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關於孩子解壓的觀後感
『壹』 三寬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觀後感
觀後感一:
三寬家長學堂超級多人來學習,加了凳子都沒夠坐,我非常的感動。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可以說今天的上課內容顛覆了我對孩子哭鬧處理方法的認知。
以前對待孩子哭鬧或者其他情緒方面的問題我都是冷處理,希望孩子不要經常有哭或者不開心的情緒表現出來,希望孩子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殊不知就像我們成年人也有控制不好自己的情況。
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我們家長要做的是在孩子出現各種情緒的時候,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都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們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把自己情緒的困擾說出來,進而起到宣洩作用。家長也能因為了解孩子的情緒原因幫助解決,而不是一味地讓孩子控制好情緒,不讓孩子表達。
讓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更加科學的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觀後感二:
非常開心每一期都有大家的一起陪伴,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聽完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秋紅老師的《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精彩課程,讓我收獲滿滿。
學習一小時後才讓我真正認認識到原來自己以前的做法是多麼的錯誤。王老師講到:我們要允許孩子哭,眼淚是讓孩子得到情緒的宣洩。就如我們大人一樣,碰到傷心、難過時也會哭,往往等哭完睡一覺後,好像昨晚還是天大的事,到了現在卻被自己拋在腦後;
我覺得當父母遇到孩子有情緒時,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去傾聽、認同、包容孩子。只要你做到了,會給你和孩子增進不少親子感情,而且理解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幫助了孩子自身去識別情緒中的喜怒哀樂是怎樣的。
有我們的三寬家長學堂,只要您來學習後做到學以致用,不怕您教不好您的孩子,只怕您不行動來學習。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觀後感三:
很有幸參加三寬家長學習,本期主題是《學會如何有效管理孩子的情緒》。聽後覺得受益匪淺,以往總以傳統的模式教育孩子,認為孩子不應該哭泣。
其實孩子哭泣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和開心快樂一樣,我們都不應該壓抑孩子。大人在工作上有壓力尚且需要通過種種方式排遣,比如可以向好友傾訴,可以購物解壓,何況是心靈脆弱幼小的孩子。
專家指出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及時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長期積累下來會導致孩子出現更大的問題,比如孤僻、叛逆,甚至在以後的人生軌跡中造成致命的傷害。課上列舉了很多深入淺出的實例分享小朋友成長中的小故事。
觀後感四:
以往我們關注一個孩子,注意力全集中在分數上,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通過三寬學堂,我認識到孩子能夠健康幸福成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品學兼優是各位爸媽更期待的。我現在能夠接受我的孩子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孩子,最大心願就是她能夠克服上課不聽講、丟三落四的毛病,不要上課老拉著其他同學講話,上課遵守紀律,不要影響老師講課。
總之,我認識到管理好孩子的情緒,每個家長要做到的是先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前我很喜歡在孩子面前發火,以後我會盡量克制。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考驗家長們的耐心和毅力的。希望以後我會學會用科學的育兒理念教育孩子,引導她健康快樂成長。
觀後感五:
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父母常常會壓抑孩子的情緒。比如:在孩子哭的時候,對孩子說:「不要哭,不許哭,再哭就一邊哭去」等等。這些簡單粗暴的做法,導致孩子越來越情緒化,家長越來越頭疼。
在聽完課程才知道:哭是一種最原始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學會管理情緒。
我們要教孩子認識到有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沒有對和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表現,並且我們要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需要跟他共情,並且傾聽他的訴說,而不是急於告訴他很多道理。
『貳』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減壓觀後感
如何幫助孩子進行減壓觀後感
孩子學習中面臨的真正壓力,恰恰來自於關愛自己、呵護自己的父母。許多時候,父母在孩子備考的過程中扮演的不是一個減壓者的角色,而是一個壓力的施加者,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孩子壓力的主要來源。
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切實減輕孩子的壓力,讓他們在一個相對寬松的氣氛中完成考試呢? 傳遞孩子良好情緒 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行為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影響自己的孩子。 一般說來,初三年級學生家長,都已經人到中年,在單位是業務骨幹,在家庭是頂樑柱,這個時期,家長的負擔也是最重的,既要照顧父母和子女,又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還要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大家承受的各種壓力也比較大。因此,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帶有情緒的家長,往往因為一些細小的事情把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不僅對孩子的情緒帶來不良影響,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今後的一個月里,家長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做到讓溫馨的親情彌漫全家,給孩子一份愉悅的好心情。 家長和考生嚴肅的談話固然會給考生壓力,然而故作輕松的話語同樣令考生感到沉重。
臨近中考,考生們自身心理壓力大,對任何事情都十分敏感。這種情況下,要想自己的言談舉止不給學生帶來任何的壓力,唯有家長真正從內心認為,孩子的健康比考試成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