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段長壓縮
『壹』 為什麼長焦鏡頭的焦段縮水嚴重,是否存在騙取銷費者的行為
鏡頭的焦段,都是近似值,長焦端縮點水也是正常的,200焦段,一般到195左右已經算可以了。鏡頭設計時,焦段差幾個毫米,鏡頭體積可以縮小一些,輕一些,何樂不為呢?
你不應該去這么理解,當然,廠家出於成本原因而這么干,也是人之常情,總要賺錢的嘛!
『貳』 廣角與長焦的選擇
通常選擇退遠點用長焦端拍攝,原因是選擇長焦段拍攝能壓縮透視變形,如果站近點用廣角端拍攝容易產生不良的透視變形。
另外拍攝這類情況還需要注意的:
一,相機取中心點,保證透視平衡。
二、有腳架用腳架,沒有腳架調大感光度,爭取用較小光圈拍攝,保證清晰度。
三、注意避開正對反光,選擇光線方向從被攝體兩邊來的。
另一個問題應該是指焦距的運用。通常的選擇:長焦段拍攝人物、靜物等。廣角端拍攝風光、環境等。但當您熟練掌握後,再不用拘泥時就可以隨意發揮了。
祝您好運,並不斷享受到攝影的樂趣!
『叄』 什麼是鏡頭焦段與畫面空間感關系
在相機與被拍攝物體之間的距離不變的情況下,鏡頭的焦距越長成像就越大,對空間的壓縮感也越強。
『肆』 手機長焦鏡頭是拍照的時候鏡頭能伸縮嗎
說,要善於使用長焦鏡頭。
因為長焦拍出來的壓縮感更好。
但很多人對於「壓縮感」這個詞還是感覺不是很理解。
因為在多數人的印象里,廣角鏡頭就是拍得廣。而長焦鏡頭就是拍得遠。
而實際上,長焦和廣角的作用絕不止於此。
除了廣與近之外。廣角和長焦在拍照時,還有另一個作用:一個可以把東西拍得誇張,一個可以把東西拍得緊湊。
比如在聚焦於某一個人的時候,這兩種焦段所帶來的差異,這張比較經典的GIF圖就能說清楚。
可以看到,相對於普通焦段(比如相機的50mm端,或者是手機的主鏡頭)來說,當使用廣角拍攝時(20mm)。
人臉會顯現成一種中心很大(鼻子很大),臉很小的樣子。
而使用長焦端(200mm)拍攝時,則恰恰相反,會給人一種鼻子很小,臉很大的感覺。
這是由於畸變而導致的。
廣角鏡頭拍攝物體時,會帶來桶形畸變:
『伍』 佳能100-400能代替70-200嗎為什麼
這款鏡頭的適用范圍不一樣。如果出去 旅遊 ,帶上70200最合適不過了。人像風景均可運用自如。特定出去拍攝飛鳥或動物100400非常適合,兩款鏡頭的區別是:一款為恆定光圈,而另_款為浮動光圈。
肯定是不能代替的。為什麼呢?
如果是能代替的話,那佳能生產這兩個鏡頭,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誰也不會傻成這樣。
那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下,為什麼100-400不能代替70-200。
一、光圈問題
佳能70-200/f2.8L是屬於佳能大三元之一中的長焦鏡頭,恆定光圈是2.8,光圈比較大,因此在光線不是很好的情況下,拍片還是能夠保證質量。決定曝光的三要素就是iso、光圈、快門。因為在弱光條件下,iso過高,噪點非常麻煩,導致畫質變差;而快門也不能太慢,要不然容易糊片(有架子除外)。而要保持iso盡量低、快門符合要求的條件下,就是光圈大就是一個最大的優勢啦。
而100-400/f/4.5-5.6L是屬於超長焦鏡頭,光圈最大才4.5,比2.8小一倍。在光線不太好的情況下拍片質量不好保證。
二、拍攝對象問題
70-200/f2.8L雖然是長焦鏡頭,但是比起100-400/f/4.5-5.6L,相對來說,焦距短,更加適合拍人像或者一些近處的特寫。
而100-400/f/4.5-5.6L焦段偏長,空間壓縮厲害,不太適合拍人像。此焦段的涉及明顯是為了遠處偷拍、抓拍用,所以此鏡頭比較適合拍一些 體育 賽事,或者抓拍一些遠處的人文片,又或者用來打鳥之類,因為鏡頭焦距長,拍攝目標就是不需要溝通,且存在距離較遠的對象。而部分焦距和70-200有重合,很顯然不是為了替代70-200,而是自己抓拍的時候方便調節焦距用。
這兩款鏡頭各具特色,誰也代替不了誰。如果勉強地話,70-200(小白)加上2倍的增距鏡,也許可以代替100-400(大白),而「大白」是絕無可能代替「小白」的。
這兩款鏡頭我都擁有,都是二代的,總的感覺都不錯,不僅解析力和分辨力出色,而且對焦迅速而精確,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我一般用「小白」拍人像、風景和花卉,用「大白」拍荷花和動物。
「大白」不能代替「小白」,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
一是光圈。「大白」是浮動光圈,為4.5 5.6,隨著變焦而變化,最大光圈只有4.5,而且是在100端。而「小白」是2.8的恆定光圈,也就是在任何焦段都可使用2.8的大光圈。就虛化效果來說,「小白」明顯優於「大白」,比如拍攝人像及花卉,「小白」可以全焦段使用2.8的光圈,能夠更好地突出主體、虛化背景,這是「大白」無法比擬的。
二是焦距。雖然二者都屬於遠攝變焦頭,但在焦段上差異明顯。「小白」因近端為70mm,屬中遠攝范疇,「大白」則純屬遠攝。雖然兩者擁有一定的重疊焦段,但前者可兼顧中焦,後者側重遠焦,拍攝功能差距較大。顯而易見,前者的優勢是人像和風景,後者的強項是難以靠近的拍攝對象,互相不宜也無替代可能。
總之,這兩款鏡頭各有千秋,若資金允許,同時擁有最佳,外出采風時便於選擇,以滿足更多拍攝活動的需要,何樂而不為呢?
(配圖:人像為小白所攝,其餘為大白所攝)
應該是不能代替的。首先光圈大小不一樣,其次是焦段也有比較大的區別,再次拍攝范圍也有很大不同。佳能這兩款白色鏡頭,都是比較經典的,尤其是當前的「小白傘」三代702002.8,是最受歡迎的一隻經典人像變焦鏡頭了,幾乎占據了人像攝影愛好者們手中的現有鏡頭,成為必備鏡頭之一。佳能702002.8現在已經出在第三代了,很多拍攝人像的都把它作為主力鏡頭。
如果你用佳能100400替代70200,首先在拍攝人像方面,效果肯定不如720,原因之一光圈就小於720,光圈越大,所拍攝照片畫質就越好。同時,100400焦段太長,拍攝人像距離比較遠,肯定不方便,並且體積也比720大,長,在攜帶上是比較麻煩的。100400鏡頭基本上是個雞肋鏡頭,拍人像吧光圈小,距離遠不好用;拍小鳥,距離又短了一點,基本上不行,擁有者不多。
肯定不能!100—400怎麼可能和70—200比,根本不是一級別。作為佳能的粉絲之一,個人覺得佳能100—400不管是一代還是二代,完全可以和「狗頭」劃為一類。怎說呢?就拿一代的100—400頭來說吧,你用100端還是400端,抑或是200端,畫面可以說夠用,但如若追求畫質的話,那可就失望透頂,該鏡頭最大光圈是f/4.5-5.6L ,不是恆定光圈,最大光圈小的可以,個人對這款頭失望透頂,一代的手動推拉,真的不能看。
而新一代的佳能70—200,最大光圈恆定2.8,絕對是中長焦鏡頭中的一枝獨秀,畫質細膩,防抖功能強筋,對焦速度甩100—400幾條街,它是攝影人不可或缺的近乎完美的一支鏡頭,作為一支紅圈頭完全夠格。二者的價格差不多都在一萬元出頭。我有一次帶著100—400上會,簡直坑到絕境,最大光圈小的沒法說,有時拍攝中對焦速度都是問題,有些話就不方便說。
我看見有人評論說用100—400拍鳥,看了直想笑,也就湊合玩玩吧,真心不看好這支頭,它唯一的亮點就是焦段符合一般發燒友的要求。
嚴格來說,兩者不能代替。主要原因是廠商故意製造各種各樣有焦段差別的鏡頭,讓消費者不斷更新替換,不間斷的購買鏡頭。這是他們的營銷策略,也是商人奸詐狡猾之處。這是無奈的!消費者在鏡頭方面流水般的花錢,這是小日本最幸福的事情了!
這個問題要看你具體拍什麼內容了。
佳能100-400的全稱是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俗稱「大白兔」,雖然焦段比較大,但光圈小,而且不是恆定光圈。我個人感覺用它拍風景、打鳥還可以,但如果想拍畫質細膩豐富的人像的話,光圈還是不夠大。價格1.5萬。
(焦外的畫質略差)
佳能70-200的全稱是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俗稱「愛死小白兔」,是佳能經典的鏡頭組合「大三元」中的一款長焦變焦鏡頭。經典之所以多年來被稱為經典,平心而論還是有它的道理的,這款鏡頭焦段夠經典,光圈大,而且是恆定光圈,是應對專業需求的L級大光圈遠攝變焦鏡頭,實現了全焦段的高畫質。在 體育 攝影、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等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價格1.4萬。
(焦外的畫質也很好)
可見,如果你只是一般的愛好者拍著玩玩,大白兔倒也可以替代愛死小白兔。但如果是有專業需求的話,還是用愛死小白兔吧!
需要這個你需要說出你要拍什麼 打鳥還是拍人 這款鏡頭我都用過 手感也都不錯 70-200本身已經很重了 100-400雖然比其他的胖子輕了許多但還是比較吃力的 如果你不拍 體育 只拍人像70-200就夠用了 婚禮上偶爾見過幾次 也是做為配機用的
佳能70-200
根據光圈、防抖的不同,分為以下4種,都是佳能專業級鏡頭,素質出色:
佳能 EF 70-200mm f/2.8L IS USM II(愛死小白2代,1代已停產)
佳能 EF 70-200mm f/2.8L USM(小白)
佳能 EF 70-200mm f/4L IS USM(愛死小小白)
佳能 EF 70-200mm f/4L USM(小小白)
佳能100-400
佳能的這支EF 100-400mm二代鏡頭採用全新設計的16組、21片鏡片組結構,鏡片組中包含一枚螢石鏡片以及一枚超級UD鏡片,可以有效抑制與矯正各種色像差。鏡頭無論是鏡片還是鏡組數量都相比一代鏡頭有所增加,因此在畫質上才能有超越上一代鏡頭的表現。
用途不一樣,100-400偏風光紀實,720偏人像風光,各自在各自的領域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再說光圈也差這不少,所以這個問題只能說各司其職誰的活誰也幹不了,就是能幹也不是最擅長的,這么解釋就ok啦。么么噠*-*
許多初次購買70-200(小白兔或者小白傘)或者100-400(大白)鏡頭的朋友會糾結兩者,但是兩者想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鏡頭的購買還是看自己的題材要求,如果是人像兼風光多的話可以購買小白兔或者小白傘,畢竟其有2.8的光圈,即提高速度也可以很好地虛化背景;如果是風光兼打鳥多的話,可以考慮大白,畢竟400端打鳥也基本夠用,而且100段也能兼顧人像風光。哈哈,錢多買兩個,錢少看題材!!!
『陸』 在全畫幅上,24mm,28mm,35mm,50mm,85mm哪個焦段比較常用
都是常用的焦段,只不過看您日常主要拍什麼題材。其實任何鏡頭都能拍攝任何題材的,只不過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攝影界有了自己約定俗稱的「規定」,這個題材用這個焦段拍攝更加讓人接受而已。
1.24mm,24mm屬於超廣角范圍,超廣角一般拍攝的就是大場面風光,氣勢恢宏的建築(整體),很多婚禮攝影師也喜歡用24mm跟拍婚禮。當然廣角人像用24mm也可以的,只不過比較少而已。
2.28mm,28mm屬於標准廣角(超廣角和標准廣角的范圍有爭論,我講述的是我攝影老師的理論)。很多人說28mm是屬於比較尷尬的焦段,廣不廣,長不長的,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28mm基本鏡頭畸變很小了,拍攝風光還是人像都不用擔心邊緣拉伸變形了,有人會說以前沒有PS,現在用後期不就OK了?後期只是彌補而已,是代替不了28mm焦段真正的邊緣透視的。
3.35mm,35mm是毫無疑問的人文焦段。什麼是人文,其實這是個很難回答的話題,用我老師的話就是你身處的,你周邊的社會,或者說只要有人在的地方都屬於人文題材。35mm是個很「方正」,或者說很「中庸的」焦段,沒有廣角的誇張,也沒有長焦的壓縮突出,用來反應這個真實的社會最好不過了。
4.50mm,50mm也可以用來做人文焦段,拍拍靜物和人像也可以。只要產鏡頭的廠商肯定會產一支50mm(或者等效焦距為50mm的鏡頭)。「人類光學精華」「標頭」這些稱號都給了50mm,小巧又不失高畫質,而且又廉價(一般來說,像50 1.2這樣的不算....),我就有一隻尼康50 1.8G,配上D700,沒事掃街或者拍拍靜物,輕巧的同時畫質也不會讓我失望。
5.85mm,85mm是公認的人像黃金焦段。無論是傳統還是新潮的專業人像攝影師,手裡都會有一隻85mm(或者70-200,135mm)鏡頭,85mm長焦突出人的五官+大光圈虛化+定焦優秀成像,可以說85mm就是為人像而生的吧!
任何焦距的鏡頭都能拍攝任何題材,有時候推陳出新是件好事,但多數時候攝影還得按「規矩」來。
『柒』 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的主要作用分別是什麼
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的主要作用分別是:
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的作用是,鏡頭視角大,視野寬闊。從某一視點觀察到的景物范圍要比人眼在同一視點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長,可以表現出相當大的清晰范圍;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
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的作用是具有明顯的壓縮空間縱深距離和誇大後景的特點。長焦距鏡頭在使用時,一般都是用來拍攝較遠的景物。由於空氣的吸收及漫散射光線的影響,所以,拍攝的影像反差較小,加之塵粒消光較嚴重,要達到十分精確的調焦是不容易的
使用300mm以上的超遠攝鏡頭拍攝,難以將各色光聚於一點,因而產生副光譜問題。基於上述情況,有時所拍攝的作品的成像質量不高。
(7)焦段長壓縮擴展閱讀:
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能在突出中央主體和前景的同時,能有廣泛的背景。可以在較小的環境里,拍到較多的景物,在相同的拍攝距離時,得到的景象比用標准鏡頭拍攝的要小。當拍攝較近的景物時,會產生透視變形,還會使前後景物之間的距離感增大。
由於它的景深長,很容易把近處和遠處的景物都拍清晰,一般認為焦距24毫米,28毫米的鏡頭為普通廣角鏡頭,用它們攝影時如配用閃光燈照明時,要注意閃光燈的發光角度一定大於鏡頭的視角。否則會出現照片四角發暗的情況,這時應用閃光燈散光罩,但閃光燈的有效光效會有所降低。