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蔭樹如何配置
『壹』 庭蔭樹配置場所有哪些
庭蔭樹在園林中多植於道路旁、河湖池邊、廊亭前後或與山石建築相配,或者在局部景區三五成叢栽植,形成有自然之趣的布置;亦可在規整的有軸線布局的地方進行規則式配置;由於最常用於建築形式的庭院中,故習稱庭蔭樹。
『貳』 園林樹木選擇與配置有哪些原則
園林樹木選擇與配置的原則:
一、滿足園林樹種的生態要求
各種園林樹木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光照、水分、溫度、土壤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只有滿足園林樹木的這些生態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長、健壯和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才能充分地表現出設計意圖。
要滿足園林樹木的這些生態要求,一是要適地適樹:即根據園林綠地的生態環境條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園林樹木種類,使園林樹木所要求的生態習性與栽植地點的環境條件一致或基本一致,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只有做到適地適樹,才能創造出相對穩定的人工植被群落。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種植結構: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種植密度(即平面上種植點的確定)和垂直方向上適宜的混交類型(即豎向上的層次性)。平面上種植點的確定,一般應根據成年樹木的冠幅來確定;但也要注意近期效果與遠期效果相結合,如想在短期內就取得綠化效果或中途適當間伐,就應適當加大密度。豎向上應考慮園林樹木的生物學特性,注意將喜光與耐陰、速生與慢生、深根系與淺根系、喬木與灌木等不同類型的植物樹種相互搭配,以在滿足植物樹種的生態條件下創造穩定的復層綠化效果。
二、符合園林綠地的功能要求 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還應從園林綠地的性質和功能來考慮。如為了體現烈士陵園的紀念性質,就要營造一種庄嚴肅穆的氛圍,在選擇園林樹木種類時,應選用冠形整齊、寓意萬古流芳的青松翠柏;在配置方式上亦應多採用規則式配置中的對植和行列式栽植。我們知道,園林綠地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綠地而言,則有其具體的主要功能。例如在街道綠化中行道樹的主要功能是庇蔭減塵、組織交通和美化市容。為滿足這一具體功能要求,在選擇樹種時,應選用冠形優美、枝葉濃密的樹種;在配置方式上亦應採用規則式配置中的列植。再如,城市綜合性公園,從其多種功能出發,應選擇濃蔭蔽日、姿態優美的孤植樹和花香果佳、色彩艷麗的花冠叢,還要有供集體活動的大草坪,以及為滿足安靜休息需要的疏林草地和密林等。總之,園林中的樹木花草都要最大限度的滿足園林綠地的實用功能和防護功能上的要求。
(一)選擇樹種時要注意滿足其主要功能。樹木具有改善、防護、美化環境以及經濟生產等多方面的功能,但在園林樹木配置中應特別突出該樹木所應發揮的主要功能。如行道樹,當然也要考慮樹形美觀,但樹冠高大整齊、葉密蔭濃、生長迅速、根系發達、抗性強、耐土壤板結、抗污染、病蟲害少、耐修剪、發枝力強、不生根櫱、壽命又長則是其主要的功能要求。首先具有這些特性的樹種是行道樹配置的首選樹種。
(二)進行園林樹木配置,需要注意掌握其與發揮主要功能直接有關的生物學特性,並切實了解其影響因素與變化幅度。以庭蔭樹為例,不同樹木遮蔭效果的好壞與其蔭質優劣和蔭幅的大小成正比,蔭質的優劣又與樹冠的疏密、葉片的大小、質地和葉片不透明度的強弱成正比。其中樹冠的疏密度和葉片的大小起主要作用。像銀杏、懸鈴木等樹種蔭質好,而垂柳、國槐等樹種蔭質差,前二者的遮蔭效果約為後二者的兩倍以上。因此在選擇庭蔭樹時,一般不選擇垂柳和國槐。
(三)樹木的衛生防護功能除樹種之間有差異外,還和其樹種的搭配方式與林帶的結構有關。例如防風林帶以半透風結構效果為最好,而滯塵則以緊密結構最為有效。
當然,要做好園林樹木的配置就必須首先掌握好各種園林樹木,首先是當地常見、常用的園林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以及園林栽植地的生態環境特點,才能進一步做到適地適樹,合理搭配處理好各樹種之間的關系,樹種與環境因子之間的關系。
三、考慮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 園林融自然美、建築美、繪畫美、文學美等於一體,是以自然美為特徵的一種空間環境藝術。因此,在園林植物配置時,不僅僅要滿足園林綠地實用功能上的要求,取得「綠」的效果,而且應按照藝術規律的要求,給人以美的享受,以此來選擇植物種類和確定配置方式。
(一)園林樹木一般以充分發揮其自然面貌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要充分體現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順乎自然。人工整形造型的樹木應該在園林中只起點綴作用。社會上的園林綠地通常面積較大且要求接納大量的遊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點分區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細刻、花費過多的人工。因此,這就要求做到正確選用樹種,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學特性上和藝術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發揮其特長與典型之美。
(二)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在大處著眼的基礎上再安排細節問題。通常進行園林樹木配置中的通病是,過多注意局部、細節,而忽略了主體安排;過分追求少數樹木之間的搭配關系,而較少注意整體的群體效果;過多考慮各株樹木之間的外形配合,而忽視了適地適樹和種間關系等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零亂無章、繁瑣支離。為此,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優先考慮整體之美,多從大處著眼,從園林綠地自然環境與客觀要求等方面作出恰當的樹種規劃,最後再從細節上按排樹種的搭配關系。
(三)為滿足園林綠地的藝術要求,在植物樹種的種類選擇時,應注重考慮:
1、確定全園基調植物和各分區的主調植物、配調植物,以獲得多樣統一的藝術效果。多樣統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則。為形成豐富多彩而又不失統一的效果,園林布局多採用分區的辦法進行設計。在植物配置選擇樹種時,應首先確定全園有一、二種樹種作為基調樹種,使之廣泛分布於整個園林綠地;同時,還應視不同分區,選擇各分區的主調樹種,以形成不同分區的不同風景主體。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按景色分為五個景區,在樹種選擇時,牡丹園景區以牡丹為主調樹種,杜鵑等為配調樹種;魚池景區以海棠、櫻花為主調樹種;大草坪景區以合歡、雪松為主調樹種;花港景區以紫薇、紅楓為主調樹種等;而全園又廣泛分布著廣玉蘭為基調樹種。這樣,全園因各景區主調樹種不同而豐富多彩,又因基調樹種一致而協調統一。
2、注意選擇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植物是園林綠地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構成要素,隨著植物物候的變化,其形態、色彩、景象等表現各異,從而引起園林風景的季相變化。因此,在植物配置時,要充分利用植物物候的變化,通過合理的布局,組成富有四季特色的園林藝術景觀。在進行規劃設計時,可採用分區或分段配置園林樹木,以突出某一季節的植物景觀,形成不同的季相特色,如春花、夏蔭、秋色、冬姿等。在主要景區或重點地段,應做到四季有景可賞;在某一季節景觀為主的區域,也應考慮配置其他季節植物,以避免一季過後景色單調或無景可賞。如揚州個園利用不同季節的觀賞植物,配以假山,構成具有季相變化的時序景觀。在揚州個園中春梅翠竹,配以筍石寓意春景;夏種國槐、廣玉蘭,配以太湖石構成夏景;秋栽楓樹、梧桐,配以黃石構成秋景;冬植臘梅、南天竹,配以雪石和冰紋鋪地構成冬景。這樣不僅春、夏、秋、冬四季景觀分明,並把四季景觀分別布置在游覽路線的四個角落,從而在尺咫庭院中創造了四季變化的景觀序列。
3、注意選擇在觀形、聞香、賞色、聽聲等方面的有特殊觀賞效果的樹種植物,以滿足遊人不同感官的審美要求。人們對植物景觀的欣賞,往往要求五官都獲得不同的感受,而能同時滿足五官愉悅要求的植物樹種是極少的。因此,應注意將在姿態、體形、色彩、芳香、聲響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植物樹種,合理的予以配置,以達到滿足不同感官欣賞要求的需要。如雪松、龍柏、龍爪槐、垂柳等主要是觀其形;櫻花、紫荊、紫葉李、紅楓等主要是賞其色;丁香、臘梅、桂花、郁香忍冬等主要是聞其香;「萬壑松風」、「雨打芭蕉」以及響葉楊等主要是聽其聲;而「疏影」、「暗香」的梅花則兼有觀形、賞色、聞香等多種觀賞效果,巧妙地將這些植物樹種配置於一園,可同時滿足人們五官的愉悅要求。
4、注意選擇我國傳統園林植物樹種,使人們產生比擬聯想,形成意境深遠的景觀效果。自古以來,詩人畫家常把松、竹、梅喻為「歲寒三友」,把梅、蘭、竹、菊比為「四君子」,這些都是利用園林植物的姿態、氣質、特性給人們的不同感受而產生的比擬聯想,即將植物人格化了,從而在有限的園林空間中創造出無限的意境。如揚州個園,是因竹子的葉形似「個」而得名。在園中遍植竹,以示主人清逸高雅、虛心有節、剛直不阿的品格。我國有些傳統植物樹種還寓意吉祥、如意。如個園中將白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分別栽植於園中,以顯示主人的財力,寓意「金玉滿堂春富貴」;在夏山鶴亭旁配置古柏,寓意「松鶴延年」等。在進行園林植物樹木配置時,我們還可以利用古詩景語中的詩情畫意來造景,以形成具有深遠意義且大眾化的景觀效果。如蘇州北寺塔公園的梅圃的設計則取自宋代詩人林和靖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在園中挖池築山,臨池植梅,並且借白塔寺的倒影入池,將古詩意境再現,讓人們進入詩情畫意之中。
(四)在確定園林樹木的配置方式時,應注意:
1、園林樹木的配置方式要與園林綠地的總體布局形式相一致,與環境相協調。園林綠地總體布局形式通常可分為規則式、自然式以及二者的混合形式。一般說來,在規則式園林綠地中,應多採用中心植、對植、列植、環植、籬植、花壇、花台等規則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式園林綠地中,則應多採用孤植、叢植、群植、林植、花叢、自然式花籬、草地等自然式配置方式;在混合型園林綠地中,可根據園林綠地局部的規則和自然程度分別採用規則式或自然式配置方式。園林樹木的配置還要與環境相協調;通常在大門的兩側、主幹道兩旁、整形式廣場周圍、大型建築物附近等,多採用規則式配置方式;在自然山水園的草坪、水池邊緣、山丘上部、自然風景林緣等環境中,應多採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配置方式如何確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強調整體協調一致,還要注意做好從這一配置方式到那一配置方式的過渡。
2、運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可組成有韻律節奏的空間,使園林空間在平面上有收有放、疏密有致,在立面上高低參差、斷續起伏。植物造景在空間的變化是通過人們的視點、視線、視景而產生「步移景遷」的空間景觀的變化。植物配置猶如做詩有韻律,音樂有節奏一樣,必使其曲折有法,前呼後應。植物配置體現在空間的變化,一般應在平面上注意配置的疏密和樹木叢林曲折的林緣線,在立面上注意林冠線的高低變化。在進行園林樹木配置時,要注意開辟風景的透視線等,尤其要處理好遠近觀賞的質量和高低層次的變化,形成「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藝術效果。例如,杭州花港觀魚公園的雪松大草坪,在草坪的自然重心處叢植五株合歡樹,接以非洲凌霄花叢,背景為林緣樹林和灌叢,空間層次亦十分明顯,具有韻律節奏。
『叄』 園林樹庭蔭樹和行道樹三中用途樹木選擇的要求和種植方式
園林中各種用途樹木的選擇要求 主要內容 第1節:獨賞樹 第2節:庭蔭樹 第3節:行道樹 第4節:群叢與片林 第5節:觀花木 第6節:藤木(藤本類) 第7節:植籬及綠雕塑 第8節:地被植物 第1節:獨賞樹 一、概念 獨賞樹——主要表現樹木的體形美,可以獨立成景物的樹木稱獨賞樹。 二、種植方式: 一般單獨種植,偶爾有用2—3株合栽成一個整體樹冠的。 三、樹冠形態: 圓錐形;尖塔形;垂枝形;風致形;圓柱形等 四、慣用種類: 雪松;松;柏;銀杏;玉蘭;垂柳等 第2節:庭蔭樹 一、概念: 庭蔭樹——主要以能形成綠蔭共遊人納涼避免日光暴曬和裝飾用的樹木。 二、園林配置: 多植於路旁,池邊,廊,亭前後或與山石建築相配。 三、慣用種類: 合歡;槭類;白蠟;梧桐;楊類;柳類等 第3節:行道樹 一、概念: 行道樹——為了美化,遮蔭和防護目的,在道路旁栽植的樹木稱行道樹。 二、選擇要求: 1、對城市街道不良條件有較高的抗性。 2、樹冠大,蔭濃,發芽早,落葉遲延續期短,花果不污染環境。 3、乾性強,耐修剪,干皮不怕強光暴曬,不易發生根櫱。 4、病蟲害少,壽命較長,根系較發達等。 三、園林配置 目前我國有「一塊板」;「兩塊板」;「三塊板」和「花園林蔭道」等形式。 四、栽植主要技術指標 1、樹至車道邊緣的距離大於0.7米,以1——1.5米為宜。 2、樹至房屋的距離大於5米。 3、株距慣用4——8米,以8——12米為宜 4、樹池:常為1.5米見方,也可用植物帶式,帶寬大於1米。 五、栽植養護要點 行道樹常年管理注意樹形完美,每年除干基萌櫱,修剪樹冠中的病蟲枝、雜亂枝;注意枝條與電線的安全距離;預防病蟲害;自然災害前後的保護措施;適時的水肥管理;塗白、越冬前的管理。 塗白 常用配方: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劑原液0.5份;食鹽0.5份;油脂(動植物油均可)少許。 第4節:群叢與片林 一、適應范圍 1、
『肆』 庭蔭樹種的選擇標準是什麼
枝繁葉茂、綠蔭如蓋的落葉樹種,其中又以闊葉樹種的應用為佳,如能兼備觀葉、賞花或品果功能更為理想;另外,部分枝葉疏朗的常綠樹種,也可作為庭蔭樹應用,但在具體配置時要注意與建築物南窗等主要採光部位的距離不能太近,還要考慮樹冠大小、樹體高矮對冬季太陽入射光線的影響程度。
在實際工作中,應選擇具有以下條件的樹種作為庭蔭樹:
①樹冠巨大,枝梢向四面擴展,而下枝較少者。
②葉片較大,密生,冬季為落葉者。
③花香、果美、無惡臭。
④樹干直,樹冠整齊,而無針刺者。
⑤隱芽力強,耐修剪。
⑥落花和果實不會污染地面,易於打掃的。
⑦抵抗病蟲害及適應力強。
『伍』 如何寫植物景觀植物配置報告內容
利用植物進行設計時,有著特定的步驟、方法以及原理。在初步設計中,植物配置應在設計程序初期,作為綜合要素與地形、建築、鋪地材料以及園址構築物同時加以分析研究。植物的功能作用、特性、種植布局以及取捨是整個程序的關鍵。在基本設計階段關鍵之點,就是群體地,而不是單體地處理植物素材。將植物當作基本群體進行設計,是因為它們在自然界中幾乎都是以群體的形式而存在。
在運用植物進行園林設計時,首先必須明確設計目的,然後才能相應地選取和組織設計要求的植物。在整體設計中,首先進行植物群體配置,在完成群體配置後,方能進行種植設計各基本規劃部分,並在其間排列單體植物。
在布置單體植物時要注意:
1、在群體中的單體植物,其成熟程度應在75-100%。設計者是根據植物的成熟外觀進行設計,而不是局限於眼前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終成熟後的外貌,以便將單體植物正確地植於群體之中。
2、在群體中布置單體植物時,應使它們之間有輕微的重疊。單體植物冠徑的相互重疊基本上為各植物冠徑的1/3-1/4。
3、排列單體植物的原則,是將它們按奇數,如3、5、7等組合成一組,每組數目不宜過多,這是一條基本設計原理。奇數之所以能產生統一的布局,皆因各成分相互配合,相互增補。相反,由於偶數易於分割,因而易相互對立。緊接著應考慮組與組或群與群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階段,單體植物的排列原則同樣適用。各組植物之間,應如同一組中單體植物之間一樣,在視覺上應相互銜接。這樣會增加一個布局的整體性和內聚性,因為中組不同植物似乎緊緊地交織在一起,難以分割。此外,在設計中植物組合和排列除了與該布局的其它植物相配合外,還應與其它因素和形式相配合。
設計者在完成群體和單體布局後,還應該考慮到設計的某些部分是需要變更的。在布局中可以採用群植或孤植形式配置植物。但必須與初步設計中選取的植物大小、形態、色彩以及質地等相吻合,同時還應考慮陽光、風及各區域的土壤條件等因素。如大多數松柏類植物,銀杏、廣玉蘭、合歡等為喜陽植物,羅漢松、雲杉、珊瑚樹等為耐蔭植物。大多數針葉樹喜歡偏酸性土壤(pH3.7-5.5),大多數闊葉樹較適應微酸性土壤(pH5.5-6.9),大多數灌木能適應pH值為6.0-7.5的土壤,只有很少一部分植物耐鹽鹼,如烏桕、苦楝、柳樹等。
完成初步設計後需要進行細部設計
首先,考慮的是植物大小之間搭配
應首先確立大中喬木的位置,這是因為它們的配置將會對設計的整體結構和外觀產生最大的影響。一旦較大喬木被定植後,小喬木和灌木才能得以安排,以完善和增強喬木形成的結構和空間特性。較矮小的植物就是在較大植物所構成的結構中展現出更具人格化的細膩裝飾。由於大喬木極易超出設計范圍和壓制其它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園中應慎重地使用大喬木。大喬木在景觀中還被用來提供蔭涼,故在種植時應在空間或建築物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
其次,考慮的是植物的品種搭配
在設計布局中應認真研究植物和植物搭配,在選用落葉植物時,首先考慮其所具有的可變因素。在使用針葉常綠植物,必須在不同的地方群植、避免分散。這是因為它在冬天凝重而醒目,太過於分散,務必導致整個布局的混亂感。在一個布局中,落葉植物和針葉常綠植物使用,應保持一定比例平衡關系,針葉植物所佔的比例應小於落葉植物。最好方式就是將兩種植物有效地組合起來,從而在視覺上相互補充。
第三,考慮植物色彩因素
在考慮植物色彩因素時,也應該同時考慮植物葉叢類型,這也是植物色彩的一個重要因素,葉叢類型可以影響一個設計的季節的交替關系,可觀賞性和協調性。在設計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組合應與其它觀賞性相協調,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態作用。如一植物以大小或形態作為設計中的主景時,同時也應具備奪目的色彩。在處理設計所需要的色彩時,應以中間綠色為主,其它色調為輔。同時應多考慮夏季和冬季色彩。因為此兩季節在一年中占據的時間較長。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的綠色植物作為基調,那麼各種花色都能為一個布局增添活力和興奮感,同時吸引觀賞者注意設計中的某一重點景色。此外,植物色彩在園林中發揮眾多的功能,它也能影響設計的多樣性、統一性以及空間的情調和感受。
第四,考慮植物的質地
在一個理想的設計中,粗壯型、中粗型及細小型三種不同類型的植物應均衡搭配使用。質地太少,布局又會顯得雜亂。比較理想方式是按比例大小配置不同類型的植物。因此,在質地選取和使用上還應結合植物的大小、形態和色彩以便增強所有這些特性的功能。
第五,選擇植物種類或確定其名稱
在選取和布置各種植物時,應有一種普通種類的植物,以其數量而占支配地位,從而進一步確保布局的統一性。按通常的設計原則,用於種植配置的植物種類,其總數應加以嚴格控制,以免量多為患。
景觀設計時如何進行植物配置
一、植物概述
1、植物的分類
喬木:小喬木(5-9米)、中喬木(9-18米)、大喬木(18米以上)
常綠闊葉、常綠針葉、落葉闊葉、落葉針葉。
灌木:灌木沒有明顯的主幹,多呈叢生狀或分枝點低自基部
大灌木(高度大於1.5米),小灌木(高度小於1.5米)
屋頂花園因土層、承重等因素,只適合種植花灌木類植物,喬木類植物必須經常修剪以控制其生長高度
藤本植物
草本花卉
草坪和地被植物
2、植物的美學功能
完善功能
統一功能
強調功能
識別功能
框景功能
3、植物景觀配置的基本要素
四大要素:顏色、大小、質地、形態
植物顏色
顏色可以改變真實物體的三維視覺大小,引導人們的視線,增加景觀深度。
亮色調如紅、黃、橘紅等,讓物體顯得更顯眼突出,使物體視覺上趨近。
冷色調如綠色、藍色、紫色,讓物體視覺上趨遠。
灰色、黑色屬中性色彩,最適合做亮色調的背景底色。
植物大小
植物要素特徵中最直接最現實的空間特徵。(喬木、灌木)
植物大小要素是一個具有變化特徵的要素,所有植物設計必須從兩方面考慮:一是植物成熟時的大小,二是植物初植時的大小。
植物形狀與形態
球形,傘形,垂枝形,尖塔形,紡錐形,圓柱形,自由形。
植物間也存在形態協調問題,比如香樟與水杉,垂柳與龍柏種植在一起很步協調,因為形態差別很大。
原則上,形狀極端的植物應作孤植而不是群植。如老樹樁、垂柳、龍爪槐、龍爪柳等。
線條與質地
幾何線條與形狀是一種植物景觀配置的組織手法。
直線表現強烈的方向性、運動性,所以人們常用豎直或水平線狀的植物群來引導人們的視線。
曲線使景觀帶有更多自然、溫和、飄逸的效果。
質地為植物外在所具有的粗糙或精細表象和整體氣質的綜合,它是植物大小、表面視覺,葉、枝形態等的綜合表現。
二、植物種植設計
1、植物景觀配置設計的基本流程
1)整體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
2)各植物景觀類型中植物個體的選擇與布局
3)植物景觀類型的選擇與布局
植物景觀類型是指植物群體配置在一起顯現出來的外在表象類型。(密林、線狀行道樹、孤立大樹、灌木叢林、綠籬、地被、草坪、花鏡等)
植物品種選擇
植物初植大小的確定(桿徑、樹冠、株高)
植物數量的確定(灌木200毫米一株,喬木4米以上一棵)
2、植物種植設計的一般原則
總體布局要協調
考慮四季景色變化
全面考慮觀形、賞色、聞味、聽聲的效果
滿足生態要求(耐陰、耐水濕、陽性、耐修剪、耐煙塵)
種植的密度和搭配(灌木200毫米一株,喬木4米以上一棵、生長快慢)
3、喬灌木的種植設計
種植的類型
孤植、對植、行列栽植、叢植、群植、林帶、林植、綠籬及綠牆。
三、景觀設計常用植物
1、喬木
1)行道樹:懸鈴木、廣玉蘭、楊樹、樟樹、欒樹、銀杏、獨乾女貞、槐樹、柳樹、重陽木、水杉、池杉、棕櫚
2)庭蔭樹:梧桐、銀杏、槐樹、朴樹、樟樹、杜英、白玉蘭、楓香、馬褂木、石楠
3)園景樹:雪松、龍柏、紫葉李、龍爪槐、桂花、梅花、櫻花、丁香、柑桔、筆柏、石榴、杜英、白玉蘭
4)抗污染樹種:臭椿、榆樹、朴樹、構樹、刺槐、桑樹、合歡、女貞、石楠
2、灌木及藤木植物
十大功勞、闊葉十大功勞、南天竹、含笑、火棘、石楠、大葉黃楊、小葉黃楊、構骨、梔子花、六月雪、海桐、鳳尾竹、絲蘭、紫葉小檗、臘梅、八仙花、海棠、棣棠、月季、紫茉莉、紫薇、木槿、木芙蓉、紅繼木、金鍾花、石榴、紅楓、青楓、棕櫚、側柏、雲南黃馨、爬山虎、凌霄、木香、連翹
3、地被植物和竹類
1)草皮:馬尼拉、天堂草、高羊茅、早熟禾、狗牙根、天鵝絨草、馬蹄金
2)地被:爬地柏、扶芳藤、枸杞、酢漿草、三葉草、美女櫻、沿階草、蔥蘭、地被菊
3)竹類:適宜長沙市城市氣候特點的竹類
4、水生植物
荷花、蘆葦、水生鳶尾、睡蓮、鳳眼蓮、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