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畫面
A. 如何把android手機畫面實時傳遞到電腦上
要將Android手機畫面實時傳遞到電腦上,可以使用droidVNC軟體和隨身WiFi進行投影。具體步驟如下:
1. 下載並安裝VNC Viewer 在電腦上安裝VNC viewer軟體,例如realVNC或TightVNC。TightVNC是免費軟體,可以從官網下載並安裝。
2. 打開Tight VNC Viewer 在電腦的開始欄中輸入「tightvnc」進行搜索,找到並打開Tight VNC Viewer。
3. 輸入連接信息 在Tight VNC Viewer界面中,輸入手機的IP地址和埠信息。這些信息通常可以在手機的droidVNC設置中找到,或者如果沒有做特殊設置,直接輸入手機的默認IP地址和埠號。
通過以上步驟,你就可以將Android手機畫面實時投影到電腦上了。此外,droidVNC還具備遠程式控制制功能,你可以在電腦上對手機進行遠程操作,這在應用開發和展示時非常有用。
注意事項: 確保手機和電腦在同一WiFi網路下,以便順利進行連接和投影。 如果遇到連接問題,請檢查手機的IP地址和埠號是否正確,以及防火牆或安全軟體是否阻止了連接。
B. android怎麼改開機畫面
在Android設備上更改開機畫面是一個有趣的過程,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屏即開機時出現的第一個畫面,通常需要進行刷機操作,且對圖片尺寸要求嚴格,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可能導致設備無法啟動,因此如果不是非常有經驗的用戶,不建議輕易嘗試。
第二屏則為開機動畫,即進入系統之前的那段動畫,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更換。首先需要確保你的設備已經root,然後下載一個你心儀的開機動畫文件,無需解壓縮,直接將其重命名為「bootanimation.zip」。接下來,使用RE管理器將該文件復制到「system/media」文件夾下,之後長按文件,選擇修改許可權,將第一豎列全部選中,第二豎列僅選中最上方的選項,其他選項不選,最後重啟設備。
這里還有一些關於「bootanimation.zip」的知識。你可以將該文件解壓縮,通常會發現其中包含名為「part0」、「part1」的兩個文件夾以及一個名為「desc.txt」的文件。這兩個文件夾中存儲了許多圖片,你可以將裡面的圖片替換掉,而「desc.txt」文件則包含了動畫播放的詳細信息。打開「desc.txt」,你會看到類似如下的三行信息:
320 480 15
1 0 part0
0 0 part1
第一行的意思是:將圖片按320*480的解析度顯示(如需更換為800*480,請相應調整),播放速度為每秒15幀(若希望實現幻燈片效果,請將速度調整為1),圖片的比例要保持一致,以避免畫面變形。第二行的意思是:播放「part0」文件夾中的圖片。第三行則表示:循環播放「part1」文件夾中的圖片,直至開機。
完成上述修改後,選中「part0」、「part1」文件夾及「desc.txt」文件,右鍵選擇「添加到壓縮文件」,壓縮格式選擇「ZIP」,壓縮方式選擇「存儲」,並將其重命名為「bootanimation.zip」。至此,你自定義的開機動畫就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的設備雖然不同,但系統版本與你的一樣,因此這一方法應該適用於你。如果你在操作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建議在網路上查找與你設備型號相關的論壇,與其他用戶交流學習。
C. 怎麼修改android 啟動過程中的第二個開機畫面
第一個開機畫面是在內核啟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它是一個靜態的畫面。第二個開機畫面是在init進程啟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它也是一個靜態的畫面。第三個開機畫面是在系統服務啟動的過程中出現的,它是一個動態的畫面。無論是哪一個畫面,它們都是在一個稱為幀緩沖區(frame buffer,簡稱fb)的硬體設備上進行渲染的。接下來,我們就分別分析這三個畫面是如何在fb上顯示的。
1. 第一個開機畫面的顯示過程
Android系統的第一個開機畫面其實是Linux內核的啟動畫面。在默認情況下,這個畫面是不會出現的,除非我們在編譯內核的時候,啟用以下兩個編譯選項:
CONFIG_FRAMEBUFFER_CONSOLE
CONFIG_LOGO
第一個編譯選項表示內核支持幀緩沖區控制台,它對應的配置菜單項為:Device Drivers ---> Graphics support ---> Console display driver support ---> Framebuffer Console support。第二個編譯選項表示內核在啟動的過程中,需要顯示LOGO,它對應的配置菜單項為:Device Drivers ---> Graphics support ---> Bootup logo。配置Android內核編譯選項可以參考在Ubuntu上下載、編譯和安裝Android最新內核源代碼(Linux Kernel)一文。
幀緩沖區硬體設備在內核中有一個對應的驅動程序模塊fbmem,它實現在文件kernel/goldfish/drivers/video/fbmem.c中,它的初始化函數如下所示:
/**
* fbmem_init - init frame buffer subsystem
*
* Initialize the frame buffer subsystem.
*
* NOTE: This function is _only_ to be called by drivers/char/mem.c.
*
*/
static int __init
fbmem_init(void)
{
proc_create("fb", 0, NULL, &fb_proc_fops);
if (register_chrdev(FB_MAJOR,"fb",&fb_fops))
printk("unable to get major %d for fb devs\n", FB_MAJOR);
fb_class = class_create(THIS_MODULE, "graphics");
if (IS_ERR(fb_class)) {
printk(KERN_WARNING "Unable to create fb class; errno = %ld\n", PTR_ERR(fb_class));
fb_class = NULL;
}
return 0;
}
這個函數首先調用函數proc_create在/proc目錄下創建了一個fb文件,接著又調用函數register_chrdev來注冊了一個名稱為fb的字元設備,最後調用函數class_create在/sys/class目錄下創建了一個graphics目錄,用來描述內核的圖形系統。
模塊fbmem除了會執行上述初始化工作之外,還會導出一個函數register_framebuffer:
EXPORT_SYMBOL(register_framebuffer);
這個函數在內核的啟動過程會被調用,以便用來執行注冊幀緩沖區硬體設備的操作,它的實現如下所示:
/**
* register_framebuffer - registers a frame buffer device
* @fb_info: frame buffer info structure
*
* Registers a frame buffer device @fb_info.
*
* Returns negative errno on error, or zero for success.
*
*/
int
register_framebuffer(struct fb_info *fb_info)
{
int i;
struct fb_event event;
......
if (num_registered_fb == FB_MAX)
return -ENXIO;
......
num_registered_fb++;
for (i = 0 ; i < FB_MAX; i++)
if (!registered_fb[i])
break;
fb_info->node = i;
mutex_init(&fb_info->lock);
fb_info->dev = device_create(fb_class, fb_info->device,
MKDEV(FB_MAJOR, i), NULL, "fb%d", i);
if (IS_ERR(fb_info->dev)) {
/* Not fatal */
printk(KERN_WARNING "Unable to create device for framebuffer %d; errno = %ld\n", i, PTR_ERR(fb_info->dev));
fb_info->dev = NULL;
} else
fb_init_device(fb_info);
......
registered_fb[i] = fb_info;
event.info = fb_info;
fb_notifier_call_chain(FB_EVENT_FB_REGISTERED, &event);
return 0;
}
由於系統中可能會存在多個幀緩沖區硬體設備,因此,fbmem模塊使用一個數組registered_fb保存所有已經注冊了的幀緩沖區硬體設備,其中,每一個幀緩沖區硬體都是使用一個結構體fb_info來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