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存儲器
① RS 屬於 ()器-存儲器類型
Rs源寄存器。
Rd目的寄存器destination。
寄存器的功能是存儲二進制代碼,它是由具有存儲功能的觸發器組合起來構成的。一個觸發器可以存儲1位二進制代碼,故存放n位二進制代碼的寄存器,需用n個觸發器來構成。
② 一個rs型指令的兩個操作數在何處
RS SS 從操作數的物理位置來說,可把二地址指令可歸結為三種類型: 寄存器-寄存器(RR)型指令:需要多個通用寄存器或個別專用寄存器,從寄存器中取操作 數,把操作結果放到另一寄存器中。機器執行這種指令的速度很快,不需要訪問內存。 寄存器-存儲器(RS)型指令:執行此類指令,既要訪問內存單元,又要訪問寄存器。 存儲器-存儲器(SS)型指令:參與操作的數都放在內存里,從內存某單元中取操作數,操 作結果存放至內存另一單元中。因此機器執行這種指令需要多次訪問內存。 RR 型執行速度最快。
③ 計算機組成原理中的RR,SS,RS型指令分別指什麼指令
寄存器-寄存器(RR)型指令:從寄存器中取操作數,把操作結果放到另一寄存器中,不需要訪問內存存儲器,因此速度快;
存儲器—存儲器(SS)型指令:執行此類指令,既要訪問內存單元,又要訪問寄存器。
寄存器-存儲器(RS)型指令:執行此類指令,既要訪問內存單元,又要訪問寄存器。
16MB=16M×8與8m×16位的存儲容量是相等的,現在存儲字長是16位,因此我可以把訪問16MB等價與訪問8M×16位的。
直接定址范圍由形式地址的位數確定,8m的地址范圍需要2的23次方,已有形式地址a為7,表示2的7次方,不夠,所以採用雙字長指令,原來指令格式下面添一行,長度為16位(23-7)。
(3)rs存儲器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科學中,機器指令是用機器字來表示的,表示一條指令的機器字,就稱為指令字,通常簡稱指令。指令格式,則是指令字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結構形式,通常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操作碼欄位表示指令的操作特性與功能,地址碼欄位通常指定參與操作的操作數的地址。非變址命令,也可以稱之為非變址指令,是指CPU執行命令時,指令的定址方式。
定址即尋找操作數或轉移指令中的轉移地址。所有具有操作數的指令.都要涉及如何尋找操作數存放地址的問題,只有確定了操作數的存放地址,才能根據指令的操作碼,對指令的操作數進行相應的加工。
定址方式就是規定如何對指令中操作數欄位進行解釋以找到操作數的方法或是在轉移類指令中確定轉移的目標地址的方法。前者稱為尋找操作數的定址方式,後者稱為尋找指令地址的定址方式。在計算機中,定址方式一般分為指令定址和數據定址。
④ 簡述SRAM,DRAM型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個人電腦的主要結構:
顯示器
主機板
CPU
(微處理器)
主要儲存器
(記憶體)
擴充卡
電源供應器
光碟機
次要儲存器
(硬碟)
鍵盤
滑鼠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數據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數據(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於一台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列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據,對指令進行解碼,並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據做那些運算並將結果數據返回到何處。控制系統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器。通常這個計數器隨著指令的執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則。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如:將一個數值從存儲單元A拷貝到存儲單元B)2)、數邏運算(如:計算存儲單元A與存儲單元B之和,結果返回存儲單元C)3)、條件驗證(如:如果存儲單元A內數值為100,則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顯著區別的體系結構。它們通常由者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Harvard
architecture)。
⑤ GPS,GIS,RS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1、功能不一樣
GPS是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確定點位,
GIS是地理信息系統,是個數據處理平台,
RS是遙感,主要是提供數據。
2、處理的數據不一樣
GPS主要處理的是位置、速度、時間等;
RS主要處理圖片;
GIS主要是管理數據;
3、聯系
GPS、RS兩者經過數據的採集,可以供給GIS的平台進行處理
(5)rs存儲器擴展閱讀:
GPS組成部分
1、空間部分
GPS的空間部分是由24顆衛星組成(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它位於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運行周期為12h。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顆),軌道傾角為55°。
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並能在衛星中預存導航信息,GPS的衛星因為大氣摩擦等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導航精度會逐漸降低。
2、地面控制系統
地面控制系統由監測站(Monitor Station)、主控制站(Master Monitor Station)、地面天線(Ground Antenna)所組成,主控制站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春田市(Colorado. Springfield)。地面控制站負責收集由衛星傳回之訊息,並計算衛星星歷、相對距離,大氣校正等數據。
3、用戶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就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 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 用戶設備。
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部分。接收機一般採用機內和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源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源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源時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數據丟失。
各種類型的接受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使用。其次則為使用者接收器,現有單頻與雙頻兩種,但由於價格因素,一般使用者所購買的多為單頻接收器。
⑥ 手機諸存卡的SD,CF,TF,MINI-SD,RS-MMC(雙電/高速)是什麼意思
是指儲存卡的具體類型
快閃記憶體卡(Flash Card)是利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技術達到存儲電子信息的存儲器,一般應用在數碼相機,掌上電腦,MP3等小型數碼產品中作為存儲介質,所以樣子小巧,有如一張卡片,所以稱之為快閃記憶體卡。根據不同的生產廠商和不同的應用,快閃記憶體卡大概有SmartMedia(SM卡)、Compact Flash(CF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 Digital(SD卡)、Memory Stick(記憶棒)、XD-Picture Card(XD卡)和微硬碟(MICRODRIVE)這些快閃記憶體卡雖然外觀、規格不同,但是技術原理都是相同的。
⑦ 四種存儲器中速度最快的
內存儲器。
存儲速度從快到慢排列:內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計算機的主存>大容量磁碟。
只讀光碟,是一種在電腦上使用的光碟。這種光碟只能寫入數據一次,信息將永久保存在光碟上,使用時通過光碟驅動器讀出信息。
CD的格式最初是為音樂的存儲和回放設計的,1985年,由SONY和飛利浦制定的黃皮書標准使得這種格式能夠適應各種二進制數據。有些CD-ROM既存儲音樂,又存儲計算機數據,這種CD-ROM的音樂能夠被CD播放器播放,計算機數據只能被計算機處理。
注意事項:
簡單地說:寄存器是操作數據的地方,存儲器是存放數據的地方。
寄存器結構通常是指基本RS觸發器派生D觸發器,是由一些與非門的結構、總體集成在CPU、讀寫速度與CPU的速度運行基本匹配,但由於性能優越,所以貴,一般好的CPU只有幾MB二級緩存,一級緩存。
CPU的內存,通常指的是硬碟,U盤和其他設備可以節省電源切斷後,數據的能力是一般比較大,缺點是讀寫速度非常緩慢,普通機械硬碟讀寫速度通常是大約50mb/S。內存和寄存器是用於慢速內存讀寫的多層存儲機制。
⑧ sr鎖存器的工作原理
鎖存器概述
鎖存器(Latch)是一種對脈沖電平敏感的存儲單元電路,它們可以在特定輸入脈沖電平作用下改變狀態。鎖存,就是把信號暫存以維持某種電平狀態。鎖存器的最主要作用是緩存,其次完成高速的控制器與慢速的外設的不同步問題,再其次是解決驅動的問題,最後是解決一個 I/O 口既能輸出也能輸入的問題。鎖存器是利用電平控制數據的輸入,它包括不帶使能控制的鎖存器和帶使能控制的鎖存器。
鎖存器的工作原理
鎖存器原理圖
鎖存器作用
鎖存器是一種對脈沖電平敏感的存儲單元電路,它們可以在特定輸入脈沖電平作用下改變狀態。鎖存,就是把信號暫存以維持某種電平狀態。鎖存器的最主要作用是緩存,其次完成高速的控制其與慢速的外設的不同步問題,再其次是解決驅動的問題,最後是解決一個 I/O 口既能輸出也能輸入的問題。
鎖存器應用場合
所謂鎖存器,就是輸出端的狀態不會隨輸入端的狀態變化而變化,僅在有鎖存信號時輸入的狀態才被保存到輸出,直到下一個鎖存信號到來時才改變。
鎖存器多用於集成電路中,在數字電路中作為時序電路的存儲元件,在某些運算器電路中有時採用鎖存器作為數據暫存器。
封裝為獨立的產品後也可以單獨應用,數據有效延遲於時鍾信號有效。這意味著時鍾信號先到,數據信號後到。
在某些應用中,單片機的I/O 口上需要外接鎖存器。例如,當單片機連接片外存儲器時,要接上鎖存器,這是為了實現地址的復用。假設,MCU埠其中的 8 路的 I/O 管腳既要用於地址信號又要用於數據信號,這時就可以用鎖存器先將地址鎖存起來。
8051訪問外部存儲器時P0口和P2口共同做為地址匯流排,P0口常接鎖存器再接存儲器。以防止匯流排間的沖突。而P2口直接接存儲器。因為單片機內部時序只能鎖住P2口的地址,如果用P0口傳輸數據時不用鎖存器的話,地址就改變了。
⑨ 單片機中psw與rs0,rs1是什麼關系啊
rs0(1bit) rs1(1bit)各是PSW(8bit)中的一位,PSW是51單片機特殊功能寄存器。
(1)Cy(PSW.7)PSW.7是Cy即C,來源於最近一次算術指令或邏輯指令執行時軟硬體的改。
(2)Ac(PSW.6) 輔助進位標志位,用於BCD碼的十進制調整運算。當低四位向高四位借進位時Ac被置1,否則清0。此位也可和DA指令結合起來用。
(3)F0(PSW.5)用戶使用的狀態標志位。這個你可以任意使用。
(4)RS1、RS0(PSW.4、PSW.3):4組工作寄存器區選擇控制位1和位0。
(5)OV(PSW.2)溢出標志位 在執行算術指令時,指示運算是否產生溢出。
(6)PSW.1位: 保留位,未用。
(7)P(PSW.0)奇偶標志位。
(9)rs存儲器擴展閱讀:
單片機有效應用:
壽命主要指以下2方面:單片機開發產品擁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較長的使用壽命,可以長時間穩定運行10年或是20多年;與微處理器相比擁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提高,MPU更新換代速度的不斷提升,部分已經成功上市,同時年齡較小的CPU核心同樣會隨著I/O模塊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生存周期較長。隨著新型CPU產品的出現,單片機領域也不斷擴展,用戶選擇餘地也相繼增加。
目前單片機的主要發展趨勢就是32位、16位和8位單片機的共同進步。最初單片機主要是從8位開始的,隨著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32位單片機逐漸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