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linuxinode查看

linuxinode查看

發布時間: 2023-05-29 06:47:08

A. linux中怎麼顯示系統各個分區中inode的使用情況 可以的話麻煩解釋下inode是什麼東東,本人初學者 謝謝

[root@localhost wsw]# df -i
文件系統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掛載點
/dev/sda5 6086656 18675 6067981 1% /
tmpfs 486188 8 486180 1% /dev/shm
/dev/sda1 102400 40 102360 1% /boot
/dev/sda6 3268608 18016 3250592 1% /soft
/dev/sda2 7045120 245012 6800108 4% /usr
/dev/sda3 7045120 117 7045003 1% /vmlinux
inode是文件的元信息,包括一下的內容
文件的位元組數
文件擁有者的User ID
文件的Group ID
文件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文件的時間戳,共有三個:
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
mtime指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
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開的時間。
鏈接數,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這個inode
文件數據block的位置

B. linux查看磁碟掛載參數

一.統計磁碟整體情況,包括磁碟大小,已使用,可用。命令「df」
1.命令雀知"df -lh"使用這個命令會更清楚磁碟使用情況
2.命令"df -a"仿歲高是全部的文件系統的使用情況

3.命令"df -i"顯示inode信息

4.命令"df -k"已位元組數顯示區塊佔用情況

5.查看當備尺前目錄df -h,統計每個目錄下磁碟的整體情況

C. 如何查看linux inode table

查看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sudo 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查看每個硬碟分區的inode總數和已經使用的數量,可以使用df命令。df -i
inode也會消耗硬碟空間,所以硬碟格式化的時候,操作系統自動將硬碟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數據區,存放文件數據;另一個是inode區(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
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一般是128位元組或256位元組。inode節點的總數,在格式化時就給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設置一個inode。假定在一塊1GB的硬碟中,每個inode節點的大小為128位元組,每1KB就設置一個inode,那麼inode table的大小就會達到128MB,占整塊硬碟的12.8%。理解inode,要從文件儲存說起。文件儲存在硬碟上祥消,硬碟的最小存儲單位叫做"扇區"(Sector)。每個扇區儲存512位元組(相當於0.5KB)。
操作系統讀取硬碟的時候,不會一個個扇區地讀取,這樣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連續讀取多個扇區,即一次性讀取一個"塊"(block)。這種由多個扇區組成的"塊",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單位。"塊"的大小,最常見的是4KB,即連續八個 sector組成一個 block。
文件數據都儲存在"塊"中,那麼很顯然,我們還必須找到一個地方儲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創建者、文件的創建日期、文件的大小沒哪等等。這種儲存文件元信息的區域就叫做inode,中文譯名為"索引節點"。
* 文件的位元組數
* 文件擁有者的User ID
* 文件的Group ID
* 文件的讀、寫、執行許可權
* 文件的時間戳,共有三個:ctime指inode上一次變動的時間,mtime指文件內容上一次變動的時間,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開的時間。
* 鏈接數,即有多枯宴碼少文件名指向這個inode
* 文件數據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個文件的inode信息:stat example.txt

D. linux下 查看一個目錄佔用的inode數量。

inode多說白了就是某個目錄下創建的目錄多,你可以通過 --maxdepth=4 |wc -l 看那個目錄下創建的目錄多,那就是那個inode多唄。你可以試試,maxdepth後面跟的數字可以變,最小1,越大的話代表深入的路徑越深。

E. Linux文件管理中VFS使用的inode是什麼

在 Linux 系統中,VFS(Virtual File System)是一個抽象層,它使得檔缺 Linux 內核能夠與多種文件系拿碧統進行交互行敏辯。VFS 使用 inode(Index Node)來管理文件系統中的文件和目錄。
inode 是一個數據結構,它存儲著文件或目錄的元數據信息,如文件大小、創建時間、許可權等。每個文件或目錄在文件系統中都對應一個 inode,而 inode 又與一個編號相關聯,這個編號就是 inode 的編號。
當文件或目錄被創建時,VFS 會為它分配一個 inode 編號,並且創建一個 inode 數據結構來存儲元數據信息。當文件或目錄被訪問時,VFS 會根據 inode 編號來查找對應的 inode 數據結構,從而獲取文件或目錄的信息。
因此,inode 是 VFS 在 Linux 系統中管理文件和目錄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夠幫助 VFS 快速查找文件或目錄的信息,從而提高文件系統的性能。

F. linux系統中怎麼查目錄的inode號

1、首先登陸到Linux主機。

2、使用命令CD切換工作目錄,示例:cdwwwdoc。

3、兄梁按下回車鍵,即可成功執行命令,切換工作目錄。

4、兆絕使用命令ll可以列出當前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5、查看其中羨猜運某個文件的詳細信息(包括inode),可以使用stat命令,示例:statfolder1即可。

G. Linux中的inode到底是什麼

要了解 Linux 操作系統上的 inode 前,我們先來說說 Linux操作系統上的文件。對於 Linux 操作系統而言,橋備[一切皆文件]。而文件是無法獨立於存儲介質(這里指的是物理磁碟或內存、快閃記憶體等)存在的,一切操作系統上的文件都無時無刻不在和存儲介質打交道。

例如,讀取文件時需要將文件從磁碟中載入到內存中,當文件操作結束後,文件又會被存儲到磁碟中。那麼,既然文件要被存儲到磁碟中,而磁碟是有容量限制的,那麼也就是說磁碟上能存放的物理文件的數量是有限的。

如果你已經理解了這一個觀點,那麼恭喜你,你大體上已經知道了 inode 是干什麼的。

沒錯, inode 是用來標識操作系統的文件的一個特徵描述,而且操作系統上的 inode 並非無窮無盡,通常在你安裝操作系統後,系統上的 inode 數量就已經確定了下來(不過,你可以動態修改 inode 的數量)。

你可以通過 sysctl -a 查詢系統上的 inode 數量。

如上, fs.inode-nr 中的 70212 標識當前操作系統已分配的 inode 數量;21785 表示單前操作系統剩餘空閑的 inode 數量

剛握耐剛說過, inode 是用來標識文件的一個特徵,這是為什麼呢?

Linux 系統為每一個文件都分配了一個 inode 編號,這個編號中記錄了文件相關的一些元信息,通過這些元信息可以用來唯一標識一個文件。

你可以通過 ls -i 查看任意一個文件的 inode 編號

而要查看文件的元信息,你需要使用 stat {filename}

如上,即為一個文件的 inode 信息。這其中包含:

事實上,剛剛通過 stat logrotate.man 中還包括一個欄位 硬鏈接:1 。

為什麼硬鏈接會出現在 inode 信息中?

一般情況下,操作系統中一個文件對應一個 inode ,但是這種規則卻不適用於 硬鏈接 文件。蓋因Linux操作系統上,允許多個文件指向同一個 inode 編號。(參考自: 理解inode - 阮一峰的網路日誌 (ruanyifeng.com) )

硬鏈接場景下,可以使用不同的文件名訪問同一個文件的內容,對文件內容、屬性等的修改會傳遞到其他文件。但刪除一個鏈接文件,並不影響其他文件的訪問。

例如,建立 logrotate.man 的硬鏈接文件

建立硬鏈接後,通過 stat 可以看到 硬鏈接的數量變為 2 了。

這個時候我們刪除原始的鏈接文件,查看鏈接後的文件內容

刪除硬鏈接的原始文件後,可以成功讀取鏈接後的文件內容,此時,硬鏈接數量又變為了 1。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硬鏈接實際上是對文件增加了一個索引,這個索引指向文件的 inode 編號。當硬鏈接的數量大於 1 時,說明該文件除去自身外,還有多個硬鏈接。當硬鏈接的數量等於 0 時,此時操作系統已經沒有任何文件指向該 inode ,也即是操作系統會回收 inode 。

事實上,每刪除一個文件,是對該文件硬鏈接數的「減一」操作。當文件的硬鏈接數歸 0 時,這個文件會被操作系統徹底清除掉。

最後,通常情況下,操作系統分配的 inode 數量是完全夠用的段消春,但出於一些程序或人為的意外可能會導致操作系統的 inode 溢出,你可以通過 df -ih 查看系統分區下 inode 的使用情況以便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H. Linux df排查inode已滿及解決方法

收到監控告警,有些任務報磁碟不足的錯誤,通常磁碟只讀一般培老慧的常見含喚原因:

判斷可能是4.59和4.60兩台機器跟磁碟滿了
通過df查看一下:

跟磁碟並沒有滿,查看下inode使用率:

df命令作用是列出文件系統的整體磁碟空間使用情況。可以用來查看磁碟已被使用多少空間和還剩餘多少空間。
df命令可以參考這篇 linux命令詳解之df命令

df -i:

看到60的inode滿了,刪除4.60上的小文件即可。

df -h顯示磁碟佔用是沒有問題;但是df -i顯示磁碟inode資源佔用完。

inode譯成中文就是索引節點,每個存儲設備(例如硬碟)或存儲設備的分區被格式化為文件系統後,應該有兩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來存儲數據用的。而inode呢,就是用來存儲這些數據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屬主、歸屬的用戶組、讀寫許可權等。inode為每個文件進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數值。操作系統根據指令,能通過inode值最快的找到相對應的文件。

這種情況的原因通常是:盡管那個分區的磁碟佔用率未滿,但是inode已經用完,應該是該磁碟的某些目錄下存在大量的小文件導致。盡管小文件佔用的磁碟空間並不大,但是數量太多,inode用盡。

通過ls命令配合wc命令,可以查看某個文件夾下的文件數量。例如:

wc命令用來計算數字。利用wc指令我們可以計算文件的Byte數(-b)、字數(-w)或是列數(-l)。
至配答於解決方案,可以參考文章: linux inode已滿解決方法

參考:

I. 查看linux系統中各文件系統磁碟空間佔用

linux中df命令的功能是用來檢查linux伺服器的文件系統的磁碟空間佔用情況。可以利用該命令來獲取硬碟被佔用了多少空間,目前還剩下多少空間等信息。
1.命令格式:
df [選項] [文件]
2.命令功能:
顯示指定磁碟文件的可用空間。如果沒有文件名被指定,則所有當前被掛載的文件系統的可用空間將被顯示。默認情況下,磁碟空間將以 1KB 為單位進行顯示,除非環境變數 POSIXLY_CORRECT 被指定,那樣將以512位元組為單位進行顯示
3.命令參數:
必要參數:
-a 全部文件系統列表
-h 方便閱讀方式顯示
-H 等於「-h」,但是計算式,1K=1000,而不是1K=1024
-i 顯示inode信息
-k 區塊為1024位元組
-l 只顯示本地文件系統
-m 區塊為1048576位元組
--no-sync 忽略 sync 命令
-P 輸出格式為POSIX
--sync 在取得磁碟信息前,先執行sync命令
-T 文件系統類型

選擇參數:
--block-size=<區塊大小> 指定區塊大小
-t<文件系統類型> 只顯示選定文件系統的磁碟信息
-x<文件系統類型> 不顯示選定文件系統的磁碟信息
--help 顯示幫助信息
--version 顯示版本信息

4.使用實例:
實例1:顯示磁碟使用情況
命令:
df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文件系統 1K-塊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112797500 80413912 5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080 4130372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說明:
linux中df命令的輸出清單的第1列是代表文件系統對應的設備文件的路徑名(一般是硬碟上的分區);第2列給出分區包含的數據塊(1024位元組)的數目;第3,4列分別表示已用的和可用的數據塊數目。用戶也許會感到奇怪的是,第3,4列塊數之和不等於第2列中的塊數。這是因為預設的每個分區都留了少量空間供系統管理員使用。即使遇到普通用戶空間已滿的情況,管理員仍能登錄和留有解決問題所需的工作空間。清單中Use% 列表示普通用戶空間使用的百分比,即使這一數字達到100%,分區仍然留有系統管理員使用的空間。最後,Mounted on列表示文件系統的掛載點。

實例2:以inode模式來顯示磁碟使用情況
命令:
df -i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i
文件系統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說明:

實例3:顯示指定類型磁碟
命令:
df -t ext3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t ext3
文件系統 1K-塊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089700 100121712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說明:

實例4:列出各文件系統的i節點使用情況
命令:
df -ia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ia
文件系統 Inode (I)已用 (I)可用 (I)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5124480 5560 5118920 1%
/proc 0 0 0 - /proc
sysfs 0 0 0 - /sys
devpts 0 0 0 - /dev/pts
/dev/sda9 52592640 50519 52542121 1% /opt
/dev/sda8 1280000 8799 1271201 1% /var
/dev/sda6 5124480 80163 5044317 2% /usr
/dev/sda3 255232 34 255198 1% /boot
tmpfs 4118303 1 4118302 1% /dev/shm
none 0 0 0 - /proc/sys/fs/binfmt_misc

說明:

實例5:列出文件系統的類型
命令:
df -T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T
文件系統 類型 1K-塊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ext3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ext3 203727156 93175692 100035720 49% /opt
/dev/sda8 ext3 4956284 570104 4130348 13% /var
/dev/sda6 ext3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ext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說明:

實例6:以更易讀的方式顯示目前磁碟空間和使用情況
命令:
輸出: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H
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21G 913M 19G 5% /
/dev/sda9 209G 96G 103G 49% /opt
/dev/sda8 5.1G 584M 4.3G 13% /var
/dev/sda6 21G 2.1G 18G 11% /usr
/dev/sda3 1.1G 25M 936M 3% /boot
tmpfs 17G 0 17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lh
文件系統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19G 871M 18G 5% /
/dev/sda9 195G 89G 96G 49% /opt
/dev/sda8 4.8G 557M 4.0G 13% /var
/dev/sda6 19G 1.9G 17G 11% /usr
/dev/sda3 965M 24M 892M 3% /boot
tmpfs 16G 0 16G 0% /dev/shm
[root@CT1190 log]# df -k
文件系統 1K-塊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dev/sda7 19840892 890896 17925856 5% /
/dev/sda9 203727156 93292572 99918840 49% /opt
/dev/sda8 4956284 570188 4130264 13% /var
/dev/sda6 19840892 1977568 16839184 11% /usr
/dev/sda3 988116 23880 913232 3% /boot
tmpfs 16473212 0 16473212 0% /dev/shm

說明:
-h更具目前磁碟空間和使用情況 以更易讀的方式顯示
-H根上面的-h參數相同,不過在根式化的時候,採用1000而不是1024進行容量轉換
-k以單位顯示磁碟的使用情況
-l顯示本地的分區的磁碟空間使用率,如果伺服器nfs了遠程伺服器的磁碟,那麼在df上加上-l後系統顯示的是過濾nsf驅動器後的結果
-i顯示inode的使用情況。linux採用了類似指針的方式管理磁碟空間影射.這也是一個比較關鍵應用

熱點內容
open函數c語言 發布:2024-04-25 21:47:42 瀏覽:405
簡訊刪除後怎麼找伺服器 發布:2024-04-25 21:15:06 瀏覽:387
查ip地址伺服器數量 發布:2024-04-25 20:49:48 瀏覽:620
安卓手機單核性能為什麼不高 發布:2024-04-25 20:48:07 瀏覽:56
群暉php 發布:2024-04-25 20:00:35 瀏覽:884
怎麼查看我的wifi密碼 發布:2024-04-25 18:54:43 瀏覽:757
fckeditorforjava 發布:2024-04-25 18:50:27 瀏覽:624
優酷上傳視頻需要多久 發布:2024-04-25 18:33:05 瀏覽:675
inf12編譯器 發布:2024-04-25 18:15:39 瀏覽:99
撲克總督3安卓哪裡下載 發布:2024-04-25 18:10:02 瀏覽: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