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系統課後答案
1. 計算機應用基礎(XP版)習題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1、計算計的軟體系統通常分成______軟體和______軟體。2、字長是計算機______次能處理的______進制位數。3、1KB=______B;1MB=______KB。4、計算機中,中央處理器CPU由______和______兩部分組成。5、CPU按指令計數器的內容訪問主存,取出的信息是______;按操作數地址訪問主存,取出的信息是______。6、磁碟上各磁軌長度不同,每圈磁軌容量______,內圈磁軌的存儲密度______外圈磁軌的存儲密度。7、完整的磁碟文件名由______和______組成。8、每張磁碟只有一個______目錄,可有多個______目錄。9、DOS中備份文件命令是______。從備份盤中恢復文件的命令是______。10、漢字國標碼規定了一級漢字______個,二級漢字______個。11、每個漢字機內碼至少佔______個位元組,每個位元組最高位為______。12、目前我國最流行的能夠在DOS環境下運行的國產字處理軟體是______和。13、用文字處理軟體編輯文件時所用控制符與______處理系統相對應,一般______通用。14、在BASIC語言中,未賦值簡單變數的初值為______,未賦值字元串變數的初值是______。15、表達式INT(5.8)的值為______,表達式CINT(5.8)的值為______。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5分)1、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般指主存儲器和()A、累加器B、寄存器C、輔助存儲器D、滑鼠器2、下列邏輯運算中結果正確的是()A、1·0=1B、0·1=1C、1+0=0D、1+1=13、下列十進制數與二進制數轉換結果正確的是()A、(8)10=(110)2B、(4)10=(1000)2C、(10)10=(1100)2D、(9)10=(1001)24、動態RAM的特點是()A、工作中需要動態地改變存儲單元內容
B、工作中需要動態地改變訪存地址
C、每隔一定時間需要刷新
D、每次讀出後需要刷新5、刪除當前輸入的錯誤字元,可直接按下()A、Enter鍵B、ESC鍵C、Shift鍵D、BackSpace鍵6、顯示磁碟文件目錄的DOS命令是()A、TREEB、TYPEC、DIRD、DISPLAY7、DOS文件主名規定字元數為()A、0-3個B、1-8個C、1-3個D、0-8個8、DOS系統中列印機設備名是()A、CONB、PRINTERC、AUXD、PRN9、用DOS命令DEL F?.E*可刪除的文件是()A、F1.EXEB、FA.BAKC、FILE.EXED、FIST.E310、DOS目錄是()A、菜單結構B、網狀結構C、樹形結構D、環狀結構11、操作系統是一種()A、系統軟體B、操作規范C、編譯系統D、應用軟體12、DOS中擴展名為.BAK的文件稱為()A、批處理文件B、BASIC文件C、臨時文件D、備份文件13、通常DOS將常用命令歸屬於()A、外部命令B、內部命令C、系統命令D、配置命令14、顯示C盤根目錄下B5.PRG文件內容的DOS命令是()A、DIR B5.PRGB、TYPE C:\B5.PRGC、DIR C:\B5.PRGD、TYPE C:\B*.PRG15、顯示磁碟卷標的DOS命令是()A、DIRB、TYPEC、VOLD、VER16、DOS命令DEL功能的正確描述是()A、一次只能刪除一個讀寫文件
B、一次可以刪除一個或多個讀寫文件
C、可以刪除隱含文件
D、可以刪除只讀文件17、把當前盤當前目錄中文件(主)名以W開頭、第四個字元為A的所有文件復制到B盤當前目標中,應使用的DOS命令是()A、COPY W*A.* B:
B、COPY W??A*.* B:
C、COPY W*?A.* B:
D、DISKCOPY A: B:18、DOS狀態下能將樣板行中所有字元一次復制到命令行上的功能鍵是()A、F1B、SHIFTC、F3D、F519、下列功能相同的一組DOS命令是()A、COPY和DISKCOPY
B、REN和RENAME
C、COMP和DISKCOMP
D、DIR和TYPE20、當前工作盤是C,將A盤中ZZ\u1子目錄下的文件W.BAS復制到B盤\u1\u2下的DOS命令是()A、COPY \u1\W.BASB:\u1\u2
B、COPY A:\u1\W.BAS B:\u2
C、COPY A:\u1\W.BASB:\u1\u2
D、COPY W.BASB:\u1\u221、漢字的外碼又稱()A、交換碼B、輸入碼C、字形碼D、國標碼22、在UCDOS漢字系統下,要進入區位碼輸入方式,需按組合鍵()A、Ctrl+F1B、Alt+F1C、Shift+F1D、Alt+F623、退出UCDOS可按組合鍵()A、Ctrl+F4B、Ctrl+F5C、Ctrl+F6D、Ctrl+F724、UCDOS漢字系統中,全形與半形轉換需按組合鍵()A、Alt+F9B、Ctrl+F9C、Alt+F6D、Ctrl+F625、在漢字型檔中查找漢字時,輸入的是漢字的機內碼,輸出的是漢字的()A、交換碼B、信息碼C、外部碼D、字形碼26、自然碼編碼方法應歸為()A、音碼B、形碼C、音形碼D、形義碼27、通常所說的區位、全拼雙音、雙拼雙音、智能全拼、五筆字型和自然碼是不同的()A、漢字字型檔B、漢字輸入法C、漢字代碼D、漢字程序28、自然碼軟體是懸掛式系統,在漢字系統下掛接自然碼軟體要執行命令()A、PYB、SPC、WBXD、ZRM29、在UCDOS全拼輸入方式中,在提示行上向前或向後翻頁查找,要按鍵()A、〈和〉B、-和=C、[和]D、(和)30、使用UCDOS全拼方式輸入片語「計算」,所用的代碼是()A、jisuanB、ji suanC、jiscD、jisf31、WPS和CCED是()A、財務軟體B、文字編輯軟體C、統計軟體D、圖形處理軟體32、CCED軟體中最多允許定義的塊數為()A、1個B、2個C、3個D、任意個33、CCED軟體最多可以同時打開的編輯文件數是()A、2個B、1個C、10個D、4個34、排版輸出時,CCED或WPS軟體可以選擇的字型有()A、2種B、6種C、4種D、26種35、WPS軟體允許在屏幕上模擬顯示,其最小的輸出顯示比例是()A、1/1B、1/4C、1/8D、1/236、排版輸出時,CCED或WPS軟體可以選擇的英文字體有()A、2種B、10種C、11種D、8種37、在MS-DOS提示符下,要使用CCED(或WPS)軟體處理漢字文件()A、應當先啟動漢字系統再啟動CCED(或WPS)
B、可以直接啟動CCED(或WPS)
C、先進入WINDOWS後再啟動CCED(或WPS)
D、是做不到的38、WPS編輯屏幕上要打開或關閉下拉菜單,可鍵入()A、回車鍵B、空格鍵C、ESC鍵D、Shift鍵39、CCED軟體所處理文件的寬度最多允許()A、254個字元B、1024個字元C、1480個字元D、80個字元40、為了改變輸出文本中的字型字型大小,WPS軟體是在編輯屏幕上()A、直接選擇B、通過命令選擇C、通過模擬顯示選擇D、通過設置輸出控制符選擇41、CCED軟體中要重新設定編輯文件的版面格式,應當選擇()A、非文書編輯方式B、文書編輯方式C、任何一種編輯方式D、模擬顯示方式42、可作為BASIC語言數值常量的是()A、XYZB、1E+4C、E+2D、A$43、下列程序共執行的循環次數是()10FOR K=7TO90STEP 5
20PRINT K
30NEXT KA、15B、16C、17D、1844、下列程序運行後的輸出結果為()20X=1:Y=1
30FOR Z=1 TO 4
40X=X+Y:Y=Y+X
50NEXT Z
60PRINT X,Y
70ENDA、58B、1321C、3455D、8914445、下列程序運行後的輸出結果為()10DIM X(11)
20FOR K=1TO10
30X(K)=K*K
40NEXT K
50PRINT X(K)
60ENDA、0B、100C、10D、11三、雙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1、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般指()A、ROMB、內存(主存)C、RAMD、外存(輔存)E、控制器2、微型計算機採用匯流排結構()A、提高了CPU訪問外設的速度
B、可以簡化系統結構
C、易於系統擴展
D、使信號線的數量增加
E、提高了系統成本3、下列功能相同的DOS命令是()A、RDB、DELC、REND、RMDIRE、DELTREE4、UCDOS安裝結束後,在UCDOS子目錄中生成了兩個啟動文件,它們是()A、WPS.BATB、UCDOS.BATC、AUTOEXEC.BATD、UP.BATE、RD16.BAT5、下列BASIC邏輯表達式中正確的是()A、X>Y AND Y>
B、X>Y.AND.Y>Z
C、X>Y>ZD、X>Y AND>Z
E、NOT(X>Y OR X<=Y)四、簡答題(每小題3分,共9分)1、請說明計算機基本術語中位元組(Byte)的含義。2、根據不同的存取方式,主存儲器可以分為哪兩類?輔存儲器又可以分為哪兩類?3、擴展名為.EXE,.TXT,.BAT的文件分別是什麼文件?五、程序題(共11分)1、閱讀:指出下列程序的功能及運行結果。(本題5分)10DIM D(14)
20FOR K=0 TO 14
30READ D(K)
40NEXT K
50A=D(0):B=D(0)
60FOR K=0 TO 14
70IF D(K)<=A AND D(K)>
=B THEN 90
80IF D(K)>A THEN A=D(K)
ELSE B=D(K)
90NEXT K
100PRINT 」A=」;A,B=」;B」
110DATA 45,61,33,55,20,50,36,42,27,69,58,34,23,48,66
120END2、編程:用READ、DATA語句讀下列數據,當遇到0時停止。計算並輸出已讀數據累加結果及平均值。(本題6分)給出的數據為:12.3,3.7,0.64,1.28,-3.2,7,-4.5,6.2,0,-8,0.5參考答案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0分)1、系統應用(或應用系統)2、一二3、10244、運算器控制器(或控制器運算器)5、指令操作數6、相同大於7、文件(主)名擴展名(或擴展名文件(主)名)8、根子9、BACKUPRESTORE10、3755300811、2112、CCEDWPS(或WPSCCED)13、(漢)字不能14、0空串15、56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5分)1.C2.D3.D4.C5.D6.C7.B8.D9.A10.C11.A12.D13.B14.B15.C
16.B17.B18.C19.B20.C21.B22.B23.B24.B25.D26.C27.B28.D29.B30.B
31.B32.A33.D34.B35.B36.C37.A38.C39.C40.D41.B42.B43.C44.C45.A三、雙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分)1、BD2、BC3、AD4、BD5、AE四、簡答題(每題3分,共9分)1、答:要點A、位元組常用來表示作為一個完整處理單元的一組連續二進制數字(2分)。要點B、通常用8位二進制數字表示一個位元組(1分)。2、答:主存可以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2分)。輔存可以分為順序存取存儲器(SAM)和直接存取存儲器(DAM)(1分)。3、答:可執行文件(1分)、文本文件(1分)、批處理文件(1分)。五、程序題(共11分)1、答: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3分A=69最大值1分B=20最小值1分2、答:10N=0:K=01分20READ X1分30IF X<>0 THEN N=N+X:K=K+1:GOTO 202分40PRINT 」N=」;N,」N/K=」;N/K1分50DATA12.3,3.7,0.64,1.28,-3.2,7,-4.5,6.2,0,-8,0.51分60END
2. 存儲系統習題求答案
我是劉錚,想幹嘛啊,同學
3. 求 計算機組成原理 俸遠禎 答案
第1章概論1
1.1電子計算機與存儲程序控制1
1.1.1電子計算機的發展1
1.1.2存儲程序概念2
1.2計算機的硬體組成3
1.2.1計算機的主要部件4
1.2.2計算機的匯流排結構5
1.2.3大、中型計算機的典型結構7
1.2.4不同對象觀察到的計算機硬體系統7
1.2.5馮?諾依曼結構和哈佛結構的存儲器設計思想9
1.3計算機系統10
1.3.1硬體與軟體的關系10
1.3.2系列機和軟體兼容11
1.3.3計算機系統的多層次結構12
1.3.4實際機器和虛擬機器13
1.4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和主要性能指標13
1.4.1計算機的工作過程13
1.4.2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14
習題16
第2章數據的機器層次表示17
2.1數值數據的表示17
2.1.1計算機中的數值數據17
2.1.2無符號數和帶符號數18
2.1.3原碼表示法18
2.1.4補碼表示法19
2.1.5反碼表示法21
2.1.63種機器數的比較與轉換22
2.2機器數的定點表示與浮點表示23
2.2.1定點表示法23
2.2.2浮點表示法25
2.2.3浮點數階碼的移碼表示法27
2.2.4定點.浮點表示法與定點.浮點計算機29
2.2.5浮點數尾數的基數30
2.2.6實用浮點數舉例31
2.3非數值數據的表示33
2.3.1字元和字元串的表示33
2.3.2漢字的表示35
2.3.3統一代碼38
2.4十進制數和數串的表示39
2.4.1十進制數的編碼39
2.4.2十進制數串41
2.5現代微型計算機系統中的數據表示舉例42
2.6數據校驗碼44
2.6.1奇偶校驗碼44
2.6.2海明校驗碼46
2.6.3循環冗餘校驗碼50
習題52
第3章指令系統55
3.1指令格式55
3.1.1機器指令的基本格式55
3.1.2地址碼結構56
3.1.3指令的操作碼58
3.2定址技術61
3.2.1編址方式61
3.2.2指令定址和數據定址62
3.2.3基本的數據定址方式63
3.2.4變型或組合定址方式69
3.3堆棧與堆棧操作71
3.3.1堆棧結構71
3.3.2堆棧操作73
3.4指令類型74
3.4.1數據傳送類指令74
3.4.2運算類指令75
3.4.3程序控制類指令76
3.4.4輸入輸出類指令78
3.4.580x86指令系統舉例78
3.5指令系統的發展82
3.5.1x86架構的擴展指令集82
3.5.2從復雜指令系統到精簡指令系統83
3.5.3VLIW和EPIC83
習題85
第4章數值的機器運算88
4.1基本算術運算的實現88
4.1.1加法器88
4.1.2進位的產生和傳遞90
4.1.3並行加法器的快速進位90
4.2定點加減運算93
4.2.1原碼加減運算93
4.2.2補碼加減運算94
4.2.3補碼的溢出判斷與檢測方法96
4.2.4補碼定點加減運算的實現99
4.3帶符號數的移位和舍入操作99
4.3.1帶符號數的移位操作100
4.3.2帶符號數的舍入操作101
4.4定點乘法運算102
4.4.1原碼一位乘法102
4.4.2補碼一位乘法104
4.4.3補碼兩位乘法108
4.4.4陣列乘法器110
4.5定點除法運算111
4.5.1原碼除法運算111
4.5.2補碼除法運算114
4.5.3陣列除法器118
4.6規格化浮點運算118
4.6.1浮點加減運算119
4.6.2浮點乘除運算121
4.6.3浮點運算器的實現123
4.7十進制整數的加法運算123
4.7.1一位十進制加法運算123
4.7.2十進制加法器125
4.7.3多位十進制加法126
4.8邏輯運算與實現127
4.9運算器的基本組成與實例129
4.9.1運算器結構129
4.9.2ALU舉例131
4.9.3浮點運算器舉例133
習題135
第5章存儲系統和結構138
5.1存儲系統的組成138
5.1.1存儲器分類138
5.1.2存儲系統層次結構140
5.2主存儲器的組織141
5.2.1主存儲器的基本結構141
5.2.2主存儲器的存儲單元142
5.2.3主存儲器的主要技術指標143
5.2.4數據在主存中的存放144
5.3半導體隨機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145
5.3.1RAM記憶單元電路146
5.3.2動態RAM的刷新148
5.3.3RAM晶元分析151
5.3.4半導體只讀存儲器154
5.3.5半導體存儲器的封裝156
5.4主存儲器的連接與控制156
5.4.1主存容量的擴展157
5.4.2存儲晶元的地址分配和片選159
5.4.3主存儲器和CPU的連接161
5.4.4主存的校驗163
5.4.5PC系列微型計算機的存儲器介面164
5.5提高主存讀寫速度的技術168
5.5.1主存與CPU速度的匹配168
5.5.2FPMDRAM168
5.5.3EDODRAM169
5.5.4SDRAM169
5.5.5DDRSDRAM170
5.5.6DDR2SDRAM和DDR3SDRAM171
5.5.7RambusDRAM171
5.5.8雙通道內存技術172
5.6多體交叉存儲技術..173
5.6.1並行訪問存儲器173
5.6.2交叉訪問存儲器173
5.7高速緩沖存儲器175
5.7.1高速緩存工作原理175
5.7.2Cache的讀寫操作176
5.7.3地址映像177
5.7.4替換演算法177
5.7.5更新策略179
5.7.6PC機中Cache技術的實現179
5.8虛擬存儲器180
5.8.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180
5.8.2頁式虛擬存儲器181
5.8.3段式虛擬存儲器182
5.8.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183
5.8.5快表與慢表183
習題184
第6章中央處理器187
6.1中央處理器的功能和組成187
6.1.1CPU的功能187
6.1.2CPU中的主要寄存器187
6.1.3CPU的組成189
6.1.4CPU的主要技術參數190
6.2控制器的組成和實現方法192
6.2.1控制器的基本組成193
6.2.2控制器的硬體實現方法194
6.3時序系統與控制方式195
6.3.1時序系統196
6.3.2控制方式198
6.3.3指令運行的基本過程199
6.3.4指令的微操作序列200
6.4微程序控制原理202
6.4.1微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202
6.4.2微指令編碼法204
6.4.3微程序控制器的組成和工作過程206
6.4.4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208
6.4.5後繼微地址的形成208
6.4.6微程序設計209
6.5控制單元的設計212
6.5.1簡單的CPU模型212
6.5.2組合邏輯控制單元設計215
6.5.3微程序控制單元設計220
6.6流水線技術223
6.6.1重疊控制223
6.6.2先行控制原理224
6.6.3流水工作原理225
6.7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227
6.7.1RISC的特點和優勢227
6.7.2RISC基本技術229
6.8微處理器中的新技術230
6.8.1超標量和超流水線技術230
6.8.2EPIC的指令級並行處理230
6.8.3超線程技術231
6.8.4雙核與多核技術231
習題233
第7章外部設備237
7.1外部設備概述237
7.1.1外部設備的分類237
7.1.2外部設備的地位和作用238
7.2磁介質存儲器的性能和原理239
7.2.1磁介質存儲器的讀寫239
7.2.2磁介質存儲器的技術指標241
7.2.3數字磁記錄方式242
7.2.4編碼方式的比較245
7.3磁介質存儲設備246
7.3.1硬碟存儲器的基本結構與分類246
7.3.2硬碟驅動器247
7.3.3硬碟的信息分布和磁碟地址248
7.3.4硬碟存儲器的技術參數249
7.3.5硬碟的分區域記錄252
7.3.6硬碟的NCQ技術252
7.3.7軟磁碟存儲器253
7.4磁碟陣列254
7.4.1RAID簡介255
7.4.2RAID的分級255
7.5光碟存儲器257
7.5.1光碟存儲器的類型257
7.5.2光碟存儲器的組成及工作原理257
7.5.3光碟驅動器260
7.5.4DVD261
7.6新型輔助存儲器262
7.6.1大容量可移動存儲器262
7.6.2快閃記憶體卡和USB電子盤265
7.7鍵盤輸入設備266
7.7.1鍵開關與鍵盤類型266
7.7.2鍵盤掃描267
7.7.3微型計算機鍵盤268
7.8其他輸入設備271
7.8.1滑鼠器271
7.8.2其他定位設備272
7.8.3掃描儀272
7.9列印輸出設備275
7.9.1列印機概述275
7.9.2列印機的主要性能指標276
7.9.3針式列印機工作原理276
7.9.4噴墨列印機工作原理278
7.9.5激光列印機工作原理280
7.10顯示設備281
7.10.1顯示器概述281
7.10.2CRT顯示器281
7.10.3字元顯示器的工作原理285
7.10.4圖形顯示器的工作原理288
7.10.5LCD顯示器290
7.10.6視頻顯示標准292
7.10.7微型計算機的顯示適配器294
習題294
第8章輸入輸出系統297
8.1主機與外設的連接297
8.1.1輸入輸出介面297
8.1.2介面的功能和基本組成298
8.1.3外設的識別與埠定址300
8.1.4輸入輸出信息傳送控制方式302
8.2程序查詢方式及其介面303
8.2.1程序查詢方式304
8.2.2程序查詢方式介面305
8.3中斷系統和程序中斷方式307
8.3.1中斷的基本概念307
8.3.2中斷請求和中斷判優310
8.3.3中斷響應和中斷處理313
8.3.4多重中斷與中斷屏蔽317
8.3.5中斷全過程321
8.3.6程序中斷介面結構322
8.4DMA方式及其介面323
8.4.1DMA方式的基本概念323
8.4.2DMA介面324
8.4.3DMA傳送方法與傳送過程328
8.5通道控制方式330
8.5.1通道的基本概念330
8.5.2通道的類型與結構331
8.5.3通道程序334
8.5.4通道工作過程337
8.6匯流排技術337
8.6.1匯流排通信控制338
8.6.2匯流排管理339
8.6.3匯流排類型和匯流排標准342
8.6.4I/O介面標准344
習題348
索引351
參考文獻
……
作 者: 唐朔飛 編著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 數: 610000 版 次: 2 頁 數: 428 定價:¥38.50 I S B N : 9787040223903
內容簡介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第1版被列為「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是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體系結構一組成原理一微機技術」系列教材之一,是 2005年國家精品課程主講教材,於2002年獲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為了緊跟國際上計算機技術的新發展,本書對第1版各章節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修改,並增加了例題分析,以加深對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本書通過對一台實際計算機的剖析,使讀者更深入地理解匯流排是如何將計算機各大部件互連成整機的。
全書共分為4篇,第1篇(第1、2章)介紹計算機的基本組成、發展及應用;第2篇(第3~5章)介紹系統匯流排、存儲器(包括主存儲器、高速緩沖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和輸入輸出系統;第3篇(第6~8章)介紹CPU的特性、結構和功能,包括計算機的算術邏輯單元、指令系統、指令流水、RISC技術及中斷系統;第4篇(第9、10章)介紹控制單元的功能和設計,包括時序系統以及採用組合邏輯和微程序設計控制單元的設計思想與實現措施。每章後均附有思考題與習題。
本書概念清楚,通俗易懂,書中舉例力求與當代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唐朔飛,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003年被評為首屆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教學名師。2006年獲第二屆國家教學名師獎。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從教43年來,給計算機專業27屆4600餘名學生講授「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自1986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首屆教學一等獎後,又獲得各級各類教學獎勵20多次,1997年獲第二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二等獎和全國高等學校工科優秀CAI軟體一等獎。2000年獲黑龍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獨立編著教材五本,其中《電子數字計算機原理》1989年獲「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計算機組成原理》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以該教材為核心的「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2005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機體系結構、並行處理。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863項目、航天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各1項,參加並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目前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論文50多篇。
4. 簡述計算機的存儲系統我們的老師出的題,今天要提問,跪求各位大神給出答案
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存儲器:是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分為:計算機內部的存儲器(簡稱內存)計算機外部的存儲器(簡稱外存)內存儲器從功能上可以分為:讀寫存儲器 RAM、只讀存儲器ROM兩大類 計算機存儲容量以位元組為單位,它們是:位元組B( 1Byte=8bit)、千位元組(1KB=1024B)、兆位元組(1MB=1024KB)、千兆位元組(1GB=1024MB)、1TB=1024GB二、計算機的外存儲器一般有:軟盤和軟碟機、硬碟、CD-ROM、可擦寫光碟機即CD-RW光碟機還有USB介面的移動硬碟、光碟機、或可擦寫電子硬碟(優盤)等。三、存儲器的容量的基本單位是位元組(Byte),並有下列的運算換算關系: 1KB=1024Bytes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1個漢字在計算機內需要2個位元組來存儲; 1個英文字元(即ASCII碼)在計算機中需要1個位元組來存儲; 1個位元組相當於8個二進制位。
5. 常用文件存儲設備管理方法有哪些操作系統課後題
常用的文件儲存設備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對文件的儲存設備的空閑區進行管理.可分為三個數據組織策略:空閑文件目錄(空閑區索引法、空閑表法)、空閑鏈鏈表法(自由鏈法)及成組空閑區鏈鏈表法、位示圖或點陣圖向量法.
空閑文件目錄(空閑區索引法、空閑表法):
為連續的空閑分區建立指針,該指針和空閑塊號、空閑塊個數、第一個空閑塊號等作為一個表項存放在一個叫空閑文件目錄的物理塊中.可採用空閑連續區的內存管理演算法的變形進行分配和回收.空閑文件目錄適用於連續文件結構的文件儲存區的分配和回收.
空閑鏈鏈表法(自由鏈法)及成組空閑區鏈鏈表法:
空閑鏈鏈表法(自由鏈法),將所有空閑盤區拉成一條空閑鏈,根據空閑鏈所有的基本元素不同,可以把鏈表分成兩種形式:空閑盤塊鏈和空閑盤區鏈。
空閑盤塊鏈是將磁碟上的所有空閑分區,以盤塊為單位拉成一條鏈,當用戶創建文件請求分配存儲空間時,系統從鏈首開始,依次摘下適當數目的空閑盤塊分配給用戶;當用戶刪除文件時,系統將回收的盤塊依次加入到空閑盤塊鏈的末尾。
空閑盤區鏈是將磁碟上的所有空閑盤區(每個空閑盤區可包含若干個盤塊)拉成一條鏈。在管理的線性表中,每一個表項對應一個空閑區,增加一項存放指向空閑塊的指針,將磁碟上的所有空閑區(可包含若干個空閑塊)拉成一條鏈。每個空閑區上除含有用於指示下一個空閑區的指針外,還有本盤區大小(盤塊數)的信息。
成組空閑區鏈鏈表法,空閑表法和空閑鏈表由於空閑表太長而不適合大型文件系統的使用。成組鏈接法是兩種方法相結合的一種管理方法,兼備了兩種方法的優點而克服了兩種方法的缺點。其大致的思想是:把空閑的n個順序(可以是地址,也可以說是其他)空閑扇區的地址保存在其第一個空閑扇區內,其後一個空閑扇區內則保存另一組順序空閑扇區的地址,以此類推,直至所有空閑扇區都予以鏈接。
位示圖或點陣圖向量法:
本方法利用二進制的一位來表示磁碟中一個盤塊的使用情況,磁碟上所有的盤塊都有與之對應的一個二進制位。當其值為0時,表示對應的盤塊空閑,當其值為1時,表示對應的盤塊已經分配。
大晚上的,求幾個贊!!
這個題難點在於怎麼理解 常用文件存儲設備管理方法 屬於哪一個管理層次.文件有邏輯結構(大約4個)->存取方法(大約3個)->文件物理結構(大約3個)->存儲空間管理(由於文件儲存設備是分成若干個大小相等的物理塊,並以塊為單位交換信息,所以文件儲存空間的管理實質上是一個空間塊的組織和管理問題,包括空閑塊的組織、分配、回收等.)(大約4個) ->文件目錄管理 ->... ->... ->
上述 (大約xx個) 主要是怕被人懟,望不要介意!!
6. 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題,某計算機的存儲系統由cache有答案但是不理解
cache直接訪問:t1 = 15*90% = 13.5ns;
在主存中,說明cache沒有直接命中,但主存命中,10%*60%吧,所以時間: t2 = 10%*60%*(60+15) = 4.5ns
在硬碟中,說明cache每名中,主存也沒命中,必定在硬碟里,故概率是10%*40%,所以時間是:t3 = 10%*40%*(10^7+60+15)ns = 400003ns
平均時間:Ta = t1+t2+t3 = 4000021ns
訪問cache時要加上cache的時間的,我覺得這其實是一道概率題,有個計組的背景。
7. 計算機組成原理存儲系統的一道題,困擾我2個月了,求大神,謝謝了
97年上交的考研題,答案是對的,一搜一大堆的解釋
8. 計算機操作系統第三版 湯子瀛編著的 第四章的課後題答案能發給我一下嗎
第四章 存儲器管理
1. 為什麼要配置層次式存儲器?
這是因為:
a.設置多個存儲器可以使存儲器兩端的硬體能並行工作。
b.採用多級存儲系統,特別是Cache技術,這是一種減輕存儲器帶寬對系統性能影響的最佳結構方案。
c.在微處理機內部設置各種緩沖存儲器,以減輕對存儲器存取的壓力。增加CPU中寄存器的數量,也可大大緩解對存儲器的壓力。
2. 可採用哪幾種方式將程序裝入內存?它們分別適用於何種場合?
將程序裝入內存可採用的方式有:絕對裝入方式、重定位裝入方式、動態運行時裝入方式;絕對裝入方式適用於單道程序環境中,重定位裝入方式和動態運行時裝入方式適用於多道程序環境中。
3. 何為靜態鏈接?何謂裝入時動態鏈接和運行時動態鏈接?
a.靜態鏈接是指在程序運行之前,先將各自目標模塊及它們所需的庫函數,鏈接成一個完整的裝配模塊,以後不再拆開的鏈接方式。
b.裝入時動態鏈接是指將用戶源程序編譯後所得到的一組目標模塊,在裝入內存時,採用邊裝入邊鏈接的一種鏈接方式,即在裝入一個目標模塊時,若發生一個外部模塊調用事件,將引起裝入程序去找相應的外部目標模塊,把它裝入內存中,並修改目標模塊中的相對地址。
c.運行時動態鏈接是將對某些模塊的鏈接推遲到程序執行時才進行鏈接,也就是,在執行過程中,當發現一個被調用模塊尚未裝入內存時,立即由OS去找到該模塊並將之裝入內存,把它鏈接到調用者模塊上。
4. 在進行程序鏈接時,應完成哪些工作?
a.對相對地址進行修改
b.變換外部調用符號
6. 為什麼要引入動態重定位?如何實現?
a.程序在運行過程中經常要在內存中移動位置,為了保證這些被移動了的程序還能正常執行,必須對程序和數據的地址加以修改,即重定位。引入重定位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程序的這種需要。
b.要在不影響指令執行速度的同時實現地址變換,必須有硬體地址變換機構的支持,即須在系統中增設一個重定位寄存器,用它來存放程序在內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執行時,真正訪問的內存地址是相對地址與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
9. 分區存儲管理中常採用哪些分配策略?比較它們的優缺點。
分區存儲管理中常採用的分配策略有:首次適應演算法、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最佳適應演算法、最壞適應演算法。
a.首次適應演算法的優缺點:保留了高址部分的大空閑區,有利於後到來的大型作業的分配;低址部分不斷被劃分,留下許多難以利用的、小的空閑區,且每次分區分配查找時都是從低址部分開始,會增加查找時的系統開銷。
b.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的優缺點:使內存中的空閑分區分布得更為均勻,減少了查找時的系統開銷;缺乏大的空閑分區,從而導致不能裝入大型作業。
c.最佳適應演算法的優缺點:每次分配給文件的都是最適合該文件大小的分區;內存中留下許多難以利用的小的空閑區。
d.最壞適應演算法的優缺點:給文件分配分區後剩下的的空閑區不至於太小,產生碎片的幾率最小,對中小型文件分配分區操作有利;使存儲器中缺乏大的空閑區,對大型文件的分區分配不利。
10. 在系統中引入對換後可帶來哪些好處?
能將內存中暫時不運行的進程或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換到外存上,以騰出足夠的內存空間,把已具備運行條件的進程或進程所需的程序和數據換入內存,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內存的利用率。
12. 在以進程為單位進行對換時,每次是否將整個進程換出?為什麼?
在以進程為單位進行對換時,並非每次將整個進程換出。這是因為:
a.從結構上講,進程是由程序段、數據段和進程式控制制塊組成的,其中進程式控制制塊總有部分或全部常駐內存,不被換出。
b.程序段和數據段可能正被若干進程共享,此時它們也不能被換出。
13. 為實現分頁存儲管理,需要哪些硬體支持?
需要有頁表機制、地址變換機構的硬體支持。
16. 為什麼說分段系統較之分頁系統更易於實現信息共享和保護?
a.對於分頁系統,每個頁面是分散存儲的,為了實現信息共享和保護,則頁面之間需要一一對應起來,為此需要建立大量的頁表項;
b.而對於分段系統,每個段都從0開始編址,並採用一段連續的地址空間,這樣在實現共享和保護時,只需為所要共享和保護的程序設置一個段表項,將其中的基址與內存地址一一對應起來即可。
17. 分頁和分段有何區別?
a.分頁和分段都採用離散分配的方式,且都要通過地址映射機構來實現地址變換,這是它們的共同點;
b.對於它們的不同點有三,第一,從功能上看,頁是信息的物理單位,分頁是為實現離散分配方式,以消減內存的外零頭,提高內存的利用率,即滿足系統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戶的需要;而段是信息的邏輯單位,它含有一組其意義相對完整的信息,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第二頁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統確定,而段的長度卻不固定,決定於用戶所編寫的程序;第三分頁的作業地址空間是一維的,而分段的作業地址空間是二維的。
18. 試全面比較連續分配和離散分配方式。
a.連續分配是指為一個用戶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地址空間,包括單一連續分配方式和分區式分配方式,前者將內存分為系統區和用戶區,系統區供操作系統使用,用戶區供用戶使用,是最簡單的一種存儲方式,但只能用於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中;分區式分配方式分為固定分區和動態分區,固定分區是最簡單的多道程序的存儲管理方式,由於每個分區的大小固定,必然會造成存儲空間的浪費;動態分區是根據進程的實際需要,動態地為之分配連續的內存空間,常用三種分配演算法: 首次適應演算法,該法容易留下許多難以利用的小空閑分區,加大查找開銷;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該演算法能使內存中的空閑分區分布均勻,但會致使缺少大的空閑分區;最佳適應演算法,該演算法也易留下許多難以利用的小空閑區;
b.離散分配方式基於將一個進程直接分散地分配到許多不相鄰的分區中的思想,分為分頁式存儲管理,分段存儲管理和段頁式存儲管理. 分頁式存儲管理旨在提高內存利用率,滿足系統管理的需要,分段式存儲管理則旨在滿足用戶(程序員)的需要,在實現共享和保護方面優於分頁式存儲管理,而段頁式存儲管理則是將兩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即具有分段系統便於實現,可共享,易於保護,可動態鏈接等優點,又能像分頁系統那樣很好的解決外部碎片的問題,以及為各個分段可離散分配內存等問題,顯然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存儲管理方式;
c.綜上可見,連續分配方式和離散分配方式各有各自的特點,應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和利用.
19. 虛擬存儲器有哪些特徵?其中最本質的特徵是什麼?
特徵:離散性、多次性、對換性、虛擬性;
最本質的特徵:離散性;最重要的特徵:虛擬性。
20. 實現虛擬存儲器需要哪些硬體支持?
a.對於為實現請求分頁存儲管理方式的系統,除了需要一台具有一定容量的內存及外存的計算機外,還需要有頁表機制,缺頁中斷機構以及地址變換機構;
b.對於為實現請求分段存儲管理方式的系統,除了需要一台具有一定容量的內存及外存的計算機外,還需要有段表機制,缺段中斷機構以及地址變換機構;
21. 實現虛擬存儲器需要哪幾個關鍵技術?
a.分頁和分段都採用離散分配的方式,且都要通過地址映射機構來實現地址變換,這是它們的共同點;
25. 在請求分頁系統中,通常採用哪種頁面分配方式——物理塊分配策略?
三種分配方式:固定分配局部置換、可變分配全局置換、可變分配局部置換。
26. 在一個請求分頁系統中,採用FIFO頁面置換演算法時,假如一個作業的頁面走向為4、3、2、1、4、3、5、4、3、2、1、5,當分配給該作業的物理塊數M分別為3和4時,試計算在訪問過程中所發生的缺頁次數和缺頁率,並比較所得結果。
4 3 2 1 4 3 5 4 3 2 1 5
4
4 4 1 1 1 5 5 5
3 3 3 4 4 4 2 2
2 2 2 3 3 3 1
4 4 4 4 5 5 5 5 1 1
3 3 3 3 4 4 4 4 5
2 2 2 2 3 3 3 3
1 1 1 1 2 2 2
M=3時,採用FIFO頁面置換演算法的缺頁次數為9次,缺頁率為75%;
M=4時,採用FIFO頁面置換演算法的缺頁次數為10次,缺頁率為83%。
由此可見,增加分配給作業的內存塊數,反而增加了缺頁次數,提高了缺頁率,這種現象被稱為是Belady現象。
28. 試說明改進型Clock置換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在將一個頁面換出時,如果該頁已被修改過,便須將該頁重新寫回到磁碟上;但如果該頁未被修改過,則不必將它寫回磁碟上。在改進型演算法中,除需考慮頁面的使用情況外,還須再增加一個因素,即置換代價,這樣,選擇頁面換出時,既要是未使用過的頁面,又要是未被修改過的頁面。
15 什麼是抖動? 產生抖動的原因是什麼?
a.抖動(Thrashing)就是指當內存中已無空閑空間而又發生缺頁中斷時,需要從內存中調出一頁程序或數據送磁碟的對換區中,如果演算法不適當,剛被換出的頁很快被訪問,需重新調入,因此需再選一頁調出,而此時被換出的頁很快又要被訪問,因而又需將它調入,如此頻繁更換頁面,使得系統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頁面的調進換出上,而幾乎不能完成任何有效的工作,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抖動"。
b.產生抖動的原因是由於CPU的利用率和多道程序度的對立統一矛盾關系引起的,為了提高CPU利用率,可提高多道程序度,但單純提高多道程序度又會造成缺頁率的急劇上升,導致CPU的利用率下降,而系統的調度程序又會為了提高CPU利用率而繼續提高多道程序度,形成惡性循環,我們稱這時的進程是處於"抖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