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資料庫操作
Android為數據存儲提供了多種方式,分別有如下幾種:
文件
SharedPreferences
sqlite資料庫
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
網路
使用文件進行數據存儲
首先給大家介紹使用文件如何對數據進行存儲,Activity提供了openFileOutput()方法可以用於把數據輸出到文件中,具體的實現過程與在J2SE環境中保存數據到文件中是一樣的。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File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
FileOutputStream outStream = this.openFileOutput("csdnt.txt", Context.MODE_PRIVATE);
outStream.write("CSDN".getBytes());
outStream.close();
}
}
openFileOutput()方法的第一參數用於指定文件名稱,不能包含路徑分隔符「/」 ,如果文件不存在,Android 會自動創建它。創建的文件保存在/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錄,如: /data/data/cn.csdn.action/files/csdn.txt ,通過點擊Eclipse菜單「Window」-「Show View」-「Other」,在對話窗口中展開android文件夾,選擇下面的File Explorer視圖,然後在File Explorer視圖中展開/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錄就可以看到該文件。
openFileOutput()方法的第二參數用於指定操作模式,有四種模式,分別為: Context.MODE_PRIVATE = 0
Context.MODE_APPEND = 32768
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 = 1
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 = 2
Context.MODE_PRIVATE:為默認操作模式,代表該文件是私有數據,只能被應用本身訪問,在該模式下,寫入的內容會覆蓋原文件的內容,如果想把新寫入的內容追加到原文件中。可以使用Context.MODE_APPEND
Context.MODE_APPEND:模式會檢查文件是否存在,存在就往文件追加內容,否則就創建新文件。
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和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用來控制其他應用是否有許可權讀寫該文件。
MODE_WORLD_READABLE:表示當前文件可以被其他應用讀取;MODE_WORLD_WRITEABLE:表示當前文件可以被其他應用寫入。
如果希望文件被其他應用讀和寫,可以傳入:
openFileOutput("csdn.txt", 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 + 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
android有一套自己的安全模型,當應用程序(.apk)在安裝時系統就會分配給他一個userid,當該應用要去訪問其他資源比如文件的時候,就需要userid匹配。默認情況下,任何應用創建的文件,sharedpreferences,資料庫都應該是私有的(位於/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其他程序無法訪問。除非在創建時指定了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或者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 ,只有這樣其他程序才能正確訪問。
讀取文件內容
如果要打開存放在/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錄應用私有的文件,可以使用Activity提供openFileInput()方法。
FileInputStream inStream = this.getContext().openFileInput("csdn.txt");
Log.i("FileTest", readInStream(inStream));
readInStream()的方法請看本頁下面備注。
或者直接使用文件的絕對路徑:
File file = new File("/data/data/cn.csdn.action/files/csdn.txt");
FileInputStream inStream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
Log.i("FileTest", readInStream(inStream));
注意:上面文件路徑中的「cn.csdn.action」為應用所在包,當你在編寫代碼時應替換為你自己應用使用的包。
對於私有文件只能被創建該文件的應用訪問,如果希望文件能被其他應用讀和寫,可以在創建文件時,指定Context.MODE_WORLD_READABLE和Context.MODE_WORLD_WRITEABLE許可權。
Activity還提供了getCacheDir()和getFilesDir()方法:
getCacheDir()方法用於獲取/data/data/<package name>/cache目錄
getFilesDir()方法用於獲取/data/data/<package name>/files目錄
⑵ android怎麼操作sqlite資料庫
SQLite 一個非常流行的嵌入式資料庫,它支持 SQL 語言,並且只利用很少的內存就有很好的性能。此外它還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許多開源項目((Mozilla, PHP, Python)都使用了 SQLite.
Android 開發中使用 SQLite 資料庫
Activites 可以通過 Content Provider 或者 Service 訪問一個資料庫。下面會詳細講解如果創建資料庫,添加數據和查詢資料庫。
創建資料庫
Android 不自動提供資料庫。在 Android 應用程序中使用 SQLite,必須自己創建資料庫,然後創建表、索引,填充數據。Android 提供了 SQLiteOpenHelper 幫助你創建一個資料庫,你只要繼承 SQLiteOpenHelper 類,就可以輕松的創建資料庫。SQLiteOpenHelper 類根據開發應用程序的需要,封裝了創建和更新資料庫使用的邏輯。SQLiteOpenHelper 的子類,至少需要實現三個方法:
構造函數,調用父類 SQLiteOpenHelper 的構造函數。這個方法需要四個參數:上下文環境(例如,一個 Activity),資料庫名字,一個可選的游標工廠(通常是 Null),一個代表你正在使用的資料庫模型版本的整數。
onCreate()方法,它需要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作為參數,根據需要對這個對象填充表和初始化數據。
onUpgrage() 方法,它需要三個參數,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一個舊的版本號和一個新的版本號,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如何把一個資料庫從舊的模型轉變到新的模型。
⑶ android程序中如何直接操作遠程伺服器上的資料庫
直接操作是辦不到的,而且這樣很不安全。
有方法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具體如下。
建議:在客戶端和服務端之間寫一個自己的通信協議。
比如:客戶端要更改、刪除服務端的數據,就給服務端發送一個報文:「刪除」+表名+條件。
服務端這么接到後,就調用服務端的程序,將接到的報文轉化為sql語句執行即可。
簡單的一個流程就是上面那樣子啦,有點像QQ和QQ伺服器的一個交互過程。
補充:如果樓主對TCP/IP協議比較了解的話,上面的過程可以輕松實現。現實中的應用例子也是這樣,誰也不會讓Client直接操作資料庫的,那無異於自殺。
⑷ android開發 資料庫的使用
SQLite是輕量級嵌入式資料庫引擎,它支持 SQL 語言,並且只利用很少的內存就有很好的性能。此外它還是開源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許多開源項目((Mozilla, PHP, Python)都使用了 SQLite,SQLite 由以下幾個組件組成:SQL 編譯器、內核、後端以及附件。SQLite 通過利用虛擬機和虛擬資料庫引擎(VDBE),使調試、修改和擴展 SQLite 的內核變得更加方便。
特點:
面向資源有限的設備, 沒有伺服器進程, 所有數據存放在同一文件中跨平台,可自由復制。
SQLite 基本上符合 SQL-92 標准,和其他的主要 SQL 資料庫沒什麼區別。它的優點就是高效,Android 運行時環境包含了完整的 SQLite。
SQLite 和其他資料庫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數據類型的支持,創建一個表時,可以在 CREATE TABLE 語句中指定某列的數據類型,但是你可以把任何數據類型放入任何列中。當某個值插入資料庫時,SQLite 將檢查它的類型。如果該類型與關聯的列不匹配,則 SQLite 會嘗試將該值轉換成該列的類型。如果不能轉換,則該值將作為其本身具有的類型存儲。比如可以把一個字元串(String)放入 INTEGER 列。SQLite 稱這為「弱類型」(manifest typing.)。 此外,SQLite 不支持一些標準的 SQL 功能,特別是外鍵約束(FOREIGN KEY constrains),嵌套 transcaction 和 RIGHT OUTER JOIN 和 FULL OUTER JOIN, 還有一些 ALTER TABLE 功能。 除了上述功能外,SQLite 是一個完整的 SQL 系統,擁有完整的觸發器,交易等等。
Android 集成了 SQLite 資料庫 Android 在運行時(run-time)集成了 SQLite,所以每個 Android 應用程序都可以使用 SQLite 資料庫。
對於熟悉 SQL 的開發人員來時,在 Android 開發中使用 SQLite 相當簡單。但是,由於 JDBC 會消耗太多的系統資源,所以 JDBC 對於手機這種內存受限設備來說並不合適。因此,Android 提供了一些新的 API 來使用 SQLite 資料庫,Android 開發中,程序員需要學使用這些 API。
資料庫存儲在 data/< 項目文件夾 >/databases/ 下。 Android 開發中使用 SQLite 資料庫 Activites 可以通過 Content Provider 或者 Service 訪問一個資料庫。
下面會詳細講解如果創建資料庫,添加數據和查詢資料庫。 創建資料庫 Android 不自動提供資料庫。在 Android 應用程序中使用 SQLite,必須自己創建資料庫,然後創建表、索引,填充數據。
Android 提供了 SQLiteOpenHelper 幫助你創建一個資料庫,你只要繼承 SQLiteOpenHelper 類,就可以輕松的創建資料庫。SQLiteOpenHelper 類根據開發應用程序的需要,封裝了創建和更新資料庫使用的邏輯。
SQLiteOpenHelper 的子類,至少需要實現三個方法:
1 構造函數,調用父類 SQLiteOpenHelper 的構造函數。這個方法需要四個參數:上下文環境(例如,一個 Activity),資料庫名字,一個可選的游標工廠(通常是 Null),一個代表你正在使用的資料庫模型版本的整數。
2 onCreate()方法,它需要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作為參數,根據需要對這個對象填充表和初始化數據。
3 onUpgrage() 方法,它需要三個參數,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一個舊的版本號和一個新的版本號,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如何把一個資料庫從舊的模型轉變到新的模型。
⑸ 如何在android中使用sqlite資料庫
android 中SQliteDatabase資料庫使用SQLiteOpenHelper輔助類來創建SQLite資料庫視圖,如下代碼:
create view 表名 as 定義
SQLiteOpenHelper類是一個輔助類,用於創建或打開資料庫。
該類的使用方法一般是自定義一個子類,繼承自SQLiteOpenHelper,並覆寫其中最關鍵的兩個方法:onCreate(SQLiteDatabase db)和onUpgrade(SQLiteDatabase db, int oldVersion, int newVersion)。當新建一個資料庫時會調用前者,一般在裡面做一些創建表或視圖的操作。資料庫版本升級時則會調用後者。
定義好子類後(假如叫SqlHelper),只要調用SqlHelper對象的getReadableDatabase()方法或getWritableDatabase()方法即可返回一個SQLiteDatabase對象。如果是第一次調用,則會創建資料庫。隨後可使用SQLiteDatabase對象的方法進行數據操作,如:execSQL(), insert(), update(), query(), rawQuery(), delete()等。
⑹ 如何進行Android資料庫操作
Android資料庫操作類實例
實體類:UserInfo.java
package my.db;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import android.graphics.drawable.Drawable;
public class UserInfo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ID = "_i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ID = "userId";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KEN = "token";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KENSECRET = "tokenSecret";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NAME = "userName";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USERICON = "userIcon";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userId; // 用戶id
private String token;
private String tokenSecret;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private Drawable userIcon;
//getter and setter省略
}
SqliteHelper類:
package my.db;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Database;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Database.CursorFactory;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OpenHelper;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SqliteHelper extends SQLiteOpenHelper{
//用來保存UserID、Access Token、Access Secret的表名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B_NAME= "users";
public SqliteHelper(Context context, String name, CursorFactory factory, int version) {
super(context, name, factory, version);
}
//創建表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SQLiteDatabase db) {
db.execSQL(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
TB_NAME+ "("+
UserInfo. ID+ " integer primary key,"+
UserInfo. USERID+ " varchar,"+
UserInfo. TOKEN+ " varchar,"+
UserInfo. TOKENSECRET+ " varchar,"+
UserInfo. USERNAME+ " varchar,"+
UserInfo. USERICON+ " blob"+
")"
);
Log. e("Database" ,"onCreate" );
}
//更新表
@Override
public void onUpgrade(SQLiteDatabase db, int oldVersion, int newVersion) {
db.execSQL( "DROP TABLE IF EXISTS " + TB_NAME );
onCreate(db);
Log. e("Database" ,"onUpgrade" );
}
//更新列
public void updateColumn(SQLiteDatabase db, String oldColumn, String newColumn, String typeColumn){
try{
db.execSQL( "ALTER TABLE " +
TB_NAME + " CHANGE " +
oldColumn + " "+ newColumn +
" " + typeColumn
);
}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CRUD類DataHelper:
package my.db;
import java.io.ByteArray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ByteArrayOutputStream;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ntValues;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database.Cursor;
import android.database.sqlite.SQLiteDatabase;
import android.graphics.Bitmap;
import android.graphics.drawable.Drawable;
import android.util.Log;
public class DataHelper {
// 資料庫名稱
private static String DB_NAME = "weibo.db";
// 資料庫版本
private static int DB_VERSION = 2;
private SQLiteDatabase db;
private SqliteHelper dbHelper;
public DataHelper(Context context) {
dbHelper = new SqliteHelper(context, DB_NAME, null, DB_VERSION );
db = dbHelper.getWritableDatabase();
}
public void Close() {
db.close();
dbHelper.close();
}
// 獲取users表中的UserID、Access Token、Access Secret的記錄
public List<UserInfo> GetUserList(Boolean isSimple) {
List<UserInfo> userList = new ArrayList<UserInfo>();
Cursor cursor = db.query(SqliteHelper. TB_NAME, null, null , null, null,
null, UserInfo. ID + " DESC");
cursor.moveToFirst();
while (!cursor.isAfterLast() && (cursor.getString(1) != null )) {
UserInfo user = new UserInfo();
user.setId(cursor.getString(0));
user.setUserId(cursor.getString(1));
user.setToken(cursor.getString(2));
user.setTokenSecret(cursor.getString(3));
if (!isSimple) {
user.setUserName(cursor.getString(4));
ByteArrayInputStream stream =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cursor.getBlob(5));
Drawable icon = Drawable.createFromStream(stream, "image");
user.setUserIcon(icon);
}
userList.add(user);
cursor.moveToNext();
}
cursor.close();
return userList;
}
// 判斷users表中的是否包含某個UserID的記錄
public Boolean HaveUserInfo(String UserId) {
Boolean b = false;
Cursor cursor = db.query(SqliteHelper. TB_NAME, null, UserInfo.USERID
+ "=?", new String[]{UserId}, null, null, null );
b = cursor.moveToFirst();
Log. e("HaveUserInfo", b.toString());
cursor.close();
return b;
}
// 更新users表的記錄,根據UserId更新用戶昵稱和用戶圖標
public int UpdateUserInfo(String userName, Bitmap userIcon, String UserId) {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UserInfo. USERNAME, userName);
// BLOB類型
final ByteArrayOutputStream 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 將Bitmap壓縮成PNG編碼,質量為100%存儲
userIcon.compress(Bitmap.CompressFormat. PNG, 100, os);
// 構造SQLite的Content對象,這里也可以使用raw
values.put(UserInfo. USERICON, os.toByteArray());
int id = db.update(SqliteHelper. TB_NAME, values, UserInfo.USERID + "=?" , new String[]{UserId});
Log. e("UpdateUserInfo2", id + "");
return id;
}
// 更新users表的記錄
public int UpdateUserInfo(UserInfo user) {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UserInfo. USERID, user.getUserId());
values.put(UserInfo. TOKEN, user.getToken());
values.put(UserInfo. TOKENSECRET, user.getTokenSecret());
int id = db.update(SqliteHelper. TB_NAME, values, UserInfo.USERID + "="
+ user.getUserId(), null);
Log. e("UpdateUserInfo", id + "");
return id;
}
// 添加users表的記錄
public Long SaveUserInfo(UserInfo user) {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UserInfo. USERID, user.getUserId());
values.put(UserInfo. TOKEN, user.getToken());
values.put(UserInfo. TOKENSECRET, user.getTokenSecret());
Long uid = db.insert(SqliteHelper. TB_NAME, UserInfo.ID, values);
Log. e("SaveUserInfo", uid + "");
return uid;
}
// 添加users表的記錄
public Long SaveUserInfo(UserInfo user, byte[] icon) {
ContentValues values = new ContentValues();
values.put(UserInfo. USERID, user.getUserId());
values.put(UserInfo. USERNAME, user.getUserName());
values.put(UserInfo. TOKEN, user.getToken());
values.put(UserInfo. TOKENSECRET, user.getTokenSecret());
if(icon!= null){
values.put(UserInfo. USERICON, icon);
}
Long uid = db.insert(SqliteHelper. TB_NAME, UserInfo.ID, values);
Log. e("SaveUserInfo", uid + "");
return uid;
}
// 刪除users表的記錄
public int DelUserInfo(String UserId) {
int id = db.delete(SqliteHelper. TB_NAME,
UserInfo. USERID + "=?", new String[]{UserId});
Log. e("DelUserInfo", id + "");
return id;
}
public static UserInfo getUserByName(String userName,List<UserInfo> userList){
UserInfo userInfo = null;
int size = userList.size();
for( int i=0;i<size;i++){
if(userName.equals(userList.get(i).getUserName())){
userInfo = userList.get(i);
break;
}
}
return userInfo;
}
}
⑺ Android資料庫操作表的兩種方法,通過sql 語句法和谷歌提供的api 方法進行比較情況如何
DirverManager類:是JDBC的管理層,作用於用戶和驅動之間。該類負責注冊和載入JDBC驅動。
Connection介面:代表與資料庫的鏈接,並擁有創建SQL語句的方法,以完成基本的SQL操作,同時為資料庫事務提供提交和回滾方法。如:上面的例子就是鏈接到了TestData資料庫。
Statement介面:用於執行不帶參數的簡單SQL語句。創建Statement實例對象後可以調用JDBC提供的3種執行SQL語句的方法:
(1)executeUpdate()方法,一般用於執行SQL的INSERT,DELETE,UPDATE語句
(2)executeQuery()方法,一般用於執行SQL的SELECT語句,因為 它的返回值是執行SQL語句後產生的一個ResultSet介面的實例(結果集)
(3)execute()方法,即一般它執行的SQL語句既有查詢又有更新值,約等於executeUpdate()和executeQuery()兩個方法的合輯。
PreparedStatement介面:它與Statement 的主要區別
(1)它包含的SQL語句是預編譯的,所以當多次執行一條SQL語句時用它會更快
(2)在設置參數是可以用「?」代替。如:
PreparedStatement pstmt=conn.preparedStatement(insert into test values(?,?));
pstmt.setString(1,'gg');
pstmt.setString(2,'123');
ResultSet介面:包含了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的executeQuery方法中SELECT的結果集。相當於用它來讀取資料庫里每列的值。
DatabaseMetaData介面:主要是用來得到資料庫的相關信息的。如:資料庫版本啊
ResultSetMetaData介面:主要是用來獲取資料庫中表的相關信息的。如:表的行數啊。,謝謝
⑻ 在Android應用程序中使用SQLite資料庫以及怎麼用
其主要思路是:
1.
把資料庫分解成幾個asset文件。
2.
當需要打開資料庫時,如果資料庫不存在,就把那幾個asset文件重新合並成一個資料庫文件。
3.
如果資料庫的版本改變了,就在onUpgrade()方法中把資料庫文件刪除掉。
下面是代碼:
//資料庫的預設路徑
private
static
finalString
DB_PATH
=
"/data/data/com.mypackage.myapp/databases/";
private
static
finalString
DB_NAME
=
"mydb.db";
private
static
finalint
DB_VERSION
=
2;
private
static
finalString
DB_SPLIT_NAME
=
"mydb.db.00";
private
static
finalint
DB_SPLIT_COUNT
=
3;
private
SQLiteDatabasem_database;
private
final
Contextm_context;
/**
*
Constructor
*保存傳進來的context參數以用來訪問應用的asset和資源文件。
*
@param
context
*/
public
MyDB(Contextcontext)
{
super(context,
DB_NAME,
null,
DB_VERSION);
this.m_context
=
context;
}
public
static
MyDBopenDatabaseReadOnly(Context
context)
{
MyDB
db
=
new
MyDB(context);
try
{
db.createDataBa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db.openDataBase(SQLiteDatabase.OPEN_READONLY);
return
db;
}
public
static
MyDBopenDatabaseReadWrite(Context
context)
{
MyDB
db
=
new
MyDB(context);
try
{
db.createDataBa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db.openDataBase(SQLiteDatabase.OPEN_READWRITE);
return
db;
}
/**
*創建一個空資料庫,用來存儲已有的資料庫。
*/
public
voidcreateDataBase()
throws
IOException{
boolean
dbExist
=checkDataBase();
if
(dbExist)
{
/*
**如果自己的資料庫的版本改變了,調用這個方法確保在onUpgrade()被調用時
**傳進去的是可寫的資料庫。
*/
SQLiteDatabase
db
=this.getWritableDatabase();
if
(db
!=
null)
{
db.close();
}
}
dbExist
=
checkDataBase();
if
(!dbExist)
{
try
{
/*
**
調用這個方法以確保在預設路徑內產生一個空資料庫,以便在其基礎上復制咱們已有的資料庫。
*/
SQLiteDatabase
db
=this.getReadableDatabase();
if
(db
!=
null)
{
db.close();
}
DataBa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Log.e("DB",
e.getMessage());
throw
new
Error("Error
ingdatabase");
}
}
}
/**
*
檢查資料庫是否已存在,以避免重復復制。
*
@return
true
if
it
exists,
false
if
itdoesn't
*/
private
static
booleancheckDataBase(){
SQLiteDatabase
checkDB
=
null;
try
{
String
path
=
DB_PATH
+
DB_NAME;
checkDB
=SQLiteDatabase.openDatabase(path,
null,
SQLiteDatabase.OPEN_READONLY);
}
catch
(SQLiteException
e){
//database
does't
exist
yet.
}
if
(checkDB
!=
null)
{
checkDB.close();
}
return
checkDB
!=
null
?
true
:
false;
}
/**
*
把存在asset文件中的資料庫復制的剛創建的空資料庫中。
*
*/
private
voidDataBase()
throws
IOException
{
//
剛創建的空資料庫的路徑
String
outFileName
=
DB_PATH
+
DB_NAME;
//
打開空資料庫
OutputStream
output
=
new
FileOutputStream(outFileName);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8];
AssetManager
assetMgr
=m_context.getAssets();
for
(int
i
=
1;
i
<=
DB_SPLIT_COUNT;
i++){
//
打開分解的asset文件
String
fn
=
DB_SPLIT_NAME
+String.valueOf(i);
InputStream
input
=
assetMgr.open(fn);
//Log.i("DB",
"opened"
+
fn);
int
length;
while
((length
=
input.read(buffer))
>0)
{
//Log.i("DB",
"read"
+
String.valueOf(length));
output.write(buffer,
0,
length);
//Log.i("DB",
"write"
+
String.valueOf(length));
}
input.close();
}
//Close
the
streams
output.flush();
output.close();
}
/**
⑼ android 怎麼調用資料庫方法
SQLite也支持SQL標准類型,VARCHAR、CHAR、BIGINT等。
創建資料庫
Android 不自動提供資料庫。在 Android 應用程序中使用 SQLite,必須自己創建資料庫,然後創建表、索引,填充數據。Android 提供了 SQLiteOpenHelper 幫助你創建一個資料庫,只要繼承 SQLiteOpenHelper 類,就可以創建資料庫。繼承了SQLiteOpenHelper的子類,必須實現三個方法:
1、構造函數,調用父類 SQLiteOpenHelper 的構造函數。這個方法需要四個參數:上下文環境(例如,一個 Activity),資料庫名字,一個可選的游標工廠(通常是 Null),一個代表你正在使用的資料庫模型版本的整數。
2、onCreate()方法,它需要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作為參數,根據需要對這個對象填充表和初始化數據。
3、onUpgrage() 方法,它需要三個參數,一個 SQLiteDatabase 對象,一個舊的版本號和一個新的版本號,這樣可以清楚如何把一個資料庫從舊的模型轉變到新的模型。
⑽ Android客戶端怎麼與伺服器資料庫連接
不能與資料庫連接的
Android客戶端不能直接與伺服器資料庫連接。資料庫是需要非常大的內存,安裝之後有好幾G,連接資料庫要有一個像SQLServer里的webservice,這樣的一個橋梁來間接訪問。就是在伺服器運行一個服務端程序,該服務端程序通過接收來自android客戶端的指令,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客戶端的http請求可以通過 HttpClient類實現,在anddroid 4.0之後,客戶端的網路請求已經不被允許在主線程中運行,所以還需注意另開啟一個子線程進行網路請求。
(10)android資料庫操作擴展閱讀:
Android安全許可權機制:
Android默認設置下,所有應用都沒有許可權對其他應用、系統或用戶進行較大影響的操作。這其中包括讀寫用戶隱私數據(聯系人或電子郵件),讀寫其他應用文件,訪問網路或阻止設備待機等。安裝應用時,在檢查程序簽名提及的許可權,且經過用戶確認後,軟體包安裝器會給予應用許可權。
下載一款Android應用通常會要求如下的許可權:撥打電話、發送簡訊或彩信、修改/刪除SD卡上的內容、讀取聯系人的信息、讀取日程信的息,寫入日程數據、讀取電話狀態或識別碼、精確的(基於GPS)地理位置、模糊的(基於網路獲取)地理位置、創建藍牙連接、
還有對互聯網的完全訪問、查看網路狀態,查看WiFi狀態、避免手機待機、修改系統全局設置、讀取同步設定、開機自啟動、重啟其他應用、終止運行中的應用、設定偏好應用、震動控制、拍攝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