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佳反手什麼配置
① 何卓佳反手長膠海綿是多厚
何卓佳:多尼克李平三代(七層板厚)。
陳夢對陣何卓佳的一場焦點之戰,講解分析一下雙方的技戰術使用。陳夢,右手橫板,兩面反膠。何卓佳,右手橫板,正手反膠,反手半長膠。
何卓佳以前是反手生膠,模仿伊藤美誠打法。後來改半長膠後,成績更加突出,一直持續至今。長膠,顆粒向外,顆粒比正膠和生膠要長。優勢是出球檔褲悶弧線較為平直,比較飄忽。發力擊打後,落台非常下沉,控制上不如正膠生膠。
乒乓球拍膠
長膠劣勢是,出球速度慢,過網弧線不易控制。削球打法反手使用較多,屬於防守較好的一種膠純游皮。長膠可以帶海綿,也可以不帶海綿。海綿厚度越厚,越容易控制,越薄,出球越怪。陳夢,正反手弧圈力量大,尤其是反手弧圈非常強悍。
比賽中,何卓佳與陳夢對打相持,主要是拼反手位多板回合。陳夢節奏較為單一,落點並未打開。何卓佳反手節奏控制非常好,加力與減力,速度力量變化大。尤其是反手磕,反手撩,行彎反手撥,混合使用,給陳夢的壓力較大。
② 何卓佳對伊藤5戰全勝,為何比其他國乒主力勝率更高
何卓佳的反手是半長膠,伊藤美誠則為生膠,兩者都是顆粒打法但還是稍有不同的。伊藤美誠在對陣國乒主力時,氣勢洶洶,信心十足,但如果你仔細觀看伊藤對何卓佳的比賽視頻,你會發現伊藤對佳佳完全威風不起來,這裡面還是有非常重要的技術因素的。
1.何卓佳半長膠顆粒,讓伊藤美誠失去彈擊速度。 生膠打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搏殺式打法,也是一種借力打力的打法。像孫穎莎、陳夢等人拉沖的強烈弧圈球,伊藤美誠可以根據對方拉沖的速度、力量來選擇是借好手力,還是發力。如果對方質量太高,那生膠借力回彈的球速依然會很快;而對方受迫於伊藤的速度壓制,防守反拉回來一般質量的球,伊藤則敢於用生膠來加力彈擊。這種借力打力是適用於生膠對陣兩面反膠打法時, 而對何卓佳的半長膠,伊藤的這套借力打力就完全行不通了。
打過長膠的朋友都知道,長膠擊打過來的球比生膠還要低沉。像這種弧線又低、又沉、又平的球,伊藤根本沒法加力彈擊,反而要費力地用生膠把球「掛」起來,而生膠本身摩擦不夠,掛起來的球質量不是很高,即沒有速度又沒有很強的旋轉。因此伊藤先把球掛起來之後,反而讓何卓佳用半長膠先上手來彈擊她,這樣的狀況讓伊藤打起來非常難受、別扭。 佳佳低、平、怪、沉的擊球,讓伊藤美誠完全不像打兩面反膠時,打出自己應有的速度。 失去彈擊速度的伊藤,也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特長技術。
2.伊藤發球變化失靈,何卓佳反而實施有效反制。 伊藤美誠的搶攻要有發球變化作基礎,但她發球的這一套在何卓佳這里依然行不通。長膠作為顆粒膠皮,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吃」發球,不論伊藤怎麼變化發球,佳佳這里只要調整好拍型,採用磕、擋、拱、彈等多種,反而會非常平穩地把伊藤的發球處理過去。在接伊藤的發球上,何卓佳非常多地採取「側拉」這一技術,側著拉過去的球又低又平,伊藤彈擊起來難度非常大,經常是掛網失誤。而在自己的發球環節,佳佳以發伊藤正手小三角為主,結合中路短球,再加反手底線長球,讓伊藤在第一板很難直接上手彈擊。 同為顆粒打法,佳佳比其他國乒主力兩面反膠,更懂得球發在哪裡讓伊藤的生膠更接受。
3.伊藤生膠更擅長於攻,佳佳相持環節更為穩定。 伊藤與佳佳在打法風格上還是有區別的,伊藤側重於前三板的發搶,是進攻更佔主動的一方;而何卓佳單板彈擊的力量沒有伊藤那麼大,但她彈擊的板數、穩定性要比伊藤更多。 伊藤在一、兩難以彈死佳佳的情況下,反而讓佳佳越彈越怪的相持球給纏住。 在如此怪異、難受的相互彈擊下,急於進攻的伊藤攻擊的失誤也更多。除了反手彈擊之外,何卓佳在正手的護檯面積上也比伊藤更大。相持環節,佳佳也非常大膽地主動彈擊伊藤正手直線來調動她,從而造成伊藤更多的失誤。
雖然佳佳是目前保持國乒對伊藤勝績最高的選手,但兩個人的交手記錄最晚的一次也是在2018年的澳大利亞公開賽。通過這2年的苦練,伊藤美誠在技術、戰術上裂攜以及穩定性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同樣作為顆粒打法的何卓佳仍然是國乒的陪練,難以沖進主力層。
1.摒棄打相持思路,何卓佳需要更多的快、准、狠、變。 國乒這些年能夠壟斷乒壇,很大的因素就是相持的功底比其他協會選手更深厚。 特別是在女子球員中打正、反手相持球、回合球已經成為常態。對於兩面反膠打法,拼相持功底無可厚非,但對於生膠而言就完全不佔優勢了。伊藤美誠兇狠的前三板搶攻,打破了近些年來女子乒壇一味拼相持的局面,她把近台速度發揮到極致,更多的是在前三板拿分、得分肆襪伏。何卓佳的半長膠功底不錯,相持能力很強, 但她欠缺就是伊藤生膠中的快、准、狠、變。
我們可以看到何卓佳在對陣王曼昱、陳幸同等也可以打出像伊藤搏殺式的殺板、冷板,但絕大多數時間還是以中度力量的彈擊為主。這種中等力量彈擊來的速度被陳幸同等人適應之後,高質量的反拉讓何卓佳也就處於劣勢了。 對比伊藤,佳佳手段上的狠、心理上的狠都還沒打出顆粒膠皮搏殺的味道。 要想打出伊藤那樣的成績,何卓佳要學會更敢於搏,顆粒膠沒有搏殺在國家隊是沒有出路的。
2.技戰術較為單一,何卓佳需要像伊藤那更多的套路。 佳佳一直在國乒打不出來,一個是隊友兩面反膠的技術水平實在太高,另一個長期在一起訓練隊友們對何卓佳的半長膠更加適應。半長膠、生膠從來都不是打「陣地戰」的,要想像伊藤那樣殺出一條血路,搏殺是唯一的選擇。但搏殺不是一味去發力、去硬搏,伊藤美誠從才開始的不講理打法,已經轉變到現在的「套路搏殺」了。如何在前三板中增加更多的發球、接發球的變化,通過半長膠為正手創造更多的殺板機會,運用更多的搶攻套路去搏殺,這是佳佳現在需要向伊藤美誠學習的。從目前的技術風格來看, 佳佳的發球比較單一,相持環節也一味靠半長膠去壓制,正手搏殺暴拍的頻率使用不高。 這些單一的技術是很難讓她從國家隊一眾反膠高手中脫穎而出的。
直觀感覺佳佳對伊藤五戰五勝,說明我國乒乓球隊後繼有人,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但仔細一想我還是覺得能回答提問者的為什麼。
1.從時間上,何卓佳對伊藤的交手記錄最晚一次是2018年7月。
在2018年7月澳大利亞公開賽上,佳佳以4-2輕取伊藤。這是最晚的交手記錄。現在談論六大主力都以2018年以後為主。
陳夢3戰3勝,孫穎莎6戰5勝,王曼昱6戰4勝,丁寧7戰4勝,劉詩雯2戰0勝,朱雨玲2戰0勝。
所以這樣比有個時間錯層,我覺得不是很科學,時間段不對等,這樣比沒有多少說服力。如果更科學的是對比國乒六大主力,2019至2020年的交手記錄。
陳夢是2戰2勝,孫穎莎是5戰4勝,王曼昱是3戰2勝,丁寧5戰3勝,朱雨玲1戰0勝,劉詩雯無交手記錄。
如果佳佳在這個區間有交手記錄,就能說明問題。只可惜2018年7月以後沒有與伊藤交手,所以這樣比就無可取性了。
2.主力被研究的問題。
各個國家肯定要研究主力隊員。舉個例子。丁寧是除了大夢以外最晚與伊藤交手的。今年德國公開賽丁寧4—1輕取伊藤,時間僅僅一個月伊藤就戰勝了丁寧,不能說伊藤進步飛速,只能說伊藤對丁寧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丁寧因為上次贏得輕松,卡達公開賽對伊藤功課明顯做得不足,輕視對手。再遇伊藤,鹿死誰手很難說。除了大夢,國乒主力丁寧、莎莎、曼昱、劉詩雯與朱雨玲,都有打敗伊藤的可能性。因為國乒科研組與教練組已經加大了對伊藤的研究,伊藤還會像平野一樣隕落。
所以何卓佳對伊藤此5戰5勝,非彼5戰5勝,所以不能放在一起比。最後,祝願佳佳再遇伊藤,再次戰勝伊藤。
我是第六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咱們女乒有個抗日巾幗,她就是題主說的何卓佳!有意思的是,何卓佳對頭號對手伊藤美誠保持全勝戰績:5勝0負!
為何能保持這樣的戰績?原因如下:首先, 兩人都是顆粒膠打法,反手一個半長膠,一個生膠,都是以怪著稱。半長膠說到底還是長膠,在旋轉方面比生膠更加詭異,伊藤美誠打反膠很有心得,但是對付佳佳的半長膠,她心裡也發虛,為何,在島國打的太少了唄,說到底還是不適應。
其次, 伊藤美誠的打法主要是撞擊為主,容錯率比較低。當然人家也會拉球,只是很少拉而已。何卓佳的半長膠回球比較軟,伊藤美誠不好借力,主動發力太多,又會增加無謂失誤。
再次, 伊藤美誠對何卓佳的研究比較少,因為她把精力都集中在了主力隊員身上,對何卓佳多少有些輕敵。
還有, 何卓佳球風硬朗,在面對伊藤時,打得非常頑強,贏球後那個喊叫聲很有氣勢,這也是能贏伊藤美誠的一個重要因素。
最後, 何卓佳因為顆粒膠的打法,基本不吃伊藤美誠的發球,這一點就把對手的最大優勢給破掉了。想想也挺有意思,一塊半長膠的膠皮,反而讓伊藤美誠不適應了,啥時候咱主力們也出來個打顆粒膠的,那就真好玩了。
金剛葫蘆娃河北第二猛,僅次於……
何卓佳號稱 伊藤美誠剋星 並不為過,綽號金剛葫蘆娃必有道理,能打硬仗永不服輸,能打持久戰,經常打削球4:3拿下,經常力挫日韓削球,經常把石川佳純打到崩潰。 所以,還有個美稱「小丁寧",就是能扛,服嗎?這是僅次於孫穎莎的河北名將,也是女乒一線主力。
何卓佳PK伊藤美誠……五戰全勝只是個數據,沒必要過於糾結。二人都是反手生膠,多少是有點小區別的。何卓佳顆粒膠偏長一點,旋轉更好一些,而彈擊相對略差。伊藤反手絕對不是純生膠,也是顆粒膠。只是她的膠皮顆粒偏短,更適合彈擊和速度,而旋轉偏弱。她的膠皮是獨一無二的, 張怡寧講我們根本找不到這種膠皮,日本人用心了,量身定製專供伊藤美誠。 日本人用心了,用伊藤美誠自身條件和鄧亞萍相似,又用了當年鄧亞萍被禁用的膠皮,只是把顆粒變短,其實性能差不多。日本人用心了,善打擦邊球鑽空子,成就了伊藤美誠。
伊藤美誠前三板優勢強大,正反手轉換快,近台能力強,反手彈擊速度快力量大,變線很多落點詭異。還有千變萬化的發球是拿手好戲,閉關只練發球,並且手法很多,讓我們很多球員不適應。何卓佳打法類似,又不盡相同,佳佳防守見長,不怕反手彈擊和速度。佳佳打她以不變應萬變,你急我不急,持久戰消耗伊藤體能和耐心。其實說簡單點,都是一個套路別搞那麼神秘,雙方都明白。佳佳勝她不奇怪,面對類似打法的球員打起來心裡有底,伊藤三板斧失靈後,相持差遠了,中遠台她會打嗎?佳佳就是利用防守反擊逼她退台找機會,具備這些之後,幾戰幾勝又有什麼奇怪。
幾句心裡話……伊藤美誠對華勝率很高,佳佳內戰就很一般,說明什麼? 熟悉是最大對手,比如石川佳純勝伊藤概率也很高,石川佳純對華不用說了。 佳佳同理,打得了伊藤而戰不了內戰,就這么簡單。 最後講,不要被網路某些人誤導,把乒兵球說的高深莫測,沒那麼復雜,都打球或者打過球的更明白,紙上談兵千萬句,不如實戰打一局。
原創文章,喜歡一哥觀點歡迎評論轉發,謝謝朋友們支持。
有五戰全勝這么多啊,都沒查到相關數據!
據國際乒聯統計的成人國際性比賽中,何卓佳與伊藤美誠的交手記錄是2018年的澳大利亞公開賽!
本場比賽中,何卓佳在先勝三局情況下,伊藤美誠扳回兩局,最後何卓佳以大比分4-2戰勝了伊藤美誠晉級四強!
六局比分:11-7,11-6,11-3,6-11,10-12,12-10
當時的伊藤美誠已經聲名鵲起,在日本公開賽連續戰勝徐孝元、鄭怡靜、陳幸同、王曼昱奪冠,所以澳大利亞公開賽也是士氣較的時候,結果被何卓佳當頭一棒,打於馬下!
何卓佳出生於1998年,今年22歲,屬於年輕隊員,其 反手用的是半長膠(顆粒),打法不怎麼吃旋轉,回球讓對方感覺比較沉!何卓佳打法和伊藤美誠比較接近,不同的是伊藤美誠的進攻兇猛很多,尤其是主動搏殺式進攻,在比賽中非常有效!而何卓佳主要是防守反擊,兩人都是打削球的好手,打的非常有耐心且非常有章法!
要說與其他國乒主力勝率更高,首先看比賽次數,其次看比賽性質,再次看比賽時間!何卓其他幾次戰勝伊藤美誠應該在2017年之前,那時候伊藤美誠遠未達到現在水平,威脅也沒這么大,何卓佳在對陣日本時的勝率都是比較高的,希望能繼續保持高勝率!
我是 @乒乓haiyangyet
在2018年之前,何卓佳對陣伊藤美誠勝率較高,5次交手全勝了,不知現在二人再交手時情況會怎樣。
畢竟,伊藤參加大賽的機會比何卓佳要多,成長也更快。
至於說:為什麼何卓佳打伊藤勝率比別人更高?
個人認為,這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打法熟悉。這一點,熟悉乒乓球的球迷應該都知道:何卓佳與伊藤美誠的打法有點相似,二人都屬於「顆粒打法」,何卓佳是反手半長膠,伊藤則是反手生膠~顆粒對顆粒,彼此更熟悉。
而伊藤美誠之所以讓我們的很多 女乒主力都不太適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她的反手生膠打法,彈射速度更快、不吃旋轉,讓我們的主力打起來感覺很怪異,所以,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吃虧。
但是,她這一招 ,對於同為顆粒打法的何卓佳則不太靈~何卓佳也是干這行的,不吃她那一套,所以,招式不靈了,就只有認輸。
二、球風更穩。在2018年之前,伊藤美誠的心態還是很急躁的,在比賽中一遇到困難就很容易著急,結果,越打越急,就很容易失誤,從而葬送好局。
特別是面對打法相似的何卓佳時, 由於何卓佳對她的打法知根知底,知道如何對付她,讓她占不到什麼便宜,所以,打起來就會更著急~這樣,心態一變化,也就交待了。
而何卓佳的性格則相對更沉穩, 心態也更放得開,就像陳夢那樣,抓住你的軟肋,不慌不忙地與你周旋,等著對方先著急失誤,這樣比賽就好打了。
三、打球拚命。伊藤美誠的打法搏殺性很強,打起球來很拚命、不要命,這也是她的鮮明特點之一。
但是,伊藤打球拚命,何卓佳比她更拚命,何卓佳號稱「小丁寧」,打球風格很硬朗,在比賽中每球必爭、作風很頑強,這也讓伊藤美誠有點不適應。
所以,對於伊藤美誠來說,在對陣何卓佳時:
1)打法不佔上風,都是顆粒打法,被何卓佳研究得透透的。
2)作風不佔上風,何卓佳比她還兇狠,讓她無可奈何。
3)心態不佔上風,何卓佳不慌不忙,而她卻更容易急躁,從而導致失誤過多。
—— 這樣,各方面都不佔上風,那最後只有輸球 。
但是,目前二人再交手情況如何尚不得而知,這非常讓人期待。
何卓佳在中國隊不屬於主力選手,所以對陣伊藤美誠時心態會非常好,這有利於何卓佳技戰術水平的發揮。而伊藤美誠已經是世界名將,顯然她對何卓佳的研究不夠深入,重視程度也不是很高,所以不利於伊藤美誠的發揮。
何卓佳遇見伊藤美誠會不由自主地興奮,是非常放鬆的想贏不怕輸的心態,而伊藤美誠遇到何卓佳很難調整心態,處於被沖擊的位置,這樣限制了她技戰術水平的發揮。
何卓佳實力確實也很強,而且特點鮮明,伊藤美誠對何卓佳研究比較少,畢竟何卓佳幾乎沒有機會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三大賽,所以每次遇見伊藤美誠都不太適應。
雖然兩個人膠皮有點相似,但是恐怕伊藤美誠找不到類似何卓佳打法的陪練,所以在伊藤美誠眼裡何卓佳就是怪球手,她內心比較抵觸。一方面無法提起重視,一方面極不適應何卓佳的球路,所以輸何卓佳幾次也正常。如果何卓佳成為了中國女乒主力選手,那麼伊藤美誠肯定會投入非常多的精力研究何卓佳,那麼再相遇何卓佳也許很難贏了。
何卓佳與伊藤美誠的五次交手已經時間很久了,那時候伊藤美誠還沒有現在實力這么強,所以如果現在相遇何卓佳未必是伊藤美誠的對手。
中國隊藏龍卧虎,非主力選手也不是只有何卓佳擊敗過伊藤美誠,陳幸同和王藝迪也都戰勝過伊藤美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小將們實力確實非常強,另一方面也有伊藤美誠對她們研究比較少的原因。
在評論區談談你的看法?
從 歷史 戰績看,何卓佳對陣伊藤美誠的確有「碾壓」優勢。五戰全勝,大頭沒佔到一點兒便宜。剋星、苦主兒說法有其道理。雖然近兩年二人沒機會交手,但由於伊藤成績迅速攀升,已成威脅國乒的第一對手,所以人們對過往「滅藤」成果更加心懷念念,津津樂道。
我覺得,何卓佳戰勝伊誠美滕的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比較特殊的打法;二是扎實的基本功;三是年齡和心理優勢。下面逐一分析。
首先,乒乓球台較量,歷來有「球路相剋」之說。何卓佳採用目前國乒少見的顆粒長膠,恰恰與伊藤的反手生膠形成「棋逢對手」之勢。接發不吃轉,回球平而下沉,無形中消解了伊藤前三板優勢。對伊藤變化多端的發球,無論前沖力十足的長球,還是不出台短球,接發時都顯得游刃有餘,較少失誤。特別是何卓佳台內輕削式接發,低中帶轉,落點變化多,控制性極強,有效扼制了伊藤搶先上手的威脅。一旦進入相持,伊藤不佔優勢。所以,看兩人過招,總覺得大頭沒了大刀闊斧,三兩板把球拍死的豪橫,有勁兒使不出,別別扭扭。
伊藤美誠這幾年可謂把反膠打法研究到家了,但對顆粒長膠特性還是不夠適應。所以,碰到何卓佳,必殺技常常失靈,「速射炮」不時啞火。
其次,何卓佳基本功非常扎實,這也是國乒隊員的共同特點。她速度力量不如伊藤,但相持球能力肯定在伊藤之上。正反手比較均衡,攻防轉換自然流暢,護台無明顯漏洞,不懼左右大角度調動,站位跑動也很合理。在多板相持或攻防時機把握上,能看出深厚的基本功支撐。
再次,何卓佳今年才22歲,正是當打之年。與孫穎莎一樣,對伊藤的速度型打法,沒有明顯跟不上節奏的劣勢。這點非常重要。伊藤的速度,對年齡稍大的對手,都很致命!
五次較量,從未失手,何卓佳對伊藤美誠的心理優勢不言而喻。只是近兩年伊藤逢賽必戰,積累了相當的大賽經驗,進步堪稱神速。刮目相看,漸成共識。而何卓佳一直在二線徘徊,參賽機會有限,如二人再碰到,鹿死誰手,何卓佳能否延續「滅藤」神話,難下結論。以往成績,只是參考。從頭再來的心態,比較現實。
何卓佳勝伊藤——若簡而言之,就是球路相剋(賽場規律之一)。
另外我還想說, 歷史 上的戰績只能做參考,現實未必就能再次「復制」;因為:有些人的乒乓水平是一個變數,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例如伊藤美誠!
何卓佳勝伊藤,都是兩年前的事了,那時還是16歲的小伊藤,國乒女隊都壓制她,劉詩雯朱雨玲都可以在伊藤面前耀武揚威。。。
今非昔比啊,今日之伊藤不再是昔日之伊藤。現在如能連敗伊藤,就一定有上奧運的水平。。。
大家要動態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