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卓系統 » android渲染機制

android渲染機制

發布時間: 2022-05-28 11:18:18

A. 蘋果系統到底比安卓好在哪

1、後台機制方面的區別
提到後台,大家應該會很容易想到安卓的真後台了吧,所謂真後台,就是像PC一樣,將應用保留在RAM中,當你使用HOME鍵退出應用,程序實際上並沒有完全退出,而是被系統掛在了後台,比如一些聊天軟體,之所以關閉後依然能夠收到推送,就是因為其常駐系統內存,能夠在後台接收到通知,當然,我們平時總能夠收到一些垃圾廣告的推送,也是因為後台有程序運行。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制,就導致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從內存使用上來看,剛開機的時候內存使用很低,如果不進行清理內存的操作,正常使用一天,內存佔用會達到75%以上。而內存佔用越高,使用起來流暢度就會越低,所以安卓機器需要更大的RAM來提升用戶體驗。
而iOS方面,與安卓不同的是,其採用的是偽後台,當程序進入後台會自動變為休眠狀態。當你雙擊Home鍵呼出多任務管理界面時,你會發現所有的應用卡牌都處於停止狀態,iPhone只會默認將應用的最後的運行數據記錄在RAM中,而之所以iOS也能夠收到推送,是因為當你從應用中選擇開啟推送之後,系統會增加一些進程,這些進程會從蘋果伺服器接收信息,然後再通過伺服器發給你,蘋果伺服器在這里是起到了中轉的作用。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機制,所以即便iPhone的配置相比於同類安卓機低了很多,但是iOS還是會給人更加流暢的感覺。
同iOS一樣,WP系統同樣採用的是偽後台,也叫做墓碑機制。相比於iOS的後台,WP的後台更加吝嗇,永遠只能運行一個應用,有人說WP8.1後,WP有了全新的真後台機制,變得不再偽了,可以支持後台上傳、後台播放雙進程等等,其實這同iOS的後台推送機制相類似,不過是WP對後台進程多做了些優化罷了,正是因為系統對後台進程的嚴格把控,所以我們看到即便是有著很低內存的WP手機,在使用時也是非常流暢的。
2、渲染機制方面的差別
說過了後台的機制,我們再來說下渲染機制,這一方面也是決定手機流暢度的重要因素,WP系統和iOS系統的UI渲染都採用了實時優先順序,而Android的UI渲染則遵循了傳統電腦模式的主線程普通優先順序,說白了就是前兩者追求的是主屏幕顯示優先,比如在載入一個復雜網頁時,WP系統和iOS系統都會優先載入主屏幕的顯示區域,而Android系統則追求了進程優先,同樣打開相同的網頁,Android手機就會直接將整個網頁全部載入同時渲染HTML,這無疑就增加了處理器的壓力。
而在其他程序中,用戶在使用時其實就能夠感覺到,當用戶接觸到WP手機和iPhone手機的屏幕後,UI線程會攔截所有的事件,系統會將所有資源用於渲染UI的過程中,以保證用戶界面的實時渲染優先順序。而在Android系統中UI渲染過程的優先順序別卻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當你觸摸Android手機屏幕的時候,系統後台的程序並沒有停止,仍然在繼續運行之中,比如後台下載,這樣系統UI獲得的資源就不夠,這就是Android系統不流暢的原因。

B. 安卓為什麼不採用ios的渲染機制難道是因為內核是linux的所以不能採用類似ios的渲染機制嗎

linux的標准其實是跟Unix一樣的。

而蘋果的系統就是根據Unix的分支BSD進行編制的。

所以不是內核的問題,或者說內核不是主要問題。

應該是因為渲染技術是蘋果所有,有版權的原因。

C. 針對Android的性能優化集中哪些方面

一、概要:

本文主要以Android的渲染機制、UI優化、多線程的處理、緩存處理、電量優化以及代碼規范等幾方面來簡述Android的性能優化

二、渲染機制的優化:

大多數用戶感知到的卡頓等性能問題的最主要根源都是因為渲染性能。

Android系統每隔16ms發出VSYNC信號,觸發對UI進行渲染, 如果每次渲染都成功,這樣就能夠達到流暢的畫面所需要的60fps,為了能夠實現60fps,這意味著程序的大多數操作都必須在16ms內完成。

*關於JobScheler的更多知識可以參考http://hukai.me/android-training-course-in-chinese/background-jobs/scheling/index.html

七、代碼規范

1)for loop中不要聲明臨時變數,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在裡面寫try catch。

2)明白垃圾回收機制,避免頻繁GC,內存泄漏,OOM(有機會專門說)

3)合理使用數據類型,StringBuilder代替String,少用枚舉enum,少用父類聲明(List,Map)

4)如果你有頻繁的new線程,那最好通過線程池去execute它們,減少線程創建開銷。

5)你要知道單例的好處,並正確的使用它。

6)多用常量,少用顯式的"action_key",並維護一個常量類,別重復聲明這些常量。

7)如果可以,至少要弄懂設計模式中的策略模式,組合模式,裝飾模式,工廠模式,觀察者模式,這些能幫助你合理的解耦,即使需求頻繁變更,你也不用害怕牽一發而動全身。需求變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在寫代碼之前做合理的設計。

8)View中設置緩存屬性.setDrawingCache為true.

9)cursor的使用。不過要注意管理好cursor,不要每次打開關閉cursor.因為打開關閉Cursor非常耗時。Cursor.require用於刷cursor.

10)採用SurfaceView在子線程刷新UI,避免手勢的處理和繪制在同一UI線程(普通View都這樣做)

11)採用JNI,將耗時間的處理放到c/c++層來處理

12)有些能用文件操作的,盡量採用文件操作,文件操作的速度比資料庫的操作要快10倍左右

13)懶載入和緩存機制。訪問網路的耗時操作啟動一個新線程來做,而不要再UI線程來做

14)如果方法用不到成員變數,可以把方法申明為static,性能會提高到15%到20%

15)避免使用getter/setter存取field,可以把field申明為public,直接訪問

16)私有內部類要訪問外部類的field或方法時,其成員變數不要用private,因為在編譯時會生成setter/getter,影響性能。可以把外部類的field或方法聲明為包訪問許可權

17)合理利用浮點數,浮點數比整型慢兩倍

18)針對ListView的性能優化,ListView的背景色與cacheColorHint設置相同顏色,可以提高滑動時的渲染性能。ListView中getView是性能是關鍵,這里要盡可能的優化。

getView方法中要重用view;getView方法中不能做復雜的邏輯計算,特別是資料庫操作,否則會嚴重影響滑動時的性能

19)不用new關鍵詞創建類的實例,用new關鍵詞創建類的實例時,構造函數鏈中的所有構造函數都會被自動調用。但如果一個對象實現了Cloneable介面,我們可以調用它的clone()方法。

clone()方法不會調用任何類構造函數。在使用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的場合,如果用Factory模式創建對象,則改用clone()方法創建新的對象實例非常簡單。例如,下面是Factory模式的一個典型實現:

20)public static Credit getNewCredit() {
return new Credit();
}
改進後的代碼使用clone()方法,如下所示:
private static Credit BaseCredit = new Credit();
public static Credit getNewCredit() {
return (Credit) BaseCredit.clone();
}
上面的思路對於數組處理同樣很有用。

21)乘法和除法

考慮下面的代碼:

  • for (val = 0; val < 100000; val +=5) { alterX = val * 8; myResult = val * 2; }
    用移位操作替代乘法操作可以極大地提高性能。下面是修改後的代碼:
    for (val = 0; val < 100000; val += 5) { alterX = val << 3; myResult = val << 1; }

  • 22)ViewPager同時緩存page數最好為最小值3,如果過多,那麼第一次顯示時,ViewPager所初始化的pager就會很多,這樣pager累積渲染耗時就會增多,看起來就卡。

    23)每個pager應該只在顯示時才載入網路或資料庫(UserVisibleHint=true),最好不要預載入數據,以免造成浪費

    24)提高下載速度:要控制好同時下載的最大任務數,同時給InputStream再包一層緩沖流會更快(如BufferedInputStream)

    25)提供載入速度:讓服務端提供不同解析度的圖片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還有合理使用內存緩存,使用開源的框架

    引用:Android性能優化的淺談

    D. 安卓安卓的後台運行機制和渲染機制為什麼不能做到和蘋果的一樣為什麼

    因為不是一個商家 就像寶馬和法拉利

    E. iphone與安卓的運行機制有什麼區別為什麼ios系統那麼流暢andriod為什麼達不到ios

    首先Android是在虛擬機中運行的 Jaca
    Android 沒有 iOS 流暢的原因並非 Java GC 導致暫停,也不是因為 Android 運行的是 Java 編譯的 bytecode 而 iOS 運行的
    native code,根本的原因是,iOS 的 UI 渲染採用實時優先順序,而 Android 的 UI
    渲染遵循傳統電腦模式的主線程普通優先順序。

    這聽起來似乎很抽象和難以理解,但大家可以嘗試一下,使用你的 iPad 或者
    iPhone,打開 Safari,然後載入一個復雜的網頁,例如新浪網首頁,當網頁載入到一半的時候,把你的手指放在屏幕上,並且四處移動,你會發現所有的渲染立刻停止,在你拿開手指前,網頁永遠也不會繼續載入。

    而在 Android 設備上重復這個操作,你會發現,瀏覽器會繼續嘗試載入頁面並渲染 HTML,試圖多任務同時進行,因此對於 Android來說,一個高效的雙核處理器是很重要的,這也就是 Galaxy S II 能夠非常平滑的原因。

    在 iOS 中 UI 渲染過程具有絕對的優先等級,當用戶接觸到 iPhone 的觸摸屏後,iOS 中所有的進程都將停止,UI 線程攔截了所有的事件,系統會將所有資源用於渲染
    UI 過程,以保證用戶界面的實時渲染優先順序。而在 Android 系統中 UI 渲染過程的優先順序別卻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當你觸摸 Android 手機屏幕的時候,系統後台的程序並沒有停止,仍然在繼續運行之中,比如下載和查收簡訊,這樣系統 UI 獲得的資源就不夠,這就是 Android 系統不流暢的原因。

    由於這個原因,新發布的 Galaxy Nexus,甚至配備四核處理器的話說 EeePadTransformer Prime 平板電腦都無法保證順滑的操作體驗,這些設備只能與 3 年前的 iPhone 順滑程度相比,那麼 Android 團隊為什麼不從根本解決這個問題呢?

    除了 UI 渲染之外,Android 缺乏有效的的硬體加速也是一個原因,在不同的 Android 手機上的硬體加速存在巨大差異,而蘋果是唯一一個既做硬體又做軟體的手持設備公司,只有蘋果可以在硬體中插入對軟體的優化,使得基於蘋果晶元的設備不僅省電,而且流暢。

    實際上,Android 的開發工作在第一代 iPhone 發布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原始 Android 原型體被設計成為使用鍵盤手機的設備,也就是黑莓手機的競爭對手。UI 渲染優先順序別在有鍵盤的手機上並沒有那麼重要。iPhone 發布之後,Android 小組為了快速推出能與 iPhone 競爭的產品,迅速將 Android 改成觸摸屏手機系統,但那時重寫 UI 框架已經不可能了。因為如果這樣 Android 應用市場中的所有程序將變得不可用,這種關系將一直處於惡性循環之中。

    F. 為什麼iOS會很流暢

    首先,是因為安卓和iOS的渲染機制不同——這也是安卓沒有iOS流暢的根本原因。iOS的UI渲染採用的是實時優先順序,而安卓的UI渲染是遵循PC模式的主線程普通優先順序。簡單的說就是,iOS對屏幕反應的優先順序很高,用戶只要觸摸屏幕,系統就會最優先處理屏幕顯示這個層級,馬上給出動畫效果,然後才處理媒體、服務和核心的架構等;而安卓則是追求進程優先,觸摸屏幕後的手機屏幕顯示和動畫效果的優先順序放在後面。舉個例子:比如安卓手機和iPhone同時打開相同的網頁,安卓手機就會直接將整個網頁全部載入同時渲染超文本——這無疑是增加了處理器的壓力。

    在iOS中,UI渲染過程具有絕對的優先等級:當用戶接觸到iPhone的觸摸屏後,iOS中所有的進程都將停止,UI線程攔截所有的事件,系統會將所有資源用於渲染UI的過程,以保證用戶界面的實時渲染優先順序。而在安卓系統中,UI渲染過程的優先順序別卻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當你觸摸安卓手機屏幕時,系統後台的程序並沒有完全停止,而是依然在繼續運行中。這就是安卓和iOS在流暢度上差別的最主要原因了。

    熱點內容
    促銷升級源碼 發布:2025-08-21 13:20:39 瀏覽:68
    各大資料庫 發布:2025-08-21 13:13:53 瀏覽:810
    設計圖庫加密 發布:2025-08-21 13:06:38 瀏覽:515
    索引存儲是數據的存儲方式么 發布:2025-08-21 13:05:31 瀏覽:506
    我的世界大型伺服器ip大全 發布:2025-08-21 12:54:23 瀏覽:578
    htcandroidl 發布:2025-08-21 12:50:59 瀏覽:963
    編程拳皇 發布:2025-08-21 12:50:57 瀏覽:330
    sqlserver2005作業 發布:2025-08-21 12:15:25 瀏覽:325
    安卓手機怎麼設置側邊任務欄 發布:2025-08-21 12:11:10 瀏覽:774
    二級c能編譯嗎 發布:2025-08-21 11:58:53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