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風險偏好如何做資產配置
㈠ 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簡單說就是通過對不同風險、不同期限、不同區域的理財產品進行不同比例的配置,達到財富穩定長期增值的目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控制風險,一個是滿足流動性也就是平常使用的需要。家庭的資產配置可以參照的理財金字塔型的配置,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投資的門類也不同:
第一個是要花的錢。保證平常衣食住行,不能因為理財而刻意降低生活質量,這就捨本逐末了。活期存款、貨幣基金這些都可以。
第二個是保命的錢。這個比例一般在家庭的20%,專門解決突發問題和意外情況。保險是很重要的,不單是分紅險,要注重這部分的保障功能。
第三個是生錢的錢。這部分的錢是有風險的,但是往往長期來看也是收益最高的。包括股票、偏股基金、投資性房產等。有風險也帶來了較高回報,特別需要做規劃,做配置,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否則很可能要麼高點了全倉進去了,要麼機會來了反而不敢進了。
第四個是理財的錢。這部分是大頭。這個承載的功能就是穩健增值。收益不要想太高,不過也是要求基本不會大虧損,配些大額存單、國債、純債基金都可以。
資產配置推薦金斧子平台,金斧子致力從家庭目標與規劃出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財務分析、投資策略、以及跨周期、全品類、多元化的基金配置方案,服務涵蓋移動端、PC端、微信端便捷的產品搜索、基金申贖、凈值查詢、財富記賬、配置規劃、投資咨詢等,最終幫助家庭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和傳承。
迄今為止,金斧子平台中產以及高凈值注冊用戶已突破80萬,累計為客戶配置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私募股權等基金規模已超350億,超過10萬個家庭得到了專業、獨立、實時、高效的一站式資產配置建議與基金交易服務。
㈡ 資產配置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資產配置的基本步驟:
1.目標和限制因素
通常需要考慮到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和時間跨度要求,還需要注意實際的投資限制、操作規則和稅收問題。比如,貨幣市場基金就常被投資者作為短期現金管理工具,因為其流動性好,風險較低。
2.資本市場期望值
這一步驟非常關鍵,包括利用歷史數據和經濟分析,要考慮投資在持有期內的預期收益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在這一步驟具有相對優勢。
3.資產組合類項
一般來說,資產配置的幾種主要資產類型有:貨幣市場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股票、不動產和貴金屬(黃金)等。
4.有效組合邊界
找出在既定風險水平下可獲得最大預期收益的資產組合,確定風險修正條件下投資的指導性目標。
5.尋找最佳組合
在滿足投資者面對的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選擇最能滿足其風險收益目標的資產組合,確定實際的資產配置戰略。
資產配置是一個綜合的動態過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資金都會不斷的發生變化,所以對不同的投資者來說,風險的含義不同,資產配置的動機也不同,所以最終選擇的組合也不一樣。
㈢ 家庭理財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家庭理財如何進行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指的是在一個投資組合中選擇資產的類別並確定其比例的過程,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從而使資產組合的收益趨於穩定。
研究表明,資產配置對於投資收益的貢獻率超過90%,遠遠大於什麼時機選擇、具體產品的選擇(排除彩票投資押的巨獎等因素)等。
對於不同的投資者來說,資產配置也應該因人而異。
根據家庭的財務狀況和理財目標,確定一個合理的資產配置比例,然後再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每個家庭的情況不相同,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回復「測試」兩個字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啦),導致理財需求的層次也不相同,那麼每個家庭的資產配置方案也各不相同。
所以呢,大家在選擇理財產品的過程中,首先要判斷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看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投資者。然後,再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資產配置方案。
咱們以一個家庭的實際案例來分析
李先生,34歲,職業經理人。李太太,29歲,職業會計。女兒,2歲。目前李先生和李太太每月收入結余全部做定期存款,除基本保障外,夫婦二人沒有購買任何商業保險。近期准備貸款購買商品住宅一套。在風險偏好上,兩人均屬於穩健型投資者。
東方華爾理財師認為,李先生家庭資產配置的最大問題是金融投資佔比太低,資產流動性較差。家庭也缺乏足夠的保障,對於「雙支柱」家庭來說,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
建議可以進行如下配置
一:家庭備足一定的流動資金應對短期資金需求
李先生可將家庭資產的30%分別配置存款、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產品,在保證資金流動性的基礎上盡量獲取較高的收益。
二:投入家庭可投資資產的15%購買商業保險以彌補家庭的風險缺口
險種可以考慮以重疾險和兩全險為主。
三:在購房貸款方面
量入為出,每年還款額度不應超過家庭可投資資產的30%,以避免壓力過大。
四:提前為孩子的未來教育費用做准備
可將家庭可投資資產的20%配置在較為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或債券型基金上。
五:可考慮適當進行風險更高的證券投資
但額度以不超過家庭可投資資產的5%為宜。
各個階段的家庭資產配置是如何進行的
年輕白領新婚新育家庭
年輕白領新婚新育家庭應該從有限的資產中堅持結余進行長期投資。基金定投是最簡單有效的投資手段,收益較儲蓄高,市場風險較證券低。
人到中年家庭
中年家庭大多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資產積累,投資應該多樣化,以分散投資風險。此時可以嘗試銀行理財產品、網貸以及黃金、收藏等投資方式。
自主創業者家庭
投資實業,是所有投資理財渠道中,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方式,但也是風險最大的生財手段。同時,醫療保障、養老等問題往往是這類家庭最敏感的問題。因此,選擇適當的商業保險,來保障自己和自己的事業安全十分有必要。
高收入家庭
高收入家庭不應該只進行單純的儲蓄理財,而是要嘗試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股票投資等一些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退休老年人家庭
退休老年人家庭最大的經濟壓力可能還是來自醫療費用,從合理配置家庭財產的角度,盤活目前已價值不菲的老房產是一個很好的路子。
㈣ 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該怎樣配比投資品種
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一般分為五大類:保守型投資者、中庸保守型投資者、中庸型投資者、中庸進取型投資者 、進取型投資者。其各自具有的特點是:保守型投資者:保護本金不受損蝕和保持資產的流動性是首要目標。對投資的態度是希望投資收益極度穩定,不願用高風險來換取收益,通常不太在意資金是否有較大增值。在個性上,本能地抗拒冒險,不抱碰運氣的僥幸心理,通常不願意承受投資波動對心理的煎熬,追求穩定,適合投資純貨幣類型理財產品。中庸保守型投資者:穩定是重要考慮因素,希望投資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基礎上能有一些增值收入。希望投資有一定的收益,但常常因迴避風險而最終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在個性上,不會很明顯地害怕冒險,但承受風險的能力有限,可以適當配置貨幣加混合型基金或者P2P。中庸型投資者:渴望有較高的投資收益,但又不願承受較大的風險;可以承受一定的投資波動,但是希望自己的投資風險小於市場的整體風險,因此希望投資收益長期、穩步地增長。在個性上,有較高的追求目標,而且對風險有清醒的認識,但通常不會採取激進的辦法去達到目標,而總是在事情的兩極之間找到相對妥協、均衡的方法,因而通常能緩慢但穩定地進步,適合的類型P2P對部分基金等。中庸進取型投資者:專注於投資的長期增值。常常會為提高投資收益而採取一些行動,並願意為此承受較大的風險。在個性上,通常很有信心,具有很強的商業創造技能,知道自己要什麼並甘於冒風險去追求,但是通常也不會忘記給自己留條後路,適合選擇基金加股票、期貨等等投資進取型投資者:高度追求資金的增值,願意接受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以換取資金高成長的可能性。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資金增值,常常將大部分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品種。在個性上,非常自信,追求極度的成功,常常不留後路以激勵自己向前,不惜冒失敗的風險,這類投資者通常全資於股票或者期貨或者其他大型投資,追求高風險高收益。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該怎樣配比投資品種
㈤ 個人資產怎樣分配理財
根據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穩健型的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從而在保證資金安全性的條件下,實現資本的穩定增值。
依據不同風險承受力進行資產配置
投資者投資偏好分為五大類:謹慎型投資者、穩健型投資者、平衡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激進型投資者。
理財是以實現財務的保值、增值為目的。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根據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不同。那麼個人理財如何分配資金呢?1、減少負債。負債會減少自己的被動收入,使可以用作花費的基數變大。所以在具體操作上自己要盡量少用信用卡,如果必須要用,記得按時還款。盡量不要借錢消費,一旦負債變成了習慣,不容易做未來規劃,也難積累到第一桶金。2、好好規劃日常開銷。規劃日常開銷是實現財務自由的第一步,如果規劃不好,一個月入10萬的人月開銷20萬,也談不了財務自由。即使還沒有錢,也要先學會合理消費,其實理論上,學生及剛工作的工薪族因為有家裡父母的補貼(這一部分也算被動收入),也是可以達到財務自由的,前提是不亂花錢,至少做到花費比月入少。3、適當投資,坐享「被動收入」。到了一定境界之後必須創造「被動收入」——只有來得不怎麼費力氣才可以談「財務自由」,那麼就一定要學會投資。要想成為一個財務自由者,需要長期連續對管理學、投資學的鑽研,需要對這兩者進行非常認真的實際運用,不懂得管理自己資產的人哪怕偶爾得到了巨額財富,也很快就會賠光。投資也是一種學問,多學習,肯定也可以在投資理財方面享受到甜頭。在生活中,理財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對大部分人來說,理財的目標就是保證財務安全和實現財務自由。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也學習過很多知識,但是在個人理財規劃方面,大多是停留在記錄好收入、支出、凈收入等的記賬階段,所以制定一個合理的理財規劃是至關重要的。
㈥ 不同風險偏好 該怎樣理財
理財師在為客戶做理財方案的之前,往往是先要了解客戶的一些相關資料,在詳細了解用戶資產信息之後,還需要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如果個人資產信息是制定理財方案數據依據。那麼個人的風險偏好就是整個方案風格的定型。 一般依據個人風險偏好將投資者分為三個類型:保守型、穩健型和激進型(也叫進取型)。針對這三種類型,挑選風險不同的產品制定理財組合方案。以下就是中信銀行針對這三種類型所做的不同的理財方案。 保守型投資者:保守型投資者為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該類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理財首先要考慮其本金的安全性,其次,要做適當的配置,以保證投資者的流動性需求。因此,在投資理財時,建議投資者在保證必要的流動性的基礎上,盡量提高低風險產品的投資比例,以獲取高於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 投資組合建議: 一定比例的「新股支支打」產品 較高比例的「新股申購計劃」(加強型)產品 穩健型投資者:穩健型投資者為風險中性投資者,該類投資者具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希望可以獲得較為穩健的投資回報,理財時要對投資本金的安全性給予適當關注。因此,在投資理財時,建議該類投資者在保證必要的流動性的基礎上,可以適當配置部分高風險產品,以獲取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 投資組合建議: 較低比例的「新股支支打」產品 較高比例的「雙盈計劃」產品 進取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為風險愛好投資者,該類投資者具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希望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理財時可對投資本金的安全性給予較少關注。因此,在投資理財時,建議該類投資者在保證必要的流動性的基礎上,增加高風險理財產品的配置比例,以博取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回報。 投資組合建議: 較低比例的「新股支支打」產品 一定比例的「雙盈計劃」產品
㈦ 100萬資金,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是指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進行分配,通常是將資產在低風險、低收益證券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之間進行分配。
通俗的講就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通過資產配置保持穩健增值,且有幾率獲到更高的收益。
「什麼是資產配置」,「怎麼做資產配置」,「擇時還是選股」這三大核心問題,來助力大家財富的保值和增值。借用周星馳食神的一句話, 只要用心,我們每個人都是」股神「,你完全可以做自己家族財富的掌門人
所以資產配置的邏輯,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三條:
第一條,要根據你的風險偏好和收益預期,設計一個組合,這個組合是要把上面這三類資產進行搭配。
第二條,在大類資產類別中,選擇具體的產品,比如風險降低型的資產中,具體選擇何種產品。
第三條,就是投資後的定期檢視與動態調整。不過,組合比例的設計,具體產品的篩選,需要藉助專業的力量,因為金融市場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
一個早年在礦上做工程發家大叔,被親戚忽悠拿來200萬來炒股票。
大藍籌爆發的時候做到了400多萬,到今年5月還剩100多萬,其中的心理落差只能自己體悟。
當然上面的這個案例只是在人均收入2000的一個小城市,200萬現金也算個財務自由人士了。
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讓資產升值嗎?
1:自己來二級市場炒股、炒期貨。這是給自己尋不開心啊,還有可能會被打回原形。
2:消費腐敗?消費腐敗不能帶來收入,不在考慮范圍內。
3:投資實業?下面看看各行業基準收益率參照表,明顯沒有投資玩的爽啊。
4:其他打法這個層次也玩不動。
5:預期10-20%的資產配置明顯是當下的最優選擇。
說的是商人發家的三個步驟:
1:當你沒有任何資產的時候,應該先憑借自己的力氣去賺取人生中的第一筆財富。
2:當你小有資產的時候,應該憑借自己的智能盡快拓寬賺錢的渠道,以增加自己的財富。
3:當你已經很富足的時候,就要善於資本的力量,繼續增加自己的財富。
現在處於第二階段或第三階段,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再讓財富穩健增值。
㈧ 穩健性投資者個人資金怎麼分配這樣實現增值!
根據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同,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也不同,這是因為不同的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不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穩健性的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從而在保證資金安全性的條件下,實現資本的穩定增值。依據不同風險承受力進行資金配合
投資者投資偏好分為五大類:謹慎型投資者、穩健型投資者、平衡型投資者、進取型投資者、激進型投資者。今天我們就重點看一下穩健型投資者的資產配比建議:穩健型投資者更適合保本投資。
50%-60%的資產投入風險偏低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如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債券型基金定投等;
20~30%配置預期收益率偏高的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等;
10%可考慮配置一些較為靈活的投資渠道,在保值的同時滿足資金流動性的需求,比如貨幣型基金或短、活期理財。
具體例子的資產分配
如果一個兩人穩健性投資家庭,丈夫一個月工資10000元,妻子一個月工資為5000與元,按照上面的資產配比建議:
兩個人的月收入總額15000元,除去每月必要開銷6000元,剩餘收入可做投資。因為二人都是穩健型投資者,所以將60%作為穩健型理財投資,即9000*60%=5400元投入銀行的定期理財產品或債券型基金定投,其優點在於時間價值問題得以解決且形成復利利息,資金價值得以提升;
剩下40%中將25%投資於預期收益率增值理財,如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基金等中高風險的投資產品,這種類型投資產品預期收益能力會更高,當然風險相應增加。
最後15%的資金投資於銀行短期期理財或貨幣型基金等流動性較高的預期收益穩定的產品。
當然,每年可拿出一部分的獎金收入來投資於保險,從而保障家庭的安全美滿。
以上關於穩健性投資者個人資金怎麼分配的相關建議我們就說到這里,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㈨ 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應該如何做大類資產配置
建議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偏股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和QDII基金(包括主要投資港股的基金)的資金分配可依照5:2:1:2的比例為中樞進行配置;風險偏好中等的投資者,則可按照4:3:2:1的比例為中樞進行配置;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則可按照2:4:3:1的比例為中樞進行配置。
偏股型基金:
選擇行業配置均衡績優基金
目前A股仍處在2019年1月以來的上行周期之中,市場將會逐漸演繹「從流動性驅動到基本面驅動」的邏輯。上市公司中報陸續披露,A股公司上半年整體盈利狀況出現較大幅度修復,部分中小創公司利潤增速已經反彈至正增長。二季度絕大多數行業業績出現好轉,業績向好且景氣度向上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機械、電氣設備等中游製造行業,以及疫情下消費增多的醫葯和食品飲料。展望下半年,保險銀行等金融板塊,建材、化工等周期板塊,輕工家電等地產後周期消費板塊,以及航空、酒店、機場、影視等出行消費板塊也有望恢復。
在投資標的選擇上,建議投資者在進行配置時優先選擇長期業績表現穩健、行業配置均衡的績優基金,謹慎規避重點布局科技、醫葯等前期漲幅較大、估值偏高板塊的行業主題基金;關注金融、周期、地產後周期消費等低估值板塊的投資機會,酌情搭配相關主題基金以把握板塊估值修復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債券型基金:
注重基金信評團隊實力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被疫情打斷的經濟周期將迎來復甦中繼,下半年經濟名義增速將保持上行。總的來說,在名義增速上行和信用二次擴張休止的作用下,本輪利率上行過程可能還未結束。
建議投資者關注中短債基金的投資價值,可考慮將其作為底倉進行配置,以獲取穩健收益、平滑組合波動。在進行具體投資標的選擇時,考慮資金流動性需求的同時,關注基金公司的信評團隊實力,規避信用風險。
QDII基金:
關注黃金ETF等避險資產配置價值
從各方面數據來看,今年4月是全球經濟的底部,5月至今全球經濟持續改善。這種持續的改善趨勢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單一國家的復甦和改善持續,二是不同國家的改善因疫情發展而存在時間上的差異,兩者疊加決定了海外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具有一定持續性。海外復甦可能使得海內外股票市場風格形成共振,繼續推動由成長向價值的風格切換和價值股的修復。值得注意的是,基本面變化使得海外貨幣政策寬松預期面臨潛在變化,享受「流動性盛宴」的階段或已經過去。美聯儲已缺乏再加碼寬松的動力,或對股債市場產生長遠影響。
按照風險分散原則,建議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配置一定倉位的海外資產,重點關注黃金ETF等避險資產的配置價值。在基金選擇方面,建議投資者選擇具有豐富海外管理經驗、投資團隊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旗下產品。
建議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可以多看一下銀行理財類產品。而且建議在投資之前到辨險識財查看一下風險評估報告,這樣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點,有效保證資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