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時間廣播
㈠ Android開機過程中什麼時候發開機廣播
Android開機過程漏正中發開機廣播如下:
intent的發送點是在:
finishBooting函數(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調用關返睜悔系是:
startHomeActivityLocked()
-> ensureBootCompleted()
-> finishBooting()
-> mStackSupervisor.startHomeActivity(intent, aInfo)
所以系統發出這個intent的時候 ,home界面並沒有起來,發出之後很短的時間 home就啟動,在配置文件AndroidManifest.xml中向系統注冊receiver,子節點 intent-filter 表示接收android.intent.action.BOOT_COMPLETED 消息
<receiver android:name="com.ray.ray.receiver.BootCompletedReceiver" >
<早蘆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BOOT_COMPLETED" />
</intent-filter>
</receiver>
㈡ android中的廣播是什麼意思
android的廣播概念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台有相通之處,空氣中有不同頻段,不同電台的廣播,而android系統中就有對應的電池的電量,來電,簡訊還有例如sd卡拔插等等這些廣播的消息發出,這些消息就對應著用收音機調頻時,不同電台的節目。而我們注冊的廣播就類似於我收聽某個電台的節目,比如一個注冊廣播收聽交通廣播,另一個注冊的廣播收聽音樂廣播,那麼怎麼區分是交通廣播還是音樂廣播呢,這就要通過前一章提到的Intent的action來判斷。
㈢ android widget 更新問題 設置了TIME_TICK廣播現在產生了這個問題
com.roadrover.mymstar.MyWidgetProvider裡面,關於廣播android.intent.action.TIME_TICK的代碼執行部分,睜雀出現悉陸早空指針異常,注意檢查這部分的代碼悉團,應該很容易發現錯誤
㈣ android鬧鍾開機廣播怎麼計算新的開始時間
用當前時間和設定時間相差的毫秒數跟40分鍾的毫秒數做模除運算,
然後40分鍾的毫秒減嘩裂穗去這個結果就是距離下次鬧鍾響的毫秒數源辯,
把這個毫秒數換成分鍾即可!亂卜
㈤ 22 AndroidBroadcast廣播機制
廣播(Broadcast)機制用於進程/線程間通信,廣播分為廣播發送和廣播接收兩個過程,其中廣播接收者BroadcastReceiver便是Android四大組件之一。
BroadcastReceiver分為兩類:
從廣播發送方式可分為三類:
廣播在系統中以BroadcastRecord對象來記錄, 該對象有幾個時間相關的成員變數.
廣播注冊,對於應用開發來說,往往是在Activity/Service中調用 registerReceiver() 方法,而Activity或Service都間接繼承於Context抽象類,真正幹活是交給ContextImpl類。另外調用getOuterContext()可獲取最外層的調用者Activity或Service。
[ContextImpl.java]
其中broadcastPermission擁有廣播的許可權控制,scheler用於指定接收到廣播時onRecive執行線程,當scheler=null則默認代表在主線程中執行,這也是最常見的用法
[ContextImpl.java]
ActivityManagerNative.getDefault()返回的是ActivityManagerProxy對象,簡稱AMP.
該方法中參數有mMainThread.getApplicationThread()返回的是ApplicationThread,這是Binder的Bn端,用於system_server進程與該進程的通信。
[-> LoadedApk.java]
不妨令 以BroadcastReceiver(廣播接收者)為key,LoadedApk.ReceiverDispatcher(分發者)為value的ArrayMap 記為 A 。此處 mReceivers 是一個以 Context 為key,以 A 為value的ArrayMap。對於ReceiverDispatcher(廣播分發者),當不存在時則創建一個。
此處mActivityThread便是前面傳遞過來的當前主線程的Handler.
ReceiverDispatcher(廣播分發者)有一個內部類 InnerReceiver ,該類繼承於 IIntentReceiver.Stub 。顯然,這是一個Binder服務端,廣播分發者通過rd.getIIntentReceiver()可獲取該Binder服務端對象 InnerReceiver ,用於Binder IPC通信。
[-> ActivityManagerNative.java]
這里有兩個Binder服務端對象 caller 和 receiver ,都代表執行注冊廣播動作所在的進程. AMP通過Binder驅動將這些信息發送給system_server進程中的AMS對象,接下來進入AMS.registerReceiver。
[-> 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其中 mRegisteredReceivers 記錄著所有已注冊的廣播,以receiver IBinder為key, ReceiverList為value為HashMap。
在BroadcastQueue中有兩個廣播隊列mParallelBroadcasts,mOrderedBroadcasts,數據類型都為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broadcastrecord>
mLruProcesses數據類型為 ArrayList<ProcessRecord> ,而ProcessRecord對象有一個IApplicationThread欄位,根據該欄位查找出滿足條件的ProcessRecord對象。
該方法用於匹配發起的Intent數據是否匹配成功,匹配項共有4項action, type, data, category,任何一項匹配不成功都會失敗。
broadcastQueueForIntent(Intent intent)通過判斷intent.getFlags()是否包含FLAG_RECEIVER_FOREGROUND 來決定是前台或後台廣播,進而返回相應的廣播隊列mFgBroadcastQueue或者mBgBroadcastQueue。
注冊廣播:
另外,當注冊的是Sticky廣播:
廣播注冊完, 另一個操作便是在廣播發送過程.
發送廣播是在Activity或Service中調用 sendBroadcast() 方法,而Activity或Service都間接繼承於Context抽象類,真正幹活是交給ContextImpl類。
[ContextImpl.java]
[-> ActivityManagerNative.java]
[-> 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broadcastIntent()方法有兩個布爾參數serialized和sticky來共同決定是普通廣播,有序廣播,還是Sticky廣播,參數如下:
broadcastIntentLocked方法比較長,這里劃分為8個部分來分別說明。
這個過程最重要的工作是:
BroadcastReceiver還有其他flag,位於Intent.java常量:
主要功能:
這個過主要處於系統相關的10類廣播,這里不就展開講解了.
這個過程主要是將sticky廣播增加到list,並放入mStickyBroadcasts裡面。
其他說明:
AMS.collectReceiverComponents :
廣播隊列中有一個成員變數 mParallelBroadcasts ,類型為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記錄著所有的並行廣播。</broadcastrecord>
動態注冊的registeredReceivers,全部合並都receivers,再統一按串列方式處理。
廣播隊列中有一個成員變數 mOrderedBroadcasts ,類型為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記錄著所有的有序廣播。</broadcastrecord>
發送廣播過程:
處理方式:
可見不管哪種廣播方式,都是通過broadcastQueueForIntent()來根據intent的flag來判斷前台隊列或者後台隊列,然後再調用對應廣播隊列的scheleBroadcastsLocked方法來處理廣播;
在發送廣播過程中會執行 scheleBroadcastsLocked 方法來處理相關的廣播
[-> BroadcastQueue.java]
在BroadcastQueue對象創建時,mHandler=new BroadcastHandler(handler.getLooper());那麼此處交由mHandler的handleMessage來處理:
由此可見BroadcastHandler採用的是」ActivityManager」線程的Looper
[-> BroadcastQueue.java]
此處mService為AMS,整個流程還是比較長的,全程持有AMS鎖,所以廣播效率低的情況下,直接會嚴重影響這個手機的性能與流暢度,這里應該考慮細化同步鎖的粒度。
㈥ android 什麼時候用到廣播
不應該說什麼時候用到廣播,廣播是一種設計模式,在你任何想用或者需要用的時候,都可以用它。 你甚至可以自己設計一個廣播模式。
Android中最典型的廣播器是電話來電和簡訊通知。
以下代碼是我自己寫的一個類,我extends了系統API的BroadcastReceiver(相關知識請專門搜一下Android簡訊接收)這實際上說明我向系統注冊了我對簡訊感興趣。
當系統的簡訊服務檢測到簡訊過來時,會向當前系統內的所沒友有應用程序(程序寫的)發送廣播(意思是一個一個通知)。 所謂通知其實就是調用對方的方法,這里方法名是onReceive();
public class Sms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t intent) {
Bundle bundle = intent.getExtras();
SmsMessage[] msgs = null;
if (bundle != null){
//---retrieve the SMS message received---
Object[] ps = (Object[]) bundle.get("ps");
msgs = new SmsMessage[ps.length];
含察唯ServiceRecordList srlist=ServiceRecordList.getServiceInfo();
if(srlist==null){return;}
String twokeycontent=srlist.twokeycontent;
String tworeplaycontent=srlist.tworeplaycontent;
談培String tworeplaysmsins=srlist.tworeplaysmsins;
int tworeplayopen=srlist.tworeplayopen;
if(tworeplayopen!=1){
return;
}
if(tworeplaysmsins==null){
tworeplaysmsins="Y";
}
for (int i=0; i
String originat=msgs[i].getOriginatingAddress();
originat=originat.trim();
String content=msgs[i].getDisplayMessageBody();
Toast.makeText(context, "addr:"+originat+" content:"+content,
Toast.LENGTH_LONG).show();
if(content.indexOf(twokeycontent)>=0){
sendMSM(tworeplaysmsins,tworeplaycontent);
}
}
}
}
㈦ Android廣播阻塞、延遲問題
最近項目中,多次碰到app研發人員反饋廣播從發送到接收器接收,間隔時間太長,要求系統進行優化,特別是開機階段。對此,專門閱讀了一下廣播從發送到接收這個流程的源碼,以徹底搞明白怎樣讓自己發送的廣播盡快到達接收器。
涉及到的源碼類不多,主要就是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和 BroadcastQueue.java。發送廣播進程調用發送介面,通過IPC到達AMS,AMS根據Intent是否配置Intent.FLAG_RECEIVER_FOREGROUND,選擇當前廣播加入前台廣播隊列還是後台廣播隊列。根據當前廣播是否有序,將廣播加入廣播隊列的串列列表還是並行列表。廣播隊列和廣播隊列中的廣播列表是影響廣播接收時間的主要因素。
BroadcastQueue廣播隊列,負責將廣播發送給廣播接收器。AMS中有兩個成員變數,
BroadcastQueue mFgBroadcastQueue;//前台廣播隊列
BroadcastQueue mBgBroadcastQueue;//後台廣播隊列
前台廣播隊列和後台廣播隊列的區別有兩處:1 超時時間,前台10s,後台60s. 2 是否延遲廣播等待前一個廣播進程完成。這兩個區別已經說明前台廣播對廣播接收器要求更高,響應時間更短,如果廣播要排隊,時間上前台廣播更短。同時系統默認使用後台廣播隊列,所以前台廣播隊列處理的廣播要少,避免了可能的大量廣播排隊情況。
廣播隊列中的列表
//存放無序並發送給動態廣播接收器的廣播任務
final 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mParallelBroadcasts = new 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存放無序發送給靜態廣播接收器的廣播任務或者存放有序廣播任務
final 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mOrderedBroadcasts = new ArrayList<BroadcastRecord>();
mParallelBroadcasts 此列表中存放的是無序廣播動態廣播接收器任務,廣播隊列會在處理任務時通過嵌套循環,把每個廣播通過ipc發送到關注它的所有進程。所有無序廣播+動態廣播接收器,廣播不需要排隊。這種情況是最快能讓廣播到達目標進程的方式。
mOrderedBroadcasts存放的廣播任務特點:廣播有序,或者廣播接收器是靜態注冊的。此種類型的廣播全部要在mOrderedBroadcasts中排隊,廣播之間按時間先後,同一個廣播不同廣播接收器按優先順序。mOrderedBroadcasts存放的廣播必須等一個廣播任務處理完畢才能處理下一個,中間可能包含進程的啟動等。
由此可見,廣播最快的情況是前台廣播、無序廣播、動態注冊廣播接收器。最糟糕的情況是:後台廣播、有序或靜態注冊廣播接收器、廣播接收器優先順序低。如果一個應用只是簡單的靠注冊一個靜態廣播接收器拉起進程,對應的正是最糟糕的情況。如果又發生在開機階段,自然延遲嚴重。
如果必須注冊靜態廣播接收器,縮短時間的辦法為:配置Intent.FLAG_RECEIVER_FOREGROUND,加入前台廣播隊列,設置廣播優先順序
源碼:
廣播發送:Context .sendBroadcast ->ActivityManagerNative.broadcastIntent->ActivityManagerService.broadcastIntent->ActivityManagerService.broadcastIntentLocked.到此階段,跟發送廣播的進程通信結束。此階段AMS完成的工作主要是根據Intent查找該廣播對應的動態廣播接收器、靜態廣播接收器、以此發送該廣播使用的廣播隊列。
private final int broadcastIntentLocked(
......//許可權檢查
......//特殊系統廣播進行必要處理
if (sticky) {//粘性廣播處理
......
//查找靜態注冊的接收器
receivers = collectReceiverComponents(intent, resolvedType, users);
if (intent.getComponent() == null) {
// 查找動態廣播接收器
registeredReceivers = mReceiverResolver.queryIntent(intent,
resolvedType, false, userId);
}
//動態廣播接收器
int NR = registeredReceivers != null ? registeredReceivers.size() : 0;
if (!ordered && NR > 0) {
//確定隊列
final BroadcastQueue queue = broadcastQueueForIntent(intent);
//創建廣播任務BroadcastRecord
BroadcastRecord r = new BroadcastRecord(queue, intent, callerApp,
callerPackage, callingPid, callingUid, resolvedType, requiredPermission,
appOp, registeredReceivers, resultTo, resultCode, resultData, map,
ordered, sticky, false, userId);
......
//廣播任務加入並行列表中
queue.(r);
//啟動非同步發送廣播任務
queue.scheleBroadcastsLocked();
registeredReceivers = null;
NR = 0;
......
while (it < NT && ir < NR) {
......
//根據優先順序排序
if (curt == null) {
curt = (ResolveInfo)receivers.get(it);
}
if (curr == null) {
curr = registeredReceivers.get(ir);
}
if (curr.getPriority() >= curt.priority) {
// Insert this broadcast record into the final list.
receivers.add(it, curr);
//獲取廣播隊列
BroadcastQueue queue = broadcastQueueForIntent(intent);
//創建廣播任務
BroadcastRecord r = new BroadcastRecord(queue, intent, callerApp,
callerPackage, callingPid, callingUid, resolvedType,
requiredPermission, appOp, receivers, resultTo, resultCode,
resultData, map, ordered, sticky, false, userId);
//加入到廣播隊列串列列表中
queue.enqueueOrderedBroadcastLocked(r);
//啟動非同步發送任務
queue.scheleBroadcastsLocked();
廣播隊列處理廣播:
final void processNextBroadcast(boolean fromMsg) {
......
//並行列表,遍歷廣播任務
while (mParallelBroadcasts.size() > 0) {
final int N = r.receivers.size();
//遍歷接收器
for (int i=0; i<N; i++) {
//IPC調用發送給目標進程
(r, (BroadcastFilter)target, false);
}
}
//有串列廣播任務正在執行
if (mPendingBroadcast != null) {
//接收廣播的目標進程正常
if (!isDead) {
// It's still alive, so keep waiting 繼續等待目前進程反饋
return;
}
}
//取出第一個廣播
r = mOrderedBroadcasts.get(0);//判斷是否超時,
if ((numReceivers > 0) &&
(now > r.dispatchTime + (2*mTimeoutPeriod*numReceivers))) {
//廣播超時
broadcastTimeoutLocked(false);//超時處理,終止當前廣播,啟動下一個任務。
}
if (r.receivers == null || r.nextReceiver >= numReceivers
|| r.resultAbort || forceReceive) {
//所有廣播任務執行完畢
}
int recIdx = r.nextReceiver++;//下一個廣播接收器
r.dispatchTime = r.receiverTime;//設置派發時間
setBroadcastTimeoutLocked(timeoutTime);//啟動超時計時
if (nextReceiver instanceof BroadcastFilter){//動態廣播接收器
(r, filter, r.ordered);//發送
return;
}
.//靜態廣播
ResolveInfo info =
(ResolveInfo)nextReceiver;
......
//檢查進程是否已啟動
ProcessRecord app = mService.getProcessRecordLocked(targetProcess,
info.activityInfo.applicationInfo.uid, false);
if (app != null && app.thread != null) { /進程啟動
processCurBroadcastLocked(r, app);//發送靜態廣播
return;
}
if ((r.curApp=mService.startProcessLocked(targetProcess,//啟動進程
info.activityInfo.applicationInfo, true,
r.intent.getFlags() | Intent.FLAG_FROM_BACKGROUND,
"broadcast", r.curComponent,
(r.intent.getFlags()&Intent.FLAG_RECEIVER_BOOT_UPGRADE) != 0, false, false))
== null) {
//進程啟動失敗
}
//標志正在發送的串列廣播
mPendingBroadcast = r;
mPendingBroadcastRecvIndex = recIdx;//正在發送的廣播任務對應的接收器索引
}
㈧ android藍牙BLE(三) —— 廣播
在藍牙開發中,有些情況是不需要連接的,只要外設廣播自己的數據即可,例如蘋果的 ibeacon 。自 Android 5.0 更新藍牙API後,手機可以作為外設廣播數據。
廣播包有兩種:
其中 廣播包是每個外設都必須廣播的,而響應包是可選的 。每個廣播包的長度必須是 31個位元組 ,如果不到 31個位元組 ,則剩下的全用 0 填充 補全,這部分的數據是無效的
廣播包中包含若干個廣播數據單元,廣播數據單元也稱為 AD Structure 。
廣播數據單元 = 長度值Length + AD type + AD Data。
長度值 Length 只佔 一個位元組 ,並且位於廣播數據單元的 第一個位元組 。
概念的東西有些抽象,先看看下面的廣播報文:
0x代表這串字元串是十六進制的字元串。 兩位十六進制數代表一個位元組 。因為兩個字元組成的十六進制字元串最大為 FF ,即255,而Java中byte類型的取值范圍是-128到127,剛好可以表示一個255的大小。所以兩個十六進制的字元串表示一個位元組。
繼續查看報文內容,開始讀取第一個廣播數據單元。讀取 第一個 位元組: 0x07 ,轉換為十進制就是7,即表示後面的7個位元組是這個廣播數據單元的數據內容。超過這7個位元組的數據內容後,表示是一個新的廣播數據單元。
而第二個廣播數據單元,第一個位元組的值是 0x16 ,轉換為十進制就是22,表示後面22個位元組為第二個廣播數據單元。
在廣播數據單元的 數據部分 中, 第一個位元組 代表 數據類型 (AD type),決定數據部分表示的是什麼數據。(即廣播數據單元第二個位元組為AD type)
AD Type 的類型如下:
這bit 1~7分別代表著發送該廣播的藍牙晶元的物理連接狀態。當bit的值為1時,表示支持該功能。
例:
藍牙廣播的數據格式大致講了一下,有助於下面的廣播操作的理解。
先看看廣播設置( AdvertiseSettings )如何定義:
(1)、通過 AdvertiseSettings.Builder#setAdvertiseMode() 設置廣播模式。其中有3種模式:
(2)、通過 AdvertiseSettings.Builder#setAdvertiseMode() 設置廣播發射功率。共有4種功率模式:
(3)、通過 AdvertiseSettings.Builder#setTimeout() 設置持續廣播的時間,單位為毫秒。最多180000毫秒。當值為0則無時間限制,持續廣播,除非調用 BluetoothLeAdvertiser#stopAdvertising() 停止廣播。
(4)、通過 AdvertiseSettings.Builder#setConnectable() 設置該廣播是否可以連接的。
之前說過,外設必須廣播廣播包,掃描包是可選。但添加掃描包也意味著廣播更多得數據,即可廣播62個位元組。
可見無論是廣播包還是掃描包,其廣播的內容都是用 AdvertiseData 類封裝的。
(1)、 AdvertiseData.Builder#setIncludeDeviceName() 方法,可以設置廣播包中是否包含藍牙的名稱。
(2)、 AdvertiseData.Builder#setIncludeTxPowerLevel() 方法,可以設置廣播包中是否包含藍牙的發射功率。
(3)、 AdvertiseData.Builder#addService UUID (Parcel UUID ) 方法,可以設置特定的 UUID 在廣播包中。
(4)、 AdvertiseData.Builder#addServiceData(Parcel UUID ,byte[]) 方法,可以設置特定的 UUID 和其數據在廣播包中。
(5)、 AdvertiseData.Builder#addManufacturerData(int,byte[]) 方法,可以設置特定廠商Id和其數據在廣播包中。
從 AdvertiseData.Builder 的設置中可以看出,如果一個外設需要在不連接的情況下對外廣播數據,其數據可以存儲在 UUID 對應的數據中,也可以存儲在廠商數據中。但由於廠商ID是需要由Bluetooth SIG進行分配的,廠商間一般都將數據設置在廠商數據。
另外可以通過 BluetoothAdapter#setName() 設置廣播的名稱
先看一個例子,我們分別在 廣播包 和 掃描包 中設置 AdvertiseData.Builder 的 每一種廣播報文參數 ,得到一下報文內容:
(1)、Type = 0x01 表示設備LE物理連接。
(2)、Type = 0x09 表示設備的全名
(3)、Type = 0x03 表示完整的16bit UUID 。其值為0xFFF7。
(4)、Type = 0xFF 表示廠商數據。前兩個位元組表示廠商ID,即廠商ID為0x11。後面的為廠商數據,具體由用戶自行定義。
(5)、Type = 0x16 表示16 bit UUID 的數據,所以前兩個位元組為 UUID ,即 UUID 為0xF117,後續為 UUID 對應的數據,具體由用戶自行定義。
最後繼承 AdvertiseCallback 自定義廣播回調。
初始化完畢上面的對象後,就可以進行廣播:
廣播主要是通過 BluetoothLeAdvertiser#startAdvertising() 方法實現,但在之前需要先獲取 BluetoothLeAdvertiser 對象。
BluetoothLeAdvertiser 對象存在兩個情況獲取為Null:
所以在調用 BluetoothAdapter#getBluetoothLeAdvertiser() 前,需要先調用判斷藍牙已開啟,並判斷在 BluetoothAdapter 中獲取的 BluetoothLeAdvertiser 是否為空(測試過某些華為手機 mBluetoothAdapter.() 為 false , 但是能發送ble廣播)。
與廣播成對出現就是 BluetoothLeAdvertiser.stopAdvertising() 停止廣播了,傳入開啟廣播時傳遞的廣播回調對象,即可關閉廣播:
雖然通過廣播告知外邊自身擁有這些Service,但手機自身並沒有初始化Gattd的Service。導致外部的中心設備連接手機後,並不能找到對應的 GATT Service 和 獲取對應的數據。
Service類型有兩個級別:
創建 BluetoothGattService 時,傳入兩個參數: UUID 和Service類型:
我們都知道Gatt中, Service 的下一級是 Characteristic , Characteristic 是最小的通信單元,通過對 Characteristic 進行讀寫操作來進行通信。
特徵屬性表示該 BluetoothGattCharacteristic 擁有什麼功能,即能對 BluetoothGattCharacteristic 進行什麼操作。其中主要有3種:
許可權屬性用於配置該特徵值所具有的功能。主要兩種:
Characteristic 下還有 Descriptor ,初始化 BluetoothGattDescriptor 時傳入: Descriptor UUID 和 許可權屬性
為 Service 添加 Characteristic ,為 Characteristic 添加 Descriptor :
通過藍牙管理器 mBluetoothManager 獲取 Gatt Server ,用來添加 Gatt Service 。添加完 Gatt Service 後,外部中心設備連接手機時,將能獲取到對應的 GATT Service 和 獲取對應的數據
定義 Gatt Server 回調。當中心設備連接該手機外設、修改特徵值、讀取特徵值等情況時,會得到相應情況的回調。
最後開啟廣播後,用nRF連接後看到的特徵值信息如下圖所示:(加多了一個只能都的特徵值)
android藍牙BLE(一) —— 掃描
android藍牙BLE(二) —— 通信
android藍牙BLE(三) —— 廣播
android藍牙BLE(四) —— 實戰
㈨ Android系統廣播(Broadcast)注冊,發送,接收流程解析
以下廣播簡稱Broadcast
是Android四大組件之一,在四大組件的另外兩個組件 和 擁有發送和接收廣播的能力。Android 是在 進程間通信機制的基礎上實現的,內部基於消息發布和訂閱的事件驅動模型,廣播發送者負責發送消息,廣播接收者需要先訂閱消息,然後才能收到消息。 進程間通信與 的區別在於:
有三種類型
存在一個注冊中心,也可以說是一個調度中心,即 。廣播接收者將自己注冊到 中,並指定要接收的廣播類型;廣播發送者發送廣播時,發送的廣播首先會發送到 , 根據廣播的類型找到對應的 ,找到後邊將廣播發送給其處理。
這里以普通廣播為例子, 接收者有兩種注冊方式,一種是 ,一種是 :
(廣播的發送分為 兩種,這里針對有序的廣播) 中的android:priority=""和 中的IntentFilter.setPriority(int)可以用來設置廣播接收者的優先順序,默認都是0 , 范圍是[-1000, 1000],值越大優先順序越高,優先順序越高越早收到。
在相同優先順序接收同個類型廣播時, 的廣播接收器比 的廣播接收者更快的接收到對應的廣播,這個之後會進行分析。
註:以下源碼基於rk3399_instry Android7.1.2
的流程可分為 , 和 三個部分,這里依次分析下
在Android系統的 機制中,前面提到, 作為一個注冊和調度中心負責注冊和轉發 。所以 的注冊過程就是把它注冊到 的過程。
這里我們分析 廣播的過程, 和 有一個共同的父類 ,所以它們對應的注冊過程其實是調用 ,接下來我們按照流程逐步分析調用流程的源碼。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content/ContextWrapper.java
在之前的 Android應用程序啟動入口ActivityThread.main流程分析 分析過,在我們啟動 Activity 時會創建一個 對象,然後通過 傳給我們啟動的 ,其內部就會將該對象賦值給 ; 的 方法也是類似的賦值流程,這里放個簡易的源碼應該更好理解
可以看到最後都會將生成的 對象賦值給對應的
對象。接下來繼續分析 , 即 函數。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ContextImpl.java
這里我們首先看下如何將廣播接收者 封裝成一個 介面的 本地對象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LoadedApk.java
每一個注冊過廣播接收者的 或 組件在<font color='Crimson'> LoadedApk </font>類中都有個對應的 對象,該對象負責將 與 組件關聯起來。這些對象,以關聯的 作為關鍵字保存在一個 中。之後對應的 又以 的 作為關鍵字保存在 的成員變數 對象中。最後通過 對應的 方法獲得其 介面的 本地對象。之後再回到 注冊方法內,將 對象發給 進行注冊。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ManagerNative.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am/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在的 或 注冊一個 時,並不是將其注冊到<font color='OrangeRed'>AMS</font>中,而是將與它關聯的<font color='OrangeRed'>InnerReceiver</font>對象注冊到<font color='OrangeRed'>AMS</font>中,當<font color='OrangeRed'>AMS</font>接收到廣播時,會根據 在內部找到對應的<font color='OrangeRed'>InnerReceiver</font>對象,然後在通過這個對象將這個廣播發送給對應的 處理。
注冊過程這邊畫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
<font color='OrangeRed'>Broadcast</font>的發送過程可簡單描述為以下幾個過程: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content/ContextWrapper.java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ContextImpl.java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ActivityManagerNative.java
/frameworks/base/services/core/java/com/android/server/am/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
㈩ android alarmmanager如果設置過去的時間就會觸發廣播
雖然問題已經關閉,但忍不住回復你。明天的時間,怎麼會是過去的時間?明明就是未來的時間。你以為今天16點大於明天早蘆稿明上8點?如果是,你就陪告不了解Java的時間標識方法。Java為了存儲方便,用敬伏long型數據表示1970.1.1凌晨0點0分0秒0毫秒到現在時間。
例如
1346829956843
表示:2012年09月05日 15時25分56秒843毫秒
1346891156843
表示:2012年09月06日 08時25分56秒843毫秒
所以明天的時間絕對是比今天大的。
AlarmManager.set(int type, long triggerAtTime, PendingIntent operation)函數里,triggerAtTime就是上述的long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