. linux系統怎麼作iso啟動盤
A、將win7光碟保存成iso光碟鏡像文件 1)、dd if=/dev/cdrom of=/root/win7.iso 2)、cat /dev/cdrom > xx.iso 3)、mkisofs -r -o xx.iso /dev/cdrom 4)、或者 wget 網薯枯址下載個iso文件 5)、或者數茄洞pscp 上傳一個納答iso文件 B、看一下u盤對應的設備...
I. 如何在linux下運行iso文件
linux
里安裝ISO文件就像windows一樣,需要先載入iso里的文件,然後運行裡面的文件。不同的是windows需要用虛擬光碟機等軟體載入ISO文件;Linux有命令直接載入ISO文件
1、將iso文件拷貝到linux系統里,比如放到/opt下
2、掛載ISO文件:mount
-o
loop
/opt/a.iso
/mnt/iso
(後面為掛載目錄,可自行創建)
3、cd
/mnt/iso
即可運行iso里的文件。
J. 怎樣將linux iso文件轉移到u盤上做成啟動盤
下面以CentOS6.2製作成U盤啟動為例:
一、安裝准備
1、 製作U盤啟動工具,U盤要大於4G,最好使用8G的,UltraISO(用來製作U盤啟動) 下載自己網路搜索UltraISO
2、 下載鏡像文件,最好是下載bin版的鏡像:CentOS-6.2-i386-bin-DVD1.iso CentOS-6.2-i386-bin-DVD2.iso
3、 vesamenu.c32 文件,是用來替換 CentOS 6.2 默認文件
下載地址: http://vault.centos.org/6.0/os/i386/isolinux/vesamenu.c32
備注:如果不替換 vesamenu.c32 文件,用 U 盤啟動後會卡在下面的界面:
Press the <Enter>
key to begin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原因:U 盤根目錄下面的 syslinuxsyslinux.cfg 文件裡面第一行引用到了
vesamenu.c32 這個文件,而在 CentOS 6.3 系統裡面,這個文件是有 bug的,所以要用 CentOS 6.0 系統的這個文件來替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替換了,還是會報錯,無法進行安裝,那麼可以修改u盤isolinux文件夾里的isolinux.cfg文件,把第一行default vesamenu.c32 替換成
default linux timeout 600 label linux kernel vmlinuz append initrd=initrd.img
這樣也可以順利安裝
4、 製作U盤啟動盤
1)電腦插上 U 盤,打開 UltraISO 軟體,文件---打開,選擇你下載好的CentOS-6.3-i386-bin-DVD1.iso 文件,寫入方式默認為:USB-HDD+
2)打開 U 盤根目錄下面的 syslinux 文件夾,用附件中的 vesamenu.c32 替換裡面原有的文件。
註:如果沒有syslinux文件夾,把isolinux文件夾改名為:syslinux,然後把文件對應替換
3)刪除 U 盤根目錄下面的 Packages 文件夾(不刪除也可以,如果你U盤空間足夠大)
4)把下載好的系統鏡像 CentOS-6.3-i386-bin-DVD1.iso和CentOS-6.3-i386-bin-DVD2.iso 復制到 U 盤根目錄下面
至此,U 盤啟動盤製作完成,然後退出 U 盤,這個 U 盤現在已經可以用來安裝 CentOS 6.2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