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操作系統 » 梁鋼筋的演算法

梁鋼筋的演算法

發布時間: 2023-05-29 19:09:04

A. 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和公式

梁的鋼筋計算規則及公式
1、單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直鋼筋凈肢宏長=L-2C;彎起鋼筋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彎起鋼筋兩端帶直鉤凈長=L-2C+2×0.414(0.268或0.577)×彎起高度+2×(梁高-保護層厚度×2);
2、多跨梁鋼筋的計算公式:
(1)首跨鋼筋的計算:上部貫通筋長度=通跨凈跨長+首尾端支座錨稿旅固值;
端支座負筋長度=設計構造長度+端支座錨固值;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右支座錨固值;
(2)中間跨鋼筋的計算: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兩邊鍵飢凳跨設計構造長度+中間支座值;
(3)箍筋: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d)×2+(梁高-2×保護層+2d)×2+14d或24d;
箍筋根數=(梁凈長-100MM)/設計間距+1,加密區另計;
(4)腰筋、拉筋、吊筋應按構造要求計算其長度。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B. 支撐梁鋼筋量計算

一、梁鋼筋計算與對量
1、梁鋼筋的"平法"應用理論

2、框架梁的鋼筋計算

框架梁鋼筋主要分為:(1)上部貫通筋(2)左(右)支座負筋(3)中間支座負筋(4)中間跨負筋(5)架立筋(6)側麵筋(7)拉筋(8)下部貫通筋(9)下部伸入支座筋(10)下部不伸入支座筋(11)吊筋及次梁加筋(12)箍筋

框架梁鋼筋計算

(1)上通筋計算:

1、當所設置的通長鋼筋直徑小於梁支座負筋時與支座負筋100%搭接Lle。

2、當通長筋直徑與支座負筋相同時,在跨中1/3范圍內搭接。

公式:長度=悄遲凈跨長+左支耐模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當框架梁啟畝李端支座為梁時,該端支座的樑上部縱筋錨固與向跨中的延伸長度可按非框架梁端支座構造,也不需加密區。

屋面框架梁配筋構造:

C. 梁鋼筋怎麼算

梁鋼筋計算公式
一、框架樑上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空亂圖
上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L凈長-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GB50010-2002P186圖10.4.1樑上部縱向斗隱檔鋼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
註: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49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端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3+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1、錨固同樑上部貫通筋端錨固;
2、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第二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4+錨固;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2*Ln/4+支座寬度;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Ln為相鄰梁跨大跨的凈跨長
架立筋 長度=本跨凈跨長-左側負筋伸入長度-右側負筋伸入長度+2*搭接註:當樑上部既有貫通筋又有架立筋時,搭接長度為150mm
二、框架梁下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下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右錨固註:1、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51
下部非通長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左錨固+右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端部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中間支座錨固長度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凈跨長度-2*0.1Ln(Ln為本跨凈跨長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向鋼筋斷點位置
三、梁附加鋼筋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hw≥450mm時,需要在梁的兩個側面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
長度=凈跨長度+2*15d 03G101-1P24、6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分為一級抗震和二至四級抗震等級
註: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側面構造縱筋和受扭縱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取值可參見(03G101-1P24)第4.2.3條第五款的注1與注2,即:梁側面構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圖53
側面縱向抗扭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2*錨固長度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2*d 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
根數計算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豎向錯開設置。
吊筋 長度=2*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03G101-1P62
註:斜段長度取值: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60度;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長度同箍筋長度計算 在次梁寬度范圍內,主梁箍筋或加密區箍筋照設
加腋鋼筋 長度=加腋斜長+2*錨固 03G101-1P60
當梁結構平法施工圖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註明時,其梁腋的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根數n的n-1根(且不少於兩根),並插空放置,其箍筋與梁端部攜腔的箍筋相同。
四、框架梁箍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箍筋計算 長度計算同柱箍筋計算 03G101-1P35、62、63 圖57
圖58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
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五、其它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hc-保護層+梁高-保護層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一) 圖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上部鋼筋端支座錨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紹非框架梁與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圖60
端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凈跨長/5+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La用於弧形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獨立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n1/3+支座寬+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 03G101-1P66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Ln1/4+支座寬+0.75L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錨固; 03G101-1P66
註:
1、通常為角筋,且根數不少於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
2、當懸挑梁的縱向鋼筋直錨長度≥La且≥0.5hc+5d時,可以不必往下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La時,則應按圖示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0.4La時,則應採用較小直徑的鋼筋。圖62
當L≥4hb時,第一排鋼筋需要設置為彎起筋,長度=L-保護層+0.414*(梁高-2*保護層)+錨固;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0.75L+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D.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芹悄跡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運仿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嫌並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E. 地梁鋼筋的計算方法

的,鋼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2.5,這樣就能大概知道含手斗鋼量了,要算的精確必須逐根計算:鋼筋長度=凈長行虛+節點瞄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地系梁的鋼筋工程量的計算採用主筋和箍筋分開計算的方法,根據地系梁鋼筋平面圖查得主筋每根的長度,再根據截面圖查得主筋根數,則主筋工程數量=單根長度*根數*鋼筋單位長度重。箍筋的重量採用類似的計算方法,根據大樣圖查詢箍筋單股的長度,再根據系梁配置箍筋距離/箍筋間距得出箍筋根數,或者根據施工圖紙可直接查閱,最終用單根長度*根數*鋼筋單位長度重。則系梁鋼筋重就為兩種鋼筋重量之和。地系梁混凝土的重量則採用水平截面面積乘以系梁高即可。地系梁截面面積可檔薯燃採用CAD按照一定比例繪制直接測量即可,注意地系梁截面面積計算時不要算樁的面積。

F. 梁.柱子的鋼筋量怎麼計算

鋼筋計算原理及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鋼筋計算原理
鋼筋重量=鋼筋長度*根數*理論重量
鋼筋長度=凈長+節點錨固+搭接+彎鉤(一級抗震)

基礎層: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2000mm時, 基礎插筋長度=基礎層層高/2-保護層+基礎彎折a+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3+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地下室:柱縱筋長度=地下室層高-本層凈高HN/3+首層樓層凈高HN/3+與首層縱筋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首層:柱縱筋長度=首層層高-首層凈高HN/3+max(二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邊長尺寸(圓柱直徑))+與二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中間層:柱縱筋長度=二層層高-max(二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max(三層層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圓柱直徑))+與三層搭接LLE(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頂層:
角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3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內側鋼筋根數為:1根角筋,b邊鋼筋總數的1/2,h邊總數的1/2。
邊柱:外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1.5LAE
內側鋼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LAE
當框架柱為矩形截面時,外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
內側鋼筋根數為:2根角筋,b邊一側鋼筋總數,h邊兩側鋼筋總數。
中柱:縱筋長度=頂層層高-max(本層樓層凈高Hn/6,500,柱截面長邊尺寸(圓柱直徑))-梁高+錨固
其中錨固長度取值:
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彎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彎折12d,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12d;當柱縱筋伸入梁內的直徑長〉=LAE時,則使用直錨:柱縱筋伸至柱頂後截斷,錨固長度=梁高-保護層,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標注-
1、 梁編號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貫通筋或架立鋼筋
5、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或受扭鋼筋
6、 梁頂面標高高差
原位標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鋼筋
9、 吊筋、附加鋼筋及構造鋼筋
鋼筋公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底筋長度=凈長+2*max(支座寬/2,5d)+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麵筋長度=凈長+2*la+2*6.25d(一級鋼筋)+搭接
根數=(凈長-2*50)/間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負筋長度=凈長+la+6.25d+(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左凈長+右凈長+2*(板厚-2*保護層)
根數=(凈長-2*50)/間距+1
分布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
根數=左標注/間距+右標注/間距(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不減1)
溫度筋長度=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2*150+2*6.25d(一級鋼筋)
根數=(凈長-兩端端負筋露出長度)/間距-1(不減起步距離,不加1,減1)
板中開洞:洞口左端長度=凈長-保護層+max(支座寬/2,5d)+6.25d+(板厚-2*保護層)+5d
洞口右端長度:同左端
根數=洞口寬/間距+1
懸挑:懸挑長度(一端在柱子里)=凈長+la+(板厚-2*保護層) +6.25d(一級鋼筋)
懸挑長度(兩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護層)+凈長+(板厚-2*保護層)+5d

剪力牆鋼筋計算
1、暗柱鋼筋計算
(A)縱筋長度計算:中間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1.2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500
(B)頂層:
採用綁扎連接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採用機械連接(如直螺紋套筒)時,長度=層高-500-板厚+Lae
(C)縱筋根數:按圖數
(D)箍筋計算:(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E)拉筋長度:牆厚-保護層*2+2d+1.9d*2+max(75,10d)*2
根數:層高/拉筋間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牆中的暗梁;暗梁縱筋長度=暗梁凈長+兩端錨固:
(3)箍筋長度=暗梁寬+暗梁高)*2-8*保護層+8*d+2*11.9*d;箍筋根數=暗梁凈長/間距+1
(4)剪力牆中的連梁
連梁縱筋長度=洞口寬+左右兩邊錨固max(Lae,600)
中間層連梁箍筋根數=(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
頂層連梁箍筋根數(兩端為直錨時)=(洞口寬-50*2/箍筋配置間距+1)+(連梁錨固直段長-100/150+1)*2
連梁箍筋的長度=(梁寬 + 梁高 - 4 * 保護層) * 2 + 11.9*d*2+8*d
(5)拉筋長度= 梁寬-保護層+2*11.9*d+2*d;根數=排數*((洞口寬-100)/間距)
2、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暗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15d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牆身水平鋼筋(牆端為端柱
外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內水平筋照設
牆身縱筋計算
• 基礎插筋=彎折長度a+錨固豎直長度h1+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中間層縱筋=層高+搭接長度1.2LaE或非連接區500
• 頂層縱筋=層高-板厚+錨固
• 根數=(牆凈長(牆長-暗柱截面長)-2*s/2)/間距
3、牆身垂直鋼筋
(1)牆身豎向分布鋼筋根數=牆身凈長-1個豎向間距s/2(或2*50)/豎向布置間距+1
牆身垂直分布筋是從暗柱或端柱邊開始布置
(2)遇有洞口時,需要分段計算根數
牆梁鋼筋與牆身鋼筋的關系
當設計未註明時,側面構造縱筋同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徑:當梁寬≤ 350時為6mm,梁寬>350時為8mm,拉筋間距為兩倍箍筋間距;當連梁截面高度>700時,側面縱向構造鋼筋直徑應≥10mm,間距應 ≤200;

G. 梁的鋼筋算量。需要步驟

φ12:L0=0.3-0.02×2+10×0.012×2

個數為n=L1÷0.4

L=L0×n

(8)在所有鋼筋長度計算完畢之後,將各型號鋼筋的長度分別匯總,再計算鋼筋重量。

鋼筋重量計算方法為:鋼筋長度×每延米重量

每延米重量計算公式為:0.00617×d²(d為鋼筋直徑),單位為kg/m

如本題中:Φ25的每延米重量為0.00617×25²≈3.856kg/m

Φ20的每延米重量為0.00617×20²=2.468kg/m

所以用所計算出來每種型號鋼筋長度再乘以每延米重量就為每種型號鋼筋的重量。

(9)在提取鋼筋材料計劃的時候,需要在計算出鋼筋量後再乘以損耗系數5%。

H. 怎麼計算梁的配筋

梁配筋率: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柱子為軸心受壓構件。在橋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積配筋率,即受拉鋼筋面積與主梁面積之比。公式: 1.ρ=A(s)/A。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州信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1]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第90頁)。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滲跡咐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無此規定叢純,《建築抗震設計規范》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I. 梁鋼筋怎麼算

你是算重力
還是算設計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長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LaE時,必須彎錨,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負筋:
第一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固+凈跨長/3
第二排長度=左或右支座錨岩行差固+凈跨長/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內1/5,如果一共兩排,第一排為通長筋,則第二排按LN/3計算
中間支座帶緩負筋長度
上排長度=2*凈跨長/3+支座寬
下排長度=2*凈跨長/4+支座寬
註:凈跨長為左右較長的跨
架立筋長度=凈跨-左負筋伸入長度-右負筋伸入長度+
150*2
註:當貫通筋和架立筋同時存在時,搭接值取150MM。
構造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筋長度=凈跨長+2*錨固長度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
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粗皮*排數
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8mm。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下部鋼筋
下部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鋼筋長度=凈跨長-0.1*2*凈跨長
下部非通長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箍筋長度=(梁寬-保護層*2
+梁高-保護層)*2+1.9d*2+max(10d,75mm)*2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當結構為二到四級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為60度
主梁高<=800mm
a為45度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J. 梁的鋼筋工程量怎麼算啊

框架梁鋼筋計算公式: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演算法為:hc-保護層+15d;取0.4LaE+15d。

下部通長鋼筋計算: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左、右支座錨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縱筋可在柱支座外內力較小處搭接,即距邊緣Ln/3范圍內連接。抗震框架梁須避開箍筋加密區。

箍筋和拉筋的計算: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數=((凈跨長-50*2)/非加密間距*2+1))*排數弧形梁箍筋加密區范圍按弧形梁中心線,箍筋間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10)梁鋼筋的演算法擴展閱讀

由梁和柱連接而成的,樑柱交接處的框架節點應為鋼結構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剛接即梁的兩端與框架柱(KZ)固定相連。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剛接形成樑柱抗側力體系,共同抵抗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據建築材料的不同,框架結構可分為:混凝土結構框架、鋼框架、鋼-混凝土框架。即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建築鋼材或者鋼-混凝土製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對於鋼筋混凝土結構,根據行業標准《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JGJ3-2010第7.1.3條規定,兩端與剪力牆剛接相連但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照框架梁設計。

熱點內容
五班資料庫 發布:2024-04-23 13:59:57 瀏覽:797
在c語言中數字029是一個 發布:2024-04-23 13:52:13 瀏覽:740
我的世界電腦版伺服器怎麼禁足 發布:2024-04-23 13:24:49 瀏覽:547
y壓縮包 發布:2024-04-23 12:41:20 瀏覽:166
內網互相訪問 發布:2024-04-23 12:36:23 瀏覽:319
安卓國際服在哪裡看賬號 發布:2024-04-23 12:30:29 瀏覽:299
android開發伺服器 發布:2024-04-23 12:24:42 瀏覽:237
騰訊雲個人伺服器 發布:2024-04-23 12:24:40 瀏覽:803
debian下載源碼 發布:2024-04-23 12:20:43 瀏覽:479
curl本地IP伺服器 發布:2024-04-23 12:19:22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