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單反配置
1. 買單反要注意參考哪些規格參數
導語:買單反要注意參考哪些規格參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對於數碼單反相機來說,規格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萬不可以太鑽牛角尖,我們應該理性分析這些規格對於實際應用的重要性,不要因為某一項規格不足而武斷地放棄某個機型。
買單反要注意參考哪些規格參數
1. 快門速度。
對於數碼單反相機來說,光圈大小由鏡頭決定,而快門速度就成為了機身最重要的曝光參數。快門速度當然范圍越大越好,想當初筆者買美能達α5的時候,它因為具有最高1/4000秒的快門速度而被稱作“豹速”單反。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入門單反輕易都能達到1/4000秒的快門速度,而高端一些的機型,都有1/8000秒的快門速度了。另一方面,最低快門速度也非常有用,當然能支持B門更好。
2. 感光度。
在膠片時代,一卷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數碼相機在這點上具有優勢,通過機身即可調整ISO感光度。當然這項參數也是范圍越大越好,我們希望它在需要的時候既能高上去,也能低下來。
3. 自動對焦點。
自動對焦點相關的規格除了點數越多越好之外,對焦點的類型也非常重要,十字型,甚至是雙十字型對焦點的對焦敏感性比普通的單向感應自動對焦點要好得多。比如普通的自動對焦點可能無法對橫條紋圖案的百葉窗,但是十字型對焦點就可以完成。
4. 連拍速度。
連拍速度一度是佳能、尼康在專業機型上競爭的最尖銳問題。理論上講,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單反相機的連拍速度越快,當然也就有更多的可能抓拍到一些重要瞬間。所以連拍速度也是越快越好。但是我們看規格表的時候需要注意,某些機型在低像素數輸出時可以進行非常高速的連拍。
5. 測光方式。
測光方式主要分為點測光、中央重點和平均測光,不同的機型可能有不同的稱謂,比如“分割測光”、“評價測光”和“矩陣測光”等。但最為大家關心的還是“點測光”,有“點測光”模式當然比沒有的好,它可以在一些復雜的光場下對局部曝光進行准確測量和評價。另一方面,點測光的“點”面積理論上講也是越小越好,但是一些產品的官方資料可能不會提供“點測光”模式的“點面積”。
相關推薦:
購買單反相機鏡頭需要關注哪些參數
第一個問題比較籠統,廠商註明的參數很多,如果選購機身的話,需要關注的核心參數是:對焦系統、感光元件面積、像素、影像處理器、連拍速度(最大可連拍張數)、感光度。如果選購鏡頭,需要關注的核心參數是:焦距、光圈、是否帶防抖。
對焦系統, 單反相機主要採用的是相位差對焦,最直觀的就是對焦點的多少。這里存在一個誤區,並不是點多就一定比點少好。關鍵要看對焦點的覆蓋面積和精度,例如十字和雙十字對焦點的數量和布局等。另一個關鍵參數則為對應光圈,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描述中央對焦點的一句話是“中央為對應f/2.8的雙十字型自動對焦”,這句話可解釋為:當使用f/2.8及其以上光圈時,相機中央點對焦點會啟動雙十字感應;當使用小於f/2.8的光圈時,中央點則只會使用單十字線性感應。
感測器面積, 它的大小基本決定了一款相機的成像質量,這就是為什麼這么多人選擇全畫幅的原因,感測器面積大,單位像素在相同時間所採集的信息量就大,成像質量自然就會比面積較小的感測器好,當然這是在絕對的情況下,因為影響畫質的因素很多。我們要記得的就是,感測器面積越大畫質越好。
像素, 這個問題比較有爭議,有關高像素無用論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歇過,所以我這里說的直白一點:一款相機的最高像素等於它所拍攝最大尺寸圖片解析度的長×寬。比如索尼全幅無反A7,它擁有2430萬有效像素,所以它能拍攝的最大尺寸照片解析度為6000×4000。當像素越高,可裁切的餘量也就越大,當壓縮到我們常看的照片尺寸時,畫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更好。但是像素越高,對相機的圖像處理器、高感、後期時電腦的配置等,都會有較高的要求。所以,不要過分貪戀高像素。
圖像處理器, 最常見的'有佳能DIGIC系列、尼康EXPEED系列等,一款相機可以將光信號轉換成數碼照片主要就是靠它,相機在工作時的一切運算、操作指令,全部是由它來負責。圖像處理器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畫質的好壞,特別是直出JPG格式的照片,以及高感及機內降噪的表現。
鏡頭的光學素質和感測器的素質就像一盤菜的原材料,至於成品怎麼樣,大廚的手藝也是關鍵的部分,這大廚就是圖像處理器。每年發布的新款相機基本上都會升級影像處理器,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買新不買舊,新的處理器在成像演算法、圖像優化上會有更好的表現,也會加入一些機內後期優化圖像的新功能。
第三個問題“CPU對鏡頭的好壞影響大嗎?”,答案是 :圖像處理器的運算基本與鏡頭無關。鏡頭成像的質量與鏡片材質和光學設計有關。舉個例子:影像處理器就像一個杯子,鏡頭則像杯子里的水,喝水這一行為需要二者參與,但不能說杯子的玻璃好,裡面盛的水質就好,反之亦然。
連拍速度, 當然是越快越好,但是對於連拍參數要格外注意,比如一款相機宣稱連拍速度可達到7張/秒,後面一行小字寫著:RAW格式約15張(約16張)、RAW+JPEG:約8張。也就是說,如果選用RAW格式,連拍僅支持2秒,之後相機會進入存儲狀態。所以這樣的高速連拍,還有什麼意義呢。在查看連拍參數時,一定要注意不同格式的連拍存儲張數。無反相機經常玩這類文字游戲,例如奧林巴斯旗艦無反相機E-M1,它的連拍速度可達到11張每秒,存儲數量也達到了旗艦級的41張,可是這是建立在單次對焦的情況下,當開啟連續對焦,它的連拍速度就降到了約6.5張每秒。
在鏡頭的選擇上,我們首先要確定需要什麼樣的鏡頭,以此來判斷需要的焦段。常用焦段為24-200mm,焦距數值越大,視角越小,適於拍攝遠距離景物;反之,焦距數值越小,視角越大,適於拍攝距離較近、體積較大的物體。
除了焦距之外,最大光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一般定焦鏡頭可以達到f/1.8、f/1.4的較大光圈。頂級變焦頭一般為恆定f/2.8,常用中價位的變焦頭則為浮動光圈,比如70-300mm f/3.5-5.6,這實際是說,在70mm端最大光圈為f/3.5,在300mm端最大光圈為f/5.6。大光圈會帶來較大的進光量,景深更淺更虛化。
所以針對第二個問題“焦段越長越好嗎?”,答案是否定的,它不是越長越好,而是焦距越長,能拍到越遠的物體。
2. 買單反相機要看哪幾個方面
買單反相機要注意的方面是:
一、鑒別是否為全新相機,次打開相機電源時,系統會要求設定日期,如果沒有則為二手貨;
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手或者紙遮擋住鏡頭,讓LCD顯示屏呈現出全黑的狀態,然後仔細觀察屏幕的每一個像素點,如果沒有發現藍色或者紅色的亮點,就代表沒有問題;
三、變焦的測試,消費者可以來多次拉伸鏡頭,一是聽鏡頭在邊焦時的聲音,二是看整個過程,顯示屏畫面變化是否流暢;
四、快門和曝光的測試,先將相機的模式檔位撥到AUTO檔或者P檔,然後將鏡頭拉到廣角,拍2-3張,回放時可以在顯示屏內看到效果;
五、對焦的測試,這項測試在買單反相機時是必測項目;
六、檢查附件和發票是否齊全,在請業務員幫你把相機包好以後,要開始清點一下隨機附件。一、圖像感測器面積
圖像感測器面積是直接決定成像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不管是CCD也好,CMOS也好,都是面積越大越好。
二、像素大小
目前的主流單反數碼相機一般都應該在1000萬像素以上,不過像素也不是越大越好,在圖像感測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像素越大,成像質量越差。
三、鏡頭
單反數碼相機有兩種賣法:一種是單賣機身,需要自己配鏡頭;另一種是套機,除了機身還搭配一個鏡頭,不過種搭配的鏡頭檔次都不會太高,屬於比較廉價的產品,但是套機要比分別買同樣的機身和鏡頭便宜一些,較為實惠,適合資金不太充裕的朋友。個別機型套機也有搭配兩個鏡頭的。
對於資金充裕的朋友來說,建議還是自己選配比較喜歡的鏡頭。
四、快門速度
對於數碼單反相機來說,光圈大小由鏡頭決定,而快門速度就成為了機身最重要的曝光參數。快門速度當然范圍越大越好,最高快門速度越大,拍攝動態物體能力越強。另一方面,最低快門速度也非常有用,當然能支持B門更好。
五、感光度
在膠片時代,一卷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數碼相機在這點上具有優勢,通過機身即可調整ISO感光度。當然這項參數也是可變范圍越大越好,高感光度有利於在低光照情況下拍攝,而低感光度則會使拍攝的照片更加細膩清晰。
六、自動對焦點
自動對焦點相關的規格除了點數越多越好之外,對焦點的類型也非常重要,十字型,甚至是雙十字型對焦點的對焦敏感性比普通的單向感應自動對焦點要好得多。比如普通的自動對焦點可能無法對橫條紋圖案的百葉窗,但是十字型對焦點就可以完成。
七、連拍速度
連拍速度一度是佳能、尼康在專業機型上競爭的最尖銳問題。理論上講,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單反相機的連拍速度越快,當然也就有更多的可能抓拍到一些重要瞬間。所以連拍速度也是越快越好。但是我們看規格表的時候需要注意,某些機型在低像素數輸出時可以進行非常高速的連拍。
八、測光方式
測光方式主要分為點測光、中央重點和平均測光,不同的機型可能有不同的稱謂,比如「分割測光」、「評價測光」和「矩陣測光」等。但最為大家關心的還是「點測光」,有「點測光」模式當然比沒有的好,它可以在一些復雜的光場下對局部曝光進行准確測量和評價。另一方面,點測光的「點」面積理論上講也是越小越好,但是一些產品的官方資料可能不會提供「點測光」模式的「點面積」。
九、機身防抖功能
使用長焦端拍攝和進行夜景拍攝時,相機機身的抖動對照片質量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在一些單反機型具備了機身防抖功能,在資金和其他參數差不多的情況下,建議大家選購具有機身防抖功能的相機,因為這樣不管使用什麼鏡頭,你拍照時都是防抖的了。要知道,具備防抖性能的鏡頭是很昂貴的,機身具備防抖功能等於為你省了不少錢
3. 買數碼相機主要看什麼參數
相機參數一般分為 EV,快門速度(shutter),光圈,ISO。
1、EV 值:反映曝光多少的一個量,升降EV值,快門和光圈將做出對應的調整,EV值越大,畫面越亮;
2、快門速度(shutter):代表著曝光時間的長短,通常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所需的曝光時間越短;
3、光圈: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相同的ISO與快門條件下,光圈越大畫面也就會越亮;
4、ISO:感光度,感光數值越高接受的光量也就越多,在相同的光圈與快門條件下,畫面會隨著感亮度增加而明亮。相對的畫面的噪點(顆粒感)也會增加。
我個人覺得,選數碼相機主要選的就是「有效像素」。像素很大部分決定畫質,當然除了像素外,鏡頭、感光元件、圖像處理器和相機自身程序等,都是決定畫質的原因。長焦數碼相機具有加大光學變焦倍數,光學變焦備注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我之前做過一個攻略,查詢對比了幾款相機
1、富士XF10 ;價格不到3000;有效像素2400萬、等效焦距28mm f2.8-16,視頻4K;適合平時旅遊,記錄生活;內置濾鏡,畫質不錯;但光線不好的時候不好對焦;
XF10體積小巧,重量僅為280克,擁有APS-C畫幅和全新功能讓它成為了智能手機用戶升級拍攝和攝影愛好者的理想伴侶。XF10搭載APS-C尺寸感測器,不但照片質量出色,而且具有超寬動態范圍。成像銳度清晰且解析度高,能夠充分滿足各類攝影師的拍攝要求。採用18.5mmF2.8富士龍鏡頭(相當於35mm格式的28mm焦距),適合從風景到街拍的各類主題拍攝。集合了X系列相機的所有特點,簡單易用的操控加上高清畫質和各種創意拍攝選項,帶來諸多精彩。XF10有諸多全新拍攝功能。它採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可以自動傳輸圖像到智能手機;還增加了「街拍」功能,可以預設焦距和光圈為2M/F8或5M/F5.6。
以上,供你參考
4. 相機好不好怎麼看,哪些配置決定它的好壞
一、外觀因素。根據外形喜好確定外觀形狀,喜好小巧、攜帶方便就卡片機,喜好外形威武就選類似單反的。
二、技術參數。根據價位在同價位里選擇參數更優的。
選數碼相機最重要的參數有:
1、感光元件(CCD或CMOS)大小,成像質量重要參數,越大越好,成像越清晰,消費級DC一般從1/1.6--1/2.5英寸,全畫幅單反36×24mm。
2、焦段范圍,目前廣角端最小可達24mm,越小拍攝范圍越廣;長焦端看光學變焦倍數,用光學變焦倍數×廣角焦距=長焦端焦距,越大可以將遠景拉得更近,目前消費級DC最大光學變焦倍數可達30倍。數碼變焦是浮雲。
3、最大光圈,越大弱光拍攝效果越好,背景虛化也好,目前最大可達1.8,小的一般為3.5,數值越小光圈越大。
4、像素,圖片大小的參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人選相機只看像素,認為像素越高拍出的圖片越清晰,其實像素與成像質量毫無關系,它只是圖像大小的參數,像素高的圖片大,如果你要放大幅的廣告畫、宣傳畫,就選高像素的,否則就不必追求像素,像素大反而佔用存儲空間大,普通用途5-6百萬像素就夠了,像素太高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反而佔用更多的存儲空間。其實現在1200像素的卡片機如果設置在600萬像素,拍出的照片要優於1200萬像素的照片(將圖片都放大到100%對比下很明顯)。
5、鏡頭品牌,鏡頭也是影響成像質量的重要部件,著名鏡頭品牌有:施耐德、萊卡、蔡司。
6、光學防抖,可以抵消部分抖動的影響,提高出片率。
7、快門時滯,快門時滯越短,相機連拍的速度越快。
三、品牌因素。比較有實力的品牌,單反順序為佳能、尼康、賓得、sony。消費級相機不分順序佳能、尼康、柯達、富士、松下、奧林巴斯、sony等。(這些品牌不能絕對的說那個更好,要看具體產品),另外三星的相機不要選,三星有些型號單看參數很誘人,但他的實際成像質量、可靠性都還有差距。
四、價格因素。在自己預定的價格範圍內根據上面提到的外形、品牌、參數等預選幾款自己喜歡的機器,然後去相關的論壇看看大家的評價與實際使用情況,從中篩選出性價比最高的。
5. 買數碼相機主要看什麼配置
挑選數碼相機主要看什麼參數配置?
一、先說選購相機機身的建議。
在選擇相機機身的時候,很多人會忍不住聽了商家的建議,改變主意買了套機,但是很多商家設置的套機套餐都是有一定技巧的,部分套機配置的鏡頭可能剛好滿足我們使用,但是大部分的套機套餐帶的鏡頭,往往是我們不太需要的。商家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利潤價值最大化。
我們需要關注的相機參數還是比較多的,比如對焦系統、感光元件的大小、以及實際的成像像素、還要注意相機中影像處理器性能,以及相機中實際高感光能力表,就是我們說的感光度的最大數值可以調到多高,包括擴展參數,再比如現在很多相機有什麼雙核對焦、五軸防抖等;另外還有相機連拍速度,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這台相機的最大可連拍張數,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我們要拍攝一些高速運動物體的時候會很有用,比如拍鳥或體育攝影愛好者要特別關注這一點。
補充一點,也是很多新手容易掉進的一個誤區,因為商家會刻意的宣傳推廣相機的對焦點,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並不是對焦點多了就好,要重點了解相機的對焦系統,及對焦點覆蓋的面積與對焦精度。比如我們常說的相位對焦、十字對焦點的數量與布局是什麼樣的。你可以讓商家給你說明或是自己在網上搜索補課。
二、鏡頭的選擇技巧。
在選購鏡頭時,需要了解到鏡頭的一些核心參數,如焦距、最大光圈、是否帶有防抖功能;如果是女生用,就要考慮鏡頭的重量與相機的重量;另外如果你手臂無力,就建議購買帶有防抖功能的鏡頭。
選擇鏡頭時,要有自己的主見,要明確自己的需求方向,比如你可能是喜歡拍風光那麼我們可以選擇帶有廣角的鏡頭;如果你喜歡拍人像喜歡背景虛化的效果,那就考慮購買定焦大光圈,比如50mm、85mm、105mm的鏡頭,當然也可以買變焦長焦鏡頭。如果你對成像畫質沒有強迫症可以考慮F4恆定光圈鏡頭;如果喜歡追求高清刀銳,奶油柔化的畫面素質那就需要考慮大光圈,比如我們常說的大三元類,或那種F1.4、F1.2類這樣的鏡頭。
鏡頭的成像素質還有鏡片的材質與光學設計有關,這個可以去好好研究一下鏡頭成像素質的曲線圖,那個十分有用,可以很直觀的幫我們了解鏡頭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包括變焦鏡頭中常的焦段的成像素質和能力。
三、對像素錯誤理解
相機中所描述的最高像素則是它所拍攝最大尺寸圖片解析度的長乘以寬。像素越高可裁切的畫面餘量也就越大,特別是當我們把圖片壓縮到正常觀看的照片尺寸時,你就會發現照片的清晰度會變得更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照片的像素越高,就會對相機的圖像處理器、以及對感光元件的高感能力、還有後期電腦的配置性能等,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這也是燒錢的開始。這就是為什麼會有老師建議不要過分貪戀高像素的真實原因。
6. 單反相機配置怎麼看,主要看什麼
一看機身,高端機身從型號就能看出來。高端機身的數字少,旗艦機器只有1位阿拉伯數字表示,比如Canon 1DX、Nikon D5,而入門級機器數字較多:Canon 1000D、Nikon 3300
入門機身沒有單獨的參數液晶屏,專業機身都有這個。肩屏的作用是在不開啟主屏幕情況下查看並調節參數,這個小屏幕基本不耗電,我有一次忘了關機,開了一個月液晶屏還是顯示著的,而電池電量幾乎沒有下降。
二看鏡頭,高端鏡頭的光圈較大,比如24-70 F2.8,而入門級鏡頭光圈較小。比如18-55 F3.5-5.6。高端鏡頭往往都有獨特的識別標記。Canon的為紅圈,Nikon則為金圈。
三、再好的器材。超過預算的,都是白搭,因為根本不會去買。所以,在符合預算的前提下,買最貴的器材就是最佳方案。
7. 單反鏡頭參數怎麼看
導語: 剛入手單反的你會不會對單反上各種字母數字表示無能為力,我就和你說說那些是什麼回事。
單反鏡頭參數怎麼看
單反鏡頭上一定會有焦段、光圈、焦點這三個數據,但它們不會直接表面焦段光圈焦點多少多少,而是直接給數字字母,很多人一看就蒙圈了。其實要了解它們很簡單,距離某單反鏡頭參數是“18-50mm、0.5m-無限(表達為橫著的8字)、F2.8-3.5”,表示它的焦段為18-50mm,焦點為0.5米,在18mm廣角端的最大光圈值是2.8,在50mm廣角端最大光圈值是3.5。大部分品牌的單反鏡頭參數都是這樣表示,如果有其他的字樣,可以先看品牌說明書來了解。
其他參數信息
AF-S(指超聲波馬達自動對焦);DX(指尼康的APS畫幅);G(指G鏡頭,一般不帶光圈調節環的);ED(指超低色散鏡片);VR(指鏡頭防抖)等。
就單反鏡頭來說,肯定是光圈值越大它的鏡頭質量就會越好,同等情況下大炮長焦價格最貴,廣角次之,標准最便宜;恆定光圈也會比非恆定光圈值要好一些,但也有其他的影響因素,比如有無有色散片、MACRO,製作材料是金屬還是材料等等,都會影響到它的效果和價格。
此外在單反相機鏡頭中,比較重要的參數是相機的像素以及感測器尺寸,像素越大、感測器尺寸越大,價格肯定是會越貴;對焦速度、快門聲音等參數並不是最重要的,像一般中等的單反鏡頭的對焦、快門等表現就非常好,對於拍攝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此在購買的時候可以不考慮這兩方面因素。
很多人喜歡一台相機買多個單反鏡頭配,可以隨時更換並且展現新的效果,專業攝影師有這種習慣是沒有問題,但如果普通人或攝影愛好者,就完全沒有必要這么做了。
1 感測器,像素數並非唯一標准
感測器,無論CMOS還是CCD,都是相機得以數碼化的核心部件。目前單反相機使用的感測器以CMOS為主。衡量CMOS等感測器的性能,像素數並非唯一標准。實際上除了像素數之外,更應該重視如高感、讀取速度等方面的性能。優秀的高感表現可以讓你記錄某些極限狀況下的影像,畫質好壞且另說,能不能拍到最重要。
新型號的感測器往往極盡所能地改善信噪比
CMOS的性能對相機至關重要。CMOS本身的性能有信噪比和讀取速度這兩項比較重要的指標。我們知道無論CMOS也好,CCD也好,最基礎的構成部分都是光電二極體,四個廣電二極體組成一個像素,而光電二極體的轉換效率與大小成非線性的正比關系,也就是說面積越大的光電二極體轉換效率越高,這也是為什麼同樣像素數的全幅感測器一般畫質會好於APS-C或者更小畫幅的。當然,為了小畫幅高密度感測器的性能,廠商也不斷改善,比如說盡量提高光電二極體的靈敏度,或者擴大微透鏡的面積提高開口率等等。今年來特別火爆的背照式感測器,也是為了增大開口率而做出的技術革新。
對於消費者來說,單純關注像素數並非明智之舉,應該統籌考慮。一般來說新一代的感測器肯定比舊型號的好,但是不少型號換代時仍然採用前代的感測器,這種最好就不要選了。
2 機身材質,是否一定要金屬?
機身材質方面,單反相機中大概分成金屬和工程塑料兩大類。金屬以鎂合金或鋁合金為多,至於膠片機時代常見的鈦機身,數碼時代就全然不曾出現過。鎂合金具有重量輕、剛性高和具備電磁屏蔽效果的好處,因此基本成為中檔以上單反機身和高級便攜相機的標准用料。如果不差錢,盡量還是選金屬機身的相機。而工程塑料則是入門級數碼單反的常見選材,受預算限制的話,機身材質並不是唯一的.參考標准,鎂合金機身的50D和塑料拖鞋機身的550D相比,其實還是550D更值得購買。
EOS 7D的鎂合金機身
這兩種不同材質實際上用以區分機身等級的成分更大,在成本上相差並不算太多。並不是說塑料就一定不好,專業膠片機EOS 1N就是塑料的,一樣抗摔打,GLOCK手槍和AUG步槍的主要部件也大都是塑料。現代數碼單反相機機身如果採用塑料製作,那麼必然存在著鋼制的中心框架用以安裝CMOS和反光鏡箱等主要組件,因此強度上也不成問題。入門級機身與高級機身的差別還是在各部件的密封和設計壽命方面更多一些。
D300s的鎂合金機身
3 對焦系統,對焦點多的不一定好
現在入門級機型也基本配備多點自動對焦模塊,5點、7點、9點都有,高端的甚至有11點、19點、或多達51點。但是對焦系統本身的好壞並不能單純用點數的多少來形容。實際上5點已經足夠應付業余攝影的需求了,更多點的自動對焦系統則是為了拍攝動體而設計出來的。
Multi-CAM 3500DX,尼康D300s用51點自動對焦單元
衡量對焦系統的指標其實很簡單,一是快,二是准。這兩個東西很難量化,但是從對焦系統的配置上可以推斷,一般來說技術年代相近的對焦模塊,十字對焦點肯定比一字對焦點更快更准。一個5點全十字的對焦系統和一個中央十字的9點自動對焦系統,肯定是前者的性能更好一些。
4 光學取景器,好壞如何衡量
光學取景器的性能是機身檔次的硬指標,如果要宣稱是專業級或准專業級,那麼100%視野率和0.9x以上的放大倍率是跑不掉的,中檔機身則常常是95%-98%左右的視野率和0.87x左右的放大倍率,入門級機身則基本沒人關注這個問題
光學取景器看起來很小,但是設計上也頗費腦筋
光學取景器用起來是不是舒服,放大倍率占很大的比重,專業的取景器能讓用戶看到大而明亮的影像,100%的視野率則方便攝影師精確構圖。入門級機器會使用五面鏡來代替玻璃五棱鏡,取景器較暗,且覆蓋率和放大倍率都差強人意。所以,如果想選購中高端機器,那麼關注光學取景器的性能就很有必要,如果只是選購入門級機型,那麼這個指標不管也罷,尤其是現在單反都支持實時取景,光學取景器的作用在不斷弱化。
5 LCD,除了像素數還要看色域
自從實時取景出現之後,單反相機的LCD就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功能。現在主流的LCD一般是3英寸92萬像素點。
衡量LCD性能的,除了像素數之外,還有可視角度,這是指能在上下左右多大的角度里看清LCD,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主流是170度。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色域,簡單來說就是LCD能不能准確還原相機所拍下來的照片,色域太窄的LCD會出現回放照片時顏色不準的問題,目前主流水平大多在Adobe色域的96%左右。
作為附加功能,LCD如果能做成旋轉的那就更好了。
6 電池,不是容量大就好
現在單反相機一般都標配鋰電池,因此我們略去使用其他通用充電電池不說。理論上電池很容易衡量,容量越大越好,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容量越大續航力就越強的,這個跟機身設計也有關系。當年D200的電池容量就不小,但是續航上不去,原因恐怕很大一部分要歸結於D200用的CCD上。
電池這東西其實沒法選,因為機型標配,不是可選件,但是有多部相機或者准備買多部不同型號相機的朋友就要注意了,最好選擇電池通用的型號,比如7d、5D2和60D電池相同,這樣可以相互使用電池充電器等,大大簡化後勤,也有利於出行和拍攝的安排。
8. 單反相機怎麼選購啊,主要看哪些信息
挑選技巧:
一、量力而行。
在買任何一台相機之前,應先明確拍攝的主要用途,是隨便玩玩還是專業需要,或者是高檔的追求,同時要根據准備投入資金,進行分析比較,然後來選購相應價位的相機。一般用於拍攝家庭紀念照的,購買輕便傻瓜機即可。如果是攝影愛好與多種專門用途的拍照,就應該將專業單反相機作為選購重點了。如果決定購買專業單反機,一般先購買實惠的套機,然後再逐步配置更多的鏡頭和專業配件。
二、便於工作。
輕松上陣與全面多能,是攝影人都追求的工作狀態,也是數碼科技發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兩點數碼相機的器材配備經驗,一是機身輕巧,方便攜帶,二是鏡頭的變焦最少應在5倍以上,而且必須是光學變焦。
三、成像解析度要高,「晶元」要大。
相對於普通人,專業人士有更高的要求,反映在圖片質量上主要就看成像解析度的高低和圖像感測器的大小。在數碼科技發展中,像素與圖像感測器的提升非常突出,上千萬的像素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將來還會不斷的提升。
若想拍攝出來的照片精美漂亮,那麼,所使用的數碼相機成像解析度越高越好,圖像感測器越大越好。
如果是輕便機型,像素數不能低於800萬,畫質保證足以擴印7英寸的照片,如果是單反專業機型,其像素數不能低於1000萬。
四、功能強大全面。
功能的多少和優劣,就意味著實際拍攝中相機可以應對和解決任務的能力范圍和好壞,雖然相機都不可能是萬能的,但從功能角度上看,越多越好,越強大越好。
數碼相機的理想功能設置是:既有強大的自動化拍攝功能,可以實現快速拍攝,還要有各種手動操作模式,可以自主靈活的控制相機工作模式和設置,獲得最佳攝影效果,當然,這樣的相機價格往往也比較高。
9. 單反相機主要看哪些配置來辨別相機的低高端,還有鏡頭的選擇,UV鏡和不是UV的區別。
從外觀來看,沒有肩屏的單反相機一般價格都比較便宜。
從內在的參數來看,低端的單反相機的感光晶元比較小,同一個年份的產品,相同像素的情況下,感光晶元面積越大,效果越好。
在以前前膠片時代,快門速度也是決定機器價格的重要因素,不過進入數碼時代後,快門速度與價格之間的差距變得很小了。
另外,品牌是影響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徠卡、哈蘇之類的機器價格一般都很貴!
鏡頭方面不同的廠家不一樣,佳能鏡頭以帶紅圈鏡頭是代表最高的光學素質,賓得的星鏡代表著賓得單反鏡頭的鏡皇。
UV鏡就是一塊紫外線濾光鏡,裝上這個也可以對鏡頭起到一定的物理防護做用。有部分愛好者還會為了特殊效果而使用偏振鏡、濾光鏡……
攝影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10. 買單反相機要看哪幾個方面
首先看品牌,是拍照多一點還是拍視頻多一點,拍人像多還是拍風景多。其次看需求,如果是專業做拍攝,那就配置高一點,機身一定要好,可以搭配各種鏡頭。最後看價位,根據自己的能力承受范圍進行選擇。最後綜合考慮選一款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機器,免得買了之後整天帶著總感覺哪裡不得勁兒。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